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2024-06-25

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通用5篇)

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篇1

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作者:字体:大 中小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共同研究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集团公司同心文化体系,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大唐的企业品牌。这次论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重点展示了在子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这有利于更好地总结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于推动集团公司企业品牌建设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刚才,万春同志对集团公司组建以来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总结。可以说,集团公司发展的历程,无时不闪烁着文化的光彩,无处不凝结着文化的特色。大唐集团公司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后组建的。组建以来的五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同心文化凝聚人心、务实和谐、同心跨越,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大唐集团公司发电资产分布已经由组建时的14个省、市、区扩展到现在的24个,布局更趋合理。我们用三年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创业阶段任务,用四年的时间实现了“再造一个大唐”的目标,今年9月30日,仅用了四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集团公司的装机容量就突破了6000万千瓦。五年来,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始终保持了年平均20%以上的增长幅度;纯凝汽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组建时的17.89万千瓦提高到了29.06万千瓦;6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由组建时的2台增加到33台,在全国同类企业最多;今年1至9月份,供电标准煤耗完成345.05克/千瓦时,较组建时下降了26.13克/千瓦时,在同行业中供电煤耗下降幅度最大、节约煤炭资源最多;在役发电机组的脱硫装备率达到了61%,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单位发电量烟尘、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比组建时分别下降62%、67%、47%、32%,五年减排二氧化硫200多万吨;目前已经关停小火电机组48台192.1万千瓦,占今年全国关停1000万千瓦任务的19.2%,是全国关停小机组最多的发电集团。

集团公司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成绩?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法宝,始终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引导、提升和深化,通过润物无声的文化建设来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创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大唐快速发展的实际,继续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

下面,就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品牌,建设特色文化谈三点意见。

一、打造企业品牌是实施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有力保证

品牌是指制造商或经营商附加在商品上的某种特定标识。优秀的企业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既可以使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又可以使合作伙伴信赖品牌的制造商和经营商,形成良性互动的积极关系。《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兵”为战争的最高境界,而企业品牌正是达到这种竞争水平的重要利器。现代优秀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知名品牌公司,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品牌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成为了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锐利武器和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全面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具有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发挥品牌效应,助力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促进电量、热量等产品的销售;二是品牌的树立、保持和推广带来的压力,将转化为确保生产稳定、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动力,通过打造品牌,能够整合观念、创新机制、再造流程,以文化优化服务,实现观念的创新和管理上的革命;三是通过优质品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为集团公司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建设新项目创造条件;四是扩大集团公司在多个行业的影响,将主业的优势拓展开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五是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让“维护大唐形象,树立大唐品牌”的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心灵,成为维系大唐命运共同体的坚强纽带,促进集团公司的繁荣发展,并让员工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六是增加集团公司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加大企业品

牌的建设力度,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下一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实施“两型、四化、三个能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对于打造企业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而是企业形象的象征、实力的展现和文化的凝炼,凝结着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信誉、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内涵。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打造企业品牌,意义深远,关系重大。

一方面,特色文化是品牌之根。一个良好的品牌,除了要有物质形态的组合,诸如产品的技术、工艺、性能、外观等之外,还应赋予品牌文化内涵。提到海尔的品牌时,人们会想起“真诚到永远”;提到诺基亚的品牌时,人们会联想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的品牌时,人们会考虑“天天平价”。在品牌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文化为品牌注入了灵魂。另一方面,特色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必由之路。文化强调内部的效应,属于管理的范畴;品牌强调外部效应,属于经营的范畴。建设特色文化能够保证品牌建设的方向是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前进,并且能够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平衡。

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下一步,集团公司要积极致力于特色文化建设:

一是以特色文化赋予品牌持久鲜活的生命力。同心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要通过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强调尊重员工的价值,提升员工的素质,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进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能量,努力建设发展的大唐、活力的大唐、和谐的大唐,一个有凝聚力的品牌才能始终保持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二是以特色文化赋予品牌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同心文化是追求卓越的文化,要通过特色文化建设,主动适应与国际知名企业同台竞技的新形势,坚持提供更加清洁、优质的电能和热能,提供更为细心周到的服务。要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规划发展、生产经营和各项实际工作中,热忱帮助弱势群体,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要通过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为合作伙伴创造发展机会,实现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实现“企业小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大唐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以特色文化赋予品牌纵横市场的竞争力。同心文化是共同奋斗的文化,要通过特色文化建设,以文化树品牌,以品牌强文化。加快文化与各项工作的融合,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为品牌注入高品位的文化含量,让它带着文化色彩去参与竞争,以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消费者、社会公众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从而赢得市场、赢得竞争。

