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报告参考案例(共9篇)
能源审计报告参考案例 篇1
关于能源审计报告参考案例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帮促企业规范能源管理,排查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ZF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XX能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于XXXX年XX月对XX公司进行了能源审计,审计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一、基本概况
(简要介绍企业名称、公司的构成、产品品种、生产规模、能源结构、主要生产工艺装备和设备能力、固定资产总值、职工人数、20**年实现的产量、产值、能耗总量及利税等情况。)
二、能源管理现状
(简要说明企业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的聘用情况、主要职能、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能源消耗的统计和能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执行情况等。)
三、企业能源消耗结构表
(20**年和20**年能源消耗结构、品种、供给和外供及消耗指标变化情况简要说明) 20**年企业能源消耗结构表
能源名称 实物量 当量值 比例(%) 等价值 比例(%)
煤 (吨)
蒸汽(吨)
电(万千瓦时)
燃料油(吨)
水(立方米)
其 他
合 计
(耗电量当量值折标系数为0.1229,等价值为0.366千克标准煤/千瓦时)
20**年企业能源消耗结构表
能源名称 实物量 当量值 比例(%) 等价值 比例(%) 煤 (吨)
蒸汽(吨)
电(万千瓦时)
燃料油(吨)
水(立方米)
其 他
合 计
四、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情况:
(简要说明单位产品能耗变化情况)
20**年、20**年主要能源消耗指标的对比情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20**年 20**年
当量值 等价值 当量值 等价值
1 产品综合能耗 千克标煤/吨
2 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 千瓦时/万元
5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炼油) 千克标煤/吨?因数 6 供电标准煤耗(电力) 克/千瓦时
7 供热标准煤耗(供热) 克/吉焦
8 其他能耗指标 -------
(注:上表根据行业特性确定能够反映产品、生产能耗水平的指标)
五、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1.能源成本与生产成本比例的分析;
2.产品单耗与山东省能耗定额、行业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3.20**年实现的节能量计算及年度节能量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六、主要问题及建议
(找出企业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能源输入与消耗管理、计量统计、设备运行与监测、能耗指标消耗水平、在用淘汰设备、节能技术改造、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培训以及废弃能回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七、节能潜力分析
(根据企业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能耗参数和实际运行水平、产品单耗指标的分析对比及历史最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综合性的定量分析。)
八、主要节能技改项目与分析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潜力,简要叙述今后将要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及技术与效益分
析。)
九、审计结论
(对审计企业在能源管理、产业政策执行情况、能耗指标水平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技术应用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指明企业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能源审计报告参考案例 篇2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管理具有种类多、 总量大、节能潜力大的特点,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以能源计量、能源管理为基础,以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实现节约型校园的建设目标。
国家对能源利用,特别是高校能源管理特别重视,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和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等文件;节能监管平台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高校能源利用效率。 但是, 从高校自身管理来看,部分决策者、管理者对提高能源利用效果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识尚需提高, 制度建设与执行能力差距较大, 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不能匹配; 表面上能源管理机构完整、文件齐全、设备先进,实际上失位、无序和浪费情况依然很严重。 本文以现阶段高校能源计量和能源管理情况为基础,结合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和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现状分析,对高校初步能源审计进行案例研究。
2某高校初步能源审计情况
某高校是一所兼有师范教育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50余栋,教职工2 100余人,在校学生19 000余人。能源管理工作主要由后勤管理处节能管理科负责,节能管理科下设办公室和收费室,教职工7人,包括:科长1名,办公室人员2名,微机员1名,外勤收款员3人。
2.1节能管理科工作职责
(1)负责与政府水、电管理部门和节能监察部门的业务联系工作。
(2)负责校内年度用水用电经费预算申报及水、电费审核外付工作。
(3)负责校内水、电使用情况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协助学校相关部门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落实工作。
(4)负责校内日常水、电使用的申请、审批及监察管理工作。
(5)负责学校水、电、暖、房等相关费用的收缴、统计工作。
(6)负责对用户水、电计量设施的监督、检查及报修工作。
(7)负责校内购电用户的开户、建档、售电、消户等相关服务工作。
(8)完成学校节约型校园规划和节能监管平台建设。
从节能管理科提供的资料看,为加强能源收费管理,制定了 《收费员岗位职责 》和 《微机员岗位职责 》。 相关能源管理实施办法、流程和奖惩制度缺失。
