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通用10篇)
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 篇1
时间飞逝,新的学年马上就要结束了,为使自已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特制定此计划如下:
数学 首先要把初一的数学书的知识点缕一遍,让脑子里有这么一个初步的型,之后做例题,运用联系刚复习的知识点,运用熟练一点后,做书后习题,在做题当中,要不断巩固知识点.不会的一定要马上问明白! 理解概念+平时习题积累
语文 最先复习的是课本上,课后的`问题,一天几课`加上词语以及课文要点,然后再将文言文那几课合起来复习,下面的注解,文言文的寓意,和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多念书看书+多练习阅读题+多看、写作文
地理 第一轮对照课本内容认真复习一遍,对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要强调理解记忆,布置到位,目的要明确。然后进行模拟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20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第二轮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年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文章2016年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 通过复习弥补知识的缺漏,强化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看书上要点+平时认真听讲的书上没有的重要知识
历史: 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记忆。课本知识掌握后,多做练习题,如:同步...使自己在考试答题时更能够吧学过的只是灵活润用,
多看书+课外了解+练习习题+背书
英语: 把课本上3a背过,里面的短语、句型....背过,单词也要背过2016年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工作总结。熟读、背全书(了解句式特点)+背单词
生物: 多看书+练习习题
政治: 课文意思基本掌握,幕题和框题里的结论要点要背过,并且多做练习。理解书上知识+书上的概念应用到实际中+多练习题
最近更新:
幼儿园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学院行政2016年工作总结小学总务处工作总结12月团日活动总结:展望未来喜迎新年2016年秋季学期校外活动总结2016~第一学期少年宫活动总结小学社团专项督导总结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中学2016―度学校工作计划2016―20第一学期七年级英语复习计划2016――20上期七年级地理复习计划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调研报告
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 篇2
一、复习目的
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整册教材,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重、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立足于顺应课改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复习,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给他们一个横向及纵向的知识网络,让他们在头脑中能清晰的闪现本学期所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
3、通过复习,把好基础知识关、短文分析阅读关及写作关,努力做到在短期内砸牢语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4、在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复习重点
1、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求: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6.掌握所学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7.掌握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8.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词语,一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9.辨析近义词和词语的归类练习,掌握部分词语的反义词。
10.句和按要求改写句子的复习,能将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关联词合并句子;改为比喻句或夸张句。能缩写或扩写句子。
11.写和修改病句,进一步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1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3.分段的常见方法(自然段归并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法)。
14.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作者对某些景物的赞美及自身情感。
三、复习方法与策略:
1、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做到重点、难点突出,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修改教案,课前复备,课后小结,使其更有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做到节节课有其重、难点,密切关注学生反映,有针对性地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安排,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3、及时、细致地批改复习期间的作业及相关练习,对于错误,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做到错题不过夜。
4、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到学生随提,老师随解,让复习课上成以全体学生为主,同时又照顾到少部分学生的形式。
5、严把学生书写关,努力做到字迹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抹。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树立班内的书写小标兵,号召大家向其学习。多鼓励书写较差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6、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避免急躁情绪的产生,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与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轻松学习。
7、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
8、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课下多为他们补课,不断地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树立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后进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四、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五、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语文复习重在对整册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树。针对本学期教材及农村学生具体情况,特制定各年级复习知识点及基本能力要求:
一年级:
1、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及日积月累。
2、音节与字的对应、字音节相结合。
3、能辨别形近字、近音字并组词。
4、能写出汉字的笔画顺序、偏旁或部件组字或加减笔画成新字。
5、能连字成词,能连音节成句、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6、会反义词连线、词语搭配连线,搭配正确的量词。
7、会仿写词语、句子,补充句子。
8、会进行简单的阅读,并能理解小短文。
9、会用通顺的一两句话表达出所看到的图片内容。二年级:
1、能正确认读二类字,正确读、写生字。正确区分音近、形近字。
2、会用音序、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熟练背诵课文、读读背背。
