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成就有效(共3篇)
简约成就有效 篇1
利郎男装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取舍之间, 彰显智慧……简约而不简单, 放松而不放纵。”我始终觉得,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作如此的追求, 要学会取舍, 要成就简约。
课堂教学是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过程, 也是一个“洗尽铅华呈素姿”的过程。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的, 使人一目了然。“干净”是“底线”, 是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 时下有很多课堂教学其实并不那么“干净”。
课堂教学不能“雾里看花”, 课堂教学要以“干净”成就“简约”, 就必须关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思路、教学的结构和教学的语言。
一、要学会取舍, 精炼内容
客观地说, 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容量, 但课堂绝对不是一个无形的、足够大的“筐”, 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今, 有些课堂“博采”和“拼盘”的现象可能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有的教师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素养之名, 错误地认为, 只要能和教学扯上关系的, 就可以牵进课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跑调”的课堂, 也是“不干净”的课堂。
删繁就简一枝花。因为课堂教学的容量至少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有些课堂更多关注的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容量, 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的容量。课堂教学的“干净”, 就是要以更精炼的内容承载更深刻的思维, 而绝不是以庞杂的内容来淹没学生的思维。因此, 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 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锻造思维为核心, 取舍教学的内容, 以凸显教学的主题。适当吸纳一些其他知识进课堂是可能的, 有时甚至是必要的, 但要有“度”, 要分清主次, 不能顾此失彼, 要摆正关系, 不能喧宾夺主而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
如果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加选择与整合, 事无巨细, 按部就班, 全线出击, 寄希望于全面开花, 那么一定会使课堂教学陷于庞杂琐碎、主次不清、重点不明的境地。这样的课堂肯定是“不干净”的, 也是不可能成就“简约”的。
课堂教学要“干净”, 内容的取舍要精当。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 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 要了然于心, 因为一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 只要解决得好, 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成长, 这无疑仍然是一节好课, 一节“干净”而“简约”的课。
苏教版《〈边城〉节选》共有四章内容, 不仅长, 而且散, 许多语文教师对这又长又散的小说节选只能采取“视频式”的教学方法, 但效果不是很好, 学生往往只是略知情节, 对文章细节部分的品味则很茫然。仔细研读课文, 我们发现, 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借湘西茶峒的端午节来展现当地的人文环境, 并在这一节点上安排了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 透露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羞涩和对爱情的朦胧向往。内容纷繁复杂, 集中展现了湘西地区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如何处理, 很有讲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位教师采取的是“五个一”的切入法, 我们不妨称之为“五个一工程”:一处地方、一个节日、一位人物、一段故事、一份心情。执教者精心设计的这“五个一工程”, 兼顾到了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和小说教学的重点, 角度新颖而且小巧。在组织教学时, 执教者指导学生从“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节日”出发, 分析了作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读出了此处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明确了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又以“谁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民风淳朴的节日里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又在这个故事中收获了怎样的一份心情”来引导学生分析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的故事, 体会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充满羞涩向往的心情。这样,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以及问题间的串联, 将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浓缩为:一处地方——湘西茶峒, 一个节日——端午节, 一位人物——少女翠翠, 一段故事——翠翠与傩送初次相遇, 一份心情——翠翠对爱情的羞涩向往与憧憬。从实际效果看, 采取“五个一工程”的切入教学, 既明确了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体内容, 又清晰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读懂了翠翠的少女情怀, 方向明晰, 重点明确, 条理清晰, 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整合思路, 清晰主线
课堂教学遵循的是“线性原则”, 如同两点间的一条线段, 是一个由起点迈向终点的直线行进过程。教学内容的琐碎零乱, 必然带来教学思路的交错紊乱;而教学思路的交错紊乱, 又必然造成教学主线的模糊不清。
