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本真

2024-08-13

简约本真(共4篇)

简约本真 篇1

我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 立足课堂, 潜心实验, 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 不断总结, 不断探索, 形成了“简约语文”的理念。我的“简约语文”的教学理念, 力求体现在洗尽铅华的生态课堂教学观、摒弃功利的朴素阅读观和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三个方面。

一.崇尚简约的生态课堂观

针对当下语文课“去语文化”的现象, 我把着力点一开始就放在语文效率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上, 先后撰写了《激发学习诱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精练巧练,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等论文, 对克服语文课堂“少、慢、差、费”等弊病, 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些专家看后说, 一个农村初中的青年教师能对课堂教学中的本质问题作深层思考, 而且“观点新颖, 见解独到”, 实属可贵。

新课改后,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时讨论风盛行,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 (讲解、讲析) 法, 被认为是陈旧的教学方法, 有悖于新课改精神, 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评。我根据教学实际, 撰写了《正本清源摆正位置——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的再认识》一文, 对“要不要‘讲’、‘讲’什么、怎样‘讲’”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的需要, 但是因噎废食, 完全舍弃, 也是不现实的。”着力阐释了“要把握好‘讲’, 必须正确处理好与之相关的三个关系, 即讲与问的关系、讲与读的关系和讲与练的关系”的道理, 从而厘清了“讲”等于“守旧”的错误认识, 还“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我强调:“对课文的重点、难点, 必须讲;提问不能答, 启而不能发, 还须讲;讨论小结, 自学归纳, 也要讲……可以说讲解、讲析不仅应当, 而且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关键是讲多少、讲多深, 哪里需要略讲, 哪里需要畅讲、详讲、讲透。但是, 并不是一讲了之。”

在课堂教学中, 我坚持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 或默读或朗读或范读或齐读不一而足。课文不仅需要读, 而且要反复读, 要“仔仔细细地读”, 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读, 在读中自能解决问题,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习语言。

我努力改变课堂结构, 变课堂以教师“讲”为主的“讲堂”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学堂”, 做到教师的导读、导思、导练的“三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思、自练的“三自”有机渗透。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优化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氛围。

我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变教师“一言堂”“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 更为“教师、学生、文本 (作者) ”的多向立体化交流, 着力打造教学目标简明、课堂提问简要、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手段简便的简约生态课堂, 从而摒弃一切浮华和花架子, 让语文真正姓“语”名“文”。“实而不死, 活而不乱;动静相生, 张弛有度”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心律。“实”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夯实, 追求方法的多样性、活动的丰富性, 不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不使课堂一潭死水;“活”在思维的活跃, 有对话有争辩, 有思想的交流, 有智慧的碰撞, 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与繁荣, 不满足思想碎片的飘洒, 摒弃浮躁与肤浅。课堂的动, 是一种灵动与激活, 静是一种静思、静悟, 静静地放飞想象与联想的翅膀, 享受那份宁静中的厚重。课堂里应该有思考的紧张, 还应有交流的宽松;应有会心的微笑, 也应有幽默的开怀。

二.咀嚼经典的朴素阅读观

我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初中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文本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择适合于初中学生特点的文本, 对阅读教学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过对初中学生阅读现状和文本结构的分析, 提出了初中生阅读文本选择必须遵循的四个原则:即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经典性原则。我组织和主持了《初中生阅读文本的选择与重建》的课题研究, 探究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文本选择方式: (1) 班级共同订阅 (报纸、期刊) ; (2) 教师推荐书目, 家长与学生购买, 或学习小组协作选购; (3) 学生自主到书城 (店) 选购, 自主到学校图书馆借阅, 自主到网上搜索; (4) 学习小组确定书目, 分工选购, 资源共享; (5) 学生和家长自定书目, 共同选购。建构了初中阅读文本选择与重建的操作模式:

模式一:

模式二:

我关注阅读文本的选择与重建不是完全否定现有教材的作用, 不是完全否定教材文本阅读功能, 恰恰相反, 而是在充分发挥教材文本作用基础上的文本选择。我认为基于语文的活动是阅读文本选择和重建的依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实现有效阅读的途径。我始终强调阅读活动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示范、点拨作用。我先后开展了“百年巴金”和“纪念巴金”等专题讲座、“曹文轩纯美系列作品研讨”等主题活动;每堂语文课前开展“今天我讲诗”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感受到文本选择多样化的乐趣, 形成能力, 养成阅读习惯和自主选择文本的习惯。

我特别强调经典的阅读。加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亲近大师, 亲近经典, 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 让经典丰富学生的精神。

我认为当下的阅读过度强调自主性, 弱化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度强调多元性, 泛化了文本特定的指向性;过度强调拓展性, 淡化了文本语言的丰富性的弊端。我在实践中努力“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 读出思想, 读出情感, 读出形象, 读出韵味”。我们需要新理念, 但我们不能完全丢掉我们母语教学积累下来的优秀的民族化的经典, 要在反思中调整, 走出误区, 寻求一条适合语文特点的新路。

三.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

关于作文教学, 我认为作文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灵活动, 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过程。没有融入真情、没有融入智慧, 这样作文注定是贫乏的。我注重引导学生打开尘封的记忆, 整理自己的生活, 整理心中的难忘瞬间, 与父母、老师一起生活中的, 与同学、朋友相处中的, 还可以与陌生人之间的故事, 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其实地上看似粗糙的小石子, 只要你用心拣起, 一定能擦出火花。

生活、观察、感悟, 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词。我努力让作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到生活中去, 去观察, 去体验, 去感悟。“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细节, 如果你注意观察并有独特的发现, 感悟并注入真情实感, 你的文章也会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 其实“深刻而充实、丰富而动人有时是可以蕴涵在简单、朴素之中的”。

我主张作文教学首先制定好整体规划, 建立一定的教学序列。我重视作文“格”的训练, 我构建了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序列:第一年, “入格”, 第二年, 出“格”, 让学生作文跳出“规范”, 放胆写作, 走向自由, 突出个性,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 关注心灵体验。第三年, 升“格”, 在对作文的材料、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训练基础上, 提升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使学生作文达到有“情趣”、有“意趣”、有“理趣”的境界。

我重视作文教学中坚持扎实有效的指导。写日记有教师把它作为一种单纯的“小作文”训练, 但我更注重通过日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生活, 主动观察生活, 自觉反思生活的习惯, 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使学生的作文有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活水。课前“话题式口头作文”, 提前一天给学生一个话题 (命题) , 第二天上课口头作文, 或叙事, 讲眼中所见;或议论, 谈心中所想,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表达的感染力, 提高了思维的敏捷度和限时作文能力。

下水写作, 是对学生习作的一种引领和示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坚持和学生一起写作, 展示自己的文章, 和学生平等交流。有效的评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扎实推进。我不断强化学生批阅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从题旨、材料、结构、语言等角度评判作文的优劣的方法, 同时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效仿的“范式”, 让学生学会写批注, 写总评, 有小组的评改交流, 有班级的佳作评改推介, 还有教师的精批精评示范, 加之教师的重点面批。

我的“简约语文”理念, 来自于我的语文实践, 来自于我的思考, 来自于我的探索, 还很不成熟, 前面的路还很长, 我将上下而求索。

追求简约本真构筑高效课堂 篇2

一、教学目标简明实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拟定教学目标应当简明实在,每一节课中每个目标应各有侧重,水滴穿石;而为了与新课程沾边,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面俱到,反而是得不偿失。

案例1:对“圆的面积”教学目标的拟订,课改前 (1990年) 和课改后 (2006年) 列出后比较:

A: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2) 在推导计算圆面积的公式过程中,渗透无限、转化等思想,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 通过尝试猜想,尝试操作,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 (解惑过程) (《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一书,199页)

B: (1) 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圆面积计算。 (2) 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经历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渗透极限的思想,初步体会知识间转化的神奇,体会数学的美。 (3) 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06, 9期,14页)

