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学校后勤工作纪实: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

2024-06-17

夷陵区学校后勤工作纪实: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共2篇)

夷陵区学校后勤工作纪实: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 篇1

一切为了孩子幸福成长

——夷陵区学校后勤工作纪实

“我们学校食堂里的饭菜品种多,味道好,而且还有免费牛奶、水果。寝室条件也不错,宽敞干净舒适。”4月2日,记者走访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初中时,该校学生陈湘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夷陵区教育局围绕“学有优教,均衡发展,教育强区”的目标,在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强力推进学校后勤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谱写了一曲托起孩子幸福与明天的大爱之歌。

标准化建设

办学条件实现现代化

走在鸦鹊岭初中的校园里,花草芬芳,亭台楼阁,赏心悦目。食堂餐厅宽敞明亮,学生宿舍内各种设施齐全完备……完全让人看不出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

该校常务副校长郭和元说,近三年来,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投资达1500万多元,新建了科技楼,加固改造了教学楼与办公楼,兴建和改造了食堂宿舍等。

如今的鸦鹊岭初中,雄伟的科技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办公楼、教学楼修葺一新;投资300多万元的塑胶运动场、灯光球场引人艳羡;标准化宿舍内储物柜、洗漱间、直饮水、热水系统等一应俱全;餐厅宽敞明亮,一尘不染;校园四季常青,人鸟相伴……不少学生感叹:“人在校中,胜似家中。”一些家长也表示“农村孩子能上这么好的学校,真是幸福”。

这只是全区后勤保障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区学校后勤保障和管理工作坚持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目标,着力完善学校后勤设施,以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三年来,夷陵区投入3亿元,大力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633”夷陵标准成为全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杆,在全

省率先全部建成中小学校标准化塑胶运动场、班班通、教育城域网。在全省首创保育寄宿制办学模式以来,夷陵区把“十有八配套”作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项目,投入8000万元,把学校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校园、生活的家园、成长的乐园”。投入资金2000万元,大力开展“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创建工作,投入400万元奖补资金,奖励创建合格学校,极大的调动了学校创建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全区学校“四个创建”完成项目198个,其中放心食堂43个,放心超市46个,文明宿舍41个,绿色生态校园38个,市级“花园式学校”24所,省级绿色文明校园6所。

2012年,区委区政府把打造“舒心校园”列入全区惠民十件实事之一,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从学生的饮食、住宿、娱乐、学习、安全等方面,实施“五改工程”、“四创工程”、“无障碍工程”、“无尘教室改造工程”、“床被工程”、“亮化工程”、“供热工程”、“运动场改造工程”等八大工程,在全区中小学校着力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校园设施,安全的卫生保障,先后新建、改扩建和维修学校食堂20栋,新建学生宿舍4栋,教师周转房5栋,25所学校建立了直饮水系统,19所学校增设太阳能供热设备,免费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住校生统一发放床上“三件套”9495套,消灭全区所有学校旱厕……全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彻底解决了 “进餐难”、“喝水难”、“洗澡难”、“如厕难”、“住宿难”等问题,学校后勤保障全面实现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新局面。

此外还投入400万元,为全区所有中小学安装摄像头,建成全方位全天候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确保校园安全。

如今,无论你走到夷陵区的哪一个山村,哪一乡镇,映入你眼帘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最美丽的环境也是学校,最干净的地方还是学校,一所所漂亮的校园俨然成为夷陵大地上一道道最为亮丽的风景,已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温馨的家园,学生学习的乐园!

精细化管理

确保每一个环节安全

当记者来到夷陵区上海中学时,该校后勤部门正忙着准备配送午餐。该校校长刘维琼介绍,上海中学除了满足本校学生的就餐需求外,还被选为配餐供应点,为小溪塔城区另外一些学校的走读学生配送午餐。

而想要入选配餐供应点,则需要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有加工能力。刘维琼带领记者一边参观食堂操作间,一边告诉记者,学校的米面油、肉食、冷冻食品、干菜等物资全部由全区统一配送,新鲜蔬菜则由“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配送。学校保证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

据介绍,为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夷陵区教育局不断创新后勤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全区一体的后勤管理、校企一体的后勤服务和建、管、用一体的后勤保障等三大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宜于推广的后勤服务标准化模式。

例如蔬菜副食供应探索出了“公司+农户+食堂”等新模式,先后与“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昕荣源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等蔬菜生产企业签订蔬菜配送合同,开展小溪塔城区、西北山区、鸦鹊岭片区新鲜蔬菜配送。2012年围绕食堂大宗物资配送展开探索,先后与中石化、中储粮合作,探索食堂米、面、油不同的配送模式。对学校食堂米面油、蔬菜、肉食、冷冻食品、干菜等物资实施全区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配送,选择有实力、讲信誉、保质量的国有企业为供货单位,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食品安全。

