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高中作文800字

2024-09-25

一蓑烟雨任平生高中作文800字(通用5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高中作文800字 篇1

晚间明月升起,空中瑟瑟的寒风不由得勾起了我淡淡的愁绪,自己总是不被理解,不被看好,我是否要就此离场?我问明月,明月没有给我回答,只有月光,依旧清冷。

我落寞的望着皎洁的月,月光却渐渐地为我画出那人的身影――他一袭白衣无暇,手中捏着金樽,依在一块巨石上,剑眉微舒,绣口一吐,吟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他是明月之魂,我心之圣明,李太白。

此时的他正意气风发,他在《与韩荆州书》中有一段自我介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我沉醉于他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不由得想,他真如此顺利吗?

自然不是,品读月下独酌,他感叹:“独酌无相亲。”他只得举杯邀明月共饮,对影自叹。我这才知晓他的豪情之下,藏匿着满满的寂寞,瑟瑟秋风下,他一人茕茕孑立,与明月相伴。

再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远赴千里之外,却无知己的好友相伴,又无亲朋相送,只得似故乡的水一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我不由得感慨:“李白呀李白,您为何不听从这世间的话语,跟随时代的潮流呢?”回答我的只有历史轮回中的瑟瑟秋风……

而李白他却依然傲立着。他面对世俗之流言蜚语,只是回应出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自信:“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在面对磨难之时,依旧坚信着前途的光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帝王权贵,他依旧是走自己的道路,杜甫不禁对他赞叹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真是好一个李白,好一个“酒中仙”。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名言;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佳作;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诗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自信;只有这样的人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笃定。

于是乎,这样的人,便成为了世俗世界中的一道光芒。

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李白,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一切的否定,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因此只要踏实且稳当地默默付出,努力成就自我,就不会再惧怕那些流言风语。正如苏轼的《定**》中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2

老翁披蓑戴笠,几缕苍髯伴着微风飘荡而开,晶莹的雨露从他那皱纹淌下,他枯瘦的手掌握着船桨,徐徐划动。帆船已而遂停,老翁倚船头而憩,随即他拿出一支手竿,和缓地将其抛向水面,作罢,老翁闭目养神,犹在徜徉杏雨梨云。

时间如这波澜不惊的江面一般,缓缓流淌着,深山幽谷曾栖居着几只猿猴,此刻却不敢高声语,两岸青山连绵不断,似两条沉睡的虬龙盘卧,不曾粗声吐息。这是一幅多么静谧的幽山流水图:流水潺潺静如镜;猿猴寂寂不敢啼;诸岫巍巍亘不变。远远望去,那江上渔者似一缕云烟,轻如鸿毛;然则临近定睛看,那则是画卷韵味汇聚之处,岸边人手执雨具,但未尝亲至,恐煞其雅兴。

良久,老翁垂钓徒劳无功,背上箩筐曳舟临岸,岸边人噤若寒蝉,心惑不已,究竟是岸边人闯入水墨画中,还是画中人通灵,走出画卷……不可方物。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老翁至岸即席地,将鱼钩再度抛出,一如往昔。老翁目似瞑,意暇甚,嘴角扬起一道轻微的弧度,清浅双眉被氤氲所点染。望向这一幕,岸边人终是耐不住好奇心,上前一问:“老先生,钩上无饵,鱼怎会上钩?”老翁浅笑,悠哉悠哉回了一句:“姜尚垂钓尚且无钩,老夫啻无饵矣,垂钓之本,愿者上钩。”岸边人不语,唯恐扰其心境,怅然而去。

俄而雨骤,雨滴如弹珠般在老翁的斗笠上嬉戏,拍打在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庞上,老翁不觉,仍浸淫于垂钓,待到鱼线稍许摆动,老翁手竿一抖,一条约莫四指宽的鲤鱼跃然而出,老翁展颜,将鲤鱼掷入筐内,随后负起箩筐,归于人间烟火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舟,一翁,一鱼竿;潋滟,寂猿,两岸山。