A拟订的目标较为实在,简洁,通过教学容易达成教学目标;B所订的教学目标 (3) 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这应该是需要几年才能达成的长远目标,40分钟的课堂根本不能解决。因此,夯实“双基”,才是数学教学的基点和原点。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必面面俱到,应多些实际,少些形式,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简约凝练

少则明,多则惑。只有对教材大胆取舍,学生才能轻松,课堂才会有生机。但取舍不是盲目随意的行为,是教师深钻教材,把厚书读薄的过程,更是教师反思、总结、提炼的过程,要把复杂深刻的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看点”,在例题与习题上大做文章,挖掘数学内容之外的东西,人为地添加许多非数学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生硬的爱国主义教育,牵强附会的爱心教育和贴标签式的环保教育,等等。事实上,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越多,“落实”得越多,那么每个内容所分配到的时间就越少。这样,势必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内容都体现了,但什么内容都是浮光掠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简约,与其面面俱到、广种薄收,不如突出重点、聚少成多,实实在在地追求一课一得,或一课二得、三得。也只有首先从教学内容的数量上“瘦身”,凸现数学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数学课特有教育功能的发挥。把数学课堂当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结果只能使课堂无法承载太多的额外任务而变味。当然,在数学课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环保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等都是必要的。但这些都必须是渗透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必须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而不能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

三、教学环节简化厚实

减少课堂的多余环节既有利于教师操作调控课堂,也有利于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设计了“实物中找角、课本上量角、生活中辨角、动手画角、折角、剪角”等诸多环节,二年级的孩子在“如此丰厚”的课堂环节中马不停蹄,不堪重负,探究兴趣磨蚀尽无。应当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一切都应服务于适切的教学目标,服务于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对于那些看似花哨、实则无用的环节,不管设计多么具有匠心,都应该放弃。

案例2:有位教师在《认识分数》教学时,就从“活动”的视角来组织和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活动的材料,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表示出,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表示出4个苹果的,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明明是“1”个,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呢?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再讨论出: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数量是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接着,又让学生把8只小兔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得出: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至此,分数意义中的要点已在不知不觉中凸现出来,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语言简洁精炼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发性、简洁性和艺术性。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有内在的规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比喻、智慧的辨析、幽默的讲解等方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师生间的交流应和谐流畅,所谓和谐流畅就是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渠道,交流时刻畅通无阻,课堂教学少些灌输,多些沟通。课堂教学师生交流和谐流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简洁有效。

案例3: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男、女生跳绳成绩统计图。师:要比较哪一队跳得多,你打算怎样去比较?生:女生中XX跳得最多,所以女生队跳得多。

师:一个人的成绩能代表全队的成绩吗?生:先求出每队中一共跳多少次,再进行比较。

师:两个队的人数不一样多,这样的比较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怎样比较才公平?生:先求出每队中平均每人跳多少次,再比较哪个队跳得多。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的回答,暴露了解决问题方法单一和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而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的深刻理解。

五、课堂练习简练扎实

数学课堂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把握好习题的精炼程度与练习的强度。在练习设计上,应注重习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努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让练习落在实处。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思维,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通过反思,使知识系统化,收到“书越读越薄,概念越学越清,知识越来越精”的功效。

案例4: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练习过程的:

(一)熟记5的乘法口诀。

师:请小朋友用最快的时间记住这些口诀。并说说你为什么记得这么快?

生1:我发现每条口诀都是小一点的数放在前面。

生2:每条都是增加五,“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二)对“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练习。

1. 对口令:二五();()二十五;一五()。

2. 计算:

5×3, 3×5, 5+5+5, 4+4+4+4+4, 5×2, 5+4

3. 解决实际问题:

(1)钟面问题:学了5的乘法口诀,谁能更快地说出现在是几点几分?

(2)算正字:请你帮助统计一下,这几位小朋友得票情况?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简便计算的例子吗?

