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有效

2024-10-05

简约有效(共12篇)

简约有效 篇1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 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数学课堂波澜起伏,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本文通过几个课堂教学案例, 谈谈对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 遵循提问设计原则

1. 提问语言精练, 指向明确。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 首先问题必须指向明确、针对性强, 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 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如, 教学“克和千克”第一次试讲时, 课伊始, 我让学生比较在桌上各种物品的轻重, 提问:“你能找出这些物品的轻重吗?”由于问题含糊, 学生不知从何回答。第二次试讲时, 问题改为:“你能从这些物品中找到最重的吗?”学生们一个个都积极参与, 回答正确。于是接着问:“你能从包装袋上找出它的重量吗?”“2千克”, 学生们也都答对了。于是我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物品的轻重吗?”“5克”“10克”“100克”“500克”学生们争着答。于是我又问:“为什么有的物品用克、有的用千克来表示?”“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用克来表示。”全班学生都这么大声地说出。就这样顺着孩子的话, 找到本节课的“课眼”。

2. 提问时机恰当, 问题少而精。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学习的起点。课堂的提问不是为问而问的, 应把握时机, 诱发思考。如, 教学“位置与方向”时, 教师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做拍手游戏, 结果两人为哪边是“左边”争论起来。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的左边不一样呢?”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 问题难度合适, 难易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三是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如, 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的导入时我问:“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吸管剪成三段, 头尾相连, 会得到什么图形?”“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如果让两条短边继续长, 长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让一条短边继续长, 长到一定的长度, 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让两条短边继续长, 长到和大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通过适度的问题,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动态的操作过程, 并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4. 问题设置疏密相间, 留给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设置疏密相间,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 教学“克和千克”的进率时, 我问学生:“不用秤称, 2包500克的盐有多重?”“500克+500克=1000克。”“那我称一称, 刚才我们这台秤是用什么做单位?”“千克。”“对, 那现在2包盐称的结果是多少?“1千克。”“那么1000克和1千克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等号。”就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留给的时间中思考, 找到答案。

5. 答题评价及时, 客观正确。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 应及时给予肯定, 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时, 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 而后接着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 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问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 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 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 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提高教学效率

1. 直问:

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 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为什么”等。如, 教学“倒数的认识”时, 在巩固练习中出示“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0.6、23、1.4、23、0、1”。学生看清题目后, 教师先进行如下提问:“这组数中, 你最喜欢 (最不喜欢) 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2. 曲问:

为突出某一原理, 逼向原理, 从问题另一侧面寻找契机发问。如,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课始, 出示一个苹果, 故意一大一小切开问学生:“老师要把这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 这样分公平吗?”生:“不公平, 要平均分, 一人一半。”我又说:“那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苹果吗?”大家都不说, 我接着指出:“可用分数21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21这样的数。”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反问:

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或错误症结适时进行反问, 使学生恍然大悟。如, 教学“可能性”时, 在验证4黄1白的摸球游戏中, 学生们的猜测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些, 大部分同学经过实验都同意这个结论, 于是我反问:“一共摸6次, 有没有摸到3黄3白的结果。”“有。”生答。“那为什么不抗议这个结论呢?”生答:“因为这是运气。”“对!”我立即接他的话说道:“在数学里, 我们称它为‘偶然性’。”就这样, 学生们突然明白了一个困扰在心中的疙瘩。

4. 引问: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需要疏导或提示时, 在关键处发问, 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 教学“鸡兔同笼”时, 师慢慢地疏导:“每增加一只兔子, 脚的总数就———”生答:“增加四只。”师:“这样假设全是鸡, 脚的总数多出几个两只———”生答:“就有几只兔。”师:“假设全是兔, 脚的只数不够几个两只———”生答:“就有几只鸡。”

5. 追问:

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 针对问题的更深处再发问, 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等。如教学“对称”一课时, 教师问:“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只蝴蝶、蜻蜓不美丽?”生答:“因为它们左右不对称。”师追问:“那你觉得怎样的图案才叫对称?”生答:“要像蝴蝶, 可以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一模一样的。”教师立即肯定他们的答案, 说得真好, 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就这样, 在老师的追问下, 导入了新课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有效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简约有效 篇2

[摘要]通过对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针对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构建以生为本的简约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习教学调研分析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11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一)复习教学的整体感知

学生整体感觉:复习课就是知识的不断重复训练。

教师整体感觉:复习课难把握,不知如何统筹兼顾,实效性不强。

(二)工作目标

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初中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初中教研室利用3~7周深入学校进行全面教学视导,旨在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全面提升学校的复习教学质量。

二、调研的方式

调研对象:全区19所初级中学教师的整体面貌及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

调研时间:为客观、真实地了解各学校化学的复习情况,每所学校的调研时间为一天。

调研流程:一是深入课堂听毕业班的化学复习课,主要看教师对复习课的组织及课堂的实效性;二是与毕业年级教师交流,主要了解教师的教学困惑,帮助教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三是汇总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反馈,目的是发现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听课48节,学科座谈25次,查阅教师教学计划及学生作业若干份。全面了解毕业班化学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状况及教学的整体情况。

