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童话欣赏

2024-08-03

经典童话欣赏(共11篇)

经典童话欣赏 篇1

有一个《竖琴公主》的故事,说,一个王子向邻国大公主求婚并得到许可,可不久,王子又爱上小公主,因为小公主比大公主更漂亮。姐姐恼怒之下约妹妹到河边,把她推到河里淹死了。

这一切被一个吟游诗人看到了。他等小公主死了,把她的白骨和头发做成了一把竖琴。

这把神奇的竖琴一到傍晚就会自己唱歌,公主得知后,叫人把游吟诗人带到宫里,却发现竖琴的声音和妹妹的一模一样。

神奇的竖琴一到晚上就唱歌,最后把姐姐唱疯了。

这个故事告诫小孩子们,嫉妒心是多么可怕,既害人也害己。

——可是,当我们长大后读这个故事里,感觉又不一样了。

在这个悲剧故事里最该受到惩罚的不应该是王子吗?

你一会儿喜欢姐姐一会儿喜欢妹妹,搞得人家姐妹反目,一死一疯,自己倒是落得干干净净。

用现在的说法,王子就是个渣男。

为什么偏偏是无辜的小公主?

就因为自己长得美被多情王子爱上?

还有姐姐,又是何必呢?为了一个王子,杀死自己的亲妹妹,结果自己疯了,一样得不到王子,倒是王子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还可以娶另一个公主。

所以说啊爱情使人失去理智。

但也有人说吟游诗人多事。

比如朋友朱老师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和重新选择爱的权力,更何况人家是王子?

所以,见一个爱一个也无可厚非。姐姐为了爱不惜害死妹妹,听到妹妹的歌声能够气疯,这才是真爱,何罪之有?

最可恨的就是那个诗人,你不好好作诗,做什么琴呢?你做琴就做琴吧,干嘛非要用死人骨头和死人头发做呢?做就做吧,干嘛非要带到宫里去呢?如果没有他,姐姐会疯吗?

说得好有道理的样子——

但是显然,我们的三观已经不一样了。

经典童话欣赏 篇2

1蒙摩装错信封:感受数学的现实性

数学是抽象的, 但是对现实的概括, 数学无论如何抽象, 但总会折射出现实的意义.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但高于现实.对现实问题的抽象总能获得感性经验.概率问题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现实特征.概率中的许多经典源于人类生活中极普通的事物, 只是经数学大师“金手指”的点化后才显示出神奇.数学的这些经典不仅凸显出数学本质, 折射出数学大师的睿智, 更是有着非常现实的“烙印”. 如写信、装信生活中常见的主题都会演绎出经典的概率数学案例, 成为概率的经典, 即历史上著名的蒙摩装错信封、或伯努利装错信封问题:

某人写了n封信, 以及与n封信对应的n个信封.求所有的信都装错了信封的概率.

蒙摩、伯努利装错信封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著名数学家欧拉的高度注意, 并被欧拉称为数学上的“一个妙题”.更为有趣的是, 欧拉为我们提供了简洁的解法:a, b, c, …表示n份已写好的信, A, B, C, …分别表示与n封信相对应的不同名字的信封.信装入信封的所有种数为n!.设信装错信封的总数记为f (n) .若把信a错装入信封B了, 可能装错的情形有两类:

(1) 信b装入信封A里, 其余错装的部分与A, B, a, b无关, 有f (n-2) 种装错法.

(2) 信b装入A, B之外的一个信封, 共f (n-1) 种装错法.于是, 信a装入信封B错装的方法有f (n-2) +f (n-1) 种.容易发现, 这样的情形共有n-1种.于是, 信错装信封的可能种数:

著名的蒙摩装错信封、或伯努利装错信封问题, 让我们感受数学上的经典, 体验数学现实的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 还有数学家独特的视角以及深邃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对我们思维巨大的震撼.这些数学经典让我们感受到对现实的抽象、以及创造, 感叹数学对现实的依赖.数学经典中蕴涵的现实情境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 领悟到数学的人文魅力.喜闻乐见的概率经典让人津津乐道, 既能揭示数学的生动直观, 又能体现数学家的风趣爱好, 既能展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又能通过展示数学模型的深刻功能.

2掷骰子计点数:体验概率悠久的历史

数学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 悠久历史的体验是在历史回味中感受到.抛骰子, 玩游戏, 计点数, 有助随机观念的形成.我们重温抛骰子游戏, 体验其悠久的历史, 回味丰富的趣闻, 以及广为流传的轶事.骰子很早用于游戏赌博, 占卜命运.1200年前的罗马皇帝及大臣痴迷赌博, 掷抛骰子.数学家卡当迷恋骰子, 参与赌博, 并把掷骰子赌博的丰富经验撰写为《论机会游戏》, 有了第一本概率论书籍.我们玩掷骰子的经典游戏, 研究随机现象, 体验历史的悠久.

多颗骰子掷抛的经典游戏提出了更复杂的点数问题.回味历史, 大约10世纪, 人类已有了抛2颗、3颗骰子的经典游戏.伽利略研究掷抛3颗骰子后发现, 点数和为10的次数比点数和为9的次数要多, 并撰写了《关于骰子游戏的思想》一书.费马与帕斯卡共同探讨点数问题, 掷抛多颗骰子, 研究赌金的分配, 并演绎出数学上的经典案例以及留下动人的故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感受到骰子游戏历史的悠久, 体验自古至今众多数学家的热情.概率论源于“出身”不光彩的骰子游戏, 如今却成为数学上重要的思想观念, 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知识之一.掷抛骰子, 翻开人类经典一刻, 让我们体验到人类精辟的随机观念.

如今计算机技术促使抛骰子网络游戏的诞生, http://4a.hep.edu.cn/NCourse/gltj/ gltj_sjsy.htm#中精彩的抛骰子游戏, 如图1所示, 指定试验次数及演示次数, 系统会不遗余力地演示骰子的掷抛, 统计点数1, 2, 3, 4, 5, 6出现的次数, 展示各点数出现机会的频率.抛骰子5000次后的结果显示, 出现1, 2, 3, 4, 5, 6点数的频率大致是0.165左右.出现的点数机会大致均等.事实表明, 抛骰子游戏是我们形成随机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天, 重温经典的抛骰子游戏, 我们不仅体验到数学家高超的心智, 以及数学家的丰富感情, 更是体验到随机现象的悠久历史, 以及随机经验形成的方式, 尤其是随机观念的历史文化内涵.

