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精选10篇)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 篇1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黄茜梅
在本次期末检测中,五年级有539人,参考人539人,总分为50453分,平均成绩为93.6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7.4%。
一、试卷分析及考试完成度分析: 试卷题型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应用”、“习作”四大部分。题目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双基”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能以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3)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完成情况分析:
学生的掌握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语言积累”部分和课本知识的传统题,即看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其次是改写句子和综合性学习,此类题型少数几个学生得分率较低;三是一些分析运用能力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作文”题。
二、题型具体分析:
“基础知识积累”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基础也比较扎实,基本上能达到教材的要求。这说明抓牢基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识字写字”、“背诵课文”、“读读背背”,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阅读与应用”部分:完成效果尚可,少数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说明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卷在这一部分中突出了对词句段理解能力的测试,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的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的小学语文基本功。
第一、从词的理解上看,难度不大,大多数都能写出“宁静”“叮嘱”的近义词。
第二、从句的理解上看,本卷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积累运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还算比较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要求学生能口头,而且必须书面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项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应注重选择一些常见句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对于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尚可,有小部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精髓。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还应注重全体,特别是对中差生的训练。但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扩大阅读量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平时应该非常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习作表达”部分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围绕作文题目不拘形式地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并写出真实的感受。语句基本通顺,内容具体,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比较有限,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不多。所以经过分析,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第一:作文教学应加强与课堂、生活的联系。平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此来激发学生感悟生活与人生。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处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两者该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不过,我查到了几点关于作文教学的经验,相信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与思考:
1、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的生活经历或由教师创设情境);
2、积累(包括文字积累和视力积累);
3、小练笔(读写结合;制定作文训练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4、写作方法的指导。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 篇2
本着这样的原则, 我认为试卷命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语言情境, 体现学以致用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应注重积累, 语文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但积累是为了运用, 应让知识积累为能力转化服务。试卷命题的设计, 都应从利教、利学、利用的角度, 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的命题要突出积累, 突出理解与运用, 对优秀作品、成语的理解与背诵等要求,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具体语境理解中完成, 要由单纯的“识记型”向“应用型”转变, 尽量不出单一知识的纯概念题。如:
1.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你看, 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花, 在春天的感召下, 舒展出美丽的四肢, 使出;鲁迅笔下的蜡梅花, 花瓣, 很有点的韵致;叶绍翁抬头眼见杏花, 满心惊喜:“, 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眼中的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月色也是那样美好, 孟浩然赞道:“, 江清月人。”……
2. 郑和长得 () , 平时举止 () 。他率领船队下西洋, 出发那天, 老百姓 () , 争相观看浩浩荡荡的船队。在下西洋途中, 面对 () 和凶恶的海盗, 他 () , 闯过了一个个险关…… (填成语)
该题考查的是本册书中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的名段名句和成语, 大多是需要学生终身记忆的文化常识, 设置语境, 不光可以考查学生对名篇名段和成语的积累情况, 还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些成语、句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情况。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 使答题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 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意义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题型多元开放, 体现综合考查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 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加强整合, 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 努力通过整合, 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试卷题型既要多元开放, 又要体现综合考查。
首先是基础与开放的整合。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 促使考题内容必须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本年级段的要求和教材为指针, 体现开放而不失课标的制约, 体现创新而不失教材基础知识的依托, 将教材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课内积累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其次是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对成语、名篇名句、典型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考查都要充分体现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尽量不出单纯的识记型题型, 而是引导学生以积累为基础, 进行语言迁移运用, 重组仿造, 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如:
1.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意思不变
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 仔细读下列句子, 仿写一句
如果我是一朵白云, 我会装扮蓝天;如果我是一束阳光, 我会照耀大地。,
3. 请以“天上的云变化万千”为内容,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第三是能力与方法的整合。在拟题时, 题目可以用“学会”为题引, 引出答题要求, 在答题要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1) 学会书写。写一手好字, 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 答题时你可要书写端正喽!卷面分5分
(2) 学会使用生字新词。处处留心, 就可以学到不少新词儿。
(3) 学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下面的习作片段, 有五处毛病, 请你仔细读后用修改符号帮助他改正。
……
考查并引导学生, 培养其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最后是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试题呈现的内容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综观以上所举事例:成语运用题, 引导学生学习郑和不屈不挠的探险精神;句子运用题, 渗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学会奉献等生活态度的引导。
