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共7篇)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首届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精神,表彰公司人才与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人才,检阅公司成立三年来所取得的科技进步成果,规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动员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公司加快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去。首先,我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即将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敬意!
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是公司党委、公司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矿区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真规划好未来几年的人才和科技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对于加快公司建设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公司的人才与科技工作谈四点意见。
一、公司人才与科技工作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推动了公司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司成立三年多来,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人才和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分析公司人才队伍现状,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加大了对中层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优秀管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全面开展了管技人员考核工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新途径,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始了全公司人才资源的整合工作,积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与科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改进,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农林业的科技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围绕发展战略、种业经营、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大力开展规划制定、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引进吸收和科技推广。近三年,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公司发展规划、皖麦
55、大棚蔬菜、食用菌等许多项目进行了技术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创新,提高了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有两项成果通过了市级鉴定,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今天,将要受到奖励的科技成果凝聚了公司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智慧和汗水,提高了科技进步对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化及开发对种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食用菌新品种筛选与推广促进了柳湖的产业结构调整,小桂庄积极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职工群众劳动致富探索了一条稳妥有效的道路。以上成果和技术等,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成绩是公司各类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勇于向困难挑战,经过不懈努力而得来的。特别是今天将要受到表彰各类优秀人才,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矿业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了公司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扎根矿区农林业、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艰苦创新业、开拓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激励着自己用模范的行动和突出的业绩,推动着公司不断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将要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是实施公司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的领头雁。**坚持以人才成长和科技进步促事业发展的思路,鼓励人才学习提高,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强科技创新,在职工中大力推广科学种田知识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种子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丰硕成果。**公司积极引进新品种,联合科研院所参与各种研究与实验,建立三圃田,制定各项种子繁育生产的规程,极大地促进了种业的发展。***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他们能够取得人才工作、科技工作的双丰收,归根结底源于坚持了人才先行、科技领先的工作思路,他们的好做法是值得总结推广、最可宝贵的经验。
将要受到表彰的优秀人才是公司各条战线上的精英。李斌同志长期从事种业经营工作,能够把握种业发展的趋势,积极组织和参与引进、研发新品种,为种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是职工出身的种业土专家,在种业的繁育生产推广上立下汗马功劳。**在抓好种业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棚蔬菜和食用菌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事科研多年,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使公司的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精通财会业务,严细财务管理,合理调配使用公司管理经费,为领导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业务上有钻劲,深入参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引进,并自己投资外出学习搞开发,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是大中专毕业生中科技创新的楷模。其它还有很多同志虽然没有受到表彰,也都在工作中做出了积极努力。许欢乐努力以发展促进大山林场面貌的转变,引进大蒜种植提高土地产出。**工作时间不长,经历了三个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很快能胜任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取得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是最近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我们为拥有这样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各类人才队伍而感到自豪。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今天受表彰的优秀人才中,还有5位优秀技能人才,他们也将作为公司优秀人才代表受到表彰。长期以来,他们立足林场、无私奉献,在生产的第一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最前沿,发挥着聪明才智,挥洒着辛勤汗水,为推动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代表了公司众多名优秀技能人才,他们是公司的能工巧匠,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优秀技能人才、向广大工人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今天受到表彰的各类优秀人才,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公司广大职工热爱企业、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探索求知的精神,实事求是、崇尚科技、善于创造的精神,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要在全公司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的高尚品德,鼓舞全公司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公司加快发展的洪流中去。在此,我再一次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公司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二、认清形势,正视不足,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集团公司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兴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才和科技在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谁拥有了足够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和科技工作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放到公司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发展进程中、发展战略中来审视,正视我们人才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期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业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加之集团公司强大的后盾和科学的发展规划,我们必须尽快走出一条循环型、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尽快把公司建成国内一流、农工商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性农林企业和知名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商。到2010年规划如果能够全部完成,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5亿元,实现利税超亿元。
