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2024-07-10

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共11篇)

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篇1

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徐晓玲,女,1969年生人,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2001年她多方筹措资金成立了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种鸭饲养、鸭苗孵化、饲料供应、肉鸭宰杀、冷链物流、蔬菜基地、出口创汇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徐晓玲的带领下,绿源公司始终持续稳健发展,先后获得省市级以上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绿源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山东省食品行业(肉制品类)十大品牌企业,兖州区2014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同行业中率先取得了欧盟出口注册和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齐鲁巾帼十杰、山东省十大农民女状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女企业家、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党代表、济宁市人大代表。

多年来,徐晓玲一直秉承“来源社会,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作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积极参与市妇联的“巾帼联手共建帮扶活动”、“巾帼创业行动”等活动,为农村贫困妇女、失地妇女、欠发达村妇代会等提供信息、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扶持,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推进了城乡妇女和谐发展。带领公司员工不断开展赈灾救危、捐助贫困学子、患病儿童、贫困母亲、困难职工等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在徐晓玲的带领下,正快速蓬勃发展,积极迎接向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品牌价值,以诚信、创新、团结、务实的企业精神站在强者之林。把绿源食品真正做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鸭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篇2

杨维满同志1974年参加工作, 历任教师、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2005年初任沈阳市化学工业学校校长至今。从教三十三年来, 杨维满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 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 矢志不渝。作为教师他教书育人, 业务精良, 品格高尚;作为校长, 他高瞻远瞩, 才干卓越, 不断创新, 总结摸索了一系列学校管理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特别注重创新发展, 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化工中专闻名全国, 成为沈阳市政府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万人职业学校。

一、办学创新, 引进外部资源, 使学校更具市场竞争力

1.率先成立化工、橡胶两大职业教育集团, 首开国内职业教育市场集团化先河。

杨维满同志狠抓两个市场 (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 建设, 先后同160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建立了牢固的用人关系, 企业每年委托培养学生数都在1000人以上。在此基础上, 2005年12月, 化工学校与沈阳市18家化工、橡胶企业合作成立了沈阳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和橡胶职业教育集团, 使学校成为大中型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实现“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让企业全面介入学生的培养工作。职教集团模式在化工学校频结硕果,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每年招生在800~1200人左右, 2008更是创下2300人的历史新高, 就业形势良好, 毕业生分配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专业对口率达75%。

2.与华硕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冠名班, 率先进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在职教集团正常运作的基础上, 杨校长又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现代企业集团, 2006年12月15日与全球第一的电脑主机板和显卡生产厂商以及全球第三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华硕电脑有限公司签约合作,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校企强强联合。化工学校成为华硕电脑有限公司固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电子电器、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两个专业成立两个冠名班, 每年为华硕定向培养400名学生。同时, 华硕电脑有限公司作为化校的实习基地, 每年接纳1200名学生的半工半读学习和顶岗实习。化工学校在沈阳地区率先进行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成立沈阳市第一家化工职业技能鉴定站。

在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行的今天, 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对从业人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在沈阳, 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尚属空白。杨维满校长高瞻远瞩, 抓住了这个空档, 2005年向全国化工行业协会和国家劳动部提出申请, 2006年经省劳动厅验收、全国化工行业协会和国家劳动部批准, 我校成立了沈阳市唯一一所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二、管理创新, 激发内部活力, 使校园呈现出一派生机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

杨校长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搞德育创新。他主张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提出“换一种眼光看人才、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眼光看学生”, 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 “对待工作有爱心, 备课上课要精心, 教育教学要耐心, 监护学生要细心”。学校按照学生实际情况, 分年级确定德育目标, 一年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自觉维护校园环境, 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 调整心态, 建立自信, 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二年级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提高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培养专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意识, 关注现实和未来择业的关系, 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自觉遵纪守法, 遵守校规校纪;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心中有集体、有他人。三年级:掌握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确立就业目标和继续学习的方向, 树立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乐观向上, 学会合作与竞争, 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目标分解, 逐层实现,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技能, 还要学会做人;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 而且要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环境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 以学生的满足为满足。

2.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培养骨干教师。

杨校长历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并以此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要点常抓不懈。多年来, 他始终坚持利用国家、省、市三级培训网络对教师进行培训, 花重金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外出观摩学习, 到企业挂职锻炼、搞课题研究, 将教学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推举成教学的骨干, 将各学科在学术和业务能力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推举为学科带头人, 给他们压担子, 促成长, 编写校本教材, 将教研成果与教师业绩考核相挂钩, 优秀的教研成果给予重奖, 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业务能力的名师。通过这些途径, 铸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目前, 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逐渐形成。

