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2024-08-08

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共11篇)

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篇1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然而客观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 在由“多维详实的目标设定、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眼花缭乱的媒体课件……”所组成的繁华而热闹的课堂背后, 教者对于形式的追求, 往往多于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关注, 造成了很多时候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问题】

问题一:为情境所困, 了无生趣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 很多教师在课前会绞尽脑汁地思考:教学情境如何巧妙, 教学手段如何恰当, 教学环节如何有效, 教学语言如何精琢……但是在创设情境时却动不动就去“超市买东西”、“快乐逛公园”、连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学也搞的轰轰烈烈, 把学生弄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措, 课堂时间也得不到合理运用。

如:有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统计》时, 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问:双休日就要到了, 你准备好了双休日要到哪里去玩了吗?学生一听这样的问题顿时炸开了锅, 有的说要到张家港公园去玩, 有的说要和妈妈逛街, 还有的说要上辅导班……学生说了一通后, 教师引出例题情境:有个小朋友叫佳佳, 她双休日的时候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 奶奶家养了很多的家禽, 有鸡呀, 鸭呀、鹅呀, 佳佳看见这么多鸡、鸭、鹅, 可开心了, 赶忙拿着粮食来喂这些小动物, 小动物们看见佳佳来给他们喂食, 也很开心, 一哄而上, 连队也不排了 (学生大笑) , 瞧!你能一眼看出鸡、鸭、鹅各有几只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费时又费力, 而且有悖生活常理, 难道鸡、鸭、鹅也知道要排队吗?

问题二:为媒体所累, 华而不实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 因为多媒体教学独有的声音、色彩、形象的丰富和生动无可否认的吸引住了学生的多项感官, 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集中, 兴趣更浓厚, 因此, 本来用小黑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们非要用课件;本来用Power Point课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非要花很大精力制作精美的flash动画,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了, 可是却把看课件当作看电影, 削弱了数学课的主题。

问题三:为主体所牵, 言不及义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 许多老师由于害怕讲的过多而被判定为“理念陈旧、方法老套”, 索性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终被学生的主体地位牵引, 从而使课堂上仅有主体, 没有主导, 让学生成为了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一叶小舟。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中的“44+38”时,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学生们积极思维, 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1) 44+30=74, 74+8=82; (2) 40+38=78, 78+4=82;

(3) 4+8=12, 40+30=70, 12=70=82;此时, 教师继续问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思考、举手的学生变少, 一会儿, 有学生想到 (4) 38+2=40, 42+40=82; (5) 44+6=50, 50+32=82;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苦思冥想, 又想到一种: (6) 从44中拿出3给38, 这样就有2个41, 用2×41=82。发现学生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老师终于打住, 表扬了大家, 接着对学生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做就用哪一种方法做。”这位教师表面上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熟不知虽然算法无好坏之分, 但有适当、优劣之别。一再的追问, 只能使学生挖空心思想出一些与众不同, 但并非主流的算法。

【对策】

对策一:情境“简约”, 服务全课

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必须是朴素、简约而深刻的,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遭遇问题, 引起认知冲突,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如:在二年级开始除法教学时, 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 夏天中午时, 大家口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 叫猪八戒分, 他很快就分好了。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它是怎样分的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段生动的故事, 创设最佳数学情境, 使得学生对平均分就有了较形象的认识。

对策二:手段“简约”, 全面参与

多媒体教学从当年的热烈追捧到现在的理性对待, 实践证明, 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 从教学成本的角度来看, 不恰当的使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的课堂应追求的是实在、自然、不花哨。在上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 教师借助多媒体来模拟实验。这样处理是把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虽然有演示实验的成分存在, 但学生亲自参与就缺位了, 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能够让学生看得到的, 就不要止于想得到;能够让学生摸得到的, 就不要止于看得到。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最能让学生尝试到发现的乐趣。”