3分赌金求合理:领略对数学的执着

经典是文化、精神的承载者.概率起源于关于机会的游戏.赌金分配是概率论中的经典, 引发概率论的深入研究及发展.从数学家对赌金分配问题的研究历程中, 我们感受到数学家追求的执着, 品味到数学家的数学情怀.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提出经典的赌金分配问题:A, B两人约定六胜者为赢, 在A胜5局B胜2局后赌博因故中断, 如何分配总赌注才合理.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中, 帕乔利认为按5∶2分配合理.尔后的400年时间里, 赌金分配问题受到卡当、帕斯卡、费马、惠更斯、雅各布等众多数学家的高度关注.卡当认为, 帕乔利的赌金分配不合理, 应当按需要胜的局数来分配, 即以 (1+2 +3+4) ∶1=10∶1分配总赌金.但帕斯卡、费马认为, 无论帕乔利还是卡当赌金分配均不合理, “无论在图卢兹还是在巴黎, 真理是唯一的”.帕斯卡、费马通过多时间的通信探讨, 给出了合理的答案:按15∶1对总赌金进行分配 (1652) .接着, 又把赌金合理分配引向更一般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 谁先赢s局就胜利, 现在一人赢a局, 另一人赢b局, 赌博中止, 问赌金怎样分配才算合理.

问题解决的体验是对执着的奖赏, 沟通交流是数学的分享.赌金分配问题的研究加深了费马、帕斯卡两人间的深厚友谊, 彼此欣赏, 惺惺相惜.费马信中说, 真心希望能热烈地拥抱你, 聊上几天几夜.帕斯卡回信道, 如果身体允许, 立刻飞到图卢兹, 绝不会让您迈出一步.他们因研究赌金分配问题结缘, 因对数学的执着相知, 两人却不相逢, 至死都未曾谋面, 这是数学界、乃至人类的一件遗憾之事.

惠更斯不满足帕斯卡、费马的研究成果, 追求完美, 提出“数学期望”:如果p表示一个人获得一定金额s的概率, 则sp称为他的数学期望.于是, 有了更一般的结果:如果获得金额a的概率为p, 获得金额b的概率为q, 则他希望获得的金额为ap+bq.但惠更斯认为, “法国杰出的数学家已解决了这些问题, 没人会把这个发明权授予给我”, 以没赶上解决赌金分配问题惋惜.不过, 笛卡儿认为, 惠更斯“在这个领域内, 他的成就将超出所有的前辈”.从赌金分配问题提出以来, 我们领悟到众多数学家的奉献精神、执着追求, 感受到对数学贡献的点点滴滴、逐渐累积, 欣赏到数学家的专业精神.赌金分配问题中众多的经典案例以及数学家的风采, 必然让我们乐在其中, 有了数学“娱乐”的享受.我们感受到数学家的鲜明个性, 领略数学追求卓越、为数学献身的精神, 体验到他们为自己的成果自豪、愉悦的心情.什么是数学?“数学, 那就是高斯、切比雪夫……和我所研究的东西” (马尔可夫) .

4抛硬币玩游戏:体验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硬币决定某事自古以来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所表现出来的思维也是直观的、确切的.我们从游戏中能领略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德·摩根、蒲丰、皮尔逊等著名数学家曾醉迷于抛硬币的经典游戏, 研究正、反面出现的机会到底有多大.他们的这些游戏无一例外地直接明了地验证, 正面朝上的频率趋向于1/2.

随着数学家对抛硬币研究的深入, 发现了“正、反面出现次数相等的机会”并不是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而是随着硬币掷抛的次数增加而渐渐减少, 如表1.这与人们的直觉截然不同.数学家詹姆斯·斯达灵进一步研究, 在1730年提出抛硬币2n次时正、反面出现次数相等的概率约为, 即知名的斯达灵公式.斯达灵公式极具精妙, 如正、反面出现次数相等的概率小于1/100 , 则只须, 当n>6367时即可满足要求.

数学家詹姆斯·斯达灵透过现象揭示掷抛硬币的本质规律, 我们从中感受到概率思维的深刻性.

掷硬币的小游戏能揭示概率中隐藏的数学规律.我们透过潘尼游戏发现其中的规律. 潘尼研究抛硬币的正、反面问题后发现, 一枚硬币接连抛3次, 所能出现的结果共有8种: 全为正 (正正正) , 全为反 (反反反) , 两个正一个反 (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两个反一个正 (反反正、反正反、正反反) .假设一枚硬币接连地抛, 两人先后预言, 第一次接连得到他所预言3枚硬币依次出现的结果 (上述8种情形之一) 即获胜, 这就是1969年提出的潘尼游戏.正常地, 我们似乎会感觉到双方获胜机会均等, 或许先手获胜机会较大, 因为他选择可能的结果比后手要多.正如围棋、象棋一般, 先手通常会比对手多一着.但潘尼不以为然, 并发现其中有趣的规律.他认为, 先手先选定一种组合后, 后手可从剩下的选取一种合适的组合, 在接连抛硬币时, 保证你有较大机会获胜.他提出的诀窍是:后手选择组合中后两项是先手组合的前两项, 而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相反.如他选的组合为“正正正”, 则你选组合“反正正”;他选“反正正”, 你就选“反反正”;先手组合是“反反正”, 则你选择“正反反”.这是因为, 若对手第1次出现“正正正”, 是第n, n+1, n+2次抛硬币出现的, 则第n -1次抛硬币时必出现“反”, 否则与第1次出现“正正正”矛盾.于是, 第n-1, n, n+1次抛硬币时出现了“反正正”, 后手获胜.通过深入研究往往发现简单的问题却有不一般的结论.“关于抛硬币的计算经常表明, 那些被大众普遍接受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这些结论与通常的直觉如此之不同, 以至于许多训练有素的专家都怀疑其正确性”[4].这段话耐人寻味.再简单不过的抛硬币游戏居然隐藏着与常理相悖的概率规律, 尽管隐蔽得很深很深, 但数学家总能给我们以惊奇、意外, 让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深刻、犀利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徐传胜.概率论简史[J].数学通报, 2004, (10) :36-39.

[2]徐传胜.概率论发展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20-31.

[3]张映姜, 等.数学的历史文化赏析[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43-154.