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篇3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用心生活,用心感受,摒弃那些不良因素,就会发现生活中从不缺乏真、善、美,感动无处不在。用心去感觉,用感觉去触摸。

三月份,在全国上下展开学习雷锋活动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张红梅、徐海燕同志则是我们更好的学习榜样。

工作中体验另一番生活,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生活中感受繁杂的工作,减少怨气,消除怒气,多一份责任和诚心,一颗平凡的心感动着无数人。

人生无悔,岁月无痕,我们的徐海燕、张红梅同志以平凡的心态一直在选择,选择用一种激情和恒心眷恋着本职工作,一种善心和诚心打动和帮助着施工在一线的同志们,一种坚强和敬业赢得了同行们的敬重,一腔真情叙写着人间真爱。

在测量工作的人员都知道测量工作的艰辛,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日晒雨淋只要不影响测量仪器的精度,她们都背着测量仪器去工地进行测量;由于我们的工地都是比较偏远的山上或是崎岖小道均只能步行。她每天不偎辛苦进行测量。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这一路走来,谁能了解张红梅同志真正的艰辛、所受的谩骂以及狠心摔门而出离开儿子时的揪心。她平淡的心犹如一池碧水,历经磨练的过程,使她浑身上下散发着慈祥、大度和真诚,她对测量工作依旧痴迷;对同事们友爱,充满着人性之美,积累沉淀的智慧流露出一种干练的丰神逸秀,更能淡定的驾驭工作与生活,成为了女性中的佼佼者,我们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徐海燕同志做为一线试验室主任不论是酷热难耐的夏日,还是在寒气逼人的冬天,不管是风雨交加的白天,还是在月黑星疏的夜晚,她都要在工地和试验室之间奔波,经常在工地上一呆就是一天。身为女生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可是试验工作是成天和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砼打交道,美无法在些体现;但是她给我们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她那忙碌的身影成为工地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生命的价值不是等待枯萎,而是为了明天的灿烂不断奋斗、学习和奉献。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徐姐的牺牲和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即使重病也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领导在家休息养病的“死命令”依然坚守岗位,带病忍痛上岗,义无反顾。工作从单位做到了家里,电脑、电话件件不离手,对试验工作从不间断。

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涂海燕接受了三次手术、六次化疗、三十余次的放疗、十七次的靶向治疗,她经历和承受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痛苦,努力战胜病魔,始终以坚强的意志、豁达和乐观的心态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与病魔做斗争的事迹让人感动,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她的坚强、认真、奋进深深的鼓舞着我们。

记忆真空了世界,流离了过往的岁月,无论希冀,无论梦想,张红梅、徐海燕同志都陶醉其中,享受着付出与奉献的过程,感受着工作问题得到解决后的开心笑颜,它总能乐此不疲,从中寻找自己的快乐,诠释自己的人生。

。。。同志主要事迹简介 篇4

徐龙,男,方山县北武当镇下昔村人,出生于1953年9月,初中文化,中共党员。全家6口人,务农为主,现在北武当镇人民政府担任广播员。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忠于人民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赤诚之心为乡亲们谋幸福,深受群众称赞。为五保户李继青老大娘担水,为邮电局老工人吕来拴老人义务担水、扫院,为刘春爱、李侯奴、赵云平、高耀青、温吉祥等乡亲们建房,义务为村里邻居老人、困难户播种、锄地、收秋等田间劳动650个劳动日。另外,还义务为群众碾米、磨面、送粪、请医生、配药,并为村图书室捐书200册,为活跃农村农民文化生活尽义务,做奉献。

2009.8.16 王瑞军同志主要事迹简介

王瑞军,男,方山县大武镇人,出生于1980年12月,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北武当镇担任司法助理员一职,并于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待工作的激情,一心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密切的联系,经常亲自送法到村、普法到户。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始终保持着与党与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统一,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及各种思想道德品质,积极探索更多的业务知识永葆工作方法与经验的先进性。因工作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各级部门的奖评。2005年、2006年、2007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作者;2007年、2008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2007年、2008年被县党委、政府评为平安创建先进工作者。