宏伟的事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完成。但目前我们的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从结构、层次上,与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相比,差距都比较大。公司现有管技人员总量为63人,本科以上学历仅25人,占管技人员总量的近40%;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39名管技人员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达到了27人,但大部分以早期的林学专业居多,其中农业和种业主体类专业技术人员仅为3人,占管技人员总量的7.5%。从战略规划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在考虑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时,总是感到人才也不够用,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已充分暴露出来。实施规划要求我们要有大批的种业生产经营人才、种植养殖人才、农副产品深加工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各类技能人才,特别是未来两三年我们将面临人才需求高峰期。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提前思考,提前部署,并解决好这个决定公司发展的大问题,否则,我们的发展规划将是纸上谈兵,将成为空中楼阁。
应当说,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和科技工作,把人才和科技工作作为事关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调动了各类、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公司广大优秀人才,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勤奋钻研,不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而且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为公司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中间有一些走上了或即将走上领导岗位,还有一些成为公司技术战线上的骨干,更有很多技术职工崭露头角,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业务能手。公司对人才工作认识到位,敢于起用优秀人才,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创造了良好的用人环境,各类人才也感到事业上有奔头,工作热情高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看,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经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目前所出现的人才紧张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客观上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前些年对农林业重视不够,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几乎陷于停滞也是客观原因,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认真查找思想认识和人才工作方面不适应、不到位的地方,并努力加强和改进,才能不断把我们的人才和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是吸引人才的力度还不够大。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完全是靠传统的招数,等待集团公司人事部门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缺乏走出去宣传推介,吸引需要的人才来工作创业。另外,对一些成熟人才,特别是我们需要的一些战略智囊型、高精尖型等高层次人才,急需要一些特殊的政策。
二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够到位。往往是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不能有意识地去关心、教育、引导他们,而是让其自然成长。多数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致使他们知识更新不快,对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了解掌握。还有就是,有些领导同志,也包括一些本身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领导同志,认为专业人才缺乏经验,却没有从培养人的角度给他们在重要岗位上锻炼成长的机会,这样就会错过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是人才使用上还有差距。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不能根据个人能力给予发挥作用的空间,让他们感觉无用武之地,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由于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往往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人的业绩、能力、品德、知识状况,显示出用人上的不尽合理,缺乏科学的依据。
四是人才宏观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人才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还比较粗放,没有很好地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经营。宏观上思路不够清晰,没有能够很好地配合发展规划来超前规划好人才工作;人才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统筹好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这三个关键环节没有很好地贯通和融合,良性循环的人才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对农林业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没有进行过全面总结,对如何提高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通过哪些途径、采取哪些措施研究得不够,对人才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不够。
五是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在思想上,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农业生产含量低,不需要多少高层次人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足。如果我们纵向比较一下,九十年代初小麦单产不过五六百斤,而通过不断推广新品种和科学种田知识,不断以新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现在亩产量已经达到了900斤以上的水平。事实雄辩地证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而掌握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人才,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根本。在观念上,我们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上还有差距,没有用人才先行的思想来统领人才工作。
在科技进步工作中,也存在着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研发力量没有整合、技术创新体系没有建立、创新项目数量少、资金投入低等问题,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差距和不足,但同时更要看到我们人才和科技工作上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以增强做好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的信心。总体来说,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拥有部分技术高、素质好、能够独挡一面的核心骨干和领军人才。随着发展规划的实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将不断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每次职代会收集到的职工代表提案,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的都不少,这反映了各方面对人才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说明公司上下对抓好人才工作达成了共识。随着集团公司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才环境的积极改善,出现了人气指数上升的良好趋势,对我们吸引人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切实提高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推进人才和科技工作思路、机制、方法的创新,认真抓好人才规划和有关政策的落实,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就一定能够掌握人才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三、明确思路和任务,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
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以人才先行为导向,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加快公司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首先要解决好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就公司而言,我认为,更新观念必须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下六种观念:
一是人才先行的观念。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保证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资源少,可以通过人才优势占有资源;没有人才,一切也就无从谈起,规划也就不可能实施好。因此,公司上下都要切实增强人才危机意识和人才忧患意识,克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超前储备好人才,宁肯让人才等项目,也决不能让项目等人才,使人才工作始终处于领跑状态。
二是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念。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宏伟事业,为公司每一位同志搭建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把我们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人才,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技术的人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精湛的技能是人才,各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也是人才的大人才观,促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推就拥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谁积极进取,立足本职为企业多做贡献,谁就会在不懈的奋斗中成为有用之才。反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里,不论是谁,既使有再高的学历和职称,只要停止了学习和创新,哪怕是放慢了提高自己的脚步,都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作用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认识和使用人才,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四是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观念。我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岗位都需要大批人才,要使公司人才数量大幅度增长、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就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做好培养与引进工作的同时,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对人才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统筹机关与基层的人才资源,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开发,全面优化公司人才资源的配置。
