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空间

2024-08-12

简约空间(共8篇)

简约空间 篇1

0 引言

智能电网的目标是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安全问题的本质必然是动态的[1]。常规的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难以保证电网运行的动态安全性,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ed Optimal Power Flow,TSCOPF)是一种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暂态稳定预防控制实现方法,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3,4,5,6,7,8,9,10,11,12,13,14]。

TSCOPF是在常规OPF中引入一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等式为系统的转子运动方程以及初值方程;不等式为功角稳定性约束。实际上,TSCOPF的约束条件为一组微分代数方程。对微分方程的处理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将微分方程离散化为一系列的代数方程,直接加到OPF中[2,3,4,5,6,7];第二种,采用约束转换技术将TSCOPF问题化为同规模的OPF问题[8,9,10]。第二种方法虽然可以避免第一种方法中出现规模庞大的问题,但得不到原问题的最优解。现代内点法解优化问题主要的计算量是解修正方程。许多大型的电力系统优化问题都利用稀疏技术及节点优化编号来减少注入元以提高求解速度[15],提升的空间有限。文献[6]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预测校正内点法与简约空间技术相结合的算法对TSCOPF问题进行求解,缩减了求解修正方程所耗用的时间,有效地缓解了上述问题。

简约空间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线性方程求解器,最初被用于化学工程及流程优化等领域[12,13]。简约空间技术按照一定的分解策略对修正方程进行分解,通过缩小修正方程的规模,减少解修正方程所耗用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计算效率、降低内存损耗的目的。简约空间技术适合解自由度小的问题,其计算复杂度主要取决于问题自由度的大小,即控制变量与总原始变量的比值的大小。离散化后的TSCOPF问题虽然规模庞大,但其控制变量的个数相对很小,且不随故障重数、仿真时长和仿真步长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适于用简约空间技术求解。

转子运动方程包含了电磁功率方程,大部分文献中的电磁功率方程采用混合极坐标[2,3,4,5,6,7,9,11,12]。与直角坐标及混合极坐标形式相比,极坐标形式的模型最为简洁,便于记忆和编程。本文在文献[6]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基于极坐标形式的TSCOPF模型,即潮流方程及电磁功率方程均采用极坐标。统一的坐标系,降低了程序的编制复杂度。采用了简约空间内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简洁可靠,所提算法计算效率高,占用内存少,适于求解大规模的TSCOPF问题。

1 极坐标形式的TSCOPF模型

OPF模型在数学上可归纳为如式(1)所示。

其中:x∈Rn为变量;f(x):Rn→R为目标函数;h(x):Rn→Rm为等式约束;g(x):Rn→Rc为不等式约束;分别为不等式约束的上下限。TSCOPF模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电磁功率方程及潮流方程的坐标形式的选取上。

1.1 三种坐标形式比较

以有功功率方程为例,目前混合极坐标、极坐标及直角坐标形式的潮流方程都已被采用,如式(2)~式(4)所示,但电磁功率方程还只是局限于混合极坐标,如式(5)所示。

其中:i∈SN,SN为所有节点集合;SG为发电机节点的集合;PGi、PDi为节点i处有功源输出功率、有功负荷;Ui、θi为节点i电压幅值、相角;Gij、Bij为系统导纳矩阵的实部、虚部;Yij、αij为节点导纳矩阵的幅值、相角;ei、fi为节点i电压值的实部、虚部;Ptei、δit为发电机i在t时刻的电磁功率、转子角度;Ei为发电机i的暂态电抗后电势;Geij、Beij为仅保留发电机节点的既约导纳阵实部、虚部。

文献[6]采用式(4)与式(5)组合模型一,文献[3]采用式(2)与式(5)组合模型二,文献[4]采用式(3)与式(5)组合模型三。组合模型一、模型三中出现两种坐标系,使得模型复杂,后续的公式推导及编程的工作量成倍数增加,且出错率增大。比较式(2)、式(3)与式(4)可以发现,混合极坐标形式的复杂度约为极坐标形式的两倍,其计算量远大于极坐标形式。虽然直角坐标模型的海森矩阵为常数阵,但不如极坐标模型简洁。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完全极坐标形式的TSCOPF模型,即潮流方程及电磁功率方程均采用极坐标。极坐标形式的电磁功率方程如式(6)所示。

其中:Yeij、αeij为仅保留发电机节点的既约导纳矩阵的幅值、相角;其他变量定义与前相同。

1.2 极坐标形式的数学模型

本文考虑经典模型:发电机用暂态电抗Xd′和暂态电抗后电势E′相串联表示,且设E′恒定;发电机输入的机械功率Pm恒定;负荷用恒定阻抗表示。取系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极坐标形式的TSCOPF模型描述如下:

其中:,ST为积分时段的集合;SR为无功源点的集合;QRi、QDi为节点i处无功源输出功率、无功负荷;为发电机i在t时刻的角速度;Δt为积分步长;iT为发电机i的转动惯量;Xd′i为发电机i的暂态电抗;分别为有功源出力上下限、无功源出力上下限和节点电压幅值上下限;为发电机转子相对摇摆角度上下限,取为±100°;δ0COI为稳态时惯性中心角度;δtCOI为预想故障下各时段的惯性中心角度;ωN为角速度基准值;其他变量定义与前相同。

比较各模型可见,本文模型最为简洁,便于记忆及编程。统一的坐标系,使后续的梯度矩阵、海森矩阵的公式推导及编程实现的工作量成倍数减少,有效地降低了出错率,提高了计算效率。

