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青简约教学(精选5篇)
徐长青简约教学 篇1
徐长青简约教学讲座(转载)
作者:卢国锽 来源:隆安教育论坛 发表:2011-04-12 22:25 我要评论
徐长青简介: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2009 年成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 首批学员。现为天津市市级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会会员。曾历获区、市及全国各类教学大赛一等奖。先后获得天津市“三育人” 标兵、“九五” 立功奖章、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带头人、天津市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2008年,天津市红桥区政府、教育局设立了“特级教师徐长青工作室”。近年来,效力于“简约教学” 的探索,出版了专著《徐长青小学数学教学思与行》。
我所追求的简约是什么
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在课改初期,我针对学生缺少数学兴趣、惧怕数学、数学学习能力低.下的现象,提出了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教师有效干预策略。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两个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探究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三不讲” 在课堂上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何使学生从“学数学比较难”、“学数学很枯燥” 的认识走向“学数学很简单,学数学很容易” 呢? 在与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大师言简意赅的话语给了我新的启示: “ 数学简单,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数学好玩,都来学数学”、“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去接近数学,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数学”。对呀!简学,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就不会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学好玩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走进数学世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进行独特体验、个性认知。这不就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 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 “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简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围绕学生困惑之处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细化、结构设计、媒体使用、方法指导等多方面进行简约化处理,以求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学会有选择地放弃。简约是教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结论、思想与方法的传递,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思想与方法,追求多样化中最优化,追求表达陈述方式的简明化,都是数学学习思想与方法的延伸。简约应成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实施简约化的课堂是其学科本身的需要,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倡导简约的,公式、定理的简明,解题思路的简洁,符合书写的简单,语言叙述的简练,计算方法的简便,等等。
简约教学简在何处
教学情境应真实、简洁,教学内容应简明、充实,教学过程应简化、厚实,教学方法应简朴,多样,教学评价应简明、真诚,教学语言要简练、深刻,教学媒体要简单、适用教学情境应真实、简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认知。同时,简约教学还讲求教学情境的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应避免因情境的复杂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情境的简约化过程,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其与知识的相关性及所包含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应避免毫无生机与挑战的情境。如在教学“ 打电话” 一课时,就以“老师在旅游期间接到学校电话,并要把电话内容通知给每个学生”,以这个常见的联络网设计为.例,学生有兴趣、有经验,提出的要“要最快” 的要求后,又形成挑战性目标,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活动中蕴含的优化思想,又丰富了情境的内涵,体现了情境的价值。教学内容应简明、充实。教学内容应抓住本旨内容建构知识系统,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故而,我们提倡适度、适量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少而精” 的选择。重组教材,同时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景多回,使学习材料与情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如教学“分数意义” 一课时,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作出了以下设计: 让学生体验用折纸表示分数的方法; 用生生交流方式,说说折出的分数,等等。方法的简朴和多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选择,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多样性的选择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应简化、厚实。教学过程应主线明确,围绕主要认知矛盾展开多层次教学活动,简约教学强调过程的简化,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而且活动环节注意层次性。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许多教师在学生经历测量、填表、总结出圆周率以后,练习时间所剩无几,而且常常不能准时下课。我在教学设计时是这样体现的: 引导学生采用圆规比测、绳量比较及相关数据查询等方法,首先提出“同一个圆里,周长可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假想,进而采用网络技术,搜集相关信息,引出祖冲之和他的巨大数学贡献,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文献检索的能力。而在掌握了圆周率后,学生尝试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问题解决活动,一改过去课堂中由于复杂的过程与环节,教师与学生忙个不停,在匆忙中无果而终,最后导致背公式去解题的局面。教学方法应简朴,多样。教学应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应朴素、灵活,朴素能使学生明白地参与学习,灵活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并选择适当方法。如在教授三年级数学“重复” 一课时,由于是数学广角内容,渗透集合思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如故事活动、游戏活动、悬疑活动、社会调查等,通过自我体验、合作交流、经验借鉴、肢体表现等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合思想有了了解,并促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学评价应简明、真诚。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渗透学习方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个性思维而不仅仅是以结果来评价。要充分考虑到评价造成的学生自我认同,以积极评价为主,准确简明,即使对一些问题与错误,也应真诚地给学生以引导性评价。如当学生提出了不同见解时,不急于评价,而是给学生呈现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承认学生主动的、个性的思维价值。“你的想法很好,给了大家启发”。“你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角度”,等等。教学语言要简练、深刻。简约教学提倡语言简练启智、有趣味性。用尽可能少的话语来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表达丰富的内涵,因为简练的表达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思维的提炼和逻辑的提升。教学媒体要简单、适用。简约教学在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的同时,强调三个不能代替,即“不能代替黑板”、“不能代替操作”、“不能代替想象”。同时强调使用中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师生操作”、“有利于过程优化”、“有利于资源拓展”。媒体的使用要求针对性,并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视听疲劳,过多的模拟演示抑制学生想象力,过多的设备使用造成教学准备的繁琐与复杂。