2.2由节能管理科负责管理的水费、电费、供暖费审计情况
学校的能源消耗量逐年上升,收费主要分居民及外单位回收(以下简称居民回收)和后勤集团产业单位回收(以下简称集团回收),在学校3年来办学规模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比较2010年至2012年能耗情况:
(1)全校的总耗能大幅上升,水、电费增幅最大。
(2)各项能源回收基本持平。
(3) 按回收来源分类, 居民回收略有下降, 集团回收大幅上升。
(4)教学事业用水、电大幅提高。
审计人员怀疑:1学校教学、事业、后勤和产业等单位存在浪费。 2居民及外单位水、电费回收情况不实。
2.3 2010年至2012年期间用水、用电情况分析
(1)只有需要收费的单位和个人挂表, 教学和办公单位不挂表、不统计;收费单位和不收费单位与总用能缺乏对应关系。
(2)计量人员每月计量时间不固定, 计量天数不同影响了各月份的费用;为了计算方便,水费付费时不完全依据用水量,存在 “取整”的情况,缺乏汇总核对、多退少补的管理环节,对全年计量的准确性将产生影响。
(3)一般来说,放假期间教学、 办公楼用能较少, 夏季学生宿舍和环卫用水应有大幅增长。 但其中个别完全用于教学、办公等用途的水、电表数据连月变动较大;非用水、电高峰变动较大;存在受计量时间和季节因素影响不明显的情况,审计人员怀疑有其他用途的用能行为。
2.4节能平台建设情况
为了改善学校办公、教学、科研用能的监管状态,进一步推进节能工作,提升能源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启动了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工作。 逐步实现 “在学校范围内,按电、水、热、气的顺序选定重点监测建筑、一般监测建筑,安装计量设备,计量设备可将监测数据进行远程传输,管理人员通过该节能监管平台可对建筑用能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3某高校初步能源审计发现的问题
(1)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情况。 在了解水费收缴管理过程中,发现学校仍采用人工抄表开单、收费,整本票据开满后报账的方式,上述事项均由1人完成,属于不相容职务未予分离。 由于水费是统一按总表计量数上缴,而公房用水在节能平台建设后尚未完全实现分楼准确计量。 因此,在居民及外单位应缴、欠缴水费尚无法准确计量的情况下,居民水费1人计量、收费无法实现不相容职务制约、监督的目的,不利于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和提供真实完整的收费信息。
(2)水费和取暖费仍然存在欠缴情况。 在了解三费收缴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水费和取暖费的收取难度大于电费,存在欠缴的情况。 原因是水和暖不容易控制,电却可以通过电卡来达到控制目的。 水费为上门计收,且节能平台监管功能未全部实现,因此欠缴情况无法准确核定。
(3) 获取了同城市不同类型高校在校学生人数、 教工人数、 支付的水费和电费,以及煤炭采购量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人均能耗。 通过2010年和2012年数据对比发现,账面人均能耗与同城市部分高校相比存在控制空间。
(4)结合节能监管平台的使用,经过10余天的排查,发现了校内多处私接、偷电、偷水和跑冒滴漏现象。
4高校初步能源审计的管理建议
4.1建议学校积极推进收费工作改革
(1)提高热费收缴、核定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水平。
(2) 实现水费收缴电子化, 抄表、 收费和票据打印自动化管理,减少手工登记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3) 将不相容职务有效分离, 降低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风险。
(4) 建立用户信息档案, 引入信用等级评价政策, 将能源收费的收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回收率。
(5)在利用节能平台监测到的数据,与收费员已收回的水电量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 从而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上门率和催缴力度,最终实现学校有效监督的作用。
4.2建议提高节能平台利用效率
(1)建议推进节能平台建设进度,尽快完成现有合同建设内容。
(2)尽快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高节能平台现有监测功能利用率。
(3) 争取实现公用、 民用、 商用、 产业四费计量准确、 核算清楚;明确区分各类水、电费的消耗数额,并形成年度报表,据此核算应收未收款项,切实维护学校经济利益。
(4)建议制定重点用能建筑单位的用能定额指标,建立机关、 学院、后勤、产业等单位用能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的节能意识,充分发挥节能平台的作用。
5高校初步能源审计的体会
高校审计部门能源审计能力还很薄弱,仅能实现简单的初步能源审计。 如要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 也需要用能单位有比较健全的计量设施,或者在全面审计前安装必要的计量表, 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用能单位的能源实物量平衡,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行的节能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
能源审计报告 篇3
单位GDP电耗为1256.5kwh/万元,低于通报中全国和全省水平,该企业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二次能源为燃料自发电,降低了企业外购电量,说明该企业有一定的余能利用水平。
下面“全国重点钢铁企业20主要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表”中数据为按等价值计算能耗,为与同行业的指标进行比较,一下是按等价值计算的年XX钢主要能耗指标完成情况。
上市企业能源审计报告 篇4
一、审计目的
贯彻科学发展观,通过对x钢(xx地区)生产现场调查、资料核查和炉窑的测试,掌握企业能源利用现状及利用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指出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措施与建议;为政府提供该企业能源利用信息,以指导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生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1994)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1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GB/T16616-) 冶金炉窑节能监测规定:
