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蚂蚁家族》(精选12篇)
大班科学《蚂蚁家族》 篇1
大班科学领域《蚂蚁家族》
活动目标:
1、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了解蚂蚁的家庭成员以及分工合作的生活。
2、对蚂蚁的家庭分工合作现象感兴趣。
3、能分辨出蚂蚁会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视频、幻灯片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蚂蚁有不同的分工。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角,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请来了一群神秘的小客人。老师讲一个谜语,宝贝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谜语:它有一对触角,个子不大,能量不小,能搬粮食,会打地道。幼儿回答:蚂蚁。
2、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吗?你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蚂蚁身体结构图,给幼儿介绍。
3、师:你们见过的蚂蚁是什么颜色的?小结:我们见过蚂蚁大多数都是黑色的,其实有很多种颜色的蚂蚁,是因为那几种颜色的蚂蚁很少,我们就没有看到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颜色的蚂蚁。
二、播放视频,引出课题,大体了解蚂蚁的生活和分工。
1、师:我们熟悉了蚂蚁是什么样子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小客人在做什么。播放视频至搬箱子之前。
2、师:宝贝们,蚂蚁一家在做什么呀?
你们猜他们把食物搬去哪里? 你们见过蚂蚁的家么?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蚂蚁的家参观一下。继续播放视频至结束。
三、通过关于蚂蚁工作的提问,引出蚂蚁的分类。展示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和认识蚂蚁的分类。
1、师提问:宝贝们,蚂蚁家里的蚂蚁多不多,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吗?因为它们是群居动物。那你们看见蚂蚁在做哪些事情? 幼儿回答蚂蚁做的不同事情。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课件讲解蚂蚁的分类。兵蚁:负责警戒及保护其他成员。
工蚁:主要劳动者,搬运食物和养育小宝宝。蚁后: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妈妈。雄蚁: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爸爸。
四、对幼儿提问加深他们对这几种蚂蚁的认识。师:现在老师来采访一下宝贝们,你们都喜欢哪种蚂蚁呢?是喜欢辛勤劳动为蚂蚁家族搬食物的工蚁呢,还是喜欢带路保护蚂蚁安全的兵蚁,还是为蚂蚁家族生小宝宝的蚁后,又或者是长着翅膀的蚂蚁爸爸。
小结:宝贝们心里都有自己崇拜的蚂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五、结束活动
1、老师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今天我们班的宝贝去参观了蚂蚁的家,那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东西吗?在它们的家里你看到过哪些食物?蚂蚁在一开始的时候看到那一箱甜甜的点心,把它们原来搬的食物都扔了,那是为什么。引出蚂蚁爱吃甜食这一点。
2、现在请宝贝们把书拿出来,翻到今天老师讲的这一课,选出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在它爱吃的食物上面打勾。
活动延伸:
做好书上的这道题后,我们去外面的花坛里面找一找蚂蚁的家,观察它们在家里做什么。
