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之美

2024-08-06

简约之美(精选12篇)

简约之美 篇1

简单是幸福的主旋律, 学生只有在简单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自然地投入学习, 幸福、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学会将教育变成学生发现与欣赏的过程, 让每一个教师的眼中都充满美丽的“风景”。在“风景”前驻留, 你会发现各种神奇与价值, 这样的教育氛围中, 学生必会呈现出学习的愉悦、智慧的敏思, 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获得精神的自由。这是徐长青老师的教育理念, 也是我们此次天津之行在他的课堂中所感受到的。

“简约教学”是在质朴中透着大气的美

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或简化, 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简约是以朴素的姿态, 将丰富寓于简单之中。徐老师从一件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撕纸问题入手, 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轻松的学习氛围, 将“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运用在生活中的《烙饼的经验》一课中, 用自己的大手当锅, 学生的小手当烙饼, 用“锅来啦!”“饼来啦!”等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最终获得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徐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体悟到他简单中的不简单, 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这种灵动的课堂, 让我们在质朴中感受到的是大气。

“简约教学”也是低调中奢华的美

简约是一种回归与沉淀, 一种风格, 一种气质, 更是一种内涵。“简约教学”是教学环境的简洁和真实, 内容的简明和充实, 过程与方法的简化和厚实、简朴和多样, 更是教学评价的简明和真诚, 语言的简练和深刻。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徐老师在课堂上追求着更高层次简约、求实的境界。正如他在课堂上, 从两张饼的偶数教学开始, 形成一种基本经验, 又由三张饼的奇数教学拓展开来, 产生一种基本思想, 在“双基的作用下,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后, 徐老师对学生顺势而导, 得出烙一张饼所需三分钟的结论。学生经过思考都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后, 电饼铛的出现令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恍然大悟。这种剔除喧嚣与浮华的课堂, 最终变得简洁而美丽, 它虽简约却不简单, 更不肤浅, 保留住了简约的本质与精髓。

“简约教学”更是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美

“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简单, 就让我们的教学从简单开始, 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参与。”徐长青老师是这样说的, 他也是这样践行着他的思想。他不仅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学知识、长本领。在“徐长青工作室”的所有老师, 也是如此自由、自然地成长着。徐老师用他的激情、智慧、执着感染着工作室所有的成员, 开启了一批又一批教师思考的大门。他游走于全国很多省市, 相继设立20多个“简约教学”研究基地校, “简约教学”如星火燎原, 让更多的教师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快乐成长, 也让更多的学生享受着这样愉快的课堂。

简约教学不仅是一种主张, 一种思想, 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智慧。

简约之美 篇2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一路走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教师也明显感受到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可谓花样百出、精雕细刻。课堂变得繁杂,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以前不断添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数学教学的终极归宿之一。

关键词:简捷;简约之美;数学课堂

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句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变得繁杂、臃肿、凌乱,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结果却因40分钟的教学时间所限,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以前不断添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归宿之一。

简约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简约”的原则,体现“简约”的要求,凸显“简约”的风格,追寻“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追求一种简约之美。简约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甚至还更高了,教师要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繁琐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不要过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不要过分强调面面俱到,不要注重多授其鱼,而应侧重授之以渔,从而达到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借用一位哲人所说的“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之美,美在简洁,美在意蕴,美在灵动,美在创造。

一、教学语言简洁,创造简约美

恩格斯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记住,变成口语,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数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简约,通过数学图形与数学符号把很多文字表示的内容很简单地表达出来,给人以简洁之美。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的话不厄长,简洁概括,去掉华丽精致的辞藻,删去可有可无的东西。

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到超市购买学习用品的实例而导入:“书包16元,文具盒4元5角,你们会不会写?”让学生动笔写,这样得出两种不同的写法:16元,16.00元;4.5元,4.50元。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写法教师又接着说:“同样的钱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诱人简捷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孩子们的小眼睛都盯着教师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数学语言的生动、形象,使教学过程不再严肃和僵硬,成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获得新的知识。

二、探究过程简单,体验简约美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全面铺排,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它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猜想、推理的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教师均会花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让学生探究什么、怎样探究,老师要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地探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观察、体验、发现、思考、比较、感悟,经历探究的过程。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来推导。还有一位学生说:“以前我们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很多种方法,我猜想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也有很多种方法。”然后教师就鼓励学生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有的学生用两个梯形,有的用一个梯形,有的用直角梯形,有的用等腰梯形,通过剪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得到8种不同的推导方法。通过这样简单的探究过程,把知识获取与形成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关联,并在知识的转化中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练习设计简洁,感悟简约美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简单练习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引领学生从简单练习中发现感悟新知,探索更简洁有效的解题策略,增加知识的厚度。还要为学生提供细细咀嚼和感悟的机会,跳出文本与教师设置的知识藩篱,这样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就充分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从而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全面的进步。

四、教学环节简化,品味简约美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对于环节预设,我们应追求简洁厚实的、具有“四两拨千斤”功效的流程。教学的成功靠的不是搭花架子,而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从课程的本质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简单厚实的环节,留给学生更多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其快乐发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

简约是对“冗繁”数学课堂的一种清洗,是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一个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内功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时,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不简约到简约的磨炼后,在课堂上能像一位魔术师吸引着学生深深地沉浸其中忘记一切,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教出简单之内的丰富,平淡之中的高妙,普通之外的深刻。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简约之美,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才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参考文献:

简约之美 双面超薄 篇3

5月24日,全球知名的商用打印方案提供商OKI日冲商业(北京)有限公司一举发布了五款LED打印机产品,包括两款A4黑白LED打印机B411dn、B431dn,以及三款A4彩色LED打印机C310dn、C330dn、C530dn,这五款产品均定位于中小型工作组商用办公,将为普通办公用户以及金融、电信、制造、流通等行业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C310dn/C330dn/C530dn三款A4彩色LED打印机采用了新一代LED打印头,将整机高度缩小到24cm,纤薄小巧。与此同时,三者均采用4色一体型感光鼓设计,配合内置型双面打印单元的应用,保证产品在体积方面的优势。三款新品彩色输出速度突出,C310dn/C330dn彩色打印速度22页/分钟,C530dn的彩色打印速度26页/分钟。另外,新技术的应用让三款新品能检测出打印张数,自动控制定影的温度。从而缩短打印机唤醒的时间,节省耗电量。并且即使彩粉用完,用户仍可正常进行黑白文件的打印,设计人性。