童话经典《下次开船港》 篇3

国家大剧院起航

儿童剧《下次开船港》根据当代儿童心理和审美口味,对原著进行再加工。剧中除了主角唐小西外都是玩具,新鲜、夸张的角色造型给小朋友们创造了一个纯粹的童话世界。其中洋铁人、白瓷人等,形象绚丽,性格鲜明,济济一堂,满目生辉,各色玩具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台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 (霍楠)

三大动画片

暑期档同日来袭

在国产保护月的“保护”下,历经近一个月的煎熬,影迷们终于苦苦等到《冰川时代4》《老雷斯的故事》和《在劫难逃》3部好莱坞影片的上映,不过,从影迷们观影后不太买账的评价来看,这三部影片的到来似乎仅仅缓解了暑期档的“饥渴”。 (马天)

华夏动漫集团

研制领先的动漫视像技术

只要一张嵌入三维码的纸卡,用智能手机摄像头对其进行读取,一个卡通形象就跃然于手机屏幕上,再慢慢旋转卡片,卡通形象开始以不同姿态在掌上跳舞、卖萌。这种全新的手机AR三维码影像技术诞生于华夏动漫集团。 (江梅)

《魁拔》入围第九届华鼎奖

近日,由天下英才传媒主办的“第九届华鼎奖”最新提名公布,动画影片《魁拔》和其续集发行方博纳影业集团分别入围“中国最佳动漫影片奖”及“中国最佳电影制作机构”。 (王力)

动漫盛会蓄势待发

2013天津滨海魔力动漫博览会暨第二届天津魔力动漫游戏周末蓄势待发,将于4月29日开幕,这个有着天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动漫展会之称的展会实至名归。天津魔力动漫周末目前呈春、秋两季相配合之势,对了解天津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间交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张弘)

《生化危机5》特效升级

改编自同名游戏的3D生化动作巨制《生化危机5:惩罚》正在热映,自3月17日公映以来,《生化危机5:惩罚》在全国各大影院的排片量与上座率均表现不俗,有关该片的热议亦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生化危机5:惩罚》由生化危机系列的王牌编剧保罗·安德森执导,众多曾在前作中有着精彩表演的演员在新作中再度集结。 (张弘)

“中国传统节日”

漫画明信片发行

“欢乐大年”、“喜闹元宵”、“夜赏中秋”……近日,一张张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节日漫画明信片开始面向全国发行。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套“中国传统节日”漫画明信片,创作者是来自邯郸市邱县的农民漫画家张爱学。这套制作精美的明信片共九枚,分别是春节、元旦、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九个传统节日。 (方力)

幼儿童话欣赏心理特点初探 篇4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欣赏主体)在欣赏童话作品时究竟有哪些特点缺少专门的研究,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童话欣赏活动的盲目性、程式化和简单化。为此,笔者以文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儿童文学接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对3—6岁幼儿在童话欣赏过程中的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幼儿童话欣赏的特点

在研究中,笔者根据童话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变化的结构,选择了简单型、重复型和复杂型三类童话(依次为《小蚂蚁和豆芽兵》《会动的房子》和《白色的蛋》),让3—6岁幼儿(每个年龄组抽样选取20名幼儿,共60名幼儿)倾听童话录音。笔者随时观察、记录幼儿在听故事时的表情和行为,并要求幼儿听完录音后完成以下任务:①在与故事内容有关和无关的备选小图片中,挑选出与故事有关的人物、事件、背景图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排列顺序,再要求幼儿把听到的故事完整地讲一遍,以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情况;②把故事的最后一段内容画成图画,再对图画进行解释,以了解幼儿在符号与表象的转换中,为故事添加了哪些想象的成分;③在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和无关的拟人化“人物情绪脸谱图”中,根据故事情节挑选合适的情绪脸谱图,并用语言描述,以了解幼儿对人物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匹配能力;④针对故事人物回答“你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以分析幼儿对故事寓意的理解。通过小样本的调查,笔者初步发现3—6岁幼儿的童话欣赏具有如下心理特点。(一)感知的特点

笔者在“感知”项目的调查中发现:①在对人物的感知上,3—4岁幼儿都知道作品中有哪些人物,但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细节缺乏完整把握;5—6岁幼儿对作品所有人物细节的感知才逐渐丰富起来。②在对环境的感知上,幼儿普遍能感知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但3—4岁幼儿对环境尚不能准确把握,如在故事《小蚂蚁和豆芽兵》中,他们把小蚂蚁、蚂蚁爸爸妈妈和蚂蚁哥哥姐姐一起随意地放进红手套房子里;5—6岁幼儿则能按故事原文把蚂蚁们摆放在各自的“房间”。③在对情节的感知上,多数3-4岁幼儿常常只记住作品的高潮,忽视作品的开头和结局,有的还颠倒了事件的顺序;5—6岁幼儿对情节感知能力很强,能将童话的所有事件有序地、完整地讲述出来。另外,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情节”感知项目上的平均分都要大大高出“人物”“环境”感知项目,这是因为幼儿往往对传奇般的、新鲜的、刺激的故事情节发展有一种预期。同时,幼儿更易接受也更加喜欢声音、色彩等形式美特征鲜明的童话作品,这一点在年龄越小的幼儿身上体现得越明显。(二)想象的特点 从调查结果看,幼儿童话想象有两个倾向:①自我性,即幼儿在接受作品时,往往把自我的、主观的经验投射到作品中,因而常常出现一些与故事无关的联想。这些情节是原文中没有的,但完全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的再现,说明他们的想象带有自我的、主观的色彩。②游戏性,即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将作品中的人物转化成手中的玩具,然后进行一场搭积木式的游戏活动。笔者在调查中观察到,幼儿如同“搭积木”一般,把“小蚂蚁”“甲壳虫”和“豆芽兵”当成手中的玩具,边画边讲,边讲边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故事一一描绘出来。(三)理解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的童话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一方面表现为从自我经验层面向社会价值层面发展,具体来看,3—4岁幼儿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理解,如问到喜欢谁时,多数幼儿回答喜欢小蚂蚁。追问为什么喜欢小蚂蚁时,有的说:“因为可以拿到手上玩。”有的说:“因为小蚂蚁不咬人。”这时,他们的理解常常和作品的意蕴没有多大关系。5—6岁幼儿开始能从社会价值层面理解作品,真正感受到作品蕴涵的所谓“人性”的东西,他们几乎一致地选择了“豆芽兵”,因为“豆芽兵帮助小蚂蚁赶走甲壳虫,帮助小蚂蚁搬房子”。另一方面表现为从具体形象向理性抽象过渡,但仍然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他们的理解是和作品中的形象分不开的。而少数5—6岁幼儿能离开具体形象,作出概念性的理解,如:“粗心大意不好。”“关心帮助别人是好的。”

