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之美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简约之美教学反思 篇1
追求教学简约之美
句容市第三中学 徐霞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黄金斌
【摘要】
当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潮流,我们应思考如何使教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以简洁、精炼的外在形式传达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此,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简”意识。
【关键词】
简约 有效性 教学思想 教师 目标
提到戴尔,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是它闻名于世的直销模式,打个电话,网站上填填信息就一切都搞掂。戴尔着力倡导的概念是“向过度包装说不”,只要是不必要的,就都属于“过度”的范畴。我们的教学何尝不应拒绝“过度包装”,追求简约之美呢。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教育论著《学记》就论及“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从中我们可以领略“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简约教学的理念。何为简约?简约就是教师用简练的语言,简明的课堂设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简洁、精炼的外在形式传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当追求有效教学成为潮流,我们更应积极思考如何使教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此,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简”意识,懂得舍弃与整合,深入浅出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变得简约又充实,那应如何将之付诸实践呢?
一、简明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好比是一堂课的“心脏”。一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太多,每个目标都想抓,不愿取舍,结果可能一无所成。教学目标要科学、精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目标的定位应恰到好处、要有侧重。如在情感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比较显性的目标时,教学就应围绕情感和价值观感悟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定位。一堂课集中解决一两个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习盲点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囫囵吞枣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简洁内容。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怎样使有限的时间变得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学会取舍,不妨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易混点要讲,易错点要讲,规律和方法要讲;三不讲是,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简要设计。为活跃气氛,很多课堂设置了小组讨论,小品再现,演讲,辩论会等众多环节,让人眼花缭乱,似乎为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往往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在众多教学手段的狂轰乱炸之下,学生缺少了“静思”的过程,被教师强势主导的一个个环节搞得筋疲力尽,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科学、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规律的,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陷阱让学生去钻,这样就搞那么复杂了。“勤老师培养了懒学生!”,教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简便方法。简便的方法和思路是学生所期待和乐意接受的。往往掌握方便快捷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学会从最简单的举例中归纳普遍的规律,如徐长青
老师的“退中的数学”,真正做到“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有些课堂通过各种辅助教学设备,展示眼花缭乱的教学场景,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冲淡了教学的主旨,把原本简单的课变成了复杂的课,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教学媒介的运用要点到为止,克服“浪费与作秀”,避免喧宾夺主,更多的时间应留给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感悟。
简练语言。任何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老师的措辞精炼、具体明了,能使学生一下就把握核心问题,避免注意力的分散,强化他们对重点问题的思考。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抓住时机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留下学生自由发挥的空白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成功和信任。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就会让人有一种清净明亮的感觉。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用心锤炼每一句课堂教学语言,不断提高教学的美感。
教育专家汪潮教授曾说过,“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倘若要在简约教学中切实有效达成目标,教师本身应博学多才,教艺精湛,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宋朝大词人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简约中透着凝练,在凝练中带着思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使课堂教学达到简约而不简单,朴实而又扎实的境界。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思与行》 徐长青
[2] 《简约语文》浙江教育学院 汪潮
[3] 《简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 许卫兵《课程·教材·教法》 2009年第五期
[4] 《网络环境下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张新卫
简约之美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片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9至81页“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 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8 18和54 1和7 8和9。
(生独立解答后反馈交流)
生:4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4。
生:18和54的最大公因数是18。
生:1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生: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你能根据每组数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分类吗?
生:4和8, 18和54分成一类;1和7, 8和9分成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4是8的因数, 8是4的倍数,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4;18是54的因数, 54是18的倍数,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18。1和7, 8和9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
生:我知道1和7是互质数, 8和9也是互质数, 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你是怎么知道互质数这个数学概念的?
生:我是从书上83页的小知识中看来的。 (生介绍第83页“你知道吗”: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师: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45和15 51和17 13和39 1和15 45和462和9 13和18 3和11
(生报答案, 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 你认为怎样的两个数会是互质数,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生:1和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都是互质数。
生: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0除外) 是互质数。
生:任意两个质数都是互质数。
生: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只要没有倍数关系就是互质数。
师:现在, 你能很快说出54和48的最大公因数吗?你认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要注意什么?
……
【反思】
(一) 理性追问, 品味简约美
练习不是为了考学生, 而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练习不宜追求难、偏、繁, 而应从简单着手,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简单的练习并不等于简单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简单练习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引领学生从简单练习中发现新知识, 探索更简洁有效的解题策略, 增加知识的厚度。
以上教学片段中, 求四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对学生而言是简单的, 是基础性练习。反馈表明, 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解答。但是, 教师并没有让简单的练习简单结束, 而是在追问中引领学生一次次深入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后交流, 在交流中思考和发现新知识 (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学生通过思维的不断碰撞, 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首先要分析两个数的特点, 然后再求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关系,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果两个数没有上述两种关系, 就用一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还发现了判断互质数的方法。如此, 简单的练习就变得不再“简单”, 学生在简单的练习中练出了精彩, 拓展了思维的宽度, 让课堂教学更理性。
(二) “留白”课堂, 享受简约美
所谓“留白”, 就是在练习呈现后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 给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探究的空间。以上教学片段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然后让学生按照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将四组数进行分类, 并追问学生分类的理由, 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补充、完善、发现、应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 简单的练习就没有只停留在简单解决的层面上, 而是一环紧扣一环, 层层推进, 深化了学生对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认识, 并理解了互质数的内涵, 彰显了思维的高度, 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 增强了探究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 篇3
一、阅读教学复杂之表现
一位教师在用模拟历史话剧的方式试图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一文。整个话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表演门客对蔺相如的不满,以及蔺相如的解释;第二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表演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场景。学生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对于每一个动作(如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如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得很到位。教师再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的历史,教师在课前让还学生了解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虽然教师是通过模拟历史话剧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总结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并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让学生互相讨论,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和神情的提示,以及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但是仔细思考后我们发现,这种通过话剧阅读的教学方式可能要花上四节课的时间,不得不让我们产生很多疑惑:
首先,在这种方式下学习,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是不是过少?如此继续下去,语文教学实践将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盲目模仿和表演课本内容。我们是不是过多地进行复杂的互动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话剧表演上,是不是脱离了教材的本身?
