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院实习日记

2024-08-17

土木工程建筑院实习日记(精选8篇)

土木工程建筑院实习日记 篇1

建筑施工实习日记-建筑施工实习日记 建筑工程实习日志

2016年9月6日 星期日

今天第一天来工地,工地上的师傅给我们大体的讲解了一下,我们明白这个工程是个由6栋小高层组成的住宅小区工程,是典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工程,用的模板基本上都是竹胶模板,减力墙200厚,砌块墙有100厚和200厚两种。此时还有一部分工人正在绑扎钢筋.墙体的混凝土已经浇注完成,还用“SBS”改性防水卷材覆盖着地下室的外墙铺设一层防水卷材,工地上的工人忙的热火朝天,因为晚上就要开始浇筑屋面混凝土。

9月7日 星期一

第二天来到工地,没急着上现场,而是在办公室看图纸,那的一个师傅看我再看图纸就问我你会看图纸吗?知道怎么看,再看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么?我一是语塞了,师傅笑了笑就跟我讲了应该怎么看图。师傅说“看图你要了解结构的柱距、柱网尺寸;柱和梁的断面、高度和跨度;围护墙体和柱轴线之间的尺寸关系;板的厚度和结构标高等。明确柱子纵向钢筋的强度等级、规格、数量以及搭接要求;箍筋的规格、间距、和强度等级;每层柱及柱的配筋量的变化;梁的配筋要求及每层梁及梁的配筋量的变化;板的配筋要求等;了解各层所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抗渗、抗蚀、防腐等。图纸的审核主要是为防止一些图纸的矛盾对施工的影响,如建筑标高与结构之间是否矛盾,管线的安装对结构是否有影响,图纸的设计是否能够实现等。”

9月8日 星期二

今天来到工地,现场在打混凝土,师傅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混凝土浇注的知识,下午我办公室也查阅了一些书籍,结合在学校课本上学习的知识,让我懂得了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一般还必须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9月9日 星期三

今天要继续浇筑混凝土所以监理要检查隐蔽工程的验收,于是我跟着监理来检验钢筋的绑扎和型号以及箍筋的个数是否正确。通过他们的检验最主要的问题是支钢筋的马凳少了,底层钢筋 的垫块少,这样的话要是浇铸了混凝土了就不能保证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的厚度。有的钢筋的间距不满足图纸设计要求,下午经过项目部安排工人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修正工作。

9月10日 星期四

今天看甲方检验钢筋,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钢筋并不在放线的范围里面,于是工人们就强行把钢筋扭曲放在线的里面,这样就造成了钢筋的一次疲劳所以应该截断重新打孔焊接,有的预留电箱孔洞的四周没有加附加筋,还有些窗台梁的两边不一般高,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这是由于工人没有按标准标高施工的原因,经过甲方监督修改,所有的都检验合格了才进行下一道工序。

9月11日 星期五

今天来到现场没什么事,自己到工地上转悠,看见有在那放线的,就凑上去看了看,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放线是在浇筑的混凝土面上定出柱子和墙的位置,因为墙是竖直浇筑的所以他们既根

据在一层墙上的标记在地面上定好经纬仪然后瞄准拿一点直接向上打上一层的轴线。这些都定好后就在屋面上定墙、边柱、和梁的位置,而且在楼梯和电梯口的边缘都定二道线,最外边的一条是控制线是防止装上模板后把梁的边线挡住。

9月12日 星期六

一到办公司看见有一台水准仪,我一看就说我学过会这个,问他们干什么用,什么时候用,他们说是为了地面找平用的,在柱子四周量出一个统一高度的点,就找到地面的统一高度了,我想那不是很简单啊,就要求试试,然后那的一个师傅就带我到这小区的另一个楼上开始用水准仪测量了,试了好几次不知道为什么柱子的四个边测的高度都不一样,所以一点用也没有,看来还是水平问题,在学校也学了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啊,师傅说还是练得少了,还有就是上学的时候学的不扎实,只学了点皮毛,很郁闷,丢脸了,同时自己

也反思了一下,以后不管学什么一定都要好好学,不能太浮躁!

