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2024-10-26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为了在全校掀起会议精神的学习热潮,学生处精心准备,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先后召开,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为了在全校掀起会议精神的学习热潮,学生处精心准备,在印发《关于在全校学生中深入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的通知》和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的基础上,于11月11日下午,在行政楼六楼会议厅,组织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代表80余人参加。新疆教育电视台、乌鲁木齐晚报及天山网等媒体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结合参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同学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尽管同学们的学习任务繁重,但同学们对这两次会议的认识很深刻,很到位,对全面从严治党、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新疆建设发展表达出坚定的信心。这表明,我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很高,反映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面貌。

关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同学们感受很深,引起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临床2016-2班的刘庆同学说,“通过聆听中央宣讲团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对会议精神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会。感受最深的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学习好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新生,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争取做一名政治思想觉悟高、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有的同学结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实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药学2013-2班崔志慧同学说,“加强学生党支部班子建设,要强化赶超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廉洁公正的学生党员作为骨干,要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提高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要通过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支部活动。”针对大学生入党的问题,本硕2016-4班夏尔巴特同学说,“一些同学入党的积极性不高,这可能与同学们对党的认识不足、家庭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对党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热爱党,积极加入党组织。”

关于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同学们的感悟和体会比较接地气,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情做起。药学2016-1的木丽德尔合德尔拜同学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是一个血缘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只有各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彼此之间的感情才深厚,维护民族团结的风气才浓厚。”临床本硕2013-2班的王雨来同学说,“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再一次强调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作为大学生应该从身边小事情做起,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主动关心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教职工党员联系宿舍工作上,学生党员要发挥桥梁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我们既是医学生,也是学生党员,应该有“两把刀”,一把“刀”用来救死扶伤,另一把“刀”用来剖析自己的心灵,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把党的好政策宣传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去更好地理解,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药学2013-2班的内地生源贺丹丹说,“维护民族团结要从我做起。我在日常生活中,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学跳民族舞、学维吾尔语。少数民族同学从家里带来馓子、葡萄供我们吃,我帮助他们学汉语。来到新疆后,我也逐步了解了新疆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座谈会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是近期召开的非常重要的大会,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进行了总体部署,希望同学们争做学习、贯彻、践行会议精神的传播者、先行者和主要力量,成为“三进两联一交友”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

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全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杨宏伟同志作了题为《奋战“十三五”,全面奔小康,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的工作报告。报告是解放思想之篇,是务实谋事之篇,是开拓创新之篇,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四个耀州”、实现全民小康的攻坚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每位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任务。

一、坚定信心,明晰思路,做创新发展的表率

《报告》总结回顾了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明确了我区未来五年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提出:“小丘镇打造全国苹果百强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镇及观光农业专业镇。”《报告》给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工作责任,坚定了发展信心。认真实施好小丘镇“十三五”规划,关键就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认真研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正视困难,满怀信心迎接挑战。要充分发挥邻近照金红色景区的区位优势和借助照金-小丘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契机,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大力发展现代果业、现代农业、旅游及服务产业。以构建小丘“首美之镇”为目标,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三大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照金-小丘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平安小丘创建”等四大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主导产业方面,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全年种植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2000余亩。在重点项目方面,铜川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园栽植樱桃350亩,5万平方米高标准玻璃智能温室大棚建成并完成草莓栽植。雅荷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现代农业项目智慧农庄和温室大棚完成设计规划,加紧手续办理,积极开工建设。实施小丘移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完成连翘连片种植50亩、薰衣草绿化带栽植100亩;栽植苹果示范园1000亩,丹参种植1000亩;完成耀旬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建设小丘移村游客服务中心南北入口各1处,运营管理市场化运作;挖掘地窑文化,建设20处地窑农家小作坊及民俗展示文化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芋河村、周河村65户自来水入户工程,硬化阿堵寨巷道8公里,硬化朱村、移村等村巷道15公里,整修白瓜、焦子河等村生产道路8公里;建设了移寨、朱村、坳底、孟虎四个两委会办公楼,现正进行装修。为民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全镇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再添措施,夯实责任,作脱贫攻坚的表率

