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精选10篇)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篇1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1、营造宣传氛围。镇每月召开1次广播会,由党政负责人亲自召开,各村利用村广播每月不少于2次广播会,由支书、村长轮流召开,各村利用公示栏不定期进宣传,通过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每月不定期使用宣传车深入村组进行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增进共识,不断提高村民维护清水工程的自觉性,增强广大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清水工程长效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参与清水工程的良好氛围。
2、开展河道整治。按照“水清、河通、无杂物”的标准,各村组织人员、动用机械,清理河坡垃圾,捞清水面漂浮物,清理倒树、笼网、套网,打捞沉船、整治乱堆乱放,组织施工队对淤泥严重污染李港河、双新河、飞跃河、前进河、周埭河进行清淤疏浚整治,全镇河道面貌焕然一新。组织对河道沟塘(除通航河道)实施“以河养河”工程,实施生态保洁,通过与拼茶河、焦港河、曲雅河、姜黄河等一、二级河道交界处拦网、打坝,将整治后的王雅河、张雅河、西雅河、飞跃河、许营河等河道通过招标与承包人签订承包放养合同,目前全镇河道做到“宜养尽养、宜长尽长”,切实解决有害水草治理和水质净化问题。实现全镇河道管理“河长制”全覆盖,坚决打击电捕鱼行为,组织公安、渔政、水利、城管等人员开展电捕鱼专项检查13次,查处电捕鱼行为18起,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开展水体面源污染整治。投资470万建设镇区集中居住区污水集中处理厂,解决了镇区及农民集中安置区的生活污水处置;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正常运转。组织实施工业企业水环境专项整治,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镇环保办会同相关单位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进行治理。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垃圾压缩站运转正常,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4、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组织实施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规范化整治,加大畜粪池、沼气池建设力度,全镇新建畜粪池、沼气池280个。对养殖户采取疏导为主,管控结合,加强监督,多方联动的办法,毫不留情,坚决打击畜禽粪便直排或露天堆放的养殖户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安排巡防员,每日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对我镇养殖户夏同生等5户粪便乱堆乱放行为,现场调查取证,实施环保处罚,“以点带面、罚一敬百”。建立畜禽粪便收运体系。对照县相关文件,结合雅周实际,出台了《雅周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方案》、《雅周镇园林绿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指导方案》、《雅周镇畜禽粪便收集办法》。由“海安宜居畜禽粪便收集专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畜禽粪便清运承包协议》并收取服务费,开展畜禽粪便正常收运。组织各村与能自我消化且不需要运营单位畜禽粪便收运服务的养殖户签定承诺书,并加强平时监管。抓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户创建,按照《海安县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进行评比,其中40户为镇验收合格的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户,4户为县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户。继续加大对河道沿线的畜禽养殖户及二、三产业污染监控,提出实施污染“零排放”工作目标,
5、切实开展清水工程达标村推磨拉网式摘牌督查活动。共开展四次清水工程达标村推磨拉网式摘牌督查活动,每次活动,都能按县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清水工程”达标村创建长效管理工作要求,组织各村对村区域范围内所有河道(沟塘)存在的河坡垃圾、水面漂浮物、河坡秸秆乱堆放问题及养殖户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整治,各村由村干部带队,组织保洁员及民工逐河逐户对存在问题逐一进行集中清理,以良好的环境迎接每次清水工程达标村推磨拉网式摘牌活动的检查考核。
6、做好相关系统录入工作。安排专人及时对清水工程信息系统及畜禽粪便污染控制系统更新录入,及时做好非规模化及规模化养殖户基础数据、收运数据、督查纪录的录入。要求各村按月上报养殖户信息变动情况,并加强平时监管。对需要运营单位收运的畜禽养殖户,及时反馈畜禽粪便收运情况,确保畜禽粪便正常收运。
二、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三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对“清水工程”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xx年县两次在我镇组织召开“清水工程”现场观摩推进会,我镇创新的整洁河验收模式在全县放样,市县领导多次视察我镇清水工程现场,新寨河、通雅河、孙雅河、曲雅河、掘龙河等河道多次被多家媒体报道。5月江苏省纪委副书记江里程一行来雅周视察清水工程建设成果,县环保局局长丁国祥局长向领导们做了简明扼要的汇报,飞跃河原来是全县通报的最差的河流,河水黑臭,河坡垃圾到处是,畜禽粪便到处直排入河,现在通过一年多整治,以河养河,杜绝畜禽粪便直排,杜绝工业二三产直排,降低农业灭源污染,杜绝河坡垃圾等,河流焕然一新,基本接近原生态。
总之,我镇清水工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长效管理还有待加强、村民素质还须进一步提高。今后将进一步巩固清水工程创建成果,找准弱点、抓住重点、创造亮点,切实抓好长效管理,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雅周。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篇2
嘉兴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 水网覆盖率高, 但水体流动性较差。作为太湖流域的排水走廊, 境外客水水量是本地降水产流的近3倍。目前嘉兴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属于重度污染, 受到外部长期污染和日益加重的内部污染双重影响, 水质以氮、磷为主, 大部分水体为V类和劣V类。近年来,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浙江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治理, 2012年9月出台了《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 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的方式, 将管理职责落实到各级“河长”。通过以实施“河长制”工作为抓手, 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基本消灭劣五类水, 市域以四类水为主体, 提高三类水比重”目标要求。
2 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河长制”, 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 负责联系、包干河道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其实质是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 以及所衍生出来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制度。“河长”职务的担任主要由河道所在市、县 (市、区) 、镇 (街道) 、村四级负责人作为水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人。其中重点河道的“河长”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 “副河长”或“河长单位”由水务、环保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嘉兴市目前共有17位市级河长、183位县级河长、1366位镇级河长、4298位村级河长。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 全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2013年1~8月全市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来看, 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共67个, 2013年8月Ⅳ类14个、Ⅴ类34个、劣Ⅴ类19个, 分别占20.9%、50.7%和28.4%, 与去年同期相比,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降低了3.8%、26.4%、10.7%。
上述数据表明, 2012年以来, 全市河道水质总体情况逐步改善, 水环境得到优化, 水环境治理呈现良好效应, 水环境恶化趋势总体上得到了遏制。“河长制”工作的全面实施, 逐步打开了嘉兴市水环境治理的新局面。河长制成立以来, 主要取得了以下实效。
2.1 进一步强化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
2012年, 嘉兴市制定了《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 逐步完善“河长制”管理制度。该文件列举了3条考核办法, 把目标考核细化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 明确地方各级领导要对所辖河流及分工包片地区水生态环境负总责, 牵头组织所管河流整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强化横向协调、落实长效管理, 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同时, 成立了嘉兴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实行挂牌办公, “河长制”日常管理工作由市治水办牵头。建立定期通报和召开联席会议等制度, 协调解决治水工作中难点问题。“河长制”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防污治水网络, 建立了市、县 (市、区) 、镇 (街道) 、村的四级管理体制, 把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了各级“河长”头上, 使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到了目标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目前河长制覆盖河道14244条, 1.3万km, 覆盖率达96%, 基本实现了全市主要河道、重点流域“河长制”全覆盖。