9月13日 星期日

今天周末没去工地,他们说周末可以不来,我就在家休息了一天。

土木工程建筑院实习日记 篇2

顶岗实习是我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建工专业建设的一大亮点。变“工程设计型”为“工程施工型”,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毕业设计转化为顶岗实习形式。

在2006年前, 我们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均是套用学科体系的毕业设计方案。从2007年起, 根据教学改革安排,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末完成毕业实习后, 自主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每工地项目部保证安排不超过2~3名学生, 由一名工地现场指导老师指导。这就是以往的“师傅带徒弟”形式。下面就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教学效果及有待补足之处作系统介绍。

1 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目标

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具备顶岗一二级建造师助理 (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检测实验员、监理员等) 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如下。

(1) 识读建筑工程图能力。

(2) 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

(3) 建筑施工技术能力。

(4) 建筑施工组织能力。

(5) 工程成本控制能力。

(6) 安全施工管理能力。

(7) 施工质量检验能力。

(8) 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9) 建筑施工测量能力。

(10) 计算机应用能力。

(11) 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2 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

2.1 主要工种方面的内容

一个标准层 (或基础) 主要工种施工过程照片, 并辅以文字阐述施工工艺标准及质量验收标准。

2.2 图纸方面的内容

(1) 参加图纸会审, 编写会审纪要。

(2) 运用Autocad软件或pkpm等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或竣工图。

(3) 利用手算, 编写基本构件验算与设计的计算书。

2.3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内容

(1) 运用pkpm施工类等软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包含模板支撑等方面的计算书) 。

(2) 收集工地上的一些文件资料 (工程联系函、送检单、签证等) 。

2.4 预决算方面的内容

(1) 一根梁、一根柱、一块板、一片墙钢筋下料单。

(2) 运用pkpm造价类等软件算一个标准层以上的构件预算书一份。

3 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

采用顶岗实习选题、阶段汇报、准备返校答辩、答辩四阶段全过程管理, 校企指导老师双管齐下, 学生在工地由现场指导老师管理, 同时学校派专任指导教师, 通过电话、QQ、邮件联系, 有条件的可派专任指导老师到学生顶岗实习的工地, 进行检查督促。

4 顶岗实习成果验收

顶岗实习成果必须符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指导书、任务书等文件要求, 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手册的规定, 照片及其他成果资料必须与顶岗实习工地匹配, 不得弄虚作假, 最后通过答辩委员会评定验收。

5 顶岗实习的改革成果

通过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培训, 使学生全方位熟悉相关岗位能力群的工作要求, 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技能诸方面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6 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有待改进之处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毕竟才实施两年, 顶岗实习制度还有待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 一些建筑单位并不乐于接纳我们的学生, 毕竟尤其是在工地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同时他们又担心我们的学生在工地上影响他们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参与深度不足, 一个老师往往要指导二十个左右的学生, 量大不便与管理, 必须采取风险分担, 费用明确, 使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使学生获得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及素质能力的培养等。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教职成[2006]4号) 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2]。”我系经过了2005级 (2008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 意义深远, 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 缩短“实习即顶岗”, “实习即就业”。但我们感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想经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必将成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提高的一大法宝, 效果必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土木工程建筑院实习日记 篇3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顶岗实习

一、頂岗实习概述

1.顶岗实习的产生背景

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及示范院校建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人心,传统教育体系正在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毕业前的综合实习,越来越重视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重视到生产一线去,以缩短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我们称之为“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优势专业,但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它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技术革新快、施工工序多,使得毕业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需要较长一段的适应才能找准自己的职业切入点。而顶岗实习恰恰是对这一缺陷的良好补充,让学生毕业前提前走上工作岗位,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大大缩短了岗位适应期。也提高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顶岗实习的效果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人才,高素质体现在多方面,如:敬业、负责、诚信、稳重等。而学生长年在学校生活,当变换一个环境后,要逐步适应,才能不被现实淘汰。而顶岗实习恰恰让学生提前到工作环境中,早接触早成长,较早的培养了爱岗敬业的素质;在处理各种工作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等。