如此繁冗方式的背后堆积的是肤浅。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需要的是“简约之美”。
二、实现简约之美“三步曲”
1.简约之美——学会割舍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割舍——割舍那些过于臃肿的部分。大家回味一下《负荆请罪》的教学过程,教师设置的环节是不是过于复杂?它不仅要让学生思考人物的内心问题,而且还要思考表演的问题,同时又要当好表达者和模仿者。不仅需要阅读,而且需要反复表演。如此复杂,难道不能割舍一些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割舍的是浅薄的创意。由于过度追求审美化,使《小河与青草》成为死板的图像展示课程;由于过度追求偶然性,使《蚂蚁和蝈蝈》成为模仿课程;由于过度追求全面性,使《司马光》成为科学讲堂。这样,语文阅读教学就变得荒唐和肤浅。这些都是过于追求创意的后果。
最后,我们更需要割舍唯利是图的思想。出于活跃课堂的氛围的目的,我们放弃了课本阅读的正常过程,这本身就是贪小失大。我们思考一下:在《负荆请罪》的讲授中,学生过多的表演,难道不是对文本阅读的缺失么?难道不仅仅是只是为了应付领导对于语文实践性的检查么?还有,教师在学生没有完全阅读《负荆请罪》时,就让他进行历史话剧的模仿,难道这种方式不是为了奉承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开放性和弹性化的要求么?因此,我们应该以课程内容的完成为基本,要给学生足够自我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的阅读扩展。
2.简约之美——学会整理
第一,我们要系统地整理出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我们长期总结出的标准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反向思考和应用的结果。这些都是隐藏的标准。因此,我们要避免在语文教学中把这些标准故意展示出来。有些教师过分追究对文章中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其实这是需要学生在基础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领悟的。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古诗词《黄鹤楼送别》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把文章中孟浩然的送别之情直接显示出来,而应引导学生们进行反复诵读,抓住关键字眼,细细品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第二,我们要学生归纳整理课本中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篇新课文,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但如果我们无法从整体上对一篇文章进行良好的把握,那么阅读内容的扩展又从何谈起呢?面对每篇文章,课堂教学形式越简约越有效。唯有如此,学生能拥有对于语言的实质性把握,从而体现出语文课文的独特味道。
3.简约之美——学会自由
语文阅读课程要求教学学会自由教学。由于教师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所以一旦把一些过分苛刻的要求和环节传递给学生,学生内心会产生抵制情绪,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热情大幅度降低。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们应指导学生自由思考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求多次复读和体会。并且,要充分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学生要大胆地扮演教师的角色,勇于提出自己的阅读《负荆请罪》后的感想。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其帮助自己指导,这样会更有利于加深自己对廉颇和蔺相如性格的独特理解。
简约之美不是让语文阅读课程回归到陈旧的模式上,而是面对当前复杂的教学现状选择轻装上阵,摒弃落后的思想,使教学更富有灵性和效率。
让数学课堂绽放简约之美 篇4
苏派新生代名师许卫兵的教学主张
2006年,我开始提出“简约教学”主张。起因有三:一是新课程改革走过四年后,诸多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落实,数学课堂显现出勃勃生机,但是,热闹背后又常常看到不少数学课由于刻意追求理念上的新颖、形式上的新奇,课堂变得花哨、臃肿、凌乱、低效,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不仅有必要,而且很迫切。二是课程改革进入反思期后,本人所在的海安县实验小学全面开展“回归本原”的教学研究,数学教师在对教学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诊断、修正、实践后,开始进入提炼深化阶段,渴望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三是课改后我自己从生活数学、人文数学、综合数学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总是力求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中,课堂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胖”,删繁就简,辞重择轻,已成必然。
那么,理想中凝练、舒缓、清晰、深刻„„的数学课堂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呢?众里寻他千百度,当“简约”二字从脑海中闪过时,内心里一阵惊喜和激动。欣喜之余,我又陷入沉思:“简约”并非教育专用词,作为教学主张,我们需对一些更深层次、更为本位的问题做出回答,比如,什么是“简约”?怎样的教学才是简约教学?简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实施?实施的保障条件有哪些?„„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和求解中,我们开始了“简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同构。
(一)孕育雏形
聚焦课堂,成了我行动的第一步。2006年4月,我们打磨出第一节体现简约特点的数学课——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该课在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展示获得好评后,我迅速以此课为例撰写《追寻简约化的数学课堂——“认识分数2”教学三步曲》一文发给《人民教育》数学编辑余慧娟老师。余老师很快作了回复:
我很赞同许老师提倡简约的观点,但文章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案例的评点过于肤浅,给人的感觉,只对“简约”有那么一点朦胧的认识,还不清晰,不深入,不能推此及他,不能就此谈出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把视野放开,结合 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彰显简约之内涵,更要能加以拓展,能举出其他教学内容来解读简约的内涵、例谈如何简约。
余老师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我们当时提出“简约教学”的确只是一种直觉,和现今很多文章将“简约”仅当成一个时尚词语来使用一样,对“什么是简约?什么是简约教学?”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既没有进行意义解读,更缺乏理性思考和学科解释。
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实践注定没有底气。所好,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不断“沉潜”的过程中,我和全校数学老师边研边思:《找规律》、《游戏公平》等10多节研究课在“素材选择”“情境创设”“教学调控”“课堂结构”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简约”共性。随后,大家通过读书、反思、沙龙研讨,对“简约数学教学”形成了如下初步界定:
所谓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怎么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做得怎样”),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目标何在”)。
在研讨中,老师们还谈到了简约教学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意义以及操作要领,这些都为后期开阔研究视野,构建研究框架,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深入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慨叹:课堂教学并不是想“简约”就能“简约”的,显性的“简约”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支持系统,其中的核心当属教师。因为课堂实施只是教学预案的一个呈现而已,教师对数学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理论功底、教学艺术、实践智慧等都直接影响着简约课堂的创建和实施。只有丰富的老师才能做出“简约”教学,而广泛的实践是让教师“丰富”起来的重要途径。