4、学会阅读短文,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5、学会看清图意,写一段语句通顺、完整的话。三年级:
1、积累本册300个生字、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的发现”,文中的四字词、优美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需要背诵的重点段落,默写古诗。
3、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的意思。
4、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以第五、六、七单元为例,以过渡句和中心句为重点)。
5、学会把读习作要求,根据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做到文通句顺、程度较好地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在语言上有所提高,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构段方式来写作。
6、以课文优美段落及学生佳作为例进行写作指导(写事:课余生活、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景物:秋天的图画、观察日记、去过的地方;传统文化、编写童话。)四年级:
1、2、学会汉语拼音,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
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词,熟练选字填空。
3、能辨别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句子。熟练缩写、扩写句子。熟练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能熟练正确地修改病句。
4、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深层意思。能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按要求找出相关语句回答问题,并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5、6、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积累的词语、语句能在口语交际及写作上更好地运用。
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时能表达真实情感;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五年级:
1、掌握本册要求学生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能按要求写句子。
5、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6、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间隔号的不同用法。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叙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做到书写规范,不用涂改液。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六年级:
1、生字表里的所有生字组词、听。多音字会组词,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同音字,能进一步巩固平常学习中的易错字、难记忆的字。
2、本册所有生词都要会写会运用,四字词、成语牢记并会运用。会写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4、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全部会写会背。
熟练所有句型间的转换,能按要求完成或改写各种句式(比喻句、拟人句、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缩句、扩句),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5、6、7、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掌握基本病句的特点。正确使用关联词。
阅读抓住练习册和卷子上的篇幅练习为主,其中的字、词、句都要进行练习。书上的所有的精读课文、单元卷上的阅读理解都逐个复习。
8、能正确背诵、默写本册古诗,理解诗意,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及相关内容。
9、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能按要求完成各类习作,叙事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各年级的复习侧重点各有不同,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复习计划,做好补缺补漏。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秋季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3
本次期末复习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复习阶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出题复习,不搞题海战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必要时采用“结
对子”等方法,力求基本知识点人人过关。最后,重视针对性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复习策略,尤其注重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
一、汉语拼音及生字。2课时
1.能读准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会使用字典,熟悉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能按要求完成查字典的练习。
3.辨析及运用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多义字。
二、词语。3课时
熟悉本册书中的四字词语及常用成语。
掌握常用的关联词。
能把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类并书写,如:abb、abac、aabb、aabc、abcc、abab……
能记住本学期常用词的近义词、反义词。
辨析近义词、反义词,会排列词语,搭配词语。
三、句子。3课时
1.会背诵并默写对联,名言警句,格言……
2.会修改各类病句。
3.熟练进行扩句,缩句,改换句式:如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互改,直接引述与间接引述句式的`互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等。
4.懂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会运用。
5.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重点课文要会背诵并能默写(主抓后四个单元的课文)4课时
《有趣的汉字》中的谐音歇后语。《我爱你,汉字》中汉字的演变,赞汉字。
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7自然段。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3、4自然段。
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6、7、8、9自然段。
第25课《七律·长征》。第26课《开国大典》第7自然段。
五、阅读理解。4课时
充分利用课内外阅读资源,寻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暗含考点,难易适度的片断设计训练点.通过相关阅读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习作。5课时
简要复习本册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在对已写的作文归类、梳理、修改过程中强化习作技巧和要求,力促学生主动地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尽量写出内容具体,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六、总结、测试(练习试卷)6课时。
七、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初一期末复习计划 篇4
一、周密计划,打有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之前,应该根据这次复习的容量以及所用时间,大体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必须实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全部内容,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复习的质量。