大班科学《蚂蚁家族》 篇2
当你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的时候可曾想到, 在远古时代, 一场“真菌大战僵尸”的战斗就已经打响了?很多人都知道, “冬虫夏草”就是一种被真菌寄生的虫子, 其实, 拥有类似行为的真菌有很多。蚂蚁就是很重要的寄生对象。近期发表在《生物学通信》 (Biology Letters) 的一篇文章称,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 科学家发现在远古真菌已经能对蚂蚁进行“行为控制”。
远古化石展示“僵尸咬痕”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英国埃克塞顿大学的休斯 (David P Hughes) 博士领导的小组。他们在德国莱茵河谷发现的一件树叶化石上发现了29个咬痕, 表明至少有7只蚂蚁狠狠地咬过它。蚂蚁为什么要咬叶子?休斯的小组认为, 这是因为蚂蚁被真菌变成了“僵尸”。
如今生活在亚洲森林里的偏侧蛇虫草菌 (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 就可以控制莱氏屈背蚁 (Camponotus leonardi) 的行为。当蚂蚁感染了这种真菌, 就会离开蚁穴, 在附近的树林地上找一片树叶, 紧紧咬住它的叶脉, 然后死去, 为真菌生长创造完美的环境。休斯表示, 只有被真菌感染的蚂蚁才会如此行动, 它们的咬痕非常独特。莱氏屈背蚁的咬痕和德国化石上的咬痕如出一辙。
休斯小组的论文来得正是时候, 去年, 也有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关于偏侧蛇虫草菌的论文, 并引起广泛关注。这篇文章发表在2009年9月号的《美国自然学家》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上, 说明了真菌寄生和蚂蚁行为的关系。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丹麦哥本哈根社会演化研究中心安德森 (Sandra Andersen) 领导的小组。
这篇论文说, 如果只是利用蚂蚁的身体, 真菌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它的真正“目的”在于, 让蚂蚁做搬运工, 把自己运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所以, 它们控制了蚂蚁的大脑, 让它找到森林地面的落叶, 这样的环境正适合真菌生长。
当蚂蚁感染上这种真菌, 它们会爬下生活的树, 进行作者所称的“死亡之抓”的行为。论文写道, 根据在泰国考冲 (Khao Chong) 自然保护区的观察, 所有受感染的屈背蚁都会咬住叶子的背面, 98%会咬住叶脉, 之后咬住叶子的背面, 因为这里避光, 而且叶脉凸起, 容易咬住。
事实上, 大多数受感染的屈背蚁都会出现以下几种行为:到达树木的北侧, 此侧晒不到太阳;咬住离地面大约25厘米高的叶子;选择温度在20℃到30℃之间, 湿度在94%到95%之间的地点。
操纵“僵尸”只为自己繁殖
为了证明选择这样的地点对真菌的重要性, 研究者们找到了几十只感染的蚂蚁, 一部分留在真菌让它们去的地方, 另一部分挪至周围的其他位置, 结果在前一类地点, 真菌都生长良好, 而被挪动过的真菌都没有长出来。
当蚂蚁死后, 真菌开始从蚂蚁身体里长出菌丝。在几天时间里, 菌丝会从蚂蚁的外骨骼中冒出来, 而且每次都是从它脑后的特定位置冒出来。在一周时间里, 真菌会长到蚂蚁体长的大约两倍, 并开始有性生殖。同时, 蚂蚁的外骨骼发生了变化, 为真菌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而真菌处在蚂蚁身体内部的部位开始功能分化。当真菌开始释放孢子, 它就造就了一个“僵尸地带”, 在蚂蚁身体下面形成一个面积达1平方米的感染区。路过这里的其他莱氏屈背蚁都会感染上致命的真菌。之所以真菌操纵蚂蚁死在离地25厘米左右高的位置上, 正是为了创造这样的“僵尸地带”。
《美国自然学家》上的论文还说, 屈背蚁属的其他品种也会被偏侧蛇虫草菌感染, 但它们的行为都不如莱氏屈背蚁理想。这说明生物的寄生行为是非常特化的, 往往只针对一种寄主。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寄生生物专家莱瑞 (Adward Levri) 说:“我没法想出比这个更好地说明生物适应性行为是怎么回事的例子了……它说明这种寄生需要寄主有多重的行为, 或许它有多重控制机质。”