《报告》提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号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我镇党委,政府将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六个一批”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移民搬迁、旅游服务产业建设,多途径、多措施、多手段保证脱贫。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与各村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挂图作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今年以来,帮助全镇209户贫困户共栽植苹果729.3亩,192户贫困户共栽植核桃1542亩,种植蔬菜3户3亩。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75户共种植丹参393亩。原党、移村等村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45户160人贫困人口进行獭兔养殖。成立互助基金会,原党、周河两村分别购置牛羊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切实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坚持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按照向已建成的安置社区集中、向镇区集中、向重点集中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2年实施,共安置贫困户388户1006人。除向已建成的福安小区安置外,开工建设小丘、移村、阿堵寨、文岭、前槽、柏林等6集中安置点,赶2018年全面完成各类型搬迁安置任务。福安小区公租房完成室内设施配备,现已完成分配;周河村幸福家园贫困群众安置项目即将完工,配套设施建设到位,11月中旬即可交房入住。注重系统谋划,配套发展商业街区和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面坊和移村刀面专业村,大力推广景区沿线农家乐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同步切实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向安置区聚集,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挖断穷根、摘掉穷帽。

三、从严治党,创新载体,作党旗领航的表率

《报告》指出,“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为建设现代化的“四个耀州”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我们要坚持立足实际,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是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转变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教育,着力治理机关工作中存在的“懒、散、慢”现象,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落实乡村党员干部“五个好、五带头”的目标要求。同时,建立健全镇村党员干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二是把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相结合。在活动中,坚持“解群众增收难题、解基层事务管理难题、解基层维稳难题”一起抓,针对老党员、困难群众、贫困户、残疾户等弱势群众,采取上门服务或指定党员代办服务,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让党员干部亮出身份、干出成绩、树起标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实现跨越发展,同样离不开民主的氛围、廉洁的环境。我也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一是加强改进领导作风、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扎扎实实抓工作;二是多干实事,做好打基础工作;三是对农业、农村、农民情况努力做到亲知、真知、深知;四是心系群众,服务基层,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五是以制度作保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坚持立党为公,不搞以权谋私,做到勤政为民,树立好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

[ 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篇2

孙成德同志首先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系统的梳理。他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对于档案部门而言,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是一个大格局下的两个环节, 是彼此融通, 一脉相承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从文化角度指明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省党代会, 从全省角度, 明确做好新时期我省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全省档案干部职工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将两次重要会议的精神在实现档案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大格局下统一定位, 统筹谋划, 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找准突破口, 以实际行动全面推动档案系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

在论及档案工作要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时, 他强调, 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的客观记录。档案工作作为整个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兴衰成败,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一要抓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科学谋划档案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将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档案管理范围, 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移交接收的制度标准;做到新档收全, 旧档不欠, 同时加大影像档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历史、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力度;认真做好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确保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方便共享、安全备份;开展学术交流, 不断总结经验。二要抓档案文化资源管理和开发。还原史实, 变某些文艺作品的“戏说”为档案编研产品的“正说”, 巩固和扩大在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 继续办好“风物辽宁”等特色栏目。实施“精品战略”, 努力推出体现辽宁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系列档案文化作品, 如清文化、近代工业文化、重要历史事件和当代名人典故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要把档案文化的内涵和符号体现在新一轮档案馆建设热潮之中, 发挥新馆的文化展览功能;实施“走出去”战略, 和社科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档案文化编研和文化交流, 不断提升档案编研能力水平。

最后, 他强调, 要努力提高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水平, 为党中央和省委的大局工作服务。一是要做好年底工作。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把收尾工作做好, 认真准备, 抓好提前量, 特别是涉及考评、考核等硬性指标和基础性工作, 要稳扎稳打, 保质保量。二是要筹划好明年工作。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今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研究明年工作, 既要务虚, 也要务实, 既要抓好特色亮点工作, 也要注重基础性工作, 务必两手都要硬, 不能顾此失彼。与此同时, 要开展“档案部门如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大讨论, 深入思考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着力点、切入点和落脚点, 形成普遍共识, 制订具体措施, 认真抓好落实。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 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要在提高政治素质上下功夫,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思想, 指导档案工作。要在提高业务素质上下功夫, 努力学习钻研档案业务, 掌握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要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要在激发干劲上下功夫, 用正确的导向引导人心, 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努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篇3