思想决定行动,境界提升品位。2008年初,在前期全校数学教师都参加“简约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又组建了30人的核心组,并将研究任务细化成14个专题,主题涉及简约化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素材选择、课堂结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练习设计策略、教师教学调控、教学预案 执行、课堂生成把握、媒体技术运用、教师学科素养、教材的执行与改造、教学范式梳理,等等。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草根化、常态化、精细化,不管是随堂课还是展示课,大家都确立一个主题来磨课、议课、评课。有老师外出学习,除了带上录音、录像设备外,还带着我们的研究细目表,努力从名师、大家的课堂中寻找简约教学“因子”,回校后集体交流分享。仅仅两年时间,我们录下了包括30多位名特优教师在内的120多节原生态数学课。课题组老师或通过案例评点、或通过专题汇报、或撰写论文等不同方式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得整个研究不断走向开阔。而今,简约的思想在我校老师心中已经深深扎根。日常闲聊中,打磨课堂时,大家不经意间就谈到简约,追求简约,甚至有人说我校的教师和课堂都流露出一种特有的简约气质。
(三)提升超越
随着研究的展开,一些新话题、新视角不断涌现,带动着整个研究向纵身推进。2008年暑假,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组织我到美丽的太湖边静心研修。离开了喧闹的都市,卸下了繁琐的工作,置身于风光迤逦的湖光山色之中,有一种得天地之灵气的超然和洒脱。在教学主张会诊阶段,导师成尚荣提醒我:“要‘积极’但不要‘着急’,从高原到高峰需要时间;对简约的解读,可以从数学本身、从教材、从教学过程、从儿童、从教师等角度来进行,尤其是要解读好简约的内涵。”导师孙国春点拨道:“‘简约’不仅是对现实教学的纠偏,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性。”同为南通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的蔡宏圣说:“真正的简约是在把握了数学发展规律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前提下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课堂品质”。这次研讨后,我们的研究视角也由最初对现实繁琐教学纠偏转向探寻数学学科的简约特性(即“简约数学”说),提出了“简约”既表达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简约教学应该成为数学教师在掌握了数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后的自觉追求,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等重要论述。(详见《简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刊《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五期)
2009年11月12日,海安县实验小学校园内彩旗招展,嘉宾云集。由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联合举办的许卫兵“简约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隆重举行。如此“个人演唱会”既是四年简约教学研究的成果展示会,更是一次聚力超越的专题推进会。课堂教学、成果展览、主题报告„„在完成一系 列的“规定动作”后,专家组、导师团开始了集中评点。朱嘉耀团长一席话,让我们对两年前的“简约教学”界定有了新的认识:
“简约数学教学界定中的目标定在优质高效尚显不够,教学最终是促进儿童的最大程度发展,而课堂的优质高效到儿童的最优化发展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中间思考,简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起着什么作用,往深里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还可以往终极看,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什么影响?”
是啊,一切教育的核心都是指向人的发展,“简约教学”也不例外。简约教学并不只是在教学手段、操作策略上追求简约,更应该有“形上关怀”的追求!自那之后,简约数学教学的界定中增加了“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生成”的终极目标,对此,并作了具体阐释。(详见《教学目标的现实失落与形上关怀》,刊《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五期)
(四)系统建构
在简约、简约教学、简约数学等核心概念内涵不断明晰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追问:比如,“简约”一词先于教育领域之前就在生活和艺术中有广泛的运用,它的前世今身的意义演变是怎样的?简约的教育意义、教学意义之核心是什么?“简约”之于数学学科本身有何特别的价值?简约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日常生活有着怎样潜在的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将简约教学置于一种更为宏大的文化视野和背景之中来考察。
2009年,我和团队成员集体研读《中国艺术简史》,重读《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教育哲学导论》、《泛教育论》等著作,从“简约之于生活”、“简约之于艺术”、“简约之于教学”、“简约之于教育”四个方面来解读“简约”之本质,探寻简约教学之意蕴。在我看来,“简约”的意义是从生活开始,在由“形”到“神”、舍“形”取“神”、寓“神”于“形”的发展中逐渐走向丰富和深刻的,那种充分表达了人的精神、思想、创造的简约是最高境界的“简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将简约在生活和艺术中的意义精髓引申到教育领域,并赋予其以教育学意义,是对简约内涵的丰富和扩展,是对教育研究视角的一次拓宽。简约数学教学并不只是对繁杂课堂的现实针砭,而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常态,只有将简约数学教学的理想转化为简约的数学课堂现实,转变为儿童的智慧学习、智慧生长,它才算获得了真正的“生命”。(详见《简约数学?简约教学?简约智慧》,刊《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年第3期)2010年暑假,我整合各方面研究成果,构建系统框架,完成了首部个人专著《简约数学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大学马云鹏教授在书序中这样写道:数学之本质在于化繁为简,在于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征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数学是一种美。教学之本质在于深入浅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使学生感觉学习之美。简约教学看似将教学引入一种平常的、日常的、常态下的教学,似乎是简单了,实质上是努力追求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追求一种简约之美。
简约之美教学反思 篇5
—书籍装帧艺术的简约之美
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谢如红
摘要:现代书籍装帧的本质应该是书籍内容的准确传达和书籍本身文化内涵与设计形式的统一。本文从书籍装帧艺术版式的排列,外部的装潢和材料的选择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论述,阐明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上要量体裁衣,抛弃无谓的奢华浪费,回归书籍装帧简约之美的观点。
关键词:简约美;书籍装帧;艺术;版式;装潢;材料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国人的“炫富”心理日益膨胀。这种浮躁心态在书籍设计上也已经有所表现。具体来说就是部分书籍因为追求经济利益、制造社会轰动效应,推崇标新立异而出现的过度包装和夸张繁琐的装帧设计。这类书籍设计或者外表被华而不实的昂贵包装包裹;或者一味添加一些无用的图形、符号、色块等设计元素;或者将书籍内文大肆进行变形、割裂、颠倒等所谓艺术化的处理。这些过多的表现形式及多种材料的使用对提升书籍整体形象有无帮助?是否能够体现书籍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是否符合绿色环保设计要求?是否为消费者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关于书籍设计方面的这些深层次思考都已经被淹没在了书籍华丽的包装与怪诞的版式设计中。