三、继承开拓,实现特色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五年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使我们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下一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企业的特色文化建设,要坚持立足实践、遵循规律、扎实推进,注意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全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必须着眼于全员、立足于全员、归属于全员。这就要求把培养人、提高人、发展人作为立足点,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自觉实践者。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系统化。要形成企业文化职能部门规划、指导、监督,其他部门对口落实、反馈、提高的工作格局。要自觉融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风廉政等各项工作,相互支撑,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制度化。员工价值观和行为的统一,必须靠制度强力规范和约束。否则,企业价值观即使为员工所认同,也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自觉习惯。集团公司系统要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制度的完善和企业文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与规范,才能实现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实践、融入管理过程,实现文化管理功能。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实效化。集团公司和各分、子公司,基层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做到工作内容具有针对性,制度建设具有操作性,发展推进具有可控性。要注重实践,把企业理念付诸于各项工作之中,切实指导、制约企业和全体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入位、生根。

同志们,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深化改革、持续发展、保持稳定的需要;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创新管理、打造品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弘扬特色文化,打造大唐品牌的努力方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和谐发展、基业常青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篇2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 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 全面加强、改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发展势头良好, 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载体更加多样, 作用和成效日益显现, 在提高职工素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 与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与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企业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的,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又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说, 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是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根基。十六大, 特别是十七大以来, 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逐步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积极培育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 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 中粮集团的“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等, 体现了为国分忧、为民造福、为企业铸魂的价值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 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 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2. 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 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立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中心任务来开展, 把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独特的要素和资源, 作用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 逐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举旗树志、塑魂领航、凝心同铸、聚力共创”的主题活动, 鞍山钢铁集团“融入中心做工作, 进入管理起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就是很好的例证。

3. 坚持以人为本, 致力于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 深入研究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条件下企业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动态、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支持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提升职业技能;坚持用人文关怀传递高尚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 用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增进价值共识, 培育职工优良心理品质, 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如开滦集团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客户为中心, 以职工为根本”的经营理念, 都取得了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双丰收的业绩。

4. 坚持以创新为突破, 积极培育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

创新, 是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很多企业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立足企业改革发展实际,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坚持强化集团文化统领、融化沪外企业优势、优化上汽文化品质的“三化”方针, 实现了集团文化企业化、企业文化个性化、个性文化品牌化;国家电网辽宁抚顺供电公司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了具有“雷锋精神标识”和“雷锋精神特质”的电力企业文化品牌。纵观全国, 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发展, 形成了价值取向正确、内容丰富多彩、个性特征鲜明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

5. 注重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积极推进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 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 增强了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逐步形成了价值准则与制度标准协调同步, 文化导向与激励约束优势互补的局面。通过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 使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开始成为职工的自觉追求、文化习俗和道德风尚。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行的集团公司、子公司、生产厂矿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6. 注重与新兴传播技术相结合, 积极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适应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优势, 通过建设网络平台, 加强论坛、博客、播客、聊天室、QQ群等栏目设置, 开通企业微博, 建立企业手机短信发送平台, 自办手机报, 开通手机上网业务等方式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渠道, 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用科学方法弘扬高尚思想道德观念, 使企业文化建设借助科技力量得到加强和提升。如中航工业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建设网上企业文化, 重点推出“雷电院手机报”和电子杂志《我们的青春》, 创办“雷电之光”网上管理创新讲坛, 综合运用情感、艺术、时尚、科技等元素全方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增强了企业文化的时代感和传播力。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当前,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增多, 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企业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要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已有成功经验, 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1. 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建设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 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大企业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 乘势而上, 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规律,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企业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工作, 实现同频共振, 同步发展, 为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发展功能, 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生变量, 也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 加强企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形态文化建设, 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 用企业愿景和目标激励人心, 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 用和谐氛围稳定人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 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同时, 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要反哺企业文化, 用企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用企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注重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阵地建设,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度广度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问题, 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双赢。