(2)将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虽进行很多校内实习,但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很多知识受实训条件限制,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主动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综合运用起来,用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得原来看似烦躁的理论知识,在一个个真实工作环境中,迅速转化为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具备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要想毕业后迅速进入角色,需要能胜任各种工作岗位。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于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监理员、安全员等各种岗位能力要求有了切身体会,学生通过学习、操作、成长,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某一个或两个岗位作为目标,主动达到岗位技能要求,毕业就业时“零距离”上岗。

二、顶岗实习的实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教师层面。作为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以适应顶岗实习对自己的要求。时刻树立培养合格人才思想,克服各种困难,为顶岗实习让道,为学生成才贡献。

(2)学生层面。要通过专业教师、辅导员、优秀毕业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的顶岗实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合格顶岗。可以通过专题报告、毕业生事迹汇报等各种方式做工作。

(3)家长层面。要让家长参与到顶岗实习的监督评价工作中去,支持学生到艰苦的岗位上打拼,如实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工作。

2.组织与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教学系部要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部门负责人任组长。落实实际工作,责任到人。发动全体人员的社会资源,寻找优秀的实习企业,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同时,要指定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并统一管理。指导老师要遵守相关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及方式进行指导工作,服务广大学生。

(2)制度保障。制定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体制,科学制定一整套的管理办法,要涉及到顶岗实习中各个主体。要尤其重视双指导教师的实施保障。校内指导教师应保证充分时间和精力到现场指导学生,以及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加强实习指导。而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工地上,所以,要充分调动企业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应制定针对企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和聘任制度,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以达到校企双赢。

3.注重安全管理

建筑工地环境相对比较开放,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无此环境经历。他们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投入到真实工作环境中去,成为了高危作业群体。因此,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各教学系部院签订安全责任书。各教学系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督促全体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2)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在顶岗实习实施中,如学生实习岗位是由学校联系落实的,则学生按有关程序和标准,必须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书。如果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填写《顶岗实习申请书》,经家长签字同意,企业盖章。并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报教学系院及教务处批准备案。

4.完善评价体系、合理评定成绩

要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就必须要建立针对顶岗实习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此来准确评价每个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

(1)完善评价体系。首先,学校及教学系部在制定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制度时,应该针对顶岗实习回有的特点,对顶岗实习手册(学生用)、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教师用)、顶岗实习报告等进行规范,建立科学的顶岗实习考评标准,建全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做到评价的规范化、合理化与标准化。

(2)合理评定成绩。顶岗实习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实习协议书、安全责任书、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论文、实习资料、企业评价、实习答辩及教师过程考评等,综合学生、企业、学校指导教师的情况进行考核,合理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三、结束语

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直不断尝试以顶岗实习代替传统的毕业论文,摸索出了一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理论和方法,并付诸了实践。我们发现,只有充分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切实找到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的顶岗实习实施办法,才能真正的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赢。

参考文献:

[1]张会彦,霍云谦.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胡瑛,杜绍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

[3]耿保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杨莉,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年2月,职称职务: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籍贯:贵州遵义,学历:本科,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建筑实习日记 篇4

实习项目的: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指导老师:实习内容与心得:

今天将对扩建仓库的基础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预计浇筑混凝土的数量为160m³,施工图纸设计的基础混凝土的强度为C30,监理工程师告诉我,根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混凝土试块留置要求的规定,最少施工单位要留置试块3组,其中要2组标养试块和1组同条件试块(施工单位上报项目监理部的施工方案及混凝土留置方案中也是留置2组标养和1组同条件试块)。在浇筑混凝土前,施工员准备了三组混凝土试模,合计九只,拿到了扩建仓库的基础边,已备