此外,还对全区学校超市实行连锁配送,在统一的经营理念下,经营同类商品,提供同样服务,进货渠道、价格标准、配送管理、形象设计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负盈亏。

在夷陵区实验小学丁家坝校区餐厅内,记者看到,墙上的“五员公示牌”、“食堂物资采购价格公示牌”、“食堂饭菜成品价格”格外醒目。该校副校长陈胜告诉记者,这是严格按照夷陵区教育系统统一模式做的。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必须公示食堂工作人员、餐

类、菜类品种及价格,价格包括市场价和食堂价,给学生及家长一个对比账、明白账、实惠账。

为了让后勤岗位公益性用工人员安心工作,用心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区教育局积极争取本级财政资金100万元,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用于解决他们的待遇。区教育局积极推广学校食堂“五员制”管理模式,严格成本核算,实施管理干部下乡下校到食堂与师生共同进餐,举办“学校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学校营养员培训班”、“校园厨师技能大赛”等,极大地提升了全区学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服务水平,确保了师生生活质量。

人性化关怀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当记者走进鄢家河小学学生宿舍时,被一种浓厚的寝室文化所包围。只见每间宿舍外面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有同学们自己为寝室取的名字,有同寝室学生的合影及他们每个人的名字。细看之下,发现有的宿舍内住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既有3、4年级,也有5、6年级。

“让高、低年级的孩子们混住在一起,大孩子不会欺负小孩子们么?”记者有些疑惑。

“不会,他们相处得非常好,大孩子还会照顾小一点的。”该校分管学生寝室工作的工会主席覃昌新十分肯定地回答。

他告诉记者,该校一直在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此活动让孩子们既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也培养了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记者随机推开一间宿舍门,只见宿舍内干净整洁,墙壁上的个性展示板块让宿舍平添了几份温馨。个性展示板上都是孩子们自己涂鸦的作品,有他们的照片,也有摘抄的名言警句。

校长余凤蓉说,学校里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为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校除了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外,还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把寝室打造得温馨,使他们有家的感受。

据区教育局工会主席李泽品介绍,夷陵区70%的学生在山区农村,很多学校都如鄢家河小学一样,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不断改善学生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让每一个农村学子都能感受到幸福温暖。

近年来,夷陵区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了贫困资助全覆盖。2012年筹集资金760万元,其中本级31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7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和生活。

同时,开展学生生活补贴全覆盖试点。2012年区委区政府投入110万元,在偏远的西北山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学生生活补贴全覆盖,启动坝区移民学校乐天溪中小学寄宿生营养配餐补贴试点。从2011年开始,樟村坪镇政府每年投入26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生活免费供给。此举每年为学生家长减轻经济负担人平4000多元。

此外,还实施“五个亲情”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为留守学生免费开通亲情电话、免费发放书写亲情书信用品、招募亲情妈妈(爸爸)、组织亲情探视、开设亲情视频,建设留守学生活动室,优化留守学生的生活娱乐环境,组织留守学生夏令营等活动。2012年的冬季格外寒冷,为了防止学生受冻,夷陵区教育局专门为农村部分中小学及时划拨10万元,为学生购买防寒保暖用品和物品。

在对城区孩子的关怀上,夷陵区教育局也不遗余力。为解决城区学校走读生午餐难题,防范“小饭桌”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适当增加学生娱乐和休息时间,区教育局充分挖掘现有后勤资源,按照“安全有保证、营养有保障、财政有补贴”要求,对城区走读学生实施营养午餐配送工程。目前进餐人数已达5000多人。该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拥护。

待到秋收时,花香果满枝。夷陵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学有优教,均衡发展,教育强区”目标,通过高水准投入,高质量建设,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区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实现十年“零辍学率”,高考一半以上应届考生可读本科,在全省率先创办保育寄宿制学校、率先建成区域教育城域网、率先建立教师“四维一体”评价等。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1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学校后勤保障先进县市”。2013年4月12日,全省学校后勤保、服务与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夷陵区召开。

如今,夷陵教育正向优质均衡、优教乐学、教育强区迈进。夷陵教育的后勤保障、服务与管理工作者则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夷陵教育腾飞助力,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夷陵区学校后勤工作纪实: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 篇2