3. 企业文化建设与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发展和职工思想文化需求实际出发, 既不能脱离实际, 超越目前企业发展阶段和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提过高要求, 也不能借口企业存在困难而弱化精神引领和文化塑造功能。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满足职工精神需求, 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企业生产全过程。其次要积极组织职工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活跃职工精神生活。三要努力建立覆盖全体职工的文化服务体系, 实现企业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4. 企业文化建设中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 是企业文化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态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 大力弘扬建国以来优秀企业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充分认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继承、学习中创新和创造。同时, 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世界眼光, 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吸纳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文化, 兼容并蓄, 为我所用。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 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综合创新的方针, 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近年来,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会程度不断加深, 以文化人成效明显, 但也出现了一些倾向值得注意。一是要把握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区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用党的主张来指导、影响、带动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旨是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 提升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要素、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二者有本质的联系, 但不能混为一谈, 也不能简单替代。在实际工作中, 既要避免把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当作企业宣传的手段、流于表面和形式, 也要注意不能以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活动替代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要更多地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以文化人, 促进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道德风尚的培育、文明素质的提升, 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从而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三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要坚持文化熏陶和精神塑造的统一, 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群众, 巩固共同理想信念,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 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职工群众主体作用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是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必须明确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 切实发挥企业党委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作用,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 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 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要发挥党的领导与职工群众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优势, 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和群众组织齐抓共管、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新机制。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企业文化建设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积极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贵在坚持、重在践行,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和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熔铸于企业精神的生成培育之中, 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一是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落地生根。要立足企业特点和干部职工思想实际, 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职工,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振奋士气,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干部职工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会到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化为具体的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行为守则, 落实到企业奖惩、干部任用、人才培养制度,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价值和导向作用。三是要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引导鼓励干部职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风尚。

2. 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打牢企业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要切实把握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精神需求和心理期待, 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深化人文关怀, 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要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高效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灵活及时的矛盾调处机制, 保障职工群众在企业重大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切实维护好职工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 做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 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二是要积极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职工全面发展。要帮助困难职工、特殊群体解决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难题, 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职工生活解难、发展解困、思想解惑。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职责要求, 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 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三是要重视职工心理健康维护, 塑造健全人格。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职工掌握各种心理调节方法, 提高情绪自我调控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干部职工多方面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 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引导干部职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处理人际关系, 培育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3. 注重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规范和扶持, 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当前,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但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很不平衡, 存在的问题不少, 亟需加强指导、规范和扶持。一是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为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支持。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思想状况、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评价标准, 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二是要坚持分类指导, 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效性。非公有制企业情况复杂, 文化建设工作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和不同职工群体, 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来求得实际效果。要通过组织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 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和负责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要重视“80后、90后”青年职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研究, 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和精神文化需求,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传播方式, 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 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 为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各级宣传部门要把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抓住企业价值理念培育与转化这一关键, 把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支持他们打造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企业特色、具有科学管理内涵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品牌。要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 组织开展送图书、报刊、戏剧、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进企业、进车间活动,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满足职工精神需求。国有企业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加强企业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与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多渠道对接, 提高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4. 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综合效能。

文化的发展, 始终与科技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建设, 必须高度重视与信息科学技术的融合。一是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 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企业文化建设要紧跟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 把信息科学技术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做到认识到位、行动到位。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吸收和运用当代科技进步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作为人类文明成果, 既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翅膀。科技进步在不断延展科技知识体系的同时, 也在不断完善人的思维方式, 扩展人的精神世界。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吸收科技创新的成果, 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三是要强化互联网、手机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对企业文化的传播功能。当前, 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手机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来推动工作,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 强化企业文化的传播功能, 提升企业文化的时代感, 增强企业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

5. 建立科学考评激励机制,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科学考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标准, 形成统一、规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为考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前一段,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已经拿出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这三个文件实施旨在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价考核,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目前, 已开始试点工作。二是依据考评结果逐步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地采取措施, 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管理目标, 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同步下达、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同步奖惩, 对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绩进行考核和评估。三是坚持评价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要坚持以评促建, 通过考评发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具体措施,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6. 加强企业与社会互动, 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文化发展又对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要重视和支持两者的互动。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吸收地方优秀文化成果, 提升企业文化的亲和力。企业文化建设应利用地缘文化优势, 吸收地方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新成果, 实现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 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用先进性影响带动地方文化发展, 为当地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经济优势和文化条件, 在阵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支持。同时, 要加强与地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良性互动。三是要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也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及公众的联系和沟通, 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篇3

(2012年3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西北轴承企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安排部署近三年,特别是2012年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动员公司上下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实《西北轴承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确立西轴核心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打造NXZ品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公司“做强主业,扩大规模,做好副业”及“一年脱困局,两年上台阶,三个大发展”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今天,自治区企业文化协会陶华秘书长给我讲了很好的一课,使大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这对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会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下面,我就如何贯彻今天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成功企业,背后必定有成熟、优秀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的事实证明:现代企业,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建设高 1 素质的一流企业,必须要从建设企业文化入手。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花钱购买,但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必须从本企业实地出发,通过自身努力来打造。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也是潜在的生产力。