2.2 进一步强化流域水污染全面治理
“河长制”把各级党政领导推到了治水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上。各级“河长”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河道巡查, 对管辖流域污染问题进行会诊, 制定“一河一档”、“一河一策”, 启动治水智慧地图建设等系列措施, 依托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 提高区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1) 围绕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的治水思路, 实施河道清洁专项行动。2012年, 下发了《嘉兴市本级“河长制”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对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2013年出台了《河道清洁专项行动方案》, 包括水下清淤、水中清障、水边清岸, 以及河道生态修复、加速水体流动等内容。
(2) 启动实施了工业污水入网工程, 全市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0%。同时, 出台了《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计划建设城镇污水管网800km以上, 建成泵站88座。
(3) 为降低畜禽养殖直接排泄污染水体, 统一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以拆除违章猪舍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拆”专项行动, 细化明确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范围。目前, 全市已累计拆除猪舍360多万m2, 清理了一批禽类养殖棚舍, 大大减少畜禽粪便直排河道的现象。
2.3 进一步落实“河长”水环境治理考核制
“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 关键看是否把相关考核制度落到实处。嘉兴市相应地制定了“以水质改善为导向、以工作投入为重点”的考核办法, 出台了“河长”保证金收取办法等, 将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县 (市、区) 、市级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并列入部门五型机关考核;通过定期检查与重点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分阶段考核和年终考核, 对考核得分和排名情况及时予以通报, 强化了“河长”的第一责任人职责, 切实督促“河长”真抓实干、尽心履职。
2.4 进一步促进“河长制”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2013年, 在市河道显要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 公布市县镇三级“河长”、责任部门及监督电话、主要治理项目等相关信息,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投诉和举报, 切实增强河流区域内干部与广大群众的水环境治理意识, 发挥舆论和监督作用。推进完善政务网络、公开发布水环境质量、河道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等。同时, 依法实施企业排污等信息公开, 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扩大公众的水环境治理知情权。组织动员广大市民参与“以鱼洁水———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水环境治理。
3 目前“河长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污染状况依然严峻
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财政厅、水利厅联合对外公布的2012年度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 全省11个设区市中, 嘉兴市仅为合格等次;全市没有一条河流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 部分河道水质仍然较差, 主要河道劣Ⅴ类水体长度占总长度的76%;没有一个饮用水水源地达到三级合格标准。2013年1~8月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 Ⅳ类10个、Ⅴ类13个、劣Ⅴ类44个, 分别占14.9%、19.4%和65.7%。67个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为6.34mg/L、2.21mg/L和0.396mg/L, 形式非常严峻, 任务十分艰巨。
3.2 管理体制仍不顺畅
水环境治理涉及市和县 (市、区) 、镇 (街道) 三级政府, 治水的各项任务又具体由市和县 (市、区) 各级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基本上按照行政级别和区域划分管理层次和范围来执行, 导致了现有管理体制中“多龙管水”的现象, 出现了各职能部门都对水环境有一定的管理权限, 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的机制, 造成了流域上“条块分割”、职能上“部门分割”、制度上“政出多门”, 协调联动机制不强的局面。例如, 目前嘉兴市区污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的建设管理采用分区进行, 中环路以内区域由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 南湖区由嘉兴市南环水处理有限公司和嘉兴秀城广源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 秀洲区由嘉兴市秀源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等等, 形成了多头建设、多头管理的状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河长”治水管理的运行效率。
3.3 缺乏专业治水知识和清晰的职能界定
各级“河长”作为各辖区的党政领导, 负责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 治水工作精力有限。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河长”对河道整治、水环境治理业务不太熟悉, 缺乏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的专业知识。另外, 目前对四级河长的责任虽然都作了明确, 但职责要求还显得过于笼统, 四级河长在“河长制”工作中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明晰, 四级职能界定还有待进一步细分明确。
4 对今后“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2012年全市水环境治理大会上, 嘉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今后治水的总体目标, 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继续加大治水力度, 提振治水信心
按照“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 进一步对污染水体的工业、生活污染源进行摸底排查。在全面推行“一河一策”治水模式基础上, 整合全市力量, 对涉及全市重要饮水影响和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监测的河道, 实施水环境治理时间任务同步推进的倒逼制度, 分解治污减排工作任务, 进行集中治污、活水、绿化综合整治, 集中用最短的时间内使跨行政重点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4.2 不断完善“河长制”考核监督办法, 坚持责权一致
以推行三级“河长制”为核心, 强化水环境治理责任落实。以水质改善为主要目标导向, 加大“河长制”考核办法的考核力度, 全面实施“河长”保证金制度,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开展考核, 不断推动制度创新, 探索“河长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河长制”与片长制、“河长制”与企业主体治理责任、“河长制”与公众广泛参与的有机联系, 良性互动。设置年度满意度测评, 由群众对各级“河长”在年度内整治水污染等工作进行测评, 并将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外公布。
4.3 加快推进“河长制”治水重点领域, 坚持科学治水
在全市实施“河长制”工作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河长制”工作目标的落实, 进一步激发“河长制”管理制度的效力和活力。下一步, 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治水重点领域工作, 在封堵生活、工业污水排污口的基础上, 继续加大力度实施河道清淤提速工程, 有序推进市区河道轮疏, 重点开展嘉兴市区“脏、乱、差”河段专项整治, 实现“河下无淤积”目标;加快实施加速水体流动“活水”工程, 进一步打通行洪排涝通道, 提高调水释污能力;进一步探索科学调水、活水机制, 可行性论证市区换水泵站远程智能化调控系统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科学生态治水模式, 采用生态修复治水工艺, 实施“生态浮岛”等水环境治理的科技项目, 真正实现科学治水。
4.4 进一步理顺管理工作机制, 坚持协调配合
理顺现有涉水部门“政出多门”的行政管理关系, 如进一步理顺污水管网建设、城乡保洁等管理机制, 减少扯皮推诿现象, 建立权责清晰、高效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同时, “河长”工作的开展需要河道上下游多部门共同配合, 需要部门与区域间的相互协作, 所设计的激励制度必须既激励各县 (市、区) 开展治水成果竞争, 又鼓励他们共同互动、协调配合。因此, 要在清晰的责任边界划定基础上, 建立系统化的协调机制, 例如在奖金等激励上实行片区治理成果联动评价机制, 设定一个整体流域治理目标, 以此为参照确定奖惩条件。
4.5 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环境治理, 坚持全民治水
在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方面, 作为庞大的社会生态系统工程, 综合治水显然不可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加以推进, 相关部门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形成全社会关注水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 因势利导, 充分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力量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在社会监督方面, 可发动全民群众参与治水活动, 并在媒体上对各级“河长”上一年度的河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刘占奎.无锡市“河长制”的环境法启示[C]//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年会) 论文集 (第三册) .2011.
