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课堂的构建(共12篇)
简约课堂的构建 篇1
纵观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热衷课堂的新颖和繁华, 与真实、朴素、有效的课堂渐行渐远,偏离本质,使课堂在弯路中游离目标,“导致教学程序烦琐、教学指令模糊、教学主线缺失……有的教师盲目追求形式,课堂浮华,导致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烦琐和无度, 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浪费严重。‘泡沫’富集,学生在‘缺氧’中低端发展”[1]。资源臃肿,内容庞杂,课件泛滥,这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让课堂“富营养”,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构建简约课堂,是对时下课堂浮华现象和错位之风的一种拨乱反正,是对冗繁课堂教学的“涤荡”,是对教学本质的真实“回归”,其教学价值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回归;探寻有效教学的真实轨迹;促进教学品质的真实有效和课堂特征的结构优化。
一、简约课堂的设计
遵循新课程理念,借鉴现代教学设计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现代工程学 “时动”原理对教学的启示,本文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盛唐气象”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简约课堂的简明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简朴教学情境、简洁教学过程、简练习题作业等基本特征,从简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实践四个角度,构建删繁就简、 夯实简约课堂的理念,聚焦学情、简明教学目标,凝练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以简驭繁、优化教学过程,精选精练、强化巩固拓展等教学策略,进而推动课堂结构的变革与优化, 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与高效(见图1)。
二、简约课堂的实施
1.聚焦学情,简明教学目标
简约课堂应立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发展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他们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发展桥梁。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诉求主要表现为:教师拖课;课堂任务完不成;作业任务繁重;课堂师生虽忙但学习效果欠佳等。而课堂任务完不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多,因此, 推进简约课堂,必须简明教学目标,明确探究主题,整合教学环节。
(1)三维目标,集中整合
在保持教学目标完整的基础上,教师要简明教学目标,删去细枝末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避免只见枝叶不见树干的情况。因此,针对“盛唐气象”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要了解唐朝历史从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 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及后期“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说出开元时期经济繁荣及社会生活发展情况,尝试分析盛唐气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唐朝兴衰的过程、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结合中国文化精髓之唐诗,解读当时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地图、 图片、视频等史料的观察及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提升历史厚重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略)。
这一定位既紧密结合教材体系,又做了优化处理,以唐诗这一文化精髓统领课堂,是一种整合和凝练,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2)阶段目标,阶梯分明
教学目标应根据学情制定,做到阶梯分明、循序渐进,最终实现知识迁移,有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盛唐气象”以“诗说唐朝盛衰”为脉络,引导学生从唐朝诗歌出发分析唐朝社会状况及由盛转衰的走向、原因、影响,辅助史料全面了解唐朝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达成“赏诗歌之优美、品历史之厚重、 补史说之缺憾、还历史以真实”的教学目标,这一定位科学、合理,具有适切性、 创造性和应用性。
(3)重点、难点和考点突出
要想掌握教学重难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和考点,且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如过高则教学难以达成,如过低则会让教学失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把准学习起点, 准确处理教材,恰当划分课时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将“盛唐气象”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唐朝盛衰的过程、原因、 影响;盛世经济的繁荣现象和具体内容, 即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分析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为教学难点。教师可以从 《忆昔》中解读唐朝兴盛,从《春望》中解读唐朝衰亡,从《月夜忆舍弟》中巩固历史知识,并同时辅之一定的教学资源,如史料等,让学生探究了解历史进程和因果关系。这一教学流程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定位科学、合理,符合本课教学主题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诗词,让学生以独特视角全面了解历史进程。
2.整合资源,凝练教学内容
整合资源是凝练教学内容的前提,通过对教材资源、配套资源、授课内容、课外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和浓缩,实现资源的重组与优化,凸显资源的简约性和实效性,实现选材的“少而精”和用材的“简而丰”。
(1)凝练教学内容
恰当的学习内容,其主题突出,特别能抓住课堂本质,既充实又简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简化等再加工,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教师在讲授“盛唐气象”这一课时,可以“诗说”的方式重构教学模块“诗说唐朝”,选择杜甫、白居易的诗词,深度挖掘其所隐含的唐朝兴衰的现象、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忆昔》 让学生探寻“诗中体现出唐朝哪些盛世景象”,通过《春望》让学生探寻“诗中描写出当时唐朝怎样的社会现象”,通过《长恨歌》(节选)来揭示“安史之乱”的原因。
在教学中,以诗词为教学内容,凝练且深刻;将其作为教学载体,新颖又有情趣。这不仅让课堂充满诗意和文化,也让教学展示出历史的厚重与教学的精致。
(2)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简练是简约课堂的基础,通过对教材资源、配套资源、授课内容、课外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和精选,实现资源的重组与优化,凸显资源的简约性和实效性, 达成以少胜多的简约效果。
选材要“少而精”,用材要“简而丰”, 表面看素材单一,但实质内涵丰厚。这就要求教师高度整合教学资源,让每种资源服务课堂、每个教学内容服务学生。同时, 教师也要将这些资源重复利用,以递进的方式挖掘材料所隐含的价值,实现“一材多用、一物多用”,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效益化。
例如,教学“盛唐气象”一课时,教师可以独特视角挖掘“唐诗”这一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将《忆昔》《春望》《长恨歌》等资源发挥到极致;让学生阅读课文, 理清经济空前繁荣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归纳和整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与成就;充分利用曲辕犁等引导学生探索唐朝农业发展的原因; 结合“安史之乱”等地图解析历史事件进程。这可以有效地串联教学板块,又可以精巧地串联起唐朝兴衰的历史演变,充分利用其他教材资源,真正做到精选、巧用, 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3)精简教学媒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媒体的“布白”,精用,巧用,活用,让学生有消化、思考、想象、探究的时空,内容选择要适度, 教学密度要适量,对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应大胆割舍,因为思考比“观赏”更重要。
精用是指要对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 内容及过程进行整合,在精心设计中找准最佳作用点及最佳作用时机,以达到最佳效果。巧用是指对主干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其逻辑过程,或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递进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 活用是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过程,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借助录像、照片等生活素材, 以有效唤醒学生的心灵记忆,触动情感之弦。例如,“盛唐气象”的教学不需要华丽的课件或视频材料,可选取杜甫、白居易等的诗词,通过诗词这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把唐朝的兴衰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丰富的唐朝历史中,教师可大胆地舍去视频资料,利用诗词组织教学,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优化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简练课堂的情境设计包括问题情境的优化和材料情境的优化等。在教学中,我们应设置简洁、直奔中心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主动探究能力。此外,材料情境设计要主旨明确,以服务教学为主中心,在呈现材料的同时出示问题。
(1)优化问题情境,丰富课堂思维含量
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土壤”。在简约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体现思维含量,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快要结束时,以高度凝练的设问,开启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总结,也是对教学视野的一种拓展;既可以呈现设问的有效价值,又能拓展开放式的教学魅力, 引导学生从国家、个人视角或从过去、现在与将来等角度审视社会形势。
如何才能做到优化问题情境呢?有效的方法是:第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适切性,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例如,观察《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教师可以从唐朝长安的布局特点、长安城中云集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说明的问题及唐朝长安的地位等方面设计问题。这些问题的难度虽然不大,但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且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也会帮助部分学困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第二,注意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价值。情境创设应有助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做到深度、力度和广度有机结合。例如,通过对武则天陵墓“无字碑” 的背景介绍,要求学生为武则天“无字碑” 撰写(补充)碑文。这一作业设计富有思维含量和哲理思想,对优秀生来说,如何更好地撰写“碑文”,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性挑战。第三,问题情境的创设紧扣重难点。 在复习“唐朝的衰落”一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组唐朝人口增减资料,通过问题设置,引发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政治稳定是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第四,问题整合视角要具有辐射性, 学会根据图表和数据来说明有关历史现象, 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初步具备阅读、 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简约作业的要求。 图表+问题的设计,不但能够增添作业的情趣,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时空。以诗词、表格的方式呈现问题,简约而深刻, 简洁而丰富,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读图寻找史料的信息,又能学会问题筛选和比较能力。
(2)优化材料情境创设,凸显一材多用价值
材料情境应以服务教学为中心。问题既是材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材料的一种途径,因此,呈现材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结合历史知识寻找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有效信息。
例如,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以根据图1、图2所示的图片信息提问。
(1)图1、图2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发明的什么先进生产工具?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什么农业工具?
