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2024-09-19

简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共3篇)

简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篇1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1919年新教育) “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让学生有终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语文老师不必追求热闹繁华的语文课堂,也不必追求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更不必追求标新立异的课堂,那样的课堂固然一时让人迷醉,但更让人迷惑,而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只会茫然失措。因而“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崔峦老师) 。

为此,我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力求简约语文的原则。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扎实却是更要扎实。

一、阅读文本是简约教学的朴实本色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教育家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要去领悟这份灵动的蕴藉,要去采撷这片斑斓的多彩,语文教学就必须以阅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规律就是:熟读、精思、博览、多写。培养阅读品位能力就触摸到了真实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是以朗读为基础的,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老师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语文的精彩,亮点在朗读里。读是活的,赋予作品生命,是教师的再创造。朗读好了,语气、感受就出来了。语感好了就会读会写了。读自然、规范了,就拥有了语言。” (于永正) 因此,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站在课堂上,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就是语文!”在课堂上我时常范读文本,披文入情,《再别康桥》读出淡淡的哀愁;《纸船》读出殷殷的深情;《水调歌头》读出旷达的胸怀;《沁园春·雪》读出磅礴的气势;《春》读出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岳阳楼记》读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生们静静地聆听,沉浸在文本中,走入文本世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每一次范读,学生都会报以欣赏的掌声,我体会到教师诵读到位则学生自然涵泳于课文的示范语言之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直面语言文字,读响语言文字,以“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朗声诵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赋予学生反复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形式各异的读中会文义、品情感,从而油然生发、融合了文本情感、作者世界和阅读主体情感。要求学生从从容容地、气定神闲地阅读文本,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如:对于叙事抒情的文章要“美读”,即把作者的情感在读时传达出来。“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同时在阅读内容、品味语言上,培养学生要学会推敲。即阅读作品时不仅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作品的言外之意,要在咬文嚼字上下点功夫,多比较,多联想。在阅读深度上,培养学生学会揣摩,也就是反复地回想,一诵三思,一吟三叹。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敏锐的语感,可以理解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意境,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鉴赏力。一次语文早读课上,一名学生推荐阅读刘墉的散文《你是我一生的陪伴》,她读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师生都被文章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共筑丰厚的精神世界。

二、落实细节是简约教学的真实本色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余明阳对企业家说:“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是一种创造。”我认为这个理念非常适用于语文教学,因为语文课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语文教材的解读离不开细节的揣摩、品味。在语文课堂上,捕捉细节是一种动力、一种智慧、一种创造。字斟句酌地落实文本的细节,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出彩。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首先做到备教材深入浅出,“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作业设计要简化。”备学情要浅入深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必须字斟句酌地落实细节。首先必须营造师生之间和谐舒畅的课堂气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融洽、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才有智慧思维火花的碰撞,才有生动的教学细节的诞生。我在教《枣核》一文时,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文本的细节解读文章,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导入学习的渐进趣味,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学生的学习交流、反馈,让我感受到了他 (她) 们的快乐与情趣,真是一种让人欣慰的体验。有的学生品味“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一句中的“再三”,读出了旧时同窗郑重其事的托付,可见其希望之殷切。对“几颗”和“生”的质疑揣摩,使学生在悬念中兴然解读下文。有的学生品味“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中的“托”,认为一个动作传情,一字传神,刻画了游子见枣核如获至宝、依恋故土的一片深情。有的学生品味:“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里的四个“想”,急促地诵读,体会到了游子的心境———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是有温度的,字字总关情。”学生能这样字斟句酌地落实文本细节胜过老师一言堂千倍万倍。语文课的返璞归真,一切应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惟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深处的奥妙,落实微观细节的生动,酝酿洞察文字的能力。