二、精心设计,打有战术之仗。这是复习的关键。复习工作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这时的课堂容量非常大,如果不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浓缩,只会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对复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串成知识网络。有些知识可能要打破教材的顺序,跨章节、跨单元。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前后联系,从较高层面上驾驭知识,才能使学生跳出课本看所学知识,跳出知识本身去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这也便是平时所说的变教知识为教能力。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精心设计教案。复习阶段,往往教师没有教案,总认为写教案多余。其实,这时的复习重点已经不在课本知识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之间有何关联,应如何建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起来条分缕析,应用起来开阖自如。这时的教案是一个去粗取精、由厚变薄、由多变少的过程。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要下功夫写。
2、要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复习阶段,有效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繁杂的复习任务,提高复习效率,必须设计好课堂流程。有效的课堂流程,可以使整节课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精讲少讲,又能把知识内化到学生头脑中,还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会越来越乐学。
3、要精选习题。复习阶段,有的教师最轻松,他的复习计划可以这样概括:一课时复习一单元,同时做这一单元的检测题。于是,习题成了这个阶段的命根子、压轴戏。这种靠多做来压题、猜题、提高成绩的题海战术,效率极低,效果极差。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适当的强化训练完全有必要,但必须精选习题,否则,学生如果不加选择的做题,做得越多越糊涂,头脑越乱,反而不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以上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商讨,离不开集体备课与教研。
三、因材施教,打耐心细致之仗。复习阶段,往往课堂容量大,复习进度快。因此,这一阶段,应充分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进步。对于平日的学困生来讲,就更会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复习,让这些学生建立起必胜的信心,能学多少算多少,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就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言,这部分学生恰恰就是突破口。因为他们有潜力。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督导:课堂上经常提问,强化个别辅导的力度,课下经常过问他们的复习情况,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因人而异,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让他们学有所得。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们应该改变往常的冷眼、讽刺与挖苦,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耐心与细致,相信我们的学生能行。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5
期末考试范围1-6单元:
一、积累:
1、词语积累
2、课外名句积累
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
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
二、运用:重在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探究
四、阅读理解:
(1)课内语段阅读
(2)课外短文或片断阅读
(3)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根据课本要求,写一篇作为(500字以上)。
现将本备课组讨论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资料研究
1、认真研究上一学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弄清考试题目的类型,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改革初一语文复习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
2、认真研究学习初一语文期末检测的质量范围和要求,在复习中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3、关注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明确中考改革方向,适时调整复习工
作的重点。
二、复习安排
1、单元与综合练习结合,分工到人,适时训练,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
2、分题型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三大块:
1)积累运用,此项内容注意印发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积累,如名言警句、名句阅读。探究、改错再做专项训练,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减少失分。
2)阅读理解,课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语段,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落实一个规范性。
3)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概括叙述的空洞弊病,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分写人、写事两类进行训练。
三、具体时间安排:6月15日
第1单元复习要点6月15日
第1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18日
第2单元复习要点6月18日
第2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19日
第3单元复习要点6月19日
第3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0日
第4单元复习要点6月20日
第4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1日
第5单元复习要点6月22日
第5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5日
第6单元复习要点6月26日
第6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7日
专项复习16月28日
专项复习26月29日
专项复习37月2日
专项复习47月3日
总复习测试17月4日
试卷分析查缺补漏7月5日
总复习测试27月6日
自由复习7月10、11日
四、学生情况
由根据期中考试成绩,我班李轩、马德新、王家琪、李一鸣、鲁小鑫同学语文这一科成绩偏低,因此,在本次期末复习时做重点学生侧重复习。重基础识记、重作文练习、中书写练习。
初一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篇6
二. “单词,词组,句型”三者之间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在滚雪球的过中,有时会脱落一些,这说明雪球内部结合力不强,还没有融会贯通。复习也是一样,要经常归纳整理,不断把所学的内容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之成为一体,这样形成的只是不容易“脱落”,而且敬酒不忘,这就要求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及时归纳整理相关的知识。
1、名词的复数形式。(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2、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不同用法
3、人称代词主格和“be”动词的`搭配。
4、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指示代词的用法。
5、1-100基数词和序数词的构成和用法。
6、一般现在时:be动词和实意动词时的结构以及句型复习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构成方法。
7、名词的所有格。(包括of的用法)
8、句子的种类。
9、特殊疑问句:
What:
1.What is your name?