最近在德国发现的叶子化石正是第一次发现“僵尸蚂蚁”的化石证据, 这个发现对研究寄生物控制寄主的演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休斯说:“有好几种‘分子钟’技术, 都可以让我们知道生物行为是何时、在哪里产生的, 而化石是‘校准’分子钟的很好方法。”“分子时钟”最常用的方法是检验一种生物和类似生物的基因差别, 以确定它演化的时间跨度;而化石的年代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精确测定, 所以说它可以“校准”分子时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这块化石形成于4800万年前, 所以, “真菌大战僵尸”的故事至少已经上演了近5000万年了。
蚂蚁家族的奴隶主 篇3
这些长相并不奇特的蚂蚁为什么叫蓄奴蚁呢?原因是这些家伙别的事儿不干,整天就知道抢别家的蚂蚁回家做奴隶,或者是把蛹抢回窝后,孵出普通蚂蚁来给它们当奴隶,为它们干挖隧道、运食物等又脏又累的活儿,还有的则在育儿室里当“保姆”,为它们饲养小蓄奴蚁或孵化劫掠来的普通蚁蛹。这些蚂蚁奴隶从不反抗,忍辱负重地干活,直到死亡。蓄奴蚁过的是真正的饭来张口的生活,因为它们连怎么把食物放到嘴里都不知道,只能靠奴隶把食物喂入口中。它们的小脑袋唯一盘算的就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抢到更多的奴隶,而且还要把自己遭受的风险降到最低。
蓄奴蚁的这种行为,让我们想起欧美国家在十八世纪贩卖非洲黑奴的事情。那些被抓来的非洲黑人,像牲口一样在市场上被贩卖,又像牲口一样在主人家干最苦最累的活儿。这些黑奴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生命保障,一部名叫《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电影,几乎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到了那个贩卖黑奴时代的罪恶。没想到,在小小的蚂蚁王国,居然也存在着奴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蓄奴蚁掠夺奴隶的手段比人高明,当发现蚁巢里的奴隶——黑蚂蚁已经不多时,就会先派出一队侦察蚁外出侦察(真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呢),看哪里有黑蚂蚁的穴巢。确定了目标后,蓄奴蚁的蚁后便率领大部队出动,直奔黑蚂蚁的穴巢。
蓄奴蚁和黑蚂蚁双方势均力敌,厮杀得难舍难分。而当战事最激烈的时侯,蓄奴蚁的蚁后就会施展绝招——诈死!完全被蒙在鼓里的黑蚂蚁看到敌方的老大死了,自然会派蚂蚁把它拖进巢中向蚁后邀功。嘿嘿,它们绝对没想到自己正中了蓄奴蚁的招儿!
因为战争,黑蚂蚁倾巢而出,空空荡荡的穴巢深处只剩下黑蚂蚁的蚁后。唉,真是引狼入室啊!被拖回巢中的蓄奴蚁蚁后会趁旁边没蚁的时候“起死回生”,猛地扑向黑蚂蚁蚁后,可怜的黑蚂蚁蚁后身边无“蚁”保驾,不一会儿就被杀死。接着,蓄奴蚁蚁后会拼命咬黑蚂蚁蚁后的尸体,不断地舔它的伤口,把它身上的化学信息素吸到自己身上。就这样,蓄奴蚁蚁后身上有了黑蚂蚁蚁后的化学信息,便冒充蚁后发号施令、假传圣旨。于是,在蓄奴蚁蚁后的指挥下,战争结束了,黑蚂蚁吃了败仗。黑蚂蚁的一些卵被蓄奴蚁掠回穴巢,这些卵有的被吃掉了,剩下的卵孵出黑蚂蚁后,就成了蓄奴蚁的奴隶。
而更惨的是,那个冒充黑蚂蚁蚁后的蓄奴蚁蚁后,却没有被黑蚂蚁认出来,众多的黑蚂蚁把它当作自己的蚁后供奉起来。可是,这个蚁后源源不断产下的却是蓄奴蚁。不久,这个黑蚂蚁穴巢就会变成蓄奴蚁的穴巢,原来的主人——黑蚂蚁将全部沦落为蓄奴蚁的奴隶。
蚂蚁(除去白蚁)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是正面的,人们一直认为蚂蚁是分工明确、平等相处、勤劳能干的群体动物。可是,你能想到在蚂蚁的国度里,还有像蓄奴蚁这样的奴隶主阶层在横行霸道吗?而关于小小的蚂蚁,还有很多奇妙的知识和故事呢,接下来几期《百科探秘》会带你进入奇妙的蚂蚁世界。
复杂的蚂蚁家族