张财同志事迹简介 篇5

张财同志事迹简介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是一所2003年建校的十二年制民办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该校书法教育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团体和个人获奖近千人次,学校引进了书法专任教师,设立了专用的书法教室,普及了书法教育„„,这些都源于该校有一位热爱书法、重视书法教育并身体力行的好校长张财同志。

张财同志任该校常务副校长,工作繁忙,但是他对书法教育的实施非常重视,他说:“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传承几千年的古老艺术,当今面临着断代的危机,中小学或是大学必须要承担起这个传承的责任,必须要有紧迫感、使命感,要付诸实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①营造书香校园。书法家书写的老子道德经及校园内千余幅国画书法作品,对学生进行着“继承民族文化,扬我中华传统”的无声教育。②建造书法专用教室。学校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建造了一个富有书香气息、古典韵味,同时具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书法专用教室,配备了全部的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③配备书法专、兼职教师。在张校长的关心下学校专门引进了较有影响的书法教师。还组成了由语文教师、美术教师和书法造诣较高的其它学科教师为主的书法兼职教师队伍。他本人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亲自培训教师、组织教师教研。④落实制度,保证教学。学校开设写字课、书法课程,并排进日常课表,保证学生每周有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学校还专门安排了每天15分钟的写字基本功训练,以着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⑤创设条件,活动促学。学校领导不仅在硬件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在教学上高度重视,而且还投入设备和资金,每学期安排书法作品展示和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如:开展校级的书法习作比赛、展示活动。比赛的形式参照上海市中小学生写字等级考试,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于教室、橱窗、走廊,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通过评比,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组织校艺术节;举办大型展览,学校承办上海市中小幼《尚德杯》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两千多件书画、摄影作品给学生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任长霞同志事迹简介 篇6

任长霞常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事事、处处、时时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大家,感化大家,激励大家”。作为一位公安局长,任长霞无疑面临着钱、权、法的考验。自入警以来,她从事的都是有一定权力的工作,总是有人通过直接、间接的关系来靠近她,给她送去金钱、物品,但都被她婉言拒绝。

任长霞也有美满家庭、儿女亲情。她爱丈夫、爱儿子,但不能享受天伦;孝敬父母,但不能床前尽孝。每当想到患病瘫痪在床的父亲那痛苦的呻吟,看到儿子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想起丈夫对她工作无言的支持,她常常深感内疚。今年春节,为确保全市人民度过一个祥和安宁的节日,任长霞无暇回家,给上访老户送去了米面,到几十名业务骨干家中拜年,在街面上查看执勤情况。

一次,14岁的儿子考完试,实在太想妈妈了,又想给她个惊喜,只身一人从郑州家中跑出骑自行车到80多公里外的登封来找她,走到新密市境内,自行车碰到了路边的石头上摔坏了,儿子胳膊、腿、肚子也被擦伤。当她看到儿子脸上浮着一层厚厚的煤灰,裤档不知啥时已开缝,过年时买的一双运动鞋也裂开了口子。她一把搂住流满泪水的儿子,心里一阵难过,她感到欠儿子的太多太多了。

作为一名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集刑警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于一身,尤其对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儿童,她更是事必躬亲、关怀备至。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她先后组织开通了“110”反家庭暴力服务台、设立了妇女维权示范中队、成立了多警种联动、相互协作、共同作战,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一年多来共接警470多起,处理刑事案件175起,逮捕96人。

2001年5月3日,登封市大冶镇西施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3名矿工遇难。任长霞在处理这起事故中,得知11岁的女孩刘春玉的父亲遇难,母亲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刘成了一名孤儿,她便毫不犹豫地承担了小春玉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费用。小春玉对记者说:“任妈妈让我重新得到了母爱,我为有这样的好妈妈感到骄傲1

季文华同志事迹材料简介 篇7

xxxx,男,44岁,中共党员,xxxxxx村书记。xxxx同志思想解放,头脑灵活,年轻有为,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积极肯干,为全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对此有口皆碑。

一、抓思想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支部团队

xxxx同志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同时他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办利民工程,建设文明生态村

xxxx同志不但认真学习,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心里装着老百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受到了全体村老百姓的好评。东滩村以前的道路沆沆洼洼,交通状况一直不好,车辆一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此全村农民意见很大,他组织召

开了支委、村委两个班子会议,会议中他又认真研究了修路的资金来源以及行动方案,最后确定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建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会后他与相关部门多方联系,最后筹集资金十余万元,在施工的日子里,季书记亲临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最后完成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使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相关规定的标准,老百姓高兴的说:“季书记真的给我们办了一件大事”。