2 简约空间内点法求解步骤

本节首先介绍简约空间技术的推导过程并分析其计算复杂性,然后阐述简约空间内点法解TSCOPF问题的具体步骤。

2.1 简约空间技术公式推导

线性系统问题的标准格式为

其中:D∈Rn×n;A∈Rm×n;Lx∈Rn;Ly∈Rm。

将原变量x分解为两个子空间DY和DZ,令

由式(17)即可得Δy。

2.2 计算复杂性分析

内点法既约修正方程即为如式(7)所示的线性系统。用符号W(·)表示式(7)中系数矩阵,则W(·)∈R(n+m)×(n+m)。W(·)为高度稀疏对称阵,常规的处理方法为采用LDLT分解直接求解。该部分的计算量消耗了整个程序的绝大部分计算时间,其阶数直接影响到内点法的计算效率。

简约空间技术的主要计算量集中于求解式(10)、式(14)、式(15)和式(17),其计算复杂度主要取决于问题自由度的大小。当系统自由度很小,即n-m/n<<1时,系数矩阵C∈Rm×m,B∈R(n-m)×(n-m),修正方程的阶数被大大缩小,能有效地减少解修正方程所耗用的时间。且观察式(10)、式(15)、式(17)的系数矩阵发现,对该三式只须进行一次系数矩阵的分解,可采用前代、回代对其他两式进行求解。

2.3 简约空间内点法求解步骤

原始-对偶内点算法[18]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文献[3]亦证明了原始-对偶内点法求解TSCOPF问题的有效性。基于简约空间内点法的TSCOPF问题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1:读入系统数据及故障信息,置kmax=50,中心参数取σ=0.1,计算精度为ε=10-5。

步骤2:常规潮流计算,得到电压初值。

步骤3:根据常规潮流结果计算各负荷等值阻抗,结合预想故障信息,消去网络节点,形成故障中及故障切除后仅含发电机节点的既约导纳阵。

步骤4:设定k=0。选择初值l>0,u>0,z>0,w<0,y=0。

步骤5:判断k≤kmax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转步骤13。

步骤6:计算互补间隙,如果CGap<ε,则输出最优结果,停机。

步骤7:计算扰动因子

步骤8:计算KKT条件中的Ly、Lw、Lz、Ll、Lu,目标函数、等式及不等式约束的雅克比矩阵和海森矩阵∇f(x)、∇h(x)、∇g(x)、∇2f(x)、∇2h(x)、确良∇2g(x),构造既约修正方程中的H′、Lx。既约修正方程为

其中:

步骤9:简约空间技术解修正方程。

步骤10:计算

步骤11:求最大原始和对偶步长。

步骤12:更新变量

k=k+1,转步骤5。

步骤13:提示“计算不收敛!”,停机。

3 测试结果与讨论

本节以表1所示的五个测试系统为例,验证上述简约空间内点法解极坐标形式的TSCOPF问题的有效性。从表1可以看出,各系统TSCOPF问题的自由度都很小。各系统预想故障信息如表2所示。目前只考虑单重故障。故障节点的故障类型为三相短路。采用32位Matlab R2010b。计算环境为Dual-Core AMD 2.2 GHz,2 GB内存。

互补间隙是衡量系统最优性的重要指标。各系统的互补间隙随迭代次数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各测试系统的对偶间隙单调收敛至零,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以CEPRI-22、NE-39和IEEE-118系统为例,发电机转子相对摇摆曲线如图2所示。所有发电机的转子相对角度均在-100°~100°范围内,满足了在仿真时间内各发电机不失稳的要求。

常规原始-对偶内点法与简约空间内点法的测试结果比较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简约空间内点法的CPU总计算时间及解修正方程所耗用的时间均远小于常规原始-对偶内点法。

若定义简约空间内点法的CPU计算时间与常规原始-对偶内点法的CPU计算时间的比值为加速比,则测试系统的加速比如图3所示。可见,加速比曲线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呈单调递增趋势,系统规模越大,简约空间内点法加速越明显。

图4给出了常规原始-对偶内点法和简约空间内点法解修正方程的时间占CPU总计算时间的百分比。两条百分比曲线均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呈单调递增趋势,可见,系统规模越大,内点法中修正方程的求解问题越严重。由简约空间内点法的百分比曲线低于常规原始-对偶内点法的百分比曲线可以看出,简约空间内点法有效地缩减了解修正方程所耗用的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极坐标形式的TSCOPF模型,该模型将潮流方程及转子运动方程统一到极坐标形式下,比其他形式的模型更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及编程。采用了简约空间内点法进行求解,这一方法通过缩小修正方程的规模,减少解修正方程所耗用的时间,达到了提高计算效率、降低内存损耗的目的。

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计算耗时少,鲁棒性强,适用于大规模的TSCOPF问题。

简约空间 篇2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强调的是少即是多,把不需要的装饰元素摒弃掉,追求那种绚丽的色彩和简约的造型及陈设。与传统风格相比,现代简约是用最简单直白的黑白灰色调和家具的摆放来表现生活的空间氛围。其风格特点:室内的地面、墙面、顶棚和家具的陈设以及灯具器皿等都是以简洁明了的造型、纯净的质地、精致的工艺是为它的特征。家具特征:强调功能实用性,家具色调对比强烈,设计的线条流畅简洁。配饰特征:线条简洁明了、设计新颖,附有创意和个性。家居风格大多是利落大方、简洁明了。用色上大多都是单色,白色和黑色的极简主义的代表颜色。而用银色、黄色、灰色等原色带来一种低调的感受。而材质上如塑料、碳纤维、铝材和高密度的玻璃等新型材质打破了传统以皮质和木质的传统材质为主的设计。 同时,随着对个性化需求的提高和技术前瞻性,办公空间对设计师提出了要具有更宽泛的技术、美学、环境心理学、高级人类工程学和生态学等等知识的更高有要求。