[2]刘晓星, 陈乐.“河长制”:破解中国水污染治理困局[J].环境保护, 2009 (9) .
江西全境实施“河长制” 篇3
河流穿过村庄、集镇、城市汇入江河湖海,这个过程中,河水可能变脏、变臭……谁来防止水生态“悲剧”的发生?在坐拥鄱阳湖流域的江西,由政府任命的“河长”们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们担负起责任,保“一湖清水”注入长江。
“五级河长”共筑河湖保护网
钟有国是江西省靖安县双溪镇副镇长,也是鄱阳湖五大河流之一修河支流北潦河的“副河段长”,负责辖区内7.5公里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调查。
“我每天要巡查河道和河堤,如果发现排放污染物、非法捕捞等情况,要马上制止,或者向县里反映。”钟有国说,除了他之外,还有4名村干部兼任河道巡查员和4名专职河道保洁员。
因为深谙水性,双溪镇大桥村村民甘立林被聘为河道保洁员。每天上午或者傍晚,他都撑着竹筏,在河道里打捞垃圾。“遇到湍急的水流或者浅滩,就用卡车轮胎内胆,人坐在中间,一边划水一边捞垃圾,比竹筏灵活。”
钟有国和甘立林每天都要把巡查河道的场景拍照发到工作群。这个群里,有4名县级“河长”、11名乡镇“河长”、50名村级“河长”,还有100多名河道保洁员,他们组成靖安县河流的保护网络。
目前,江西已在全境构建出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体系。“五河一湖一江”由7位省领导担任省级“河长”,其他河流则按流域由88名“市河长”、822名“县河长”和万余名“乡、村河长”层层包干。
在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30%的“水都”南昌,南昌市长郭安认为,治水是个系统性工作,单靠管农业、水利和城建的部门,力量单薄。
“以前九龙治水,有矛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沟通缺失,导致问题搁置。现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
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河长制”的责任主体是“河长”,实质是党政首长负责制。通过“河长制”,本来无人愿管、被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河流的管理已纳入各级“河长”的政绩考核。
现在,不时浏览工作群已经成为靖安县副县长兼“副河长”胡勇的习惯,“只要巡查员报告哪里有破坏河道、水资源的情况,我就要立刻协调水务、环保、公安、林业、农业等21个单位,必要时采取联合执法。”
实施“河长制”仅半年时间,靖安县的河流就发生了改变。“现在基本捞不到塑料袋、塑料瓶等白色垃圾了。”甘立林提起干瘪的垃圾袋说,原来一天捞到的垃圾能装满两袋子。
江西水生态良好,但河道采砂问题是痼疾。郭安担任赣江南昌段“河长”后,啃下了河道非法采砂这块“硬骨头”。
“断腕治砂。”郭安说,他们一方面肃清牵涉其中的体制内执法人员,一方面关停清理400多家砂场。最终查明涉事人员30余人,直接移交司法审判。再加上明确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河道非法采砂问题基本得以整治。
罗小云说,江西特别注重依靠制度建设有序推进“河长制”。一方面是与“河长制”推进相关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另一方面是与加强河湖保护管理有关的长效机制,如建立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水域占用补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市县综合执法试点等。
倒逼流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江西通过实施“河长制”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环保监管,改变了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倒逼江河沿岸产业转型升级。
湖口县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环保任务艰巨。湖口县委副书记鲍成庚介绍,如今,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正在建设的不支持继续发展;对老企业也用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他们引进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今后县里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
据统计,2015年,湖口县共清理违规建设项目97个,责令停止试生产或停止建设的企业4家,关停取缔3家。总投资26亿元的12个环境污染性项目落户遭到一票否决。
“沿江靠湖是我们招商引资的主要优势,以往对一些企业的环保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现在看来,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政府必须改变发展思路。”鲍成庚说。
今年上半年,南昌全市为治理河湖污染而拆除、搬迁的畜禽养殖面积达185万平方米,关停并转了1000多家养猪场,基本切断农业污染。南昌市副市长朱志群说:“‘河长制’倒逼了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化,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
编辑/张玉荣
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4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决策部署,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向“有实”转变,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扎实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重点,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级河长履职情况
截止5月底,因人事变动等原因,我县县级河长共计18人,应巡93次,已巡94次,共计发现问题问题20个,其中倾倒垃圾2个、河面漂浮物等10个、水库周围养鸡场1个以及其他问题7个,目前均已整改完毕。全县召开专题会议2次,组织学习了《水利部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的通知》,审核通过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长批示15余次,下发重点工作提示2次涉及相关重点工作推进4个。
二、水资源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
截止目前已完成2019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任务,共计完成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27户,配合税务部门完成上半年水资源税征收工作。(二)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作。
一是实施镇安家村供水管网安装工程。投资19.6万元,项目建成将惠及77户(约245人)居民生活用水,改善项目县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县群众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投资81.37万元,致力于解决我县8个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的维修养护工作,预计19483人受益。三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根据核查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于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改。三、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有力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
2019年,我县投入资金174.95万元,对辖县内9条河道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目前、凯江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告示牌制作,后续将开始进行桩牌埋设;凯江已经完成成果修改并待交专家复核确认,其他7条规模以下河道成果正在修改中。(二)加快推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根据安排,我县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前期已根据《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进行测算并向县政府申请资金45万,待资金批复后,我县将尽快完成后续程序,抓紧时间落实规划编制。(三)持续抓好河湖清四乱。
积极协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持续抓好河湖日常巡查,充分发挥河长制办公室问题分办、交办、督办职能职责,积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县镇两级河长共计开展河道巡查583次,巡查发现问题35个,均已整改完毕。四、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
(一)持续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完成县级综合评估报告编制、小水电清理整改管理平台电站信息填报、县级综合评估报告审查等工作。经分类汇总,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涉及我县共有7座小型水电站,其中列入整改类6座、退出类1座。截止4月底,6座整改类电站已全部编制完成水电站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1座退出类电站完成水电站退出实施方案。(二)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厕污共治”。
在原有农村沼气池覆盖面广、使用率高,卫生厕所建成率较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改厨、改厕、改卫”推进“厕污共治”。推进上: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抓住脱贫攻坚“五改三建”、农村危房改造、新村聚集点建设等契机,按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要求同步建设管网和处理设施,对于新建的乡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实行污水处理一步到位,对农户新建房屋非冲水厕所和三格化粪池一律不予审批,对老旧非卫生厕所改建给予补助。治理上:采用三种模式治理农村污水。对于地处偏远,对排放要求不高的独居户,采用分散单户模式,运用新(改)建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对化粪池进行增补,对沼气池进行功能提升和改造。对于景县、水源保护地等水质排放较高的县域,独居户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3-5户的采用小院散居模式。直接利用现有沼气池、化粪池、厕所坑等收集池,再用管道收集污水进入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水源保护地、景县等水质要求较高县域的大中型院落(15户左右),采用院落集居模式,通过建设污水管道直接收集农户沼气池、化粪池污水,采用污水处理站(点)集中处理或者“三格化粪池+小型湿地生态”两种处理方式,确保一般地县水质排放达到一级B,核心景县、水源保护县和重点流域达到一级A标准。截止2019年底,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已有95个村37666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占比达87.16%。(三)化肥农药零增长见成效。
2019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有机肥改良土壤10000亩。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施柑桔、贵妃枣绿色防控,全县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推动。
在2019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基础上,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稳步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1%,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五)土壤污染防治。
2018年以来,我县连续三年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寻找污染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措施,为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了四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县农业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初稿。另外,完成了《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方案》。(六)加快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