一个典型的蚁群里包括1只产卵的蚁后、众多的工蚁和蚁卵。所有的工蚁都是这只蚁后的孩子,它们没有生育能力。它们的责任是建造、修缮巢穴,寻觅食物,照料蚁卵和蚁后,以及保卫整个蚁群。蚁后是整个蚁群的中心,它其实就是一台产卵机器,但是它能通过分泌化学信息素来控制蚁群。从卵长到成年蚂蚁,一只蚂蚁要经历4个蜕变阶段,首先,蚁后产下的卵孵化成幼虫。然后,成年工蚁照料和喂养幼虫,直到它们变成蛹,蛹最后发育成工蚁。整个过程只需几周时间,一个蚁卵就变成一只机能健全的成年蚂蚁。
蚂蚁星球
在大型集群中生活需要复杂的交流方式,蚂蚁利用信息素互相传递化学信息。每个蚁群都有蚁后制造的标志性气味,入侵者很容易被识别,并遭到猛烈地攻击。一座蚂蚁城就是一个相互依赖、共同行动的群居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体并不重要。整个群体只有一个目标:让群体生存下去。像所有的城市一样,这里有很多种职业,每只蚂蚁各司其职。新生小工蚁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保育员,照料卵、幼虫和蛹。随着工蚁不断长大,它们变成了建筑师,负责巢穴的设计和建造。最后,它们成为猎手和采食者,离开巢穴为蚁群寻找食物。
大班科学《蚂蚁家族》 篇4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大班科学《蚂蚁家族》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蚂蚁的家族400字作文 篇6
蚂蚁的家族400字作文
大自然中,一些昆虫的家族,如果你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生活也是很有秩序的`。
就拿蚂蚁的家族来说吧,蚂蚁的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分工,它们分类繁殖、兵蚁、工蚁。繁殖蚁的任务是繁殖后代,建立别的蚂蚁家族;兵蚁的任务是看守巢穴和抵抗敌人;工蚁的工作最忙了,它们不仅要照顾刚出生的小蚂蚁和寻找食物,还因为繁殖和兵蚁不会吃东西,得靠工蚁来喂。我在讲讲蚂蚁是怎么成家的吧,每当一只小繁殖蚁到了成家的年龄,它就向蚂蚁王后告别,然后飞出巢穴,它飞出巢穴的时候,有一大群雄蚁跟着,当一只最强壮的雄蚁追上小繁殖蚁的时候
大班教案《蚂蚁》 篇7
1.大胆想象,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体验用不同的绘画方式作画以及创意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蚂蚁的多样性及特征。
4.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重难点目标:
重点目标:大胆想象,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难点目标:能够结合画面的需要画出蚂蚁的各种动作姿态。
活动准备:
蚂蚁搬西瓜幻灯片、画纸、胶水、水彩笔若干、西瓜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幻灯片
1.师:一群忙碌的蚂蚁在干什么?
2.集体欣赏: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又热又渴,出门找水喝,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咱们把它搬回家吧!”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瞧,连小触角也来帮忙了,可还是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你们瞧,大家忙开了,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绳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两人抬……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大西瓜终于被顺利的搬回了家。
3.学一学蚂蚁搬西瓜的动作
二、动态形象,添画示范。
这么有趣的故事,我都忍不住想画下来了!我呀,最喜欢那几只发现了大西瓜的小蚂蚁,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小蚂蚁发现西瓜时多开心啊!