回顾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严肃的政治气候、简单的书籍印制技术、有限的书籍制作材料等多种因素限制,书籍设计师在书籍装帧技术上都采用减了又减的减法设计,一般的书籍基本是有了封面就不再印封底,而且书籍内部版式排列也是单调乏味,使用的颜色、图像也是越少越好。进入二十一世纪,书籍设计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店里各种用材昂贵、印制精美、包装奢华、价格不菲的精装书琳琅满目。书籍的种类也变得丰富多彩,从文学艺术、古籍历史到经济管理、哲学宗教;从生活保健、娱乐时尚到儿童读物、教辅教材等等无所不包。书籍装帧设计开始从里到外,对函套、书封、腰封、封面、封底、书脊、勒口甚至切口都做起了文章。书籍设计师们在书籍的外部装潢设计、内部版式设计及书籍使用材料上,都在进行加了又加的加法设计。其实在资源日益匮乏,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一本在设计上独具简约之美的书籍,也许比那些经过所谓精心设计,层层包装的豪华书籍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激起心灵的共鸣。
书籍装帧艺术的简约之美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版式的排列;二是外部的装潢;三是材料的选择。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伟大开拓者。他创作的兼具简约美、装饰美和形式美的书籍,给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书籍装帧艺术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顺应了当时的世界设计大方向,即简洁的设计风格。回首他的设计作品,我们发现大部分书的封面或没有图案,或图案十分简单,去掉了可有可无的装饰。而用色一般为两色,甚至只用单色。有的封面还删减了出版单位和年代,洗练大气,充满想象。1926年,鲁迅先生为《呐喊》再版本设计了封面。红色做底的封面令人联想到鲜血、革命和希望。由他亲自书写的书名“呐喊”二字像尖刀镌刻般充满了力量。鲁迅先生这种自然潇洒,简洁现代的书籍设计风格,应该是与他务实的思想和实在做人的楷模行为相关联的。反观我们现在的某些书籍设计,封面上罗列、铺陈的东西很多,可是既没有层次,也没有重点。从版式安排,字体选择到色彩运用,做作失衡的现象屡见不鲜。对照鲁迅先生在书籍版式设计上突出的简约之美,我想我们当代的书籍设计师应该有所思考,有所醒悟。
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诗经》在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荣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与目前国内书籍设计界流行的外部装潢华丽的图书不同,《诗经》是一本以黑色与棕色为主色调,由粗糙的刨毛牛皮纸做书封,封面黑色烫白色书名的“低调”图书。全书线装装订,庄重典雅、质朴简洁。没有图片装饰的内文呈横版排列,版式设计清新素雅。这本从外部结构、内部版式及制作材料都看似平淡无奇,散发着简约之美的书却获得了众多国际书籍设计专家的首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之前国内“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发现的,那就是有的书籍在把富丽堂皇的封套或腰封去除之后,给读者的整体感觉反而更加自然舒畅。这种“意外”说明不顾书籍性质和内容,在书籍外部装潢设计上一味追求新奇、豪华、昂贵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肤浅。如果一本书籍通过简洁实用、经济美观的外部装潢设计就能够圆满完成,为什么还要在设计上继续添加那些词不达意的繁冗琐节,扰乱读者的视线和心情,浪费他们的时间和财力呢?
近几年,在书籍装帧材料的选择上掀起了一股“绿色之风”。“绿色之书”的出现说明了书籍设计师开始考虑到环保和简约的问题。“绿色之书”要求书籍设计师遵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从设计之初
就必须考虑到书籍的再生使用,外部结构的优化,材料的消耗,再生纸的选择以及可再生或可降解的天然包装材料及染料的使用等问题。由江苏教育社出版,书装设计家周晨设计的《绝版的周庄》荣获了“2008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这本反映中国古镇水乡周庄经典风貌的图文书,设计精湛典雅、自然抒情。整本书没有亮丽的图片和五光十色的色彩;没有标新立异、奇形怪状的版式排列;也没有使用任何昂贵高档的材料来提升书籍的档次。该书护封选用的是极普通的牛皮纸,设计上采用了类似邮票的图片,书名由简单的压烫工艺完成。书籍封面全部装饰了饱含水乡风情的蓝印花布纹样,浓浓的水乡情怀就在这种简洁实用的设计中溢于书表,沁人心脾。
也许一本书籍会因为特殊材料、特种工艺、新型油墨的累加使用让它的视觉冲击力变得更加强烈、更加炫目。但是这种表面的繁荣带给读者的除了书籍外表的绚丽多彩,还有不容忽视的视觉与环境污染。某些书籍华而不实的金属函套、木制书匣,封面的烫金烫银、上光覆膜,凡此种种材料的加法运用造成了对纸张、林木等能源的极大浪费和废气废水的污染,这些书籍的设计行为已经违背了书籍设计中追求文化内涵与设计形式的和谐统一,更破坏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香港书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被赞誉为“对中国出版界影响巨大的人”。陆先生就是一位在书籍装帧艺术道路上执着追求简约之美的设计家。他的书籍装帧设计理念是做减法,而不是只专注于堆砌华丽的设计元素。“为每本书穿上最合身的衣裳”是他发出的呐喊和一直实践的目标。有读者曾经这样形容,“在那些封面设计光怪陆离,被烫金烫银、覆膜压纹等印刷技术过度包装的书中间,有着简洁明快模样的陆智昌先生设计的书总是一眼就能被发现。”“打开陆智昌先生设计的书就能安安静静地走进文字,没有杂音和干扰,真是读书人的幸事和乐事。”
在诠释朱天文的《巫言》一书时,儒雅斯文的陆智昌先生只用了一个“逗号”作为设计元素。在单一白色的封面上,那个凸起的白色逗号就是唯一的图案。这种简约、干净的唯美设计风格让人吃惊。而陆智昌先生是这样为他那些具有简约之美的书籍设计做解释的: “设计的目的不是用来炫耀设计者有多大的聪明才智,而是围绕着内容,做恰如其分的事情。”是的,众所周知,吃饭要按时适量,穿衣要量体裁衣。也许有一句话表达的最贴切:“在生活中无论哪个方面,只有简单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浮躁的喧嚣时代,书籍设计师为心爱的书籍量体裁衣,为它们穿上最美丽、最简约、最合适的衣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书籍设计师应该认真思考书籍装帧设计在版式、装潢、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根据书籍内容采用最恰当的设计形式,配合合情合理的外部装潢以及绿色环保的制作材料,最终达到书籍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同时书籍设计师还要勇敢抵制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界追求奢华的诱惑,大力提倡书籍的简约设计,重新回归到书籍设计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本质上来。
参考文献:
【1】陈侃编著,《书籍装帧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
【2】任雪玲主编,《书籍装帧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
《桥之美》教学反思 篇6
我认为学习一篇散文的大致思路是:“整体感知——细处品味——拓展迁移— —体验反思”,重点应放在第二步上。根据文章写法及内容的不同,制定重点学习的目标。如《桥之美》可以重点赏析文章语言优美、生动的特色,如“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有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短短几句话使用了描写、抒情、说明的多种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其中“苍茫、水天一色、单纯明亮、珍视、满足” 这些词语都相当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就此类语句加以赏析,学会赏析方法,便会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走近名师,感受简约之美 篇7
“简约教学”是在质朴中透着大气的美
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或简化, 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简约是以朴素的姿态, 将丰富寓于简单之中。徐老师从一件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撕纸问题入手, 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轻松的学习氛围, 将“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运用在生活中的《烙饼的经验》一课中, 用自己的大手当锅, 学生的小手当烙饼, 用“锅来啦!”“饼来啦!”等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最终获得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徐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体悟到他简单中的不简单, 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这种灵动的课堂, 让我们在质朴中感受到的是大气。
“简约教学”也是低调中奢华的美