简约苏式课堂, 回归教学本真 篇3

一、精简教学目标

简约的教学目标有两个含义。首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总目标要简约。能够运用常识进行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只要这些做好了, 语文也就学好了。然后就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小目标要简约。对于一篇陌生的课文, 有些老师不明白要教点什么, 好像这也应教, 那也应教, 于是教学目标就显得又多又杂。要做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简约, 老师的心中就要有非常明晰的语文教学大目标和具体的应该落实在每节课中的小目标, 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等要素, 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来确立相对集中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

二、精简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非常强调个体的实践。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 我以探究“这是一个 () 的扫路人”为线索,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方式, 在靠近学生认知处进行设计。按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本课由浅到深分为三个环节:外貌探究、语言探究、行为探究, 重点放在人物解读上, 层层深入, 揭示天游峰扫路人的行为本质, 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 情感更饱满。

三、精简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精简”, 是实现“简约”课堂的基点。教学环节的“简约化”, 是建立在教师自我解读文本、洞悉教材特点、课程要求和学生个体学习态势等基础上的“简约化”的设计, 要求我们力砍细密的、多余的环节,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在主动积极思维的情感活动中, 去体验, 去品味, 去感悟, 去思考, 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1.教学过程要简化。简洁的过程设计往往充满着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 将教学过程简单化。常说的“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突出的主干问题覆盖面一定要大, 要有思考的价值, 并且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究, 质疑问难, 主动交流见解和感受。

2.课堂教学的组织要简化。语文教学的训练目标可以从思维的训练和语言的训练两个方面入手。课堂教学的组织要努力为这两个训练目标提供必要的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课堂设计, 使学生有思想的碰撞、美感的激发和情感的体悟, 让每个孩子否有表现的欲望。通过这些, 有效地实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目标。力求教学环节简洁明晰, 以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为主线, 把复述、朗读、感悟、想象、表演巧妙整合, 使学生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四、精简教学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一个老师一群学生, 没有表演, 没有多媒体, 犹如一幅简笔画。”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语文课堂,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这种境界, 但也可以朝这方面发展, 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教学手段简便些。

1.留足时间, 引领学生潜心阅读。陈年老酒, 越老越香醇, 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像老酒一样, 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属于他的思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自读自悟。学习的时间越长, 获得的理解越深刻, 个性化的见解就越鲜明、越具有深度, 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

2.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用心对话。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阅读兴趣也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教学情境产生的。“教师要用准确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 使他们胸中泛起波涛, 激发他们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如某位教师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 为了创设情境, 让学生深切感受课文, 用语言进行了描述:“这是怎样的酷刑呀?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腐刑。它带给司马迁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 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 让他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所以, 司马迁──”引出下文“司马迁悲愤交加……了此残生。”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 感受司马迁所受的奇耻大辱。

3.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有心积累。语文教学要基于文本, 走进文本, 同时又要适度超越文本, 就如新语文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道出了教语文, 也是学语文的真谛。如果你鼓励学生认认真真读了冰心的基本文集, 他的作文就语言而言, 虽然不一定典雅, 但多少会有点清丽;如果你鼓励学生认认真真读了几本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类的外国文学作品, 作文中就可能出现欧化的句式;如果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背诵古诗文, 三年级背《三字经》, 四年级背《千字文》……六年下来, 人均能背古诗文一百三十多首, 这是多么丰富的积累!

苏式课堂, 坚持生本的课堂, 和而不同, 从简约中领悟语文教学的内在之“美”, 唯有追求这种境界, 才会有不断的精彩呈现。

摘要:语文课堂不需要浓墨重彩, 而必须返璞归真, 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 来阐述坚持简约的课堂教学, 从简约中领悟语文教学的内在之“美”。