西北轴承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三线企业,经历了山区建厂,10年搬迁及改革发展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西北轴承两度创业,经历坎坷,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装备,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来西轴已经整整一年了。来西轴之前,孙珩超总裁找我谈话,让我到西轴重点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到西轴之后,张立忠董事长也多次给我讲过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大家知道,宝塔虽然是个民营企业,但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宝塔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厂走到今天是与宝塔所营造的“家园文化”分不开的。这一点对西轴具有借鉴作用。在西轴一年的时间,我对西轴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我经常想,与西轴同时代的企业,有不少已经破产了,倒闭了,有的已经转产了。西轴为什么能够生存到现在呢?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轴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西轴精神。西轴人团结齐心,坚忍不拔、拼搏进取、善于创新,具有中国产业工人的良好素质。宝塔之所以采取“西轴人治理西轴”的决策,之所以要倡导高扬西轴旗帜,弘 2 扬西轴精神,以真情实意融入西轴,也是基于对西轴文化的认同。实践证明,这个决策十分正确,只有融入,才能双赢,才能在连续亏损27个月的情况下,用9个月时间扭亏为盈,人还是这些人,甚至比原来少了很多,事情还是这些事,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重要的一点就是宝塔采取了正确的决策,注重文化融合,从而理顺了员工的思想情绪,这些都不是仅靠钱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结果。

现在,西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西轴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党委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制了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现在需要大家认真学习文件,加深理解,吃透精神,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文化建设搞好了,西轴的各项工作一定会有新的起色。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开展好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上下共同努力。根据工作安排,今年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突出精神文化建设这个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西轴为根,以和谐为魂,通过广泛征集、提炼西轴精神,願景、核心价值理念等,形成让全体西轴人普通认同,自学遵守的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在精神形势文化建设方面,最根本的是要在构建西北轴承 3 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下大的功夫。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作为一个企业,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就能够引导和激励员工心系企业,勤奋工作,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西轴的社会认同度和荣誉度,推动西轴健康快速发展。如果没有一个西轴人共同的价值观,西轴就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更谈不上竞争力。因此,我觉得核心价值观对西轴来说,是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是一个思想支撑,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用健康积极的核心观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极为重要。

二是要加强制度、行为形态的文化建设。制度形态文化建设重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要结合生产经营要求,修订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类管理制度,形成覆盖全公司的内控及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员工的行为规范,使公司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要让员工参与管理制度的制订、实施、监督的全过程,保证制度有浓厚的群众基础,使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时,要明确员工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让员工形成“爱岗敬业、4 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忠诚奉献”的道德风尚。制度和行为形态的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把文化融入制度和行为之中,将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度,外化于行为,变成每个西轴人举手投足的良好习惯,使西轴的核心价值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之中。

三是进行物质形态文化建设。物质形态文化由产品、品牌、各种物质设施、生活工作环境、文化产品、实物、企业标识、形象设计及企业文化阵地等构成。是企业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化表现。在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方面,首先要通过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精心打造NXZ品牌,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轴承品牌。要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编制企业文化手册等,树立西北轴承的良好形象。其次是努力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员工即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好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展厅等文化载体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员工参与文学艺术、书画摄影、音乐美术等创作,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的生活。

四是要搞好文化社团建设。

三、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公司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我们召开 5 这个会议,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首先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会,根据企业文化分类,划分为精神文化学组、制度文化学组、行为文化学组和品牌文化学组四个学组。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工作分工。这说明公司董事会、党委对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视的,希望各基层单位,各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企业文化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认识,关键在落实,希望大家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

王琳在集团公司第二届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篇4

尊敬的尚福林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2003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刚刚成立不久,就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举办了“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时隔三年,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功能实现重大转型之际,中国证监会又举办了此次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国际论坛”,足见中国监管高层对于企业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有着充分一致的认识。

今天和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中介机构的朋友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理论和实践,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也将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领域发挥优势,施展才能,进一步做强做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务院国资委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尚福林主席刚才的讲话,对于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繁荣我国资本市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完全赞同。下面,我结合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况,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提供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场所和机制。如果说公司上市主要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那么并购重组则主要实现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并购重组中,有关各方通过资本市场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来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进行再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这种资源的再配置形式,已成为现代企业 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不为过分的话,也可以说已成为现代跨国大公司成长、壮大的时代特征。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至11月20日,今年全球已公布的企业并购交易额已达3.46万亿美元,刷新了2000年3.33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而历史上10起最大的并购活动中,有8起是在今年宣布的。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虽然起步较晚,但前几年已得到政府最高层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我理解,企业并购重组对资源配置的功能,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微观层面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活动,有利于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增长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从宏观层面看,并购重组以产业政策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企业核心能力为内容,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国民经济合理布局。