(1) 高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2) 氧气顶吹转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3)炼焦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4)烧结机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5)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6)热处理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7)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8)锅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9)耐火工业竖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
审计主要数据来源于企业生产统计报表和能源平衡表,现场调查和技术分析,对审计期内发现问题审计期间发现的问题,在与企业进行充分交流基础上得到企业确认。
三、审计期
xx年1-12月
四、审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能源审计范围只涉及xx钢铁集团公司(xx地区)的股份公司,本集团公司下属的xx厂将另做审计,或视《协议》实施合并审计。
2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 企业概况
1、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 2、本审计期内企业主要产品及产量。
3、审计期主要财务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产品XX成本) 4、企业主要业绩
第二节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要绘简图)
必要的文字说明,文字叙述中应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能源消耗的概貌。
第三节 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分工序描述主要装备及工艺、当年产品产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1、焦化工序
表2-1 焦化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3
注: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化产回收、干熄焦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表后加必要的文字说明
4
2、烧结工序
表2-2 烧结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5
注: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余热回收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表后加必要文字说明
6
3、球团工序
表2-3 球团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7
*表后加必要文字说明
8
4、炼铁工序
表2-4 炼铁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9
注: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热风炉用混合煤气加热、喷煤制粉及输送系统存在其他能源消耗、TRT等设施耗能及回收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表后加必要说明
10
5、转炉工序
表2-5 转炉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11
注:1、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铁水预处理工位能耗、余热回收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2、推荐精炼及连铸各自作为独立的工序计算能耗,如企业计量设施和统计能做到分立,则按表2-5格式单独填写。 *表后加必要文字说明
12
6、电炉工序
表2-6 电炉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13
注:1、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铁水预处理工位能耗、余热回收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2、推荐精炼及连铸各自作为独立的工序计算能耗,如企业计量设施和统计能做到分立,则按表2-6格式单独填写。 *表后加必要说明
14
7、热轧工序
表2-7 热轧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15
注:1、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余热回收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2、如果已采取了钢坯热送热装技术,应在下面文字说明中体现主要参数。 *表后加必要文字说明
16
8、冷扎工序
表2-8 冷扎工序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17
注: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精整、酸洗、涂镀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表后加必要说明
18
9、轧钢加热炉
表2-9 轧钢加热炉能耗基本要素一览表
19
注:1、此表所说能耗基本要素是指计算工序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余热回收等设施尚未计入,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2、燃煤加热炉如果不消耗流体能源,则本表中燃料消耗两列可用煤耗代替。 3、注明采用蓄热式加热技术的时间,如尚未采用则应说明原因。 *表后加必要文字说明
20
第四节 动力生产与供应
此节按专业分别说明动力设施配置,装备水平,耗能量(电、煤、煤气等),设备运转情况,动力介质生产能力及当年产量,各类动力介质折标系数,动力产品大致流向,要求表格和文字说明。
1、 供用电系统 2、 自备供热、电厂 3、 高炉鼓风 4、 制氧厂 5、 压缩空气 6、 水系统及水循环 7、 燃气加工输送 8、 煤气发生炉 9、其它
21
第五节 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
一、企业用能概况
表2-10 本企业用能结构
注:1、序列号按企业情况可增补
2、在企业能源平衡中,水不应计入外购能源总量计算,但水在企业内部循环中是要消耗电能的,这部分电能消耗应计入动力转换及各耗能部位的能源消耗计算中。
22
二、 企业能源流程
钢铁企业用能系统庞大,耗能量多,涉及能源品种及动力介质繁杂,很难绘制出精确的能流图,在大大简化了的条件下,给出了如下能流图,以资用于本次审计的佐证。
23
三、能源平衡表
xxx年该企业能源消耗的总量近xxx万tce,涉及多种燃料介质和载能工质,描述这样庞大的生产过程中用能系统的能源流向及各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涉及上千个数据,非常繁杂。为简约起见,采用了如下两个表格:
(1) 按审计工作要求,应当将被审计企业购入能源、企业内部能源转换、生产过程耗能、企业产出二次能源的基本情况描述清楚,做好企业能源平衡。按照这个要求形成了第一个能源平衡表,即仅考虑能源流向、加工转换和消耗的能源平衡表;
仅考虑能源流向的能源平衡表,见附件3。