三、落实实效是简约教学的扎实本色

为了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一课至少一得,让学生有所得,追求“三效”———效果、效率、效益。如何落实实效,实现“统一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语文课要踏踏实实,上出原色原味的语文课,首先语文课应该尽心尽力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与语言文字亲近、亲睐、亲密,“忽视文字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育”。我在设计每一堂语文课教学目标时,突出学生从一课中获取一种语文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学习中兴致盎然地咬文嚼字、解词析句,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语文教学不必刻意求热闹,不让语文课变质成“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就要让语文课简约,而纯粹的语言教学和快乐的心态是必不可缺少的。其次,语文课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在一线的语文教学中,我浅尝到训练的益处,我认为“训练”不再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矛盾,不再与它们背道而驰、水火不容。科学地训练,严谨地训练,合理地训练,活泼地训练,快乐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认真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突出重点练、体现特点练、持续连贯练、多种形式练、激起情趣练。训练宜精练不宜繁琐,训练宜灵活不宜死板,做到以训练来推进教学过程;以训练强化知识运用;以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如我一直坚持每堂语文课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从推荐美文、热点评论到命题演讲,阶梯式的训练,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循序渐进的培养。我所教的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多人多次在校级演讲比赛中获头奖,并且有些学生敢于积极参加学校一些大型活动,或做节目主持,或表演课本剧,或朗诵诗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语文姓语,简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境界,是语文教师的追求。愿在实践中向“简约”靠近、向学生靠近,亲近简约、亲近学生。语文老师执着于返璞归真的简约教学,以学生为本,就一定会让语文课洗尽铅华,清新自然,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最后让我追寻于漪老师的脚印“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在学当语文教师”。

简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篇2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激情!不错,假如我缺点激情,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诗意!不错,假如我缺点诗意,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智慧!不错,假如我缺点智慧,怎么办?

……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千千样,如洋思的、东庐的、杜郎口的、衡水的、启东的;评价万万种,如要先学后教,要自主学习,要老师少说,尽量不说,要组织兵教兵,要学会分层教学,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要及时当堂训练、及时信息反馈等,以致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时时感到自己正在重蹈邯郸学步的覆辙,课堂教学无序、无常、无趣、无特色,无所适从。做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还真不知道如何面对教材,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专家。

我想,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或手段,一堂语文课的目的只有三个: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如果一堂语文课侧重于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目的,我认为这堂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如果兼顾两者,那么这堂语文课肯定是优秀的课,如果三者都做到,那肯定是一堂出彩的课、一堂卓越的课、一堂高效的课,也是一堂优雅的课。

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尤其面对专家的评课,如何获得他们的首肯呢?我认为,只要在问题的设计上、在师生互动上、在课堂流程上做到简约有序,就能从容面对教材,从容面对学生,从容面对专家。

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草率。简约是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流程趋于简洁,简洁的内容和流程能使教学成为一种享受。因此简约的课堂,就要除去花哨的流程,除去载满内容的知识,除去缺少深度思考的问题,除去教师的浮夸表演,从而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谈谈如何在一堂课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使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使课堂教学有序而不杂乱,使课堂教学优雅而不惊慌。

《故乡》,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里的一篇,全文共有88小节,内容丰富,事件很多;有旁批。后面设计的题目有四道:第一道为内容及主旨题,第二、三道为品味题,第四道为肖像欣赏及背诵题。

针对《故乡》的相关内容及问题,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该如何考虑?如何长文短教?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优雅的教学?这不由使我想起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设计《祝福》一文时的三个主问题:(1)有评论者读了《祝福》后,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赞同吗?(2)祥林嫂勤劳善良,她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呢?(3)你认为电影改编让祥林嫂砍断所谓的门槛合理吗?为什么?

我们认真研究这三个问题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道题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本文写了祥林嫂哪些故事,即我们所说的感知文章内容,也就是说祥林嫂没有春天的事例有哪些。第二道题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祥林嫂为什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即我们所说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三道题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探究祥林嫂为什么不可能砍断门槛,即我们所说这种写作手段是否合理。

我们再综合归纳这三道题之间的顺序是:感知内容,把握主旨,探究写作特点。这三个主问题设计是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这样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同时是严格遵循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宗旨的。试问这种课堂上起来怎能不优雅呢?