(2)这些工具主要适用于哪些地区?
(3)简要分析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对农业发展有何重大作用(至少两个方面)?
(4)图1、图2的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些题目以图片为材料,虽是简图,但隐含唐宋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体现作业的深度,教师对材料所承载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在第一个问题中增加“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哪些农业工具”以拓展学生视野,在第二个问题中增加“这些工具主要适用于哪些地区”,来促进学生对其他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和提炼。第四个问题看似简单, 但需要学生提取大量的已知信息。因此,在简约课堂中,材料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体验和生活经验。
有效材料情境的设置应具有贯穿性, 使它在整节或整章的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好的教学情境应具有朴素性,使其在课堂上起到增添情趣、激活思维、凸显内涵的作用。
4.以简驭繁,优化教学过程
简中求质,实现课堂教学的简约生态, 这是优化课堂结构、实现简约生态的关键步骤,是从宏观视角建构简约课堂的重要举措。
(1)优化课堂结构,凸显学习主体
优化课堂结构的核心是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应做到:(1)凝练教学环节,为学生腾出时间,推进教学环节的简化。导入环节设计中,我们或以旧引新, 开门见山,或激趣导入,彰显美感;在处理新授内容时,把主干知识设计成生活板块学习等[2]。因此,在本课教学时,可以《忆昔》《春望》串联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对历史开展深度探究,深刻且富有情趣,深邃而富有史味,凝练并富有内涵,让学生在诗意中解读历史,实现个性与情趣的自然迸发,在《忆昔》探究中揭示唐朝的兴盛,在《春望》探究中逐渐了解唐朝的衰败。这既可以展示教学环节凝练的魅力,又可以为其他知识的学习腾出时间。(2)任务分层合理,分层设计目标,促进差异性发展。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和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使各个层面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期待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有效开展分层差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分层。
(2)明细教学脉络,优化教学方法
明细教学脉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抓手,是教学活动的“纲”,统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教材体系为主线,按照教材编排中比较合理的体系对线索进行梳理,勾勒清晰的主线实现课堂简约;也可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还可以训练为主线,设计合理、科学的训练主线,实现课堂教学的简约、高效。
例如,教师在讲授该课时,可以唐诗为主线,既统领课堂教学,又统领唐朝兴衰存亡之“路”。用杜甫《忆昔》之线串联唐朝兴盛的现象与原因,凭借杜甫《春望》之线串联唐朝衰败之迹,拎起《长恨歌》之线串联唐朝衰退之因,以元稹《估客行》与杜甫 《月夜忆舍弟》回溯唐朝的盛与衰。
(3)广度深度契合,展示课堂精彩
有深度和广度的课堂教学应是“简约” 基础之上的“丰满”。
一是凝练乐学场景,让学生从会学到乐学。从教师情感、课堂语言、教学策略等角度营造乐学场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会学”走向 “乐学”,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创造、善于实践的能力[3]。例如,教师可以诗词串联“盛唐气象”,不但给喜欢文学的学生以惊喜,也会给喜欢历史与社会的学生以好奇。《忆昔》和 《春望》两个探究主题的开展,是在学生品读诗词和意境中逐渐得出结论,将时间和方法充分留给学生,并在课快结束时师生兴趣盎然地在探索《唐女祸》中重温历史与文学。
二是提炼生成性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在“诗说唐之衰— 安史之乱”环节中,通过预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恨歌》来引导解读“安史之乱”的原因。
三是删除花边摆设,让课堂教学更精练。依据“时动”原理,对无效、无用、 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形式或行为等予以删除,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 同时,删除无效提问和无谓教学行为[4]。
5.精选精练,强化巩固与拓展
精练作业可以摆脱题海战术,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真正实现优质轻负和简约教学。为此,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减少学生对作业的厌倦和恐惧,调和轻负与优质的矛盾。
(1)聚焦教学重难点,设计典型性作业
在设计、编制学生练习或试卷时,应充分体现教学重难点,通过典型性作业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标。例如,在“盛唐气象”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下列作业: 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2当政时被称为有“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 3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我们生活在当时,不能看到( )。以组合、变式设计题目,会让学生容易掌握知识,也会让教学难点在习题设置中得以有效突破。
(2)紧扣时代热点,设计彰显时代性作业
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热点内容,设计相关习题,以达到进行针对性练习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唐太宗的“君, 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论述,运用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的史料,让学生谈谈对改变现实的看法。这种利用时代主题和翔实史料,组织学生探索国家治理的政策,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深刻性、时代性和启迪性,也会增强学生读史明志、借古喻今的历史教学价值,正所谓“材料热点化,知识教材化”。
(3)围绕学生易错点,设计针对性作业
编撰练习和设计题目时,教师应尽可能围绕学生的易错点,精选并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降低答题错误率。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关盛世经济的繁荣现象和具体内容是重点,其难点是盛世气象出现的原因。为此,教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就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比较。
抓住学生的易混淆点和易错点,编制练习,设计习题,通过作业反映问题,进行补偿性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约课堂的构建 篇2
会宁县平头川乡教育管理中心 伏伯胜
【内容摘要】
怎样让每堂科学课上得简约而有效,值得我们思考。追求简约的课堂成为科学老师的努力方向。基于这些思考,笔者试图以三上《动物》《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四下《简单电路》进行阐述,论述简约课堂的构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一些做法: “内容简洁明了、教学目标简要精炼、教学设计简约有效、教学手段简明实用”。
【关键词】
简约有效 科学课堂
在科学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我们也经常听到来自老师真实的心声:“科学实验课的课堂太难调控了”、“科学课太难教了!”…… 我们都深知上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节课如此“投入”。学生的科学知识的获取,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中来实现的。如何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学内容简洁明了。
有时候,敢于取舍,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
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我将其中的科学概念目标定为让学生知道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认为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至于在报纸上和其他纸上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研究。实验中如果减少了这项内容不会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反而让教学显得更简洁,过程过清晰。
二、教学目标简要精炼。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一单元中五课的教学目标相似,教学内容并列,都是在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这些小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可以选其中一到两种动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同样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设计简约有效。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考虑探索环节简单、实在,尽量删除过多的无谓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适、合理、巧妙地指导,期望不打断学生的探究思路。如语言指导、材料呈现与回收、记录表指导、发任务单等方式,把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长时间的探究活动。
1、控制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让出时间,控制老师的语言就是一条简洁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流汗的应该是学生。教学语言不能无力,也不能啰嗦,要有美感,应句句铿锵有力,句句出现在“需要之处”。作为教师,没有必要在整堂课上作过多的讲述,更没有必要出现过多的评价,什么“你真行、你真棒、很好……”而是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辩论与评价。教师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以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
在《简单电路》教学第二环节里,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已经会安装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亮,然后激发学生:“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你行吗?”有些学生会有犹豫,也会有害怕。遇到绝境正是突破自我的机会,笔者让学生尝试用2
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由于时间充裕,学生纷纷尝试,没过多久个别小组开始欢呼雀跃,见此景,我者又提出:“你们小组同学真棒,合作的很好,能有别的方法再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吗?”语言不多,足够有挑战性。所以科学教学的语言应简要流畅,精炼、准确。这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本身的修养,同时要提高自己整体的科学素养。