(一)分析动态,添画肢体(单图一)师:我也来变只跳起来的小蚂蚁吧,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触角翘一翘,我的蚂蚁跳起来。(或变跑出来的小蚂蚁)(分析:教师边讲解边画蚂蚁相关动作姿态,这种借助于语言的提示,动作表演,及时绘画的方法,给了幼儿很新颖的示范,加深了幼儿对蚂蚁动态的印象。
(二)分析动态,添画身体(单图二)师:这只蚂蚁还缺少什么?圆圆的胸部,长长的腹部,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触角翘一翘,可爱蚂蚁变出来
(三)观察表情,添画局部(单图三)
1.师:我们的小蚂蚁:张开大嘴巴,眼睛眯成线,趴下身子吃得欢。
2.师:如果我想让西瓜看起来更加好吃,可添加小汗滴(请幼儿尝试添加)小结:原来只要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可爱的小蚂蚁就画出来了,如果再加上几滴小汗珠或几滴西瓜汁,可爱的小蚂蚁就更加有趣了。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关键让幼儿仔细观察蚂蚁的不同表情,能为幼儿绘画蚂蚁的面部动态提供很好的帮助,在实际得学习活动中,发现此环节很重要。)
三、绘画创作。
1.师:还有很多西瓜在筐子里,请你帮助蚂蚁把西瓜搬回家,看看谁的方法最好。。
四、评价、欣赏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 篇8
1、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只有互相关爱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萌发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与歌曲相对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大家看看它们是谁?(小蚂蚁和小蘑菇)我们向它们问声好好吗?
师:小蚂蚁和小蘑菇,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先请你仔细的看看每幅图,然后再把每一幅图用一句话来表述。(提醒小朋友要按顺序看图)
师:谁可以把这几幅画连起来讲讲?(个别幼儿讲述)
师:张老师也来说说这个故事,看看老师说的和你们说的一样不一样。(教师有节奏地朗诵这个故事)
师:老师和你们说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哪里一样?
师:下面我们看图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念一遍。
3、教师范唱歌曲。
师:有一首歌讲的就是它们的故事,想听吗?
师:好听吗?听老师来唱一唱吧。
师:唱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老师帮助了你?(有)那请小朋友来说说老师是怎么帮助你们的?(做了动作、还捂住嘴、还用了口型)
师:那下面就请小朋友看老师的动作和口型一起再来唱一遍,相信经过老师的帮助,你们一定会唱得很好!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唱起来有困难的?我们一起来解决。(幼儿说出后,教师带领逐句学唱。)
师:现在困难都解决了,我们再来唱一遍。
4、游戏“藏图”
师:下面我们要来玩捉迷藏的游戏,老师要把一幅图藏起来,然后请你们把这首歌完整地唱出来,你们行吗?我们总共要闯三关,我们先来闯第一关。(教师取下任意一幅图,“赶快看看,这幅图上说了什么?”)(可根据幼儿掌握的熟练情况,逐个取下图片,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好吗?”)
5、情感教育。师:你最喜欢歌曲里的谁?为什么?
教师总结: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像小蘑菇学习,懂得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也要向小蚂蚁学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知道说声谢谢。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7、给歌曲取名字。
师: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个名字真好听)
8、活动结束 师:小蚂蚁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
大班故事《蚂蚁奶奶搬家》教案 篇9
2、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
3、学习关爱老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活动准备】
蚂蚁奶奶、小蚂蚁、向日葵、太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寻找蚂蚁奶奶的烦恼。
1、活动导入:今天老师邀请了几只蚂蚁来我们大班做客,我们首先来欢迎蚂蚁奶奶。(出示蚂蚁奶奶的图片)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蚂蚁奶奶的表情。猜一猜她的心情怎么样?
幼:不开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蚂蚁奶奶不开心啊?
幼:她的嘴巴往下弯。
师:的确,蚂蚁奶奶最近很不开心。小朋友们猜猜看,蚂蚁奶奶为了什么事烦恼呢?
幼:……
2、欣赏第一段故事。
3、提问,蚂蚁奶奶的烦恼是什么?
师:蚂蚁奶奶为什么整天愁眉苦脸的呀?
幼:因为蚂蚁奶奶住在土丘下,晒不到太阳。
幼:蚂蚁奶奶,不能出去晒太阳。
师:原来呀,蚂蚁奶奶很喜欢晒(大考吧幼儿教育)太阳,但是她的家在土丘下面,树叶挡住了太阳光,晒不到太阳,所以蚂蚁奶奶很烦恼。
师: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蚂蚁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4、幼儿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
师: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到底小蚂蚁想的办法跟我们想的一样?