简约风格在办公空间的应用

公司的办公大楼的设计定位方针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针对办公空间的流程和功能要求,极力争取使设计当中具有办公室所特有的空间形态结构。把公司的形象和设计的结构思想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于整个材质的选择、空间的形态、细节的处理都做出了合理的剖析,以强韧有力的线条、简洁明了的灰色调来凸显办公空间的特点。办公环境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本身的室内空间面积,对其进行有效的空间划分从而提高办公空间的利用率。设计原则要符合科学理性的形式功能需求下的人性化布局原则。 设计师们还要会通过色彩来表现空间层次,如以冷光源使办公环境的空间更有秩序感。对重点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使主次分明构成一个合理的、简洁的、优雅的办公室环境。

后现代的办公模式是改变了传统办公模式和现代办公模式之后发展而来的。传统办公模式:在许多公司和机构过分强调等级观念和办公私密性的中国,上下等级森严,其高层高高在上,各个部门像单元楼一样各行其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工作交流不顺畅。办公环境的利用上也是过重的给予领导和上级更大的空间,而接待区区和员工健身休闲区的基础设施却相对滞后,这样更无法吸引高端人士的加入。而现代化办公的时间出于理念化、人性化设计对于人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没有考虑公司年龄层和工作方式,缺乏配套的工作环境。从而如何去造就一个更为迎合社会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办公环境就成为了由后现代办公模式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

多样化和个性化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新的时尚形式。它更多的注重使用者的需求,把使用者、公司、社会放到一个系统中来考虑。例如公司办公的形式由公司员工的生活行为来决定,把公司的文化理念和CI作为设计基础 ,强调紧张和放松的统一性,效率和人文环境的平衡性。由此衍生出理性型、休闲型、智能型、温馨型、等不同的设计风格。同时,为了达到一个文化观念的统一,有时候也会把诸如沙漠古城,江南园林等这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揉合在设计的风格当中。这样,就会使办公环境看起来像一个咖啡厅,一个图书馆,或者是体育场而不是一个呆板的办公场所。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作性和工作热情,给予狂热的工作者一个如同家一样的环境。另外,办公空间中运用曲线的设计来改善工作环境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运用其柔和及运动的视觉效果来减少工作中单调乏味的问题。空间的色彩和图案也是表现秩序性和多样性的一种方式,图案之间的搭配设计和优秀的配色,可以使不同工作区域的色彩搭配符合工作环境的办公氛围。如摩托罗拉办公空间中的灰色调子和餐厅的绚丽色彩及门庭的白与蓝对比相得益彰。

新型办公空间设计的形成

正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等学家所说,现在的社会领域、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里都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诸如“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现代化时代”、“反射式现代化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等流行语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无可辩解的是,我们正处在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它使整个工作的环境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三个关键性的因素深刻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以及工作的方式,并且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场所和办公空间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公司框架的扁平化改变、人文主义精神的“回归”。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环绕的,它们之间贯穿着一种不可否认的变化联系。其中,信息技术就是一把大伞,它是改变办公空间工作前景的一个催化剂,改变了我们生活、社交以及办公的方式。

1.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办公空间是为办公为服务的,随着电脑、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的效率必然会大大地提高,而设备也迅速地实现多功能化、小型化和无线化。 [黎志伟、林学明 , 《办公空间设计分析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二版] 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信息技术历史变革,网络的迅速普及不仅给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现代经济的运行规律也随之改变,甚至一些人的基本生存理念也在重新构架。网络信息使得我们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得到即时的交流,信息的即时化和零距离正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的院长威廉·丁米切尔曾说:“我们造就网络,网络也造就我们。”信息技术的改变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以信息取代物质,以虚拟的空间取代实体的空间。

2.公司框架的扁平化改变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915年出版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为工业时期的等级式管理框架提供了理论的基础。通过拆分生产的步骤流程并将它系统化,可以实现人们在工作中的标准化和人力在资源配额上的最优化处理。目地就是使人力的资源配置能够有效的利用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原理之中所讲的那样,中央集权的严格等级管理模式,根据员工们的权力、责任、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步骤,什么应该做和如何去做都应有固定的规则清楚规定,这就是资产阶级管理模式的明显特征。

3.人文主义精神的“回归”

在这个由信息化支撑的年代,人的重要性被放在绝对的高度上,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往科学主义在办公空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设计思想,从弗雷德里克·泰勒理论开始,科学的分解办公流程,建立一个更为高效率的办公环境,但是它却把建筑空间当作某种外在的对象与人来看待,这种理性的建筑结构空间和使用者之间没有达到一种完美的契合程度。在之后,人在其中的因素考虑的越来越多,人性化空间的比重也就越来越大了。现如今,新型的办公环境更多的由个人思想意识主导,人性空间建立在理性空间的基础之上,它的后期发展最终会使整个空间更加理性化、科学化。科学与人性不再是一种矛盾和冲突的关系,而是形成一种弹力的关系,这种弹力关系就构成了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的双重变奏。