简约是一种回归与沉淀, 一种风格, 一种气质, 更是一种内涵。“简约教学”是教学环境的简洁和真实, 内容的简明和充实, 过程与方法的简化和厚实、简朴和多样, 更是教学评价的简明和真诚, 语言的简练和深刻。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徐老师在课堂上追求着更高层次简约、求实的境界。正如他在课堂上, 从两张饼的偶数教学开始, 形成一种基本经验, 又由三张饼的奇数教学拓展开来, 产生一种基本思想, 在“双基的作用下,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后, 徐老师对学生顺势而导, 得出烙一张饼所需三分钟的结论。学生经过思考都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后, 电饼铛的出现令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恍然大悟。这种剔除喧嚣与浮华的课堂, 最终变得简洁而美丽, 它虽简约却不简单, 更不肤浅, 保留住了简约的本质与精髓。
“简约教学”更是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美
“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简单, 就让我们的教学从简单开始, 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参与。”徐长青老师是这样说的, 他也是这样践行着他的思想。他不仅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学知识、长本领。在“徐长青工作室”的所有老师, 也是如此自由、自然地成长着。徐老师用他的激情、智慧、执着感染着工作室所有的成员, 开启了一批又一批教师思考的大门。他游走于全国很多省市, 相继设立20多个“简约教学”研究基地校, “简约教学”如星火燎原, 让更多的教师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快乐成长, 也让更多的学生享受着这样愉快的课堂。
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绽放简约之美 篇8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媒体应用 简约高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教师积极领会和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丰富多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热热闹闹,多媒体的应用生动形象,教学环节愈发精致,教学形式异彩纷呈,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得到激发,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如果把握不好,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的简约性,很容易使教学形式化和盲目化,学生被激发的只是表层的兴致,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未能得到内化提升,情境创设容易出现牵强附会,合作探究容易停留在表面,多媒体的过多使用会让学生抓不注重难点,产生迷茫,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说没有简约就没有高效。如果能突出课堂教学的简约性,在教学中还原课堂质朴的内在美,让学生在简约宽松的环境下获取新知,激发情感,产生兴趣,主动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将使课堂变得简约灵动,让课堂教学达到简约高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绽放简约灵动之美。
一、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着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学目标的精准确立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灵动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精准简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把握整体性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核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具体的方法与过程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科学的方法与过程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获得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中产生兴趣并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出发,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各个目标高度整合,进而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注重层次性
三维目标之间紧密联系、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章节的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体验水平,做到具体明确,相互关联照应,逐渐递进,进而确立灵动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确立,有助于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获取新知,激发情感,产生兴趣,主动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3.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做到语言表述的精准性
三维目标的语言表述在考虑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简洁明晰,要注意避免“知识与技能”的僵化,“过程与方法”的形式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虚化,建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例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简明的教学流程的开展
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学流程的简明开展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灵动的核心。只有教学流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简明,才有整个教学流程的简明。下面谈谈高中化学课堂中几个重要环节的简明开展。
1.简明的新课导入情境创设
导入情境简洁、真实、自然,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聚敛思维,把学生快速带入课堂场景中。
【案例1】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新课引入:
现场展示红酒瓶,让学生观察红酒瓶上的标签,找到红酒的成分。学生发现红酒中含有二氧化硫。教师提问:为什么 有毒 的二氧化硫可以出现在红酒中呢?就让我们走进二氧化硫,解开大家的疑问。
【案例2】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新课引入:
用PPT展示一副关于“魔鬼谷”的照片,简要描述相关故事。教师提问:在闪电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反应与产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氮的循环”。
2.简明的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的设置在简明的前提下,更应注重灵动性,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富有趣味,难度适合,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案例3】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之“氨气的喷泉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
(1)实验装置中胶头滴管里面装的是什么物质?操作的时候先挤一下胶头滴管是什么目的?为什么可以形成喷泉?(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可以提升学生思维深度,让课堂教学富有灵性)
(2)如果将烧瓶里的气体换成氯气或二氧化碳,可以产生喷泉吗?具有什么性质的气体可以引发喷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成喷泉实验的原理)
(3)如果用氯气或二氧化碳来完成喷泉实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4)如果胶头滴管忘记装水了,能不能想个办法完成喷泉实验呢?(问题切合实际又充满悬念,让学生有强烈的回答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根据喷泉实验完成的原理,你如何理解导管内空气存在对喷泉实验的影响?(从原理出发,结合实验装置实际,突破关键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3.简明的实验演示