2.What color is it?
Where:
1、Where’s the basketball?
2. Where are your books?
How much:
1、How much is the hat ?
2、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
三. 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是知识反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回顾上课的情景,再次体会课堂重点,
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能温故知新。
四. 整理错题。要求学生将每次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错题整理到“错题集”上,并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反复进行复习,每次考前勤翻阅,以加深印象,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反复记忆,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认真思考的
习惯。
总之,学习方法贯穿学习始终,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知识的钥匙,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逐步走向成功,当然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使学生积极
主动的有计划的去复习,对自己手中有的资料,讲义.试卷要很好的利用.一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要在这时再紧抓一下,使他们有机会赶上来.基础知识更要巩固好。同时还要做好知识的灵
初一英语期末复习计划2014 篇7
初一备课组
一.复习工作的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获得成功感。
二.复习工作原则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抓两头,带中间。落实基础题,提高能力题。
三.复习内容
(一)过好单词关。单词是基础,三会四会的单词一定要掌握。
(二)过好词组关。我们围绕课后单词,编写词组,既让学生巩固单词,又巩
固了词组。
(三)过好句子关。
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句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3、掌握Grammar Focus 里的所有句子。
(四)过好阅读关。
阅读短文能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也是英语复习的重要环节,总而言之,要把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
过程中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过好检测关。
当老师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串联---归纳----总结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
必要的检测。一方面是对学生有更好地了解,另一方面能进行查漏补缺。
四.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要让学生多读,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同样不忘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习惯,所有
单词、词组、句子等都是阅读材料,都要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听和写的能力。
五.注意复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在复习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
和形式有机结合,注意控制好知识的难度,要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感受,尽量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也能投入到较紧张的复习中,并能在复习中取得进
步。
六.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对于自感压力太大的同学要耐心地疏导,从思想上为他“减负”,使其能在平静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有序的复习,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还没进入复习状态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压力,使其在压力之下也能较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来;而对于学习困难且心理焦虑烦躁的同学更要给予特别的关爱,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抽时间为其开小灶,一方面还要不断地鼓励赏识他们,同时要给他们适当地减压,使他们也能保持较好的情绪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并能尽最大努力取得最好效果。
七.复习进度及内容安排
6月9日 周一 巩固U1练习,单词测验
6月10日 周二 课堂练习U2 听写单词、课本句子
6月11日 周三 巩固U3练习,单词测验,听力练习
6月12日 周四 课堂练习U4;听写U4单词;U4课本句子;
6月13日 周五 巩固U5练习,单词测验,阅读一篇
6月16日 周一综合练习一 专项练习
6月17日 周二 课堂练习U6;听写U6单词;U6课本句子;
6月18日 周三 课堂练习U7;听写U7单词;U7课本句子;
6月19日 周四课堂练习U8;听写U8单词;U8课本句子;
6月20日 周五课堂练习U9;听写U6单词;U6课本句子;
6月23日 周一课堂练习U10;听写U10单词;U10课本句子;
6月24日 周二 综合练习二专项练习
6月25日 周三 综合练习三专项练习
6月26日 周四 综合练习四专项练习(去年试题)
6月27日 周五 专项练习造句
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 篇8
1、下列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中,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制作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应按照擦、滴、撕、展、盖、染的步骤。由此确定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本题选D。
2、向日葵和老虎相比,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动植物的结构层次。动物的结构层次与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动物的结构层次中有系统,而植物没有。所以,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本题选B。
3、与其他植物相比,下列哪项不是被子植物的特点 A.靠种子繁殖 B.种子有胚 C.种子包被在果皮中 D.种子裸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被子植物。与其他植物相比,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种子被包被在果皮中,且种子有胚。而种子裸露是裸子植物的特点。本题选D。
4、下列各组植物中,都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玉米、高梁 B.大豆、小麦 C.菊花、牡丹 D.银杏、松树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裸子植物。玉米、大豆、菊花、牡丹都属于被子植物,A、B、C三个选项应排除,D选项都属于裸子植物。本题选D。
5、下列关于孢子植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长到一定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孢子的生殖细胞,靠孢子繁殖后代 B.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C.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D 解析: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本题考查孢子植物。在各类孢子植物中,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并且根、茎、叶的分化,D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本题选D。
6、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是因为 A.苔藓生活在阴湿环境中,一旦干燥立刻死亡 B.苔藓是低等植物,一般只有茎叶分化 C.叶只有一层细胞,对有毒气体比较敏感