所以以上三方面是现代简约办公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它是现代简约办公空间的一个基础和发展的履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支撑它运转的空间。并且公司或机构的一些管理方式和他们之中的人文精神都是支撑这个办公空间的脊柱。

结束语

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观念相反又称为晚期现代主义,并且声称是与现代主义决裂的一种设计思潮。然而,其后的理论导向及代表作品却与现代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强调新技术条件下新材料、新技术的创造精神,对技术进行装饰性、夸张的的表现,并以此衍生出抽象的形式;高技术形象:新材料的超感觉;少里求多;表现虚空间等不同的设计观念和风格。在当今时代这个商业化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公司的形象面貌早已经作为一个公司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这企业形象的面貌中企业里装饰尤为重要。企业的形象就跟一个人的脸面一样,而影响到顾客对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办公空间的设计。伴随着办公空间内的工作逐渐被计算机所代替,办公空间最终将会成为公司或机构与客户之间交流会见的场所,而不是处理事务的地方。简约设计风格使得办公空间环境更简洁更纯净。它是一种被艺术家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不断提及的现象——在时尚和当代艺术运动中执着追求的理想。

简约空间 篇3

一、在目标制定上,要简明适切

教学目标是教师之教、学生之学起源,更是教与学最终的归宿,学生只有在清晰明确的目标牵引下,才能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语文教学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 即课标明确的年级段目标、学生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关键是,学段等长期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需要借助每课一得的模式促使学生向高端目标不断迈进。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力求做到适切、简明,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能够彻底解决一两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相应能力得到提升。当然,面对不同的文本内容,尤其是不同的文本体裁,教师应该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恐龙》一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的说明文。在执教这篇文章时,教师既不能突破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的实际,更不能剥离说明文文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将目标定位在:了解课文介绍的恐龙的基本特点;体悟感受相应说明方法使用的妙处;收集恐龙资料,并模仿文本中的语言进行言语历练。整整两个课时,就围绕着三个任务,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中其他烦琐的教学环节全部摒除,凸显了高效意识。

二、在内容遴选上,要简约科学

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即便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不能是一堂好课。”此言一语道破了语文教学中内容选择的重要性,但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唯“材”是举,认为教材就是世界的全部,于是串讲串问、烦琐分析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学。乍看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能够渗入开掘,导致了课堂教学始终停留于表层。课堂内容的选择,应该大胆摒除繁杂的教学内容。于永正老师有着著名的“三不讲”定论,将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学生无需读懂的剔除出教学内容,而要紧扣内容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价值点、生长点做足文章,并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内容通过感悟品味、积累内化、外显表达等言语实践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执教者紧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探寻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习得文本的语言特质,形成解构文本的语言编码程序,达到了高效的教学效益。

三、在环节设计上,要简洁合理

传统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设计,过程烦琐复杂,提问琐碎浅薄。学生表面上忙得不亦乐,但实际收益却寥寥无几。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说过:“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鉴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摒除烦琐臃肿的设计,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实际为基础,对环节进行整合设计,从而以整合的思路促使环节设计的简约化,起到“提领而顿而百毛皆顺”的效果。例如薛发根老师的经典课例《哪吒闹海》就这样几个教学环节:①指导读熟课文;②依照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简述、详述、自述、转述几种不同视角下的表述方法;③概括人物形象。整个环节简约而不简单,始终将教材文本玩转在手中,但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对文本进行不同层面的体悟,学生在层次鲜明的言语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历练和综合发展。

四、在教学方法上,要简便有效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这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有着自己固有的教学法则和规律,教学过程应该固守。但针对不同的文本,面对不同的学生,法则规律下又会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因此,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上,在学生能力水平能够接受、利于接近文本、便于提升学生素养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课时,教师并没有将教学定位于读懂课文和吸收文本内容的信息上,而是要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阅读寓言这类体裁文本的方法,感知寓言蕴藏的深刻道理,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因此, 执教者让学生采用了反复诵读、变序表演等简便方法,让学生始终在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程序中发展自身语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简约空间 篇4

一、规定知识用严谨的语言讲到位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我们提倡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但教师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一些规定性的数学知识, 教师要用严谨的语言讲到位。

案例1:

像以上内容, 其中“小数的组成、各部分名称、数位顺序表”等属于规定性知识, 对于这一类知识的学习, 学生的探究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么通过看书, 要么通过教师的讲授和介绍。例如以上的“小数的组成、各部分名称、数位顺序表”等知识, 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用简明、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讲授和介绍。

二、数学问题用扼要的语言说到点

数学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 如果问得不清楚、问不到点上或者是问题过大, 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案例2:8和9的加减法

教师1的问题:

师:春天到了唐老鸭带小朋友去旅游 (出示恐龙图, 略) 。请小朋友说一说, 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生:茂密的森林, 小河……

师:在这茂密的森林里有很多动物在这里生活。小朋友猜猜森林里有什么动物?

生:有小鱼、蝴蝶、恐龙……

教师2的问题:

师:春天到了, 森林里欢快的玩耍。看可爱的恐龙也来了 (左边跑进6只恐龙, 右边跑进2只恐龙)

师:左边来了几只恐龙?右边来几只恐龙?森林里现在一共有几只恐龙?怎么算?