社会实践题, 渗透基本礼仪修养的培养和要有宽广胸怀、博爱精神的引领……如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1) 会交际:“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当你在下楼梯时, 不小心撞到了抱着本子上楼的老师, 老师的本子全撒在了楼梯上。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你说的和做的写下来。 (2) 关注社会热点: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污染, 灾难深重。有的网友说,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中国应该尽力支援;也有人说, 日本一向对中国有侵略之心, 不可做好心的“农夫”, 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理由。
还有以下第三部分所举的课外阅读短文, 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等, 都是既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试卷中, 听、说、读、写、书几项语文的基本能力都应进入考查视野, 一般试卷中少有的考查书写能力、听力以及社会实践类的试题, 都应兼顾到。题型涉及面要广, 要关注到生活中的语文:日常交际和社会热点话题。这类试题的设置, 可以变革传统的考查观, 必定会逐步唤起语文课堂对倾听与书写等方面的关注, 从而落实相关能力培养。
三、把握分值权重, 体现年段提升
在中高年级语文试卷中, 往往会出现年段特点不清晰的问题, 即大量的基础知识充斥其中, 重在考查学生的积累, 这一方面会在客观上导致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 忽略了学生中、高年级年段特点, 试题没有针对性, 没有随年段升高提升读写能力。
试卷对各题分值的设置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 随着年级的升高, 尤其要重视读写能力考查。
三至六年级阅读考查权重幅度:20%~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作文考查权重幅度:25%~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
阅读题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不要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 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语境, 都必须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前提下完成, 不要出现脱离阅读材料就能完成的题目。如读《桥》完成练习:
1. 这篇文章是按顺序来写的。用“∥”可将短文分成四个部分, 依次可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请照样子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第二、第四部分的小标题。
突遇山洪→→桥塌殉职→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表面不说话, 但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他像一座山”可体会到什么?
3. 用“”在文中画出一个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理由写在下面。
4. 读了这篇短文, 不禁让我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大江保卫战》。我想这样赞美上文中的老汉:
5. 这篇短文主要是写“老汉”的, 应该以“老汉”作为题目, 可短文为什么要以“桥”作为题目呢?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这几道阅读题中, 没有单独考查基础知识和单独写话的试题, 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 从“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注意了朝向文本内容的概括、提炼、感知等理解能力的考查 (如第1、2题) , 另一方面注意了朝向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 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 (如第3题) , 同时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第5题) 。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 充分体现了年段提升, 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作文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年段提升。例如:学会表达:下面的作文题, 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请你按要求把它写出来。 (35分)
家里的长辈是我们最亲近、最熟悉的人, 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他们的独特特点了吗?试着写一写。给文章起个显眼的题目, 让人一看就知道他 (她) 的独特特点, 比如:《“爱唠叨”的奶奶》《“爱管闲事”的爷爷》《“购物狂”老妈》《我的“球迷”爸爸》等等。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 突出人物特点, 语句写通顺, 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350字。题目自己定。
小学生作文重在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 材料作文、续写等应该作为作文试题的主要类型。该题设计的话题作文, 体现了高年级的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 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一方面为学生“拟题留白”,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选材留白”。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独我”表达, 写出真实独特的个性作文。
一般而言, 随着年级的升高, 基础考查分值应该逐步下降, 阅读和习作的分值应该递增。试卷中板块分值配置上应该有梯度。
四、活化命题语言, 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语文考题设计过于呆板、程式化, 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应试的积极性。必须进行改革, 让每道考题都能具有一定的“磁力”, 吸引学生去做。因此, 试卷的拟题首先要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注意活化命题语言。卷首可设计开考寄语, 如:“同学们, 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 又到了检阅收获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起去语文竞技场去体验一番吧!相信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目的在于打消学生应试的顾虑, 激起学生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卷中可设计鼓励语:“做了这几道题, 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成功吧, 不过以下的内容更要动脑筋喽。”激励学生战胜自我, 再树努力完成试卷的信心;卷尾设计小结提示语:“祝贺你, 你即将凯旋!请你有时间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胜利果实。记住!细心+耐心+智慧=成功。”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 体验成功与失败。
每道考题题目的语言表达要力求注意重心下移, 体现启发性与鼓励性,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表述要亲切, 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乐意去做。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 篇3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篇4
一、填空题(1、2、3、6、7、8、10原创,其余改编)
1、体温计是根据___水银_热胀冷缩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变大____35℃时水银体积__缩小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微粒运动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热辐射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热对流___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长度_________和_____方向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日晷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泄水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受水__型水钟。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不同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四季交替_________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水的浮力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24_________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_1___小时。
9、根据单摆的_等时性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0-4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1、2、4、5、6、9、11、12原创,其余改编)(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错)(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错)(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错)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对)(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错)(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错)(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对)(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对)(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对)(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错)(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错)(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错)