对策三:方法“简约”, 提高成效

当今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等类似的探讨环节。方法多、思路多不是一件坏事, 但在追求算法多样化的同时, 不能忽略了“优化”。尽管“优化”出来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每一位学生, 可是最基本、最简捷的方法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在上述的“44+38”的案例中, 如果教师能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 进而进行有导向性的评价,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 倡导“简约”课堂, 决不是“偷懒”, 它看上去是挺“轻松”, 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简约”并不“简单”, 更不是回到从前, 而是超越与进步。“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跋涉在“简约数学教学”这条崎岖的道路上,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都能有豁然开朗之感, 更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数学其实很有趣, 课堂本来很简约。

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篇2

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抽查学生回家背诵文言文的情况,几乎一半的学生站起来都没有背出来。马上就要期末考试,而站起来的学生还不肯回家背诵,语文老师随口就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主课中,你们连语文这门最基本最简单的学科都学不好,剩下还有哪一门课会及格呢?”“科学!”还没等她说完,学生就在下面回答。

语文老师一下子愣住了。科学?怎么会是科学呢?科学中有复杂的化学计算,枯燥的电路设计,压力压强问题,阿基米德原理等等使科学一向来被公为是四门课中最难的学科。这些孩子,怎么会这么自信满满地说,科学一定会及格的呢!

后来,在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四门课中,科学果不其然是考的最好的,及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随后的`协作组会议中,其他三位老师疑惑,为什么在期末复习中,并没有看到我们班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科学上进行复习,可是最后的成绩却能如此优秀呢?我笑着回答,那是因为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觉得学科学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才会成功。

【反思】刚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听周围的同事或者学生抱怨,科学这门课涵盖的内容那么多,是那么的难学,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实验。。。。。。我想,在这么沉重的思想压力下,孩子们会接受这门学科吗?估计大多数的孩子们会被吓倒了,甚至本来基础不好的学生就更加没有信心了。于是,我认真地分析了教材和课标,发现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有趣简单的理科课程。因此,我想构建“轻负担、高效益”的简约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地学习,并且喜爱上这门课是我所追求的教学观。

那么,应该如何打造简约高效的的科学课堂呢?

一、跟孩子们灌输这样的科学学习观

学科学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上课内容不难,都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听懂老师上课的每句话,积极投入和参与到每个课堂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表现的很出色,当然也能很轻松地对付考试。以上所说的这些,主要是为了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放松一点,使他们不惧怕科学这门课。

二、当然我们在思想上退一步的同时,我还是要求学生在行动上要更进一步

比如养成简单的“三步走”习惯:课上认真地听讲,不走神;下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再做作业;作业批改后,马上订正,形成纠错本。在他们把这些简单的事情做好后,收获的就是不简单的成绩了。

三、当然,我不仅要求学生“简单”地学,同时也要求自己“简单”地教

1、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如果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照顾三维度或三方面平均用力,就可能出现“全面发展也全面平庸”的情况。“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了东西,远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以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这一节为例,我就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真正学会量筒使用”。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为让学生使用量筒反复测量、比较测量、差异测量,保证所有的学生下课时都会用量筒,分析量筒读数时出现的错误读数。

2、课堂语言追求简要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规范,简洁明了,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1)教学提问应该干净利落又导向明确。如在学习有关电学时,教师提问学生,节日里我们看到的霓虹灯是如何连接的,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串联或并联知识所能解决的,实际连接比较复杂,这样的提问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此时,可提问,“教室中的电灯和电扇是如何连接的?”学生对教室里的电器比较熟悉,知道电灯和电扇不是同时工作的,故很容易答出并联。指向性不明确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话的延续。

(2)教学评价语言追求扼要坦诚。如“很遗憾,你错了,再想想”、“争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为了说服对方,请亮出你有力的证据来”、“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相信真理,坚持到底”,等等。教师做到言而由衷,学生就会真心倾听。

3、教学方法追求简化

现在的科学公开课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教师对所教内容不加分析,随便套用一些热闹而缺乏实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是的,虽然说 “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 ,每每听校内名师们的课,都觉得感触颇深。他们的课堂上可能没有合作、没有有课件,就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样让我们学生如痴如醉,他们无疑追寻的是用简便的教学方法上简单科学课。