(四)情感的特点在研究中,“情感”项目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共鸣,二是情感识别。幼儿在情感共鸣方面表现出两个特点:①易“入”难“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达到了“忘我”“入迷”的境界,幼儿忘记了这是一个虚构的、不真实的童话世界。比如他们在倾听和复述《小蚂蚁和豆芽兵》时,表情、语调和语气一直随着“小蚂蚁”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为什么幼儿欣赏作品时情感如此投入呢?美国文学理论家乔治·普莱认为,“在他们接触文学作品的时候,甚至不能很好地将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区分开来,他们时常将艺术中描写的人物、事件当作真实的现实来感知。”②有一定的年龄差异,5—6岁幼儿比3—4岁幼儿情感反应强烈。3—4岁幼儿在倾听和复述故事时,面部表情远远不如5—6岁幼儿丰富,甚至有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在情感识别方面,3—4岁幼儿中近半数只能识别童话中大多数人物的情感模式,只有个别幼儿能识别作品中全部人物的情感模式;5—6岁幼儿中有半数以上能识别作品中全部人物的情感模式。因此,年龄较大的幼儿产生的情感共鸣也相应地要强烈许多。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小、中、大班幼儿童话欣赏的年龄特征作了进一步归纳。①小班幼儿在欣赏童话时,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文学意象,对声音、色彩等形式美属性十分敏感,基本没有创造想象的成分,甚至产生无关想象,常在经验和形象的基础上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情感认知水平与情感共鸣水平都较差,不能真正进入欣赏情境。②中班幼儿差异较大,有的幼儿童话欣赏水平接近或相当于大班幼儿的水平,有的仍停留于小班阶段,可以说中班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③大班幼儿在欣赏童话时,感知完整,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文学意象,特别对情节这一难度较大的内容美属性的感知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定的创造想象成分,能填补作品“空白”,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个别幼儿甚至能以理性语词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情感认知水平迅速提高,情感共鸣强烈,很快就能进入欣赏情境。从总体来看,小班幼儿的童话欣赏水平较低,中、大班幼儿的童话欣赏水平迅速提高并且较为接近。这就说明,以4岁为界,4岁之前幼儿(即小班幼儿)的童话欣赏处于一种阶段水平,4—6岁幼儿(即中、大班幼儿)的童话欣赏处于另一种阶段水平。这与皮亚杰对2—7岁幼儿前运算阶段的两个子阶段的划分是一致的,他将2—4岁阶段看作是象征思维阶段,4—6岁阶段看作是直觉的半逻辑阶段。本研究的这一结论表明,对幼儿来说,童话欣赏心理的发展与认知心理发展有密切联系。

二、教育建议

通过分析幼儿童话欣赏的特点及年龄阶段特征,并根据在幼儿原有水平上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原则,笔者对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出如下建议。(一)关于目标

1.小班:①让幼儿反复感知同一作品,充分感受作品的色彩、声音等特征,并掌握大部分情节;②在直观形象水平上理解作品主要形象的意义;③专注地欣赏作品并获得快乐。

2.中班:①充分感受作品,能创造性地想象和复述完整的作品和某些细节,感受生动形象性词语的美感并喜欢学说这些词语;②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理解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③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对常见的情感进行选择和匹配。

3.大班:①在广泛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创造性地复述作品,填补作品的空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②对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逐渐从直观形象基础上的理解过渡到概念和现象基础上的理解;③能产生共鸣和移情,并能对复杂的情感进行选择和匹配。(二)关于内容

1.小班:选择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具有鲜明声音、色彩特征的童话,即具有音乐感和画面感,情节、情感变化单纯的童话。

2.中班:选择形象奇特、较为夸张、情感变化丰富、情节发展较复杂的作品,篇幅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3.大班:选择题材广泛、情节与情感变化复杂的童话,作品篇幅可适当增加,可以给幼儿欣赏一些中外著名童话的原著;增加作品数量,以满足大班幼儿的童话欣赏需要。(三)关于活动组织

1.小班:①创设亲切、温馨的欣赏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情绪,使之尽快进入欣赏情境;②以适当的语气、语调,富有感情地介绍童话作品,充分表现作品蕴含的意味;③多次组织幼儿欣赏同一篇图文并茂的作品。

小学童话作文欣赏:狐狸和小白兔 篇5

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来到一片森林里,小白兔发现草现地上有许许多多的蘑菇,小白兔可高兴了,小白兔一边哼着欢快的歌曲,一边就采起了蘑菇,森林里有狮子、小鱼、熊、老虎和小鸟,还有大象。

忽然一只狐狸跳了出来,一下就把小白兔抓住了,还带回家了。小白兔说:“狐狸你放开我,我来帮你煮蘑菇。”狐狸答应了,小白兔趁着狐狸不注意,偷偷地逃走了。

狐狸看见小白兔逃走了,它急着去追,追到了森林里的一条河边,这是一条没有桥的河,狐狸看见小白兔,急急忙忙地扑了过去,小白兔灵机一闪,狐狸差一点就掉到河里去了。

这时,突然一只狮子走了过来,看见了狐狸和小白兔,狮子就和狐狸打起来了,狮子和狐狸打呀打呀,后来,狮子把狐狸给吃掉了。

小白兔溜之大吉,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小白兔一到家,坐了下来,说:“终于松了口气,今天太累了,在家煮点蘑菇吃吧!”

教师点评:宇槟,你上课认真听讲,讲得故事绘声绘色,情节编排合理,有进步,继续努力!

作者:全南县第四小学三年级 郭宇槟

经典童话欣赏 篇6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 2011-02-25 19:26 中国的人命陶行知 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花十来个铜板坐上人力车要人家拚命跑跑得吐血倒地望也怕望便换了一部车儿走了。太太生孩子得雇一个奶妈。自己的孩子白而胖奶妈的孩子瘦且死。童养媳偷了一块糖吃要被婆婆逼得上吊。做徒弟好比是做奴隶连夜壶也要给师傅倒倒得不干净一烟袋打得脑袋开花。煤矿里是五个人当中要残废一个。日本人来了一杀是几百。大水一冲是几万。一年之中死的人要装满二十多个南京城。说得正确些是每年死的人数等于首都人口之二十多倍。当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每个字出世是有三个人进棺材。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您却不可作片面的观察。一个孩子出天花他的妈妈抱他在怀里七天七夜毕竟因为卓绝的坚忍与慈爱她是救了他的小命。在这无废物而有废命的社会里这伟大的母爱是同时存在着。如果有一线的希望她是愿意为她的小孩的生命而奋斗甚而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甘心情愿的。这伟大的慈爱与冷酷的无情如何可以并立共存这矛盾的社会有什么解释他是我养的我便爱他如同爱我或者爱他甚于爱我自己。若不是我养的虽死他几千万与我何干这个态度解释了这奇怪的矛盾。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风铃林清玄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的存在。热爱生命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经典童话欣赏 篇7

儿童剧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 南京消费者已经对儿童剧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 父母开始愿意花钱陪孩子进剧院观看儿童剧。近年来, 频道一直尝试涉足儿童剧的高端市场, 在2007年成功举办了“迪士尼魔幻秀”大型表演活动之后, 2008年暑期, 频道将脍炙人口的迪士尼三大经典童话剧引进南京。在演出项目操作过程中, 频道一直以规范的市场营销理论指导项目执行, 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了精心策划和设计。

一、产品 (P roduct)

经过前期调查, 频道发现家长对儿童剧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孩子喜欢的; (2) 新颖原创的; (3) 经典有名的; (4) 富有教益的。据此, 频道选择了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作, 以迪士尼三大经典童话剧为产品进军儿童剧市场。

