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种子传播

2024-10-11

大班科学种子传播(精选5篇)

大班科学种子传播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学会发现不同植物的种子。

3.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谁和家长一起去田地里种过麦子或者玉米、大豆啊?

――我们播种时麦子粒、玉米粒、大豆粒这些是麦子、玉米、大豆的种子,你看见这些种子是怎么样被播种到地里的?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玩过后教师提问:

――刚才你玩了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呀?

――你是怎么玩的?

――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蒲公英、苍耳也有种子,找一找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在哪里?

――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4.逐步展示课件。

第一段。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

――为什么风能帮它?

――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第二段。

经验转移。

――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豆角、西红柿、草莓、苹果、葱、蒜・・・・・・)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教师小结:

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有许多种,有靠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等,小朋友们在出去玩的时候还可以观察一下,种子还有什么传播的方式。

活动延伸

请父母帮助幼儿回家记录孩子的发现

大班科学种子传播 篇2

但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于科学活动要求严谨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在开展公开教学时,科学活动的设计往往不是教师的首选,即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常常令教师头疼。下面我就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

一、让选题更加近距化——提升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指数”,增加内容的关涉性

科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神奇而又有趣的科学现象,幼儿对其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尤其是水,幼儿总是百玩不厌,对其永远充满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学初我在本班的科学角为幼儿开设了各种关于水的游戏,并提供了杯子、瓶子、纸、吸管、水管等辅助材料,幼儿可以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沉浮的秘密,发现空气与水的关系。每天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去玩,并且在玩的过程中总是有新的发现。基于此,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几个简单而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以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与水之间的关系为感知探究点,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压力,较好地实现了“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的教学目标。

二、让材料更加玩具化——提升活动材料的“可动化指数”,增大操作的可能性

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通过对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透明水缸、透明玻璃杯、餐巾纸、吸管、矿泉水瓶等多样性的材料,且人手一份,放在幼儿手边,方便幼儿随时进行操作探索。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的材料需简单巧妙,可操作性强。在“神奇的空气”这节教学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矿泉水瓶和吸管的使用。本来在班级科学区角我为幼儿准备的就是普通的矿泉水瓶,幼儿在操作“上浮”的过程中,直接把瓶盖拿掉,插进吸管,往里吹空气,这样一是不能很明显地发现空气进去,水排出来了;二是幼儿在吹气过程中太吃力,且水不能完全地排出。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在瓶盖上钻两个洞,并提供长短不一、可弯曲的吸管,这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将两根吸管同时插进瓶内,通过长的可弯曲的吸管往里吹气,水就可以通过短的吸管排出。幼儿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能很明显地观察到水与空气之间的关系,即空气进去,水排出来,这个过程既充满科学性,又充满趣味性。

三、让教学更加魔术化——提升活动过程的“童趣化指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1. 巧妙启动魔术化导入。

科学教学活动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的教学内容巧妙有趣,那么教学过程既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又能燃起幼儿的智慧火花,开启幼儿的思维闸门。在本节活动中,我先以科学小实验“餐巾纸为什么没有湿”导入,这个小实验旨在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我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幼儿的目光和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吸引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我“变魔术”。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感到很神奇:为什么把装有餐巾纸的杯子完全放入水中,餐巾纸就没有湿呢?进而引发幼儿的思考讨论,并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空气的存在,实现第一个活动目标,即“尝试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 巧妙运用呼应型关联。

一节优秀的教学活动,犹如一篇高分的作文,不但首尾要呼应,还要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要吸引的就是幼儿的目光和兴趣。在本节活动中,开头和结尾我都是以两个魔术呈现,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升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头的“餐巾纸为什么没有湿”和结尾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其实都是运用到空气压力的原理,但是在幼儿的眼中却显得既神奇又有趣,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猜测。这样的精心安排,既能相互呼应,又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简单明了地向幼儿阐述科学原理。

四、让学习更加生本化——提升活动方式的“探究化指数”,增长概念的自成性

1. 让探究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在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如第一个环节“餐巾纸为什么没有湿”,在教师实际操作之后,就让幼儿自己试一试,教师没有过多的提示性言语,旨在让幼儿自己发现玻璃杯中的奥秘;再如“潜水艇”实验这一环节,原先设计的是让幼儿先观看Flash《潜水艇工作原理》,然后再自己操作瓶子的下沉与上浮。但是后来考虑到这样他们就少了自己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于是将这一环节进行了顺序调换,让幼儿先自己动手操作瓶子下沉,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瓶子下沉到最深。没有言语的提示,没有经验的迁移,完全让他们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理解、解释科学现象,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2. 让探究拥有更多的发现情趣。