(2)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多年来在节能管理工作中,坚持了以企业能源平衡表为基础的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这是钢铁生产企业节能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础业务,x钢也坚持应用得较好,为企业的节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平衡表里,企业消耗的能源流向及在各用能单元的分配描述得很清楚;在这个平衡表里,将能源消耗与各生产工艺联系了起来,与各工序产品及产量联系了起来;对企业生产中工艺产生的二次能源做“回收”处理后,如何被分配到有关耗能单元
25
的,描述得比较清楚;对企业内部动力介质如何以其载能量被分配到有关用能单位描述得比较清楚。从这个平衡表里,可直接计算出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各工序吨产品能耗指标(即工序能耗)、各主要耗能工艺(设备)多项技术经济指标。这个表是比较完备、实用的,这就是钢铁生产企业的`能源平衡表,在本次审计中也采用了这个表 ————第二个“企业能源平衡表”。 (钢铁企业通用能源平衡表,见附件4)
26
第三章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能源管理状况
一、企业能源管理机构(应如实反映本企业实际情况,下述文字应按实际情况增加篇幅,写实际内容)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实行公司、各生产分厂和车间科室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1、 公司级 2、 二级厂 3、 车间、工段
图 能管机构图
二、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应如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说明情况即可)
为强化节能管理工作,保障节能工作有效进行,公司已颁布: 1.节约能源管理办法(略) 2.供用能管理办法(略)
3.铁路运输及能源动力设备事故管理办法(略) 4.突发能源动力事件紧急预案(略) 5.能源采购和审批管理制度(略)
27
6.能源财务管理制度(略) 7.能源生产管理制度(略) 8.能源计量统计制度(略) 9.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略)
10.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和奖惩制度(略) 11.。。。。。。
描述二级三级能源管理制度和办法规章、实施办法。 经本次审计确认该企业建立了上述制度并得到了有效实施。 在完善上述能源管理制度条件下,建立起能源管理的奖惩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全员提高节能意识,充分发挥职工节能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第二节 能源计量及统计
一、企业能源计量状况
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它也是评价一个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
要求企业对计量工作进行概述。
目前,该企业拥有能源计量点xxxx余个,自行开展各类测量设备检定/校准xx余件(次),计量标准周检率为xxx%。其中用于能源计量的测量器具合格率大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xxx%指标,达到xxx%。
表3-1 企业计量器具配备情况一览表
28
要对上述表内容做出解释说明。
企业能源计量由三级系统组成:一级为外购的原、燃料计量系统,由煤、电力、蒸汽、水、重油、柴油、焦炭七部份组成,形成公司购入能源统一对外计量、经济结帐及内部用能差额(亏损)判定;二级为各生产分厂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的计量,由煤、焦炭、电力、蒸汽、水、重油、柴油、煤气、鼓风、氧气、氮气、压缩空气、氩气组成;三级为各生产车间、炉窑及重要电机所配计量组成;因此,计量范围很大。目前公司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工作主要由公司xx部门负责。
29
二、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和合理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
要求企业对统计情况进行描述
强化能源统计具体途径:根据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按照国家标准对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主辅生产系统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应备案保存。报表内容按工序应细化到: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附属生产、其它,以利于强化对各生产工序及产品的能耗考核。
要对企业上报地区统计部门的能源报表与本企业的生产消耗能源统计表进行复核。 三、企业能源定额管理
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能源定额管理进行描述。 xxxx年企业能源消耗定额见表。
表3-2 企业能源消耗定额表(待补充)
30
注:1、小序号可以增减
2、对上述指标进行简要文字说明
31
第四章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
第一节 企业自耗能源量的核定
一、企业外购能源及结构
在统计期内企业购入能源中:煤炭类(含焦炭)xxx万吨标准煤,占xxx%;电xxx万吨标准煤,占xxx%;油气类xxx万吨标准煤,占xx%。
表4-1 企业外购能源情况表
32
注:1、根据企业外购能源实际情况项目可增减
2、在企业能源平衡中,水不应计入外购能源总量计算,但水在企业内部循环中是要消耗电能的,这部分电能消耗应计入动力转换及各耗能部位的能源消耗计算中。
二、审计期企业能源库存变化及能源亏损
对大宗燃料年初、年末库存量经审计的实际情况,突出洗精煤、无烟煤、动力煤、焦炭、焦粉、焦丁、燃油类等库存变化情况,可列表说明。
企业能源库存变化之外还应当考虑能源亏损量。
能源亏损量包括:供方不承认的亏吨、途耗;库耗;二次能源中已回收未利用的;上述三项损失计入后仍不能平衡而又无帐可查的也应计入企业亏损。
企业能源亏损率:
能源亏损率=统计期内能源亏损量/企业购入能源量
三、外销能源
外销能源指:供城市居民用焦炉煤气、转供电、外销焦炭、焦丁、氧气等大宗能源介质,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他外供能源介质一并处理后计入外销能源。
表4-2 企业外销能源情况
33
34
出具审计报告资料参考 篇5
2、营业执照变更事项通知书(若有)
3、工商局企业信息情况表(若有)
4、税务登记证(国、地税副本)
5、验资报告(各期)
6、股权转让协议及公证书(若有)
7、公司章程
8、外汇登记证
9、组织机构代码证
10、上年审计报告(若有)
11、截止12月31日现金盘点表
12、月31日各开户银行对帐单及余额调节表
13、年末存货盘点表 14、固定资产清单及折旧计算表
15、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若有)
16、其他固定资产所有权凭证(如***、车辆行驶证等)
17、借款合同及银行贷款证
18、借款担保合同(若有)
19、年度各税种纳税申报表
20、税收优惠批准文件(若有)
21、年度税务检查决定书(若有)
22、房屋租赁合同
23、年度总帐、明细帐、会计报表
24、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上市公司的能源审计报告 篇6