2、鼓励学生带材料
在科学课中,经历了猜想、计划环节,领取材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充分做实验,就要想办法解决领取材料费时间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学教师一味地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该思考的是:在困难面前,能做些什么,怎样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经过再三思考,笔者认为发挥课前材料准备桌有很好的作用。这样能帮助师生解决现实问题,顺利完成实验,提供物质保障。
在学期初,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的编排,发动和鼓励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如电池、小灯泡、导线等物体。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这些实验材料有很多优点:一是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容易准备,学生参加了这个准备活动,会更加
感到自己是实验主人;二是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节省了时间。
四、教学手段简明实用。
除了常规的科学教学行为,科学课堂还存在相当多的教学辅助形式,如简单直观的教学手段等。这些教学辅助行式是教师行为细节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追求简约有效课堂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教科版三上小学科学《金鱼》一课,观察的材料是金鱼,如果为每组学生买一条金鱼,在一般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如果没有金鱼,借助电教手段和图片也能达到探究的效果。金鱼的运动观察可以通过播放教参备课光盘里的视频进行,具体的身体结构的静态观察借助书中和电脑里的图片进行。
教科版三上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也十分重要。多媒体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
善用技术手段,几段视频,几张图片,可能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更高效。
简约的科学课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加工,是其丰厚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对学生爱的流露。简约的科学课堂赋予学生的是澄澈的感受和无限想象的空间。简约不是简单,是避繁就简,大而化之。简约的背后是精要、深刻与智慧。简约是科学课堂的一种境界,是摒弃作秀后的返璞归真;但它更应是科学课堂的一种追求,一种展现课堂原生态,启迪学生独特发现和另类思考,预约更多美丽与精彩的追求。参考资料:
1、《科学课》 2008 11
2、《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孙双金著
构建简约的思想品德课堂 篇3
一、教学内容要简明而充实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和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有所选择,要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提炼简明而充实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对于“责任”主题,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基于此,主老师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提炼为三个问题,在预习导航环节出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尝试回答问题。
1.什么是责任心?责任的特点有哪些?
2.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意义。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精简和浓缩,紧扣“责任”,关注学生的道德认知。在设置预习提纲时,教师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线索设置问题,以此构成了本节课的主线。这一教材处理方式简单明了,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基础上,重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很好地实现了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责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能力”这一教学主题。这节“责任”课用简明而充实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清晰地领悟到了“责任”,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旨归。这样的课堂可谓“返璞归真”,充实有效,富有浓浓的“思品味”。
二、教学情境要简洁而真实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简洁而真实的生活素材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在本节课中,教师选取了两则时事视频作为素材,创设了两个教学情境。第一段视频截取“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分别在九岁、上大学、工作后这三个不同时期承担责任的资料,从时间、角色板块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责任的四个特点,让学生感悟到“什么是责任”;第二段视频截取“杭州司机吴斌遭遇意外,安全停车后倒下”的新闻片断,并结合张丽莉事件中肇事司机肖某忽视责任酿大祸的文字材料,通过正反对比让学生感悟责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承担责任的勇气。
两个情境的创设简洁明快,紧密围绕“责任”主题,因其贴近生活、真实感人而强烈地震撼了学生,触发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感悟,自觉地将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
三、教学环节要简化而朴实
简化教学环节,就是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设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据此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简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出层次分明、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堂活动环节。全面协调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教学环节在课堂中的最佳组合,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在本节课中,主老师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责任之特点”——以“故事回放”“故事重现”“故事再探”的形式播放张丽莉、吴斌的视频,展示肇事司机肖某的文字资料,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归纳责任的四个特点。
环节二:“责任之意义”——在欣赏歌曲《责任之歌》之后,结合张丽莉老师和司机吴斌的事迹,设置问题:张丽莉老师和司机吴斌等都在积极承担责任,这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环节三:“责任之行动”——夸一夸:我们身边负责任的人,负责任的事;做一做:情境体验。
教师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线索,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理出“责任之特点”“责任之意义”“责任之行动”三个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构成一条贯穿整节课的知识明线。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产生的感悟,构成了一条情感暗线。如此“简化”环节的课堂,为我们展示了纯朴而不雕琢、创新而不因袭的美感,做到了教学目标步步为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体验感悟、情思飞扬、交锋激辩、表现自我;教师亦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引发精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这样的课堂自然精彩纷呈。
四、教学语言要简练而平实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课程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用简练而平实的话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张丽莉图片资料,提出问题:张老师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学生思考回答:“关爱学生,舍已为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张老师身上所体现的美德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感上。”然后,教师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人生与责任”。课堂导入语简洁明了,朴实无华却准确凝练,即时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师进而设疑、激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看完第一段视频后,教师深情地说:“让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更多一些善良,更多一些勇敢,更多一些信念,更多一些责任”;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用了这样一段话:“也许,负责任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是你、是我、是我们身边的同学……下面,就让我们夸一夸大家身边负责任的人,负责任的事。”这样的过渡,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教师又用了诸如“你的回答很精彩,此处应该有掌声”“很遗憾,你的回答不够精练,再想想”“争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为了说服对方,让我们再讨论讨论”,等等语言,评价言而由衷、扼要坦诚。本节课中,教师没有使用华丽精致的辞藻,而是用简练、纯朴、亲切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引导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至高的教学境界。思想品德课堂要删繁就简、以约驭博,凸显充实、真实、朴实、平实的品格,彰显课堂的简约之美,方能凸显育人旨归。品德其实很有味,课堂本来很简约。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4
一、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内涵理解