(三)从并购重组的市场效应来看,在并购企业得以优化、提高的同时,还挽救了一些弱势上市公司,特别是ST板块的公司,改善了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有效规避了退市风险,使股东权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以后,我们始终坚持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 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积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手段,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效明显。目前,我们所致力发展的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4年以来,仅在京津沪三家产权交易机构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金额就达到2570亿元,并带动其他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到产权交易市场中。

二、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积极为企业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1993年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发布公告,宣称收购了延中实业5%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拉开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序幕,这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第一例;1994年4月珠海恒通收购棱光实业,开启了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先河;1995年8月,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协议受让共持有25%的北旅股份法人股,完成了中国证券市场首例外资并购。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2000年以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实践表明,要真正有效的发挥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的资源再配置的作用,保证企业并购重组健康、持续、有序进行,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法规性、制度性、规范性的基础建设,大力培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机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一)要致力于建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企 业并购重组,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才能完成,规范、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有效并购重组的必要条件。我理解,完善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一批良好质量的企业,这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繁荣的基石,没有具有发展后劲的优秀企业,就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资本市场;其二是有效的市场约束和自律机制;其三是严格、高效的外部监管。不言自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距此,差距是很大的。打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还需要各方面付出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要加快建设股权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市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暂不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随着股权锁定时限逐步到期,A股市场将实现全流通,这使得以市场价格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的依据成为可能。与此相适应,有关并购及产权转让相配套的法规必须尽早完善。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平台,是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全国连网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当务之急。

(三)要营造符合企业发展内在要求的环境。并购重组对于宏观经济结构的影响源自并购重组个案的累积效应,必须重视重组并购个案的有效实施。我认为,无论是何种主导型的并购重组,企业本身才是真正的利益主体。因此,并购重组不仅要体现出资人和投资者的意愿和利益,更应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维护企业的主体利益。那些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并购重组行为,尤其是行政主导的并购重组,往往会成为拖垮企业的包袱。因此,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自 身条件,科学选择并购重组目标和模式,使并购重组得以有效实施。

(四)要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市场中的并购重组十分复杂,其中的高风险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从源头上减少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因素,除要加强外部监管外,企业的内部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为此,国务院国资委正通过在国有独资公司中推行董事会试点制度,积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促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范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在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必须高度重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三、加强规范引导,重视解决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其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从单纯的上市融资发展到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一方面成为促进证券市场结构和功能调整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确实在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国民经济结构和功能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基础性建设薄弱,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之中,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突出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企业盲目扩张现象较为严重,风险意识淡薄。当前,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以盲目做大、乱铺摊子为目标,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大量兼并无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投资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并购重组行为失败。有的陷自身于破产深渊,损失巨大,教训深刻。三九集团、华源集团等都是前车之鉴,民营企业德隆集团更是百 年不遇的典型案例。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并购重组中,一定要处理好做强做优与做大的关系。我认为,做强做优要比做大科学得多、重要得多。一个企业如果做强做优了,不愁不能发展壮大;但一味追求做大,即使如愿,但未必就能够持久发展。

(二)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搞非等价交易。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资产的购买、出售和置换,确实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某些公司财务状况。如: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绩差公司,可以达到保壳目的;对于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可以籍此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值此利益诱惑所在,并购重组活动中存在不少非等价交易的投机者。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等价交易原则的行为,将使在交易中利益受损的一方,必然要以非正常方式谋求其利益补偿。也有的企业过分地重视其获得控股股东地位,通过并购重组向将优质资产低价注入被并购方,但并不重视与被并购方业务的有机整合,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和内在增长机制的完善,结果是动机与效果相背离。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重组,充其量只是一种利润和资产的转移,久而久之,也会使原有的优质资产失去盈利能力。