做试块,分别在第二车混凝土、第四车混凝土和第五车混凝土各做一组混凝土试块。并且后再每组试块上标注混凝土的标号、制作时间、部位、养护条件。

建筑工程实习日记 篇5

今日下雨,主要学习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其中的方法与学校老师教授我们的知识很接近,所以倍感亲切。此外还学习了施工图纸识读,施工过程中,结构图应与建筑图有效结合,看图先看总说明,内容包括:了解工程的概况,结构类型,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等级。相关的规范,承及一些节点详细构造等。钢筋做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相关规范是很多的,此如:最常用的就是《03G101》规范。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比如钢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的搭接长度,还有锚固长度等。它所包括的构件有:板、梁、柱、墙、洞口等。

4月6日 星期六

今日下雨主要仍是看图。由于昨天查了一些资料,今日看图的针对性就更强了些。通过观察收获颇丰,一套完整的施工图一般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采暖通风施工图及电气施工图等专业图纸,上半年学了房屋建筑学,注重看了一下建筑施工图,大体上 建筑施工图包括以下部分:图纸目录,工程概括,建筑设计总说明等,这与学校实训的知识很相似,对我的学习有了很深的提高。

4月7日 星期日

今日最主要的是学了一下钢筋的绑扎,总结如下:先核对成型钢筋:钢筋绑扎前,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垫块:底部钢筋下垫水泥砂浆或大理石垫块,保护层的厚度40mm,每隔1m放一块,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4月8日 星期一

工地正在支模板,从技术员那大概知道了现在的模板大部分都是木模版,都有一定的使用次说限制,大概是5次左右。这也是保证支模过程的质量保证。我们看到的是已经根据规定尺寸加工完成的模板。

支模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各种材料模板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模板支架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另外支模还需要满足下列构造要求:模板支架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不得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并应在支架的两端和中间部分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模板支架立杆在安装的同时,应加设水平支撑,立杆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两道水平支撑,每增高1.5-2m时,再增设一道水平支撑。模板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模板支架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完毕浇筑混凝土前,经验收确认符合要求。

4月9日 星期二

很早就知道施工方案的拟定在工程中很重要,今日特别注意了一下,回家后又查阅了相关资料,略微了解一些。选择施工方案必须从单位工程的全局出发,慎重研究决定,做到技术可行、工艺先进、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成本。

施工方案的拟定一般包括:施工阶段的划分,施工顺序的选择,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组织各项劳动资源等,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决策的过程。既要考虑施工的技术措施,又必须考虑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确保落实。

拟定施工方案要考虑现场的水电供应条件;施工阶段主导的施工机械的型号、数量及供应条件;材料构件及半成品的供应条件;劳动力的供应情况;工期的限制等等。这些应该在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

对不同结构的单位工程,其施工方案的拟定的侧重点也不相同。砖混结构的房屋施工以主体工程的施工为主,重点在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单层工业厂房施工,以基础工程、预制工程、和吊装工程的施工方案为重点;多层框架结构则以基础工程和主体框架施工方案为主。另外,施工技术比较复杂、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分部分项工程,也应该成为施工方案的重点。

4月10日 星期三

这些天通过与工地现场的监理的沟通,我了解了监理的一般工作程序,大约如下:总程序:参加投标,取得项目的监理任务;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签订工程的项目监理合同;编制工程项目监理计划;按工程建设进度,分专业编制工程项目监理细则;按监理细则进行监理;参与竣工验收,签署监理单位意见;向项目法人提交监理合同程序。

工程项目监理是指监理单位接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其他建设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监理的主体是监理单位;客体是工程项目;其依据是国家批准的工程建设文件,有关工程项目的法律、法规,建设监理合同,其他合同等。实行项目监理,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工程项目监理的主要内容有: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信息管理等内容组成

4月11日 星期四

今日,黄工指示我让我进一步的了解项目的各项资料,这里的资料繁多,但是很详细,这些也是在学校见不到的材料,翻看这里的资料让我对学校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里有各个项目竣工后但没有结算工程款的资料,将来这些资料将要送到建设方拿工程款,所以这些资料都是非常严谨和完善的。首先我翻看了一个较为小的工程的资料。这个工程是一个一百多米长过街箱涵,一式四份。其中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工程变更单,施工图纸,各个施工段内的测量数据,模板、钢筋、现浇混凝土的验收资料,混凝土开盘鉴定等。对我的学习有了更深的提高。