迪士尼三大经典童话剧是美国迪士尼公司2008年最新推出的舞台剧, 是迪士尼舞台剧系列中第一部在亚洲首演, 并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全中文配音剧目。它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等迪士尼经典卡通明星, 巧妙地将《灰姑娘》、《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三个经典童话故事贯穿在一起。全剧在整体设计上富有新意, 增加了许多现场互动的内容, 在演出过程中教会孩子分辨是非善恶, 培养孩子学会爱与包容, 是一部寓教于乐的精品好剧。

优质的产品内容是实现市场目标的第一要素。该剧在内容上与南京市消费者需求契合, 演出的成功证明了频道产品策略的正确。

二、价格 (P rice)

针对南京市民的消费水平, 我们把这次演出票价分为100元、220元和380元三个档次, 三个价位所安排的座位数量比约为2:3:1, 这样的价格策略充分考虑了南京市场“两头小, 中间大”的消费者经济结构, 希望最大限度地吸引具有中等消费能力的观众。我们用大量的100元演出票作为演出前期预热活动的奖品, 220元的门票作为主要票种对外销售, 380元的门票用来满足对观看演出有较高要求的高端观众。策略非常成功, 仅220元的票务销售就已经消化了演出成本, 演出9场, 频频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

三、渠道 (P lace)

频道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进行票务销售, 有效地分散了单一渠道销售带来的票务压力:

企业包场。南京移动对4场演出进行了企业冠名, 将演出门票赠送给旗下“全球通”亲子俱乐部中的品牌客户, 这是商业演出与企业常规客服的完美融合, 也使得门票在进行社会销售之初就有了相应的规模保证。

定点售票。频道与多家票务公司合作, 利用票务公司自有网络和销售经验进行门票的社会销售, 同时在演出期间增设现场售票点, 为观众买票提供便利。

电话预约。频道与江苏省号码百事通 (114查号台) 合作, 通过电话预约、送票上门的方式达到销售目的。

四、促销 (P romotion)

在项目启动之初, 频道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整合宣传促销, 除利用频道自身宣传资源 (包括活动宣传片、新闻报道、主持人口播、电视专栏、游走字幕等) 进行电视荧屏立体的全方位宣传外, 还利用户外广告、校园宣传发动、制作迪士尼形象头饰、平面媒体报道新闻点、车体广告、组织“画米奇, 赢门票”的着色大赛活动等多种促销形式对活动进行密集的宣传, 在南京地区成功掀起了一股争先观看迪士尼童话剧的热潮。

江苏少儿频道将演出门票赠送给中国移动旗下“全球通”亲子俱乐部中的品牌客户, 是商业演出与企业常规客服的完美融合。

1.户外媒体资源

演出之前, 频道在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树立户外广告牌对活动进行宣传, 通过户外广告牌准确地传达活动的主题、演出时间、演出内容、票价、购票方式等相关信息。此外, 还在送票上门的售票车车身上喷上演出的广告,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穿行, 以吸引注意力。

2.借助平媒资源, 制造活动亮点

活动前期, 频道充分调动南京各大平面媒体, 对演出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不断制造演出的新闻看点, 如举办新闻发布会, 邀请剧中明星到现场亮相, 向四川地震灾区来宁借读的孩子免费赠票等, 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强化演出的公益性。

3.网络资源

频道在知名的西祠胡同网站发布了演出活动的介绍, 举办了“画米奇, 赢门票”的着色大赛活动, 通过网络下载, 一大批年轻而有消费能力的网民也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 利用网络媒体为即将举办的演出宣传造势。

4.借助合作伙伴的宣传渠道

本次活动中,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作为冠名单位和赞助单位也参与了前期的宣传工作, 移动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提醒手机用户用积分兑换门票, 电信则在114查号台的接通语音提示中加入演出活动的介绍, 这些无形中都为演出提供了较好的宣传支持。

5.校园推广

在演出之前, 频道将迪士尼人偶米奇、米妮和自身的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开展了高频次的校园推广活动, 每次走进一所幼儿园, 米奇、米妮都跟随频道的主持人和小朋友们面对面互动, 在活动中通过主持人将演出信息在校园里进行发布, 同时将演出的宣传单页发放到现场每一位小朋友手中。频道还设计制作了大量宣传海报, 利用长期以来与南京地区各所学校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关系, 将海报张贴到校园内, 在目标观众中进行广泛宣传。

大型童话舞剧《野斑马》经典重现 篇8

全新阵容重现《野斑马》经典

与去年首演相比,今年的《野斑马》演出仍是中关村二小的三个社团联手,演员人数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4人,共有338名同学登上了舞台,成为新清华学堂迄今为止最大的演出阵容。尽管演员阵容大幅度地调换,排演时间缩短为两个半月,但338名小演员完美地重塑了《野斑马》童话经典,再一次用精湛的演出感动了现场所有的观众。

《野斑马》:学校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

《野斑马》不是一台演出,而是一个大舞台、大课堂,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从中收获感动、希望、梦想……学校通过搭建这个大舞台,让孩子们在素质教育的大课堂中走近大师、走近经典、走近艺术。《野斑马》也将作为学校的传统节目,一直排演下去,通过一届一届学生排演这部舞剧,不仅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和潜质的孩子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更在这个过程中将学校艺术教育和社团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野斑马》成为镌刻在每一个中关村二小人心中的成长记忆!

尼亚拉姆经典童话 篇9

一个有钱的人有两个儿子。他十分宠爱长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小儿子尼亚拉姆,对待他很严厉,无缘无故地就惩罚他。

大儿子长成一个被宠坏了的青年,什么事也不会做,也根本不想做;他知道父亲喜爱他,会把全部财富都交给他的。

而尼亚拉姆长大了却是一个巧手的匠人。他用木头雕刻成各种人物和动物,然后涂上各种颜色。这些雕像都是栩栩如生的。

这一天尼亚拉姆对母亲说:

“父亲不喜欢我,你同他谈谈,如果他允许的话,我就离开家里。我想在别的地方寻求幸福。”

母亲同父亲谈过了,父亲当然是求之不得的,随便他到什么地方去。母亲烙了一些饼给小儿子在路上吃,在每张饼里放进一个小金币。

尼亚拉姆很快就收拾好了行装,他同母亲道了别,向父亲鞠了躬,离开了故乡。

尼亚拉姆流浪了好久,终于走进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夜降临了。尼亚拉姆决定到城边上一所陈旧的小房子里,请求允许他借宿一宵。

小房子里已经是很黑了,可是年老的主人还坐在那儿干活。他正在制作木头凉鞋。

“请进,请进,过路的人!”他对尼亚拉姆说,“看得出,你是从远方来的,一定是又累又饿。我老婆马上做饭给你吃。”

接着老人就叫妻子给客人烧饭吃。

“老头子啊,”妻子回答说,“我们烧的柴没有啦。到树林子里去砍已经晚了。我可怎么给客人烧饭吃呢?”