(一)主要优点

1.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面貌较好,敬业,集体备课扎实。

2.复习计划可行,目标明确。

3.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考点,创造性使用复习资料,实效性强。

4.课堂教学亮点不断: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复习兴趣,注重知识应用;

(2)有效建构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系统归纳;

(3)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细节和规范,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5.小组合作学习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问题

教师对复习内容和考点研究得多,但对学生研究得少。虽然备课比较认真,但立足学生设计教学的意识还不到位,备“教什么”的多,备“怎样教”的少,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低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撒网式复习,教学内容多,面面俱到;课堂环节冗繁,不舍得删减,导致目标不明确,主次不清。

2.课堂教学起点偏高或偏低,不能以学生思维为核心展开教学,学生思维参与度不高,课堂有效性差。

3.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没有思考、检测、反馈的时间和空间。

4.课件内容过多、过泛,学生过足眼瘾,但收效不高。

5.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关注学生群体。

存在以上主要问题的原因是,教师不舍得删减教学内容和环节,一味求全而不求精,总想着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掌握最多的内容,课堂教学过满。整堂课下来,教师牵着学生赶过场,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课堂效率自然不高。

四、改进建议及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于有效生成。面对化学教学内容繁多、琐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形,课堂教学“多”“满”的状况,应该摒弃华而不实、冗繁的低效教学,删繁就简,以生为本,打造简约课堂,致力有效教学。

(一)教研组层面

学校教师增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教材和考点的研究,吃透学情,力求做到“精于心,简于形”,使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力争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复习内容和教学环节。

教师要抓住核心内容,对复习内容和教学环?整合简化,使情景简单、环节简约、活动适度、课件有效等,要求做到思路清晰、突出主干、把握重点、理清主线。

2.优化复习模式和方法。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思维为核心,精心设计问题、精选典例和习题、注重学生生成、当堂训练、反馈学情、及时纠错。可以采取“核心问题引领――主干网络建构――案例分析――当堂训练”的模式,并不断丰富完善,力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区级教研层面

主要采用思想引领,行为跟进,采取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引领教师打造简约课堂,致力有效教学。

1.明确方向。

调研之初,在计划传达及复习研讨会上,为教师们明晰了在“深备细研”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知识,提升有效教学的复习思路,并制订了相关复习策略。

2.视导跟进。

在视导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困惑,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教师们及时改进教学,调整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3.经验推广。

4月21日,在教研中心开展了一摸分析及视导总结会,针对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两个课型,结合视导中具体的成功教学案例,就如何抓住核心知识建构有效教学与教师们做了推广交流,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课例引领。

主要借助于骨干教师引领的方式辐射带动其他教师对简约、有效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4月28日在实验初中开展了“氢氧化钠变质”的专题复习课,围绕“变质”这主线以及学生生成的四个核心问题“如何检验变质、变质程度,如何除去变质的杂质,如何测定变质成分的含量”,层层递进,由定性到定量,抓住核心知识,有效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能力。

本色简约 追求有效 篇3

【关键词】本色;有效;提问;智慧;简约;精彩

现在有的老师似乎不创设情景和多媒体就上不好课,特别是一上公开课,这些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了。这样一来,往往把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复杂化了。数学课堂就应该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用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单的手段演绎精彩的课堂,让学生简单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如何在数学教学让学生学简单而有效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几点问题:

一、本色中追求有效

1.联系生活,课堂有效提问。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适时恰当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情到浓时方为真,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理念追求。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有效课堂必须预设,而对话只能生成,画龙点睛式的有效提问,才能演绎更多的精彩课堂教学。

案例(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棵大树叠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但是1亿棵大树能叠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本书摞起来大约有我们教室这么高吧!

师:比教室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身上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看来讲究卫生是刻不容缓呀!

生4:我猜想1亿同学手拉手可以把整个海安县圈起来吧,1亿个垃圾袋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猜测之后再讨论、比较哪个接近1亿,从而建立起“1亿有多大”这一概念。但是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洞、教师的引导不着边际,导致学生海阔天空,缺乏数学思考,但这样的设计所耗的时间比较长,只是造成部分本来善于动脑筋的同学而受到影响也跟着随口说说。

案例(二):《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1.探索方法。先算出材料中部分份是多少,再算出一亿份有多少?

2.小组活动。教师以学生活动为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步骤的制定、上课时具体实验的进行),都是小组合作完成,扎实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3.汇报交流。学生实验测算的有:一亿张纸的厚度、一亿本书的高度和一亿枝铅笔的长度)

让测算一亿张纸厚度的小组汇报活动计算过程,师板书计算结果,并引导学生将其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比较。

师:同学们表现很出色,能用一部分材料就算出了一亿份的材料有多少。现在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呢?