创新德育方法全员全面育人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秦安县三中首先建立和完善了德育管理体制, 设立了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关工领导小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家长学校等,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德育工作的格局。学校实行全员德育导师制, 教师人手一本《教师工作手册》, 每位教师以朋友、参谋、倾听者、指导者的身份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 因人而异制订指导计划, 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 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日常管理, 全程跟踪学生的全面成长。

优化德育队伍也是秦安县三中的一大亮点。在打造德育教师队伍上, 学校狠抓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管理, 实施党员干部结对子制度、教研组联系制度, 加强班主任、团委、学生会队伍管理和建设, 依据班主任工作条例和各项评比办法, 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比、量化, 为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学校实行量化考核机制, 把班主任工作、家访、问题学生的帮教措施及成效、班团会开展情况、家长会等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由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的考核小组成员和校委会成员结合教师评议、教研组内互评、全员评教共同完成。学校每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个人, 全员德育评教活动让全体学生也参与进去, 切实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营造了校园民主氛围。评比“安全文明班级”的内容包括“安全考核”、“纪律考核”、“卫生考核”、“板报考核”、“暂时性事件考核”等, 形成了班级团结向上的风气。

校长马映存告诉记者, 除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外, 学校还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参与了值周检查、集会纪律维持、卫生检查、仪容仪表检查, 举办文化墙报、校园广播等,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创新德育载体渗透德育元素

秦安县三中地处叶堡乡叶堡村, 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 现有教职工161 人, 33 个教学班, 2036 名学生, 在农村属于规模较大的学校, 受条件限制, 德育教育的资源偏少, 该校因地制宜, 在德育载体的创新上做文章, 拓思路, 破解德育靠枯燥说教的难题, 使德育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每个大型节庆期间, 学校会有针对性地举办“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 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光盘, 参观大地湾博物馆, 开展“吸烟有害健康讲座”、“环境保护讲座”、“法制讲座”、“科技小制作活动”等, 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上街清理垃圾、打扫街道卫生, 每学期举办学生书画展, 陶冶学生的情操。

政教主任杨晓峰说, 为了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学校会针对法制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重点问题, 每年抓一两件大事, 一抓到底, 聘请县法院领导来校现场说法、以案说法, 或聘请法制副校长,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法制讲座, 这使得德育教育活动既有板有眼又生动活泼, 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也明显增强。

该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农村几个乡镇, 学生的行为习惯参差不齐, 学校政教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确定分层分类施策的教育重点, 对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初二年级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一年级开展了学前教育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等教育活动。学校专门制订了《秦安三中安全文明班级量化考核细则》, 新学年第一周都要组织初一、高一新生, 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和养成教育, 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 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

据了解, 秦安县三中校园的外面是一个繁华的镇子, 镇上的商业网吧有好几家, 学生放学后上网的较多。为防止上网影响学生, 保证学生免费绿色上网, 学校建立了校园电子阅览室, 同时能容纳150 人上网, 每周开放3 次, 学校专门有教师负责巡查, 尤其对留守儿童优先保证。另外, 学校政教处、校团委还不定期巡查网吧, 对个别进网吧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这样“堵、疏”结合, 学生的自律能力明显增强。

文化长廊是秦安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综合教学楼的楼道内悬挂着科学家、思想家、仁人志士的挂像及其名言, 开设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班主任寄语”、“校内新闻”、“时事快报”、“学生作品”、“教师心语”、“学习园地”、“师生风采”、“读者信箱”、“美文欣赏”、“评优树模”等栏目, 教学楼前建成了两座雕塑, 校园内外设置了6 个宣传橱窗和40 个楼道走廊宣传栏, 使美丽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

家校互动构建德育立体模式

高中部政治课教师刘旺明对德育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德育教育不能让学校唱独角戏, 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发力, 尤其是农村学校, 德育教育的触角必须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提升家长的文化和德育素养,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来补齐短板, 充分调动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

针对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欠缺的实际, 学校不定期聘请专家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有效疏导家长与学生存在的沟通障碍, 帮助家长教育子女走出误区, 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学校也改革家长会和家访工作的方式, 坚持以情感沟通为主, 气氛民主, 充满亲情, 成为学生、家长所期盼的情感交流活动。 学校将后进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 全方位开展教育, 学校与家长共同帮助这些学生找原因、想对策, 老师和学生结对子, 让他们感受学校、家庭、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从而树立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 秦安县三中还开展了心理健康和品质教育, 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下设了“心灵之约”栏目、“心灵之窗”信箱、对全校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 定期举办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在同步进行, 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接待学生的来访。周六、周日定为固定的接待学生来访日, 由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学生的来访。教师们在各学科中也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 使他们愉快地成长。

上一篇:专业集群课题开题报告下一篇:电力两措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