根据国家和省安排,县纳入了2020年省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之一,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总投资7139.73万元,建设任务为119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个沼液收贮运专业合作社、2个有机肥厂,项目计划实施周期为二年。目前已完成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86个,已开工的110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粪污收集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棚等土建项目2020年计划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正在抓紧进行利用设施设备安装,2021年计划项目已经完成40%。(七)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我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由市政府通过BOT模式统一打包给市旌辉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投资15981.45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管网125公里(三级管网72公里)。截止2019年底,各个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完毕,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入户污水支管道的连接,预计2021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7座污水处理站(厂)均能投入试运行。(八)逐步改善城市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网。
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包括我县太平路和西山路,不仅对老旧的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新建,同时也对老旧城市雨污水进行改造和新建,即节约了建设成本,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体系。截止本6月上旬,县已完成了太平路、西山路配套雨污水管网以及综合市场雨污治理,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约4km,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城市排水体系。计划在下半年启动镇团结路、土桥东路等道路沿线的雨污水管网新改建1.2km。(九)城市雨污混流县域集中治理。
我县综合市场是我县城县重要的城市日常生活用品交易市场,不仅人口流量大、入驻商户多,而且我县的护城河从综合市场穿过,每日综合市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接排入护城河中,不仅污染我县的城市水体,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对此我县启动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对市场范围内所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将市场内错接混接的雨污水管道从新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中,基本解决综合市场雨污水混流的问题。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深化农村垃圾处理“五步走”模式。
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使垃圾分类处理全域覆盖。通过实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项目”对全县主要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对接式垃圾车4辆,村组垃圾转运车103余辆、垃圾清扫工具1000余套,升级改造镇垃圾中转站7座,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除设施升级外,不断深化以户为单位开展的垃圾“三分类”(即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卖钱、可堆肥、不可回收三类),通过院落培训示范、编排顺口溜、广播天天讲等多种渠道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以分类促减量;每个村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通过回收站(人员)定点收、到户收,让可卖钱垃圾(再生资源)“归好位”“回各家”;按照“六个好”标准大力开展“乡镇场镇及过境段、公路沿线、四好新村(景县)为重点和村抓组、组抓院落为示范”的“三重点两示范”环境集中治理。将每月28日确定为“全民清洁卫生大扫除日”,设立并全面推广卫生院落整治基金,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推动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卫生文明户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631”经费投入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即:60%由县财政兜底、30%由村民每月“一元钱”解决、10%农村垃圾产生大户(如农家乐、商家)缴纳;完善“4个一”撬动机制。即:一元钱知责任,村民通过缴纳每人每月“一元钱”清洁费,清楚垃圾处理有责任;一块牌给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星级卫生文明户并悬挂奖牌带动示范;一张表评结果,由村民每年对保洁员工作进行无记名考评,决定保洁人员奖励补助和是否续聘;统一挂勾抓督促,将环境治理(主要是垃圾处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与综合考评排名和相关经费挂钩,通过月晒、季考、年评+曝光、问责、奖惩等手段,督促乡镇主官抓环境整治,通过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落地,提升了全域环境治理效果。(二)强化河湖水环境治理。
按照属地原则,各镇及县综合执法局积极对境内河湖水环境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截止目前共计出动人力800余人次,出动打捞船350余次,累计打捞、清理水生植物等杂物50余吨,有效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确保水面干净整洁。六、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水土流失治理有效防控。全县始终把预防监督作为水保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把水保方案审批关,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021年一月至今,全县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3个,做到了审批规范、无偿服务、要件齐备。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检查32余次,发现问题9个,并通知业主尽快整改完成,督促各类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护;加强镇幸福村的国家水土流失监测点日常管理,监测数据每季度上报省水土流失监测总站,能有效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科学的数据。上半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4.5万元,并全部缴解入库,做到了审批项目应收尽收。
七、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河道砂石盗采乱点乱象整治“红黄绿”挂牌警示工作。
一是及时督促镇抓好落实河道砂石资源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级监管机制,设置镇级监管人1名,村级监管人5名,组级监管人15名。二是严格按照巡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建立台账,2021年至今共开展巡查56次,其中夜间巡查8次,开展联合执法5次,及时封堵下河车道4条。三是巡查发现镇盗采砂石案1件,共计盗采量2立方米,给予1万元行政处罚,已结案。四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农村饮水专项排查、日常巡查期间对群众宣讲《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大力宣传我市、县打击砂石盗采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最大发动群众力量进行监管。(二)推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
我县境内河道全面实行河道禁采,现仅有市县段(、镇)河道治理工程及省市县镇河防洪治理工程2处在建工程,为保障河道砂石采运规范,及时印制并向承建方发放《河道砂石转运证明》《省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共计200份,要求凡是未开具采运管理单及转运证明的河道砂石一律不得转运,一经发现全部视为非法盗采,将严肃查处相关人员的责任。八、紧抓下一步工作推动
河长制工作情况汇报修改(精选)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嘉峪关市河长制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河长制的文件精神,现将我镇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工作保障
在接到***文件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全镇切实推进河长制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成立了由***任组长,***任副组长的新城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为今后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夯实了组织基础,同时制定并下发了<中共新城镇委员会新城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城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辖区内的河段所属村及时制定村级河长制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二、落实河湖安全巡查与河湖保护管理,强化信息报送 按照“严格控制、保护生态、分类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占用河道水域的管理。按照方案要求,新城村、安远沟村对所述的河湖区域定期开展安全巡查,适时掌握河道岸线动态变化和开发利用情况,对发现的非法占用水域与湖泊资源及设置河道障碍物等行为,及时向镇级河长制办公室报告,镇环保办组织人员及时对河湖进行清理,镇安监站安排专人将收集并汇总的各村河湖安全巡查情况及相关部门河湖清理情况,及时报送市河长制办公室。
三、宣传引导
xx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厅字[2016] 4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黑发〔2015〕15号)精神,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xx县河湖实际,决定在全县实施“河长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
在全县建立以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工作责任体系,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共同担任行政区域“河长”,县政府副县长担任河段长(河长),推动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创新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建立“责任明确、部门联动、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政主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坚持党政共同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构建河湖保护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二)坚持生态优先。坚持遵循河湖自然规律,科学依法开发利用和保护,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三)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分流治理。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合作,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推进,水域陆地共同发力,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