出示:

我的感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出示了一些表格的形式阅读信息,要求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内容比较并谈谈自己的感想。这些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我设计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让学生多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同时进行了环保低碳、爱护粮食等情感、品德教育。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师生产生共鸣思想认识的纽带;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法,;尤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智慧处理,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者精心进行教学预设,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普遍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引”着学生,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虽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如同“被折了翅的雄鹰”,再也难以展翅高飞。

如在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时,我根据学生学习偏向形象思维的特点,设计这样一个生活中情景;先出示两杯看不见多少水的杯子,让学生猜测哪个杯子的水多,调动学习兴趣,接着揭开谜底同事演示:从多的杯子(甲)倒入40毫升的水到少的杯子(乙),使的两杯的水同样多。一边演示、边提问;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由静到动、形象逼真地直观演示,使学生对这变化的过程历历在目,同时明白要知道原来杯子里的水是多少必须知道现在杯子里的水是多少,用倒退的方法水到渠成。结果学生的思维活了、兴趣浓了、学习乐了。

因此,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真活力,让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地教学,如此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简约中绽放精彩

简约是一种指导思想,更是一种教学境界。一堂课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用语简洁。如果一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瞄准一节课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扎实的训练,就能在有效的基础上追求高效,简约中绽放精彩!

案例(三):《异分母加减法》教学片断

师出示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题,再一道异分母加法的题目

师:这些题大家学过吗?拿出笔出来自己做做看。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口答。

师:谁来说说刚才这4道题你都是怎么做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做分子。

师:同学们学的不错,那这道题呢?出示 + =,更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分母不同,也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对,那你现在还会做吗?

生摇摇头,有人点头。

师:你打算怎么算?猜猜看?

生:把它通分成通分母分数不就好做了?

师:大家猜得还真准,对,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

这位老师的设计思路特别简单:由旧知引入新知,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老师看上去没怎么费劲,主要的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干了,但此节课很追求实效,没有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也不算新奇,但以旧知引发新知,简约中也能追求有效 。老师要主要心思花在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教师要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从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了建构知识模型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没停留在教师把知识讲清楚的层次上,而是致力于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学会、自己会学。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了真实、有效的发展

简约是有效的开始 篇4

一、教学目标简明单纯

目标简明是“简约”课堂的前提。周利利老师教学《云南的歌会》设计三个目标:说出三个歌唱场面内容与特点;诵读品味文中语言片段;音乐渲染研读交流。“三场面”把握目的在于整体感知, 初步体验民俗风情, “片段品味”其价值在于从看似简单的“叙事”中学会“读”, 学会阅读和欣赏, “研讨交流”则希冀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空间, 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习关系维护、语文综合能力形成作为努力的目标加以实现。正是有了这样的系统而简明的目标设计, 才使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得以突出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 有限的教学时间被真正用于学生恰好需要的那个部分, 那个时刻。

二、教学内容简约有味

教学内容的简约, 是“简约”课堂的关键。课堂时间有限, 学生精力也有限, 所以, 简约内容, 实现简约与充实的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确定“教什么”, 一般可从单元教学目标、课文重点难点、课后思考探究等方面来思考确定, 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阶段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确定, 力求删繁就简, 做到简而有味。周利利老师教学《云南的歌会》, 将课文教学定位于单元教学的核心, 以内容的简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充盈, 教学内容立足于文章所传达的“情趣”, 从三个场境的体验和表现手法上确定教学重点, 让“线性”阅读教学在简约内容处理中变得具体、丰富、实用和深刻。周盼盼老师教学《春酒》则以简约为原则, 恰当地设计教学量, 将品读文中的浓浓乡情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动静结合, 问题的突兀和思路的流畅让学生有了充分参与阅读与思考过程的机会, 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阅读理解和接受, 有了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与积累。

三、教学环节简洁明快

教学环节的简化, 是“简约”课堂的支撑。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教材特点和重点、了解学生兴趣和愿望基础上进行“简约化”设计, 力求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 进行有效环节的设计和联系, 从而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走近、熟悉、理解、掌握文本重点。周盼盼老师《春酒》一课, “识春酒, 知文意”、“品春酒, 谈感悟”、“酿春酒, 悟情感”、“写春酒, 织乡情”等四环节, 紧紧相扣。简化的教学环节、严密的逻辑设置, 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逐次探究发现, 让学生的“学”在有规律“教”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四、教学方法简便适用

教学方法的简便适用, 是简约课堂的有效搭建。杨丽莉老师教学《狼》, 以让学生演课本剧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故事中形象寓意的理解和思考, 她先以“屠户”为主角, 再以“狼”为主角让学生先后排演, 有形象、有比较、也有表演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对文本、对作者、对文章的现实意义都有了很好的理解。张东老师教学《云南的歌会》, 就一个“读”字当家,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学生充分“读”到了文中“山野对歌”人物美、“山路漫歌”环境美、“金满斗会”人情美, 课堂的“读”与文本的“歌”交相呼应, 让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气。