三、谋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林果业

农村生活工作经验告诉季书记,单靠种植粮作物想让农民增收难,季书记分析本村原有板栗和苹果树的现状,结合林果适种特点,有重点、分村组地进行规划布局,加大林果业的种植面积,建成千亩板栗园及枣树等其他品种果园,向荒山要效益,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

巨晓林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篇8

巨晓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家住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谢家坡组,1987年3月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

巨晓林参加工作23年,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知识型新型工人的精彩华章。他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

勤学苦练,成就一个知识型新型工人

巨晓林坚守‚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掌握了大量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跨越。

1987年3月,25岁的巨晓林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巨晓林面对集铁路电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看着一张张1 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他没有退却。他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就连师傅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营地熄灯后,他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在本子上。《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堆在了他的床头,其中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跟着他,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跟他同寝室的工友说:‚巨晓林学技术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他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为了支持巨晓林学习,项目部领导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工友们也自觉地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至今,他记了70本23万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的计算,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施工行业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巧干会干,成就一个创新型员工

巨晓林常说:‚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

1989年夏天,在北同蒲铁路工地,巨晓林班组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电杆放进滑轮槽里,十分辛苦。有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2 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一个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架线,功效一下子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巨晓林心里十分高兴。从那时起,他的工作服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他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去琢磨,养成了爱动脑子的习惯。

在接触网施工中,落锚柱在受力后,时常出现角钢下滑、锚柱倾斜、坠砣不到位等现象。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先在锚柱上安装一个临时下锚角钢,打上临时拉线,将原承力索拆下挂在临时下锚角钢上,用手扳葫芦拉把锚柱强度调好并打好拉线,将原下锚角钢和拉线调整恢复到标准高度,然后再将承力索倒回去,撤掉临时下锚角钢和临时拉线。这是一个费时费力、令人头痛的活儿。巨晓林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摸索出一套新的安装方法,凭着两根铁管、一个滑轮组、几个钢丝绳套子和一组手扳葫芦的配合使用,一组承锚角钢、导线坠砣和拉线锚柱很快就全部调整到设计标准,比传统的施工办法提高工效3倍。由于他善于使用工具特别是手扳葫芦施工作业,为此,工友们送给他一个‚葫芦王‛的雅号。

1998年开始修建的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模式。哈大线是在全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也就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按照传统工3 艺,每次作业,工人都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把30到40米长、100多公斤重的软横跨安装到铁路两旁的铁塔上,再使用车梯把下部固定绳悬挂到上面,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钟头。照此速度,他们管段的300多组软横跨,50天才能完成。而指挥部给他们的时间却仅有30天。巨晓林没有因为是外国人的技术就却步,他反复试验,对原工艺进行了大胆革新,创造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巧妙地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采用此工艺后,一小时安装了四组,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德国督导季马教授反复检测后,竖起大拇指说:‚OK!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6年3月,巨晓林来到迁安至曹妃甸铁路施工,迁曹铁路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重要疏港铁路。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北煤南运的紧张形势,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按期完工早日投产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没有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没法推进,眼看工期越来越紧,大家都心急如焚!面对困难,巨晓林再一次挺身而出:‚一定要搬掉这个拦路虎,为电气化施工扫清障碍!‛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带着几名工友在工地上进行测量、测算,在推翻了十几种方案后,他们终于研究出了‚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采用这个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他们就展开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为工程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曾经与巨晓林同在一个工班劳动,现已担任项目党工委书记的吴军庄动情地回忆说:‚巨晓林师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工友们没一个不佩服他,好多人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他是工班里的‘小巨人’。‛对此称呼,巨晓林谦虚地说:‚大概是占了姓‘巨’的光吧,我这样的小个子,在工友们眼里倒成了 ‘巨人’‛。

恪尽职守,成就一个敬业型员工

巨晓林说:‚干工程必须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作为一线施工人员,关键是要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标准‛。为提高接触网施工工艺和质量,巨晓林所在的一公司接触网六段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实作演练。巨晓林看到接触网附加线断线绑扎中,按传统方法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于是,巨晓林研发了分段环绕‚n‛字形绑扎断线法,现场一个人操作,提高工效两倍以上。