会议。

牟怀岐传达了陕西省十二次党代会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题、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传达学习和解读了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代表中共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做的报告和省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牟怀岐就省科协学习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各机关部门、直属各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代会的精神实质,首先应认真研读赵乐际书记代表省委所做的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省科协党组中心组要做出专门安排,认真研读赵乐际书记的报告,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机关党委要对机关和直属单位两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学习作出具体安排,各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好党员学习,要把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为“十二五”科协事业和科协工作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好的为全省发展大局服务。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要把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科协实际,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狠抓落实、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动力,省科协前五个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后续任务仍十分繁重,要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取得更好实效:要进一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评审工作;要着力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要深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搞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评审,力争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比上年度较大提高,推动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取得新成效;努力推进科技馆新馆建设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积极搞好学会改革与建设,启动实施省级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三是切实搞好“三问三解”活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在年初全委会安排布置的基础上,按照省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要细化活动安排,落实活动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推动活动取得成效。通过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的工作;通过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克服衙门作风。要进一步弘扬科协组织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通过活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意识,想问题、办事情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项工作,使科协组织服务群众、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王晶 编辑:逯敏飞)

学习市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4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许昌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许昌市进入全方位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许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对于加快许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许昌市正处在一个全方位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我们老城镇作为许昌市的一个乡镇,必须认真学习六次党代会精神,正确认识本地区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许昌的发展战略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通过认真学习报告,认识到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工作主题、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引领许昌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后五年正值“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许昌登高涉远、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为战略重点,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根本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推进“三化”协调,致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富民兴许。

老城镇位于长葛市东部,紧邻长葛市区,京珠高速公路、石武高铁、郑许快速通道穿境而过。作为长葛市老县城所在地,老县衙、古社柏、洗砚池、三佛寺等文化古迹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促进许昌率先崛起、富民兴许进程中作出应有贡献。我认为就是“发挥三种优势、突出三个重点、弘扬三种精神”,以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集聚区项目建设和新区建设为主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

工作,实现全镇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发挥三种优势

发挥区位优势。老城镇境内京珠高速公路、石武高铁、郑许快速通道穿境而过。随着黄金大道的开通,长葛新区东扩,区位优势凸显,发展机遇千载难逢。要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使更多大项目落地结果。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做好一号路、五号路、镇区人民路等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配合上级做好新汽车总站建设。创优发展环境要制度化、规模化,常抓不懈。要强化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让群众明白优化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群众思想统一到统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发展镇村经济,形成人人维护发展环境,人人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发挥历史优势。老城镇按照长葛市十二五旅游规划,与新型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以打造文化旅游名镇为载体,加大对老城社区改造和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老城复老工作。聘请浙江大学设计院教授,对老城镇的老县衙、静禅寺造像碑、泰山庙、三佛寺、钟繇洗砚池等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全面设计规划,使镇区向具有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

发挥机遇优势。

未来五到十五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如期或提前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时期至关重要。

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在这关系河北发展前途的重要关口,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嘱咐我们,要牢牢把握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

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6800万燕赵儿女的强烈意愿。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再创新业绩!

本版解读专家:苏银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士锋(省委研究室调研员)

■深刻认识三大机遇

机遇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报告要点]

置身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浪潮,我们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的难得机遇。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赢得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专家解读]

■融入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大环境。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的今天。

面对这一难得机遇,谁能积极应对,自觉融入全球化进程,谁就会赢得主动,加快发展。特别是我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发展新兴产业,都需要借助这一大趋势,主动加强与国际大集团、大公司的合作,这不仅可以带来国际资本,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也完全有能力抓住用好这一机遇。

[背景链接]

据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调研发现,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中,使用跨国公司母公司比较先进技术的企业最多,占调查企业的45%;使用母公司先进技术的企业次之,占42%;使用一般技术的最少,占13%,这表明大多数跨国公司向在我国的投资企业提供了母公司的先进和比较先进的技术。

机遇二:我国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报告要点]

置身我国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难得机遇。当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方略、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引领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必将加速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为我们立足于河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更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又为我们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实现更好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专家解读]

■利用广阔空间,提高经济素质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仅是中央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受产业结构的影响,资源依赖及高消耗是我省的“软肋”。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矛盾也更加突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显得十分紧迫。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更高的自觉和更大的作为,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更快”和“更好”的统一。

[背景链接]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资源和生态环境目标中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3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机遇三:“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

[报告要点]