我们可以看到, 有些课堂纵横捭阖、洋洋洒洒, 貌似内容丰富、容量很大, 实则鸡零狗碎、东一榔头西一棒, 课堂教学千头万绪, 缺少的正是“串珠”的那一根“主线”, 结果使本来应该清晰显现的教学主线淹没于琐碎而庞杂的内容之中。
为什么就不能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样“显摆”地“排”出“九文大钱”呢?与其将课堂教学内容的“九文大钱”散乱堆放于地, 不如像孔乙己那样用心地去“排”一“排”。而这个“排”的过程, 就是整合教学思路的过程, 就是清晰教学主线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是写小说, 一般不能“多头并进”。以“干净”成就“简约”, 就要围绕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和思维训练点, 理顺教学的思路, 去构建课堂教学的“纲”, 以教学主线之“纲”带动教学内容之“目”。因为“纲举”方能“目张”, 惟有一“纲”在手, 才能瞻前顾后、居高临下, 课堂教学才能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岔路、回头路;没有了“纲”, “目”就失去了依附, 教学内容就容易成为“一堆散钱”, 就容易散, 就容易乱。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一文的教学。教参在解读、分析文本时, 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确定为本文的“文眼”。于是, 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就从这“文眼”着手, 以“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值得惊诧”为教学的主线, 梳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思路未尝不可, 而我却始终觉得文末的“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 好么?”一句中的“女儿绿”是本文的“神”, 因为我总觉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女儿绿”是由绿宝石之王“祖母绿”和中国千年佳酿“女儿红”双向仿词而来, 突出的是梅雨潭之绿“鲜嫩”和“醉人”的两个特点, 而这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是梅雨潭之绿为什么值得作者“惊诧”的原因所在。从“女儿绿”的仿词修辞和特点切入, 似乎更能高屋建瓴, 文章内容的梳理也更为便捷。
三、要设计流程, 顺畅结构
时下有些课堂的结构不够清晰, 对课堂结构缺少规划意识、谋篇意识、结构意识和流程意识, 对于课堂教学围绕主线应该带出哪些内容、需要有哪几个环节、教学的先后次序怎样安排等等, 缺乏一个设计和反复比较的过程。有的只是内容的呈现, 缺少筛选和串联, 甚至有的干脆“脚踩西瓜皮”。
课堂教学应该有两条“链子”:一是“教材链”, 二是“教学链”。从内容来看,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是实施教学的“抓手”, 但教材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的结构, 不应该完全成为课堂教学的结构。从实际情况来看, 课堂教学更多的可能不是严格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来按部就班地、机械刻板地进行教学, 而是根据“教材链”来精心打造“教学链”。所以, 我们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解析、归纳和整理, 要工于规划, 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 从而打造出顺畅而合理、能够为我所用且得心应手的“教学链”。
变“教材链”为“教学链”的过程, 既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 更是一个提炼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 也是一个使教学的主线更清晰、教学的结构更顺畅的过程;这个过程, 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琐碎和零乱、教学环节的机械和重复,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干净”和“简约”的目的。
例如,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内容纷繁、叙议交织, 作者的悲愤之情是构成文章的主线。梳理“文本链”, 就是要理清“悲”和“愤”两条感情线, 以及由这两条线而带出的相关记叙内容, 这并不困难。但如果就以此进行教学, 未免头绪太多且相互缠绕, 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不断“回头”, 重复的几率极高。为此, 必须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并使之优化。教学时, 将文本七部分的内容整合成“叙”“议”两大块, 并以此作为“教学链”:以“叙”牵带出“刘和珍其人”和“刘和珍其事”两个方面, 并将相关内容进行归类;以“议”牵带出“作者的态度”和“其他人的反应”两个方面, 并进行适当的梳理。这样的处理, “伞骨”清晰, 思路顺畅, 教学也更便捷。
四、要明确指向, 简洁语言
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解析、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反馈, 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分析, 都要借助于教学语言。从课堂教学的性质以及要求来看,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幽默可亲、趣味性强。这固然没错也很重要, 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永远追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语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绝非一日之功。既然如此, 我们不妨先从基础做起, 从“干净”做起, 使教学语言简洁明了而切中肯綮, 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因为, 课堂教学语言的“底线”要求还应该是“干净”。
人们常说“一语道破天机”“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教学语言又何尝不希望如此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指向不明, 琐碎啰嗦拖泥带水却不得要领, 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结果是教师讲得吃力, 学生听得也吃力。这样的教学语言是“不干净”的, 除了徒增“听觉疲劳”, 还能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呢?