教师1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回答很踊跃。但所回答的问题脱离了本课的目标。教师的问题没有指向性, 因此, 学生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教师2的问题指向明确, 简洁明了。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能有指向性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能很快地围绕课时目标来展开。

三、归纳总结用周密的语言道清理

“编篓边框, 重在收口”, 课堂中的归纳总结可以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课堂的归纳总结一般在课结束之前的几分钟, 这就需要教师的总结语言必须做到言简意赅、简洁而周密。

案例3:《锐角和钝角》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 我们前面学习了直角, 今天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完成下表) .

以图表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不但直观并且简洁明了。

四、课堂评价用坦诚的语言言明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现在很多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 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不论对错, 也无论优劣都首先给予表扬。教师泛滥的表扬, 含糊不清的评价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案例4:《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片断

出示“15-9”后:

师:可以怎么想?

生1:15分成10和5, 10减9等于1, 1加5等于6。

师:很好!

生2:9加6等于15, 所以15减9等于6。

师:你用到了想加算减的方法, 很棒!还有吗?

生3:14减5等于9, 所以15减9等于6。

教师缺乏主见的、泛滥的表扬使学生的思维偏离了学习内容。生1和生2的回答切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教师给予表扬是恰当的, 但生3的回答已经有问题了, 这时候教师不但不及时给予纠正反而给予表扬, 这就不对。评价需要客观, 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不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相反, 泛滥的表扬, 回避错误的评价会误导学生, 学习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简约空间 篇5

简约课堂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低效,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约不是简单,是一种韵味,是凝聚大气、智慧、深刻的一种无痕境界。在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提倡“简约高效”,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不懈追求!

一、目标要简洁明了

现在很多的老师教学目标制定不切实际, 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有的老师,不切实际,教学目标制定了一大堆,哪个都想做,结果舍本取末,基础目标都没有落实,就急于谈其它目标。我觉得一节课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达成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是不可分裂的。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态度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简洁明了的目标,逐步落实,慢慢升华。例如在教学《This is his head》这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his、head、arm、hand,、leg、foot.(2)能听懂并熟练地运用句型:This is his….在此基础上又制订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导入设计应简约自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老师在设计导入时总是绞尽脑汁,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总想出现一情境,让学生兴致盎然,让大家耳目一新。事实上,真实的内容却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觉得应该体现以下几点导入设计才做到了简约自然:

1.取材经济便捷

情景创设的素材选取要抱着“节约有效”的原则,可从身边的资源入手。比如故事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可以变成我们的教学素材;平时自己随意拍的照片,家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材料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很多的情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呈现。与其花很长时间去想天马行空的情景,不如从我们真实生活入手;与其花很长时间去做flash,不如将身边现有的东西利用起来。

2.生活化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它应该是快乐的、平等的、和谐的,应该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地寻找语言材料和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服装就从学生的着装入手为话题,谈论颜色也可从生活中有的颜色教起。不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容易接受。

3.真实性

真实的情景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虚拟的情景总让人感觉假假的,学生的兴趣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内化。而真实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如创设到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让一些学生充当顾客,一些充当店主,再辅之以实物,分组活动,现场表演,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跃跃欲试。

三、教学活动有所取舍

为了使小学英语课上得精彩,不少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新方法、新花样层出不穷,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如果静下来,听听学生活动后的感受,我们就会发现,有的活动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和思考的并不多,学生掌握的语言技能也不扎实。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过多、低效。如果活动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本身上面, 那么活动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是有的放矢,是为了某一教学内容,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听一些老师的课,有时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暗藏玄机。那是活动的背后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例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时,如果字节让学生互问“What’s your name ?”那么活动似乎有达到效果,但如果让学生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再练习句子,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了,效果更佳,这就是不同的教学艺术。

2.活动的安排要适量、适度

一节课的活动不要太多。但形式要有变化。活动与朗读、书写或回答问题等训练方式相结合,做到动后有静,静后有动。如我教人体部位的单词时,就利用一首简单易懂的体操歌,让学生边做体操边学英语,收到好的效果。

当然千万不可为了活跃气氛,制定多个活动,学生过多沉浸在游戏本身中,却没有学到真的东西。而且活动多,学生要从上一个活动换到下一个,也要有些准备,尤其是那些腼腆害羞、胆小忸怩或反应相对较慢的同学更无法顾及。

四、巧用教学媒体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教学资源是越来越丰富。这给我们的教学带了很大的便利。在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图片,逼真的flash总是能刺激我们的眼球。然而,有意无意中,我们的教材被忽视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被遗忘了。有的课堂,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有翻开我们的语文书;没有用一用录音机,听听最纯的原声磁带;没有做一做我们的作业本;没有让学生上去写一写。只见教师在电脑旁自如点击鼠标。那么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教”的宗旨。

其实教师应认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翻开课文大声读一读,打开收音机听一听,巧用多媒体。从而让我们的英语课返璞归真,体现英语课的简约美!