五是区别激励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是调动人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必要手段。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区别激励,也是保证激励有效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克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对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流人才给予一流的回报、一流的褒扬。职称聘任也要坚持评、聘分开,努力打破有资格就要聘的陈旧观念,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
六是人才工作全面推进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使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从而,以科学的观念来推进公司人才工作的发展,以先进的思想来提升公司人才工作的档次,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
当前,公司即将全面启动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人才队伍,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一要本着立足当前、目标长远、积极筹划、超前打算的原则,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素质结构的优化,力争每年引进和培养一定数量本科以上层次的各类人才,确保至2010年公司本科以上专业人才由目前的25人增加到50人左右;二要着力做好急需人才的储备工作,以生产后备人才、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项目开发后备人才和机关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类急需后备人才库的建设,保证企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三要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通过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培养5名以上的拔尖人才,20名以上的各类优秀人才和100名以上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唯有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开展卓有成效的人才工作,使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保证公司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新人才工作的机制,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发展的需要,深化人才工作制度改革,坚持以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确保在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走出重学历、资历,轻业绩、能力的误区,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人才的根本标准,逐步建立起以业绩、能力为核心,品德、知识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对人才的评价客观、公正,还英雄以本色,给人才以公道。
要加大人才培养使用的力度。以战略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鼓励职工自学成才,鼓励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开展学术交流、加强与外界的交往和合作,并提供适当的资助。整合公司内外培训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探索菜单式、互动式、复合式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改善公司的人才结构;有目的地做好基层单位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培养性交流,有意识地把各类人才放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炼,把优秀人才放在关键岗位去锻炼,促其学习创新能力和品德素质修养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切实突破一切制约人才成长的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破除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错误认识,打碎用人上的有色眼镜,大胆起用优秀年轻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铺路搭台,把用事业留人落到实处。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以考评为基础,岗位责任、风险与工作业绩挂钩,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鉴于此,我们将采取区别激励的办法,对人才实行有区别的激励措施,特别是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予以重奖。这次,我们对各类优秀人才进行一次性奖励,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对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成果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同时,进一步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以社会评、企业聘为导向,坚持评与聘相分离的方向,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继续推行高职低聘,积极试行低职高聘,逐步消除职称和业绩能力不匹配的现象,真正提高技术职务的含金量,使职称聘任工作体现公平、令人信服,全面激活人才队伍。
要突出重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是公司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主力军,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项目建设、运行为发展和创业的基地,围绕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加速聚集的良好局面。管理人才是公司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培育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要以提高管理能力为核心,在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工作上,让他们承担重任,充分发挥潜能。高技能人才是职工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核心骨干,是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公司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我们要像重视专业人才一样去重视技能人才,要像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那样去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像关心拔尖人才的成长那样去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要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工作。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学习、消化、吸收、运用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公司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认真落实公司有关科技创新的规定,建立科技成果及时奖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要重点围绕种业发展和柳湖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攻关市场营销、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掌握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司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伟事业,为各类人才的成长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和改进人才和科技工作,营造良好的用人、育人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服务,是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的历史责任。
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各单位、各部门都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环境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的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志、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及时发现和大胆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充分尊重人才的创造价值,使一切有利于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营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创业环境,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相互交流的生活学习环境,彼此尊重、和谐融洽、倡导争鸣、鼓励创新的人际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总之,要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使公司成为优秀人才建功立业的基地,成长进步的广阔天地,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的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和出台的有关政策,认真查找本单位人才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并加以整改,切实把人才和科技工作作为改革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摆上重要日程,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人才工作的新格局。明确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的责任,把人才和科技工作作为班子考核、评价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要注重从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把更多的人才集聚到各级党组织中来,集聚到公司改革发展事业中来。