二、掌握“九牛二虎之力”。
1、继续欣赏故事
2、提问:
师: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办法?
幼:将房子搬到向日葵上。
师:他们是怎么搬房子的。
幼1:嘿咻嘿咻地搬
幼2:走一步滑一步地搬。
幼3: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师:两只小蚂蚁嘿咻嘿咻,累得满头大汗,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房子搬到了向日葵的花盘上。(配上动作)
师:故事里有一个成语“九牛二虎之力”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幼:……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如果九头牛的力气再加上两只老虎的力气,那这个力气该有多大呀。所以呢,“九牛二虎之力”就是形容很大很大的力气。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蚂蚁搬家时的动作吧。
三、掌握向日葵的向阳性,并能动手演示。
1、再次欣赏故事。
(讲述整个故事)
师:蚂蚁奶奶的房子搬到向日葵上就能从早到晚都能照到太阳,这是怎么回事呢?
幼:……
2、小结
师:向日葵有一个特点——向阳性。它的花盘呀,是永远向着太阳转的。太阳早晨的时候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降落,向日葵的花盘也跟着太阳从东方慢慢转向西方,而小蚂蚁把奶奶的家搬在向日葵的花盘里,当然就能从早到晚都晒到太阳喽,晒得蚂蚁奶奶暖洋洋的。
3、演示向日葵的向阳性
(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邀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太阳,另一个小朋友扮演向日葵,为大家表演向日葵是如何跟着太阳转的。
师:现在,老师变成太阳,小朋友们都变成小向日葵,我们一起来演示向日葵的向阳性。
四、情感延伸。
师:小朋友,故事里的小蚂蚁真聪明,很爱自己的奶奶。你们爱不爱自己的爷爷奶??啊,你们都为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来表达你们的爱?
【我的反思】
1、过渡环节的衔接过快,语速可以减慢,语气加强,以便幼儿消化。
2、向日葵的演示缺乏科学性,向日葵的转动需符合实际。
3、向日葵和太阳的图片需放大,蚂蚁奶奶的图片中表情需要夸张。
4、故事讲述需更加投入,语速的变化,语调的起伏需更加明。
5、给予幼儿否定的回答的句子不应该是反问句或疑问句,而应该是肯定句。
6、最后一个环节中,可以鼓励孩子要坚持为长辈做事,给他们树立榜样。
7、时间过短,问题过于简单。
8、给予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得到需要的答案后,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再来说一说,而不是进行下一个环节,剥夺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
大班探索活动:蚂蚁小实验 篇10
活动的考虑与设计思路:
蚂蚁是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虫虫。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蚂蚁,相信孩子们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们所缺少的是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一种科学的知识经验。为此,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实验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并通过做实验记录的形式对孩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知识点:
1、蚂蚁属于杂食类的昆虫,爱吃香的、有甜味的食物或蔬菜叶子等。
2、根据蚂蚁好吃甜食的习性,它们会根据食物的形状聚集在一起排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蚂蚁觅食的特性。
2、仔细观察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
二、活动准备:
1、饲养的蚂蚁(分成四组)
2、饼干屑、彩叶、白糖、肉丁;有颜色的甜味饮料。
3、记录表格、笔
三、活动过程:
1、蚂蚁吃什么
(1)实验观察
(将饼干屑、碎菜叶、白糖、肉丁分别放入四只蚂蚁饲养箱内)
“你觉得蚂蚁会吃什么?”“把你认为的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
(根据幼儿的想法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观察相应的蚂蚁饲养箱。)
“仔细观察,看看蚂蚁会把这些东西搬来品尝吗?”