尼亚拉姆听到了这些话,就指着一双做好了的木头凉鞋说:

“这些木头凉鞋完全可以当柴烧嘛。”

把自己做的木头凉鞋当柴烧,主人心里舍不得,可是又不能同客人顶嘴。

他妻子把木头凉鞋放进炉灶里,点着了火,烧好了饭。

翌日清晨,尼亚拉姆走进树林,收集了一些木柴,也砍来了一棵干枯的树木。他用这种木头做了好看的凉鞋,交给了主人。

老人离开家到市场上去卖自己做的木头凉鞋,也把尼亚拉姆做的带去了。在市场上,尼亚拉姆做的木头凉鞋立刻被人买去,老人收到的这双鞋钱,比自己做的全部鞋子,还要多十倍。回到家里老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老两口对这件顺心的事都很高兴。

从这一天起,尼亚拉姆就留在老人的小房子里住下来了。他制作木头凉鞋,由老人带到市场上去卖,总是能卖许多钱。

有时候尼亚拉姆用木头雕刻成各种飞禽走兽。

有一次尼亚拉姆雕刻成许许多多的鹦鹉,染成五颜六色,拿到外边去晾干。鹦鹉刻得象活的一样。

在这一天夜里,有一个魔法家经过木头凉鞋制造者的家。他看见了这些木刻的鹦鹉,十分欣赏雕工的精巧,心中想:“若是把它们变成活的,又该如何?雕刻工匠在明天早晨一看见自己的鹦鹉都变成活的了,一定会大为惊奇的!”

魔法家没有考虑多久就念起了咒语,于是全部木刻的鹦鹉都展翅飞翔起来。魔法家径自走去。

尼亚拉姆早晨醒来,睁眼一看,他的那些鹦鹉有的落在树上,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引吭歌唱。它们一看见尼亚拉姆,就围拢在他身边,一点儿也不怕他。尼亚拉姆却惊讶得呆若木鸡。然后他把主人叫出来,看一看这种奇迹。老人刚一高兴,立刻转喜为忧,说道:

“可要知道这每一只鹦哥儿每天都要喂一把米呀,但是我们是勉勉强强凑合着过日子的。还是把它们扔掉好吧?”

尼亚拉姆不同意老人的办法,于是他们俩争吵起来。

“若是你不愿意离开你的鹦哥儿们,你就带着它们离开这儿吧!”老人怒气冲冲地说。

于是尼亚拉姆不得不离开了制造木头凉鞋的老人。

他在树林子边上找到了一个住处,同鹦哥儿们生活在一起。

这些鹦鹉根本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大清早起它们就飞入林中,吃得饱饱的,傍晚时分飞回家来。尼亚拉姆这样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有一次在夜间,他做了一个不寻常的梦。他梦见七个大海以外有一个遥远的国家,其中有一座绝妙的宫殿。宫殿周围有七道壕沟和七面大墙,那大墙一道高似一道,而且每一堵大墙上面都安插着锋锐的矛。宫殿里有一位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

第二天尼亚拉姆去找了好几位智者,请求对他解说这个奇特的梦。然而没有一个智者能够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尼亚拉姆暗自思忖:“鹦哥儿们能不能给我解开这个梦呢?鹦哥儿是一些有智慧的鸟儿,说不定它们会解开我这个梦的。”于是他去请教鹦鹉。

“这样一个国家是有的。”鹦哥儿们对尼亚拉姆说,“在七道深沟和七道高墙围着的宫殿里,住着一位美女,她是一个国王的女儿。她发过誓,只有能够跳过七道沟和七面墙的勇士,她才肯嫁给他。很多人试探过,结果都是粉身碎骨,死于非命。”

过了许多日子,可是尼亚拉姆怎么也忘不了他梦见的美女。他打算找到这个海外之国,哪怕是看一看那个奇妙的宫殿也是好的。尼亚拉姆询问自己的鹦哥儿们,是否认得通往那个国家的`路。

那些鹦鹉回答说:

“路我们是认得的,我们把你带到那儿去是办得到的。只是你要当心,可千万别想跑到宫里去,那样你会丧生的!”

尼亚拉姆着手准备上路。他织成了又细又牢的一张网。

大清早,鹦鹉从四面八方用嘴叼住了载着尼亚拉姆的网,一齐振动翅膀,飞上天去,在高高的空中向前飞翔。

尼亚拉姆飞行了很久,飞越了一片又一片的森林,一块又一块的田野,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夜间,尼亚拉姆就和一群鹦鹉一同休息在树上。终于鹦哥儿们飞到了七面大海的旁边。它们日夜不停地飞越过这七个大海。这一群鹦鹉累得厉害,它们刚一降落在海岸上,立刻飞落在几棵树上休息。可是尼亚拉姆却迫不及待地跑去观看美女的宫殿。

在路上,他遇见了一个老太婆,就向她问路,怎么样可以走到有七道沟和七堵墙围着的宫殿那里去。

“你干啥要寻找这个宫殿哪?你这个疯子!”老太婆对他说,“由于公主这种古怪的念头,已经有好几百个小伙子死在那里啦,你去也会丧命的。

哪个人能够跳过七道壕沟和七堵高墙呢!”

“老奶奶,我只是要去看一看这座宫殿。”尼亚拉姆回答说。

老太婆指点了通往这座城市的道路。在城边上尼亚拉姆看见了一座宫殿,四面围着七堵大墙,一堵比一堵高,锋锐的矛尖在阳光下闪烁。“不行,人是不可能跳过这几堵大墙的。”尼亚拉姆心中考虑了一会儿就回到鹦鹉呆着的地方去了。

尼亚拉姆要求他的一群鹦鹉:

“你们再把我用网抬起来,然后从美女之宫的上边飞过去。从上边我可以看清下面的一切!”