本节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始终以幼儿喜欢的水和空气为载体,进行实验。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神奇的现象,非常兴奋。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科学小实验贯穿其中,实验简单又有趣,特别是让“潜水艇”浮上来这一环节,幼儿通过吸管往瓶子里吹气,然后水就从另一吸管中排出,每名幼儿都玩得不亦乐乎,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都开心地叫起来:“啊,我成功了,我的潜水艇浮上来了!”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不但发现了科学的奥秘,还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大班科学:种子旅行记 篇3

大班科学:种子旅行记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2.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进行简单分类。

3.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种子的旅行》,导出课题。

1.复习故事《种子的旅行》

师: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故事《种子的旅行》吗?

师:那故事里都提到了哪些种子啊?(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

(教师按照幼儿的答出的种子在白板上依次点击出现图片。)

师:那,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怎样去旅行的吗?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分别请幼儿模仿一下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2.介绍新朋友

师:有两个小家伙看到蒲公英、苍耳、小红果、椰子、豌豆都去旅行了,羡慕极了,也想去旅行,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教师点击出现凤仙花和喷瓜的图片)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凤仙花的种子藏在哪里?喷瓜的种子藏在哪里?

(种子藏在瓜皮里)

师:再猜一猜,凤仙花和喷瓜会用什么办法去旅行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好多的办法。

师: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凤仙花和喷瓜到底是怎样去旅行的。

(教师播放视频)

小结师:凤仙花和喷瓜都是靠弹力把种子们喷射出去,它们都是靠自己的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

师:还有很多植物也像喷瓜和凤仙花一样用各种办法把种子宝宝传播出去,送它们到各个地方去旅行。到了收获的季节种子宝宝们就长大了,跟妈妈一模一样。

二、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播放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幼儿观察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点击出现视频中出现的植物)

幼儿自由讨论观察到的种子传播方式。

师:在水里漂的是鸭腱藤,它是靠水力传播的。鸭腱藤成熟了种子就会掉进水里漂到很远的地方,继续生长。(教师点击出现水力传播的标志)

师:除了靠风力和水力传播种子,植物们还用了哪些好办法来传播种子啊?

(被动物吃下去,随着粪便洒向四方。果实炸开,蹦到外面。)

师:牛蒡是靠人和动物传播的,牛蒡成熟后就会粘在从他旁边经过的人或动物的身上。野果的种子硬硬的被动物吃下去不易消化,就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凤仙花和喷瓜则是靠自身的弹力把种子传播出去的。他们是靠弹力传播的。(教师点击出现人和动物传播标志和弹力传播的标志)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我们了解到有的种子像降落伞一样飘在空中,它的种子靠风传播;有的种子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拍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开裂,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2)游戏:点一点

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植物分别用什么方法去旅行。重点介绍种子(水黄皮、风滚草、黄花酢浆、萍婆)

教师协助幼儿点击出现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帮助种子去旅行

2.按传播方式给种子分类。

(幼儿分别说出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指导幼儿将种子拖进相应的框框里。)

3.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的传播。

在音乐中,幼儿自由结伴分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合作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三、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 篇4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2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花生,玉米,豆子等。

2.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

活动过程

1.交流谈话,激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

(1)小朋友知道什么是种子吗?

(2)你知道哪些种子?

(3)种子主要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

告诉幼儿种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种子巡回生长的过程,种子可以食用。

(4)你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食用吗?

引导幼儿说出可以食用的的种子种类,如稻、麦、豆、花生、瓜子、玉米、核桃等。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种子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了种子,就没有了植物,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我们每天都在食用种子。

2.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1)了解种子食品的含义

种子可以吃,那么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种子食品。

(2)说说这种子食品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制作成的?