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指课堂简明扼要,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化繁为简,能以小见大,能以少胜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它应有三层含义:(1)目标统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一目了然,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2)智慧碰撞,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智慧,去碰撞学生的智慧,去引发学生与学生的智慧碰撞,更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回应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及时点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效率最优,简约而有效的课堂就是在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学成本(人力、物力等),或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追求回报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序把握。
二、追寻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实践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寻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平衡,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我们所追寻的是,让课堂变得简约而有效,让教学犹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的。以下是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交流追寻和谐流畅
1.教学语言简洁生动。课堂上,师生主要用语言交流。而数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发性、简洁性和艺术性。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冗长枯燥,自然不具有简洁有效性,语言较少但干巴巴、缺乏幽默和风趣,自然也不具备吸引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磨炼自己的口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发挥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很多特级教师(黄爱华、刘松等)在讲台上就像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魅力无穷,学生自然被牢牢吸引。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夸张等方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同样也能打动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如:一年级的“11—20的认识”练习课上,某教师课件出示13只小鸟,同时生动地讲述:森林里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们都聚集到一起了,原来它们正在举行智力运动会现在向大家飞来的是小鸟方队,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只小鸟呢?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这样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之中。
2.师生交流畅通。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就要相互了解,默契配合。在课堂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使师生互动多渠道,交流时刻畅通无阻。课堂教学中应少些灌输,多些沟通。如:一年级学习“6、7的减法”时,媒体显示: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4男2女),画外音:男孩有4个,女孩有多少个?问题一出现,学生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生:1+1=2。另一生:2+0=2。该教师一下子傻眼了,随口说:“要用上给你的两个条件,算出女孩多少人。”学生一脸茫然,全班鸦雀无声。最后,教师只得自己说出算式:6-4=2。这时却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说:老师,我也是这样算的。其实,这应该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一年级的学生还不理解条件和问题,更不知道两者的关系,他们凭着前面学习加法的经验,看出图中的女孩有2个,可以用1+1=2,还想到了2+0=2,其实一点也没错。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清,造成了师生交流受阻。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简洁的,也是低效的。其实,当学生说出1+1=2时,教师只要适当点拨一下:你是看了图用加法算的,能不能根据一共6人,男孩4人,用减法算出女孩几人呢?这样,课堂交流就不会阻塞了。
(二)教学过程追寻简约而有效
1.情境创设、学习材料等追寻简约而有效。数学课堂上,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常常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但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而并非课堂教学的“摆设”,所以,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简约而有效,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更多的精力花在探究上。而不是在情境里“流连忘返”,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在教学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时,课堂的一开始我就以学生熟悉的五星红旗为材料,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境,我贴出5面小五星红旗: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你能根据五星红旗图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这个情境,马上提炼出数学问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非常简洁明了。在得到这些有关5的乘法算式后,也为接下去乘法口诀的探究提供了有效的探究材料。同时,在这一课中所有的学习材料也都很简单,几个雏鹰争章,一只手5个手指都能作为探究的学习材料。练习过程中,几张卡片、几个算式、一只钟面(看时间是几时几分)、几个正字(统计学生得票情况)都是学生简洁有效的练习素材。所以,课堂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课堂原本就应该实实在在,简简单单出效果。
2.课堂提问追寻简约而有效。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简洁而有效。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老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我们不得而知。这样的问题是比较开放,但不能算是简洁有效的。另外,据研究者统计: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77%的答案要求的是具体的事实。而数学课堂更多需要“数学味”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更多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要问在当问之时。如:学习二年级“位置与方向”时,当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住址时,很自然就提出问题:以学校为标准,你能具体说出你家的位置吗?学生急于表达,就引起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地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五年级学习“认识小数”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0.1元就是1角钱,但对于小数与整数的关系不理解,所以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简洁的问题:0.1元表示1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利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研究……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追寻高效
1.预设资源用足。课堂上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课前准备资源都是预设资源。简约而有效的课堂应充分用足预设的一切教学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莎士比亚指出:“精练是智慧的灵魂。”因此,我们首先要精心预设,尽量考虑资源的再利用,使物尽其用。从而达到教学资源利用的简洁高效。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创设情境———超市购物,特意拍了一段录像,引出买东西要付钱,付钱就要认识人民币。接下去就开始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课始的情境在下面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再利用,这个情境是特意到超市拍摄的,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仅仅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那利用率太低了,而且显得烦琐,还不如直截了当引出新课:买东西要用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人民币。这样的引入更简捷有效。但是,如果把这个情境利用充分,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在下面的教学中,把换钱(1元换10角)、付钱(怎样付8角钱)等环节都设计在超市买东西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也更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教学变得简约而有效。
2.生成资源用好。课堂是互动生成的,因此,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生成的资源。生成资源的整合利用,就要求教师用心捕捉,慧眼识别,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如: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数字除了表示“基数”、“序数”外,还可以作为“编码”,同时让学生探究数字组成编码的方法,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上当同学们一起研究数字表示身份证号码时,出现了很多的生成资源,教师只要很好地加以整合利用,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
素质教育提倡效益观,教师必须要有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识。因此,追寻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应用,才能不断提高。让我们时刻注重“学生”这一关键群体,时刻以他们的发展为己任,创设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 (数学)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7.1044.
[2]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2004.11.