同志们,公司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实施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几年将是公司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正在书写矿区农林业的历史,时代呼唤着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的战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一个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2
同志们:
今天是公司组建成立4周年纪念日。在这花红叶茂、硕果累累的金色时节,我们在百年龙烟隆重集会,总结首届矿山文化节的丰硕成果,推进矿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回顾公司组建四年来的风雨历程,凝聚应战市场挑战的信心与力量;展望企业美好未来,激发建设新矿业、大矿业的壮志与豪情。
一、百年文化与现代传承
百年龙烟,作为中国近代冶金矿山发源地之一,不仅为新中国冶金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在艰苦奋斗的发展进程中培育了以马万水精神为代表的宝贵思想文化财富。
因为有了龙烟铁矿,河北钢铁矿业的历史便有了百年积淀和韵律;因为有了马万水精神,“负重爬坡、实干创业”的矿业人,便有了更加坚硬的脊梁,更加自信的脚步,更加勇敢的担当。
矿山文化深厚,矿业精英辈出。矿山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为英模人物的涌现积淀了丰厚的沃土。我们有感动中国的双百人物———被誉为矿山之魂的老英雄马万水;我们有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情撒爱心小院的矿山新人吴立军;我们有功勋卓著、感动矿业的十佳马万水式矿山人;我们有众志成城、英勇抗击“7.21”特大洪灾的英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真实而生动地诠释着几代矿业人不断拼搏进取、奉献社会、开矿报国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角。我们创造性地举办“美丽的矿山我的家”首届矿山文化节,就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的具体行动,特别要求要充分考虑各矿山不同地区、不同历史、不同所有制的特殊性,努力处理好个体文化和整体文化的关系,体现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处理好业务整合与文化整合的关系,体现企业文化的实践性。
我们牢记“以矿报国、开矿兴钢”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我们弘扬马万水精神,立志打造钢铁粮仓。先模事迹宣讲团那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音符在滦河两岸、冀南平原、塞外草原激荡;一线职工家属矿山游的惊叹、赞美之声在耳边回响;创先争优、“双思”大讨论、企业文化建设的系列成果鼓舞人心、提振士气;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文化生活展现代矿山和谐向上之美。
我们贯彻集团四大核心理念,将百年矿山文化与矿业四年发展历程相结合,兼顾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我们自下而上,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矿山特点的专业理念;一个冶金矿山特有的企业文化体系初步形成,必将进一步激发起新一代矿业人创业、创新、创优、创效的壮志豪情。
以文教化,以文化成。唯有宣贯而立,方能彰显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唯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实化于效,方能将其融入到火热的新矿业、大矿业建设中,助推企业的全面提升。
我们有理由相信,源自矿山、穿越时空的百年文化将在现代矿业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二、砥砺奋进与辉煌四载
四年来,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四年来,我们砥砺奋进,革故鼎新;四年来,我们整合发展,铸就辉煌。
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按照集团“增产增效、掌控资源、做大做强”的总要求,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实现六个大上”的工作方针,着力破解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异彩纷呈,企业发展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最大的标志是企业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四年累计生产铁精粉2280万吨,实现利润55亿多元,连续两年成为集团第一利润大户;总资产由39亿元增加到236亿元,增长了505%;所有者权益由26.5亿元提高到103亿元,增长了288%;高水平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产能规模和综合经济效益跃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
最大的突破是资源整合实现历史性跨越。短短四年,资源掌控量由8.9亿吨迅速提升至50多亿吨,增加463%,为打造河北钢铁粮仓,提高集团铁矿石自给率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司家营南区、马城铁矿等特大型整装资源的掌控,为公司持续发展进一步增添了厚重“砝码”。备受全省关注的涞源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木吉村铜矿转让协议已经签订,实现了近百万吨金属量铜资源的实质性掌控;大湾钼矿、独山城铁矿资源整合基本完成。承德钒钛资源整合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最大的发展是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矿业公司组建成立后主持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大型铁矿山———研山铁矿一期工程顺利实现投料试车,以有效工期18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规模矿山建设最好水平;石人沟铁矿露天转井下三期工程、黑山铁矿露天转井下580m以上均已建成投产,被誉为目前亚洲最大地下矿的田兴铁矿及大贾庄铁矿、近北庄露天转井下工程按计划加快建设,常峪铁矿、红山铁矿、庙沟铁矿露天转井下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中关铁矿历经磨难,正式复工。马城铁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公司“十二五”规划铁矿山项目大部分开工建设,新矿业、大矿业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最大的进步是精细化管理达到新水平。公司为主承建的《冀东地区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示范基地,五年将获得国家3.78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司家营铁矿被评为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成为河北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司家营铁矿、庙沟铁矿荣膺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公司ERP系统二期正式上线运行,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创造了条件。矿山本质安全跃上新台阶,公司678个岗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岗创建标准,创建合格率达到100%。创新发展邯钢经验,推行“对标挖潜、成本否决”机制,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指标创优、目标升级”活动,促进了产品成本的持续降低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三标”模式成为企业科学管理的鲜明特色和宝贵财富,分别荣获中钢协和河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最大的变化是和谐矿山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司家营矿区涉及8个自然村的征地搬迁工作,新建92栋住宅楼的研山新村为搬迁村民营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成为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我们加大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福措项目投入,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大为改善,职工收入连年增长。黑山和龙烟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1500户职工将陆续告别“干打垒”,乔迁新居所。积极应对涞源“7.21”特大洪灾,化灾为机,化害为利,借势发展,及时启动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涞钢涞铜社区及相关村庄的搬迁在造福地方百姓的同时,也将为企业后续开发建设创造条件。公司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劲足,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
我们一改老矿山“脏、乱、差”形象,代之以实行准军事化、精细化的行为管理方式。以国内冶金矿山首台20m3液压铲和220吨矿车为代表的大型先进设备的投用促进了装备升级和节能降耗;以司家营铁矿剥岩土填海造地、中关铁矿帷幕注浆堵水和石人沟铁矿地下矿充填法先进工艺等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们逐步构建形成了以铁精矿为主,以白云石、钼精粉、铁合金、火工品、矿山机加工和矿山建设等为辅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铁矿石生产向多矿种综合开发利用的战略转变。
我们适应矿山开发由露天转井下、由浅部到深层、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新特点、新趋势,紧紧围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矿业开发方式,加快推进“双一体两翼一补充”发展战略,以“六大转变”转出矿山科学发展新方式,创出一条国有矿山企业跨地区、跨矿种、跨所有制整合发展的成功之路。
峥嵘岁月,光辉历程;苦难洗礼,玉汝于成。
在此,我谨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向全公司干部职工衷心地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
三、市场骤变与困境突破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低迷徘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滑,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矿山市场价格骤降,公司内部矿山资源结构性矛盾凸显,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严冬降临不畏寒,苦练内功迎春来。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宏伟的目标,我们唯有“居危思危、居危思进”,才能形成砥砺奋进、勇挑重担的凝聚力;我们唯有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才能提高攻坚克难、破冰前行的执行力;我们唯有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紧紧抓住降本增效这个牛鼻子,才能形成应对严峻市场挑战、实现困境突破的竞争力。