五、课堂语言要简单流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如果言简意赅,简要流畅,就会让学生心旷神怡。教师组织教学语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听懂我们的话,学生都听不懂你讲什么,那只叫“对牛弹琴”;其次问题语言要有启发性,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再次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最后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

简约的美 篇6

一、以最简洁的课堂结构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 最大限度地追求科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并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加工, 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手段。

1. 小切口。

“小切口”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重要作用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好训练价值的、对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造成阻碍和困难的、对后续的教学与学习能产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科学教学内容, 舍得花工夫, 精雕细刻。如本课按照教材的教学思路有4个学生活动: (1) 玩一玩气球 (学生初步感知反冲力) 。 (2) 安装一辆气球小车, 试一试 (学生初步理解反冲力) 。 (3) 试一试, 我们能采用哪些办法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 (学生初步感知反冲力的大小) 。 (4) 关于小车运动的总结。如果平均使用力量, 学生虽然对各个内容都有所了解, 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是一定的, 活动内容多了, 必然弱化学生对反冲力概念的理解。因此我把探究重点放在了第二个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玩气球小车, 深入理解反冲力概念。

2.大环节。

本课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4个环节, 即情境导入→探究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运用。“新课导入”控制在5分钟以内, 充分运用多媒体, 不断聚焦探究问题并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总结运用”控制在5分钟左右, 运用多媒体, 联系学生的生活, 拓展反冲力概念的外延。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和“研讨交流”时间占到近30分钟。“探究活动”阶段, 准备结构性材料, 让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 自主解决探究问题, 自主表达探究问题;“研讨交流”阶段, 注意交流汇报的互动性, 突出交流的有效性与层次性。大环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性, 保证探究思路的延续性。

二、以最简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最多的探究时间

简约的科学课堂, 不只是简单的课堂, 更是高效的课堂。其背后的思想内涵,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本课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 以最简捷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 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1.长探究 (15分钟)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中先让学生充分地玩气球小车, 给予充分的时间, 10分钟以上;给予充足的材料, 两人小组合作探究;给予充分的自主, 自主提出问题、自主选择问题、自主表达对问题的思考。整个探究过程是以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为支撑的。课前教师对每一辆气球小车仔细检查, 并有充足的备用小车和气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探究时重动手, 轻动脑, 教师在巡视时及时提醒学生观察、思考、记录。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探究现象上升到探究本质 (形成反冲力概念) 是有困难的, 因此,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 及时调整反冲力概念呈现的时机与形式。对小学生来说, 反冲力概念内涵的理解不能奢望在课堂上一步到位, 而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 在丰富概念的外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怎样保证学生探究长时高效? (1) 学生探究有任务驱动, 边玩、边看、边想、边记; (2) 学生探究离不开教师指导。教师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整个15分钟的探究, 学生兴趣浓、效率高, 为开展自主研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深研讨 (15分钟) 。

学生充分玩气球小车后, 开展自主研讨。首先是统一认识。学生统一确认玩气球小车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其次是解释现象。学生对发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然后是解决疑惑。学生对有些现象不能完全解释的, 教师帮助他们充分调动原有的认知或重新设计实验解决疑惑;最后师生共同形成反冲力的科学概念。期中解释现象、解决疑惑是学生研讨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解释现象, 学生会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为了解决疑惑, 学生会想出各种办法, 或设计实验, 或寻求老师、同伴的帮助, 这一过程能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生探究后的研讨有很清晰的层次, 研讨形式上的层次:个人整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小结;研讨内容上的层次:交流发现→解释现象→解决疑惑→形成概念。学生想办法解释现象、解决疑惑的过程是科学探究的核心部分, 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最有价值的部分。真正的科学探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 而是发生在学生的脑中。学生研讨时, 教师一是指导发言的学生怎样面向全体学生, 指导倾听的同学怎样抓住关键, 不重复发言;二是当学生的研讨已经脱离教学目标时,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言归正传;三是当学生研讨出现错误时教师义不容辞纠正错误。

简约至美 篇7

如何才能做到虚实适度, 这是一个艰难的话题, 课文千模万样, 没有哪种固定的模式可以一劳永逸。笔者认为备课上课只要遵循一种思路, 以此引导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 定会事半功倍。简单地概括一下不外乎这样几个字:“抓大放小、简约自然”。即抓住重点, 纲举目张, 简洁明了, 自然而然。下面我就以我所上的一节课《月迹》来讲一讲。

《月迹》是名家名作, 多数老师上课努力去发掘月光之美, 而月亮在中国又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这个特殊的文化内涵, 孩子们理解起来一头雾水, 再说, 本文描写的是一群乡村孩子, 孩子看重的是乐趣, 月在孩子的眼中哪能像文人墨客一般?简单一点讲, 本文是“孩子的明月”, 不是“成人的明月”。抓住这个重点其他的就如庖丁解牛, 迎刃而解。课文具体设计如下:

引入:中国的明月与西方的月球

投影一:检查预习。预习字词、了解作者。

投影二:一组明月图片。以此加强视觉效果, 感官印象。

投影三:回顾咏月诗。 (补充投影广为传诵的咏月诗)

投影四:传统吟月。组织学生讨论传统咏月诗为何而作。有一句另类要关注:“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投影五:阅读本文, 比较古诗。明确:古代“成人明月”, 本文“孩子明月”。再追问:为何说是“孩子明月”?明确: (1) 儿童话的语言:儿化、叠词。 (2) 儿童化的想象:比喻、拟人。

投影六:一起找吧。

本环节主要目的在于精读几处精彩明月, 体验找寻之乐。学生在读中体味到童年之乐。

投影七:月亮到底是什么?——引用原文:我们坐在沙滩上, 掬着沙儿, 瞧那光辉, 我说:“你们说, 月亮是什么呢?”“月亮是我想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让孩子们接着说下去, 体会本文写月的内涵)

投影八:月迹?月迹?