接触网附加线施工,传统的滑轮组挂法容易发生跑线、夹手等安全隐患。巨晓林为了弄明白滑轮组巧分法和巧撑法,他一连几天向工长要求中午留在施工现场看守工具,利用工友们回驻地吃午饭的间隙,他顶着烈日骄阳,一次又一次地把滑轮组拉紧、捣乱、然后又分顺、撑开,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终于摸索出一个人可以分顺滑轮组、两个人可以很轻巧地撑开滑轮组的方法。新的方法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得作业程序更加流畅,工效提高了两倍。

巨晓林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有一次他去检查基坑开挖5 施工质量,发现有的施工人员用皮尺测量基础坑尺寸时,皮尺有些松弛,他立刻意识到这会造成误差,影响质量。于是,他找来两根直尺,动手制作了一个折叠式的测尺。只要把测尺打开拉直,基础坑的尺寸就会丝毫不差。巨晓林认为,建百年不朽的优质工程,既要掌握高精技术,更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做起,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心系企业,成就一个主人型员工

巨晓林把情感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把汗水融进时间的长河里。凭着一股子钻劲,把一个个技术革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公司领导十分关心巨晓林的工作和学习,项目部为巨晓林配备了图书柜,聘任他为职工夜校的‚工人导师‛,还为他配备了科研助手和接触网技术指导专家,拨付了技术革新专项经费。

随着我国铁路突飞猛进地跨越式发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一批又一批新工人来到工地,看到新工友学习技术有点吃力,他便萌生了编写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工具书的想法,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工友们,以使工友们早日学会技术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方法,这为他写书打下了基础。他借助专业书籍,对自己的小发明、小窍门进行科学论证,然后拿给工程技术人员征求意见。每写出一项新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他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历时三年,他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终于写出近10万字的书稿,经专家审核,编6 印成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目前,巨晓林的第二部书稿总结了41项施工新方法,正在进行评审,不久即将印发到工友们的手中。

在巨晓林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职工‚学技术,练硬功,永当铁路电气化建设排头兵‛蔚然成风。一批批大学生、职专生、农民工被招收到电气化队伍中来,巨晓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总结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他带出的徒弟遍布在20多个项目部,有21人成了工长、7人成了工程队长、3人成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6人成了‚能工巧匠‛。

为了迎接高速铁路的挑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举办了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在学习期间,很多工友找巨晓林要书,巨晓林在赠书时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做中国高铁建设的领跑人!‛

无私奉献,成就一个文明型员工

已是人到中年的巨晓林,一头乌黑的浓发已经变得稀疏,白发悄悄地爬上了双鬓。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他成年累月地吃住在电气化工地,工作忙时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他时常感到愧对妻子、孩子和过世的父亲。

有一年腊月廿八,巨晓林怀揣着‚爱企立功标兵‛大红证书高高兴兴地从工地赶回老家,推开家门,妻子、女儿都不在家,桌子上落了一层尘土。他心里一沉,立即跑到母亲那儿去找。母亲说‚小平生病住院了,红红在医院里侍侯着……。‛没7 等母亲说完,他撒腿就往医院跑。

此时,妻子宋小平正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女儿巨江红一只手捧着高中课本,爬在床头睡着了。巨晓林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女儿不无责怪地对他说:‚妈妈不让给你打电话,说你经常是高空作业,怕你干活儿时分心有危险。‛巨晓林望着妻子憔悴蜡黄的脸,心里感到自责和难过。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女儿不得不替母亲分担许多家务,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高考落榜了。为了照顾家,女儿想放弃学业,巨晓林十分不忍,他是多么希望女儿能考上大学,弥补自己由于家境困难没有上大学的遗憾呀!懂事又刻苦的女儿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经过一年复读,第二年考上了西安航空学院。

2000年3月的一天,巨晓林正在哈大线紧张地进行接触网基础施工,调度员跑来转告家里的电话:‚你父亲病重,赶紧回家。‛他收拾了一下工具,跟带工的青年小杜作了交代,便往车站跑。正当小杜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完不成任务时,突然发现巨师傅又返了回来,便迎上去不解地问:‚巨师傅您咋没走啊?‛巨晓林神色凝重地说:‚你参加工作时间短,业务还不熟,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一个接触网基础的成本好几万元,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啊!等干完这点活儿,我再走吧。‛就像往常一样,他依然盯在现场,直到基础浇筑完毕,结果耽误了当晚的火车。谁知第二天再次接到家里电话,竟是‚父亲病逝。‛巨晓林带着愧疚和遗憾,含泪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篇9