置身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发展大势,我们尤其面临着充分发挥河北独有的“两环”优势、加快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中央已经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对我省来说,这是作用最直接、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为我们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专家解读]

■“两环”迎来潜能大释放时期

上世纪90年代,我省就提出了“两环”的概念。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因为受诸多因素制约,“两环”区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时移境迁,如今,中央已经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环渤海”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我省这一独有的区位优势终于迎来破题时刻。

而经过多年培育,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省综合实力的增强,主导产业的日益壮大,基础设施和港群体系的逐步完善,与京津之间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衔接,京津冀一体化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宏观环境和区域协作两大势力促动下,可以预见,我省“两环”潜能将迎来大释放时期。

从区域协作环境看,未来几年是环渤海尤其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期。特别是在生产力布局、产业分工和基础设施衔接共享等方面协调合作的态势明显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共同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大发展,让“两环”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背景链接]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1996年,国家“九五”计划中将全国分为7个跨省区的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是其中之一。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这一区域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

■曹妃甸战略支撑作用凸现

曹妃甸建港条件得天独厚,是渤海海域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多个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以此为依托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曹妃甸工业区,在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现代物流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由于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不仅仅是河北的“一号工程”,还是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在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发展大势下,正如报告所说,“曹妃甸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为我们用好这一机遇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目前,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曹妃甸与天津滨海新区一样,都是渤海湾上最值得期待的“明星”。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有力地带动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快速培育。

二、突出三个重点

突出城镇化这个重点。李亚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三化”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路径,更是许昌的生动实践。未来五年,许昌必须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一战略重点,实现城镇化率突破50%的历史性巨变,以新型城镇化的大突破、大跨越,引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提升、大发展。所以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工作主线,是老城镇在新时期,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社会民生的工作抓手。推动城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问题。十二五期间,我镇要全面启动2-3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中,按照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渐次推进的原则,来推进新型社区改造进程。通过新型社区改造,让农民当业主,成立股份公司,腾出建设用地,用于项目建设。把流转出来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我们要以“建设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为思路,使我镇城镇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与教育资源整合,与社区卫生资源整合,与新型农村社保、医保资源整合,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同步发展,确保全镇人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

突出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十二五期间,老城镇要在着力做大做强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印刷包装材料、塑料深加工、食品

加工等新兴主导产业,拉长经济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主导产业就业人员,扩大产业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完成投资1.9亿元的三个蜂产品加工企业的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机械工业园、创业住宅区和城南工业区奔马汽车城、众品物流园、祥仑钢圈和富侨电器等在建项目的二期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要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省市大招商的方案要求,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和项目招商载体的作用,积极争取上力、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力争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镇力争完成与大项目签约资金10亿元,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超亿元以上项目4个。环境也是生产力,突出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落实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严格监管,确保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农机具补贴资金等各项惠农资金,按照政策要求按时足额发放到位。通过“万民农民读中职学技术”等形式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共培训农民工2000余人次,使其拥有一技之长,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入

三、弘扬三种精神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加快领导方式转变的核心所在。面对发展的新机遇、新课题、新挑战,只有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才能不迷茫、不蛮干、不折腾,使老城的发展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强国富民的创业过程中,都需要一种创业精神来鼓舞和激励人民、凝聚人心,支撑人们的精神大厦。如果不

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民族,没有不走向衰落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艰苦奋斗,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时候也需要艰苦奋斗。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丢得差不多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盛行起来。一些人沉溺于物质l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奢侈浪费既是消极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提倡和弘扬艰苦创业精神,是克服和消除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搞现代化一定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便没有进步。创新是进步的标志和动力,又是进步的过程和成果。而创新精神则是在高度事业心和强烈责任感的思想沃土上长出、绽放的精神花朵。只有那些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的人,不懈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追求的人,才会有这种精神;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囿于固有阵地,永远在原地踏步。创新精神是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勇于开拓,是创新精神的土壤;老气横秋,无所作为,互不服气,彼此指责,是创新精神的麻醉剂。

创新精神是总体素质的一种体现。创新不只是“想”出来的,主要是“做”出来的;也不是仅靠着一般意义上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创新的重要含义就是超出,没有较高甚至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是难以超出的。创新精神是竞争力乃至生命力的体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总是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缺乏竞争力就要落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生命现象;新陈代谢,推陈出新,说的是生命规律。这里面最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那个“新”字!逻辑是如此之简明:要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在经济领域是如此,在文化领域是如此,在领导工作中也是如此。