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演示简明的实验,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引起实验演示出现意外或时间拖长的因素有相关的准备对策,对一些操作较复杂、时间相对较长或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提前在实验室做好实验,用手机录像后编辑播放。这样可以使实验过程简洁化,现象明显,不污染教室又不失真实,还可以多次使用。
4.简明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设置从教学目标出发,简明、难度适宜又有层次性,达到对新课学习内容及时巩固提高的目的。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中可设置如下练习:
(1)有关氮气性质描述的选择题。
(2)有关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性质描述的选择题。
(3)判断氮气与氧气、氢气、镁条反应中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选择题。
(4)判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中二氧化氮做氧化剂或是还原剂的选择题。
(5)有关“氮的固定”概念的选择题。
(6)“雷雨发庄稼”中有关含氮物质的转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简明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应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小结。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课堂小结。
本节的学习目标:
(1)氮的固定;
(2)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本节的学习方法:
(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3)比较法;
(4)知识网络化。
6.精炼的语言表述
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概念原理时要尽量做到精炼。质疑问题要“点穴”到点,解析疑惑要“点拨”到位。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分析可逆反应概念,重点强调可逆反应的特征是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也就是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三、简练的多媒体使用
多媒体虽然有很强大的教学功能,但其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学,应特别注意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及学生化学学科观念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趣激情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实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概念教学的整合,通过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高效。
同时只有简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更加完美地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使用时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要从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有选择性地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注重精炼使用,要适度、适量,一般只在导入情境、问题创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用,要制作精致简练的课件,课件的制作要融合简约高效理念。
总之,只有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进行简明的教学流程,加上简练的多媒体使用,才能还原课堂质朴的美。学生可以在简约宽松的环境下获取新知,激发情感,产生兴趣,主动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绽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灵动之美,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变得简约、灵动、高效!
[ 参 考 文 献 ]
[1]赵晨,胡志刚.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J].化学教育,2013(4):34-35.
五年级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篇9
在进行写景类课文教学时,可以在具体课文教学前,增加了单元导读课,目的是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了解写景类文单元归类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学习写景类文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和会学。
待单元课文学完后,在最后一课时进行单元小结,帮助学生回顾归纳写景文的特点,归纳学习写景文的方法策略等。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其它类型的写景文章,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写景的文章,我们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的美丽,让这美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美景写出来的,即文章的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特征:初步领略,直观感知——自由朗读,整体把握——默读体会,小组交流——品读交流,入情入境——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巩固练笔,内化提升。
认知动态过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理解——交流体会——梳理写法——巩固内化。
我们如何操作呢?
具体的操作流程:
一、在朗读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
1、立足文本感受美学习写景类的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悟景物的美好,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努力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充分地去品读感悟。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进行自学,抓住关键词句圈圈画画,理解景物的特点。
2、超越文本想象美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视频,视听相结合,想象奇景,进一步丰富头脑中的画面,努力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3、朗读文本表现美在学生充分感悟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师通过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样,通过默读——品读——美读,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帮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美的乐趣和陶冶。
二、在品读感悟中习得言语智慧
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方法的感悟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自己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三、在互动探究中不断渗透学习方法,让结构意识更加的清晰。