三、选择题(1、2、4、5、7、8、9、13、原创,其余改编)(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B)A 沉 B 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A)A 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A)A 铁杯 B 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B)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5)比较下图中的两个摆的摆动速度(B)A 1号摆摆的快 B 2号摆摆的快 C两个摆摆的一样快(6)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B)A 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7)(A)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A 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8)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B)A 北极星 B北斗星 C牛郎星
(9)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B)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10)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C)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B)有关。A.大小 B.轻重 C.形状(1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13)、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A)A.图1 B.图2 C.图3
四、连线题(原创)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五、图形题(1改编,2原创)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在水中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六、简答题(原创)
1、有一个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但没有破损,请你想办法让瘪了的乒乓球再鼓起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把踩瘪了的乒乓球放热水里浸泡一会,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因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北极星是“不动”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因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的指向北极星,北极星处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在北极看北极星在北斗七星距离五格的地方。而南极根本看不到北极星。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5
高金玲
这次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从听力、基础、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整套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学生实际,知识的灵活性适度,题量和难度适中,且知识的覆盖面较广。现在结合这套试题本身、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具体教学。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班实际参考人数31人,实考31人,总分2461.5分,人平79.4分,及格人数28人,合格率90.32%,优秀人数23人,优秀率74.19%。大部分学生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但有2个10多分,影响了整体成绩。
二、试题特点
这次期考试卷共计100分。其中听力(8分),基础知识部分(41分)、阅读部分(16分)、口语交际(5)作文(30分);.1、试题结构与上期的期考试题基本一致,但这次的试卷却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这是值得可取的。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几方面都没有变化,其分值也保持不变。
2、作文给了两个自由选择的内容,让学生选择,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这不但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而且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三、答题分析
(一)听力部分是今年又新增的一道题,从学生做题来看,失分较多,特别是选择题中的第二小题,失分率最高,学生在听中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没有认真分析就做出了判断,第三题中学生不能深刻领会到作者的目的---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二)基础知识
1、书写,由于平时要求较严,学生能按书写要求去写,书写认真,得分较高。
2、按要求写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都是同音字,是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没有认真思考;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似是而非,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意思,失分较多,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处”学生不能根据词语去理解字的意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字词查字典的练习。填写词语“请人帮忙或让路说”是应该是“劳驾” 结果学生不会,造成失分,说明学生不会把这些常用词语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3、选择答案
第一题是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此题失分较多,大部分学生选择第二,因为三顾茅庐应该加书名号的,第一题中的读书、习字、对课之间应用逗号,不能用顿号所以应选三是正确的
4、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
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课文《秦兵马俑》中的一段话,本不应失分,结果失分较多,学生没有认真去看题,认真思考,结果失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次题失分较少,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的较好,但对也出现失分的现象,暴露出学生做题时的不认真。只有个别差生失分。
(三)阅读
卷中有两段阅读文字,一是课内片段,以理解作答的内容为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课外阅读,此题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读都能找到答案,只是第5小题用几句话来写你的感受,学生写的太少,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表达。从做题情况来看,在老师平时的训练下,不少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能读懂原文,按要求作答,(四)、口语交际
此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会回答,而且做得好
(五)作文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几方面值得肯定:一是部分学生能结合提示要求,选择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事来写;二是多数学生写作内容具体,层次表达清楚,语句通顺;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四是书写工整。但部分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选材上不新颖,思维不够活跃;语言积累不多,平淡,缺乏表现力,语言表达不完整,有病句;还有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
四、几点反思
1、狠抓字词教学不放松,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加强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这次期考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内容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多次遇到,学生应该比较牢固,可实际情况并非尽然。我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教学。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试卷反映来看,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缺乏,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需要加强训练。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文章的表面,去体会作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3、培养作文兴趣,加强写作训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篇6
一、看拼音填字词。(13分)
jūshùpāntānshūzhǎnxīnwēn
shāowēitūqǜmiè
光生轻
二、查字典填空。(6分)
1.“照耀”的“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
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光线射在物体上;②照相、摄影;③按照、依照;④对着、向着。在这个词中应选种解释。“照敌人开枪”中“照”应选种解释。
2.“乃翁”中“乃”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画,第一笔是。
3.“木屑”中“屑”的音节是,结构是,组词、。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起床、放学、吃饭、上学
2.食品、面包、蛋黄面包、面食
3.收获、耕地、田间管理、播种
4.秋天、冬天、夏天、春天
四、理解字、词的意思。(10分)
1.写出下面句中加黑的字词的意思。
①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的,要经过人的选择和琢磨。有经验的人看了开采出来的石块,就清楚它内在的含蕴,懂得它的价值,知道它可以做成一件什么器具。
②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给加黑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
我怎么能连累你哪?