所以,我想并不是每节科学课都要全景呈现探究的全过程,都要体现探究的每一个元素。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物质的溶解》时,我在教学“大环节”就设定为学生想办法将大块的冰糖快速溶解,该环节中我摒弃猜想、交流、实验、总结各环节,而是直接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就动手实验,实验后再总结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实验流程更加顺畅。这样的设计,可能没有花哨华丽情境,有的只是一个个精心提炼的问题,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练习,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课堂沉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才完成了由个到类的提升。

刍议追求简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约;高效;小学

语文教学回归自然,简简单单才是美,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做到“简单”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一次数学课,给了我启发,简单教学就是目标简单化;过程简洁化;作业精简化。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是热热闹闹,欢歌笑语。可去除热闹及笑声的泡沫后依然是未曾起色的知识流。归根结底在于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过分注重形式主义、多媒体主义、放任自流主义、表演主义……华而不实,金玉其外……

二、建立简单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回归”自然,追求简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简约美首先在于教学目标简单化,目标旨在让教师明确要教什么,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无须过于复杂;其次在于教学过程简洁化,教学过程重在方法引导,要摒弃无效的教学情境,把课堂上更多的学习机会还给学生;第三在于作业精简化,作业重在让学生从无效的题海中走出来,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积累。

1、教学目标简单化——导向明确实在。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导向,当下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多的不可胜数。要进行生字词认读、书写;朗读训练;语言点训练以及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目标多的连我们自己也木然了,即使在进课堂前也没理清楚今天要达到的目标,于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糊里糊涂的这扯一点那里讲一段。我们的学生怎能明白、理会和掌握老师自己都糊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呢?

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为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有导向性,要明确,更要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跳一跳能完成的。对于那些模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的就干脆利落地省去,以免影响主要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中低段第一课时,可以简单的选择为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分为几个板块。一是设置单元目标;二是设置课文目标;三是设置环节目标。这样目标明确就更有导向性,便于我们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就切实可行了。

2、教学过程简洁化——环节扎实有效。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简洁,不要热热闹闹、风风火火。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更累,迷迷糊糊。为此我们教师语言要精炼化、教学内容要重点化、学习方法要突出化。我们的课堂才能简洁、扎实、高效。

教师语言精炼化,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前提。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在文本的解读、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反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都要依赖于我们教师的语言。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是否就可滔滔不绝了呢?显然是错误的。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只要做好组织、引领即可。为此要求我们的教师语言要精炼。重复的语言浪费课堂的时间,更使学生听的心烦意乱,从而分散、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们教师语言切不可重复。不可有重复性的口头禅;不可重复学生的回答。我觉得数学老师在处理重、难点上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榜样。他们的课往往“单刀直入”,直奔重点、难点,简洁明了。而我们的语文课时常旁敲侧击,绕着弯子走,把孩子弄的糊里糊涂,以至于有的学生甚至形式了无意识的揣测老师到底需要怎样的问题或答案的心理……

数学老师上课时逻辑清晰,点拨暗藏“天机”。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应修炼自己的语言,抓住要点,以尽可能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丰富有效的信息,这样的语言才是精炼的,更是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语言。

教学内容重点化,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关键。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客观的说它与其他各个学科都沾上边,都有联系。把“非语文”的东西无意识的往里装,但语文毕竟不是一个“大麻袋”。这样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可见我们应主观的看待语文教学,并以语文教学为重点。

删繁就简,删除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为此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课前钻研教材,并结合学情合理的选择教材的重点。确定了教学重点后,我们的课堂就可直奔重点。不勾三搭四,不拖泥带水。

学习方法突出化,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归宿。方法掌握后还要有意识的运用,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学习方法的掌握才是最终目的,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像数学一样,将学习方法直接点明。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注重、理解和掌握。

3、课后作业精简化——巩固简洁高效。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现今除沿袭传统“题海战术”类外又衍生了现代“百花争艳”式作业,其目的更是“花样百出”。孩子被冠以美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为此我们要为学生选择有效的、精炼的作业,那么孩子也乐于做练习。正如《论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何不为孩子节约一些时间以投身于乐于探知的课外知识和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呢?