“把看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2)交流讨论
(请每组幼儿分别介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你观察的这组蚂蚁吃什么?”“蚂蚁吃了吗?”“和你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总结:“蚂蚁是杂食性的动物,不管是饼干、糖果还是蔬菜、肉类,它都爱吃。”
2、蚂蚁会排队吗
(1)实验观察
(在蚂蚁饲养箱内铺上白纸,在纸上用有颜色的`甜味饮料画出简单的图形。)
“猜猜这些小蚂蚁会怎样?”“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请幼儿耐心等待,仔细观察纸上蚂蚁的变化。)
“这些小蚂蚁怎么了?”“把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讨论
“刚才我们用甜饮料在纸上画了什么形状?”
“过了一会儿,纸上的小蚂蚁们怎样做?”(绕着饮料排出图形)
“和你先前想的一样吗?”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总结:“蚂蚁喜欢吃甜甜的东西,所以白纸上的甜饮料吸引小蚂蚁们绕着饮料排起了队。”
四、活动建议
作为以小实验形式呈现的探索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认真的实验态度、以及仔细的观察能力。在孩子实验记录之后,教师对于孩子的记录内容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评,通过实例告诉孩子怎样记录才清晰。另外,也可以对孩子记录中所做的符号作一些提示,比如画一个笑脸或
大班音乐欣赏《蚂蚁和西瓜》 篇11
活动目标:1.初步熟悉《拨弦波尔卡》的曲调,感知乐曲活泼、欢快的风格。2.通过蚂蚁通知同伴、运西瓜、吃西瓜的情节、动作,初步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3.了解拨弦这种特殊的演奏方式,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听过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2.剪辑过的《拨弦波尔卡》音乐一段,和音乐结构相匹配的图谱一幅。3.乐团演奏《拨弦波尔卡》的视频一段。活动过程:1.聆听音乐,说说感觉。这段音乐让你感觉像在干什么?2.通过图谱感觉音乐的段落。第二遍听前:我听到这段音乐一下子就像到了前几天看的绘本(贴图谱的题目)《蚂蚁和西瓜》。这一次,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的蚂蚁在干什么。你可以轻轻地跟着音乐做一做。听后出示图谱前半部分。3.继续结合前半段图谱听第三遍。你猜对了吗?(简单了解图谱的内容)让我们再看着图来听一听。5.分段欣赏、创编。*戴帽子的蚂蚁队长发现了西瓜会是什么表情?会做什么动作?谁来试一试?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做一做。*然后他干什么了?它是怎么告诉同伴的?这段音乐中一只蚂蚁告诉了几只同伴呢?(用一只手指表示蚂蚁队长,另外一只手的四个指头表示洞里的蚂蚁,跟着音乐试两遍;再到请一个孩子试试,重点看他能否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接下来该干什么了?跟着音乐试一试。*接下来该干什么了?怎么搬的?(抱胸前、扛肩上、背背上、两人一起抬)*蚂蚁洞里都装满了,剩下来的怎么办的?最后怎么样了?6..完整欣赏两遍。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把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吧。7.观看视频演奏,了解拨弦这种形式(有条件可提供弦乐器幼儿尝试)你听出来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谁知道小提琴是怎么演奏的?但是这首曲子可不一样,我们来看一看音乐家演奏的样子吧!你看到音乐家怎么演奏小提琴的?(用手拨的)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演奏方式,才使得这首曲子有个特别的名字叫《拨弦波尔卡》。
幼儿园大班蚂蚁和西瓜教案反思 篇12
(1)大班美术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设计意图: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1、准备: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2、准备: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PPT课件,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2)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小蚂蚁和西瓜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们,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们也来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
六、教导幼儿讲卫生的教育。(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
【教学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3)大班教案《小蚂蚁和西瓜皮》
[活动目标]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4)大班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经验准备:
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
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大班科学《蚂蚁家族》】推荐阅读: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08-25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及反思09-02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08-30
大班科学认识台风05-23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08-10
大班科学:盖高楼08-23
大班科学活动总结09-01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09-27
大班科学种子传播10-11
大班科学 找家 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