五、教学对话简朴有趣

少教, 最浅层次的追求, 是语言简洁, 这是简约课堂优雅的装潢。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从解题导入到设问启发, 从问题阐释到对话交流, 从过渡引导到评价总结, 都应以最简洁经济的语言实现“教”的价值最大化。语言的简洁, 是教师基本素养和态度的体现, 也是教师对文本理解、学情把握、教学自信的体现。周利利老师“请你猜猜看第四段中赶马的女孩会唱些什么呢?”这简单一问, 将学生带入到山歌悠扬的绵延的群山之中, 学生细细阅读, 充分的联想和想象, 阅读, 变得自觉而细致, 交流变得热烈而浪漫。周盼盼老师只一句:“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成功地引导学生再次回味全文, 走近作者, 达到点化文章意蕴主旨的功效。细细琢摸, 她一节课并不多的教学语言里, 却有对学生无目标处的引导、无发现处的开启、无方法处的铺垫, 正是这些“少”, 让学生的“多”有了存在的空间和理由。

六、教学关系简单亲和

简约有效 篇5

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是我们的追求。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通过教学,全体或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各阶段总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依据阶段总目标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学资源消耗较少。教师应思考如何用课本+粉笔+课件+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教学模式,用最少的人力、财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还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有积极兴趣。有效教学还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力得到提升。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日常交流之中。创造性的使用英语,喜欢学英语,愿意用英语,能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使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2 教学目标设定要明确、合适;

3 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减少学生的挫败感;

4 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要明确。

上课之前教师要问问自己:我所设计的这个活动是不是最佳的选择?活动的操练面大不大,学生是否处于空闲状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否让学生们的嘴巴和脑子动起来?活动所占用的时间长不长?要使设计的活动在效果和效率上达到双赢,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5 教学语言要规范,清楚,简洁

6 减少教师的主导性,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应是中下的学生,呈现信息和示范时请出好的学生,在练习时给中下的学生。练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口眼嘴耳综合运用起来。

7 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运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和学生进行沟通。

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6

一、导入简截了当,彰显简约之美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简洁、有趣、有效的导入不但能精辟地点出一节课的学习目的,更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的状态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度。故设计导入时,我们应力求主题鲜明,不要过多的花俏,尽快切入核心问题,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保证学生充分感知对象,防止学习疲劳,为问题探究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若教者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打破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看似简单、随意、随手拾起,朴素无华的情境会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不知不觉中剥离出数学性的知识来,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彰显简约之美。

二、媒体简洁明了,凸显简约之优

陶行知先生说:“凡做一切事情,要用最简单、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可如今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教学趣味性,课前耗费大量的精力制作声画唯美的课件,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们偏偏喜欢上课件中可爱的小动物,而不去关注数学的本质。凡事都有利弊,据调查发现:过多的使用媒体课件,不仅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而且还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利用,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其花大量的精力去制作精美的课件,还不如在教学思路上多做“减法”,多考虑怎样不使用媒体课件也能上好课,而不是依赖它,真正做到: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被课件演示取代,教师的示范、板书货真价实。学生参与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知识的核心价值就会在简明的形式中得以凸显,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绽放出高效美。

三、练习简明扼要,感悟简约之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面对的是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一改传统的作业练习方式,切忌“机械重复”“题海战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到操作练习、拓展练习、开放练习、实践练习,通过精简的分段练习,让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简明扼要,体现“精”而“巧”。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是学生减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前提。这样,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既使学生更加准确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深切体验到数学的运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语言简切了当,绽放简约之花

精致与灵动的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学语言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课堂语言表述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效率。故教师课堂语言要准确、要精练,话不在多,而在精;话不在繁,而在简。所以,话要讲到点子上,讲在问题的节骨眼处,言简意赅,针针带血。这样才能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索,进而完成形象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过渡。当然,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更是“粘”住学生的有力手段: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能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

“好课本简约,妙手才可得”!简约的课堂并不是“简单化”的课堂,它是一个简于“形”,精于“心”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数量上剪裁的“瘦身”,在讲与不讲的准度上精心把握的凸现。数学教学只有从简单出发,用简单而切中要害的教学方式为孩子构建简约的课堂,才能让数学课堂时刻绽放“简约之花”,让儿童的心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7

一、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内涵理解

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指课堂简明扼要,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化繁为简,能以小见大,能以少胜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它应有三层含义:(1)目标统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一目了然,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2)智慧碰撞,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智慧,去碰撞学生的智慧,去引发学生与学生的智慧碰撞,更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回应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及时点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效率最优,简约而有效的课堂就是在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学成本(人力、物力等),或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追求回报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序把握。

二、追寻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实践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寻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平衡,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我们所追寻的是,让课堂变得简约而有效,让教学犹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的。以下是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交流追寻和谐流畅

1.教学语言简洁生动。课堂上,师生主要用语言交流。而数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发性、简洁性和艺术性。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冗长枯燥,自然不具有简洁有效性,语言较少但干巴巴、缺乏幽默和风趣,自然也不具备吸引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磨炼自己的口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发挥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很多特级教师(黄爱华、刘松等)在讲台上就像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魅力无穷,学生自然被牢牢吸引。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夸张等方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同样也能打动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如:一年级的“11—20的认识”练习课上,某教师课件出示13只小鸟,同时生动地讲述:森林里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们都聚集到一起了,原来它们正在举行智力运动会现在向大家飞来的是小鸟方队,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只小鸟呢?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这样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之中。