简约本真 篇4

一、简约本真课堂实现学生创新阅读多维需求传统媒体辅助

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阅读的创新意义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如教学《沁园春雪》时,这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毛泽东的作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还是伟大的军事家和词作家。这首词突出体现了伟大领袖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虽然词人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但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距离还是比较远的,必须为学生再现领袖金戈铁马的生活壮锦, 让学生在一定情境氛围内近距离接触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作者, 可以起到比较理想的学生创新探究效果。但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成为电教媒体的操作工人, 课前简单单纯地下载软件,课堂上按下鼠标,一切皆成自然和归宿。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不能成为课堂必需的追求。现代媒体先进,但只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而教学媒体不能仅靠它们当家,若让其当了家,既不够简约,又完全失去本真。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媒体越是先进,越不能忽视传统媒体。传统又鲜活的媒体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局内人, 教师在运用先进媒体时,不忘记自己的空间体态语言,有时其辅助教学的意义不但体现在本真、简约上,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亲和上, 因为阅读教学课堂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十分需要教师像演员那样传递给学生感情和美质, 这情感和美质完全可以说就是现代教育媒体不具有的极有吸引力的情感场。

二、简约本真课堂实现学生创新阅读多维需求学生自主发现

何谓学生的创新阅读,最起码的道理是大家都谙熟的,那就是对教材文本的感悟应当以学生自己发现为主。但在具体实际课堂中,我们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学软件设计得近乎无懈可击,实施起来不容许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毫无可能自主探究。不属于课堂教学本真范畴,而是一种新手段灌输,名曰“电灌”。这引起笔者的诸多思考,理想教学条件下如何形成学生理想的创新阅读态势,看来不能“电灌”,那样只会使学生麻木。简约本真的课堂要实现学生的创新阅读多维,必须保证学生的自主发现。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笔者努力把握住课堂教学分寸,譬如对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多考虑其真实意义上的效果,可不用的坚决不用,能够简约运用的力求简约运用。在运用电教媒体时,能够戛然而止但不降低教学效果的一定戛然而止。不追求那些作秀,譬如公开的课堂教学,为了一些务虚,总期望令人刮目相看,但往往事与愿违。离开教学本真的课堂热闹是永远达不成可喜效果的, 有时极有可能是一种可慨甚至可悲。学生未来不能可持续地学习,那我们培养的不就是不是文盲的文盲吗? 比如,有的课堂总喜欢以音乐渲染教学气氛, 其结果是所配音乐与文本的感情基调不相匹配,试想,这样的音乐可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吗? 反而极有可能将学生引入自主发现和探究的歧途。所以,对于教学,应当像刘欢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电教媒体则是该应用时就应用,不该用时如果用了是很得不偿失的。

三、简约本真课堂实现学生创新阅读多维需求学生创新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人们思考,怎样寻求到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想或者最佳途径。笔者认为,无论是怎样的途径,都必须引领学生创新探究。教材文本都有其能促进人们精神素养形成的根本因素, 但其熏陶感染学生精神成长的因素总会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的积极意义总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一定变化。譬如汉乐府的《木兰辞》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花木兰的形象是家喻户晓的。新的发展时期对花木兰该怎样认识? 有创新探究的可能吗? 笔者曾在教学中做过让学生创新探究的尝试,其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因为学生能够从美学角度发现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美,已是一种相当完全的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乃至于稳定着实需要花木兰这样的英雄和英雄行为。集花木兰于一身的是雄壮和柔情的美,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雄壮和柔情,仅从自然灾害去说,地震、龙卷风……无一不在不定时间内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缺失雄壮美,更多的是流离失所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角度看,人们更需要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花木兰“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光辉形象则是新时代呼唤人们“常回家看看”的精神楷模。学生能够悟到这样的境界已属不错,说明不少文本需要学生创新阅读感悟,说明当今时代语文学习更需要学生阅读的创新。

总而言之, 简约本真课堂的构建需要探究和实践的课题还是比较多的, 一线语文老师需进行更具指导意义的草根化研究,笔者坚信凭着坚毅定可获取更为丰硕的成果。

摘要:教育现代化,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学校教育设施的充分优化和发展,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诸多教学课堂不但充满色彩,而且十分具有创新活力。但学生阅读之创新是否应当完全依赖于现代教育媒体呢?不少一线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还是颇有道理的。

上一篇:快乐体育的教学感悟论文下一篇:班级管理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