(三)草率从事,习惯性并购频发。有一些企业,对并购重组缺乏企业整体性、长远性、资源再配置可行性的充分策划,得了企业发展的“近视”病、资源配置上的“色盲”症,致使不少并购重组只是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给公司的经营运作带来本质变化,而后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恶化至ST、退市。例如,1998年重组的纵横国际,虽然,重组后帐面业绩大幅增长,并在2000年5月增发募集资金6.9亿元,但是增发后仅隔一年,公司的利润就大幅下滑,再次沦落到ST边缘。还有的首次并购重组未能解决公司的根本问题,新体制运行期间又引发上市公司新的问题,为了保住壳资源,再谋求通过重组解决本不是重组所能解决的问题,由此陷入“习惯性重组病”的怪圈。据有关机构统计,这类重组达十次左右,但仍未见公司业绩和运营能力有本质提升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如申华控股(原华晨集团),先后17次并购重组,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跌至-28.34%。又如鞍山合成,重组12次,反复折腾,终于不为股市所容,以退市了事。

(四)为二级市场炒作而并购重组时有发生。当前,二级市场股价对于并购重组题材存在着很高期望值,有重组预期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短期往往升幅惊人。二级市场上的超额利润使得某些并购偏离了并购的本来意义,不是根据本公司的发展需要决定并购对象和并购战略,而只是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并购,二级市场上流行什么概念就追什么概念。这种并购重组不但没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甚至造成资源错配,制造股市泡沫,遗患无穷。

四、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加大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力度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得到消除,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一)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作用。目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194家,股本总额约3000亿股,约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22%,且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市场影响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公司的质量及发展潜力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质量及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治理,确保规范运作,促进业绩稳定增长,并不断做强做优,既是当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确立公众投资者信心的重点所在。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国有控股股东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技术输入、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其对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继续加大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力度,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更好平台。近年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上市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优化国有资源配置、促进提高国有经济运营效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神华集团、彩虹集团、网通集团、中国建材、中交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均成功实现海外上市,宝钢、武钢、鞍钢、中国电信等也都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委在推动企业资源整合、促进提高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在实现自身投资主体多元化、壮大经营发展实力的同时,为在更大范围内更好、更快地进行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三)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是防止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并购重组风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将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继续推进中央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建设;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引进 战略投资者等措施,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决策机制科学化。此外,我们也正抓紧研究制定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努力使国有股股东,特别是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更加科学、规范,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在全市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篇5

今天,*市总工会联合市社科联、市企业文化研究会隆重举办企业文化论坛,这是继省总工会牵头主办*企业文化论坛之后,首个市州举办的企业文化论坛,充分体现了*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展示了*市工会组织和社会各方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精神风貌。论坛的举办,对于*市繁荣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为实现工业兴市凝心聚力意义重大。在此,我代表省总工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关心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工作的*市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时代,已进入以文化定成败、精神定胜负、文明论强弱的阶段,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之心,汇聚企业之力,形成鄂企文化的强大气场,契合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大势,符合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望。

今年*月*日,围绕“打造共同体、增强软实力”这一主题,由省总工会、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经济学院共同举办了*企业文化论坛。省委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书记充分肯定了我省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提出了全省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书记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揽,着眼于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归属感,坚持以职工为本、以企业为根,建立以责任、诚信、创新、和谐为共性要素的企业文化,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省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想,旗帜鲜明,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行动指南。我们要站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高度,站在推进全省“一元多层次”发展体系的高度,深刻领会省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方向,结合省情市情,在贯彻中抓好落实,以抓落实的成效构筑企业的“精神高地”,构建职工的“幸福家园”。

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历史悠久、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精心运作,搭建平台,展示文化风采,提升文化品味。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等多种功能得到了发挥,显示了独特魅力和综合效益,一大批先进企业文化汇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潮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积极跟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创造新经验、新做法,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叫响一批精品名牌,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助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此次*市率先在全省举办企业文化论坛,抓住了企业文化发展先机,必将充分激发全市企业的“精气神”,必将充分显示*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必将展示*工业大市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我们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先进的企业文化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企业文化标杆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声誉好的企业文化品牌,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表彰一批爱国奉献、敬业爱岗、以厂为家,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集体和个人,推动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基本问题,探索基本规律,形成全面融入、整体推进的科学方法,形成继承创新、兼收并蓄的发展路径,形成广泛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活动方式和成果运用的研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指导服务,努力在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标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耕细作。要坚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确立卓越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合法性、适用性、合法性、完整性等原则,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制度体系。要高度重视阵地、载体、品牌、机制、标识建设,构建全面的企业文化运行体系。要加强组织、制度和人财物等保障,健全完备的企业文化保障体系。通过完善这些体系,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真正成为广大企业和职工的生动实践和行为准则。

上一篇:怎样让家庭装修更环保打造绿色家装下一篇:青年骨干教师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