OKI B411dn/B431dn是两款A4黑白LED打印机,打印速度分别可达到33页/分钟和38页/分钟,首页输出时间均少于5秒。打印机配置方面,B411dn/B431dn标配自动双面打印单元和网卡,并口、USB接口等,以及2行16字符LCD控制面板,可随时监控打印机和耗材状态。同时,五款产品均支持1320.8mm长纸的打印,满足用户条幅、成册文件封皮等更多需求。

点评:

追寻政治课堂的简约之美 篇4

一、清晰主线———重点集中不散乱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政治课教学:由于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 目标大而全, 内容无取舍, 环节太复杂, 一堂课下来,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吃力, 教学效益低下。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式表示出来, 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让课堂教学从冗繁走向简约, 从杂乱走向清晰, 策略之一就是要自觉遵循教学规律, 清晰地梳理出教学主线, 把重要知识贯穿起来, 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教学主线是一堂课的基本内核。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那么教学主线就是树干, 是教师在反复研读教学目标, 反复推敲教材重点, 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种基于“整体解读的视点”。教学主线清晰, 课堂的基本走向和逻辑结构就清晰。反之, 没有鲜明的主线, 课堂就失去了方向感, 盲目又徒劳。和其他学科一样, 政治课的教学主线大多隐含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 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概括和提炼, 使潜在的暗线明朗化,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 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教材的小标题依次是“为他人开一朵花”→“心动不如行动”→“体味余香”→“拓展天地”, 我们应该扣住“爱”这条主线, 或沿着“感受爱” (爱的感悟) →“奉献爱” (爱的行动) →“体味爱” (爱的回味) →“分清爱” (爱的原则) 的脉络, 或顺着“感受爱, 我心动”→“我心动, 我行动”→“我行动, 我快乐”→“我快乐, 会智爱”的线索来组织教学, 以清晰地揭示课文内隐的逻辑关系, 使整堂课因主线设计清晰而显得气韵流畅、浑然一体。

政治课堂要拒绝烦琐, 实现“瘦”身, 教学主线的梳理是关键的一步。主线确定之后, 活动的设计、内容的取舍、目标的落实都要紧扣主线简约地展开。

1.教学目标要简明

我们倡导“一课一得”, 即一堂课究竟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设定切不可太虚太多, 要实实在在, 易于达成。目标太多, 教学无所适从;目标太虚, 教学难以达成。

2.教学内容要精讲

也就是说, 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合理裁剪, 大胆取舍, 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精讲, 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思考、仔细推敲, 也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

3.教学环节要简化

教学由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所构成, 但环节预设如过于精细繁多, 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难以深入, 致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于毫无收获的走过场中。因此, 在明晰主线的基础上, 教学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简化学生学习的头绪, 以提高教学效率。

“简”, 从形式上是在做教学的减法, 实质上是要求教师用“心”去掉教学中的多余部分、无效部分、零碎部分, 让学生享受实在的“多”。这既需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 也要有细致入微的心思。

二、引用素材———切中肯綮不烦琐

借助热点素材来归纳或者演绎教材观点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有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热点素材, 政治课才少了些抽象和枯燥, 多了些生动和活力。但在热点素材的实际使用中, 教师往往会犯“用不到位、用不贴切、用不经济”的通病。因此, 一节好的政治课必然讲究热点素材的使用技巧, 懂得舍弃, 懂得剪裁, 简洁方能有效。

1.素材要精简

教师在挑选素材时, 往往觉得这个材料很好, 那个也很不错, 难以割舍之下, 索性全部上阵, 看似丰富多彩, 实则虚浮臃肿, 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 一堂课的热点素材总量必须有所控制, 以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为准绳, 需要用时才用, 可用可不用就坚决不用。尤其要反对那种“多材一用”的做法, 人为的素材堆砌不仅会掩没知识本身的光辉, 且不利于师生对话和课堂生成。就单个素材而言, 也要追求信息简洁, 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接受。以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20课“合理利用资源”为例, 在讲解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对比时, 有教师出示了一张内含我国各种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数据的表格, 看上去黑压压一大片, 数值明显偏大, 难以比较, 不如选取我国资源的总量位次和人均占有量位次的表格, 数字一目了然, 信息简明扼要。

2.素材要匹配

素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要紧密, 这是对素材使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常见情况是, 教师为了佐证或导入某个观点, 对观点的理解却不是很到位, 就找个似是而非的素材来使用。为素材而素材, 素材与观点之间关联度不高甚至游离, 使用效果不佳就可想而知, 不如不用。仍以“合理利用资源”一课为例, 有教师为了说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出示了一段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素材。但仔细想想,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小是一个平均量的问题, 而北方水资源紧缺更多的是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不如直接让数字来说话更贴切, 相信在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6, 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 排名第110位时, 这个问题就能简洁地迎刃而解了。

3.素材要尽其用

“多材一用”显得累赘、低效, “一材多用”却简洁、高效。一个好素材信息量丰富, 使用得当, 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必须充分挖掘, 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素材的效益, 浅尝辄止无疑是对素材的浪费。

例如, 教学“合理利用资源”一课, 教师在说明我国的资源形势之严峻的三个表现时, 大多采用教材上的三个素材: (1)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相关数据; (2) 我国各种资源分布差异的数据或图表; (3) 我国与别国的生产能耗比较数据。可惜仅此而已, 未曾想到这三个素材还有进一步的妙用———能推导出国家层面的三个应对之策, 即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 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坚持科教兴国,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 既避免了国家对策层面需要素材再次一一论证的麻烦, 使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流畅, 又为公民行动层面的充分展开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既简约又高效。

4.素材要序列化

素材散乱使教学头绪增多, 如将这些素材加以有序组合, 适当地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情境化的素材序列, 就能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例如, 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授课中, 有教师以“一滴水”的设计贯穿全课, 教学采用个别到一般的叙述技巧, 从“一滴水的自述”讲到资源的重要性, 从“一滴水的自豪与辛酸”引出资源形势的严峻;通过播放微电影《最后一滴水》调动学生节约资源的情绪体验, 为后面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最后利用课前调查问卷的数据 (主要是针对水资源设计) 和话题“校园节水办法大家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资源节约, 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整节课都紧扣“水资源”有序展开, 教学显得简洁明快。