李培斌,男,中共党员,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0月15日,为妥善处理群体性信访案件,在连续加班超负荷工作后,李培斌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不幸殉职,年仅50岁。

李培斌同志是一位在基层奋斗了30年的“民调”战士,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层,勤劳实干,为社会谋发展,为群众解难事,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脚踏实地、勤奋肯干、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群众亲切地称赞他为“最美基层干部”。

他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平安乡镇,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排扰解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调解“十法”,即以情感染法、以柔克刚法、先守后攻法、正义震慑法、亲情促动法、群众抨击法、稳定大局法、感化性教育法、诚信担保法、类同案推化教育法,成为全县及至全市“民调”教材,在全县乡村、学校广为传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0年来,他调解的民事纠纷数以千计,制止了无数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30多位子女不孝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10多名“法轮功”练习者迷途知返,40名刑释解教人员,22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等等,为建设和谐稳定的阳高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培斌同志曾作为全省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八大、列席了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6次受到国家级表彰,获省、市级表彰达40多次,荣立大同市“一等功”和司法部“三等功”。

胡贻生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篇10

胡贻生,男,现年39岁,汉族,本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黄陂区六指街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公共卫生科主任,几年来,他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带领公共卫生科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奋斗,认真完成了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慢病防治等各项工作,为六指街疾病控制工作和保障全街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全国,人们谈“非”色变,举国上下一片恐慌,疾控人面临着严峻考验。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党和政府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控制传染源。胡贻生同志及时向全院医务人员通报了疫情,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并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他带领公共卫生人员,分赴各村,和各村卫生室乡医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从疫区返乡人员,逐一登记造册,跟踪监测。每天测体温,体格检查,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病例,胡贻生同志几乎每天到各行政村巡查,如遇特殊情况不能下对,就电话询问当天的情况,并督促乡医每天向卫生院报告当天情况,卫生院每天向区卫生局、区疾控上报当天情况,做到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在防治“非典”的那段时间,胡贻生同志难得吃一顿安逸饭,难得睡一夜安稳觉。在工作中他总是这样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二、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体现惠民政策,2011年我院按武汉市政府要求启动了全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要逐一进村入户登记个人信息,逐一进行体格检查,既往病史调查,家族病史,遗传病史调查。一些重点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0-3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龄人,还要做更细致多次的随访体检工作,刘胡贻生同志再一次责无旁贷的挑起了这个重担,招集动员卫生院全院职工、各村乡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知识进行强化培训,要求每位建档人、责任医生做到数据准确、调查细致真实,填表规范工整,为了居民健康档案的顺利开展,胡贻生同志亲自带领卫生院各科室医生下乡到各村为村民免费体检,及时向村民们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必要性,争取村民们的积极配合。通过体检也查了一些平时没有症状的高血压、糖尿病,村民们省去了大量的检查费,也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节约了时间和金钱。广大村民感激地说,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卫生院好医生。为了严把建档质量关,胡贻生同志要求每个责任医生,每天上交档案,指派一名专人逐一对所建档案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数据不祥的要重新调查,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11点,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结核病防治工作扎实进行,按照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采取加强结核病病人归口管理、结核病网络直报和网络追踪病人等得力措施,连年超额完成区疾控结核门诊下达的指标,使结核病人真正得到了直接面视下的服药。二是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病人、感染者的规范治疗、随访管理,及时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和人文关怀,有效控制了艾滋病传染扩散。三是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控制,我们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上门指导病家隔离治疗、开展消毒控制传染源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的发生流行。

四、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继2009年我院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接种门诊以后,2010年又创建“省级群众最满意预防接种门诊”。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是一个服务性的集体,为了满足儿童和广大家长的要求,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全年开诊接种工作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方案要求,对全县0-6岁儿童接种9种免费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并加强对接种门诊培训督导。

预防接种门诊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流的服务,是全科工作人员时刻追求的目标。因此,胡贻生同志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坚持做到“五心具备”,即:对前来接种的儿童要有父母心,接种过程中要有责任心,询问接种史要细心,服务态度要热心,解释工作要耐心。接种门诊的工作琐碎而繁杂,每天接待儿童和家长少则上十人,多则上百人,而且一名儿童基本上要三四个家长陪同,每天答复家长的询问很多。有的老同志身体比较薄弱,经常是说着说着,嗓子就哑了。尽管如此,从无怨言,始终坚持不急不躁,面带笑容。