2.师生交流畅通。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就要相互了解,默契配合。在课堂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使师生互动多渠道,交流时刻畅通无阻。课堂教学中应少些灌输,多些沟通。如:一年级学习“6、7的减法”时,媒体显示: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4男2女),画外音:男孩有4个,女孩有多少个?问题一出现,学生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生:1+1=2。另一生:2+0=2。该教师一下子傻眼了,随口说:“要用上给你的两个条件,算出女孩多少人。”学生一脸茫然,全班鸦雀无声。最后,教师只得自己说出算式:6-4=2。这时却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说:老师,我也是这样算的。其实,这应该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一年级的学生还不理解条件和问题,更不知道两者的关系,他们凭着前面学习加法的经验,看出图中的女孩有2个,可以用1+1=2,还想到了2+0=2,其实一点也没错。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清,造成了师生交流受阻。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简洁的,也是低效的。其实,当学生说出1+1=2时,教师只要适当点拨一下:你是看了图用加法算的,能不能根据一共6人,男孩4人,用减法算出女孩几人呢?这样,课堂交流就不会阻塞了。

(二)教学过程追寻简约而有效

1.情境创设、学习材料等追寻简约而有效。数学课堂上,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常常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但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而并非课堂教学的“摆设”,所以,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简约而有效,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更多的精力花在探究上。而不是在情境里“流连忘返”,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在教学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时,课堂的一开始我就以学生熟悉的五星红旗为材料,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境,我贴出5面小五星红旗: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你能根据五星红旗图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这个情境,马上提炼出数学问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非常简洁明了。在得到这些有关5的乘法算式后,也为接下去乘法口诀的探究提供了有效的探究材料。同时,在这一课中所有的学习材料也都很简单,几个雏鹰争章,一只手5个手指都能作为探究的学习材料。练习过程中,几张卡片、几个算式、一只钟面(看时间是几时几分)、几个正字(统计学生得票情况)都是学生简洁有效的练习素材。所以,课堂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课堂原本就应该实实在在,简简单单出效果。

2.课堂提问追寻简约而有效。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简洁而有效。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老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我们不得而知。这样的问题是比较开放,但不能算是简洁有效的。另外,据研究者统计: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77%的答案要求的是具体的事实。而数学课堂更多需要“数学味”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更多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要问在当问之时。如:学习二年级“位置与方向”时,当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住址时,很自然就提出问题:以学校为标准,你能具体说出你家的位置吗?学生急于表达,就引起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地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五年级学习“认识小数”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0.1元就是1角钱,但对于小数与整数的关系不理解,所以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简洁的问题:0.1元表示1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利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研究……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追寻高效

1.预设资源用足。课堂上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课前准备资源都是预设资源。简约而有效的课堂应充分用足预设的一切教学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莎士比亚指出:“精练是智慧的灵魂。”因此,我们首先要精心预设,尽量考虑资源的再利用,使物尽其用。从而达到教学资源利用的简洁高效。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创设情境———超市购物,特意拍了一段录像,引出买东西要付钱,付钱就要认识人民币。接下去就开始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课始的情境在下面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再利用,这个情境是特意到超市拍摄的,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仅仅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那利用率太低了,而且显得烦琐,还不如直截了当引出新课:买东西要用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人民币。这样的引入更简捷有效。但是,如果把这个情境利用充分,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在下面的教学中,把换钱(1元换10角)、付钱(怎样付8角钱)等环节都设计在超市买东西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也更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教学变得简约而有效。

2.生成资源用好。课堂是互动生成的,因此,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生成的资源。生成资源的整合利用,就要求教师用心捕捉,慧眼识别,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如: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数字除了表示“基数”、“序数”外,还可以作为“编码”,同时让学生探究数字组成编码的方法,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上当同学们一起研究数字表示身份证号码时,出现了很多的生成资源,教师只要很好地加以整合利用,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

素质教育提倡效益观,教师必须要有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识。因此,追寻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应用,才能不断提高。让我们时刻注重“学生”这一关键群体,时刻以他们的发展为己任,创设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 (数学)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7.1044.

[2]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2004.11.