让学生展开讨论解题, 明确本文的主题: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过程 (足迹) , 孩子们成长的过程 (心迹) 。

投影九:互助答疑。

设计本环节是给孩子留有空间, 自主学习。

投影十:我和明月有个约会——不得不说我和明月的故事。

本环节让孩子去分享自己对明月、对大自然的感悟。 (遗憾的是, 孩子们普遍没有在成长中抬头望月的生活, 明月故事匮乏, 实属悲哀, 我就加以引导, “风花雪月”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投影十一:投影贾平凹的另一篇散文《对月》, 拓展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一节课上完, 感觉流畅简约, 重点突出, 孩子们也是参与积极。当然, 我们在教学中“抓大放小、简约自然”绝不能是避重就轻, 大而化之, 还要时刻关注文本, 以文解文, 稳步前进。

已经去世的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对产品设计要求“简约至上、直指本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适用呢?有的老教师老是抱怨越来越不会讲课了。究其原因, 是对课本越熟悉, 越是感觉需要给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越多。放手给学生吧, 担心孩子们不能悟其深意, 丢三落四, 老师不得不时时跳出来给学生指明, 这样下去, 一定会走回原始落后的授课方式上去, 出力不讨好。

这种情况下, 老师们坚守何种教育教学思想,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能否达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遵循“简约自然”的教学思想, 我们才能真正解放课堂, 解放自我,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根据上面展示的《月迹》教学实例, 下面我再来谈一谈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

(1) 删繁就简, 避轻就重。一节课可以设置达成的目标很多, 我们一定要找出文本作为范例要达成的核心目标。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体验童真童趣是本文的核心目标, 那么对封建教育教学的批判是次要目标, 不能深挖不放, 喧宾夺主。

(2) 流程清晰, 高潮适当。一节课核心目标设置好了, 那么就需要根据目标合理安排流程, 不能过于机械, 勉强为之, 为了目标而刻意设计, 反而适得其反。要根据文本自然而然。《月迹》一课, 为了完成“体验寻月之趣”目标, 设计由传统咏月诗的比较引出“寻月童趣”就十分巧妙了。当然, 还要注意一堂课的高潮出现位置, 过早或者过晚, 都会影响课堂的实际效果。

(3) 少说精练, 惜字如金。课堂上老师常会滔滔不绝, 过多的言语信息冲淡了孩子们对于主次的判别, 老师应当惜字如金, 充分引导孩子思考、发言, 适当介入为好, 不要喋喋不休。

以“干净”成就“简约” 篇8

课堂教学是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过程, 也是一个“洗尽铅华呈素姿”的过程。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的, 使人一目了然。“干净”是“底线”, 是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 时下有很多课堂教学其实并不那么“干净”。

课堂教学不能“雾里看花”, 课堂教学要以“干净”成就“简约”, 就必须关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思路、教学的结构和教学的语言。

一、要学会取舍, 精炼内容

客观地说, 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容量, 但课堂绝对不是一个无形的、足够大的“筐”, 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今, 有些课堂“博采”和“拼盘”的现象可能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有的教师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素养之名, 错误地认为, 只要能和教学扯上关系的, 就可以牵进课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跑调”的课堂, 也是“不干净”的课堂。

删繁就简一枝花。因为课堂教学的容量至少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有些课堂更多关注的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容量, 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的容量。课堂教学的“干净”, 就是要以更精炼的内容承载更深刻的思维, 而绝不是以庞杂的内容来淹没学生的思维。因此, 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 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锻造思维为核心, 取舍教学的内容, 以凸显教学的主题。适当吸纳一些其他知识进课堂是可能的, 有时甚至是必要的, 但要有“度”, 要分清主次, 不能顾此失彼, 要摆正关系, 不能喧宾夺主而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

如果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加选择与整合, 事无巨细, 按部就班, 全线出击, 寄希望于全面开花, 那么一定会使课堂教学陷于庞杂琐碎、主次不清、重点不明的境地。这样的课堂肯定是“不干净”的, 也是不可能成就“简约”的。

课堂教学要“干净”, 内容的取舍要精当。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 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 要了然于心, 因为一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 只要解决得好, 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成长, 这无疑仍然是一节好课, 一节“干净”而“简约”的课。

苏教版《〈边城〉节选》共有四章内容, 不仅长, 而且散, 许多语文教师对这又长又散的小说节选只能采取“视频式”的教学方法, 但效果不是很好, 学生往往只是略知情节, 对文章细节部分的品味则很茫然。仔细研读课文, 我们发现, 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借湘西茶峒的端午节来展现当地的人文环境, 并在这一节点上安排了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 透露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羞涩和对爱情的朦胧向往。内容纷繁复杂, 集中展现了湘西地区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如何处理, 很有讲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位教师采取的是“五个一”的切入法, 我们不妨称之为“五个一工程”:一处地方、一个节日、一位人物、一段故事、一份心情。执教者精心设计的这“五个一工程”, 兼顾到了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和小说教学的重点, 角度新颖而且小巧。在组织教学时, 执教者指导学生从“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节日”出发, 分析了作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读出了此处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明确了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又以“谁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民风淳朴的节日里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又在这个故事中收获了怎样的一份心情”来引导学生分析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的故事, 体会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充满羞涩向往的心情。这样,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以及问题间的串联, 将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浓缩为:一处地方——湘西茶峒, 一个节日——端午节, 一位人物——少女翠翠, 一段故事——翠翠与傩送初次相遇, 一份心情——翠翠对爱情的羞涩向往与憧憬。从实际效果看, 采取“五个一工程”的切入教学, 既明确了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体内容, 又清晰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读懂了翠翠的少女情怀, 方向明晰, 重点明确, 条理清晰, 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整合思路, 清晰主线