D.苔藓很容易吸收和分解有害物质,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对空气中的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因其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背、腹两面很容易受到有毒气体的侵害,所以它的抵抗力很弱,由于苔藓植物具有这一特点,故常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本题选C。
7、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 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 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D.大熊猫胎生、哺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本题选B。
8、鸟类对氧的需求量很大的原因是
A.食量很大 B.肌肉发达
C.没有良好的保温结构 D.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空中飞行的动物。由于鸟类在飞行时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其呼吸系统非常发达。本题选D。
9、家鸽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腺胃 B.小肠 C.直肠 D.肌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家鸽。家鸽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本题选B。
10、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
A.软体动物 B.昆虫 C.鸟类 D.哺乳动物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昆虫。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界动物种类的五分之四左右,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本题选B。
11、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A.蝗虫的外骨骼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B.鲫鱼身体呈梭形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C.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D.蚯蚓和沙蚕都是具有许多体节的环节动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家鸽的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C选项的说法错误。本题选C。
12、某海关在进口食品的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 A.昆虫 B.细菌 C.病毒 D.真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菌。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具有细胞壁,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符合细菌的特征,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细菌。本题选B。
13、对鱼进行分类时,将“黄鱼、带鱼、鲨鱼”分为一类;将“鲢鱼、鲫鱼、草鱼”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A.有无鱼鳞 B.是否人工养殖
C.在海水中还是淡水中生活 D.吃小动物还是吃植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黄鱼、带鱼、鲨鱼都是在海水中生活的,而鲢鱼、鲫鱼、草鱼都是在淡水中生活,由此可知,其分类义军是在海水中还是淡水中生活。本题选C。
14、动物学家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一般要比较动物的
①内部构造 ②身高 ③产地 ④外部形态结构 ⑤生理功能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动物学家会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外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而不会对动物的身高和产地进行比较。A选项正确。本题选A。
15、被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的常绿植物是 A.珙桐 B.水杉 C.银杉 D.猕猴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裸子植物。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同时被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本题选C。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16、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A.银耳 B.病毒 C.细菌 D.银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真菌。银耳属于真菌。病毒、细菌、银杏不属于真菌。本题选A。
17、把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后,可以从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和里面的果肉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
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C.果皮组织、输导组织 D.表皮组织、分生组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番茄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而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本题选B。
18、切开西瓜的果实时,会有一些汁液流出,这些汁液在生物学上称为 A.细胞液 B.液泡液 C.细胞质 D.液泡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的细胞中有液泡,液泡内充满了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不同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味道。这些汁液就是细胞液。本题选A。
19、克隆羊的成功,不能说明
A.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B.羊等高等动物也可以进行无性繁殖
C.移植了乳腺细胞核的去核卵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无DNA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克隆羊主要是发挥的细胞核的储存遗传物质的作用,A、B、C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D选项的说法与克隆羊无关。本题选D。
20、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
A.细胞壁具有能让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的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本题选B。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2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先进行分裂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一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由此可知,本题选D。
22、分布在胃肠腔和呼吸道内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结构层次。在动物的各个组织中,上皮组织分布在体表和各种官腔壁的内表面等处,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本题选A。
23、下列哪项不符合家兔的特征 A.盲肠发达 B.体温恒定 C.有锋利的犬齿 D.胎生哺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家兔。家兔没有犬齿,C选项的说法错误。本题选C。
24、“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面是肉外是骨”,这句顺口溜描述的主要动物是
A.河蟹 B蝗虫 C.蜈蚣 D.蜘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蝗虫。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蝗虫的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符合题目中的描述。本题选B。