追寻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8

一、精选学习材料, 创设简约而有效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应该“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一个有效的情境, 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真正领悟数学的价值, 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不过, 我们也常会看到, 许多的“情境”用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 再借助多媒体的辅助, 成了课堂的亮点, 可细细品味这些情境却是有的流于形式、有的费力不讨好, 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 作用并不是很大, 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有的情节过多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地研究和讨论。例如, “生活中的比”一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 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 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因此, 教学中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 一个是生活情境, 一个是数学情境, 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 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 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使整个情境的创设显得更加简约而有效。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追求简洁的课堂

为了上好一节课, 我们会搜集许多资料, 绞尽脑汁考虑很多, 恨不得将所有的好的设计都用上, 设置了过多的教学环节, 学生在这个环节还没来不及回味便匆匆进入另一个环节, 整个课堂教学成了赶场子的表演。这除了能表现教师的“做秀”水平之外, 还能带给学生什么呢?因此我觉得课前吃透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材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经验和智慧。老师要从字里行间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适当对教学素材和内容艺术地进行整合、提炼, 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旁枝末节, 这样深入浅出地把编者眼中的数学文本变为自己独特理解的文本, 以最简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使课堂有一种简便而又充实的张力。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环节预设, 我们应追求简洁厚实的、具有“四两拨千斤”功效的流程。

例如, 最近听了一位教师的课, 在执教“年、月、日”时, 以三张表格为主线, 贯穿全课, 整堂课用四个层次展开:

(1)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得到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的讨论结果。

(2) 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观察年历 (学生自己带来的是不同年份的年历) , 完成表1。

(3)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把每个同学收集的不同年份每月的天数填入表2, 通过讨论, 学生掌握了大、小月份的规律, 尤其引出了二月这特殊的月份, 得出了闰年、平年的概念。

(4) 利用表3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闰年的规律。

大家一致认为, 这样的课简单、实在、有效, 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可见, 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 从字里行间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然后深入浅出地把编者眼中的数学文本变为自己独特理解的文本, 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运用简易的教学手段, 追求高效的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当下的数学课, 尤其是公开课, 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示。声、光、电齐上, 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 该教师理念就落后, 这节数学课就陈旧, 于是, 出现了教学媒体唱响数学课的局面。有的课件五彩缤纷, 只是为了夺人眼球, 亮化课堂;有的课件动态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与思考的过程;有的课件只是小黑板的替身;有的课件成了教师向学生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的大容器。只要我们吃透教材, 把握学生, 我们照样可以使用简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简约的课堂中, 得到有效的发展。曾有一位教师调查发现: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过多地使用花样繁多的教学手段, 不仅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 还会削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会增加一些额外的成本。我们在选择教学手段时, 不妨经济、实惠一些, 更多地考虑如何为教学内容服务,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使用多媒体手段, 它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直观, 更有效地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因此, 从遵循“有效促进教学”的原则出发, 尽量用简朴、常规、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追寻返璞归真的本色课堂, 但并不意味着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即一支粉笔、一把尺、一张嘴而已。简约的数学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 而要“用在当用时”, “止于当止时”。

构建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9

一、把握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 创设冲突

课堂教学要实现简约、有效, 就应该让教学发生在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从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出发,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有效地运用认知冲突, 以带动学生不断地开展思维活动, 让学生一步步逼近数学本质, 从而建构起对新知识清晰、完整的认识。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我创设了一个个层层递进的认知冲突:先是呈现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长方形, 学生一眼就看出来;接着出示两个大小差异不明显的长方形比较大小, 此时学生产生了冲突, 一眼看不出来了, 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到了重叠法;教师继续出示两个观察法、重叠法都不能比较出大小的长方形, 学生认知上再一次产生冲突, 怎么办呢?经过讨论, 学生想到了摆小正方形或数方格的方法。这时, 学生小组合作, 利用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动手摆一摆、比一比。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 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 形状不同不行, 大小不同也不行, 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 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 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 选择正方形。

二、教师的退让等待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适时地“退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节中指出: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教师“少教”以达到学生“多学”的教学理想, 正是简约、有效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

记得我在执教《重叠问题》一课时, 就巧妙地体现了教师“退”的艺术。在上这节课的前两周, 我班的紫怡、佳琳、晶敏三名学生参加语文竞赛均获奖, 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是紫怡、佳琳、添宏三人。于是, 上课伊始, 我拿出事先准备的一红一黄呼啦圈, 让参加语文竞赛获奖的学生站在红圈内, 让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学生站在黄圈内。起先只有添宏一人站在黄圈内, 我故作惊讶:“不对呀, 数学竞赛明明有3人获奖?”听我这么一问, 紫怡、佳琳两人赶紧从红圈出来, 进入黄圈里。我又故意大叫:“参加语文竞赛获奖不是有3人吗?怎么只剩下1人?紫怡、佳琳两人只好又跑回红圈中。矛盾出现了, 紫怡、佳琳二人在两个圈之间进进出出, 算来算去, 总有一个圈少2人。这时台下的学生坐不住了, 开始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此刻的我, 早已站到一边,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行解决。如何站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语文竞赛获奖有3人, 数学竞赛获奖也有3人呢, 经过学生之间思维不断地碰撞, 最终大家达成了统一, 如图:

把两个圈都套在两个女生的身上。这时, 全班同学不由地鼓起掌。这一节课的重难点———韦恩图的形成, 就在我适时退身后, 惊人地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学生的表现让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三、教学素材简单实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这样说:“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 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须以低成本、高效能为原则, 它不在于课件有多精致花俏, 也不在于教具有多精美华丽, 而在于简单实用且意蕴十足。