预防接种门诊是一个忍辱负重的集体。接种疫苗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但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尽管事先做了大量的解释说明工作,事后部分家长还是不能理解,说出一些过激的话。面对误解和不公正的态度,胡贻生同志要求工作人员要高姿态去应对,用微笑、用爱心、用耐心、用真诚、用科学知识去换取心灵的沟通,去羸得家长和儿童的理解和信任。

今年9月的麻疹疫苗强化接种,每天接待儿童学生和数达100余人次,根本下不了班,为了完成任务,胡贻生同志和工作人员就在办公室里简单吃几口饭继续工作。为了确保不漏掉一个孩子,在车站、集贸市场流动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接种点,胡贻生同志带领工作人员背着冷藏包,挨家挨户,走村串户的去通知和接种疫苗。工作人员就是靠着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全街儿童筑就了一道道可靠的健康屏障。

111易延解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篇11

易延解同志,男,生于1952年,大学文化,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0年2月到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局,长期从事国有林场管理工作,迄今已有26个年头。1993年任林场管理科副科长,1998年任林场管理科科长至今。他先后5次被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在指导新邵县龙山国有林场抗击5·31特大山洪灾害中,被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易延解同志接任邵阳市国有林场管理科长时,正值国家经济体制转规换型。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全市9县3区32个国有林场负债3500万元,职工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农民。在他的负重奋进下,工作有了新起色,改革改制全面铺开,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职工生活明显改善,2001年—2005年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国有林场目标管理一等奖,在全国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做过典型发言。现将其主要先进事迹简介如下:

一、改革改制激活力

一是开展三项制度和分类经营改革。1997年,原国家体改委、林业部下发了《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和《关于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易延解同志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改革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下发了《关于印发<邵阳市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若干规定>的通知》(市政发[1997]30号)。全市国有林场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实行了全员合同制,取消了固定用工自然增长的招工制度,打破了全民工、合同工、固定工的界限;推行竞争上岗制度,精简了机构,压缩了管理人员;实行“以责定员,以责定岗,以岗定资”的工资制度,取消了档案工资,管理干部以效益决定分配。到1999年,全市林场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315人减至514人,精简了60%;干部由原来的603人减至404人,精简了32%;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下降了30%。1998年开始,他精心组织国有林场开展分类经营,亲自上山指导,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全市区划生态公益型林场28个,商品生产型林场4个;区划界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60万亩,为林场每年争取了保护资 2 金410万元。199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全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会议上,邵阳市政府领导特邀到会介绍经验;在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会上,省林业厅多次推广邵阳市“三项制度”改革经验。二是开展家庭承包经营,发展职工家庭经济。1999年,市里将新邵县龙山国有林场和新宁县东岭国有林场作为经营改革试点单位。他深入调查研究,帮助龙山林场确定了开发药材和万亩竹林承包给职工经营的改革方案,帮助东岭林场规划了建设500亩返季节蔬菜和万亩中幼林承包给职工经营的改革方案。期间,他在深圳打工的弟媳出车祸死亡,需要他去处理善后事宜,但他公而忘私,忍痛将工作完成后才去深圳。当年,东岭林场反季节蔬菜收入80多万元,龙山林场建成药材基地1250亩。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他组织起草了《关于搞好国有林场职工家庭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形成了邵阳市人民政府 [1999]39号文件,将改革在全市迅速推开。为进一步调动林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他提议出台了《关于营林生产的改革意见》,将国有林场的旱土、竹林、经济林、荒山、采伐迹地、疏残林及林场闲置的固定资产 3 承包给职工经营,在全市开展创“五佳示范场”和“五十佳示范户”的竞赛活动,得到了林场职工的衷心拥护。目前,邵阳市国有林场承包给职工经营的山林面积12万亩,林场闲置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解决就业3600多人,职工家庭收入达5000万元。