创新,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过惯了吃大锅饭的“太平”日子,有些人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说这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年媳妇熬成婆,待到熬到了年头,职位照样升迁,职称照样

评定。应该在改革中破除这种陈规,建立起“优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创造一种以创新为荣,人人争相创新的环境。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我们每一个同志,特别是居于领导岗位的同志,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动如何?在检查自己工作的时候,既要想一想做了些什么,又要看一看自己有什么创新?发扬创新精神,似乎很难。解放思想是勇于创新的前提。思想解放了,创新精神就焕发出来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在这方面许许多多的“不能”、“不许”,至少大部分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之中,是自己吓唬自己,自己束缚自己。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5

一、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钻研,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的学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同时,要注重对自身业务知识和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切实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通过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受群众欢迎的乡镇干部,既有扎实的文字概括能力和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要把握尺度,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乡镇干部工作繁杂,任务也比较重,对于我来说,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切实在工作中把握好尺度,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要细致而不乏大气。细致,就是要在小事上下功夫,从细节上把好关,做到心细如发,细致入微,尽可能减少工作上的失误,避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而大气,就是要在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的时候不妨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要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被动的“交办,就要办好”向主动的“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维方式转变;要善于积累,从单纯的下乡汇报,转变为随时收集、处理、加工提炼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要规范而不乏创新。规范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办理业务、拟发文件、撰写文章必须以规范为基础,坚持统一标准要求,要经得起检验。但是强调“规范”,并不就是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缺乏进取和新意。要在严格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放开思路,不断创新,善于想新方法、提新点子、出新举措。

要实干而不乏巧干。在工作中,要发扬实干,突出一个“实”字,不以事小而不为,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要善于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多把理论融入实践。同时,要学会巧干,平时要注重积累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善于科学统筹,冷静地理顺工作思路,把握好工作的层次关系,找准问题切入点,做到事半功倍。要善于借助外力,有效利用可用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花最少的时间,干更多的活,取得更大工作成效。

要沉稳而不乏张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思事、沉着待人。要加强自身的修炼,时时保持平和之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把荣誉和褒扬作为一种鼓励和鞭策。只有牢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怀着谦恭的心境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要坚持灵活而不悖原则,敢于批评错误而不文过饰非。要善于在实干中张扬个性,敢挑重担,敢打硬仗,以实在的工作能力使人信服。要善于在发表见解中张扬个性,敢于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心得体会

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陕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陕西崛起新征程。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我省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为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富裕三秦百姓,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吹响了号角,擂响了战鼓。省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未来五年我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本人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强烈的主人

翁意识,积极投身发展第一线,在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以跨越发展为己任,做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贪图安逸的思想,注重实践锻炼,勇于沉下身子,积极到任务重、困难多的地方或岗位上去,在艰苦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的决策、组织、协调、表达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要立足本职

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这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基本点。要将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作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和一切追求的平台,注意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奋发有为,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奉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地电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加强学习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进一步树立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才能振奋精神,破除万难,争先进位,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努力掌握新本领,发扬勇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的业绩,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廉洁自律

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保持共产党员良好的道德操守、高尚的人格形象,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要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思想防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权利、金钱的考验,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 绝不能随心所欲, 否则, 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 人民必定受祸害。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 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所以, 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 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 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 就是没路可走, 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 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 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 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二是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国内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广大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 与人民结下了血肉联系、鱼水之情。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 把国家一步步引向繁荣富强, 把人民一步步引向小康社会, 人民享受到了极大的实惠, 打下了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要开拓未来, 我们首先面对改革和发展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 需要紧紧依靠人民, 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后的改革, 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都要听一听群众的呼声, 看一看群众的诉求, 有了人民的支持, 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心。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据, 基本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 是否从基本国情出发, 决定着大政方针的正确与否。基本国情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 对其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 最大限度增大有利因素和减少不利因素, 扬长辟短, 道路自信才会坚定。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国仍然处于“三个没有变”的阶段:即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 目前, 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规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既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做法为我所用, 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法, 不盲从别国的路子,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 这就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道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走下去, 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富裕生活等目标都一定会顺利达到, 道路自信的信念就会不断坚定。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道路自信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凡是合理的都应该是符合规律、符合必然性的;凡是合法的都应该是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这是我们科学评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定位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 如果证明认识定位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 这同时也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合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突出表现, 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社会的最具优越性的本质特征,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是对广大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公平公正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两条道路不能走, 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开放眼光, 固步自封, 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合理性依据不足;而“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 其合法性依据也不足。邓小平认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资本主义, 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 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如果搞两极分化, 情况就不同了, 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 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 就可能出乱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必须妥善解决好分配问题, 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真正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树立道路自信打下了牢固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四、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