课堂要简约, 除了素材用得精简, 教师的引导、讲解、评价也要简洁到位。素材导入时不妨直奔主题, 不要故意绕弯子;分析素材时也要讲效益, 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绝不讲成长篇大论;评价也要力求准确扼要, 避免啰唆杂乱。这样, 课堂简洁在表达上构成了一个系列, 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清晰的内容。

三、走出误区———自在朴素不浮华

当前的政治课教学, 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评比课, 或多或少存在着浮躁现象, 如逢课必合作探究, 以表明自己理念先进;开课必全程使用多媒体, 以体现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崇……陷入了流行的误区。然而, 简约是一种自在朴素而非浮华, 潮流不能与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

1.方法要务实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具有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但一些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存在着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如在公开课上广泛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 表面上看课堂的气氛热烈,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 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 多为低效甚至无效。从合作的主题来看, 要么是合作探究的话题过于浅易, 合作毫无必要;要么是合作探究的主题大而无当, 合作成了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的自由发挥, 缺少思维含量, 更谈不上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话题选择不当, 会导致小组汇报或者是简单重复, 或者是不着边际, 教学显得臃肿冗长。其实,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思辨性的话题, 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合作学习任务, 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实效。从合作的流程来看, 一些教师一提出话题就立刻让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思考尚未展开便转入交流环节;合作的时间相当有限, 一个复杂的话题匆匆讨论两分钟便结束, 合作不充分也不深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作评价, 待学生回答结束后就宣告合作学习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 说白了就是打着“合作学习”的旗号变相进行课堂提问, 师生共“秀”了一回互动, 演了一幕给听课者看的、看起来很美很热烈的合作学习舞台剧。

其实, 合作对学生而言, 不仅有交往的价值, 更是学习个性化、互补化的需要。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因课制宜, 让学生“真”合作一回, 合作出思想的“火花”, 合作出真正的价值。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不仅影响课堂效率, 也使教学陷入了虚浮作秀的误区。

2.媒体要简易

多媒体的出现是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一大革新, 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发挥了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使政治课教学涉及的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始末和媒体观点都能得以呈现, 较之教师的口头讲述更形象、更直观。但是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是不是整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呢?笔者认为, 答案是否定的。凡教学中使用过多媒体的教师, 都有一个普遍、共同的感受:幻灯片一张一张过, 教学内容未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 多媒体用多用滥了, 还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呈现的材料多了, 学生的思考少了;课堂的容量大了, 师生的互动少了;机械点击多了, 课堂的生成少了。其实, 课堂中最有价值的师生对话和互动, 都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结合黑板板书来慢慢推进, 受到诟病的“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 也有着多媒体无可替代的优势。说到底, 教学媒体本质上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用得合适, 该用的时候用, 才有作用和意义;如果将工具异化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单纯地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而忽视了内容本身和学生需要, 只会是舍本逐末, 造成教学的浮夸和低效。

因此, 多媒体的使用应该追求适度和简洁。首先是课件本身有一个量的控制, 如一节课幻灯片张数在15张以内为宜。课件制作力求界面干净, 不要花哨繁杂;内容重点突出, 避免无关信息干扰;文字量和字体大小设置恰当, 便于学生学习。其次是在使用中还要注意操作简单, 交互性好, 能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有利于教学拓展。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追求的课堂简约, 本身也要警惕浮于表面的假象。以知识的呈现方式为例, 如果只把抽象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让学生机械记忆, 其实是一种教学的简单与粗暴。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内化知识, 看似费周折, 但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必要的过程性体验, 和简约课堂的主旨是一致的。

现代室内设计的简约之美 篇5

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室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成为了人们普遍的愿望.由于长期的物质匮乏和信息封闭,告别了贫困而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追求也经历了一个从简陋到豪华、从贫乏到丰富的过程.体现在装修和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上就表现为追求越来越高档、越来越豪华.一时间,所谓的仿古风、欧陆风、港台装饰风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流行模式.仿佛室内装饰越豪华就越有档次,设计的越复杂就越有水平.这里既有经济翻身者认识体验与拥抱全世界的渴望,也有资本积累过程中对财富与物资的炫耀,也有对政绩、对告别昨日走向世界的自以为是的标榜,还有纯粹的商业广告需要……这是社会不同层面的复杂心理和追求.在经历十余年浮燥之后,设计界终于沉静下来,反思简约设计,发现简约设计具有强势的无法比拟的生命力.1)简约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的品格.纵观既有室内设计,无论是西方洛可可、欧陆

风,还是中式仿明清古风,港台装饰风,都是以“摹仿”既有的式样为前提.而简约设计的“简约”,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包豪斯的一个口号“从零开始”强调的就是创新,密斯·凡德罗提出“简洁就是丰富”,其实讲的也是以简洁求新.逆命题,即反对毫无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物质的简单堆砌.2)简约设计的生命力,在其注重功能主义的理念.简约设计不只是一种风格.在现代的设计意念中,简约是相对于繁琐和复杂的,在设计中它特别强调的是方便和实用,并在这种追求中实现高雅、明快、和谐和舒适的人生感受.3)简约设计的生命力,还在于简约设计风格,符合当代审美主流,更具时代感.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简洁的装饰风格,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装饰风格还更具有现代文化品味.面对一个信息繁杂的社会,现代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潜藏着要求简洁的愿望,要求有一个平静安宁的局部环境.因此在居室设计中追求简约之美就成为许多人不约而同的要求.在中国最早接受简约主义的是年龄较轻,·718·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过高等教育的为数不多的特殊人群.而现在在都市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也毫不费力地、迅速地接受了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其普及程度之广甚至已经渐渐淡化了起初所具有的精英色彩,成其为一种社会性的艺术追求,成其为大众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对简约室内设计风格的追求,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对现代文化精神的认同.这也是简约之风主导着当今时代设计风格的主要原因.东西方简约观念之沿革