25、桃的学名是Prunus persica,则persica是桃的 A.种名 B.属名 C科名 D.品种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命名。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由此可知,persica是桃的种名。本题选A。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 篇9
初 一 年 级 历 史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 代码填入下面对应的表格内。每题1分,共20分。)
1.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3.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和舜B.舜和禹C.黄帝和炎帝D.周文王和周武王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启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朝更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商汤灭夏建立商C.周文王建立西周D.周武王建立西周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你认为商朝用来记事的文字应该是
A.楔形文字B.甲骨文C.金文D.大篆 7.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
8.“百家争鸣”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法家B.墨家C.道家D.兵家
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10.全球各地现有孔庙1300余座。若研究孔子的思想,可以查阅
A.《道德经》B.《庄子》C.《论语》D.《韩非子》
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也具有这一特点的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白马寺D.随州编钟 12.秦朝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导致了
A.官渡之战B.三国鼎立C.楚汉战争D.陈胜吴广起义 1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术》B.《史记》C.造纸术D.《伤寒杂病论》 14.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B.张骞C.刘邦D.汉景帝 15.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战事较少。C.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工具和经验D.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17.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A.三国B.西晋C.隋唐D.南北朝
18.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江南河B.永济渠C.邗沟D.通济渠
19.下列与唐玄宗有关的内容是
A.我国历史唯一女皇帝B.改革军事、财政和漕运制度C.政府要轻徭薄赋D.开创三省六部制
20.隋唐时期为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增强国家机关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国家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漕运制度
二、组合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请将所选答
案的字母代码填入相应的空白处。每题1分,共8分)
A.《史记》B.《兰亭序》C.《齐民要术》D.圆周率E.司母戊鼎F.《水经注》G.《伤寒杂病论》H.麻沸散21.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是__________。22.郦道元的__________ 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23.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__________。
24.华佗被人们称为“神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他发明了__________。
25.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
26.商朝的青铜器闻名于世。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27.司马迁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8.两晋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 位数字。
三、材料分析题(29题8分,30题14分,共22分)
29、“常比较,多鉴别,掌握历史更快捷。”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图一图二图三李斯图四董仲舒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哪两项巩固统一的措施?(2分)
(2)在图
三、图四中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建议下,秦始皇、汉武帝在对待儒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又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主要的丰功伟绩。(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
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引自《贞观政要》
(1)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位皇帝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1分)这次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分)改革的影响如何?(2分)
(2)材料二中的话是谁说的?(1分)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他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用一例史实加以证明。(2分)他统治时期被誉为什么?(1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卷
初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码填入对应的表格内。每题1分,共20分。)
二、组合题(每题1分,共8分)
21.(B)22.(F)23.(G)24.(H)25.(C)26.(E)27.(A)28.(D)
三、材料分析题(29题8分,30题14分,共22分)29.(8分)
(1)书同文(统一文字)(1分);统一货币(1分)
(2)秦:“焚书坑儒”;(1分)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3)秦:郡县制(1分);汉: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1分)
(4)秦始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1分)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格局,促进汉朝发展,国力达到鼎盛。(1分)30.(14分)
(1)孝文帝(拓跋宏);(1分)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5分)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2分)
(2)唐太宗;(1分)民族平等政策;(1分)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分)贞观之治。(1分)
初一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总结 篇10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些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改变环境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3、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大耳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空气
4、“朝蝇幕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湿度 D、温度
5、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沙漠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见的生物,其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月季和蜜蜂 B、水稻和小麦 C、蝗虫和玉米 D、酵母菌和蘑菇