你可千万不要累戒不改。
A.牵连B.屡次;连续C.积累
②“陆续”的意思是。
A.坚持下去。
B.先先后后,接连不断。
C.从没有停过,一个接一个。
五、句子。(8分)
1.用横线画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①我看见小丽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值日。
②我们去公园玩可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③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
2.扩写下面句子。
这是小站。
_____________
3.缩写下面句子。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写具体。
三月,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填空。(8分)
1.《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后二行诗是________________。这二行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有几对燕子_________了。落在_______上。__________的天空,几_________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___________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__________。
七、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0分)
1.“晕”是多音字,它的音是“y&n”、“y)n”。
2.《夜莺之歌》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中“需要它”指的是“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4.“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即使……也”。
5.“包蕴”的口语是“包含”。
6.写表扬稿,要写明被表扬的是谁,做了什么好事,最后写上表扬人的姓名和日期。
7.“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是比喻句。
8.“这些奇异的云彩,有的像羊群,在慢慢地走动;有的.像一床又厚又大的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中所有的标点都是正确的。
9.“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段话是“动态描写”。
10.《挑山工》是以人物命题的。
八、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2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着短枪,着马刀,着手榴弹,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3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九、作文。(25分)
写一件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
要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7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五年级数学学科试题试卷分析报告
一、学生成绩分析:
全班73人参加考试,总分5432分,平均74.41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不及格14人。及格率80.8%;优秀率36.8%。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紧紧围绕第十册教材的重点进行命题。题型涉及到各章节的知识点。对知识点作重点考察,由重点知识引申出的判断题和实践与应用题紧紧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1、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试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注重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了结合情境解决问题的思想,让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性。
3、试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存在问题: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部分题目完成的较差。如:第六题,有不少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欠思考,对于题目没有理解清楚便解题,比较粗心大意。有的学生能理解题意,知道列式,但在计算方面失误多。题目与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达到准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2、计算能力较差。
部分学生计算一些稍复杂的数据就出错,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里,算式列对,计算错误。还有计算题的正确率也不高。
3、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
具有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表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落后面较大。这种差距我们都应该努力缩小。
4、这不能充分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不认真,没能理解题意是本次学生考试最大的问题,快乐收获园的第五题.问题最大。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
义井联校五年级数学学科试题试卷分析报告、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2、、加强应用灵活性的训练。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应用题不能只停留在平时练习的题型上,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求问题。没有根据具体题目来解答。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今后的练习中,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势,在变化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中训练学生思维。
3、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 篇8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100分)
一、书写。(2分)要求:①卷面整洁 ②字迹工整 ③行款整齐
二、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在0,1,2,8,9,31,182这七个数中,质数有(),合数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有()。
2、填上合适的数。5900ml=()L=()cm
4.5 dm=()L=()ml
3、把0.62,,0.605,0.6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4、= = =()35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鱼缸容积约2.5()
2018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热水瓶的容积约1000()小明家本月用水6()
6、和 不能直接相加,是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不同,所以必须先通分再计算。
7、张老师要给30个同学打电话通知到校上课,最少要用()分钟。(假如每打一人要1分钟时间)
8、用棱长3cm的小正方体要()块才能拼成稍大的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和是()cm,体积是()cm3。
9、下面是五(一)班9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单位:次)
10,23,26,29,28,35,25,35,4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10、右图中涂色部分的小三角形用分数表示是(),至少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11、加工6个零件要用5小时,平均加工每个零件用()小时,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个。