7.7亿元新一轮挖潜增效计划,成立十大重点工作攻关队,深化“三标”活动,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生产外委管理,创新发展邯钢经验……一项项措施直面降本增效,一系列举措力保困境突破。坚冰已经打破,曙光就在前方!
“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不仅仅是应对挑战的现实要求,它更多地体现了矿业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危机、求生存、保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它必将引领我们披荆斩棘,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为集团“挑重担、扛大梁”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更多地承载了各级领导对矿业的期待与厚望,它必将有力地展示我们矿业人为集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由大到强的责任与担当。
四、风雨洗礼与灿烂明天
荣誉,令人鼓舞;成绩,使人振奋;困境,亟待突破;未来,更需开拓。“9·21”,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破冰前行的日子,更是开启未来的日子。走过风雨,我们更加坚定坚韧;走出困境,我们更加自信自强;走向辉煌,我们更加壮丽壮美。
储量超过25亿吨的司家营矿区,将形成年产铁矿石4300万吨,铁精粉143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马城铁矿将在不远的将来具备2500万吨采矿和942万吨铁精矿生产能力,成为继田兴之后国内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单体地下矿山。司家营及司南矿区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铁矿区和世界采矿中心!一幅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管理精细化、管控数字化、行为军事化的“新矿业、大矿业”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展开。
伴随着矿山的发展,矿业文化也将与时俱进。我们要将此次矿山文化节提炼的文化理念,融入中心任务,融入岗位职责,融入发展建设。要切实加强文化的宣传灌输,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我们将全面系统地整合矿山文化资源,提升层次水平,推进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构建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代表冶金矿山发展趋势,符合时代精神和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水平的协调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协调一致,使企业文化成为矿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使企业文化成为矿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文化成为公司奋力迎战市场风雨的有力法宝。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高扬“以矿报国、开矿兴钢”的办矿理念,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在危机中砥砺奋进,在挑战中革故鼎新,共创新矿业、大矿业崭新、美好的明天。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3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我市文艺界和文艺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也是全市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省文联副主席黄道峻、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大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由滞后发展迈向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文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体验社会生活,热情讴歌时代精神,努力奉献精品力作,为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此,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文艺工作的省文联、省作协及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市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八大、中国作协七大上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榆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正处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崭新阶段,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和打造“西部文化大市”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在推进全市跨越发展中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推进榆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有新作为。文艺工作只有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充分体现应有价值,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我们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抓住机遇,关注时代,贴近现实,勇于担当,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目前,我市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榆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实现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战略目标,迫切需要繁荣的文学艺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氛围。伴随着榆林跨越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各级文联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从全市工作大局出发设计活动、开展工作,用文艺作品去吹响社会进步的号角,唱响时代主旋律,武装人民,团结人民,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是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打造榆林文化品牌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有新作为。“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让洪湖斐声海内外,一部《走西口》让山西再一次扬名,这就是文化价值,这就是一个地方文艺繁荣的名片,这就是文化品牌对一个地方的贡献。榆林的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省第二,然而我们缺少这样的文化精品。打造西部文化大市,宣传榆林特色文化,树立榆林新形象,迫切需要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和文艺品牌。各级文联要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全面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使文联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榆林文化品牌的摇篮,名副其实地成为打造榆林文化亮点的基地,名副其实地成为铸造榆林文化特色的平台。文化是朝阳产业,榆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要学习借鉴省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扶持发展一批文化产业,挖掘新兴朝阳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中打造文艺精品。要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引进文化战略投资者,全面提升文化产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做到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抓住改革机遇不丧失,加快改革步伐不停顿,落实改革政策不走样,增强打造文艺精品的动力和活力。要围绕市委部署开展的“八进榆林”活动、“五个一”工程,制定实施方案,选好创作选题,整合创作资源,力求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文艺精品,展示艺术成果,扩大社会影响。要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艺观念、题材、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创作出一批具有榆林特色、在全省打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彰显陕北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反映人民心声的文艺工作中不断有新作为。人民群众是文艺表现的主体,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市“两基地一中心”建设的火热场面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赞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需要文艺工作者去反映,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讴歌,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营造,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文艺工作者去发掘。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实际,面向社会生活,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多地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心,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中挖掘创作源泉。要深入到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科研工作第一线,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激发艺术灵感,努力创造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在获取创作素材的同时,广泛开展文艺普及和文化下乡活动,让更多群众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启迪。