在20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兴起之时,对现代建筑运动影响最深的当属现代抽象艺术.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等现代建筑艺术大师,他们在抽象艺术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柯布西耶本人就是一位立体派画家,格罗皮乌斯则把抽象艺术引入包豪斯教学体系之中.著名的现代艺术大师、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等都曾经在包豪斯执教.他们的艺术观念和思想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最具有简约色彩的当属极少主义,而极少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又是受到极少主义艺术的影响.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美术流派.它是对50年代末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叛,它反对那种追求个人表现的过分的夸张行为.极少主义绘画始于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宁静风格”,它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对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努力追求画面单纯平涂的色块,这种表现手法显然是受到杜尚和蒙德里安等人的影响.极少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克·罗斯科、克利福得·斯蒂尔、巴奈特·纽曼等.这些人的画面常常采用没有笔触的大面积的平涂色彩来产生一种宁静的效果.但同时这些作品又具有让人沉思的力量.极少主义艺术对许多领域的渗透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和现在的设计,对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简约主义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对空间的利用,以及虚与实、有与无的概念就从哲学的高度作过如下精彩的论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体现简约之美的艺术作品亦古已有之,且历代均有艺术成就极高的代表画家.我们比较熟悉的,如:宋代的梁楷、清代的八大山人、现代的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均达到了“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发展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以简代繁、以虚当实的审美层次,而苏轼的“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至理名言则成为了这种艺术现象最精确的注脚.4 简约主义的审美内涵和现实意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顺应时代和技术要求的“简约”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显著进步,并逐渐上升为一种艺术原则.另一方面,我们的审美注意力也越来越少去寻找表面上的华美.转而去寻找一种洁净的、直截了当的美,这是因为单纯比之虚构出来的多样要来得更加诚实,更加亲切.在建

简约之美 篇6

一、简约而不简单

数学课堂应是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相反地,简约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不简单”。

1、情境创设,精“简”有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华,忽视内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比如,在教学《动手做(一)》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带领他们畅游智慧王宫这一情境,课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他们渴望在王宫里探密,寻求数学知识。此时再呈现国王的三幅简笔画,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为新授的动手拼图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有趣。

2、教学方法,灵“活”有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中,我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衣服,通过动手配一配,议一议,写一写,找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需要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再通过路线的搭配,发现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线的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自然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游艺项目价格的搭配和数字的组合方法,让学生自主试一试,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体会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使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知识得到迁移应用。

二、扎实而不零乱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注重实效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要扎实,而不是摸不清头绪,零乱无序。

1、自主探究,开发思维。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获得分数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折出1/4,接着再来感知四分之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想要的分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思维能力提高了。

2、练习有度,拓展思维。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因此,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应用提升这一环节,我精心设计了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联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设计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巩固中经历了应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学习体验。

3、巧设质疑,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质疑是创新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圆的画法时,有学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圆比较大,而圆规又太小,应怎么画这个圆呢?又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常出现3:0,4:0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在教师适当点拔中解疑、释疑。这样不但让学生通过合作释疑,还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深度、广度的理解,养成勇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灵动而不生硬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种注入式的数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舍。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用教材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当然,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剪裁、取舍,有时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以调配绿色这一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使学生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动手操作,直观形象。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独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并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时间的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政治教学的简约之美 篇7

一、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简明,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简明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指向,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教学参考书和考试说明,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抓住主要目标,适当考虑次要目标;并根据知识逻辑中的重难点和学生能学多少情况,确定一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阶段目标,轻装前进。课程目标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

二、教学内容简要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复杂、繁重教师必须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新课程高考说明和教材本身特点,深刻地解读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提炼出教学的知识主线。“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教学知识主线清爽了,其他细节知识处理可迎刃而解。

三、教学素材简炼

繁冗多余的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因为学生如果要在一节课中接收大量的材料,那么解读材料信息的时间占用了思考的时间。因此,材料选择应去繁就简,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材料,才能剔除不必要信息的干扰,让学生的思维集中,深激发和挖掘他们的潜能,由他们自己生成知识。作为教师,在取舍一个材料的时候,只要多问问自己,这个材料是不是必不可少的,就能做出恰当的选择了。

四、教学环节简化

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更方便、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精力、时间会消耗在毫无收获的过场中,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和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的流程。这样,教学过程会层次分明,松驰有度,收放自如。

五、教学媒介简便

多媒体课件因其直观性、动态性、容量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但它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课堂容量,影响了学生的体验、想像和思考。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还是越简捷越好,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制作要力求图片精彩、画面清晰、布局重点突出,视频、动画长短得当,主题鲜明,不要过多的花哨,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减少文字数量,注意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充分感知对象,防止学习疲劳。课件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一件外衣,一个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再搭配以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外衣呈现出来,必定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语言简洁

简炼是教学语言的本色,但许多政治教师教学用语繁琐,条理混乱。因此,教师要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剔除提问语、启发语、点评语、讲解语、过渡语中的杂质和赘瘤,把教学语言锤炼得简洁周密、干净利索,使课堂如同天空一样明净,让学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为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深钻教材,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反复修改教案,把握讲课的时间和质量,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问哪些问题,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必要时写在纸上,做到多而不余一言,少而不失一词。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提问语导向明确、启发语言少意周,过渡语自然流畅,评价语扼要坦诚,讲解语提要钩玄;同时努力消灭口头禅,避免多次重复学生的话,省去把知识点反复强调的步骤,用最短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

追求小学数学课堂的简约之美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高效

受“好面子”错误消费观念的误导,“买珠重椟”现象普遍存在,化妆品、月饼、茶叶、服装等无疑成为过度包装的重灾区,极大地浪费了资源。戴尔公司倡导绿色包装,就敢于向“过度包装”说不。其实,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教师盲目跟风,过于追求课堂的精雕细琢,每个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做了精确的设定,课堂似乎成为教师出彩的舞台。“枝繁叶茂”却看不到树干 ,学生难以把握重点 ,看似热热闹闹,却流于形式。《学记》曰“: 约而达,微而减。”教师应化繁为简,由博到约,对课堂进行“减肥”。教师应追过教学的有效性,懂得舍弃、善于重组,运用简练的语言、简明的设计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简约教学的特征