一群鹦哥儿都答应照办。于是它们飞到宫殿附近,又腾空而起,在上空飞越了六堵大墙,也飞过了第七道沟。它们刚刚越过第七堵墙,尼亚拉姆一纵身跳了下去。鹦哥儿们鼓动翅膀,飞入高空,尼亚拉姆却跌在矛上,摔死了。

正在这个时候,国王来看望自己的女儿。他看见了一个断了气的美少年的尸体,他觉得他很可怜。国王对自己的女儿十分生气。

“你给我这个家带来了不幸。”他说,“为你而死的青年已经有数百人之多,如今又是一个新的牺牲者!你的疯狂念头现在必须结束了。你必须嫁给这个青年,因为他已经跳过了七道墙。我要把你和你的亡夫送到森林里去,在那里你要干什么,就随你的便吧。”

人们执行了国王的命令:公主和死去了的尼亚拉姆举行了婚礼。侍从们把他们夫妻二人放在担架上,抬到原始大森林的深处,把夫妻二人都留在那里了。

只剩下高傲的公主一个人了。她望着自己的已死的丈夫痛哭起来。这个青年如此漂亮,致使她爱上了他。可是现在还有什么办法呢?他死去是要归罪于她的,她自己也要死在这座森林里。美女哭得很伤心,甚至野兽们都觉得她可怜,因而没有伤害她。

她这样坐着哭了很久。忽然间,在很近的地方,在灌木丛中,她听到了沙沙的响声,发现那里有两头胡狼。公主听见两头胡狼在用它们的兽语谈论着某一件事。而公主懂得兽语。她听见一头胡狼对另一头说:

“这个女人若是知道这个青年可以救活的话,就不会这样哭 了。”

“怎么样才能救活呢?”另一头胡狼问。

“是这样,在峡谷的一条河边长着一种高大的斑年草。它的叶子挤成汁可以治伤,也可以起死回生。不过这种叶汁必须在日落前给这个青年吃下去,否则就太迟了,无论什么也不能使他复活。”

国王的女儿一听到这些话,立即象一阵风一样,飞奔而去寻找起死回生的仙草。她找到了仙草,这时候太阳已经快沉落了。公主扯下一些仙草叶子,更快地跑回来。太阳眼看着就要沉没了。

公主不顾一切地忙碌起来,树枝和荆棘扯碎了她的衣裳,划破了她的身体。她跑回原地,迅速地搓碎了叶子,挤出了汁液,滴入青年的口中。

结果和那头有智慧的胡狼说的完全一样。太阳还不曾完全沉没,尼亚拉姆已经睁开了眼睛。他一看,他躺在森林里一棵大树底下,身旁坐着一个美人儿,正是他梦见的那一个,她正在哭着。

猛然间,树叶子沙沙地响了起来,在尼亚拉姆的头顶上一群鹦鹉正在盘旋。它们在森林里找到了自己的主人,纷纷落在树上,高兴得大声地叫了起来。公主把一切发生的事都讲给尼亚拉姆听了。就这样,尼亚拉姆找到了自己的美人儿。

中国童话经典故事 篇10

“你还是问他们自己吧,陛下。”

国王从大的问起:

“你会干什么?”

“偷东西,陛下。”

“行,这样的人有时我用得着。”又问第二个:

“你会什么?”

“我会铸造各种各样的贵重东西。”

“这样的人我也用得着。”问第三个:

“你会做什么?”

“我会打飞鸟,陛下。”

“行!”问第四个:

“你会什么?”

“如果猎人打下了飞鸟,我会像狗一样去叼回来。”“行呵。”国王说。

接着问第五个:“你是哪方面的能手?”“我会从高处观察所有国家的情况。”

“好!好!”国王接着问第六个:

“你呢,年轻人?”

“我会造船,三下两下就能造出一条船。”

“好!你会什么?”国王问第七个。

“我会看病。”

“行呵!”

国王收下了他们。过了很久,国王想考考他们中的一个:

“喂,你看一下,告诉我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五爬上一个高高的山顶,往四周看了看,然后说出那里发生的一切。

国王拿报纸对照,说得很对。

又过了很长时间,国王想和别国一个公主结婚。他不知怎么办才好,没有人可派去说亲。他想起了七兄弟,把他们召来,派他们去找公主,还派了几个卫兵给他们。

七兄弟很快准备好了,老六三下两下造好了一条船,驾着走他们划到了一个国家,这里有一个没有出嫁的公主。老五爬到高高的竿子上看了看说:

“现在只有公主一个人在屋里,可以抢走。”老二打好了几件珍贵的东西,和老大一起去卖给公主。他们走到公主身边,老大把公主抱走,解开锚,驾着船离开。

公主发现自己被抢,立刻变成一只白天鹅从船上飞走了。

老三不慌不忙,操起枪,打中了天鹅左边的翅膀,老四像狗一样窜过去,把天鹅叼回船上。天鹅又变成了公主,只是左手受了伤。他们自己有医生,马上治好了公主的伤。

他们平安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还鸣了礼炮。国王听到炮响,心里纳闷,怎么来了一条船,他已经忘记了七兄弟的事。

“来人啊,去看看,来了只什么船。”

有跑着去的,有骑马去的,一个接一个回来报告:七兄弟带着一个公主回来了。国王高兴极了,命令鸣礼炮,奏乐欢迎,祝贺七兄弟的功劳。

国王已经老了,公主没有嫁给他。国王问她想嫁给谁,她说:“嫁给把我抢来的那个人。”老大是个勇敢的男子汉,公主看上了他。

经典童话欣赏 篇11

一.作品介绍

我们认为在欣赏经典作品改编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经典作品充分加以引导和介绍,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用多些时间来让学生欣赏原作品,即使时间少这个环节也不可省略。笔者上大学期间有个外教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为给学生朗读《狮子•女巫•衣橱》这本书,他每次上课读一两章,上课以前发给学生一些生词和一些问题,先教会学生熟悉生词,然后大声朗读让学生听,读完以后,提问,讨论。最后整本书读完,学生对内容已经非常熟悉,生词也都已经掌握,而且终生难忘。然后在学期末的时候为学生放映了这部电影,还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了考试,学习的效果非常好。那位外教当时是以欣赏经典作品为主,电影只是辅助,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如何欣赏电影,经典作品理解是辅助,因此不可能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欣赏一部电影。笔者让学生欣赏这部电影,一共用了三次课的时间。第一次课主要是对《狮子•女巫和衣橱》这部经典作品做了一些基本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介绍作者

《纳尼亚系列故事》(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成为经典畅销作品。它们是已故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 (Clive Staples Lewis, 1898-1963) 在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畅销儿童魔幻读物,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和衣橱》、《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和《最后之战》,《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就取材自第二部《狮子•女巫和衣橱》,是最受欢迎的一集。

C.S.路易斯作为英国知名文学家,与《魔戒》作者J.R.R Tolkien同为牛津大学教授,私交甚笃,两人各自创作的奇幻文学作品都对后世影响很大。路易斯从小大量阅读寓言、神话、传奇故事,对奇幻文学颇有兴趣,他还研究文学、哲学、神学,一生着作包括:童话、小说、诗集、文学批评等,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作家兼思想家之一。

根据课堂情况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的故乡,他的家庭,童年生活,学校生活,学者生涯,其他作品等等。

(二)介绍社会文化背景

由于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他们关于二战的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作品中白女巫诱惑Edmund给他吃了一种糖果叫“Turkish Delight”,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这种糖果。构成成分,味道如何,哪里有卖等等。如果学生感兴趣,还可以给学生讲述这种糖的来历,并且引导学生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三)介绍主要人物