四是要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在培育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中不断有新作为。文艺作品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争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和艺术高峰。要大力实施尖子人才培育工程,有计划地扶持具有潜质的青年创作骨干,积极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后劲。要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坚持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展示美好心灵,讴歌社会正气。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规范,做到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同时,要注重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做到文人相重,文人相敬,共同提高。去年各艺术家协会都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本次会议将选举产生首届文联委员会。希望今后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团结,通力协作,形成推进榆林文艺工作的强大合力。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文艺工作,热情关心和支持文艺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营造有利于文艺事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坚持和倡导尊重文艺发展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劳动成果;要重视和加强文联基层组织和文艺队伍建设,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文艺工作者,多支持文艺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積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进我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各级文联要牢牢把握文艺方向,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适应形势和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运行机制。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严肃机关纪律,规范工作要求,提高工作的创造力、执行力。要大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努力把文联建成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諧之家”。
同志们,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崇高的精神需要杰出的文艺作品来激励和讴歌。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火热的激情,努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榆林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大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4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欢聚一堂,同为我们集团周岁的生日欢庆,作为的一名员工我感到无比的高兴与自豪,在此,我代表公司的老员工衷心的祝福——我们集团的周年庆典。
今天,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睹的,自成立以来,从十几名员工发展到近名员工,从以前平米简陋的办公室,发展到现在拥有XX平米现代化设施的办公大楼,从一个小规模公司,发展成为在行业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我们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能有今天这般傲人的成就,与我们在座的每位领导、同事是密不可分的。
c的环境下,大家并肩作战,做工程实施的、做技术服务的、做后勤支援的,各岗各位,各司其责,紧密团结,友好协作,我们与公司同经历了来自各方各面的重重困难,同事们没有半点怨言。在公司上层领导和员工的坚持努力下,我们走过来了。XX开始,公司的销售业绩相比往实现了迅猛突破。
今天的,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自XX初开始引进管理,使得以前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得到规范,让企业逐步走向正轨化、程序化、整体化,这也是为我们走向全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XX大家应该记忆非常深刻,这也是小灵通网络优化大规模启动,最关键的一,当时非碘病毒肆虐,全国上下极度恐慌,很多单位业务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员工没有因此而畏惧,为了刚启动的小灵通网络优化项目,勇敢奔波在全国各地一线,进行试点工程。所以,公司把握住了这个契机,迅速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由此,从一个本地企业开始走向全国。
XX公司全面开展四川网通scdma项目,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我们迅速完成了余套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完全满足甲方要求。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今天来之不易,十来我们经历了许多坎坷、挫折。面对困难大剂着冷静,认真的分析、解决,从中得出了许多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简洁 高效 务实 创新”这八个字,作为公司的管理理念,升华了我们的企业文化。
近几,我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设立分公司。XX,我们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与设备生产中心,并且拥有了自主产权的产品。通过这些脚踏实地的积累,公司规模日愈壮大,业务更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如今,我觉得把称作是我们的家更合适,一个有全体的领导、职工组成的大家庭,作为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用心呵护这个大家庭,工作中大家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工作,严于律己,一心一意为公司谋发展;生活中大家亲如兄弟姐妹,互帮互助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家的温馨。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5
公司首次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历时一个月,采取自评与上级主管考核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奖惩等内容的综合评定,549名在岗的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专业级员工中,共有66名员工脱颖而出,其中,陈微文等18位员工被授予公司“优秀员工”荣誉称号,张永云等48位员工被授予公司“先进员工”荣誉称号,在这里,我代表公司经营班子,向获奖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你们工作的家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你们在过去一年里为公司生产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磷肥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公司在以吴向东总经理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员工兢兢业业,克服诸多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生产方面,自2月份硫酸更换锅炉顺利开车后,硫酸、磷酸、磷铵主装置均稳步运行。
8、9月份磷酸二铵月产量突破5万吨,9月份磷酸月产量创历史新高,并达产达标。4月份氟硅酸钠厂投料试生产,产品均达到优等品标准。12月29日,磷酸二铵完成生产50.05万吨,提前两天圆满完成公司生产目标50万吨任务。其中硫酸完成60.94万吨,稀磷酸完成23.61万吨。在企业管理方面,3月,公司启动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贯标工作;11月,分别以93.05分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验收,以89分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今天参加表彰的优秀员工及先进员工,他们中既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老员工,又有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的后起之秀;他们中有管理创新、沟通协调的高手,又有工艺改造、技术攻关的大师;既有冲锋在前的管理干部,又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和奋斗着的一线员工。虽然岗位不同,职责有别,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工作的无限热忱。在这里,我为公司能有这些优秀的员工感到骄傲和自豪,正是由于你们优秀的表现,才有了公司越来越好的今天。我希望所有的员工都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勤奋、努力、踏实地工作,尽职尽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绩效考核结果及绩效考核工作,我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确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通过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分解到各厂、部门,落实到每一位员工、体现到工作中,让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能;另一方面在公司范围内努力形成“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受责备”的良好氛围,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环境,促进全体员工自我激励、自我加压、自我成长,推动员工队伍建设。
二是结合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值,并持续改进绩效评价和考核方法,采取适宜的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符合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力求使考核更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并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工作业绩,并对考核全过程实施监督。
三是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部门,考核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本身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核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对没有具体指标但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也要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则应对工作对象进行民主测评,重点考核工作对象的满意度,将抽象变为具体。要坚持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规律和工作的长远影响,增强考核工作的客观性、操作性。四是大力开展优秀及先进员工事迹宣传活动,通过会议、局域网、“云磷”报专刊等多种途径,积极关注并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和鼓励全体员工以优秀及先进员工为榜样,查找自身不足,积极整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实际工作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更好地履行职责,做出更好的成绩。