简约教学的应用策略
从激发学生参与,引导学生释疑,启发学生创造三个角度找寻具体本模式的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激发参与阶段、引导探究阶段、鼓励创新阶段。各阶段的侧重有所不同,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自觉地展开学习活动,并在独立探究基础上,合作交流、相互补充、融合升华、引发创造。激发学生参与有哪些策略呢? 首先是基于问题研究的情境性策略。将学习目标、研究问题以情境方式呈现给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生动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是贴近儿童生活的趣味性策略。即,以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人物、故事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参与。如我在讲授“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设计成用6个机器猫代表“加”、“减”、“乘”、“除” 四则运算及中括号、小括号,用它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演绎出四则运算的规律。因为形象、生动,因而充满趣味感。再其次是设置教学悬念的启发性策略。即采用挑战性较强,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大胆猜测,为学生大胆实践提供可能性。如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时,教师让学生出数,而后判断能否被3整除,越出数越大,学生出到20多位数时,教师仍对答如流。这种悬念的设置,使学生很快进入独立探索与发现的实践活动之中。那么,引导学生释疑策略有哪些呢? 首先是活动参与策略。即教师将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数学活动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见解解决问题。如在讲授“不等式的解集” 时,为了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并记忆不等式解集的规律,我就就利用形体做数轴,组织学生自编口诀和形体操,学生用他们充满智慧的头脑很快编出了各种各样的口诀。其次是自主选择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如在讲授“圆锥的认识” 时,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学生在悄然议论到大声讨论的过程中问题解决了。再其次是容忍暧昧策略。即教师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性思维,哪怕是错误,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真正让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思维,而不是用教师的结论为学生的思维划上句号。教学中,还要有启发学生创造的策略。小学生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是指知识的“再造”,方法的探新,结果的求异过程。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展示自我个性、独特见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心理品质。发散辐射策略。即教学中采用问题、方法、答案多元开放的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求变,保护学生思维的个性。捕捉灵感策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倾听师生发言,观察学生行动,及时捕捉思维的一闪念,充分开发它的价值和创造力。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 时,多种推算方法出现后,有一名女生苦于没有方法,气急败坏的将纸拍在桌上,喊到“撕了算了”。撕怎么不行? 看似违反常规的现象,却引出了一种新方法。行为反审策略。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反观自身,在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寻求新的方法,得到新的启示。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否定中去肯定,对思维的创造性培养有巨大帮助。
简约教学模式及实施要点
我紧紧抓住小学生乐于参与的特点,将“困疑” 作为切入点和教学的核心所在,形成了以“教师组织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法,鼓励发现;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探究,主动创新” 为特点的简约课堂教学模式(见下图)。
生疑、探疑、议疑、解疑、疑疑五步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是连续的、有序的、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它可以小循环,也可以大循环。在这一模式中,强调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有以下的实施要点: 构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生疑。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发现问题,根据生活情境,解决问题的需要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有时教师也可让学生仅仅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小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最好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的简单交流,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及情境性。激发大胆猜测,引导学生探疑。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对所研究问题的结果作出预测,而后通过实践活动,即通过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人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究,对“迷路” 的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一个“指南针”,让学生自己试着定方向。对“走错” 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要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鼓励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议疑。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当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弱、合作能力较低时,教师应深入小组参与议论、逐步引导、激发辩论。灵活选择练习,促进学生解疑。练习设计应是多层次的、有目的的、富有现实性的,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练习,有层次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这一环节可以灵活地嵌入其他环节中,形成练中问、练中探、练中研的情况,适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创造反思,引导学生疑疑。课将结束,教师应以开放的题目,引发学生灵活地使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
1、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退中的数学教学中的话)
2、在特殊中猜想,在一般中找规律。
3、要给孩子闭上眼睛思考的时间。
4、许多孩子还在思维的路上。(课堂用语)
5、我们的课堂上缺乏真正的思考!