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会学习帮助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把前期初步掌握的学习写景类课文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篇课文中。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意识的前移到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学过程中采用阅读写景类文章的基本方法进行推进,达到螺旋上升。这样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针对写景文,还引领大家聚焦写景,感受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展开讨论。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论及诗词所表现的境界问题,成为我们展现了宋词的`极大魅力所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不在于作品中是否包含了“我”这个主体的存在,它舍弃了“我”在词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抛却了“我”的主观标的,类似于文学写作中的“全知视角”,有上自下的“俯视”万物。但这样的“俯视”中却包含了“物”与“我”的关系——“我”观察“物”、“物”作用于“我”的情感特征和审美范畴。
王国维原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的表达,分别出自欧阳修《蝶恋花》和秦观的《踏莎行》,词的意境里包含了作者对“花”和“秋千”借以情感寄托的表达,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情感。“花”蕴含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秋千”有勾起了作者的回忆和思念,让客观的“物”寄托了人的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分别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和元好问的《颖亭留别》。这是王国维最所尊崇的“无我之境”的诗词一类。这一类的诗词在王国维看来,是“物”与“我”的相容和化境,达到了作者和所借以描述的实物的融汇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在诗词里,看不出是描写“物”还是表达“我”。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能代表这类作品的特征,似乎有人的行为表达,但更多的是在“无心”和超脱自然的状态下,性情的自发流露,“南山”亦并不是物的南山,它在诗词里是“心”向“远方”的拟物和归宿。
桥之美反思总结 篇10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也感受了人类巧夺天工的神奇和伟大,这是外在的、有形的“桥之美”;而那种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玫瑰!沟通、理解、信任、友爱等连接心与心的桥则必须用真情、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设,一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搭起的人桥,一如那《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请学生说说这些“桥”。
从有形的“桥之美”到无形的“桥之美”的拓展延伸,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我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跨海大桥的效果图,请大家发挥想象,描绘未来跨海大桥的雄姿。最后我还展示了自己拍摄的天宁寺周围的一组桥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审美方法,尝试欣赏身边的桥之美。
奥婷:雅适之家简约之美 篇11
北京奥婷美容院是创造美、成就美的地方,所以深知女人心底渴望的温暖和浪漫。一袭粉紫色的窗帘,或轻纱或丝绸,都能轻易唤起女人的归属感。在一个懒洋洋的周末,或是一个空寂的夜晚,穿过奥婷的粉紫色,躺在春意盎然的美容房里,便可轻易将我们的心灵抚慰到宁静、恬然。
古朴、华美、雅适,在奥婷表现得淋漓尽致。
浴室
用“休闲、清爽”两个词语来概括浴室再合适不过。轻纱缭绕,香气怡人,从身体到灵魂的享受,是女人对自己最奢侈的呵护。美丽的女人是朴素而自然的,能够抵御时尚以及化妆的诱惑。一个女人的美丽与人工装饰无关,而是由她的精神和内心世界决定的。在奥婷的浴室里,只有简单的浴缸、梳妆台、镜子和极致的壁画,这一切都只是简单的陈列,尽量地保持原始形态,给人一种简约的享受。
接待室
主接待室采用木质沙发,传统而又古典,以中性气质为主。男宾接待室以红色为主,金黄色为辅,沙发以简单的竖线条纹来呈现,庄重、华丽;女宾接待室以粉紫色为依托,浪漫典雅,柔和而温暖。整个接待室里,最有特色便是金黄色的壁纸,一幅“千手观音”图恰似点睛之笔,意境幽远。
美容室
简约之美教学反思 篇12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电视美术设计可以概述为:喜庆、祥和、简约、单纯、明快、大方, 这也是在晚会初期, 汇报舞美设计方案时用的几个关键词, 并试图重点实践简约和单纯这两个目的, 圆一个多年的梦。
喜庆:值得喜欢和喜庆。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祥和:吉祥平和。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简约:简略。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单纯:简单纯一;不复杂。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明快: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大方:自然;不拘束; (样式、颜色等) 不俗气。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1. 造型理念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美术设计采取围拢环绕式的“和合”造型, 突出团聚圆满、喜庆、祥和的寓意内涵。用一个最单纯的造型单元符号元素阵列排布, 组成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并夸张、变形、重复、叠加、发散。360度开放式舞台设置, 可以满足任何角度镜头的拍摄。
2. 舞台分布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舞台表演区由七个部分组成:后区 (矩阵灯背景墙) 、中后区 (弧形可开和合LED大屏幕) 、中区、 (耳区A, 上场口) 、 (耳区B, 下场口) 、前区 (主表演区) 、互动区 (最前沿探入观众席的舞台) 。每个区域之间层层紧扣, 互为联系, 在保证节目运行与拍摄机位等必备条件的基础上, 疏密有致最大限度地调动舞台的调度, 加大了舞台的纵深与层次。
3. 舞美构架
中式传统符号的造型由定制的冰凌形LED流水灯矩阵排列, 组成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在发光时可任意变换光效, 营造不同氛围, 熄灭时可呈现晶莹剔透的酷似北方冬日冰挂的冰棱效果。中心上方仍用冰凌形LED流水灯悬吊组成巨型水晶灯形状的构架, 晶莹璀璨突出节日气氛。专为晚会特别设计的中国传统大红灯笼形状的圆桌造型的嘉宾席位, 可在观众镜头反打时, 产生互动效果, 增强观众区的喜庆祥和气氛, 使画面丰富而饱满。如图1所示。
4. 观众设置
观众总人数设置410余人, 是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观众数量最多的一次, 观众分为两大区域。嘉宾席位:150人, 由25张特制的自发光大红灯笼圆桌组成, 桌上摆放马年吉祥物和年货, 用以加强观演的互动和节日气氛。普通观众席位260余人, 采用阶梯式平台, 用以加强观众的层次和镜头画面的饱满, 平台上方设置活动座椅, 这是对每一位来电视台观看晚会的观众的尊重。普通观众席第一排前方和最后一排的后方各有一排自发光的大红灯笼作为装饰, 使前后观众容为一体, 交相辉映。
5. 舞台机械
舞台中间弧形LED主屏幕下设车台, 可根据节目需要向舞台左右两侧开合。打开时, 演员可以从舞台中间后方迎着观众上场, 合上时是一个完整的屏幕, 为不同的节目播放不同的背景;中区配有主升降转台 (直径4m) ;两边耳区各设置一部升降台 (直径分别为3m、2m) 。
6. 视频设备
主背景采用LED高清屏幕弧形排列, 仅仅用于配合节目背景的迁换, 也是近几年春节戏曲晚会用屏幕最少的一次。
7. 机位讯道
本次方案可满足8~12讯的机位设置, 其中, 舞台下场口前沿和观众席左后方各设长短两个摇臂。观众席最后一排后方搭建了与观众席等弧长的平台, 上设一个轨道车摄像机, 当轨道车摄像机沿弧形轨道运动时, 观众席的背景变成了轨道车摄像机的前景, 使镜头非常有景深和运动感, 弥补了戏曲节目静多动少的特点。
二关于简约
提到简约, 就不得不说一下简约主义, 简约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形象简化到最少的程度, 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 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 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 宜藏不宜露” (齐白石语) 。这些也都是对简洁最精辟的阐述。
但是, 简约并不是简单, 简约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并提炼的精华, 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简练出的新概念, 摒弃陈俗与浮华, 它多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 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