各位员工,在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仍是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和考验的一年,我们将以磷铵55万吨生产任务为目标,以“团结务实,精益求精”为指导思想,以“挖掘产能、降低消耗、控制成本”为手段,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营费用,努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希望获得表彰的员工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员工朋友们,作为三环中化的一名新成员,我将和大家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造三环中化美好的明天。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6
县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县政府副县长XXX
(2011年12月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XXX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次大会,客观实事地总结了2006年以来的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绘就了XXX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成功地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和政府班子,为我们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争先,开创XXX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会取得的圆满成功,向新当选的人大和政府班子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五年,XXX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镇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XXX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蓝图绘就促腾飞,风帆正举弄大潮!面对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希望新一届镇政府班子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身先士卒,率领全镇人民继续发扬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精神,努力为XXX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全力推动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继续保持和发扬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要形成团结一致、令行禁止的工作格局。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才有力量,单位之
1间、部门之间、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营造起团结创新、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多沟通、多商量,多支持、多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把积极因素都团结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拧成一股绳,切实形成干群一心、齐抓经济、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继续保持和发扬勤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作为XXX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必须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把心思用在XXX经济的发展上,政府部门要加强服务,人大代表多为政府出谋划策,把能力放到XXX社会的发展上,把才智花在全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造福一方,兴旺一方,真正做到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踏踏实实为我们XXX的经济社会服务,为我们XXX的老百姓服务。
三、继续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人生没有配角,自己更没有必要当配角。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最大的才能,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定位,多做工作、多讲奉献,多图实绩、少图虚名,充分发扬 “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继续保持和发扬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劲,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镇党委、政府要紧扣县委提出的“建设XX经济强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县”发展战略,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积极树立敢闯的勇气、敢干的恒心、赶超的壮志,切实克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脚踏实地、尽心尽职,团结带领全镇干部职工以第一流的工作创
造出第一流的业绩,把全镇各项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各位代表、同志们,XXX的历史靠我们铸就,XXX的未来靠我们谱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坚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镇干部职工和全镇人民的齐心协力,XXX镇新一届班子一定会进一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既定的目标胜利前进,绘就出XXX富裕、和谐、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XXX镇未来五年取得更大成绩!祝愿各位代表、同志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顺心!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 篇7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国务院有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主要精神、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有关精神
去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紧迫性。去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8月30日,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2016年)行动计划》,12月17日,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年1月30日,又印发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以上5份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这在我国标准化工作历史上是空前的。以上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主要精神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二,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6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标准化改革。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通过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转、修、废”,将能够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能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转为推荐性标准或予以废止,逐步改变目前由国家、行业、地方多头制定和发布强制性标准的模式,实行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统一立项和发布。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改变推荐性标准包罗万象、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占比过大、公益属性不突出的现状,将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交由市场自主制定,政府主要主导制定公益类标准。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现状,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切实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第三,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去年6月1日,国务院建立了由王勇国务委员为召集人、39个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7月2日和12月30日,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王勇国务委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持续推进标准化改革、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标准化国际水平、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落实4个方面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省政府对标准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9月,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文件下发后,李小鹏省长、高建民常务副省长和原副省长张建欣都做了重要批示,并于去年9月17日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山西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实际,省政府又调整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并将成员单位由37个部门扩大至59个部门。去年11月11日和29日,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几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2月22日,省政府专门在省长碰头会上听取了标准化工作有关情况汇报,4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昨天,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罗清宇副省长到任以来,对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就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作出指示批示,7月14日,专门听取了我局关于编制《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关情况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亲自起草的下半年分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中,特别指示: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标准化改革工作;在工程建设、工业产品、养老等服务业方面,制定出台一些规范性标准,以此引导品牌创建,促进行业发展。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集中体现在:
(一)标准制修订数量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以来,我省共制定地方标准809项,农业方面的495项,占61%;工业方面的90项,占11%;节能环保方面的68项,占8.4%;服务业方面的30项,占3.7%;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108项,占13.3%;其他方面的18项,占2.2%。“十一五”期间发布了152项地方标准,绝大部分为农业标准。“十二五”期间,发布了563项地方标准,除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标准外,服务业、社会管理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明显增多,563项标准中,节能环保方面有5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有70多项。标准化工作从工业、农业领域已扩展到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二)重点领域标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批准发布了覆盖我省主要蔬菜品种的无公害种植系列标准40余项,覆盖养殖场建设、饲料质量、养殖技术的养殖系列标准70余项。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加大了小杂粮机械化耕种、人工种植中药材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围绕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循环经济“可操作、可考核、可评价”的目标,批准发布了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基础标准8项,批准发布了包括社会、园区、企业3个层面,覆盖钢铁、发电、煤化工、水泥等我省主要行业的12项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批准发布了54项覆盖我省主要耗能行业的能耗限额、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率先发布了《车用压缩煤层气》《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M5、M15车用甲醇汽油》等11项地方标准。《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两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湖北、贵州、福建等8个省份先后来我省学习。
——围绕道路交通发展,针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多、采空区多、长大桥梁隧道多、重载车辆多的“四多”情况,批准发布了53项严于覆盖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制定发布了用水定额、污水再生利用、水平衡测试等方面的地方标准9项。
此外,我们还批准发布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为促进发展旅游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
虽然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纵向比较,进步较大,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按照地方标准有关管理规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技术性审查、征求意见等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立项、审批、编号、发布等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特别是标准制(修)订工作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提出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没有完全符合和满足本领域发展需求,个别单位甚至片面认为标准化工作主要是质监部门的事,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省质监局作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尽管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主动作为,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尤其是在标准立项上,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征集,变重点不分为聚焦中心,通过发文、座谈、登门、上网等方式向各相关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广泛征集标准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没有相关部门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全面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标准化工作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促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也是国家及我省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推进标准化工作,除了各行业、各部门主动承担起本行业、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外,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建立起本行业、本部门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这样,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有人抓、有人管,才能真正落地。为此,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共有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1284个,北京市已建成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个,山东省已建成45个。而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省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7个,占比仅为0.55%;省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只有1个,为山西省文物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地方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我省共有现行有效地方标准78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单一、零散的标准,没有构成体系、形成合力,限制了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此,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构建重点领域地方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期间,有7个市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任务。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市一次性完成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任务,国家标准委于2012年12月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交流会。此外,还在农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完成了158个国家级、13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既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广传播了标准化理念、方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省政府制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好这些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3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已制定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办法》《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适应改革需求、保障发展举措扎实落地。
二是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罗清宇副省长的指示要求,结合《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完成特色农产品、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社会治理、“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体系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相关领域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标准化激励机制等工作。
三是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加大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涉及国计民生领域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行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通过标准的落地,充分发挥标准“树标杆”,标准“划底线”的引领和兜底作用,促进我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标准化工作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推荐阅读:
王总:在传达贯彻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6-04
李庆奎书记在华电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1-26
热电公司总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的讲话05-23
在共青团XXX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团市委书记)12-10
在集团党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31
在教育集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08-11
公司总经理在集团公司总结大会上的表态发言11-20
发言稿:总裁在集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1
在水务集团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04
董事长在集团上半年经营会议上的讲话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