徐长青简约教学 篇2
一、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空白,及时补白。
[片段一]“理发师的困惑”教学片段
新课伊始,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来:某理发师正在理发时,听到一门响,“叔叔,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又是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
师:从刚才的故事里,你知道来了几个人?
生:四个。(师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这样认为”)
师:那理发师纳闷什么呢?
生:理发师没有看到人。估计是他们感觉等的时间长,就都走了。(师点头“有这个可能”)
生:就两个人。(师追问:“刚才不是说来了四个吗?”)第二次门响是那个小孩顽皮,故意开门弄出来的响声!
师(笑,表示赞同):确实有这个可能!
师:现在我们看看,理发师到底纳闷什么?
教师课件出示:为什么只有三个人?
课堂安静了,学生开始思考。片刻,一个学生得意地高高举起手,”我知道了!其实第一次来的是父子,第二次来了一个爷爷。第二句话是爸爸说的,他们是爷仨!”教师高高竖起大拇指,学生恍然大悟,课堂再次热闹起来。
[分析]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掘出了教材中的空白。原来的教材中并没有这个环节,而徐老师巧妙地采用“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引入,既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二]“有趣的呼啦圈”教学片段
让两个学生围着两把椅子抢座位。
生:这样抢什么啊?两个人两个座位,一人一个,不需要抢!
师(若有所思地):说得有道理。那你说怎么办?
生:再增加几个人就是了。
师:就听你的!谁来啊?
话音未落,众多学生争抢着跑上去,教师留下4位学生,并通过猜拳的形式留下一位和刚才的两个学生抢座位,淘汰一位后,去掉一把椅子,两人再抢一个座位。
师(拉着获胜学生的手):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位同学终于获得了胜利!掌声在哪里?(全班学生鼓起掌来)
师(做突然想起状):看看,我又说早了。把掌声送给(稍顿)刚才参加活动的没有获得胜利的那“六位同学”!
学生愣住了。教师微笑着对获胜的学生说:“没有他们的参与,你自己能获胜吗?能这样快乐吗?”课堂上顿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么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你们“六位同学”,怎么还不站起来啊?
五位学生站了起来,教师连声说道:“不对!不对!还少一位啊?谁没有站起来?”学生纷纷说道:“没有了,就五位!加上前面的才六位。”教师使劲地摇头:“不对!加上他说的是七位同学了。谁没有站起来?”学生急了:“老师,是你不对!”教师让学生安静下来:“口说无凭,咱们算一算不就清楚了吗?”
师:猜拳的几个?
生:4个。
师:抢椅子的几个?
生:3个。
师:4+3=7啊!
学生窃窃私语:“对啊,4加3等于7啊!”“不对,刚才上去的就是6人哦,怎么就变成7人了呢?”这时,一个女生说:“老师,你错了,我既参加了猜拳,又参加了抢椅子,你多算了一个。”全班顿时热闹起来:“对!是这样的!”
师:我怎么可能错呢?我是数学老师啊!这样吧,为了证明我的正确,你们过来。
教师拿出两个呼啦圈,把抢椅子的三位学生圈起来,把猜拳的三位同学圈起来。
师:看,是不是少了一位?
看得出来,小女孩很急,她果断地从呼啦圈里跑出来,敏捷地钻到另一个呼啦圈里。教师摇摇头:“那不算。你出来了,那个圈里又少了一位。除非你们能证明给我看一个圈里有3个,另一个圈里有4个。”
教师故意继续在下面“找人”,学生急了。“怎么办呢?”
“你们靠近些!”“把那个圈套住王小薇!”终于,两个圈同时套住了女孩,全班都兴奋地大叫起来:“老师,你看!成功啦!成功啦!”
师(故作平静状):哦,现在这个圈里几个人?(生齐声喊道:3个!)
师:那个圈呢?
生:4个!
师:4加3是7啊。可是明明是6人哪,我错在哪里了?
全班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王小薇多算了一次!”
师:那要算一共有几人,该怎么办?