一、企业概况
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6月,原由深圳市南山区××管理公司、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科威特国阿·巴哈尔公司、深圳市医药生产供应总公司等六家股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外合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4800万元,总投资累计人民币3.19亿元。20XX年由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委托深圳市通产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目前已完成资产重组工作,仍属中外合资、国有控股企业。
××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北区,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年生产规模为10万吨××瓶,相当于2.5亿支啤酒瓶的生产能力。20XX年××窑炉熔化××液91576.522吨,生产××啤酒瓶成品89288.84吨,折合××啤酒瓶26367.40万支,完成工业总产值15589.42万元,工业增加值5679万元,利税1075.6万元。
二、20XX年企业能源消耗结构
公司在20XX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18017.72tce,能源消费结构 见下表: (略)
三、20XX年主要产品能源消耗指标
(略)
四、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1553 tce/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1715tce/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燃料油耗为2.7131 tce/万元(15407.84/5679)。其燃料油消耗占85.51%,说明该公司生产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燃料油为主。
该公司每吨成品“综合能耗” 为201.79 kgce/t产品(成品),“××熔化能耗”(单耗)为168.25
产品名称:单位产品 综合能耗 燃料油(单耗) 电力(单耗)
备 注 ××啤酒瓶(t××) 0. tce/ t 168.25 kgce/t 187.41 kwh/t ××啤酒瓶(万支) 0.6833 tce/万支 584.35 kgce/万支 650.90 kwh/万支kgce/t,万个成品燃料油消耗为584.35 kgce/万支。比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低10~20%,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20XX年第3号公告《日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一级指标“能源消耗指标”之“综合能耗”与“××熔化能耗”分别为“320 kgce/t产品、172kgce/t××液”,该公司的××熔化能耗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数据更低。
由此可见,该公司的主要耗能设备××炉窑的能源利用水平比较高,能源利用效果较好。
五、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参考 篇7
一、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及管理审计情况
20**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729,115.00万元,同比增长11.1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126.00万元,增长15.31%,完成预算的105.08%;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5,789.00万元,增长8.19%,完成预算的100.1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实现财政支出965,089.00万元,增长8.1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7,561.00万元,增长8.42%,完成预算的94.7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7,328.00万元,增长7.81%,完成预算的95.3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审计结果表明:20**年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超额完成了区人大批准的年初收入预算及调整预算。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是预算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公开年度区级预算的基础上,实现了30个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公开。二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推进。全年新增103个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占预算单位的70%,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提高到38.96%。三是预算单位公务卡报销结算率比上年提高3.81个百分点。四是年初部门预算批复到位率达到69.97%,较上年提高50.18个百分点。五是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控债化债成效明显。
审计发现在税费征缴、预算分配、资金管理使用、国资管理、政府采购审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问题。
(一)税费收缴管理不规范。
1.征管不严造成税收流失355.00万元。一是23户企业未向地税局申报缴纳税款附加76.00万元。二是4户企业少缴税款201.00万元。三是光兰驾校长寿考试训练场等5所驾校、20**年瞒报营业收入,涉嫌偷税近80万元。
2.未按期征收税款和非税收入11,203.00万元。乐至置业公司、正能建工等3户企业未按期缴纳税款8,996.00万元,区残联少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20.00万元,区矿管办少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4.00万元。国有资产转让出租收入1,683.00万元未缴入财政专户。
(二)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不及时。
1.预算下达不及时。一般公共预算中有50,680.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599.00万元政府性基金,未按规定在接到上级文件后30日内分解下达,分别占应下达数的55.01%和22.09%。
