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小结

2024-10-27

听课小结(精选7篇)

听课小结 篇1

三年级数学组听课小结

本次听课活动较以往相比,体现了教师们教学改革的自信、积极教研的热情、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大胆改革的勇气。教师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总的来说,这次听课活动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总结如下: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都进行了精心的处理和设计。“导学练案”的编写有较大进步。

2、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教学过程精致、细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课堂练习再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能帮助学生形成很好的知识网络。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

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都能很好的凸显教学中的重点,并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趣味性、层次性强

巩固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巩固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等在这一环节中将会得到再现。多数教师对巩固练习的设计做到了重视基础,立足教材;联系实际,着眼体验;体现差异,适度分层。既培养了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5、课堂小结合理,余味无穷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应有引人入胜的导入,而且还应当有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语。教师们都非常注重总结,合理到位。

总之,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不断学习。今后,数学组将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多进行类似的互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努力的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

听课小结 篇2

在一些学校里,每学期期末,教师互相照着教案批量生产听课笔记的现象经常出现,甚至还有教研组长统一安排听课笔记内容的情况存在。由此可见,听课处在多么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听课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呢?学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听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一项管理内容,教师被要求听课,而不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即使真的捧着听课笔记走进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浪费时间而已。规定的节数越多,教师的抵触情绪越强,应付的现象就越突出。层出不穷的商业化运作的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总是有很多学校组织教师报名参加,即使是这样“难得”的机会,很多教师也没心思认真听课。

破解听课困局,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听课?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当然是为了学习研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正是因为这样的答案不用经过思考就能给出来,才说明了这种空泛的答案毫无意义。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听课需求,只有当需求具体而迫切时,听课才有了具体的意义。刚入职的教师,因为对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组织等不熟悉,听课的目的就是学习怎样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等;有的教师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疑问,听课的目的就是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的教师承担着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要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听课,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诊断;有的教师正在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听课时关注的重点就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内容……基于自身的需求去听课,与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去听课,从态度到行动,肯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启发我们,听课的管理要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关注教师自身的需求。

有价值的听课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用心地听一节课,比做做样子听十节课的价值要大千百倍。所以,学校的听课管理要改变思路,以人为本,搭建平台,让听课成为教师的主动需求。教科室或教研组要了解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听课研讨的目标。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的放矢,听课后有针对性进行反思和交流,这样的听课才能使教师听有所得,实现专业成长。人都有惰性,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仅仅是规定数量,然后放手不管,期末再以听课笔记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而不是以听课的实际收获来衡量,谁都会选择“走马观花”或者“闭门造车”。

一些学校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会统一印制听课记录本,要求所有教师按照统一的模板填写听课内容,重点往往指向教学过程的记录,有的甚至将教学过程记录分成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板块。带着明确的需求去听课,却要忙着记录具体的教学过程,听完课再回头反思,却发现无从下笔。听课记录是不应该做统一模板要求的,要允许听课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记录的内容和方式;听课记录也不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记录,而应该重视听课时的即时思考,及时将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潦草凌乱的听课记录,却蕴含着听课教师深刻的思考,他们课后进行整理,往往能成就一篇有真知灼见的案例或论文。这种“真”听课,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自己,还是接受听课的教师,价值都不言而喻。

重视归纳性小结 提高听课效率 篇3

一、为何要重视归纳型小结

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题目,即使记住了所有题目,考试时也不可能遇到完全一样的题目,为什么没有学过的题目,考试时我们能解决问题呢?因为我们在日常解题的过程中,通过训练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就像阅读文章一样,我们解题的目的主要是理解题目蕴含的知识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所以,编写辅导资料的老师不约而同地编写了相关的知识图表或者是方法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每一部分所学内容,老师在上课时也会帮助同学们总结所学的知识或方法。

同学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考查同样的知识点时,有的同学解题能力强,有的同学解题能力弱,为什么学习了同样的学习内容,解题能力却有强弱之分呢?原因是各个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就不一样。所以,为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就要对所学知识或方法加强理解,强化认识。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或方法的认识,需要同学们在日常数学学习时多思考,多总结,以便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提高白己的概括能力,学习解题时弄清解题的方法。就像阅读文章时,要善于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久而久之,学习能力就强了。

数学学习的方式一般有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平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听讲、记忆、模仿、练习来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这就是接受式学习,像前面所说的老师帮我们概括好知识方法,我们去阅读理解就是这样的方式。而发现式学习就是我们主动思考,主动概括要学的知识和方法,或者是和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完善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显然,发现式学习充分发挥了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上,比接受式学习要更深刻,所以有的同学在学习时能主动思考,运用相关知识方法较熟练,解题能力较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总是等着老师帮你总结概括,而应该自己主动地思考,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这个题目考查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方法?我概括出来的知识与方法是否全面?老师或其他同学概括得比我高明在哪里?经常作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数学水平当然会得到提高.但是,如何通过课堂学习概括知识和方法呢?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做好阶段性的自主小结。