简约的教学,精彩的课堂 篇5
作者:丰城市剑光三小 杨平如 电话:*** 内容摘要:现在语文课堂常出现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却迷迷糊糊,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其实语文教学只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中心环节,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突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一种“简约之美”。简约而自然,这才是是语文课堂的本色。简约自然,才是真实,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堂教学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让教学环节太花哨,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关键词:简约,务实,高效,丰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冷静思考,深入探究简约的课堂教学之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教学的简约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进行更为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简单地说,语文课堂的简约,就是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纯一点,以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事实上,当老师们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惟有 ‚更浅出‛的教学,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使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这里的简单,不是肤浅,应是简约。追求简约,既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也不是训练强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对文本进行适度地补白与拓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我们既不能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也不能刻意地‚精雕细琢‛,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突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一种‚简约之美‛。教师教学首先要突出教材重点、敢于取舍,简约而自然,这才是是语文课堂的本色。
一、导入简明,开门见山
简洁自然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前奏。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通常情况下,解读题目是导入教学的突破口。
在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巧妙的释题导课,达到开‚窗‛窥‚室‛的效果。几句简短的课前谈话,就十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紧接着这样提问: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会‚和‛呢?然后指出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将‛和‚相‛各是怎样的人,学习课文后,就会知道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在问题兴趣激发下去阅读课文,就会自然而然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合内容,目的明了
有些老师对课文挖得太透,什么都不放过,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收获甚少。如有老师在教《山行》 时,补充了‘霜叶为什么会变红’的详细资料,一堂语文课几乎就成了一堂科学课;又如,教学《泊船瓜洲》 时,大量引入王安石二次为相的背景,冲淡了课的‘语文味’。因为小学生读这首古诗,感受他的思乡之情以及锤炼字句的写作态度已经足够。
一篇文章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反成面面不到。教师应该‚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精选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的生长点。如教学《怀念母亲》,介绍了作者季羡林对生身母亲、祖**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课文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这种深深的情感。在这里如果补充大量季羡林生平资料,就有点为时过晚。(季羡林的文章在以前就已经出现不止一次)如果改成补充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或是关于文中几则日记的完整资料,则锦上添花。
三、简化环节,思路清晰
学习语文本来就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我们无需设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环节,也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那么玄乎,要知道有些认知的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又何来那么多的感受可说呢?应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去学习、去发现语文的美。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简化环节,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积累知识。
教师可以尝试 ‚激兴导入、初读质疑、精读释疑、赏读迁移‛教学法。(1)可用情景再现、激兴谈话法导入新课,也可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导入新课;(2)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语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4)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写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
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四、简洁小结,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小结是一课的点睛之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用‚那么,这回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结,这样简洁的语言,却让学生充分想象,进一步理解了对母亲的怀念。
构建简约高效数学课堂的途径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110-02
“简约”的数学课堂,是指对素材选择、情境创设、活动组织、环节设置、练习选取等教学要素节约化、合理化、高效化地把握,营造出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的认知过程。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变得既简约又高效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四种途径。
一、创设情境要简洁明了
许多教师认为,上好数学课,必须创设丰富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教师为了创设一个绚丽、逼真的情境,贴彩图、做头饰、放录音、拿实物、多媒体演示等,挖空心思把能用的辅助手段统统用上,似乎不花哨一点就不能算得上“情境”。孰不知,花哨的情境固然能丰富学生的感官享受,却大大削弱了数学课的本味——思考问题与理解知识。其实,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情境很快发现其中的知识,并就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和深入的学习。因此,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宜简单、直白、深入浅出,要努力剔除情境中干扰学生思维的不利因素,要让学生简单、迅速地通过情境发现教师要讲解的知识,并对新知识展开学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分类》一课时,一位青年教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三个箱子被摆到了讲台上:第一个箱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第二个箱子里堆放的是一些带有包装袋的小食品,如薯条、巧克力等;第三个箱子里散乱地装满了各种新鲜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在这样的情境中当教师提问分类时,学生们却一个个关注于玩具的好玩、食品的好吃、水果的鲜美而控制不住地谈得眉飞色舞……其实这里的情境创设很简单,只要教师出示一些水果、文具、玩具的图片,告诉学生如果这些物品杂乱地摆在你的书桌上,你能把他们整理一下吗?学生自然会想到按水果、文具、玩具的类别来分类……
二、设置环节要简化清晰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是正式上课后的十五六分钟内,因此我们要在这个时间段内高效地引入新课,切入需要学习或探索的主题,从而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获得深度思考,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我们应该摒弃一些为了追求新潮效果而刻意营造的花里胡哨的引入语言或揭示课题环节,力求切入主题的环节和过程简化实在,点拨言语清晰明了,既有内涵,又有深度,用简单的教学切入、一步到位的揭示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亢奋”状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有教师从校园和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选取了许多优美的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体有些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以及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最后还让学生找主题图“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得出“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结论。其实,这里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因为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很容易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也为后面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环节让出了更多宝贵时间。
三、指导探究要简要到位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极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以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展开思考、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然而,有的教师在具体组织学生探究时却走入了一个高耗低效的形式化极端,将一些原本就是简简单单、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轻松学会的学习方法人为地设置成一些纷繁复杂的探究环节,既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认知负担,又耗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有一些探究环节设计得繁琐杂乱,知识点隐晦难觅,任务布置过于含糊、笼统,究竟如何实施探究活动既无指导,探究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提及,探究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更是没有要求,结果造成探究活动劳而无功、效率低下。要解决如上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在设计探究新知识活动时,将探究学习环节设计得简单、实在、易懂,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还要具体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努力细化探究活动。如可以将整个探究活动分割成几段简单直白的操作,具体指明每一段探究过程学生应该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探究活动,就能高效且顺利地发现最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有一位教师组织了学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发表看法。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一个是纸片做的、一个是纸盒做的;有的说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彩色的;有的说一个是胖的、一个是瘦的……弄得教师哭笑不得,最后不得不重新把长方形和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谁只能“平躺”在桌面上,谁可以“站立”在桌面上。在耗费了大量时间之后,学生终于认识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直接进行第二段过程的探究,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更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更加简化自然、水到渠成。
四、设计提问要简单实用