……
[分析]在原来的教材中,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如何使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变得生动、有趣,并富有浓浓生活气息?徐老师设计:简单的两个学生游戏(石头、剪子、布与抢椅子),将静态的数学知识结论,演绎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借着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认知冲突,借着学生的实践交流,学生由玩“呼啦圈”创造了“集合”。而徐老师也正利用“呼拉圈”把“集合”这个知识解释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争论和游戏中,亲身经历了一个教师很难用语言描述、学生非常难理解的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成功地实现了教材的再创造。
听徐长青老师讲课 篇3
徐老师的课堂是欢乐的。这种欢乐来自于他诙谐逗趣,引人入胜的语言。比如,在让学生上台演示烙2张饼的过程时,学生没有把“饼”带上来,于是他因势利导,问:“你的妈妈给你准备饼了吗?”学生说没有,他就举起孩子的双手说:“你妈妈时时都给你准备了小肉饼。我们就来烙你这两张小肉饼吧!老师的手就是锅,你的手心手背就是饼的两个面。” 顿时课堂上笑声一片,我想也只有徐老师能将生活中的资源利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吧!更妙的是,当学生在烙饼时,他要求学生做动作得配上声音。“嗤啦,熟了!三分钟,再翻过来,嗤啦,又熟了!3分钟,共是6分钟”。这一过程,徐老师形象的以手代饼,配以声音动画,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真知,学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在烙三张饼时,徐老师借用了“借一张”、“等一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演示,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如何“交替烙”,既突破了难点,又让课堂生动活泼!从学生亮晶晶的眼神中,可见徐老师的教学艺术之魅力。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旨在体现统筹优化数学思想,而徐老师的精心设计更堪称优化。上课伊始,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故意创设一个发放练习纸的环节,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启人深省。这个问题,从情景材料看是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自己得出“节省时间”的优化方法时,教师再水到渠成地出示华罗庚的两句名言,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优化思想,形成深刻的印记。这节课,徐老师围绕“怎样烙,最节省时间?”这一主题,先安排烙2张饼、4张饼,研究饼数、面数、方法、烙的次数和所花的时间数的关系,再让学生猜测并亲自动手实践烙3张饼要用多少时间?在此基础上,探究烙5张饼所需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最后是讨论烙1张饼需多少时间?思考“刚才的发现对烙一张饼适用吗?为什么?”五个活动层层递进,逻辑强、思考性强。且每个活动徐老师都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徐老师的课,妙于他幽默智慧的课堂语言,精于他润物无声的教学设计。一节烙饼课,虽未见真饼,却闻着了浓浓的烙饼香,体验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徐老师还提到了简约教学,针对学生缺少数学兴趣、惧怕数学、数学学习能力低下的现象,提出了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教师有效干预策略。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两个发展水平,学生独立探究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或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认识。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正是“三不讲”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优化,把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活动
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取得一定成效。坚持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同时,徐老师的一些话对我触动也很大。不用我们去伤害孩子,要用学生的错误惩罚他们。是的,“伤害”孩子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学生的艺术,让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感激老师,而不是叛逆,恼怒老师。第二句是眼动黑板擦了,就没了;脑动,黑板擦了,还属于你了。我要把这句话告诉学生,鼓励他们,学习用脑时,你就学会了。教育的成功在于:学生离开了老师还在学习,还愿学习;学生离开了学校,还在读书,还愿读书,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我们要承认差异,要让不同的孩子更不同,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徐老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采,这才是真正师德的体现。徐老师在课堂上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语言,关注学生的面特别的广泛,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听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徐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人情味”。他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他给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他对学生做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是发自内心的,就是通过这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鼓励、对他们的欣赏。
观徐长青老师.心得体会doc 篇4
洒志乡平桥小学 韦 兰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策略》这节课,彰显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他幽默风趣,洒脱自然,沉稳大气,体态语言犹如相声艺术大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创造了儿童喜欢的数学。他的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理性深刻,蕴含着“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理念,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善于启发、点拨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主动探究,而且非常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既凸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会„„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一全新理念,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的探究能力究竟有多强?在学习的道路上儿童自己能走多远?学生的心智潜能是巨大的,徐老师充分信任学生,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当徐老师举起撕成的纸片,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验证了纸撕成4片后,先投影直观图形,让学生明确只能将一张纸撕成4片,然后他有意地制造了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把一张纸撕成4片,照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2片、2011片和2010片吗?”激发学生猜想,使学生感觉到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徐老师巧妙引出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告诉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可“退”到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进而向学生渗透“知难而退”“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接着,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研究最简单的数据:1、4、7、10、13„„通过对撕成纸片的结果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可以发现规律。这样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原来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退”的办法来分析、发现规律,使复杂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由受阻变为通畅,学生的心理从胆怯走向自信,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此时此刻,“知难而退”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王国里的奥秘。
徐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过程中,通过枚举归纳推理,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在“退”中探求规律、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徐老师将撕成的4片纸交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中的一张纸片撕成4片,一共是7片,学生继续撕下去„„徐老师依次板书:1、4、7、10、13„„。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4→7→10→13,依次增加3片,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增加1个3、2个3、3个3、4个3。“还有怎样的规律?”徐老师继续鼓励学生发现,有的学生说:“撕出的片数除以3余1。”有的学生说:“撕出的片数减1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渗透无限思想,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3n+1。最后,让学生判断:能撕成2012片、2011片和2010片吗?学生能依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正确判断。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思想的真谛,真正领悟到其中非常重要的“退”的那一步,于是徐老师进一步追问:“现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退是目的吗?退完就完了吗?”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深入感悟“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需要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本质的时候,再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看,寻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退”是为了“进”。这是学习策略形成的精彩演绎!