2.资金拨付不及时。第4季度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58,148.00万元,占全年拨款的35.11%,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188,177.00万元,占45.42%,分别滞后时间进度10.l1个和20.42个百分点;对下级财政拨款23,639.00万元,占应下拨款的26.47%,滞后进度48.53个百分点。到年末仍欠拨17个街镇项目建设资金6,956.00万元。
(三)财政结余结转规模大,统筹使用不够。
截至20**年末,区本级财政结余结转68,114.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32,029.00万元,占47.02%;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结转36,085.00万元,占52.98%。从形成年度看,20**年形成56,157.00万元,占82.45.%;20形成6,785.00万元,占9.96%;及以前形成5,172.00万元,占7.59%。结余结转总额中可重新安排使用的资金达24,620万元。
部门结余结转资金量大。审计抽查了区环保局等10个部门20**年末结余结转资金79,229.00万元。其中,20**年当年形成41,829.00万元,占52.80%。2013年形成19,330.00万元,占24.40%。20及以前形成18,070.00万元,占22.80%。结余结转总额中可重新安排使用的资金3,760.00万元。
区财政局未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进度实现预算支出及预算目标,也未对可重新安排使用的资金进行清理并编制统筹使用预算方案,重新安排使用,造成预算资金大量长期闲置。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完整。
审计发现20**年应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7户(不含平台公司),其中有8户企业2013年净利润达2,474.00万元。但20**年度纳入预算的企业仅有1户,收益收缴200.00万元,还有16户企业未纳入预算范围。据调查,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未建立。
二、财政决算草案编制审计情况
根据区财政局提供的财政决算草案报表,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581,317.00万元,支出总量550,489.00万元,结转结余30,828.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量474,618.00万元,支出总量438,533.00万元,结转结余36,085.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200.00万元,当年支出200.00万元。
20**年财政决算草案与初向区人代会报告的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相比存在以下差异:
公共预算收支方面。公共预算决算收入增加393.00万元,主要是市财政批复上年决算调增结转收入;本级支出增加14,707.00万元,主要是根据决算报表编制说明的要求,将凤城等4个街道办事处列为区本级支出;本级年末结转结余增加286.00万元。
政府性基金收支方面。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收入减少53.00万元,主要是年终上级补助收入减少了53.00万元;本级支出增加7,012.00万元,主要是根据决算报表编制说明的要求,将凤城等4个街道办事处列为区本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增加26.00万元;本级年末结转结余减少79万元。
审计发现决算草案编制中主要存在收支不真实的问题。一是20**年末仍有较大额度财政收入滞留在非税专户,未解缴国库纳入本年决算予以反映。二是区级财政多列报支出4,176.00万元。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区审计局对区统计局、区文化委等6个部门(单位)20**年度部门预算(含“三公”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对区公安局等15个部门决算草案编制情况进行了抽查。
从审计结果看,各单位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夯实预算管理基础,部门预算管理规定得到较好执行,特别是“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管理控制成效十分明显,预算执行整体规范性和刚性约束有所提升,6个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总体较好。但是,由于少数部门对预算规范管理意识和预算执行的责任意识不强,在部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不够规范、不及时,决算草案编报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
(一)收入征缴不及时2,203.00万元。区残联少征残保金520.00万元,区财政局未按规定将非税收入1,683.00万元缴入专户。
(二)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普遍较差。6个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总额8,840.00万元,实际执行8,242.00万元,总体执行率93%。区财政局、区文化委、区科委三部门未完成支出预算,其中:区财政局、区文化委执行率在80%以下;区残联、长寿日报社、区统计局超预算支出,超幅均在10%以上,且存在项目间挤占和无预算支出等问题。
(三)挤占挪用专项资金245万元。区统计局挪用市级网络抽样补助资金31.00万元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区科委无依据调项使用资金36.00万元,区文化委将村级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78.00万元借给长寿区电影公司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四)部门决算草案编制不真实不完整。抽查区公安局等15个部门年终决算草案编制情况,有3个部门单位少列报收入789.00万元,3个部门单位多列报支出10,908.00万元,9个部门单位少列报支出29,665.00万元。
四、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按照审计署、市审计局统一部署,从20**年8月起,区审计局对我区有关单位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6次跟踪审计。从审计情况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稳增长等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定专职领导和机构统筹推进,将涉及长寿区的稳增长政策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督查考核内容,强化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效果总体较好。但在项目推进、资金拨付、审批改革跟进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截至20**年9月,区水务局2013-20**年度计划的31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尚未开工,37个已开工项目工程进度滞后。