课堂中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认知状态,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问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信息输出与反馈学习效果的主要渠道。然而,许多提问因其本身设计的缺陷,或者是意向不明,让人无法一下子抓住本质,从而导致答案变得模棱两可,学生只能估摸着教师期望的答案来回答;还有的提问因思维触角不深、思维含量低,学生无需思考或轻而易举便能作答。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精心设计提问,力求体现启发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设计的提问要尽量摒弃一些无效的、流于形式的内容,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能有效地针对教学重难点,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的一部分。此外,设计提问还要注意难易适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高效地思考,进而推动学习活动有效有序地进行。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一课时,有教师针对年、月、日多个知识点设计了很多问题。一堂课就是教师在不停地提问,然后学生不停地依据课本回答。有时教师还要对前面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提问,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且没有条理的学习状态之中。而有一位特级教师在上这一堂课时,在布置学生事先收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抓住“你收集了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你对他收集的知识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思考一下子集中到了相关知识与补充说明这两个方面上来。为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先倾听别人的发言,再思考自己有无需要补充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很快掌握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要点,而且有些知识点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挖掘得更加深入透彻。
当然,简约不是要求教学环节简单化。营造简约化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对认知规律的高度了解、对课堂调控的轻松驾驭,对此我们只有做到适度取舍、精心设计、合理组织、高效设问,才能使课堂结构越来越清晰、明快,课堂时间控制越来越自如、恰到好处,活动开展越来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构建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7
一、把握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 创设冲突
课堂教学要实现简约、有效, 就应该让教学发生在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从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出发,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有效地运用认知冲突, 以带动学生不断地开展思维活动, 让学生一步步逼近数学本质, 从而建构起对新知识清晰、完整的认识。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我创设了一个个层层递进的认知冲突:先是呈现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长方形, 学生一眼就看出来;接着出示两个大小差异不明显的长方形比较大小, 此时学生产生了冲突, 一眼看不出来了, 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到了重叠法;教师继续出示两个观察法、重叠法都不能比较出大小的长方形, 学生认知上再一次产生冲突, 怎么办呢?经过讨论, 学生想到了摆小正方形或数方格的方法。这时, 学生小组合作, 利用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动手摆一摆、比一比。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 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 形状不同不行, 大小不同也不行, 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 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 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 选择正方形。
二、教师的退让等待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适时地“退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节中指出: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教师“少教”以达到学生“多学”的教学理想, 正是简约、有效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
记得我在执教《重叠问题》一课时, 就巧妙地体现了教师“退”的艺术。在上这节课的前两周, 我班的紫怡、佳琳、晶敏三名学生参加语文竞赛均获奖, 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是紫怡、佳琳、添宏三人。于是, 上课伊始, 我拿出事先准备的一红一黄呼啦圈, 让参加语文竞赛获奖的学生站在红圈内, 让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学生站在黄圈内。起先只有添宏一人站在黄圈内, 我故作惊讶:“不对呀, 数学竞赛明明有3人获奖?”听我这么一问, 紫怡、佳琳两人赶紧从红圈出来, 进入黄圈里。我又故意大叫:“参加语文竞赛获奖不是有3人吗?怎么只剩下1人?紫怡、佳琳两人只好又跑回红圈中。矛盾出现了, 紫怡、佳琳二人在两个圈之间进进出出, 算来算去, 总有一个圈少2人。这时台下的学生坐不住了, 开始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此刻的我, 早已站到一边,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行解决。如何站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语文竞赛获奖有3人, 数学竞赛获奖也有3人呢, 经过学生之间思维不断地碰撞, 最终大家达成了统一, 如图:
把两个圈都套在两个女生的身上。这时, 全班同学不由地鼓起掌。这一节课的重难点———韦恩图的形成, 就在我适时退身后, 惊人地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学生的表现让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三、教学素材简单实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这样说:“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 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须以低成本、高效能为原则, 它不在于课件有多精致花俏, 也不在于教具有多精美华丽, 而在于简单实用且意蕴十足。
我在上人教版三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 就努力做到学习材料简朴而经济。课堂教学因为课件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 目前教师多数是以课件内容替代小黑板与挂图, 将课件视作“电子黑板”。但是, 对本课的设想, 我的观点是别轻易让课件代替学生的操作、思考、探究。我先是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同桌商量如何求出长方形课桌面的面积, 学习材料就是学生自己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卡纸。同桌二人先讨论, 再动手摆一摆, 计算出长方形课桌面的面积。有的学生沿着课桌的长摆了1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课桌的宽摆了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用乘法计算出一共可以摆4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得出课桌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也有的学生是这样摆的:第一行只摆了5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而且是摆一个空一个, 按这样摆了4行, 一共用2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来摆, 得出课桌面的面积也是40平方分米。关注学生做数学的体验过程, 而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如此一来, 就把学习材料简约而有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如数学家陈省身所说的:“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构建起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让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的思想牢牢镌刻于学生的大脑中, 随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是数学教学本色的回归, 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摘要:本文从把握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教师的退让等待、教学素材简单实用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简约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叶菲菲, 陈寿章.简约、有效:数学课堂的本色回归.
构建简约化的高中历史课堂 篇8
一、什么是简约化课堂
这里的“简”是“剔除”之意, 是指教学中要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 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 “约”为“节俭”之意, 指教师把最精炼的内容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节约教师讲授的时间, 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简约”化课堂的教学目标简明准确、教学思路简洁清晰、教学语言精炼准确、教学内容组织恰当、教学素材精简易懂。当前 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从繁杂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
二、如何构建“简约化”历史课堂
1.确定简明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 是统领课堂的核心。它决定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多方面因素, 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如果一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过多过细, 教学内容就会随之繁多。“繁多”的教学目标的出现是由于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对教学内容缺乏宏观上的思考和把握, 缺乏对同类目标的合并造成的, 从根本上讲是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的关注。实际上, 教学目标分析和设计的对象是学生,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才能确定简明准确的教学目标。“简明”的教学目标, 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准确结合, 突出三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重点目标, 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教学思路简明清晰。
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有的章节内容跳跃性大, 内在联系呈现为隐性,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使用简明清晰的教学思路。简明的教学思路既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知识, 也利于教师操作。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层次过多, 过于细碎, 层次之间的逻辑性差, 那么, 各教学环节只能是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清楚地表达标题和子目、子目和子目的逻辑关系, 充分展示历史教学的层次之美。如, 高中《历史》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的三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为隐性, 依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理解这一课的三个子目和标题、三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教学 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实行改革的关键;改革在初期阶段进行了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初, 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 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这一课的教学思路以改革为主线展开, 围绕着改革的提出、改革的措施、改革的目标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条教学思路既简明又清晰透彻,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处于灵动状态, 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
3.教学语言精炼准确。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构建简约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炼准确、激发思维, 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并产生新的思维点。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体现在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合乎逻辑。这既是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也符合历史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从内容上要符合以旧带新、从 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循序渐进、有因有果, 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要点突出, 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必要穿插一些历史典故, 例如在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礼”时, 引入“八佾之舞”的故事, 时间不宜过长, 达到效果即可, 避免教学语言偏离授课主线。
4.教学内容组织恰当。