1.简化的目标,简单的内容。教师要简化教学目标,无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的渗透都须明确简化,是“看得见”的,而不是宽泛的、难以衡量的。如将“ 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改为“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部分教师喜欢用冗长的故事导入,学生被趣味的故事所吸引,教学重点被淹没,教师要舍弃不必要的内容,为课堂减负。

2.简明的教学环节 ,简便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注重课堂提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引导,提问往往缺乏针对性,偏离了教学目标,给课堂带来不必要的干扰。教师为发现而发现,课堂热闹非凡,但却缺乏失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求新求异,而置学生于不顾。

3.实用的教学媒体 ,简明的教学评价。部分教师一味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趣的视频叠加在一起,学生被丰富的素材所吸引,而忘记了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亦步亦趋地跟从多媒体,甚至以媒体呈现替代板书,俨然成了幻灯片的“放映员”,看似“有趣”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益。教师应开展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但评价不是盲目的,不能以“你好棒”、“你真聪明”等赞美之词充斥课堂,应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指出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还有等改进。

二、小学数学简明教学的流程

1.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通过情境导入,能为新知与学习、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但情境要具针对性,应加以简化,避免过于丰富的情境,要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如在“认识小数”教学中, 教者播放一段关于超市商品信息的录音,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些商品价格都是什么样的数,你们能将他们分成两类吗?左边的数叫什么?( 小数) 这些小数,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化繁为简,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情境中的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远比得到答案来得重要,因而教师要强化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层面去交流,从而能直达主题,引导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设计如下: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几何模型,你们看是什么?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谁愿意给老师说说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方法?

生:摸、看、比、量、数。

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看你们用了哪些方法? 先来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生:都是由面、棱、顶点组成。

师:说的好。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部分?( 请同学上台指出面)

师:请同桌互相找一找面、棱和顶点。

师: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两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 学生汇报。)

师:你用什么方法找到6个面的?

生:我数的。

教师要避免无效的提问,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概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套用解题方法,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凝聚前人智慧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概括,知道解决问题的途径,方能理解数学内涵,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

原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5公里,12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公里?

变式1:一辆货车4小时行驶260公里,按此计算,这辆货车12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公里?

变式2:小明步行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从家到学校需要25分钟,如果改骑自行车,速度为步行的2倍,请问多久可以到校。

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对每一题进行总结,发现无论求路程、时间还是速度,都离不开“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学生学会了概括,才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掌握规律。通过典型性、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模式,才能培养思维能力,提出有创见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分层设计练习题,既有针对新知的基础性练习, 也有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提高题,旨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综合思维能力。

5.总结知识,升华重点。总结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纳入知识结构之中,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完“三角形”内容后,总结其特点:有三个边、角、顶点,具有稳定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按角分有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按边分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简约之美 篇9

【教学片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9至81页“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 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8 18和54 1和7 8和9。

(生独立解答后反馈交流)

生:4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4。

生:18和54的最大公因数是18。

生:1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生: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你能根据每组数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分类吗?

生:4和8, 18和54分成一类;1和7, 8和9分成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4是8的因数, 8是4的倍数,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4;18是54的因数, 54是18的倍数,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18。1和7, 8和9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

生:我知道1和7是互质数, 8和9也是互质数, 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你是怎么知道互质数这个数学概念的?

生:我是从书上83页的小知识中看来的。 (生介绍第83页“你知道吗”: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师: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45和15 51和17 13和39 1和15 45和462和9 13和18 3和11

(生报答案, 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 你认为怎样的两个数会是互质数,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生:1和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都是互质数。

生: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0除外) 是互质数。

生:任意两个质数都是互质数。

生: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只要没有倍数关系就是互质数。

师:现在, 你能很快说出54和48的最大公因数吗?你认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要注意什么?

……

【反思】

(一) 理性追问, 品味简约美

练习不是为了考学生, 而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练习不宜追求难、偏、繁, 而应从简单着手,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简单的练习并不等于简单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简单练习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引领学生从简单练习中发现新知识, 探索更简洁有效的解题策略, 增加知识的厚度。

以上教学片段中, 求四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对学生而言是简单的, 是基础性练习。反馈表明, 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解答。但是, 教师并没有让简单的练习简单结束, 而是在追问中引领学生一次次深入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后交流, 在交流中思考和发现新知识 (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学生通过思维的不断碰撞, 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首先要分析两个数的特点, 然后再求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关系,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果两个数没有上述两种关系, 就用一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还发现了判断互质数的方法。如此, 简单的练习就变得不再“简单”, 学生在简单的练习中练出了精彩, 拓展了思维的宽度, 让课堂教学更理性。

(二) “留白”课堂, 享受简约美

所谓“留白”, 就是在练习呈现后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 给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探究的空间。以上教学片段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然后让学生按照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将四组数进行分类, 并追问学生分类的理由, 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补充、完善、发现、应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 简单的练习就没有只停留在简单解决的层面上, 而是一环紧扣一环, 层层推进, 深化了学生对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认识, 并理解了互质数的内涵, 彰显了思维的高度, 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 增强了探究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绽放简约之美 篇10

一、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着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学目标的精准确立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灵动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精准简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把握整体性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核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具体的方法与过程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科学的方法与过程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获得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中产生兴趣并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出发,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各个目标高度整合,进而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注重层次性

三维目标之间紧密联系、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章节的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体验水平,做到具体明确,相互关联照应,逐渐递进,进而确立灵动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确立,有助于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获取新知,激发情感,产生兴趣,主动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3.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做到语言表述的精准性

三维目标的语言表述在考虑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简洁明晰,要注意避免“知识与技能”的僵化,“过程与方法”的形式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虚化,建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例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简明的教学流程的开展

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学流程的简明开展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灵动的核心。只有教学流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简明,才有整个教学流程的简明。下面谈谈高中化学课堂中几个重要环节的简明开展。

1.简明的新课导入情境创设

导入情境简洁、真实、自然,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聚敛思维,把学生快速带入课堂场景中。

【案例1】《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新课引入:

现场展示红酒瓶,让学生观察红酒瓶上的标签,找到红酒的成分。学生发现红酒中含有二氧化硫。教师提问:为什么有毒的二氧化硫可以出现在红酒中呢?就让我们走进二氧化硫,解开大家的疑问。