道路无科学理论指引则盲。凡是实践的盲目性、方向性错误, 无一例外都是理论出了问题所导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这里把基本理论摆在突出位置。从党的奋斗历程看, 事业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的实践, 又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创新延续不断, 科学而成熟的理论, 为实践方向的正确和未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 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永续的发展, 就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 都相应地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之所以能顺利承接并开启新征程, 是因为都适合自己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 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长远发展所作出的理论定位, 说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备了科学、成熟的理论准备。

五、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是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自1840年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自从1921年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开创社会主义新中国,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和自强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示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篇8

一、坚持重在持续,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重在持续,贵在持续,效在持续,要以持续平稳的安全生产态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海西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一要保持安全生产工作思路的持续。持之以恒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要求,紧紧咬住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各项要求,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保持工作思路的持续,持续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务求取得新的成效。二要保持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持续。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持续保持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压态势,保持工作力度不减,保持工作措施不松。特别是对重点行业的监管监察、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重大事故责任的追究,一刻不能放松、丝毫不得马虎,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行为。三要保持安全生产工作态势的持续。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在加快海西建设的进程中,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持工作落实的持续到位、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二、坚持重在提升,不断提高监管监察水平

围绕海西建设大局,安全生产要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创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水平,提高服务和保障海西建设的能力。一要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海西的重要保障。卢书记强调,抓好安全生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和发展大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围绕、突出这一理念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开展,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二要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监管效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性研究,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监管办法,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充分发挥各专业监管部门的作用,依靠政府、依靠部门、依靠基层、依靠企业、依靠广大群众,齐抓共管,确保各项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特别要加强全省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完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和群众举报制度,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既要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又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督促、指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三要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主要表现为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确保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提升这一能力,一方面,要主动把安全生产融入海西建设大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努力,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以安全促发展、以安全保稳定,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重在运作,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抓好运作,关键是真抓实干,强化责任,强化落实,靠前运作、有效运作,增强执行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强化工作责任抓运作。强化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负责制,确保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把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4项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目标体系和重要内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迅速、有效地贯彻落实。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抓运作。突出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抓住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抓重点、重点抓,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全省要抓好道路交通安全这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源头治理、技术保障、制度约束、宣传教育等多措并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和重型货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同时,要抓好煤矿关闭整顿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三是加强工作协调抓运作。各级安监部门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安办,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定要发挥综合监管、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特别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协调、协商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共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坚持重在实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9

牙叉镇人民政府 符志明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的精神上来,确保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切实使党代会精神深入人心;二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准确把握党代会精神实质;三要紧密结合实际,全面落实党代会精神。

报告会上,围绕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联系当前世情、国情、省情,旁征博引、用鲜活的例子、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语言从“绿色崛起”、“开放改革”、“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化先行区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党建科学化”等5个方面全面,深入解读未来五年全省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

学习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10

胜利闲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了富民兴陇的号角,起动了新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的征程。

作为新时期的乡镇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我们乡镇干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面努力奋斗。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我们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进行,我们集中学习了王三运同志代表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省委第十二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的新跨越”,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

省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要求。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明晰。做为一名乡镇干部,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作为 一名乡镇干部,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学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保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行家和能手。

4.要努力培养未雨绸缪的工作理念和千思万想谋划工作的思路。

5、要努力建立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和千家万户宣传工作的热情。

6、要努力落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千辛万苦忠实工作的态度。

7、要努力运用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和千言万语推动工作的耐心。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

学习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的心得体会

贺 将

学习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对会议精神的认真学习, 我深深地体会到, 在辽宁加快全面振兴的时刻, 全省教育已经奠定了向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省委、省政府通过科学制定《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 提出了到2012年、2015年和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保障。