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材存在着知识量大、历史概念多、隐性知识点多、课时紧张等特点, 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这种情况下, 教师只有大胆取舍增减才能使教学内容精简恰当。取舍的原则是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增减的方法是去掉易给学生造成干扰的枝节、末节问题, 拓展一些与主干相关的重点内容, 有助于化解难点的内容, 或对教科书上一些有必要掌握的隐性知识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用心思考: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看不懂的, 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理解不到位的, 这样的内容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即学生已会的不讲, 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而重点、难点、疑点必须讲。这样, 教师的精“简”和精“讲”相结合, 能够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堂精彩留给学生。
5.教学素材的选取要精简易懂。
历史是过去式, 在历史教学中引用一些史料说明问题非常必要。但是历史素材浩如烟海, 选取哪些辅助教材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精选教学素材, 使选取的教材既能有效地辅助教学, 又简明易懂。首先, 教学素材的选取要从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出发, 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规律, 让学生爱看易懂, 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如果教师选取的素材生涩难懂, 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 反而增加了教学难度, 加重了学生负担。其次, 教学素材的选用要准确、精当, 这样既能辅助教学, 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位教师在讲《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时, 用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做人准则、人们对他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导入此课, 导入环节就用了8分钟, 结果使得重点问题来不及透彻分析就匆匆收场。如果换一种简洁的导入法, 教师选用三个角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导入新课, 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既可以引发学生对这一课的兴趣, 又可以减少导入所需的时间, 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总之, 构建简约化的历史课堂, 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理性回归。它使历史教学回归自然、回归实用、回归高效。简约是简洁中蕴含着大气, 蕴含着智慧, 是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追求简约的历史课堂, 推动有效教学, 实现高效教学, 应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专家评介:
朴实简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 知识中蕴含的学科思想, 方法中体现的思维方式, 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也是增长学生智慧的根本要素, 而简约是揭示思想方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空有简约的意识, 缺乏简约的手段, 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尴尬。龚玉玲老师探索的简约化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是多年教学实践的提炼和升华, 因而其教学思想丰满且具有实用价值。
构建“低碳课堂”,追求简约高效 篇9
一、删繁就简,“洗”出高效
1.内容简要精练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笔者通过巧妙整合,择取文章精华,紧抓“一个中心线索”,即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即“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的坚定信念。
2.过程简化自然
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教学过程繁琐复杂,没有抓住教学主线,重点训练不突出。因此,语文教学也要减肥瘦身,使其苗条流畅。对此,积极倡导板块式整体架构,简化教学流程,可以使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主动思考,积极感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3.手段简练实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手段也多了起来,特别是网络走进了课堂,使现在的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过多过杂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当,严重地冲击着语文课堂,无法使课堂实现精神与语言和谐共生,因此要慎重地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力求简练而实用,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以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精心设计,打造高效
1.精妙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像磁铁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教学《春日》时,先播放视频:“杨柳依依,草芽尖尖,鸟儿喳喳……”在轻音乐中,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朱自清爷爷笔下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教师满怀深情地背起《春》中的一组排比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春的意境,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2.精准提问,把握效度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恰当、适度、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突破课文疑难点。如《三个儿子》一文中,“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在指导读好老爷爷的话后,老师问:“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在学生精读课文后,他们畅谈想法,各抒己见,很快悟出只有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有效拓展,锦上添花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它必须适时适度,不能为拓展而拓展,有效的拓展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深刻感悟和认知表达。笔者在教学《长城》时,先让学生配乐欣赏临海的江南长城,接着呈现八达岭长城和一些国家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在学生自豪地朗读后,引入课文中作者对长城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拉近了学生与长城的情感距离,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创设氛围,达到高效
1.把民主领进课堂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他们才会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并在自信心的驱动下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
2.把兴趣带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如,在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一位教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扔鸡蛋的实验,将生鸡蛋从三层楼的阳台上扔下但设法不破,尝试成功后写一篇习作。结果,学生有的将鸡蛋包裹到棉衣中,有的将鸡蛋扔到水池里,还有的干脆煮熟了,真是妙趣横生。这样,在轻松的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落实了语文实践能力,实现了“自主成功”。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大增,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事半功倍。
3.把竞争引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妙用竞争方法,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在竞争的课堂里,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竞争,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正反方辩论等,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像这样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总之,打造低碳、高效的语文课堂,并不是遥不可及。教师只有善于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氛围,才能打造轻松愉快的“低碳课堂”,使简约高效充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简约课堂的构建 篇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就是在教学中尽量去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 挤出来时间, 让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 进行体验、感悟、思考, 以达到高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简明的目标:重点突出, 明了得当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简明的教学目标, 是实现“简约”课堂的保证。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实需要简明、得当。如:写作方法上有特点的课文以领悟写法, 读写结合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景美情深的课文以赏读积累为主。每课相对集中的解决问题, 简而不减, 相机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如我校的一位五年级老师执教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设计就非常简明、适当的, 课堂教学显得扎实而高效。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要求学生透过文本,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课文文字优美, 学生总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不一样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以“崇简”为教学理念, 以文本为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 通过自读研究、以读带讲、读中悟情的方法,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到了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 顽强不屈的精神, 感悟到我们从小遇到失败时要学会坚强、学会面对, 即使起点比别人低, 但只要比别人更努力就能战胜苦难成为一名成功者。
二、教学流程:简约优化, 行云流水
教学流程的“简约”, 是实现“简约”课堂的支撑。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自我解读文本、把握教材特点、文本的解读要求和学生个体情况等进行“简约化”的设计, 避繁就简、删除多余的环节,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 去品味、感悟和思考, 情知互动, 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
(一) 问点设计精当, 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
小语教学中提问的设计, 是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关键。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零敲碎打, 障碍重重, 学生疲于应对, 强烈地冲击了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 让课堂读书的时间被挤占了, 思考也少了, 文本知识的积累运用更是被挤进了角落。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那么, 如何避免多余提问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课堂, 精心选择问点, 注重在关键内容处提问、在蕴含文句处提问、在关键处追踪提问等。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我以探究“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方式。按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本课由浅到深分为二个环节:“爱国”的体现, 突出勘探线路、“杰出”的体现, 突出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结合文本, 画一画, 演一演, 设计出图纸, 班级汇报演示, 层层深入, 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 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 精化教学环节, 让预设呈现风采
教学环节精化, 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减少不必要的形式, 精化教学环节,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和情感体验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由感知→理解→内化→表达运用, 不断转化深入,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所以,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用整合的思路, 将教学环节精化。下面是我校马老师《黄山奇松》一课简洁的教学环节。
1. 读准字音, 读通读顺课文。
2. 默读课文, 讨论: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通过松的形态来体会美。
3. 做小导游, 先同桌练读对话, 写出导游词, 表演交流。