老翁的身影在流岚间隐去,红尘之中回荡着他沧桑沙哑的声音:“浮世繁华,我自游离。”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3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2岁便考中进士的苏轼怀揣着令欧阳修也“不觉汗出”的才气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与政治抱负,他直言陈谏,要求革除弊政。“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更以一句“豆叶几时黄”道出了心怀天下的胸襟与“猛志逸四海”的拳拳报国心。

然而生性率真放荡不羁的他并不能得到朝庭的重用,反而被一群官场上的奸佞小人陷害,弹劾入狱,最终酿成“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苦难可以沉沦人,却也可以成就人。

“缺月挂疏桐,缥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的,黄州的赤壁给苏轼从高峰到低谷的落差,苏轼回赠以淡然,他躬耕于荒地,筑茅屋,体会大自然的原始意味,自得其乐,独享这份难得的恬然与淡定。于是在赤壁,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赤壁那浩荡东去的大江,洗去了苏轼原有的光环,苏轼回以一份超脱。他拄竹杖,履芒鞋,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回首向来萧度处”,只愿“也无风雨也天晴”。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赤壁上那一片赤红色的陡峭石坡隔绝了外界的嘈杂,而就在这里,苏轼成熟了,成熟了这灭寂后的重生。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外界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正因如此,赤壁注定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继往开来的对话。

可以说,苏东坡没有了“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更多的是“大江东去”的豪情,少了些“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多愁善感,却多了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篇4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一蓑烟雨任平生散文 篇5

去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不是震撼,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在那些微光的洞窟里,面对佛祖,是真的心存善念,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痴心妄想。很久之前,就被“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打动过。这般心心相印,妙不可言。应该忘掉尘世的多少纷纷扰扰才能恰逢其时地妙悟其意破言为笑啊?

我必须得承认,我是一个心浮气躁的人。

开始喜欢禅语的时候,也是开始喜欢莲花的时候,从来都是婉约细致,从容绽放,无证无求,轮回静守。原谅我的浮躁,有些时候,我还是想躲进安静的流年里,让那些颠沛流离的殇随遇而安,从此不再奔波流浪。

“禅是一枝花”我暂且相信它是一朵嫣然绽放的莲花吧。可是,我只是个单薄的凡人,不能破解纷繁复杂的花语。世间万千景象变幻莫测,我不想在这劳碌奔波的日子里与它们一一抗衡,生活如水墨青花,又何惧刹那芳华呢?所以,我开始学着在阳光下安静地微笑。

忽然想起一句话:只要你微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三毛微笑,荷西一定也被感动了。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记忆里总要有那么一时三刻是为自己而活吧。

“我很想保留一个地方,让我独自呆在那儿,让我可以在那里爱,不知道爱什么,既不知道爱谁,也不知道怎么爱,爱多久,但要自己心中保留一个等待的地方,别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等待爱,也许不知道爱谁,但等的是它,爱。”如果这是杜拉斯对自己的独白,那么她现在依旧特立独行地呆在那儿吧,等你,或者,寻你,在云之巅,山之幽,天之涯,海之角。

不是青丝染霜,镜鸾沉彩的年纪,就该少些怅惘情绪,心满意足安之若素地生活不一定是黯然无光百无聊奈的生活。弘一法师道: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般透彻的人生领悟怎教人不心安?我曾经在鎏金般的锦绣时光里踯躅喧哗,步履蹒跚地赴一场场幽闭而又绚烂的华美。却不曾想流水东逝后,只剩下一团花香水雾和一句“锦瑟年华谁与度”的扪心自问。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萧索疏影季节里终于不想再任性忧伤。眷然顾之,是因为懂得。那些合掌白莲花未开的懵懂,终于滤过尘沙,亭亭玉立,婉若清扬的淡雅芬芳。

一点霓虹,迷蒙的幻影,错综复杂的是自己的心情,睹物思人,都是过往的浮华,物是人非又奈何?不在夜幕的斑斓里凭吊这来了去了走了停了的莫名和烦忧。时令徙转的间隙,一举手,一投足,以信誓旦旦的姿势流盼,兜兜转转,最后,心无旁骛地支撑起未曾毁损的精隽安宁的生之意念。够了,能这样安之若素地生活就够了。

上一篇:曙光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