一、充分认识辽宁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辽宁教育已经站到新的发展起点上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辽宁加快全面振兴的历史进程中, 辽宁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义务教育实现较高水平的普及,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促进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部分教育事业重要指标已经居于全国前列, 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拥有近万个学前教育单位, 3-6岁适龄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通过完善保障机制,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改造城市薄弱学校, 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在校生总规模361.5万人的义务教育, 小学毛入学率达到了119.3%, 升学率达到了99.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了114.1%, 升学率达到了94.1%。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农村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 创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实施省重点高中和省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 全省指标到校比例已达到85%以上;大力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 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建设,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成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技能大赛;现在每万人口高中阶段在校生为300.4人,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为55:4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加大专业建设及结构调整力度, 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 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 提升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水平, 培育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为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和增补工作中获得重大收获,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类别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职业道德、政治思想品德等专题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小学全部进入新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实施专业内涵改造, 高等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立项, 填鸭式教学正被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所代替。教育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已经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并提供助学金和生活补贴, 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五年来, 辽宁教育战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百余万高级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使全省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辽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 多年来, 辽宁教育发展体现出这几个特点:一是紧贴振兴, 全面提高教育的贡献力。辽宁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主动适应全省区域发展战略, 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 紧密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经济战略布局, 不断优化结构, 改善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 提高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服务的能力。二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发展活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通过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 把重点建设与普遍提高结合起来,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三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全面提高教育的竞争力。通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抓实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 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 调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辽宁教育的水平, 夯实了教育大省的基础。四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建立了大中小学校全程扶困助学体系, 确保教育公平,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起点的公平, 通过教育把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特别是辽宁加快全面振兴的成果惠及百姓, 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充分认识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研究、制定过程本身是科学决策的一个范例定过程本身是科学决策的一个范例, 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集中阐述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问题。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制定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时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从这次省委、省政府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工作过程、程序上, 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重要保障的主线, 可以说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范例。

按照国家要求, 辽宁省于2008年10月被确定为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同步起草省级教育规划纲要的九个试点省份之一, 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以及辽宁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的充分肯定, 辽宁也从此开始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研制工作。

到2010年11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教育规划纲要研制的全过程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为未来十年辽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谋划蓝图, 充分体现出教育决策的政治保证。在纲要启动研制工作时, 就提出了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纲要, 突出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 突出辽宁区域特色的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 王珉书记于7月29日、11月10日两次召开省委常委会, 对贯彻全教会精神、编制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求, 研究审定两个重要文件。陈政高省长在2009年12月30-31日听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后, 主持召开“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研究讨论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去年年9月18日, 再次主持各市主管教育工作副市长同志参加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研究讨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围绕研制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若干意见, 陈政高省长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专门会议, 深入研究讨论,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对策。二是省人大、省政协及省有关部门、各地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充分体现出政策制定的统筹和协调优势, 实现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各级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行政人员、专家队伍融为一体, 发挥各自优势, 建言献策, 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作用。三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 开展纲要和若干意见的调研论证工作, 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按照省领导要求, 教育厅历时两年多通过深入调查, 先后于2008年启动纲要起草调研, 2009年完成文本起草并确定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 2010年再次开展按教育大类的深入调研, 重点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专题调研, 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经过顶层设计、文本初稿起草和反复论证修改, 最终形成了省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 广泛深入的调研为规划纲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三、充分认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位,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标志着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主要标志是:

一是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的讲话提出未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王珉书记强调,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深远意义。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他还强调,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当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努力实现辽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他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 把新增的教育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 绝不能让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育准入制度,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 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二是省教育规划纲要确立未来10年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 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提出到2020年,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与“纲要”同步制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着眼于满足政府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采取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创新性措施, 主要包括:普及学前教育, 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 建立幼儿园分类办园标准和准入制度, 构建遍及城乡的幼儿园网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支持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合作, 支持企业办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 打造国内一流高校和学科,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促进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到2012年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国家核定比例。两个重要文件相辅相成, 为辽宁建设教育强省,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基础。

三是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和参会人员之广泛, 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大好局面, 影响深远。省教会是接续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后召开的,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讲话, 省委副书记陈希,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一位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副省长和省政协副主席出席会议, 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直及有关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各市、县设分会场, 这些在辽宁教育史上是鲜见的。

上一篇:感恩节大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