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晰, 意图清楚, 以读代讲, 把朗读、感悟、想象、表演巧妙整合,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 激情表演,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 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 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对黄山奇松美的喜爱的情感。达到了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三、言语生发:简练适度, 引发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语言不但要简洁明快, 干净利落, 不拖泥带水, 不啰嗦重复, 要言简而意明, 还要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 讲得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明白流畅。如:“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这个回答突出了你的个性;老师为你骄傲等。”猛然一看, 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文采, 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 却搞不明白自己的答案对错的原因。所以, 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简练, 做到一针见血。
因此, 我们老师课堂教学言语表达要精准、不拐弯绕圈子, 尽量用最短的时间给学生推送最多的知识讯息, 用最简练的语言引导学生情知互动、有效地学习, 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 力求简约高效。
构建以读为主的简约课堂 篇11
1.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根据填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明白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板书课题:第八次。读好课题,提醒学生该重读哪个字。
2.揭示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读懂课文,明白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取得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
3.学生自读生字,读不准的字多读几遍。
4.分组出示生字词,请学生指读词语。
①侵略 打仗 受伤 信心 招集 抵抗(一类字词语)
②磨坊 几乎 结网(多音字词语)
③欧洲 苏格兰 布鲁斯 (地名和人名)
5.学生自读课文,努力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6.创设情境,读好句子。
刚才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几只“拦路虎”,瞧,它们在向我们示威呢!谁来消灭它们?(出示句子,请学生朗读。)
①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
②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
③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④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⑤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7.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拦路虎”终于被我们消灭了!看来,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就能成功!下面我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仔细听,指出读错的
地方。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初读课文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的操作程序是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最后再读好课文,每一步都有目标,每一步都有要求,把难点各个击破,层层铺垫,水到渠成。读课文如果一味地机械读,肯定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比如:“这几只‘拦路虎’在向我们示威呢!谁来消灭它们?”学生面对这样的挑战,一定会激情迸发,跃跃欲试,争先恐后。】
8.完成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 )(谁)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连打了( )次败仗,几乎失去信心。后来在( )的启发下,决心干第( )次,终于(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做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课标对中段学生明确提出的要求。借助一道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降低了难度,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完成。】
二、读懂课文,达到理解、有感情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布鲁斯吧。(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
②从布鲁斯王子不断的唉声叹气中,你猜猜他会想什么。
(我怎么老是失败呢?后面的仗怎么打呀?我对不起国王和人民啊!)
③知道了布鲁斯的内心是痛苦的、郁闷的、担忧的,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一小节读好的。(指名有感情朗读)
◎朗读评价预设:“我看到了一个痛苦不堪的布鲁斯!”“我听出了布鲁斯的绝望!”“我听出了布鲁斯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我看到了一个对胜利几乎失去信心的布鲁斯!”“我听出了他在为国家担忧啊!”
【设计意图:想象是感悟的催化剂,能激活思维。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脑中浮现出形象来,再通过脑中的形象来品味语言,这样学生悟得深,读得好。“唉声叹气”这个词反映了布鲁斯的情感正处在低潮期,抓住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说说布鲁斯此时会想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布鲁斯的内心世界,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为他而忧,为他而悲,产生情感共振,为读好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2.几乎失去信心的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默默无语,忽然他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那是怎样的一幕呢?(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①学生自读。
②谁能把这令人感动的一幕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朗读指导:要突出“丝断了、网破了、结了断、断了结、结了七次、并不灰心”等词。)
③你感动吗?为什么?
3.其实比我们更感动的是布鲁斯王子,他看到这幕之后又是怎么样的呢?(出示课文第四小节)
①师范读。
②从“感动”这个词中你想象一下布鲁斯心里会想什么。
(蜘蛛能干第八次,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还不如蜘蛛吗?说不定我干了第八次也能成功的。)
③学生表演读这一小节。
◎朗读评价预设:“我没有听出布鲁斯王子的感动” ——提示学生要重读“感动极了”这个词;“我还没有感受到布鲁斯王子下的决心很大”——提示学生要重读“第八次”这个词;“我还想看到布鲁斯那种激动、振奋的表情和动作”——提示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循文入境,方能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动”这个词是布鲁斯王子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抓住这个词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第二次走进布鲁斯的内心世界。这次学生看到了一个恢复信心、重整旗鼓的布鲁斯,为他而喜,为他而贺。理解了文本,加上朗读后的即时评价,学生一定能做到以声传情,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来。】
4.心动不如行动!布鲁斯又做了什么?(出示第五小节,生齐读)
◎朗读评价预设:“‘四处奔走、招集、动员’这三个词语可以读得干脆有力些!”“不错,我听出了你在为布鲁斯的成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5.课文学到这儿,你能说说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热爱自己的国家;屡败屡战,坚持不懈;失败了不灰心等。)
【设计意图:语文的教学目标常常模糊,不具体,不清晰。学生究竟有没有真正把课文读懂?课堂上应该要有测评。让学生说说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成功的原因是对学生有没有读懂课文最好的检测与评价。】
三、读写名言,深化认识
1.出示词语,让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写一两句话表达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信心 成功 灰心 失败
2.组织交流学生写的句子。
3.学生读背名言。
①失败乃成功之母。
②有志者,事竟成。
③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④100次跌倒,101次站起来!
4.小结: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暂时的,挫折是难免的,祝福每个同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四个词语写句子,这不仅是对课文所蕴含道理的深入理解,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读背一组与文本主旨息息相关的名言,可以升华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提升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简约课堂的构建 篇12
一、情境创设要有效, 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 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 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掌握数学知识。但是, 我们必须明白, 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 否则情境只是一个花架子, 失去了意义。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 在讲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 我创设如下情境: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能顶上吗?假设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 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 0.45, 0.4, 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 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 谁大?通过这样创设情境,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要恰当,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但抽象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学习内容是经过很多数学教育专家精心编排的, 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 既是编剧, 又是导演、演员, 因此, 要使课上得扣人心弦, 耐人寻味,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 每节课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如讲“两圆公切线”一课时, 我采用“实验观察法”进行教学, 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两个小圆, 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 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效果很好。
可见, 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 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从教材的需要出发,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 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创造性, 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函数单调性”时, 我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描写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蒸蒸日上、每况愈下、波澜起伏……再请学生根据上述成语分别给出一个函数并画出其大致图象, 然后观察学生绘制的图象, 指出图象变化的趋势。这样,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地思考, 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总结要巧妙, 拓宽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 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知识得以巩固。因此, 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 或设置悬念, 或开拓延伸, 或活动游戏, 力求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不仅使本堂课的知识加深印象, 而且还对巩固和提升知识大有裨益。
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 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而且能够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起到“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良好效果。
此外,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 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