二、如何进行归纳型小结

1.知识类小结

师生共同解答例题后,同学们可以对奇函数的常用性质进行小结。小结时应该重视最本质的问题,这里是奇函数的定义,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定义域优先”;我们知道华罗庚关于数学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因此小结时,我们应充分利用“数与形”的结合;小结时我们还应注意知识间的联系,由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天然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单调性进行小结。下面是一种小结(注意括号内的部分是一些学习经验的粗略小结):

(1)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优先)

(2)奇函数满足f(x)+f(-x)=O;(定义中的重要式子的变形)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充分利用图形直观)

(4)在对称区间上奇函数的单调性相同;(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5)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0;(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6)如果定义域内包括O,则f(0)=0.(特殊值的认识)

同时还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将偶函数常用性质进行小结,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综合考查比较多,很多同学每次遇到都会无从下手,即使做出来也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往往就是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不熟悉。如果我们对奇函数、偶函数常用性质进行小结,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信在以后遇到奇函数和偶函数的综合问题时,我们会处理得顺畅些。

一般来说,图表直观明了,但总结得不好,可能太面面俱到,反而显得松散,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有选择地采用小结方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很多数学题目就是考查的定义和性质,但是有些同学新课时不重视数学知识点和性质的归纳小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思考。同学们应把握一轮复习的机会,学会将学过的知识点及时疏理、归纳,并能理解和记忆,这会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变得容易些。

2.方法类小结

老师讲完这类问题后,同学们应该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进行小结。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常有三种方法:定义法、基底法、坐标法,另外还有射影法。但具体求解过程中,还须“与题俱进”,灵活求解,否则易陷入繁琐的运算,甚至死胡同。

数学学习中,大部分题目求解的方法具有一般性,是可以归纳小结的,这对我们解题很有帮助。如求函数值域常用的方法有:图象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等价换元法,判别式法,导数法等等;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有:等价换元法,配凑法,方程组法,待定系数法等;单调性求解与判断的常用方法:定义法,导数法,图象法等。

小学数学听课小结 篇4

经过近半月的忙忙碌碌,我们四五年级数学办公室按照学校教务处安排,于上周进行了听课活动。尽管大家很忙很累,但每个人都不想错过每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上周四第一节在五(4)班听取了郭红丽的数学公开课,紧接着我们组第二节在五(2)班听取了李景璞老师的数学公开课。郭红丽老师和李景璞老师讲了同一节课《数的奇偶性》,她们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从这两位老师身上我又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讲课时风趣、幽默,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能让学生整节课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去想、去做,整节课下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组织课堂纪律;她们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讲课时镇定自若,尽管当时校长亲自在后面听课,郭红丽老师还是谈笑自如,这对于刚毕业两三年的老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们讲课的第三个共同点是讲课时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的,并没有枯燥的直接给学生结论,她们在本节课结束时都采用了抽奖的方式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但是她们采用的抽奖的方式和规则又完全不同。郭红丽老师设计的抽奖规则是用两个盒子里面放入写有不同数字的卡片,每个学生从两个盒子中各抽出一张卡片,然后让学生计算卡片上两个数字的和,再根据两个数字的和的奇偶性得出奖品。李景璞老师

第 1 页 采用的是让学生在两个信封中抽出两个不同的数字,根据两个数字之和自己在写有规则的纸张上找到礼品,李景璞老师在设计奖品规则时故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陷阱,就是凡是两数之和是奇数的都没有奖品,到第三组学生抽取数字时,有的学生就发现了这个陷阱,从而学生自己从陷阱中得出了数的奇偶性的规律,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对于刚毕业两三年的教师而言,能讲出那么丰富、幽默、激情的课,真实难能可贵的,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聚源路小学数学教师中又有两颗新星会冉冉升起。

数学听课小结 篇5

4月13日,我有幸在建新街小学听了几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本次公开课主要是关于“多彩课堂文化”研讨活动的一个小结展示,里面汇集了许多老师对于多彩的全新理解和诠释,始终围绕“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最为和谐的教学展示了出来。