8、显微镜在对光时应选用: A、高倍目镜 B、低倍物镜 C、低倍目镜 D、高倍物镜
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种现象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0、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即能被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胃 B、大肠 C、小肠 D、口腔
12、食物中能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 C、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D、糖类、脂肪、蛋白质
13、以下不是膳食纤维对人体作用的是: A、多食会增加体重 B、促进胃肠蠕动 C、可以消饥饿感 D、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14、在同一地区的同意时间段,以下环境中,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A、森林 B、草地 C、灌木丛 D、裸地
15、把有“P”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A、b B、d C、p D、16、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A、甲组有光,乙组有水 B、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C、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17、在进行探究时,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依据试验结果下结论
1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胃、肠和消化腺 B、口腔、胃和消化道 C、消化道和消化腺 D、小肠、大肠和消化腺
19、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同时也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水 2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藻 B、真菌 C、大豆 D、鱼
21、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提供并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2、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了援救被困群众,医生给被抢救的伤员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提供能量 C、止痛 D、维持细胞的形态
23、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外壁有许多粘液
C、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 D、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4、在消化道中,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口腔
25、“腊八粥”、“扬州炒饭”“荤素饺”等中国传统美食,从营养学角度看,共同点是: A、烹饪精良 B、烹饪操作简单,比较方便制作 C、色香味美 D、营养成分较齐全
二、请你来判断(对的大“√”,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的过程必须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5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2、使用显微镜边画图边观察时,应是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能够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营养物质。……()
5、“蚁穴溃堤”的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有些毒蛇具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
7、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9、胆汁和肠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10、所有的营养成分都通过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 的科学。
2、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要与其 相适应,这种适应是 存在的。
3、使用显微镜通常分为四个步骤:(1)取镜和安放(2),(3)(4)收镜
4、科学家们在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中通常经历五个步骤:(1)通过详实的观察,(2)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提出可能的,(3),设计科学合理的的实验来验证假设,(4)实施实验(5)分析数据。当然,这五个步骤并不是固定的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6、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的成分的是,动物和人通常属于,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在利用的是。
7、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
8、食物中被消化的营养成分通过 进入 的的过程,叫做吸收。
四、请你连一连(将正确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将营养物质与其被
2、将下列维生素与其缺乏时可能引发的病症对应起来 消化后的产物对应起来 ①神经炎和脚气病 A维生素D ①脂肪 A 葡萄糖 ②皮肤干燥、夜盲症 B 维生素C ②淀粉 B 氨基酸 ③佝偻病 C维生素B1 ③蛋白质 C甘油和脂肪酸 ④坏血病 D维生素A ①— ,②— ,③—。①—,②—,③— ④—。
3、分析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对应起来 ①狮子以羚羊为食物 A合作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蜂巢内酿蜜 B竞争关系 ③一片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C 捕食关系 ①—,②—,③—。五、请你来分析(每空1分,共10分)
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1)图中④是,⑧。
(2)图中能小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变暗,可采取的措施是调换成。(4)实验中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下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2).如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直接导致 的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A
3、A
4、B
5、C
6、D
7、B
8、B
9、B
10、A
11、C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C
19、A 20、B
21、A
22、B
23、B
24、A
25、D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
1、规律
2、生存环境 普 遍
3、对光 观察
4、提出问题 假设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5、地域 生物 环境 树林生态系统
6、绿色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7、多 强
8、消化道壁 血液
四、连线
1、C A B
2、C D A B
3、D A B C
五、分析
1、(1)物镜 反光镜(2)⑩ 细准焦螺旋(3)大光圈或凹面镜(4)400倍
【秋季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初一秋季学期期末个人总结02-28
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01-13
第一学期秋季团委工作计划08-29
学校秋季第一学期督导室工作计划03-22
小班秋季学期期末评语09-23
小学2014--2015年秋季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08-01
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08-24
初一秋季学期历史第六单元试卷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