12、有12盒饼干,其中11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盒饼干。
13、有3m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还剩它的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如果 =5,那么 是 的倍数。()
2、两个表面积一样大的长方体,体积也一样大。()
3、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4、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5、把一条铁丝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是全长的,那么两段铁丝长度相比较,结果一样长。()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5分)
1、和 这两个分数中,分数值大的数是(),分数单位大的是()。
A、B、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B、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C、因为54=20,所以5和4是因数,20是倍数
D、自然数中,只有一个偶数是质数。
3、小芳5分钟做红花7朵,小明7分钟做同样的红花9朵,()做的速度快一些。A、小芳 B、小明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4、下面各组中,()是轴对称图形。
5、一个大正方体如果拿出一个小方块后,它的表面积与原来的表面积比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A、一样大 B、减少了
C、增大了 D、无法比较
五、计算。(27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 == 1--+-=
六、画一画。(每小题2分,共6分)
(1)将图形A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沿对称轴画出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E
七、解决问题。(1~4题各5分,5题7分,共27分)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20cm,宽8cm,高15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个棱长为4 dm的正方体钢锭轧成一块宽8dm、厚0.2 dm的长方体钢板,钢板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3、张师傅计划用下边的5块玻璃粘
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先想一想该怎
么粘。
(1)做这个鱼缸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这个鱼缸最多可以装水多少升?(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4、一间卧室长为36分米,宽为28分米,要在卧室内铺上正方形瓷砖,正方形瓷砖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分米比较合适?共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
5、甲、乙两公司2018--2018年的净利润情况统计表
20***0092018
甲***040005500
乙***036004500
甲、乙两公司2018--2018年的净利润情况统计图
(1)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2)从上面的统计图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增长得较快。
(3)甲公司净利润增长得最快的是()年, 乙公司净利润增长得最快的是()年。
(4)从以上数据看,你认为()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好些。
第二部分(30分)
1、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4分)
2、把一个长9dm,宽7dm,高4dm的长方体木块加工成尽可能大的正方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dm。(4分)
3、如果-1=,(、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 和 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4分)
4、在已给图形的基础上画图,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并且满足:第一副图只有一条对称轴,第二副图只有两条对称轴。(6分)
5、礼品店有一种长方体的礼品盒(如图),用彩带捆扎起来,需要多少厘米长的彩带?(接头处25cm)(6分)
6、如图:A地阴影面积是15m2,B地阴影面积是25m2,A地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 篇9
数学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
二、判断(5分)
1、一瓶矿泉水有500升。()2、4的分子加上了4,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也应该加上4。()7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了3倍,表面积就扩大了9倍。()____________
号理考处分 0___作__者____,违_名等姓名 姓写__要__不__外__线__订级装班、题答要不内线订校装学
1、在()里填上数
25秒=()分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43立方分米=()毫升
2、在○里填上“>”、“<”或“=”
77238○103○50.75○751003、3
5=()30=15÷()=()(小数)
4、24的因数有()。
5、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8、要做一个长是6米,宽是4米,高是2米的无盖的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
9、分数单位是
17的最大真分数是(),把这个真分数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 最小的奇数。
10、在21、18、17、16、17、20、31、17、18中,众数是(),中位数是()。11、16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2、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了三个一样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4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
积是(),体积是()。
13、一个长方体水桶,从里面量长35厘米,宽20厘米,水深11厘米,把一个土豆放入水桶中,水面上升到了16厘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
14、某工厂生产的20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它比正品略轻一点,用天平称,至少要称()次能保证找出来。
4、在1—20中质数有8个,合数有12个。()
5、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三、选择(5分)
1、学校运来一堆沙子,砌墙用总数的56,还剩总数的()。A、56B、16C、1562、46475183191
1中,最简分数有()个。
A、2B、4C、3
3、下列的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的是()。A、电风扇B、电梯C、行驶的汽车车轮
4、一个物体的体积一定比它的容积()。A、一样大B、大C、无法确定
5、把
33化成带分数是()。A、343B、413C、314四、计算(26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25679+9=1-7=
335+0.8=10-10
=
51211128-4=3+6=5-8
=3+
49=
2、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x-25 = 310x+29 =
23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2421
31-(+)35348
61115644()
71429119112、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做这个水槽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5分)
3、一个水缸从里面量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8分米、9分米,如果往里面倒水,需
五、操作题。(8分)
1、按要求画图。
(1)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o。
(2)将旋转得到的图形向右平移4格。
2、某公司A、B两种饲料2012年月销售统计图
(1)A品牌饲料在那个月销量最高?两种饲料在那个月销量最接近?