(四)坚持监督考核。强化监管,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目标
严格按照《大庆市河湖名录》,对松花江、嫩江、安肇新河等河流、湖泊,明确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并逐级逐河逐段确立河段长;在全县建立横向覆盖到县内所有江河湖泊(水库),纵向涵盖所有县、乡(镇)、村的河湖长效管护体系,实现“不留空白,全部覆盖”。
到“十三五”期末,建成常态化、规范化河湖管护机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我县全部水土流失面积的40%,全县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57%; 县城建成区基本消灭黑臭水体;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要河湖生态环境用水得到基本保障,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二五”期末下降3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集中式饮用水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于93%,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7%;有效遏制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建乱围、乱采盗挖、乱倒垃圾等挤占河湖水域现象的发生,水 2
域岸线利用规范有序。全面建成“党政主治、部门联治、全民共治、依法严治”的河湖管护机制,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四、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和省里总体安排部署,2020年全县河湖管理实现常态化,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1月—12月)。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定县级及乡(镇)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三级河长体系,为河长制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建立河长会议、部门联动、信息报送、督办检查、考核问责等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开展调查摸底,确定河湖名录,推进河湖确权划界等工作,为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综合治理阶段(2018年1月—6月)。全面建立河长制,在全县江河湖泊全面落实各级河长责任,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职能,组织开展河湖环境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河道生态环境进一步改观。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2018年7月—12月)。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河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组织开展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认真总结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查找不足,及时整改,确保全面推行河长 3
制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组织体系
(一)成立xx县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副组长,全面领导河长制工作。根据需要,确定30个县直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责任人,办公室主任为联络人。各成员单位构成及职能如下:
1.县委办公室负责县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县级河长、县级河段长确定的河长制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的督办落实。
2.县政府办公室按照县政府领导要求,负责县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县、乡(镇)、村三级河长、河段长确定的河长制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的督办落实。
3.县委组织部负责掌握县直有关主管部门对县、乡(镇)两级河长和县直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4.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河湖保护管理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5.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县河长制有关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工作。
6.县发改局负责规划确定重大河湖保护项目和布局,指导河湖保护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并按权限审批。
7.县工信局参与或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工业节水,协调新型工业化与河湖保护管理有关问题。
8.县科技局负责组织开展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河湖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
9.县公安局负责对应全县河长制体系,配置县、乡、村三级“河道警长”,实现“河道警长”与各级河长配套,通过“警长制”服务保障河湖管护工作顺利开展。
10.县财政局按照分级负担原则,协调河湖保护管理所需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监督资金使用。
11.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治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协调河湖治理项目用地保障、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
12.县环保局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制定xx县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开展入河污染企业的调查执法和达标排放监管。负责水资源地保护区划定、规范化治理以及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清理工作。协调驻肇省环境检测部门开展水功能区水质检测,实施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
13.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14.县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负责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由城管 5
系统管理的水域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监管,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监管等。
15.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协助和指导河湖保护主管部门编制县域河湖保护利用专项规划;负责将河湖保护利用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各乡镇将乡(镇)域内河湖保护利用规划纳入乡(镇)域总体规划和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管理工作中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蓝线要求。
16.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管和推进航道整治及疏浚、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并协调海事、航道等部门,监督管理区域内的船舶及水上设施的检验工作,监管船舶拆解修造工作。负责辖区内重大水上交通事故、船舶重大污染事故处置及调查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及其他货物的安全监督、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督等工作,通航环境管理与通航秩序维护、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审核及监督管理、港区岸线使用审核等工作。
17.县农业局负责监管农业面源污染和推进农业(不含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大农药、化肥施用情况监管与指导,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量,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制度,禁止农药废弃包装物丢弃或者堆放,严禁秸秆野外焚烧,6
加强秸秆还田利用和管理,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18.县水务局负责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跨界河流断面水量监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水域岸线登记及管理、河湖划界确权、水土流失治理、堤防工程管理与养护、河湖水工程建设。配合湿地局抓好采砂治理。牵头抓好民堤的清除工作并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
19.县林业总站负责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区外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
20.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城乡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和行为开展卫生监督工作。
21.县审计局负责水域、岸线、滩涂等自然资源资产相关内容审计。
22.县旅游局负责指导和监督景区内河湖保护管理。
23.县统计局负责配合成员单位做好相关考核工作。
24.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配合环保部门落实《xx县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25.县政府法制办负责河湖保护管理方面的县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指导河长制依法开展工作。
26.县畜牧兽医局负责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承担草原监督管理职能。
27.县水产总站负责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法依规查处 7
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负责河道养殖管理。
28.县湿地局负责xx县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域湿地污染防治工作,依法依规查处保护区内破坏湿地资源行为。
29.南湖渔场负责本区域河湖管理。30.西湖渔场负责本区域河湖管理。
(二)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依据xx县江河水系分布特点,将我县江河水系划分为①松花江流域;②嫩江流域;③安肇新河(大庆防洪泄干);④南引水库泄水干渠和牛毛沟子水库;⑤八家河流域排水沟道;⑥其他小水库和泡沼六个流域。
1.各级河长设置。
(1)xx县总河长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担任;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安肇新河(大庆防洪泄干)、南引水库、泄水干渠和牛毛沟子水库、八家河流域、其他小水库和泡沼县级河段长,分别由县政府副县长担任。
(2)乡(镇)级河长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同担任,乡(镇)级河段长由乡(镇)政府副职担任。
(3)村级河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共同担任,村级河段长由村委会其他成员担任。
2.各级河长职能。
各级河长是所辖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所辖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牵头组织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问责追 8
究。
(1)xx县总河长负责领导全县范围内的河长制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县级河段长负责指导、协调其流域范围内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督导其流域内有关乡(镇)责任部门履行职责。
(2)乡(镇)级河长负责具体实施乡(镇)范围内的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督促乡(镇)级河段长和村级河长履行职责。