教学语言的“干净”为的是课堂表达的清晰, 只有教师表达得清晰, 学生才可能听得明白。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还要留心锤炼并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 使自己的语言能够更简洁一些, 更干净一些, 指向更明确一些, 以尽可能精炼的语言传达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课堂教学遵循的是“线性原则”, 如同两点间的一条线段, 是一个由起点迈向终点的直线行进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解析、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反馈, 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分析, 都要借助于教学语言。
简约成就有效 篇2
[摘要]通过对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针对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构建以生为本的简约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习教学调研分析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11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一)复习教学的整体感知
学生整体感觉:复习课就是知识的不断重复训练。
教师整体感觉:复习课难把握,不知如何统筹兼顾,实效性不强。
(二)工作目标
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初中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初中教研室利用3~7周深入学校进行全面教学视导,旨在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全面提升学校的复习教学质量。
二、调研的方式
调研对象:全区19所初级中学教师的整体面貌及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
调研时间:为客观、真实地了解各学校化学的复习情况,每所学校的调研时间为一天。
调研流程:一是深入课堂听毕业班的化学复习课,主要看教师对复习课的组织及课堂的实效性;二是与毕业年级教师交流,主要了解教师的教学困惑,帮助教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三是汇总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反馈,目的是发现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听课48节,学科座谈25次,查阅教师教学计划及学生作业若干份。全面了解毕业班化学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状况及教学的整体情况。
(一)主要优点
1.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面貌较好,敬业,集体备课扎实。
2.复习计划可行,目标明确。
3.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考点,创造性使用复习资料,实效性强。
4.课堂教学亮点不断: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复习兴趣,注重知识应用;
(2)有效建构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系统归纳;
(3)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细节和规范,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5.小组合作学习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问题
教师对复习内容和考点研究得多,但对学生研究得少。虽然备课比较认真,但立足学生设计教学的意识还不到位,备“教什么”的多,备“怎样教”的少,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低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撒网式复习,教学内容多,面面俱到;课堂环节冗繁,不舍得删减,导致目标不明确,主次不清。
2.课堂教学起点偏高或偏低,不能以学生思维为核心展开教学,学生思维参与度不高,课堂有效性差。
3.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没有思考、检测、反馈的时间和空间。
4.课件内容过多、过泛,学生过足眼瘾,但收效不高。
5.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关注学生群体。
存在以上主要问题的原因是,教师不舍得删减教学内容和环节,一味求全而不求精,总想着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掌握最多的内容,课堂教学过满。整堂课下来,教师牵着学生赶过场,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课堂效率自然不高。
四、改进建议及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于有效生成。面对化学教学内容繁多、琐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形,课堂教学“多”“满”的状况,应该摒弃华而不实、冗繁的低效教学,删繁就简,以生为本,打造简约课堂,致力有效教学。
(一)教研组层面
学校教师增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教材和考点的研究,吃透学情,力求做到“精于心,简于形”,使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力争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复习内容和教学环节。
教师要抓住核心内容,对复习内容和教学环?整合简化,使情景简单、环节简约、活动适度、课件有效等,要求做到思路清晰、突出主干、把握重点、理清主线。
2.优化复习模式和方法。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思维为核心,精心设计问题、精选典例和习题、注重学生生成、当堂训练、反馈学情、及时纠错。可以采取“核心问题引领――主干网络建构――案例分析――当堂训练”的模式,并不断丰富完善,力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区级教研层面
主要采用思想引领,行为跟进,采取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引领教师打造简约课堂,致力有效教学。
1.明确方向。
调研之初,在计划传达及复习研讨会上,为教师们明晰了在“深备细研”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知识,提升有效教学的复习思路,并制订了相关复习策略。
2.视导跟进。
在视导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困惑,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教师们及时改进教学,调整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3.经验推广。
4月21日,在教研中心开展了一摸分析及视导总结会,针对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两个课型,结合视导中具体的成功教学案例,就如何抓住核心知识建构有效教学与教师们做了推广交流,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课例引领。
主要借助于骨干教师引领的方式辐射带动其他教师对简约、有效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4月28日在实验初中开展了“氢氧化钠变质”的专题复习课,围绕“变质”这主线以及学生生成的四个核心问题“如何检验变质、变质程度,如何除去变质的杂质,如何测定变质成分的含量”,层层递进,由定性到定量,抓住核心知识,有效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能力。
数学随笔:简约成就高效 篇3
“ 目的,需要,简单”,突然领悟这不仅仅是教学上的原则 ,还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这样三个问题:我想要做什么? 我为什么需要这么做? 我该怎么做? 只有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三个问题,才会目标明确,动机充足,方法恰当地去完成我们要去完成的事。同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学生要学什么? 学生需要学这个吗? 学生该怎样简单地学会?
“ 目的,需要,简单”都要求我们一切从“ 简”。
1.目的性原则 :目标要明确 ,你想要干什么 ,就只干什么 ,简单直白不拐弯抹角。比如要讲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从一些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为引入,再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要明确,一列出方程,二讲概念。 因此在选择例题的时候就要简单可操作,文字精简,关系明确,数据简单,让学生非常容易就列出方程, 而非用复杂的数量关系或繁琐的数据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
2.需要性原则:“ 学生需要什么? ”这是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雪中送炭的恩情远比锦上添花要来的重。 为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教学?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需要老师去讲解、去指引的时候,我们的点拨就成了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雪中送炭了, 此时他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或方法。 反之,在学生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去大量灌输, 反而会造成学习的负担和学习的叛逆性心理,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课堂上老师的“ 讲与不讲,讲什么”,都应该根据学生“ 需要什么”而确定。 一切从“ 简”, 但不失本质。
3.简单性原则 :遵从以上两大原则 ,根据学生的“ 需要 ”,我们确定“ 目标”,简单直白,一针见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最简洁明了的道理,还原事物最真实美丽的本质。
【简约成就有效】推荐阅读:
简约有效10-05
简约有效的课堂提问06-28
有效互动成就高效课堂06-13
有效追问成就精彩课堂11-13
有效对话成就精彩课07-17
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教学论文07-04
简约设计06-03
简约06-05
简约建筑06-19
回归简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