截至203月,区民政局实施的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未开工建设,市级补助资金171万元未到位;区农委负责的邻封镇上坪等4个试点村组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工作和巩固退耕还林专项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尚未实施。
截至年7月,区发改委实施的凤城街道、葛兰镇4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项目未完善建设用地手续,凤城街道223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未落实具体人员。重钢(集团)FINEX综合示范钢厂项目,进展缓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推进不及时。区发改委、区建委未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及市政府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未规划建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库。
(二)资金使用政策跟进不及时。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参考 篇8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 年 月 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贵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XX有限公司于 年 月 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什么是审计报告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篇9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班 级: 会计学 0806班
组 长: 张士杰(083006010721)答 辩: 张士杰(083006010721)组 员: 韩立君(083006010601)
王旭东(083006010631)薛 轲(083006010632)吴 慧(083006010633)
闫友为(083006010722)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绿岛实业公司固定资产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及完整性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极大,其余额的真实与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并且与其相关的费用也是决定企业净利润的重要因素。因此,固定资产的审计也是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案例背景
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初次接受绿岛实业公司董事会委托,对该公司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根据审计计划安排,2009年2月10日对其2008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了审计。
绿岛实业公司是一个以超市为主的企业,未发现任何对其可持续经营性造成威胁的迹象。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为700万元。分配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水平是200万元。该企业的房屋建筑物按10年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
根据审计计划,项目负责人安排审计人员李辰和季小明负责固定资产的测试与取证工作。
二、案例内容与过程
按照诚信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规范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应从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等方面用审阅法、核对法、函证法、实地盘点法等进行。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的主要过程包括:
1、明确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及程序。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程序表。
2、索取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核对明细表与明细账、总账是否相符。审计人员取得了全部固定资产的明细表,并进行了复核,与明细账、总账核对一致。审计人员还认真将期初余额与上年审计报告的审定数予以核对,证实公司已按上年审计要求予以调账,年初数核对一致。
3、审计固定资产的增加。
对于外购固定资产,审计人员通过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运凭证等文件,抽查测试其计价是否正确,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在建工程转入的,着重检查了峻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正确,与在建工程相关的记录是否核对相符,资本化利息金额是否恰当,等等。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6月30日新增的固定资产中,有绿岛公司本年发生的对营业楼的装修、装璜支出72万元,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本会计已计提折旧72000元。预计三年后将进行再次装修。
发现8月份有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先行估价结转的办公楼价值为1500万元,原概算为2000万元。审计人员现场观察和了解施工的结算情况,预计实际支出为2100万元。
4、审计固定资产的减少。
在对减少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首先审查了减少的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文件,确认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验证其数额计算的准确性。此外,还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抽查了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的正确性,同时关注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在审查减少的固定资产时,发现该公司有一笔办公设备报废的业务,该公司对此项业务所作的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64000
累计折旧
16000
贷:固定资产
80000 借:营业外支出
6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4000
审计人员还了解到该企业在此期间并没有发生火灾、被盗等意外事故。分析该项业务有何不妥?