(3)村级河长负责具体实施村内的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督促村级河段长履行职责,落实监督员、保洁员,负责生活垃圾处理、河湖漂浮物清理等。
(三)设置河长制办公室。根据国家和省里要求,县级河长设置河长制办公室,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办公室设在水务局,主任由水务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相关部门副职担任。同时,设立河长制工作站,在水务系统内增设为股级事业单位,计划调编4人,人员编制在水务系统内调剂。主要负责日常工作。
六、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约束。统筹河湖保护管理规划,根据河湖功能定位、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防洪要求和生态安全,科学编制河湖保护管理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 9
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广和使用节水型器具,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到2020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7.22亿m3;建成100万亩高效节水旱田、100万亩节水水田,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9;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比“十二五”下降3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2.3%;加强县城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道治理。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堤、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四)加强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xx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河湖跨界断面、主要交汇处、重点水域水量和水环境质量监测,强化突发水污染处置应急监测。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开展松花江、嫩江等区域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水污染 10
治理。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实施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到2020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
(五)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全县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力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呵护健康保障体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7%,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质量保障。
(六)加强水生态修复。全面落实《xx县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努力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现象,重点治理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渡造成的沙化、次生盐渍化、河流断流问题;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范围及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的扩展;使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得到基本遏制,并得到持续性改善,有效缓解人与自然不协调的矛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全部水土流失面积的40%,林地保有量不低于51万亩,开发 11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实施率达到100%。
(七)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建立河湖监管和日常巡查制度,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实行河湖动态长效监管,对重大、复杂的违法案件,推行上级直接执法和交叉执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统筹水务、环保、农业、林业、国土、交通等涉及河湖保护部门,着力开展河湖保护管理专项整治。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采矿洗矿、倾倒废弃物以及电、毒、炸鱼等破坏河湖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县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二)严格考核问责。要围绕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考核问责制度,以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管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 12
核的重要参考。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湖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落实保障经费。要建立长效、稳定的河湖保护管理投入机制,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统筹安排落实河长制所需经费。支持水质水量监测、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河湖划界确权、突出问题整治、执法监管、新闻宣传等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河湖环境治理与保护。
(四)加大培训力度。围绕全面落实好河长制工作,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科学编写培训教材,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对全县各级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普及河长制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各级河长和河长办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为全面组织好、落实好河长制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
(五)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做好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根据工作节点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特别是要注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释疑解惑,广泛宣传引导,不断增强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篇7
2019-05-27
自5月15日县河长制推进会召开以来,我乡5月16日召开了XX乡河长制工作贯彻落实会议,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实行党政同责,切实加强工作领导。根据我乡实际制定了《XX乡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
成立了XX乡
“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联系村干部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乡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组织制定落实“河长制”工作重要政策措施,研究解决跨村组、跨领域、跨流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对村、组的目标考核。根据地域将河段分解落实到村组,落实了专门的河段长。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二、全面做好宣传教育
通过召开群众会,利用脱贫攻坚进村入村等机会,以及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做好河长制落实的宣传,设置了河长制公示牌,让群众知晓保护河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河流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流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1.全力抓好矿山管理。综合利用环保督查等时机,加大境内非煤矿山等的管理,督促企业设置沉砂池等手段,做好砂石洗选等用水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同步督促企业做好厂区绿化和植被恢复,为保护水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2.全面抓好日常巡查。各河段长按照各级巡河频次,对各自负责的河段开展巡河工作,做好巡河记录,及时发现涉河问题,对河道发现的问题
“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并交由村、组进行整改。切实加强沿河沿岸项目监督管理,对涉水实施项目督促实施单位向县河长办报告,形成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杜绝涉河施工乱象。
3.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积极做好场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用地,解决好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全乡范围内做好生活垃圾的处理,做到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做好沿河养殖企业排查和管理,做到全域无粪污直接排入河道。
各村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组织村级保洁员每月进行至少一次全面大清理,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查和台账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上报解决。建立了工作督察制度,乡纪委负责牵头组织督察工作,对辖区内环境治理实施情况和履职情况进行督察。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篇8
施方案
各村、各单位:
目前,我街道已建立覆盖到村级的“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设立了街道河长,落实了巡查员、保洁员。为进一步规范我街道“河长制”管理,根据《吴起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吴起街道办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及河长制工作要求,为明确巡查员、保洁员工作职责及管理要求等方面事项,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贯彻落实吴起街道办印发的《吴起街道办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有效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维护河库生态安全,建成河库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工作目标,确保河道断面水质满足《吴起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地表水考核断面清单的有关要求。
二、工作职责
(一)巡查员职责
为有效推动村级河长制工作,我街道将巡查员分为村级巡查员和专职巡查员两类,村级巡查员负责村级河长制全面工作,河库具体巡查工作。
村级巡查员是负责日常管理保洁员的村干部,由村干部兼任。村级巡查员负责开展河库巡查,及时上报河库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河 长制”各项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内的整改问题。
(二)保洁员职责
1.对河道、水库、沟渠、山塘进行日常管理,保持岸坡、水面清洁,及时清除和打捞岸坡外范围内及河内垃圾、杂物以及水面漂浮物,并对打捞出的各种垃圾进行清运或填埋处理。
2.制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河道、水库、沟渠、山塘乱倒生活、建筑垃圾,制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岸坡上占地建房、垃圾填埋河库、违法取土。