4月12日 星期五

建筑工程技术实习日记 篇6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根据塔接形式可分为模板支架、单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装修脚手架、结构脚手架和悬挑脚手架,各种脚手架使用用途:

①模板支架-用于支撑模板,采用脚手架材料搭设的架子。

②单排脚手架-简称单排架,即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在墙体上的一种脚手架。

③双排脚手架-简称双排架,即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④装修脚手架-用于装修工程施工作业。

⑤结构脚手架-用于砌筑和结构工程施工作业。⑥悬挑脚手架-应用于设备安装或检修悬挑作业。

脚手架扣件有三种分别是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一般脚手架搭设工艺流程如下: 在牢固的地基弹线、立杆定

土木工程建筑院实习日记 篇7

生产实习是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以下简称“建环”) 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内容主要为中央空调、供热、采暖等系统的设计、安装及施工等, 这些系统主要由冷热源机组、管道系统、调节系统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附属装置构成。该专业传统的生产实习方式是在校外实习。具体环节包括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单位, 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 邀请工厂技术人员作报告, 讲解具体的实习内容, 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老师评定生产实习成绩等。[1]在实习现场, 通常以大学生自己参观、现场指导老师讲解和答疑等形式进行, 达到对系统的设计、安装、阀门类型及功能的理解的目的。由于设备机组造复杂, 实习时间短缺, 现场指导老师通常仅仅简单讲解其基本的运行原理而对设备构造、特性等内容涉及较少, 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传统生产实习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1,2]其中最突出的是有限的实习经费与相对增长的实习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相关问题。因此, 为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探索一种高效且操作性强的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显得迫在眉睫。

二、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的内涵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 大学生生产实习是与其他商品生产活动一样具有性价比属性的活动。它通过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社会资源, 实现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与人沟通协作等社会知识的实践与培养。本文所提出的大学生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是一种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旨在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利用已有平台资源, 减少校外生产实习所需的社会资源的消费生产实习模式, 可用公式 (1) 表示:。 (1) 式中, 表示大学生生产实习活动目标;表示生产实习活动的质量水平;表示大学生生产实习活动所需的总成本, 包括时间、师资、交通运输、生活开销等成本。代表对不同的实习内容模块的实习质量水平;表示为不同实习内容模块而付出的时间、师资、交通运运输等各项成本;对于公式 (1) , 在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活动目标的前提下, 如果相对提高大学生在不同内容模块的实习质量, 那么为部分内容模块的实习活动成本则可适当降低。

三、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实施的途径探索

基于以上提出的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这一理念, 笔者以建筑专业为例, 给出了相应的实施途径。暖通空调系统由冷热源机组、系统运行调节以及管道和附件等三大部分构成, 故笔者将建环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内容分为冷热源机组、系统运行调节、管道和附件等三大模块。针对不同模块的特征, 采用不同的实习方法, 以提高实习质量。

1. 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平台资源强化对冷热源设备机组知识的学习。

各高校建环专业实验平台资源较为丰富, 基本上都配备有供热、通风、空调等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时的实际情况相比, 校内专业实验平台具有容量小、系统结构简单、附件少、负载小等特点。而校外实习现场系统复杂, 设备比较庞大, 放置分散, 附件类型和数量也较多。在学校, 大学生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分时间到实验室对不同的冷热源机组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学习,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及时地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研究解决,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不同类型的冷热源机组性能, 而且能锻炼大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校内专业实验平台的实践学习, 大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冷热源设备系统, 更加深刻地理解系统中主要设备运行原理, 强化自己的知识系统, 为后期的校外现场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借助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弥补校外实习动手操作的不足。

“模拟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3]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许多系统只需通过按钮的开关便可控制其启停, 大学生很难有机会动手操作从而深入了解。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则可以弥补校外实习中大学生动手操作不足的缺点, 要求大学生动手操作。此举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及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在仿真实训时, 指导教师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 鼓励大学生对自己较为熟悉的内容独立进行操作, 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然后有意识地增加实习任务的难度 (如设定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 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在复杂情况下的判断决策能力。虽然校内仿真实训缺少实际工程的真实环境, 但是它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实际工程中系统的运行和调节原理, 同时还可以减少大学生在校外实习现场对系统主要设备、系统工作流程等抽象内容的学习时间, 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学习实际工程中系统安装和其他先进设备特性等知识, 拓宽大学生专业视野。