5、审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审计人员通过审阅产权证书、财产保险单、财产税单、低押贷款的还款收据等合法书面文件,以确定所审查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实为企业所拥有的合法财产。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索取了客户财产的产权证书副本。
在审查时,发现绿岛公司将原投入C公司(该公司由绿岛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的固定资产,由于某种理由在C公司未经清算和未经中介机构评估的情况下,由绿岛公司自行估价收回固定资产30万元,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6、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
审计人员在核对折旧明细表后,首先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其次,计算了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此外,还计算了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的老化率,并估计因闲置、报废等原因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
三、相关理论
(一)、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审查
(1)、审查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合同、发票及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费等凭证。核实其计价的准确性。
(2)、审查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合同、协议、工程决算单以及交付使用财产明细表所列的财产名称、建造成本等核算其计价的准确性。
(3)、审查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根据投资凭证、财产明细表及评估资产或合同协议中的约定的估价核实其计价的准确性。
(4)、审查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原发票、账单或估价证明所列金额以及企业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费凭证核实其计价的准确性。
(5)、审查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凭证记录核实其计价的准确性。
(6)、审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7)、审查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根据财产盘盈表及有关部门或领导审批转入固定资产的文件及估价资料,核实其计价的准确性。
(8)、对于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折合差额。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不同阶段发生的利息。其计入的账户不同。
审查有无任意变动已入账价值的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下述5种情况外。均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二)、审计固定资产的减少
1、报废固定资产的审查
审查报废固定资产是否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报废后残值、净损失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准确。
2、出售固定资产的审查
审查出售的价值是否合理。
3、盘亏固定资产的审查。
(三)、审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通过盘点、审核产权凭证等加以证实。
1、审查固定资产存在性
固定资产的盘点程序与存货的盘点基本相同。但固定资产不像存货集中存放在库中.而是分散在不同的使用地点。一般对房屋、建筑物等无移动性的固定资产.可以重点抽查验证;对安装使用的设备。可以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对流动性的固定资产,需在较大范围内抽查验证。
实物盘点前。应先将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做到账卡相符。清查时。一方面注意固定资产是否完整存在.另一方面应注意审查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情况,鉴定其新旧程度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盘点后,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
2、审查固定资产所有权
收集各种凭证.查证固定资产所有权及抵押情况,并将证明所有权的凭单复印件存入永久性审计档案。
3、核实期末固定资产价值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
分析固定资产和折旧变动的合理性,常用的比率和变动项目分析如下:
(1)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相比较。
(2)比较本与以前各固定资产增加额和减少额。
(3)比较本各个月份、本与以前各的修理费用。(4)本计提折旧额除以固定资产总值,将该比率与上年计算数比较。
(5)分析比较各固定资产保险费。查明变动有无异常。
四、案例分析
进行分析性复核后,审计人员审查了折旧的计提和分配的账户,并将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已合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中。
最后,审计人员对某些折旧的计提过程追查至固定资产登记卡,特别注意有无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继续超提折旧的情况和在用固定资产不提或少提折旧的情况。
在以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办公设备5-9月份的折旧计提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果查出公司所有的夏季使用的空调设备,只按实际使用月份提取,共计少提92万元,共中行政部门涉及12万元,经营部门涉及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