3.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汇报管理情况,并提出建议。4.发现河道有电鱼、网鱼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三、工作薪酬及管理考核
为全面解决河库难治理、治理难问题,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我街道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研究决定各村支书或主任兼任村级巡查员,该项工作列入村干部工作职责;从全街道建档立卡户成员中聘选14名公益岗,作为各村河长制保洁员,工资由财政在列支,初步协定600元/月,每年根据拨款及时兑付,工资40%列入绩效考核。
加大对巡查员、保洁员等河长制组织体系人员的考核和问责力度,并将“河长制”工作列入对镇、村两级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报酬直接挂钩,确保“河长制”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形成全县治水、管水新常态。在具体工作中,村级巡查员、保洁员由所在河道镇级河长统一管理。河长若发现村级巡查员、保洁员有脱岗、不按要求完成 工作等行为,有权进行酌情扣除工作,甚至解除合同。街道级河长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定期考核即每周进行一次考核,不定期考核即每月随机进行考核检查。根据考核情况,由街道级河长决定村级巡查员、保洁员绩效工资发放。
四、工作要求
为切实增强我街道巡查员、保洁员工作,提高巡查员及保洁员的工作素质和思想素质,进一步做好我街道河长制工作,现就巡查员及保洁员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巡查员及保洁员要树立为全体村民服务思想,做到不怕苦、不怕脏,保持和提升河库环境卫生。
二是巡查员及保洁员要语言文明,以理服人。发现有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扔杂物等现象,做到文明劝导,主动清扫,对蛮不讲理者,及时报告村组主要干部进行妥善处理。
三是巡查员及保洁员在岗期间,应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四是保洁员必须按划分的责任区,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任务,必需定期清理,如遇特殊状况,应及时自觉清扫清运,保持好环境卫生。接上级通知时,各保洁员要积极完成各项任务,不得推诿。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篇9
一、河道基本情况
河庄境内共有河道27条、长62.27公里,其中省级1条长15.7公里(单边),区级10条长34.57公里,镇级以下16条长26.13公里。河长制“方千娄直河”在我街道境内长8.2公里,起止义蓬界(南新线)至沿塘河,其中城隍庙直河长3.9公里,五工段直河长4.3公里。
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6185.62万元对10条长25.5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其中区级5条长16.4公里,镇级以下5条长9.1公里。13年投资1089.94万元对城隍庙直河3.7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五工段直河至今未整治过。与该河道连通的河道有新和横河、河庄横河、三工段横河、江东围中横河、四工段横河、新江新创横河。河道边共有排放口112个,其中农业排水及雨水口7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排放口2个,生活废水排放口35个。沿河有河庄酱菜厂、友盛菜厂、南阳垦区江乐菜厂、钱江染化等企业。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工作班子,实施五水共治。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组长“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下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农村河道治理组、生活垃圾处理组、集镇截污纳管组、禽畜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组、防洪排涝治理组六个专项工作组,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河道治理和其他五项举措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二)建立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街道及时出台了 “河长制”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农村河道治水实施方案。根据河道性质落实了“河长”,其中流经本街道的1条省级、四条区级河道由区确定四套班子的领导任“河长”外,街道内其它12条河道由街道班子领导担任“河长”,有关科、办担任“河长”单位,河道流经地的村书记担任属地“河长”,使我街道的主要河道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辖区的主要河道进行排放口全面排查摸底,17条河道共有排放口861个,其中农业排水口320个,生活废水排水口533个,农业企业排水口8个,我们将这些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了“一河一档”。同时根据每条河道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了个性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河一策”。我们还制作了公示牌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督促。
(二)推行河长制,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一是五工段直河疏浚工程。起止为三工段横河至沿塘河,长4239米,土方58904方。今年4月21日开标,杭州绿恒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现正在做出土前的准备工作。
二是方千娄(五工段、城隍庙)直河整治工程。主要以绿化为主,城隍庙直河西岸绿化色块种植3800米(5511平方米),五工段直河五个节点绿化、200米河岸砌石,预算金额220万元,现五工段直河五个节点绿化、200米河岸砌石刚完成招投标工作。
三是河边拆违工程。沿河有违建小房16间,计290平方米,现已拆除10间,计168平方米。
三、建议和要求
(一)五工段直河从未整治过,要求对五工段直河进行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山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篇10
2017-08-02(2017年4月14日山西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省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基础保证,是完善我省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河湖保护管理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厅字〔2016〕4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在全省河湖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保护有效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突出流域生态保护,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明确河长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重点关注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下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等突出问题,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拓展公众监督参与渠道, 营造全社会关心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目标
以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为总目标,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主要河道不断流、地下水及主要泉域逐步恢复、主要河流水生态明显改善。2017年6月底前,市、县制定出台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9月底前出台全省考核办法,建立相关制度;12月底前完成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工作验收。到2017年底,在全省建成覆盖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902条河流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体系。到2020年底,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3%以上;全省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5%,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增至55.2%;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完成河道管护空间划定和水域岸线确权登记工作。
二、组织体系
(一)设立四级河长
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山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计委、省旅发委、省煤炭厅、省政府法制办、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担任。
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总河长,分管水利工作的副省长担任省副总河长。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潇河(含太榆退水渠)、御河7条省管主要河流和黄河山西段分别由省领导担任省河长。7条省管主要河流及黄河山西段流经的市、县、乡也要分级分段设立河长,河长由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市、县、乡设立本级总河长,由本行政区域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市、县管主要河流及其他河流要分级分段设立市、县、乡河长。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河长延伸到村级组织。
各级河长名单在当地政府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布。
(二)河长职责
总河长、副总河长负责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总督导、总调度。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对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河长制办公室
省河长制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由省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副省长兼任,副主任由省水利厅厅长、省环保厅厅长兼任。
省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全省推行河长制日常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拟订河湖管理保护制度及考核办法,监督、协调各项任务落实,组织实施考核工作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保障河长制实施。
各市、县要相应设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同级水利部门。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河湖管理和保护规划
遵循河湖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地区水资源条件、河湖环境承载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水利、城乡、国土、农业、林业等专业规划与河湖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省发改委牵头,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市、县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确定河湖分级名录