【案例2】《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新课引入:

用PPT展示一副关于“魔鬼谷”的照片,简要描述相关故事。教师提问:在闪电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反应与产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氮的循环”。

2.简明的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的设置在简明的前提下,更应注重灵动性,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富有趣味,难度适合,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案例3】《氮的循环》(第二课时)之“氨气的喷泉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

(1)实验装置中胶头滴管里面装的是什么物质?操作的时候先挤一下胶头滴管是什么目的?为什么可以形成喷泉?(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可以提升学生思维深度,让课堂教学富有灵性)

(2)如果将烧瓶里的气体换成氯气或二氧化碳,可以产生喷泉吗?具有什么性质的气体可以引发喷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成喷泉实验的原理)

(3)如果用氯气或二氧化碳来完成喷泉实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4)如果胶头滴管忘记装水了,能不能想个办法完成喷泉实验呢?(问题切合实际又充满悬念,让学生有强烈的回答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根据喷泉实验完成的原理,你如何理解导管内空气存在对喷泉实验的影响?(从原理出发,结合实验装置实际,突破关键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3.简明的实验演示

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演示简明的实验,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引起实验演示出现意外或时间拖长的因素有相关的准备对策,对一些操作较复杂、时间相对较长或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提前在实验室做好实验,用手机录像后编辑播放。这样可以使实验过程简洁化,现象明显,不污染教室又不失真实,还可以多次使用。

4.简明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设置从教学目标出发,简明、难度适宜又有层次性,达到对新课学习内容及时巩固提高的目的。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中可设置如下练习:

(1)有关氮气性质描述的选择题。

(2)有关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性质描述的选择题。

(3)判断氮气与氧气、氢气、镁条反应中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选择题。

(4)判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中二氧化氮做氧化剂或是还原剂的选择题。

(5)有关“氮的固定”概念的选择题。

(6)“雷雨发庄稼”中有关含氮物质的转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简明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应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小结。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课堂小结。

本节的学习目标:

(1)氮的固定;

(2)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本节的学习方法:

(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3)比较法;

(4)知识网络化。

6.精炼的语言表述

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概念原理时要尽量做到精炼。质疑问题要“点穴”到点,解析疑惑要“点拨”到位。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分析可逆反应概念,重点强调可逆反应的特征是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也就是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三、简练的多媒体使用

多媒体虽然有很强大的教学功能,但其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学,应特别注意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及学生化学学科观念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趣激情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实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概念教学的整合,通过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高效。

同时只有简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更加完美地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使用时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要从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有选择性地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注重精炼使用,要适度、适量,一般只在导入情境、问题创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用,要制作精致简练的课件,课件的制作要融合简约高效理念。

总之,只有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进行简明的教学流程,加上简练的多媒体使用,才能还原课堂质朴的美。学生可以在简约宽松的环境下获取新知,激发情感,产生兴趣,主动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绽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灵动之美,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变得简约、灵动、高效!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注重突出课堂教学的简约性,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还原课堂质朴的美。结合具体案例,从精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简明的教学流程的开展、简练的多媒体使用等角度阐述如何构建简约灵动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达到简约灵动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媒体应用,简约高效

参考文献

[1]赵晨,胡志刚.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J].化学教育,2013(4):34-3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 篇11

一、阅读教学复杂之表现

一位教师在用模拟历史话剧的方式试图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一文。整个话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表演门客对蔺相如的不满,以及蔺相如的解释;第二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表演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场景。学生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对于每一个动作(如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如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得很到位。教师再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的历史,教师在课前让还学生了解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虽然教师是通过模拟历史话剧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总结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并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让学生互相讨论,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和神情的提示,以及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但是仔细思考后我们发现,这种通过话剧阅读的教学方式可能要花上四节课的时间,不得不让我们产生很多疑惑:

首先,在这种方式下学习,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是不是过少?如此继续下去,语文教学实践将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盲目模仿和表演课本内容。我们是不是过多地进行复杂的互动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话剧表演上,是不是脱离了教材的本身?

如此繁冗方式的背后堆积的是肤浅。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需要的是“简约之美”。

二、实现简约之美“三步曲”

1.简约之美——学会割舍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割舍——割舍那些过于臃肿的部分。大家回味一下《负荆请罪》的教学过程,教师设置的环节是不是过于复杂?它不仅要让学生思考人物的内心问题,而且还要思考表演的问题,同时又要当好表达者和模仿者。不仅需要阅读,而且需要反复表演。如此复杂,难道不能割舍一些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割舍的是浅薄的创意。由于过度追求审美化,使《小河与青草》成为死板的图像展示课程;由于过度追求偶然性,使《蚂蚁和蝈蝈》成为模仿课程;由于过度追求全面性,使《司马光》成为科学讲堂。这样,语文阅读教学就变得荒唐和肤浅。这些都是过于追求创意的后果。

最后,我们更需要割舍唯利是图的思想。出于活跃课堂的氛围的目的,我们放弃了课本阅读的正常过程,这本身就是贪小失大。我们思考一下:在《负荆请罪》的讲授中,学生过多的表演,难道不是对文本阅读的缺失么?难道不仅仅是只是为了应付领导对于语文实践性的检查么?还有,教师在学生没有完全阅读《负荆请罪》时,就让他进行历史话剧的模仿,难道这种方式不是为了奉承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开放性和弹性化的要求么?因此,我们应该以课程内容的完成为基本,要给学生足够自我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的阅读扩展。

2.简约之美——学会整理

第一,我们要系统地整理出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我们长期总结出的标准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反向思考和应用的结果。这些都是隐藏的标准。因此,我们要避免在语文教学中把这些标准故意展示出来。有些教师过分追究对文章中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其实这是需要学生在基础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领悟的。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古诗词《黄鹤楼送别》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把文章中孟浩然的送别之情直接显示出来,而应引导学生们进行反复诵读,抓住关键字眼,细细品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第二,我们要学生归纳整理课本中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篇新课文,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但如果我们无法从整体上对一篇文章进行良好的把握,那么阅读内容的扩展又从何谈起呢?面对每篇文章,课堂教学形式越简约越有效。唯有如此,学生能拥有对于语言的实质性把握,从而体现出语文课文的独特味道。