幼儿讨论后,说出通过对种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种子食品。

花生

瓜子

爆米花

五香豆

松子

核桃

栗子等

小结:种子食品可真多呀!有的是炒着吃的,有的是煮着吃的,有的是爆着吃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组织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1)请小朋友来品尝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2)幼儿自由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引导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如用“香喷喷”“脆生生”等词语形容品尝种子后的口感。

4.品尝交流

你最喜欢吃的种子食品是什么?为什么?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品尝种子食品的感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3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4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5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小结: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小结: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评价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小百科: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相关文章:

1.认识长豆种子科学教案

2.《有趣的种子》中班科学教案

3.小班爱捉迷藏的小种子科学教案

4.中班科学教案:小种子发芽

5.水果的种子在哪里幼儿园科学教案

6.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之找种子

7.爱捉迷藏的小种子科学教案

8.幼儿园大班磁铁的奥秘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 篇5

设计思路:

如今正直秋季,也是大量水果和蔬菜上市的时节,孩子们对各种植物以及琳琅满目的果实总是非常感兴趣。利用季节资源支持幼儿的兴趣,是我们坚持不懈,积极努力的方向。因此,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自然酝酿而成,它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自由介绍---猜测验证---拓展延伸”过程,重点在于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这一科学问题,难点在于帮助幼儿感知种子的多样性及用途,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讲述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使其获得丰富的种子认知经验。从而鼓励幼儿关注周围生活,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秋天乃至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品质。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探索有关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3、感知种子的多样性及用途,并能大胆表达。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对蔬菜、果实有一定的认识。

2、师幼收集各类有种子的蔬菜果实;每组小碟子、小筐子、抹布若干;种子用途及萝卜、白菜、土豆的种子PPT各一份;记录表一张。活动过程:

1、参观蔬果俱乐部。

(1)教师将蔬菜和果实布置成俱乐部,幼儿自由参观,向同伴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

(2)幼儿交流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

2、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1)教师提问:这些蔬菜和果实都有种子吗?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哪?(2)幼儿自由探索种子在哪里,并将找到的种子放在小碟中。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记录:你在什么东西里找到了种子?是在它的什么部位找到的?

(4)运用PPT,引导幼儿了解萝卜、白菜、土豆、香蕉、玉米的种子。(5)教师小结:种子长在植物和果实的不同部位,有的长在壳里,有的长在肉里、有的长在核里、有的要等花谢了才看得到种子、还有的种子就是它本身。

3、进一步观察种子的外型特征。

(1)教师提问:这些植物和果实的种子长得什么样的?有什么不一样?(2)连连看:出示种子与果实,引导幼儿将其连线。

4、观看PPT,听故事了解种子的用途。

(1)猜测并讨论:种子有什么用?故事中是怎么说的。(2)教师小结种子的用途。

说 课 搞

一、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观察和探索方面的目标,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乐意参与探索有关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3、感知种子的多样性及用途,并能大胆表达。重点是目标的第二点,难点是目标的第三点。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的内容,我们准备了一下几类长 在不同部位的植物和果实,如:果肉类的火龙果、葡萄;果壳类的花生、毛豆、八角;果核类的苹果;另外还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也是孩子们容易产生矛盾的是玉米、土豆和萝卜及香蕉,他们都认为这4种植物是没有的种子的,其实不然,前者植物的本身就是种子,后者要等花谢了后才能看见种子,香蕉更是有趣,种子其实是退化了的。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遵从了多样性,能有利于孩子更好的了解不同的种子其实是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其次的两个PPT能直观的解决孩子的疑惑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另外一份记录表能将孩子的发现做一个小结,更直观的回忆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而连连看的操作材料能较好的检阅孩子是否观察到了种子的多样性。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寻找果实里的种子时享受探索的快乐,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讨论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兴趣,并允许孩子自由交流。

2、问题设置法: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 “你在什么东西里找到了种子?是在它的什么地方找到的?火龙果的种子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有什么不同?”也运用了设疑和猜测,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讨论法: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如请小朋友共同讨论:种子有什么用呢?

活动反思

整个还是过程较清晰,孩子参与度较高。反思活动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很多的不足: 优点:活动的重、难点环节,教师设计的提问目标明确,切合幼儿,启发思考,借助一个个层层递进的开放式提问,运用猜测、交流、验证、小结等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给予幼儿思维空间,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猜中学、玩中学、做中学。

1、孩子在拨开果实取出种子的时候,忍不住想去吃那些果肉,不知如何解决。

2、幼儿在观察种子的多样性时,有干扰(果汁、果肉在盘子影响、每个幼儿取的种子不全面影响观察)但是老师做了添加。

3、活动的游戏性不高,如何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是自己疑惑的地方。

上一篇:装饰你的繁华我等你化蝶美文下一篇:2人开舞蹈室合伙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