3. 利用校外实习平台加强对实际工程中管道系统的敷设、附件设备等专业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的学习。

校外实习平台不仅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攸关、责任攸关”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联系纽带。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实习平台。在实际工程/生产中, 工作人员除了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实现一定的产品功能外, 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安全生产意识、集体与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等综合能力。通过前期校内实验室和模拟平台阶段的学习, 大学生在校外实习时, 才能在短时间之内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现场实际衔接起来, 同时, 也才能有余力去兼顾观察学习实际生产中其他非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 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具有实习内容模块化、实习地点分散化的特点, 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优势互补。校内实习弥补了校外实习时大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的不足, 节省了实习费用;而校外实习不仅能让大学生清楚实际工程中的具体环节及注意事项, 而且能让大学生了解到许多先进设备。在切实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前提下, 经济型大学生生产实习模式尽可能地减少了大学生生产实习所需的社会资源。此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摘要:当前大学生生产实习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有限的高校配额之间矛盾凸显。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 提出了一种实习内容分块、实习地点分散的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 探索了新模式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经济型模式,价值工程理论

参考文献

青岛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篇8

【关键词】青岛;里院建筑;保护;更新

【Abstract】Qingdao Liyuan house is a kind of local speci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Qingdao which grow out of modern Qingdao and has hig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The topic is to discuss the forming, development history , the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feature of Qingdao Liyuan.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to liyuan architecture and find a kind method or principle to protect and refresh Liyuan, the topic make a example of rebuilding Pichai house, to strengthened the qingdao modern mate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Key words】Qingdao; Liyuan house ; Protection ; Refresh

1. 前言

著名作家馮骥才先生曾在博客中写到:“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的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在近代德日殖民者统治期间,德日殖民统治期间,青岛滨海一线建造了大量欧式建筑,除了批传统的欧式庭院别墅,欧式建筑与中国传统院落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里院。近百年来,里院作为青岛发展的最初记忆,见证了青岛近代历史,也诠释了青岛普通市民的生活。

2. 里院产生和发展背景

(1)青岛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明朝时期此建立了军事防御的浮山所,并逐步形成城镇。清政府时期,青岛兴建港口,逐渐形成 “商贾云集、货栈相连”的市镇。1897年11月,德国侵占胶州湾,次年强行租借青岛,将青岛城市功能规划为军事基地、港口和商贸中心城市,并在1900年制订了青岛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德国人在规划中实行华欧分区,并在欧人区不准建设华人居所,把欧人区内原来村庄居民赶到大鲍岛的中国城。这个时期,由于德国人的规划以及商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大鲍岛区的华人商业发展很快,而为了满足商业经济发展的需求,“里院住宅”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在设计里院的时候不仅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同时还顾及其他功能更的需要,可以出租做居住使用,也可以出租给公司、手工业者、个人创业者,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写字楼”。

(2)1910年,德占当局调整了区域规划,取消了华欧分区,越来越多的新移民进入青岛,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居住的需求很大,这时需要建设能容纳更多人聚住的建筑,里院建筑正好符合要求,我们今天看到的里院住宅的形式,大多形成于这个时期。此时建造的里院住宅沿用了早期“里”的模式,同时更多从居住功能出发而考虑,所不同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其规模普遍要比先前的“里”大得多的多。但内院的公共区域面积则相较较小,通常是由众多小院组成的多进的大套院,一个大的“院” 群落,通常拥有三到四个主要出入口,每个出入口设置一个公用的自来水龙头,每个小院设置一个双坑位的厕所,而房间设置则基本上跟“里”是一致的。