我们的衣食住行经过几次翻天覆地的华丽变身后,现如今依然“回归”自然。可见“自然”才是我们的追求,才是我们的目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而简单是教育的真谛,为此小学语文应该追求简约高效的課堂。

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篇4

简约课堂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低效,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约不是简单,是一种韵味,是凝聚大气、智慧、深刻的一种无痕境界。在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提倡“简约高效”,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不懈追求!

一、目标要简洁明了

现在很多的老师教学目标制定不切实际, 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有的老师,不切实际,教学目标制定了一大堆,哪个都想做,结果舍本取末,基础目标都没有落实,就急于谈其它目标。我觉得一节课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达成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是不可分裂的。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态度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简洁明了的目标,逐步落实,慢慢升华。例如在教学《This is his head》这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his、head、arm、hand,、leg、foot.(2)能听懂并熟练地运用句型:This is his….在此基础上又制订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导入设计应简约自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老师在设计导入时总是绞尽脑汁,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总想出现一情境,让学生兴致盎然,让大家耳目一新。事实上,真实的内容却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觉得应该体现以下几点导入设计才做到了简约自然:

1.取材经济便捷

情景创设的素材选取要抱着“节约有效”的原则,可从身边的资源入手。比如故事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可以变成我们的教学素材;平时自己随意拍的照片,家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材料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很多的情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呈现。与其花很长时间去想天马行空的情景,不如从我们真实生活入手;与其花很长时间去做flash,不如将身边现有的东西利用起来。

2.生活化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它应该是快乐的、平等的、和谐的,应该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地寻找语言材料和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服装就从学生的着装入手为话题,谈论颜色也可从生活中有的颜色教起。不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容易接受。

3.真实性

真实的情景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虚拟的情景总让人感觉假假的,学生的兴趣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内化。而真实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如创设到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让一些学生充当顾客,一些充当店主,再辅之以实物,分组活动,现场表演,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跃跃欲试。

三、教学活动有所取舍

为了使小学英语课上得精彩,不少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新方法、新花样层出不穷,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如果静下来,听听学生活动后的感受,我们就会发现,有的活动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和思考的并不多,学生掌握的语言技能也不扎实。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过多、低效。如果活动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本身上面, 那么活动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是有的放矢,是为了某一教学内容,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听一些老师的课,有时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暗藏玄机。那是活动的背后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例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时,如果字节让学生互问“What’s your name ?”那么活动似乎有达到效果,但如果让学生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再练习句子,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了,效果更佳,这就是不同的教学艺术。

2.活动的安排要适量、适度

一节课的活动不要太多。但形式要有变化。活动与朗读、书写或回答问题等训练方式相结合,做到动后有静,静后有动。如我教人体部位的单词时,就利用一首简单易懂的体操歌,让学生边做体操边学英语,收到好的效果。

当然千万不可为了活跃气氛,制定多个活动,学生过多沉浸在游戏本身中,却没有学到真的东西。而且活动多,学生要从上一个活动换到下一个,也要有些准备,尤其是那些腼腆害羞、胆小忸怩或反应相对较慢的同学更无法顾及。

四、巧用教学媒体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教学资源是越来越丰富。这给我们的教学带了很大的便利。在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图片,逼真的flash总是能刺激我们的眼球。然而,有意无意中,我们的教材被忽视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被遗忘了。有的课堂,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有翻开我们的语文书;没有用一用录音机,听听最纯的原声磁带;没有做一做我们的作业本;没有让学生上去写一写。只见教师在电脑旁自如点击鼠标。那么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教”的宗旨。

其实教师应认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翻开课文大声读一读,打开收音机听一听,巧用多媒体。从而让我们的英语课返璞归真,体现英语课的简约美!