我在上人教版三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 就努力做到学习材料简朴而经济。课堂教学因为课件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 目前教师多数是以课件内容替代小黑板与挂图, 将课件视作“电子黑板”。但是, 对本课的设想, 我的观点是别轻易让课件代替学生的操作、思考、探究。我先是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同桌商量如何求出长方形课桌面的面积, 学习材料就是学生自己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卡纸。同桌二人先讨论, 再动手摆一摆, 计算出长方形课桌面的面积。有的学生沿着课桌的长摆了1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课桌的宽摆了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用乘法计算出一共可以摆4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得出课桌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也有的学生是这样摆的:第一行只摆了5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而且是摆一个空一个, 按这样摆了4行, 一共用2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来摆, 得出课桌面的面积也是40平方分米。关注学生做数学的体验过程, 而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如此一来, 就把学习材料简约而有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如数学家陈省身所说的:“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构建起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让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的思想牢牢镌刻于学生的大脑中, 随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是数学教学本色的回归, 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摘要:本文从把握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教师的退让等待、教学素材简单实用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简约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叶菲菲, 陈寿章.简约、有效:数学课堂的本色回归.

简约型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一.寻找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所谓信息点, 就是学生根据阅读的基本目的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捕捉并筛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确定信息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文本要点的能力, 并试图以此构建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1.总结复述策略。在阅读一个文章片段后, 能够比较全面地回忆出这一片段的要点和重要细节。这是正确理解的第一步, 对于不熟练的读者尤其重要。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完一个文章片段后经常自我反问: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些什么?有哪些细节至关重要?然后一一复述。如果能够顺利复述, 就说明对文段的理解准确可靠。反之, 则应注意补救。

2.精制策略。读者能够利用图示、列表、提要等方式处理所阅读的材料, 以此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程度。如果更进一步, 还可以通过阅读者先前的知识与现在要理解的信息的相互作用来检查自己理解的程度。例如, 针对文中提及的一般内容举出相关实例, 提出与文中提到的内容相似或相反的对象、情形和情境等。

二.寻找兴趣的鉴赏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并将产生兴趣的原因上升为理性的思考, 或可进而提升为鉴赏点。这一训练充分关注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兴趣点多有差异, 这是可贵的个性差异, 阅读的魅力也大多基于此。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并充分利用。

例如, 学生在阅读《王选的选择》—文时, 对王选人生道路上的七次重大选择发生了兴趣, 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有同学最欣赏王选的第一次选择, 认为这一次专业的选择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 所以至关重要, 并由此得出结论:人生道路上的关键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前期, 起步对, 人生大方向就不会有偏差。

有学生对王选的第六次选择颇感兴趣, 认为他放手让年轻人挑重担, 选择年轻人作为自己事业的主力军, 证明了他不仅有科学家的智慧, 还有政治家的眼光、改革家的魄力。这是他人生中最智慧的一次选择, 也是确保他成功的基石。

三.寻找值得深思的质疑点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到困惑、怀疑的乃至不能认同的问题, 这既是阅读中的常态, 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质疑, 是阅读的深化, 是阅读质量提升的契机。教师通过对“质疑点”的强调、引导和研究, 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既可以补充完善“信息点”又可触发新的“鉴赏点”,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提倡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 教会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自行解决“质疑点”中提出的问题, 应该成为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目标。

好的读者总是善于提出问题, 也善于在发现理解产生困难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表现出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当读者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理解上的困难时, 较为有效的补救手段通常就是回看策略。所谓“回看策略”就是在发现理解困难时, 根据出现的问题, 对词义、语句、段落、篇章进行再度提取、分析、加工, 以求得正确、全面的理解。而延期求解策略则是对于阅读时未能理解的内容暂时不予理会, 留待阅读完全文后再做处理———当文章的全局在握或者掌握了更多的材料时, 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很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摘要:简约型教学就是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高度概括性和科学性。所谓概括性, 是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等进行的有效取舍, 所谓科学性, 是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等符合科学本身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认知规律, 诸如寻找最有价值的信息点、寻找兴趣的鉴赏点、寻找值得深思的质疑点。

删繁就简,简约有效 篇11

魏书生老师曾和学生讨论怎样搞好语文教学,有学生戏言语文课有点像“豆腐”,水分很大,晾干了真东西不多。魏老师的学生说话幽默,但在戏言中,却说出了语文课长期存在的弊病——不够简约。确实如此,教学目标繁多,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环节繁琐,教学方法无效,等等,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那么,如何做到删繁就简呢?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扼要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教学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按“字、词、句、章、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传统模式组织教学,千篇一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其实,在某一课中暂时放弃一些知识目标,绝不是真正的永久放弃,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筑起语文的高楼大厦。在教学现代散文《汉家寨》时,可只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到坚守”两个问题,其他问题略讲或不讲。由于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点上,增加了他们思考的绝对时间和空间,把他们的思维推向了深度和广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大增。所以说,今天的暂时放弃,应是明天的永远进步。