(3)1914年,日本取代了德国,第一次占领青岛。在这期间日本殖民者只是对已经形成的青岛城市格局进行扩展和补充性建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北洋政府于1922年收回青岛,由于战乱、经济萧条等原因,青岛市属于恢复期,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开始逐步实施一些小规模的规划措施。但此时建设的大多是平房建筑区,里院建筑很少。由1935年后,城市建设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动作,里院的建设就基本上停滞了,所以可以判定,里院建筑大规模形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以及国民政府再次接管期间,里院的建设只是局部的插建和更新,没有大规模的建设活动。

3. 里院建筑的形制

(1)里院建筑以西方传统公寓建筑为母体,吸取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里院建筑均平行街道而建,其外部轮廓由城市街道走向决定,常为方形,偶有不规则型,以两层为主,偶有三层或四层单体。里院属于内天井式居住单元,是西方商住一体的楼房格局与中国传统四合院式住宅相结合的产物。里院的院落布局较为灵活,可分为“口、日、凸、目、回”等多种类型,院落形式有独院、两进院、三进院、套院等。房间多数是两窗一门,其中一个窗朝走廊,每间面积约10-15平方米,厨房、起居等功能混杂,院落内布置楼梯外还设有公用卫生间和水龙头。里院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建筑形式让住户具有安全感,同时也增加了邻里交往机会。里院中的邻里往往处于同一阶层,同一行业,部分里院还是同姓居住的家族式里院,这在生活和生产上都有利于处于相对弱势的市民阶层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到外界侵害。除了取水、如厕等日常使用,人们也在内院聊天、打牌,较大的里院内院甚至可以作为戏曲艺人的演出场所。

(2)里院建筑受西方商住式公寓风格影响,沿街立面多采用传统三段式设计。一层墙身在窗台以下为花岗石,以上为混水砖墙,墙面颜色以黄色为主,沿街一面较少开窗。屋顶一般采用红色筒瓦辅成,屋顶外檐设置排雨槽,局部设有山墙,常开有天窗。外观及细部装饰以欧式建筑符号为主,外立面用山花、线脚作装饰,门洞旁有塔斯干柱式、爱奥尼柱式及混合柱式等造型。有的门洞内设有传达室;入口院落偶尔设有影壁墙。从里院入口的木门进入内院,便成为住户生活交往的空间,有的里院由于商业开展也把内院作为仓库使用。与沿街面封闭保守的风格迥异,里院内院的设计体现了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的多样融合。里院的内院一侧设木质环廊,房间的窗户开在外廊上。环廊细部制作较为精细,檐板、柱头、栏板等处常有雕花彩绘等工艺,且风格多样,江南风格、闽南风格皆有出现。

(3)青岛市区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里院顺地势而建,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形成丰富多彩的组合群。

4. 里院文化——建筑文化符号

(1)德国占领青岛后,人口迅速膨胀,本土商业迅猛发展,里院建筑业随之出现。青岛里院是早期青岛社会的一个缩影,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居住生活在里院内,他们在生活中结成了亲切、和睦的邻里关系,逐步的形成了青岛“里文化”这种独特的温暖、有人情味的民俗生活方式。

(2)同时里院住宅独特的布局组合方式也为丰富多彩的“里”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院落相互之间的划分与联系,形成既独立又有相互联系的空间形式。庭院——走廊——居室,形成了从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过渡,渐进的层次、交往空间的多样性提供了多种交流途径,促进“里文化”的繁荣。

(3)由于里院内居住人数较多,内部庭院的空间为娱乐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楼梯、走廊则是最佳的观看场所,一些里院经常有民间艺人演出。很多天井内设有书场及简易戏台,供艺人表演。这些艺人表演的节目以茂腔、柳腔、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等为主。许多里院还自发组成票社等文艺团体,如:积厚里的高跷“跑耍”,“广兴里”玉顺茶社的评书等。新中国成立后,各里院组成了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的业余剧团,自编自演了许多精彩节目。