3.简约之美——学会自由

语文阅读课程要求教学学会自由教学。由于教师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所以一旦把一些过分苛刻的要求和环节传递给学生,学生内心会产生抵制情绪,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热情大幅度降低。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们应指导学生自由思考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求多次复读和体会。并且,要充分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学生要大胆地扮演教师的角色,勇于提出自己的阅读《负荆请罪》后的感想。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其帮助自己指导,这样会更有利于加深自己对廉颇和蔺相如性格的独特理解。

简约之美不是让语文阅读课程回归到陈旧的模式上,而是面对当前复杂的教学现状选择轻装上阵,摒弃落后的思想,使教学更富有灵性和效率。

简约之美 篇12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电视美术设计可以概述为:喜庆、祥和、简约、单纯、明快、大方, 这也是在晚会初期, 汇报舞美设计方案时用的几个关键词, 并试图重点实践简约和单纯这两个目的, 圆一个多年的梦。

喜庆:值得喜欢和喜庆。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祥和:吉祥平和。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简约:简略。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单纯:简单纯一;不复杂。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明快: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大方:自然;不拘束; (样式、颜色等) 不俗气。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1. 造型理念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美术设计采取围拢环绕式的“和合”造型, 突出团聚圆满、喜庆、祥和的寓意内涵。用一个最单纯的造型单元符号元素阵列排布, 组成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并夸张、变形、重复、叠加、发散。360度开放式舞台设置, 可以满足任何角度镜头的拍摄。

2. 舞台分布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舞台表演区由七个部分组成:后区 (矩阵灯背景墙) 、中后区 (弧形可开和合LED大屏幕) 、中区、 (耳区A, 上场口) 、 (耳区B, 下场口) 、前区 (主表演区) 、互动区 (最前沿探入观众席的舞台) 。每个区域之间层层紧扣, 互为联系, 在保证节目运行与拍摄机位等必备条件的基础上, 疏密有致最大限度地调动舞台的调度, 加大了舞台的纵深与层次。

3. 舞美构架

中式传统符号的造型由定制的冰凌形LED流水灯矩阵排列, 组成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在发光时可任意变换光效, 营造不同氛围, 熄灭时可呈现晶莹剔透的酷似北方冬日冰挂的冰棱效果。中心上方仍用冰凌形LED流水灯悬吊组成巨型水晶灯形状的构架, 晶莹璀璨突出节日气氛。专为晚会特别设计的中国传统大红灯笼形状的圆桌造型的嘉宾席位, 可在观众镜头反打时, 产生互动效果, 增强观众区的喜庆祥和气氛, 使画面丰富而饱满。如图1所示。

4. 观众设置

观众总人数设置410余人, 是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观众数量最多的一次, 观众分为两大区域。嘉宾席位:150人, 由25张特制的自发光大红灯笼圆桌组成, 桌上摆放马年吉祥物和年货, 用以加强观演的互动和节日气氛。普通观众席位260余人, 采用阶梯式平台, 用以加强观众的层次和镜头画面的饱满, 平台上方设置活动座椅, 这是对每一位来电视台观看晚会的观众的尊重。普通观众席第一排前方和最后一排的后方各有一排自发光的大红灯笼作为装饰, 使前后观众容为一体, 交相辉映。

5. 舞台机械

舞台中间弧形LED主屏幕下设车台, 可根据节目需要向舞台左右两侧开合。打开时, 演员可以从舞台中间后方迎着观众上场, 合上时是一个完整的屏幕, 为不同的节目播放不同的背景;中区配有主升降转台 (直径4m) ;两边耳区各设置一部升降台 (直径分别为3m、2m) 。

6. 视频设备

主背景采用LED高清屏幕弧形排列, 仅仅用于配合节目背景的迁换, 也是近几年春节戏曲晚会用屏幕最少的一次。

7. 机位讯道

本次方案可满足8~12讯的机位设置, 其中, 舞台下场口前沿和观众席左后方各设长短两个摇臂。观众席最后一排后方搭建了与观众席等弧长的平台, 上设一个轨道车摄像机, 当轨道车摄像机沿弧形轨道运动时, 观众席的背景变成了轨道车摄像机的前景, 使镜头非常有景深和运动感, 弥补了戏曲节目静多动少的特点。

二关于简约

提到简约, 就不得不说一下简约主义, 简约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形象简化到最少的程度, 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 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 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 宜藏不宜露” (齐白石语) 。这些也都是对简洁最精辟的阐述。

但是, 简约并不是简单, 简约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并提炼的精华, 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简练出的新概念, 摒弃陈俗与浮华, 它多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 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

简约也不是缺乏设计要素, 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 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 更追求材料、造型、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

简约主义的前身实际上是减少主义, 那时候减少主义的风格特点是: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在当时, 这种风格在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但是, 简约主义作为一种主流设计风格被搬上世界设计的舞台, 实际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兴起于瑞典, 虽然在之后的十几年, 出现了解构主义试图打破这种设计理念, 但是, 人们渐渐渴望在视觉冲击中寻求宁静和秩序, 所以简约风格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精神内容上, 都迎合了在这个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美学价值观。

“简约主义”这一名词来源于西方, 但并非只存在于西方。其实简约主义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所体现, 而且比西方首次提出“简约主义”的时间还要早得多。比如说我们国家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早就说“少则得, 多则惑”, 意思就是要把事物的本质加以总结与提炼,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后来的“less is more”的设计思想与老子提倡的这种少胜于多的思想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西方的简约主义只局限于设计, 而中国的简约思想则深入到了文化、艺术, 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层面, 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

提到简约就不得不说一说近几年电视晚会中电视美术设计的不良风气。恰巧, 2013年有幸聆听了上海电视台一位资深导演的讲座, 题目是《导演眼中的电视美术与灯光》, 导演长篇论述了导演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导演与灯光设计的关系, 其中提到了一个从没有用在电视美术中的词“视觉污染”和“光污染”, 听到这个词笔者很震惊、很惭愧、很有同感。震惊的是当今的电视美术已跑偏到了如此地步;惭愧的是笔者也是电视美术设计队伍中的一员;有同感是笔者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却一直找不到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与同行们就当今电视美术设计中不正常的现状进行探讨。