(2)你是经理你从这个统计图得到什么信息?
六、解决问题(30分)
1、商店运来一批水果,黄瓜占总数的4215,西红柿占总数
5,其他的是土豆,土豆占这批蔬菜的几分之几?(5分)
少水才能灌满?(5分)(5分)
4、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
1415千米,比第二周少修了
1千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5分)
5、有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了4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这时候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5分)
6、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9.3、9.5、10、9.2、9.4、9.5、9.4、9.4、9.6、10 乙:
10、9.1、10、9.3、9.5、10、9.2、9.8、8.9、9(1)甲、乙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3分)(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2分)
一、填空、0.54、54302、>、>、=、3、18、25、0.6 12134、1、2、3、4、6、8、12、245、、5566、907、64、968、2649、、171、10.17、1811、4、14412、672、19213、280014、3次
二、判断
X、X、√、X、X
三、选择
B、C、C、B、B
四、计算
712***0722、10943423、5871
1五、略
六、解决问题111、19421
—=2、12×5+12×2×2+5×2×2=128***、6×8×9=
4324、+(+)=21515351、1—
5、96÷4÷4=6厘米(6-2× 6×6=144立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篇10
一、填空。
1.个 是 等于()个= =5÷( )=( )(小数)
2.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两个空都填分数)。
3.24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4.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是( ),它们的和是( )
5.写出三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
6.美术兴趣小组中有男生12人,女生1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倍,女生占美术小组人数的
7.在()里填上合适的最简分数。
45分=( )小时 300克=( )千克
5平方分米=()平方米150毫升=( )升
8.在下面的○里填上“>”、“<”、“=”。
1 ○ ○ 23 ○ 0.6 3.3 ○ 3
二、选择题。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①45÷9=5 ②4 =2 ③ +8<15 ④ +8
2.一张纸对折三次,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 )。
① ② ③
3. 、 和 这三个分数是( )。
①意义相同 ②分数大小相等 ③分数单位相同
4.如果a=8b,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
①8②a③b
5.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①12 ②15 ③25 ④13
三、计算
1.解方程。
x÷9=12 6x=80 25 + x = x-23 =15
2.口算 + = - = + = + =1- =
- = + = - = =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3 -25 56 + 25 + + + 45 -(15 +13 )
四、操作与计算
1.(1)观察图一,用数对表示刘雷、程丽家所在的位置。
李刚想到刘雷家玩,要向西走( )格,再向北走( )格。
学校位置在(3,3),画出李刚上学但必须经过王平家的最近路线。
图一 图二
2.(1)观察图二,用数对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2)如果图中三角形是一个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的效果,你能画出原来三角形所在的位置吗?
2.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再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3.先在图中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每个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备注,第一个正方形边长4cm,第二个半圆直径6cm)
五、完成下面的统计
20××年我国上海市和澳大利亚悉尼市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0××年上海市、悉尼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六、解答下面的问题
1.我市居民用自来水的价格为每吨2.5元,张老师家上个月付水费22元,他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列方程解答)
2.小红对本班同学上学的出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的同学乘坐汽车上学。 的同学家长接送。其余同学步行上学。步行上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活动中,张青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的一半还多5元钱捐给了灾区。这时自己还有28元。他原来有多少零花钱?
4.有一个圆形水池,周长等于25.1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块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至少可以剪成多少个?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正】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09-13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9-23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试题10-18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02-02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10-2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07-15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08-24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测试卷01-01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和答案范文10-24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期末试卷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