记得我最欣赏的是郭会创老师讲的是第三节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讲解细致,尤其是在难点和重点的把握和突破上,做的很好。怎样知道三边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她让学生在多次的动手操作和记录中发现规律,尤其是对“任意”二字的使用上,做了很细致的推敲。让学生在充分讨论,验证后,才确定要把三边关系总结为“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学生以作练习的形式复习掌握,并在熟练的前提下,又总结出更好的判断办法,即使最短边和中等边的和只要比第三边长,都能拼成三角形。这节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还有王纯然老师的《24小时计时法》一课中,王老师精美的课件中,小钟表随着学生的步步理解进行转动,让学生能完整的对于24小时进行感受体验,加之在为了增加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老师采用《找朋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

法的区别与联系。

听课小结 篇6

各位同仁大家好,有幸随张局长及几位同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特别是各校教学领导汇报各校开学来实实在在开展的工作,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学工作会议内容,成绩是主要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共性问题。本次活动共听了12节课,涵盖了语文、数学、生物、音乐四个学科,课型有新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总体感觉值得我校学习的是:七中:学生衣着整齐(校服),文明守纪,见到客人让路问好等。实验、附属学校升平卫生保持的好,窗明几净,文化氛围浓厚。二中校园绿化有成效。六中校长、班子成员亲自授课给教师做表率。五中校长深入班级听课30多节。各校都能按局里要求开展活动育人,开展教学开放及教研开放,真抓实干。

一、听课所体现的共同优点是: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材及习题处理得当。

3、教学程序严谨,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思路清晰。

排序应是这样的:七中、二中、六中、附属、实验、升平、五中。

二、不足:

1、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表现在教学中老师讲的多,生怕学生听不懂不会,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不能很好的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

2、教师基本功急待提高。表现在板书条理不清,字迹不工整,普通

话不标准,语言不精炼,教态不够和蔼亲切。

3、教学目标制定不够具体适宜,如重难点内容不突出,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4、教学方法不灵活,只是一味讲,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课堂结构不够严谨,环节过渡生硬,时间分配头重脚轻,前松后紧。

5、不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或直观教具等来辅助教学,教学效果达不到80%合格要求。

三、建议:

1、加强校际之间交流或小到教研组及名师的辐射作用,发挥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抓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

2、转变观念,积极投身改革,适应新的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下大人力和财力支持教学工作,不搞形势主义。

4、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了,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服务意识和水平。

以上是本人一点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集贤县第二中学

娄景辉

听课变奏曲 篇7

镜头一:四年级综合实践课《要生宝宝的妈妈》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说:“下面我们希望听课老师贡献你们的知识,和我们一起聊聊要生宝宝的妈妈的辛劳,愿意吗?”即时,一位怀孕八个多月的准妈妈被请上了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准妈妈激动地把自己的辛苦传达给了孩子们,又把幸福与喜悦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又有一位妈妈被孩子们点上了台……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参与中,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当妈妈的实在不容易,产生了一定要做个孝顺孩子的心愿。上课老师巧妙地将课堂暂时交给了听课老师,达到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镜头二:三年级语文课《口语交际:名字的来历》当老师让学生充分交流完自己名字的含义后说:“其实,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们的名字里也含有丰富的意思呢!想知道吗?现场采访一下吧,注意要做到有礼貌。”于是,学生情绪高涨,一跃而起,纷纷搜寻自己的目标。听课老师在这群小记者的“围攻”下,一个个搜肠刮肚,倾其所知,以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最后在孩子得意洋洋的“采访报道”中结束了教学。

镜头三: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数字与编码》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一组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汽车牌照号码、邮政编码、摩托车号码……在排列时的规律,各表示什么意思?”生:“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家长”,“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咨询”,“查阅书籍”,“向听课老师了解”,“自己摸索”……在老师“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这一声令下,学生胸有成竹地行动开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走向了听课老师,听课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同学揭开数字与编码之间的谜,有的甚至与孩子一起争辩了起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听课作为教师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载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心态之变——“冷眼”变“热肠”

曾经的听课者要么羡慕赞叹,奋笔疾书;要么窃窃私语,品头评足;要么事不关己,应付了事。听课者作为一个观赏者,评判者,旁观者,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在以上不同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听课老师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课堂教学,走进了学生心灵。他们或把自己的切身体验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母爱的伟大;或热情地支持和配合孩子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或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孩子们,为学生提供自己的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服务。

角色之变——“权威”变“平民”

在传统观念中,不少教师的脑子里,一直隐藏着一种“权威意识”,正是这种“权威意识”,使得听课者拥有至高无上的评判权。他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表现指指戳戳,而不去考虑教者的心情和学生的需要、感受,甚至于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讲课教师授课时的小缺憾,横加指责,不承认、不尊重上课教师的人格,以突出“评判者”的显赫地位。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听课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裁判”,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更多的是以一位“大同学”的身份参与了学习、探讨、提高。

取向之变——“功利”变“发展”

上一篇:古生物实习报告下一篇:社区职员入党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