徐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训练,获得体验,仔细品味,这其中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拼搏进取精神。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却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而无法抹去,让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徐老师的课,理性而严谨,灵动而睿智,让我们久久回味,特别是他的课堂中所蕴含的理念、思想和内涵,更让我们领略了理性课堂折射出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果要说还有一点什么建议的话,那么是否可以在引导学生猜测撕纸的片数和发现数列规律时压缩一些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把“退”中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在其它问题情境中进行再次实践体验,这样就能够增加这节课的内容厚度,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2012月14日
徐长青简约教学 篇5
今年的9月24日、25日两天,我和我校的郑洪娟老师一起到潍坊金宝宾馆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观摩研讨会。会议的主要日程是天津的徐长青工作室走进潍坊,工作室的专家老师们为这次会议提供了四节精彩的数学课,并且为与会老师们做了个人专项研究报告。同时,潍坊市名师工作室孙颖校长和工作室成员王冬梅老师也为大会提供了精彩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
徐长青教授是小学数学新教育理念的先行者,他主张“简约”教学艺术。老子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简约教学的理念就是:“减少、减少、再减少,简单到极致。”
他提出:学生需要简单的数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给孩子的空间有多大,孩子发挥的余地有多大。这一点在他为我们展示的一节小课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徐长青教授这次来潍坊,带着一身的病痛,坐着轮椅为我们讲课,这种研究的态度让我们感动。徐教授展示课的主题是“手上的数学”,由一根伸出的食指作为起始,引导孩子观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适时的评价和点拨,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继而观察两个手指头、三个手指、四个手指、五个手指,仅仅用一只手,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生动和有趣,学习到了数字的有序、大小、间隔等等知识。为其他数学知识(比如植树问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徐教授富有激情的言辞,巧妙形象的比喻,恰当好处的点拨与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王国里自由遨游,让老师们也学到了不可思议的数学学习方式。原来,数学课堂可以如此感性、有趣、并且富有逻辑性。真正体现出徐教授的扎实功底——简约需要对教材、对学生的整体把握。
徐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让我们领会了《数学课如何呈现美》,感受了《数学课简约教学艺术》。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他请现场的两位听课老师做助演,为我们演示他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的。两位学生来到老师家做客,老师欢迎学生们,和学生们握手,并请大家注意观察握手的次序(老师分别和两位学生握手),体会(a+b)*c=a*c+b*c,这一出情景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就不会轻易出错了。为了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老师又导演两位学生演出另一剧情:来到老师家后,两位学生没有和老师握手,而是他们自己互相握手了。这里学生们纷纷指出他们这么做不对,不尊重老师,不符合礼仪,等等。让孩子们体会(a+b)*c不能写成a* b + c,同时又演出另一剧情:老师只和其中一人握手,把另一人冷落在一旁,学生又指出:老师这么做也不好,不能厚此薄彼。从而让孩子们体会(a+b)*c不能写成a*c+b。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剧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并且把经常出现的错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种数学课有哪个孩子不爱上呢?徐教授不愧是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师!
【徐长青简约教学】推荐阅读:
徐长青简约教学讲座12-11
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国培日记05-20
听徐长青课的感受10-24
徐长青数与形名师课堂实录11-17
基业长青简介11-16
长青保护区05-17
长青自然保护区06-28
基业长青企业文化07-01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08-23
简约化教学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