为此,我在教授《故乡》时,“借用”了这种教学格式。我的主问题设计如下:(1)有评论家读了《故乡》后,认为闰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男人”,你赞同吗?(2)闰土忠厚善良勤劳,但他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呢?(3)作者在描写中年的闰土和中年的杨二嫂事例时,能否去掉对少年闰土和青年的杨二嫂的事例描写?为什么?

我设计的这三道题,尽管是“抄袭”,但却是严格按照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探究写作亮点这一渐进式教学思维授课的。

说到这儿,有些老师肯定心存疑惑:《故乡》要讲的内容很多,譬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结尾关于“路”的含义等。正因为要讲的内容忒多,以至于有些老师在备课时面面俱到,设计问题密密麻麻,课堂流程密不透风,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学生来不及思考老师设计的数十个问题甚至几十个问题,最后老师只能“口若悬河”地满堂说、满堂灌,学生成了满堂听、满堂抄,老师成了演员兼导演,学生成了听客和观众。仔细分析,这都是由于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思路不清,教学不明,重点难点没有参透,不能择优遴选教学内容而导致的,这个后果只能由老师自己承受,与学生是不相干的。试想,你在教授《故乡》时,设计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连自己都来不及思考,你说这堂课能有序吗?老师学生能优雅得起来吗?

因此一堂优雅的课,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时不设计太多太杂的问题,尽可能地优中选优,尽可能设计精当,尽可能做到一课三问,最多五问就足够。因为无论什么课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不能以为几个优秀举手回答正确,其他学生掌握。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大众学生服务,甚至要为后进生服务,因为这是真教育。只有让大众学生享受到思考的甜美,享受到探寻的乐趣,享受到明宗的愉悦,那么这堂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当然这堂课也定能优雅。

简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篇3

新课程理念关注人文, 注重拓展, 倡导学生的个性表达, 那么,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呢?

纵观各位语文专家的思想, 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朴素简约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课堂。

一、语文课堂应追求教学目标的朴素简单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三维目标”不是“三项目标”, 而是三维一体的整合性目标。“三维两线”之魂是附于语文实践之体的, 要紧紧抓住“物” (象) “情” (意) “词” (言) 的内在联系。要记住, 语文就是两次转化 (内化、外化) 过程, 就是两次建构过程。正如《文心雕龙》一书所说:“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 情以物牵, 词以情发。”……抓住了“物”、“情”、“词”三者的内在联系, 就抓住了三维目标, 也抓住了工具性、人文性。

实践证明, 课堂教学中, 越是集中目标, 就越容易抓住课堂的重点;越是目标简明的课, 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实质。

提倡目标简明, 就是要集中教学力量, 抓住教学主线, 把文字、文章中所蕴涵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就是要教有所指, 学有所获, 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习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斯霞老师说, 她教学的时候, 第一是要教孩子多认字, 这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读课外书, 第三就是要把课文讲好。一代大师, 言犹在耳, 切记!

二、语文课堂应追求教学过程的朴素简单

孙仁歌先生在《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中说:“把课讲得简单一些, 并不等于简而不精, 单而不丰, 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工夫……教师只简单一讲, 就得要领, 就出新知, 就解学生心中之惑, 使难点疑点就全部变成亮点。”

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说:“语文老师要记住一点, 我们的语文课是给学生上的……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 就足够了, 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 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 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 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 更有效一点。”

何国成先生说:“阅读教学, 不要‘深挖洞, 而要‘广积粮’。”

有人对一堂简单的语文好课, 加以提炼、概括:目标集中, 结构简约;引导自学, 过程充实;精于读写, 自成习惯。

三、语文课堂应追求教学方法的朴素简单

上一篇:影视艺术创作下一篇:SOC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