给学生介绍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他们之间的关系。佩文西(Pevensie)家的四个兄妹Peter,Susan、Edmund和Lucy,老教授Digory Kirke,还有那些奇特的动物Mr.Tumnus the Faun,Mr.Beaver, Aslan the lion,邪恶的代表Jadis The White Witch等等。

(四)介绍生词

由于大学英语电影欣赏课主要是为了欣赏电影,所以不能花太多时间介绍作品中的生词,但择要介绍一下有助于学生对电影的理解。例如:faun: n.(古罗马传说中)半人半羊的农牧神,管农牧的神,呈人形,有角、耳朵、尾巴,有时还有羊腿;beaver:海狸,河狸;stag:成年牡鹿,尤指赤牡鹿;dwarf n.矮子,侏儒;unicorn n.独角兽, 麒麟;centaur n.[希神]人首马身的怪物, 半人马座;griffin n[希神]狮身鹫首的怪兽;Minotaur n.[希神]人身牛头怪物,reindeer n.驯鹿,traitor n.叛逆者,叛国者;Chronicles n.(旧约圣经)历代记等等。

(五)作业

要求没有读过的学生课下找该作品自己阅读。

二.电影欣赏

第二次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电影。看电影时教师最好能调出中英文双字幕供学生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一)影片的宣传语(Tagline)

影片的宣传语一般都比较精辟,如:

1.Some journeys take us far from home.Some adventures lead us to our destiny.此句引人深思。

2.It all began with a picture of a Faun carrying an umbrella and parcels in a snowy wood.此句生动形象。

(二)故事大意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伦敦饱受空袭威胁,孩子们都被疏散到乡下,佩文西家的四个兄妹Peter,Susan、Edmund和Lucy被安排到一位老教授Digory Kirke的乡间大宅暂住。他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小妹Lucy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大衣橱,从那里可以通往一个神奇的国度——纳尼亚。四个兄弟姐妹从那个魔幻衣橱一脚踏入神秘的纳尼亚国度。这原是一块和平祥和宁静的乐土,生活着精灵、半人马和其他神话中的生物会说话的野兽、矮人、人羊、人马还有巨人等等。但是这个国度却遭到邪恶的白女巫Jadis下毒咒,成为冰雪世界。那里一直有个预言,说将有两个夏娃的女儿和两个亚当的儿子来到纳尼亚,在春天唤醒狮王Aslan,一起把这个王国从白女巫的魔爪下拯救出来。当女巫知道有四个人类孩子造访纳尼亚,就决心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其中Edmund受到白女巫的诱惑,还背叛了自己的兄妹。另一方面,代表正义和纳尼亚的精神领袖狮子王Aslan和其他的孩子,率领着羊怪、海狸、矮人和树精们,承担起拯救纳尼亚王国的大任。四个人类的孩子在伟大崇高的万兽之王——圣狮Aslan是带领下与白女巫展开恶战,并最终唤醒了洪荒时期的古老魔法,破除冰封咒语,彻底击溃了白女巫,使纳尼亚大地冰雪消融,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生机,四个孩子成为纳尼亚的国王与女王。

(三)让学生理解影片中的预言(prophecy)

此部电影中出现了几个预言,可以加深学生对prophecy一词的认识,如:

1.Two sons of Adam and two daughters of Eve will free Narnia from a great evil and put an end to the 100 Year Winter.

2.When Aslan comes again he will make everything that's wrong right again.

3.Down at Cair Paravel there are four thrones and it's a saying in Narnia time out of mind that when two Sons of Adam and two Daughters of Eve sit in those four thrones, then it will be the end not only of the White Witch's reign but of her life.

要理解这些预言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四)让学生理解某些电影对白

教师可以选取任何自己认为重要的电影对白片断,比如:

1.lucy和Mr.Tumnus初次见面

Lucy: If you don't mind my asking,what are you?

Mr.Tumnus: I'm a faun.And what about you? You must be some kind of beardless dwarf?

Lucy: I'm not a dwarf! I'm a girl! And actually I'm the tallest in my class.

这段对白可以让学生理解faun和dwarf这两个词。

2.关于Edmund的背叛

Peter: My brother has been captured by the White Witch.

Aslan: Captured? How could this happen?

Mr.Beaver: He betrayed them, your Majesty.

Oreius: And he has betrayed us all.

Aslan: Appease, warriors.I'm sure there's an explanation.

Peter: It's my fault, really.I was too hard on him.

Susan: We all were.

Lucy: Sir, he's our brother.

Aslan: I know, dear one.But that only makes the betrayal all the worse.It's maybe harder than you think.

这段对白可以加深学生对betray一词的理解。

(五)作业

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查找资料,思考提出问题,下次课进行讨论。

三.观后讨论

第三次课就是电影欣赏完以后的对比讨论,可以分为如下内容:

(一)小测验

笔者设置了十个简单的小问题,目的是看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1: Why are the children sent to the country?

A) their mother is ill B) it's summer vacation C) there are air-raids

2: Who is the first to reach Narnia? A)Peter B) Susan C) Lucy

3: What is a faun?

A) half man, half goat B) half man,half dwarf C) half man, half horse

4: Who tells the children about Aslan?

A) Mr.Tumnus B) Mr.and Mrs.Beaver C) the White Witch

5: Where do they plan to meet Aslan?

A) at the stone table B)at the witch's house C) at the lamppost

6: Who befriends the White Witch? A)Susan B) Edmund C) Peter

7: What gift does Father Christmas give Susan? A) a shield B)a sword C)a horn

8: What does he give Lucy? A) a potion B) a bow and arrow C) a crown

9: What is Cair Paravel? A) an island B) a castle C) a mountain

10: Who are the children following when they return to the lamppost?

A) Aslan B) Mr.Tumnus C)the White Stag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回答。

(二)讨论理解Who Is Aslan?

这部电影中,Asla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尽管Lewis是给儿童写的作品,但是他也希望能够用更大的信息来吸引成人,因此纳尼亚的故事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欣赏,就是作为圣经里讲的基督的故事。狮子Aslan是耶稣基督的代表,为了人类的罪孽而死去然后又复苏过来升入天堂。在1954年Lewis曾经在一封信中向一个马里兰州五年级的小读者这样解释:让我们假设有一个像纳尼亚这样的国度,主耶稣在我们的世界里变成了一个人,在那里变成了一个狮子,然后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与原著对比讨论

请读过原著的学生和电影进行对比,谈谈内容差异,感想等等。还可以问学生更喜欢书还是电影,为什么等等。

(四)评论电影演员

可以让学生评论主要演员演技如何,喜欢哪个演员等等。

(五)作业

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影评。

总结

上一篇:用心感受下一篇:高三寒假作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