按照事权划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 划定省、市、县、乡分级分段河湖名录。其中省管主要河流及黄河山西段分级分段名录由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省政府确定和公布。市管主要河湖和县管河湖分级分段名录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同级政府确定和公布, 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水利厅牵头,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等配合)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1.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进一步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省水利厅牵头,省环保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等配合)
2.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高耗水行业发展,确保全省年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符合国家规定指标。(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牵头,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等配合)
3.着力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工业、农业、城乡节水改造,全面提高用水效率。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省水利厅牵头,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等配合)
4.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明确水功能区的允许纳污总量。加大入河湖排污口设置监管力度。(省水利厅牵头,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等配合)
5.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综合调度,用好黄河水、节约地表水、严控地下水,科学确定重点河流生态流量,发挥大水网骨干工程在河道生态补水、改善河流水环境中的作用。加大中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的利用力度。(省水利厅牵头,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煤炭厅等配合)
6.加强水资源管理监控能力建设。加快水资源管理系统和监测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河流水量水质监测网络;加强重要河流跨界断面水量水质监测, 按规定发布有关监测成果。(省水利厅、省环保厅负责)
(四)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依法划定河湖水域岸线空间范围。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依法划定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2020年底前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确权。(省国土厅、省水利厅负责)
2.加强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依法划定水域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和开发利用区。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农用地占用河湖自然岸线和河道,非法挤占的要限期退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依法做好采砂许可工作。(省国土厅、省水利厅牵头,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配合)
3.加大水域岸线突出问题清理整治。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河湖、非法采砂,对非法侵占、乱占滥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省国土厅、省水利厅牵头,省公安厅、省住建厅、省林业厅、省旅发委等配合)
(五)加强水污染防治
1.加强入河湖排污监管。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管,加快实施入河湖排污口截污治理,有效控制河湖水体污染,确保污水无直排。(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牵头,省住建厅等参与)
2.加强工业和城镇生活等污水处理。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生产废水,鼓励钢铁、电力、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实施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升级改造。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交通厅等配合)
3.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村镇污水处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省农业厅牵头,省环保厅等配合)
4.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河流跨界断面、重点河流水质等监测工作,完善突发水污染处置应急监测措施。(省环保厅、省水利厅负责)
(六)加强水环境治理
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源头区、岩溶泉域保护区保护。全面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 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源头区、岩溶泉域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备用水源建设,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牵头,省住建厅、省林业厅、省卫计委等配合)
2.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等措施,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质量。(省住建厅牵头、省环保厅等配合)
3.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景区河湖保护。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快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景区河湖保护管理。(省农业厅、省旅发委负责)
4.加强水环境日常监管。建立河湖保洁及水域岸线管护制度,分段、分区域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推行管养分离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水域保洁、岸线管理养护专业化、社会化。(省水利厅牵头,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等配合)
(七)加强水生态修复
1.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与保护。加大河湖水系、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保障自然河流、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不被侵占,积极推进退田还河还湿,重点加大汾河、桑干河等滩地保护,建设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大力实施河湖沿岸绿化造林,改善河湖周边生态环境,开展水生生物种植及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能力,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牵头,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等配合)
2.加强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吕梁山区、太行山区、京津风沙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全面启动汾河流域及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御河6条河流生态修复。加强大水网工程的调度运行,向汾河、桑干河等重要河流实施生态补水,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农业厅、省住建厅等配合)
(八)加强执法监管
1.健全涉河涉湖法规。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省水利厅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环保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配合)
2.加强河湖日常巡查。完善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 加快河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对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动态监控。在城市区开展河湖管理保护综合执法,积极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和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省水利厅牵头,省环保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配合)
3.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开展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围垦、倾倒废弃物和非法侵占水域岸线、自然保护区等活动。(省水利厅牵头,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市、县要按照全省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强化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牵头单位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及时跟踪河长制实施进展,定期对市、县级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建立工作督察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建立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河长及责任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建立工作验收制度,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上一级河长及时组织对下一级河长推行河长制工作检查验收。
(三)落实工作经费
各级财政按照规定安排河湖管理保护经费,重点保障水质水量监测、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河湖划界确权和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经费支出。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湖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资金投入。
(四)强化考核问责
将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作为对省直部门和各市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不同河湖存在的实际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社会监督
加大对河长制的社会监督力度。主要河道岸边显著位置要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流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建立河湖保护信息发布平台,畅通公众监管渠道。
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河流生态保护管理、用水节水等水情教育,增强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意识。加强对河湖管理保护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增强社会各界河流保护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湖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莱州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情况12-23
河长制实施意见05-29
乡镇河长制实施方案11-09
街长制执行情况汇报06-04
河长别实施方案怎样写10-19
纠风工作实施情况总结12-15
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09-07
体育项目实施情况总结09-12
疏散演练实施情况总结11-09
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模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