近几年的电视美术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并越走越偏, 忘记了自己的职能,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奢侈豪华, 过分追求绚丽, 大肆展示、炫耀舞美设计, 置节目内容、演员的表演而不顾;

滥用科技, 声、光、电一齐上, 旋转、升降、开合、移动, 天上、地下到处是机关, 尽一切所谓高科技之能事;

屏幕泛滥, 顶部、立面、地面、海陆空全覆盖, 一眼望去, 所有能见到的地方全是屏幕。屏幕的出现, 其实对电视美术来说的确是个福音, 它解决了演播室无法解决的场景的迁换难题, 而且还使固定的场景动了起来, 并且还能传达节目内容的非常多的信息量。但由于过度的运用、滥用, 致使本来的福音成了灾难。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试图摒弃这些东西, 因此, 在美术设计上没有运用过多的舞台结构和繁琐的形象语言。力图回归舞台美术一切为表演服务的宗旨和原本功能, 而不是炫耀舞台美术本身, 从而使舞台更简约、更单纯, 使舞台空间更开阔, 使舞台调度更自由。

三关于单纯

孔子在《乐记á乐论篇》中有“大乐必易, 大礼必简”之说, 说明简约、单纯就是美。道家的老子、庄子, 针对当时贵族文化的奢侈风主张自然朴素之美。庄子在《庄子á天地》中对复杂的事物表象对人心的影响有所论述:“且夫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 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 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 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 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 使性飞扬。此五者, 皆生之害也。”这与老子追求与造化同工的大巧, 追求“致虚极, 守静笃”的人生境界一脉相承。这与简约主义所蕴含的沉静、质朴的意境非常吻合。儒家、道家的这些思想都是我们所熟知, 也成为华夏民族的思维观念的奠基。

笔者认为单纯和简约是舞美设计的最高境界, 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舞美设计中把形象语言提炼到极致, 使舞台视觉变得更高级。2014年春节戏曲晚会的美术设计紧紧抓住一种传统吉祥图案元素, 充分利用, 不断重复, 直至震撼、壮观和足够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舞台更纯粹, 更高雅。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舞美设计虽然仅用了一种物体, 一个外形酷似冰挂造型的透明灯管。但单纯、简约的背后并不简单, 在选用、设计、改装的过程中费尽一番周折和心血。

起初是想用近似夜晚大街上常见的流水灯一类的发光体, 后因其造型过于规整 (如图2) , 因而设想能否找一种像冬日北方房檐下、树枝上的冰挂中的冰凌造型的发光体。经过多日的寻觅, 竟然真的找到外形酷似冰挂中冰凌造型的LED发光体, 当时真是喜出望外。如图3、图4所示。

但接下来的问题就出来了, 虽然它的造型是冰凌形状的, 但它是单一的白色光源, 并和街上的流水灯一样, 只是单一的往下流动的一个动态变化, 这第一不符合电视拍摄的要求, 因为太白、太亮。第二过于单调, 且动作过于冲击不够舒缓。整场晚会约五个小时, 如果只有这一个变化会显得非常乏味和疲劳, 更谈不上配合节目的内容和气氛了。

于是就想办法改装, 通过努力, 把原灯具单一流水动态的变化去掉, 换成可变换颜色的发光体, 这样比以前的变化丰富多了也舒缓多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虽然有丰富了颜色并也可以变化了, 尽管变化的速度可调, 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停不下来, 也就是说它是无法在某一个颜色上停下来固定住的。这实在是不适合京剧的表演, 因为京剧是一个非常高雅、有剧情、重表演的剧种, 如果表演的背景和环境是高亮度并不断的运动和变换的形象, 会大大地破坏剧情, 干扰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 按业内的行话就是搅戏。

于是又再一次地改进, 通过增加一根控制线和一个调控设备, 使这个冰凌造型的灯具既可以变换颜色又可以在任意一个颜色上固定住, 从而达到了根据节目情节的不同而变换不同的色彩, 烘托不同的气氛, 想变则变, 想停便停, 由于增加了一根控制线, 使原来每个灯体一根光源线变成了两根, 增加了粗度, 于是索性把两根光源线变成完全透明的线体, 充分利用这两根线, 让它变为冰凌造型的延伸, 并成为灯光渲染气氛时的特殊受光载体, 强化了整体造型。如图5。

接下来的工作就更加复杂而浩大了, 以上所述的只是一个灯体的控制, 然而整个舞美设计需要十六组, 每一组由一千个灯体组成, 共计一万多个灯体。然而, 这十六组一万支灯体要步调一致, 同时变换, 也就是说每一组一千支灯体不能有一支灯体失误, 不能出现不变或不同步变, 这样才能确保十六组一万支灯体同时变化, 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通过一点带多点的逐级控制:灯光控制台→冰凌形LED流水灯主控器→电源变压器 (220V—12V360W) →分控器→冰凌形LED流水灯。实现了所有冰凌形LED流水灯整体同步任意变化, 任意定住某一颜色的目的。

四关于明快

明快, 也是在谈节目的舞美设计时, 导演最爱提出的一个要求。在词典中查看对“明快”的解释是:明白通畅, 不晦涩不呆板。把这个词用在舞台美术设计中, 笔者认为更多是涉及到舞美设计的形式感, 或设计样式。但笔者以为, 纷繁复杂的场景设计, 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明快”的。

6 3号机视角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舞美设计就是一例, 它整个舞台场景形式感极强, 所有立面形象全部垂吊悬挂, 没有一个立面景是落地生根的。是一个全新的形式, 使观众眼前一亮, 给摄像机一个全新的视角, 顶部吉祥图案的灯箱和悬吊而下所形成的拱形反射图案虚实相映, 整个组成一个穹顶的空间, 这种方式也是舞台美术从未尝试过的形式。

五关于大方

现在广为流行的一个词:高、大、上, 即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也是导演在谈节目时最爱说的一个词。基于上述的几个特点, 再加之舞台与观众席采用环绕围合式的观演关系, 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两千平米演播室的天然条件, 从而使2014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大于往届任何一年。

上一篇:工学结合的问题域下一篇:沟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