课堂教学遵循的是“线性原则”, 如同两点间的一条线段, 是一个由起点迈向终点的直线行进过程。教学内容的琐碎零乱, 必然带来教学思路的交错紊乱;而教学思路的交错紊乱, 又必然造成教学主线的模糊不清。

我们可以看到, 有些课堂纵横捭阖、洋洋洒洒, 貌似内容丰富、容量很大, 实则鸡零狗碎、东一榔头西一棒, 课堂教学千头万绪, 缺少的正是“串珠”的那一根“主线”, 结果使本来应该清晰显现的教学主线淹没于琐碎而庞杂的内容之中。

为什么就不能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样“显摆”地“排”出“九文大钱”呢?与其将课堂教学内容的“九文大钱”散乱堆放于地, 不如像孔乙己那样用心地去“排”一“排”。而这个“排”的过程, 就是整合教学思路的过程, 就是清晰教学主线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是写小说, 一般不能“多头并进”。以“干净”成就“简约”, 就要围绕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和思维训练点, 理顺教学的思路, 去构建课堂教学的“纲”, 以教学主线之“纲”带动教学内容之“目”。因为“纲举”方能“目张”, 惟有一“纲”在手, 才能瞻前顾后、居高临下, 课堂教学才能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岔路、回头路;没有了“纲”, “目”就失去了依附, 教学内容就容易成为“一堆散钱”, 就容易散, 就容易乱。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一文的教学。教参在解读、分析文本时, 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确定为本文的“文眼”。于是, 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就从这“文眼”着手, 以“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值得惊诧”为教学的主线, 梳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思路未尝不可, 而我却始终觉得文末的“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 好么?”一句中的“女儿绿”是本文的“神”, 因为我总觉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女儿绿”是由绿宝石之王“祖母绿”和中国千年佳酿“女儿红”双向仿词而来, 突出的是梅雨潭之绿“鲜嫩”和“醉人”的两个特点, 而这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是梅雨潭之绿为什么值得作者“惊诧”的原因所在。从“女儿绿”的仿词修辞和特点切入, 似乎更能高屋建瓴, 文章内容的梳理也更为便捷。

三、要设计流程, 顺畅结构

时下有些课堂的结构不够清晰, 对课堂结构缺少规划意识、谋篇意识、结构意识和流程意识, 对于课堂教学围绕主线应该带出哪些内容、需要有哪几个环节、教学的先后次序怎样安排等等, 缺乏一个设计和反复比较的过程。有的只是内容的呈现, 缺少筛选和串联, 甚至有的干脆“脚踩西瓜皮”。

课堂教学应该有两条“链子”:一是“教材链”, 二是“教学链”。从内容来看,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是实施教学的“抓手”, 但教材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的结构, 不应该完全成为课堂教学的结构。从实际情况来看, 课堂教学更多的可能不是严格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来按部就班地、机械刻板地进行教学, 而是根据“教材链”来精心打造“教学链”。所以, 我们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解析、归纳和整理, 要工于规划, 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 从而打造出顺畅而合理、能够为我所用且得心应手的“教学链”。

变“教材链”为“教学链”的过程, 既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 更是一个提炼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 也是一个使教学的主线更清晰、教学的结构更顺畅的过程;这个过程, 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琐碎和零乱、教学环节的机械和重复,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干净”和“简约”的目的。

例如,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内容纷繁、叙议交织, 作者的悲愤之情是构成文章的主线。梳理“文本链”, 就是要理清“悲”和“愤”两条感情线, 以及由这两条线而带出的相关记叙内容, 这并不困难。但如果就以此进行教学, 未免头绪太多且相互缠绕, 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不断“回头”, 重复的几率极高。为此, 必须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并使之优化。教学时, 将文本七部分的内容整合成“叙”“议”两大块, 并以此作为“教学链”:以“叙”牵带出“刘和珍其人”和“刘和珍其事”两个方面, 并将相关内容进行归类;以“议”牵带出“作者的态度”和“其他人的反应”两个方面, 并进行适当的梳理。这样的处理, “伞骨”清晰, 思路顺畅, 教学也更便捷。

四、要明确指向, 简洁语言

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解析、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反馈, 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分析, 都要借助于教学语言。从课堂教学的性质以及要求来看,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幽默可亲、趣味性强。这固然没错也很重要, 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永远追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语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绝非一日之功。既然如此, 我们不妨先从基础做起, 从“干净”做起, 使教学语言简洁明了而切中肯綮, 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因为, 课堂教学语言的“底线”要求还应该是“干净”。

人们常说“一语道破天机”“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教学语言又何尝不希望如此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指向不明, 琐碎啰嗦拖泥带水却不得要领, 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结果是教师讲得吃力, 学生听得也吃力。这样的教学语言是“不干净”的, 除了徒增“听觉疲劳”, 还能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呢?

教学语言的“干净”为的是课堂表达的清晰, 只有教师表达得清晰, 学生才可能听得明白。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还要留心锤炼并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 使自己的语言能够更简洁一些, 更干净一些, 指向更明确一些, 以尽可能精炼的语言传达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课堂教学遵循的是“线性原则”, 如同两点间的一条线段, 是一个由起点迈向终点的直线行进过程。

上一篇:机械修复法下一篇:最后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