二、调整结构增效益

一是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国有林场走向市场后,原来单一的杉木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000年,他果断提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限杉、增阔、兴竹、强药调整林场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路;要求各林场在调整中做到一场一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他深入各国有林场落实调整方案,市林业局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无偿提供楠木、红豆杉等种子10080斤给各林场育苗。2002年,全市国有林场造林24179亩,其中阔叶林8500多亩;2003年,国有林场造林18786亩,其中阔叶林11659亩,基本解决了林场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林种结构方面,以营造工业原料林为重点,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以竹兴市”和“以竹富民”的号召,突出抓好楠竹新造和低改。易延解同志亲自 4 到绥宁县寨市国有林场创办高标准示范点1000亩,由此带动各县林业局和各林场办示范点14个。1998至2005年,全市国有林场营造楠竹9400余亩,完成低改15230亩,产出经济效益300万元。近年来,从红豆杉中提炼紫杉醇等抗癌药物的市场前景广阔,他及时将信息告诉林场,并选择在红豆杉天然分布比较集中的新宁县国有林场大面积开发,帮助林场职工集资入股营造了红豆杉林3500亩,现有客商报出5元/株的收购价格,预计收入700万元。二是调整木竹销售结构。为解决国有林场木材销售不畅、价格低迷问题,他多次到林场调查研究,在新宁县调查时发现当地木材价格受一些投机老板人为控制。他主动与新宁县委、县政府领导商量,加大打击力度,并从外地介绍老板进场收购,使木材销售价格平均每立方米上扬了80元。同时,为增加销售利润,他引导林场大搞竹木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帮助林场创办各类竹木加工厂45家,年加工能力8万立方米,年创加工产值500万元。

三、以人为本抓管理

一是抓好财务管理。易延解同志深入基层,帮助林场落实财 5 务会审制度,从职工代表大会中选出会审小组,每月对单位的财务会审一次,实行财务公开;同时,市林场科每年会同各县林业局对各国有林场的财务督促检查,严肃财政纪律,有效控制了全市国有林场的乱开支现象。二是抓好资源管理。2000年和2003年,市林业局先后下发了森林资源保护文件,将国有林场的限额采伐管理纳入对各县市区林业局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并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每年他都亲自带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国有林场进行伐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近四年来,国家林业局抽查了邵阳市4个国有林场,伐区合格率均达到100%;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蓄积量也由610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70万立方米。2003年,针对林场职工对随意卖青山意见很大的情况,他以市林业局的名义起草了《关于加强国有林场木材采伐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规范了青山买卖程序。三是抓好职工养老保险。2002年,他邀请市劳动保障单位的领导到外地考察,积极会同各县林业局向各县县委、县政府汇报,帮助国有林场职工尽快入保。到2004年,全市有6个国有林场2500多名职工加 6 入了事业保险,21个国有林场6290多名职工加入了企业保险,剩下的6个国有林场1600多名职工今年也将全部入保。在入保过程中,他加强同劳动保障部门衔接,为职工减免入保费2500多万元,人平减免3000元,广大林场职工真正享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易延解同志也被林场职工称为“贴心人”。

四、产业扶贫促增收

邵阳市大部分国有林场不仅职工人数多,而且经济也多处于贫困状况。1998年,国家实行贫困林场扶助政策,易延解同志抓住这一有利机遇想方设法帮助林场脱贫致富。一是认真调查,摸清底子。他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厅要求,逐场调查,分类排队,确定了其中的17个上报为贫困林场,列入国家扶助的12个,获得扶助资金440万元。二是科学论证,选准项目。对资源多的林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重点选择非经营项目;对资源少的林场,以资源培育为主,搞经营性项目。对项目严格把关,对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对经营性项目不搞官办,与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相结合。在扶贫项目建设上,实行经营性项目 7 建设与经营体制改革挂钩,不断扩大林场经济实力和解决职工就业。城步县金子岭林场发展香菇生产,在他的指导下,采取借贷方式,从生产10万段香菇开始,目前已发展到40万段,职工收入达60万元。三是呕心沥血,抓好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检查关,每个贫困林场,他每年至少要去三次。在财务管理上,要求林场对扶贫项目单独建帐,做到专款专用。通过几年的努力,扶贫帮困初见成效,全市有9个林场脱掉了贫困帽子,年产值由原来的1200万元增加到1800万元,2800名贫困职工年收入从原来的2200元增加到现在4000元,新邵县龙山国有林场还在全省贫困林场培训班上介绍经验。

易延解同志常讲:“当一个林场科长,要时刻想着林场的发展和职工的冷暖,如果不为职工谋利益,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科长,更谈不上是一个好党员”。在林场管理工作中,他以党员先进性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勤政廉政,26年如一日;他思想解放,为邵阳市国有林场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经研究,同意推荐他为全国国有林场工作先进个人。

上一篇:可爱的三只小猫状物作文450字下一篇: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