简约也不是缺乏设计要素, 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 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 更追求材料、造型、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
简约主义的前身实际上是减少主义, 那时候减少主义的风格特点是: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在当时, 这种风格在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但是, 简约主义作为一种主流设计风格被搬上世界设计的舞台, 实际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兴起于瑞典, 虽然在之后的十几年, 出现了解构主义试图打破这种设计理念, 但是, 人们渐渐渴望在视觉冲击中寻求宁静和秩序, 所以简约风格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精神内容上, 都迎合了在这个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美学价值观。
“简约主义”这一名词来源于西方, 但并非只存在于西方。其实简约主义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所体现, 而且比西方首次提出“简约主义”的时间还要早得多。比如说我们国家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早就说“少则得, 多则惑”, 意思就是要把事物的本质加以总结与提炼,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后来的“less is more”的设计思想与老子提倡的这种少胜于多的思想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西方的简约主义只局限于设计, 而中国的简约思想则深入到了文化、艺术, 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层面, 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
提到简约就不得不说一说近几年电视晚会中电视美术设计的不良风气。恰巧, 2013年有幸聆听了上海电视台一位资深导演的讲座, 题目是《导演眼中的电视美术与灯光》, 导演长篇论述了导演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导演与灯光设计的关系, 其中提到了一个从没有用在电视美术中的词“视觉污染”和“光污染”, 听到这个词笔者很震惊、很惭愧、很有同感。震惊的是当今的电视美术已跑偏到了如此地步;惭愧的是笔者也是电视美术设计队伍中的一员;有同感是笔者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却一直找不到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与同行们就当今电视美术设计中不正常的现状进行探讨。
近几年的电视美术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并越走越偏, 忘记了自己的职能,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奢侈豪华, 过分追求绚丽, 大肆展示、炫耀舞美设计, 置节目内容、演员的表演而不顾;
滥用科技, 声、光、电一齐上, 旋转、升降、开合、移动, 天上、地下到处是机关, 尽一切所谓高科技之能事;
屏幕泛滥, 顶部、立面、地面、海陆空全覆盖, 一眼望去, 所有能见到的地方全是屏幕。屏幕的出现, 其实对电视美术来说的确是个福音, 它解决了演播室无法解决的场景的迁换难题, 而且还使固定的场景动了起来, 并且还能传达节目内容的非常多的信息量。但由于过度的运用、滥用, 致使本来的福音成了灾难。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试图摒弃这些东西, 因此, 在美术设计上没有运用过多的舞台结构和繁琐的形象语言。力图回归舞台美术一切为表演服务的宗旨和原本功能, 而不是炫耀舞台美术本身, 从而使舞台更简约、更单纯, 使舞台空间更开阔, 使舞台调度更自由。
三关于单纯
孔子在《乐记á乐论篇》中有“大乐必易, 大礼必简”之说, 说明简约、单纯就是美。道家的老子、庄子, 针对当时贵族文化的奢侈风主张自然朴素之美。庄子在《庄子á天地》中对复杂的事物表象对人心的影响有所论述:“且夫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 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 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 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 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 使性飞扬。此五者, 皆生之害也。”这与老子追求与造化同工的大巧, 追求“致虚极, 守静笃”的人生境界一脉相承。这与简约主义所蕴含的沉静、质朴的意境非常吻合。儒家、道家的这些思想都是我们所熟知, 也成为华夏民族的思维观念的奠基。
笔者认为单纯和简约是舞美设计的最高境界, 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舞美设计中把形象语言提炼到极致, 使舞台视觉变得更高级。2014年春节戏曲晚会的美术设计紧紧抓住一种传统吉祥图案元素, 充分利用, 不断重复, 直至震撼、壮观和足够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舞台更纯粹, 更高雅。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舞美设计虽然仅用了一种物体, 一个外形酷似冰挂造型的透明灯管。但单纯、简约的背后并不简单, 在选用、设计、改装的过程中费尽一番周折和心血。
起初是想用近似夜晚大街上常见的流水灯一类的发光体, 后因其造型过于规整 (如图2) , 因而设想能否找一种像冬日北方房檐下、树枝上的冰挂中的冰凌造型的发光体。经过多日的寻觅, 竟然真的找到外形酷似冰挂中冰凌造型的LED发光体, 当时真是喜出望外。如图3、图4所示。
但接下来的问题就出来了, 虽然它的造型是冰凌形状的, 但它是单一的白色光源, 并和街上的流水灯一样, 只是单一的往下流动的一个动态变化, 这第一不符合电视拍摄的要求, 因为太白、太亮。第二过于单调, 且动作过于冲击不够舒缓。整场晚会约五个小时, 如果只有这一个变化会显得非常乏味和疲劳, 更谈不上配合节目的内容和气氛了。
于是就想办法改装, 通过努力, 把原灯具单一流水动态的变化去掉, 换成可变换颜色的发光体, 这样比以前的变化丰富多了也舒缓多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虽然有丰富了颜色并也可以变化了, 尽管变化的速度可调, 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停不下来, 也就是说它是无法在某一个颜色上停下来固定住的。这实在是不适合京剧的表演, 因为京剧是一个非常高雅、有剧情、重表演的剧种, 如果表演的背景和环境是高亮度并不断的运动和变换的形象, 会大大地破坏剧情, 干扰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 按业内的行话就是搅戏。
于是又再一次地改进, 通过增加一根控制线和一个调控设备, 使这个冰凌造型的灯具既可以变换颜色又可以在任意一个颜色上固定住, 从而达到了根据节目情节的不同而变换不同的色彩, 烘托不同的气氛, 想变则变, 想停便停, 由于增加了一根控制线, 使原来每个灯体一根光源线变成了两根, 增加了粗度, 于是索性把两根光源线变成完全透明的线体, 充分利用这两根线, 让它变为冰凌造型的延伸, 并成为灯光渲染气氛时的特殊受光载体, 强化了整体造型。如图5。
接下来的工作就更加复杂而浩大了, 以上所述的只是一个灯体的控制, 然而整个舞美设计需要十六组, 每一组由一千个灯体组成, 共计一万多个灯体。然而, 这十六组一万支灯体要步调一致, 同时变换, 也就是说每一组一千支灯体不能有一支灯体失误, 不能出现不变或不同步变, 这样才能确保十六组一万支灯体同时变化, 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通过一点带多点的逐级控制:灯光控制台→冰凌形LED流水灯主控器→电源变压器 (220V—12V360W) →分控器→冰凌形LED流水灯。实现了所有冰凌形LED流水灯整体同步任意变化, 任意定住某一颜色的目的。
四关于明快
明快, 也是在谈节目的舞美设计时, 导演最爱提出的一个要求。在词典中查看对“明快”的解释是:明白通畅, 不晦涩不呆板。把这个词用在舞台美术设计中, 笔者认为更多是涉及到舞美设计的形式感, 或设计样式。但笔者以为, 纷繁复杂的场景设计, 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明快”的。
6 3号机视角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舞美设计就是一例, 它整个舞台场景形式感极强, 所有立面形象全部垂吊悬挂, 没有一个立面景是落地生根的。是一个全新的形式, 使观众眼前一亮, 给摄像机一个全新的视角, 顶部吉祥图案的灯箱和悬吊而下所形成的拱形反射图案虚实相映, 整个组成一个穹顶的空间, 这种方式也是舞台美术从未尝试过的形式。
五关于大方
现在广为流行的一个词:高、大、上, 即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也是导演在谈节目时最爱说的一个词。基于上述的几个特点, 再加之舞台与观众席采用环绕围合式的观演关系, 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两千平米演播室的天然条件, 从而使2014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大于往届任何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