二、教学内容要简单明确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多个教学目标。满堂青蛙叫,胡子眉毛一把抓,总想全面开花,于是只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根本就无法让学生知其然,更不能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常说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能力,要使学生的语文学得轻松,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真正地感受思维训练的爽心悦目。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上学生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精简就非常有必要了。

三、教学环节要简洁流畅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是课堂紧凑、教学思路清晰的很好体现。但过多的环节,不但肢解了精美的文章,而且使学生疲惫厌倦。教学环节简洁流畅,才能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指出:教师要遵循基本规律,并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与特长,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因此,若要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不妨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作者、背景等内容要坚持价值性原则,如果对学生的领悟、探究没有作用,就坚决不呈现。对于文本作者,如果学生非常熟悉,可以不作介绍,但如果作者的写作风格是教学的重点,就一定要充分体现。“解决疑难字词”这样的环节,完全可以放在课前预习,若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发现有疑难字词,可以随文指点,一带而过,这样就不会破坏课堂的整体性。这样一堂课的设计,就可以达到:中心突出,结构清晰,节奏明快,简约有效。

但是,课堂环节的“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对教学本质内涵的深度把握和明晰表达,其基本特征是统摄性。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层次:教学目标是精确的,教学重点是凸现的,教学内容是核心的,教学流程是简洁的,教学语言是智慧的,教学方法是巧妙的,教学媒体是方便的。一句话,整节语文课“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实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因课文类型而异,因学生学情而异,但教学方法一定要适用,要简便,不能乱用。其实,检验教学方法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主要就是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能否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因此,教师备课不但要备课文知识,还要备学生学情。看学生喜欢怎样的上课风格,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大胆创新。比如,有些诗词已经配乐成歌,可采用教唱歌的形式来上课。学生对于唱歌没有不喜欢的,听说要用唱歌来上课,他们早早就把课文预习好了。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把情感唱出来,这节课就已成功了一半。然后可抓住“情感”线索,把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诗词所用到的手法和所用的精妙语言等知识,顺水推舟地在课堂上呈现,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寓教于歌,在轻松快乐中学到知识,其乐融融。

简约有效 篇12

课堂教学应是简约的

追求“简约”的课堂教学, 需要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环节清爽, 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形式朴实。确立简明而恰当的教学目标, 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准确把握上, 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 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

以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一文教学为例, 他在80分钟的两节课中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读书, 二是解决一个问题——课文三处的“番茄太阳”有什么不同意思?换了一般的教师教学本篇课文, 还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如作者的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为什么“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可于老师怎么没有这样面面俱到, 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不下心呢?老子曰:“少则得, 多则惑。”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立足重点, 修剪“枝叶”, 舍得删繁就简, 善于“精选”、“精讲”, 只求一课一得, 人人有得。在循序渐进的语文训练中, 逐步习得语文能力。

薛法根老师说:“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 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课堂教学应是有情趣的

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情调趣味, 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心理学家认为, 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 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快乐能使人情绪饱满, 快乐能让人精力充沛。学生在课堂上应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 能享受思考的快乐, 共享交往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情趣”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让他们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使他们心底的“学学好”变为“好好学”。习惯与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我们看看于永正老师在教《小稻秧脱险记》时的一个片段: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 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 (大声读)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有完, (生笑) 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 (喘着气读)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 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做喷洒动作, 全班学生笑) 你再试一试。

生: (小声地)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 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师:这就是“有气无力”, 读—— (生“有气无力”地读)

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 能使课堂轻松而富有情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教学, 诙谐风趣, 寓教于乐, 妙不可言。学海无涯“乐”作舟, 充满情趣的小语课堂, 对于童年的孩子, 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吗?

课堂教学应是有效的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有效果。每一堂语文课都要以发展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 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我们在课上要用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 (写字) ”十字真经, 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 训练要扎实, 发展要深入, 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

语文教什么?应该是教语言。我们应由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转变为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 牢牢扣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 关注表达形式, 触摸语言文字, 咀嚼文字精髓, 感悟语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

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为例, 我认为关注点除了解读人物, 还得解读文本的价值。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应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本文的价值不应只是这一个,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学习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方法更应值得教者关注。既然本文是选自《水浒传》, 那么以本文作为阅读媒介, 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也应理所当然成为本文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而其主要途径是言语实践。有效的读写训练, 必将是教给学生表达的方式,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表达形式的训练。

一位教师对《鸟语》最后一段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我尝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学生自读, 并初步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前面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鸟类的特点, 后面是写启发。 (重点词语显红)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连续出现了“从……那里, 我懂得了……”相同的句式。

师:这样由3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显得整齐有气势。那么, 就这些鸟儿给了我们启示吗?

生:不是的, 从后面的省略号中, 我们还知道还有很多鸟儿给过我们启示 (师出示三组词, 让学生连线, 并用“从……那里, 我懂得了……”练习说话。)

上一篇:识别适用下一篇:加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