(4)人气的兴旺使里院成为饮食、商业的集聚地,人气可谓火暴一时。旧时的劈柴院是老青岛下层市民经常光顾的最典型的“大众游乐场”,有说书的、唱戏的、玩杂耍的、拉洋片的以及放电影的等,各种酒肆饭馆、货栈旅馆、日用百货店和南北小吃铺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劈柴院可以说是青岛早期“里文化”的一个缩影,曾经盛极一时。

(5)由于青岛市城市的东向扩展,人口结构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化,昔日繁华的“里文化”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于历史的记忆之中,如今走进里院中,人们已很难把它们和繁荣的闹市联系在一起了。

5. 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1)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里院建筑已有百年的历史,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的构成和他们原来的生活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里院的居住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原来只居住一家的里院,现在变成了多家共同使用,在使用上产生了很多矛盾,原来的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方式的需要,建筑设施的陈旧和破损也给居住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这些问题使得里院的改造变得刻不容缓,同时里院作为青岛近代居民的生活样本的载体,是青岛特有的近代居住建筑形式,其数量之多,直接影响青岛整体的城市结构和风貌,不能简单的拆除建新。而是应该从保护青岛城市风貌特色的高度来认识里院的保护与更新。

(2)青岛里院多位于城市中位置优越的地段,在青岛这样一个面临巨大发展压力的大型城市中,不可能像已经度过快速发展期的欧洲城市一样,大面积的保存原有的旧城居住建筑,毕竟适合里院建筑生长的经济文化土壤已经不存在了。城市快速发展将是青岛市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3)对于里院建筑应进行分类,分级别保护。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里院应严格保护,原封不动的保存,以保留某种特定的时代信息;对大量普通的里院建筑应在尊重原有形态、保护基本风貌不变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求,从满足新的功能出发,对旧建筑进行利用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在保留原来大致风貌不变的基础上,宜采用现在的新做法、新材料、塑造符合当今时代的风格,将时代的精神反映在保护改造中,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

6. 劈柴院的改造——里院建筑保护的新思路

(1)劈柴院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商业圈,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合的街坊。历史上的劈柴院是一处中国民营老字号密集的地段,有多家老字号店,汇集了各地的名吃。劈柴院还是娱乐业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8号、10号大院,很多名人曾在劈柴院表演过,如马三立、李金山、高金凤、杨立德、王傻子、葛兆鸿等都曾在这里表演并开始成名。随着青岛市政府的东迁,新城区的开发以及其他商圈的崛起,中山路商圈日渐衰落,即墨路市场退路进室,劈柴院也随之冷清了起来。2007年青岛市启动劈柴院改造,改造前的劈柴院,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

(2)2007年青岛市政府按照“迁而不拆、修旧如旧、恢复产业、以房养房”的原则对百年历史老街劈柴院进行保护性修复改造。在保留里院整体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内部空间和功能结构进行调整,修复建筑破损的外立面,恢复历史风貌。将原来的居住空间进行改造,用作旅游、商业、办公、餐饮娱乐等新用途。建筑在充分尊重历史形态的前提下,大胆运用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由于新功能的满足,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功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劈柴院”这种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导的改造模式,达到了保护性开发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劈柴院的改造从城市的现实出发,寻找最适合该地块的建筑新功能,功能和时代的需要出发,在尊重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里院的功能和形式都随时代一同发展。对里院建筑的开发性保护中只有在充分挖掘里院建筑内在的、无形的价值、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式,才能扑捉商机、开发成功。

7. 结语

里院的保护与改造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涉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各个方面,怎样才能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把百年里院在新的社会时期更好的发展下去,保留其特有的青岛特色,同时又能融入新的城市规划发展,使其在青岛里院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中得到开发和提升,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徐飞鹏主编:《青岛历史建筑 1891-1949 》 [中英文本]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

[2]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宋連威:《青岛城市的形成》,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4]王勇强:硕士论文,《青岛合院式住宅——里院》,青岛理工大学,2007.

[5]崔博娟,赵琳:《青岛里院改造构建宜人空间》,《城乡建设》,2007-01期.

[6]白志伦 彭永努:《近代青岛的地域性建筑——里院建筑》,2008年.

上一篇:考核工作总结怎么写?下一篇:双十二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