五、课堂语言要简单流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如果言简意赅,简要流畅,就会让学生心旷神怡。教师组织教学语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听懂我们的话,学生都听不懂你讲什么,那只叫“对牛弹琴”;其次问题语言要有启发性,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再次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最后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

追求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国;课堂效率;简约高效

不讲究教学效率,只靠延长学时和加大作业量;不讲究能力培养,只靠机械重复和无效劳动的习题堆砌;不讲究教学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只靠照本宣科、生塞硬给;不讲教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搞一个标准、一律要求,全面应付考试,其后果是学生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扼杀。这种现象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反而要增负,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教材、钻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最大努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

一、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论文百事通只有与数学课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业才能促进课程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选题要“精”

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适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阅量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2.选题要源于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教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3.选题要有“趣”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校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会学”“、善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论文百事通

1.把握最优教学时间

教师要备课认真,准备充分。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比如各种图案、头饰。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概念,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这样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优选教学手段,要以能否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为依据。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教材提供的是冰箱、饼干盒、玩具盒等图片,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还应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

三、教师需有“一桶水”

师者,无才、无德、无信不立也。教师应时刻谨记慎独律己,言行一致,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时刻保持乐观态度,临危不乱,处事泰然。业余时间,更应不满自身现状,广泛涉猎,博览全书,参加职后培训和进修考核,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和处世哲学,都将是迈向“素质教育”的钥匙和通行证。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从而体现数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2.教师素质的提高

数学教师必须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自觉地学习,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要用最新的数学教育方法指导数学教育实践,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追求简约丰赡的语文教学 篇6

一、教学环节整体把握

我们知道, 母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 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模式, 其特点是整体的把握。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针对不同的文本, 应该有不同的解读。有的抓住文章的一条线——情感变化线, 就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方向, 如名师游彩云教学《钓鱼的启示》, 她抓住“我”得意—急切—大声争辩—哭—乞求—沮丧—启示这一线索, 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来处理教学, 效果非常有效。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一夜的工作》, 他提出了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读完课文, 你会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总理一夜的工作呢?学生汇报出许多词语:伟大、劳苦 (辛苦) 、一心为民、俭朴、认认真真、敬爱忙碌。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把握, 学生就能从重要的词语中学习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众所周知, 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 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的:或是“披文以入情”, 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或是“入情以披文”, 明了高质量的思想是借助高质量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 (书面的、口头的) “言语作品”, 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艺术化的训练, 促使人的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只有整合教学环节, 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呢?其根本措施是提高设问的质量, 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简洁洗练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 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 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 虽然说“教无定法”, 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 努力追寻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听于永正、贾志敏等前辈老师的课, 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们的课堂, 基本没有现代教育手段, 只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 就能让语文绚丽多彩、精彩纷呈。尤其让人钦佩的是, 他们的教学语言清新、质朴, 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 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 但是学生却在他们的带动下充分地说, 投入地读。

广东孙建锋老师的课, 被称为“追寻魔力的对话”。在他的课堂上,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既是非常自主、自由和自如的, 但又是极其深刻、多元的。孙老师的课往往洗练简洁, 大体只经历“读—思—点”三个阶段。读, 就是让学生充分读书;思, 就是让学生默读精思, 在潜心涵泳中深入领会文本;点, 就是当学生的解析和感悟遇到瓶颈或路障之时, 教师审时度势地相机点拨指引。虽然孙老师的课堂有时显得不够“火爆”, 而且即使是“精彩时段”也往往稍纵即逝, 但细细回味之后却发现, 他的课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譬如, 他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 学生最初的发言虽丰富多样但却停留在表层。经过他的点拨, 学生在二度攻读后的感悟就有了质的飞跃。请看: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 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 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带着这些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 你们肯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

(生再次潜心读书, 四分钟后, 师生对话)

生: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 而苏格拉底上课却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 而苏格拉底用的却是麦穗。

生: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 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 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 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 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自己悟出来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生:弟子们辛辛苦苦、挑挑拣拣, 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这么看, 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 实际上却收获多多。

生:从课文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 不敢怀疑老师, 盲目行动, 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

教法的简洁, 成就了课堂“收成”的丰富。孙老师的课, 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其实, 学生学语文, 甚或学任何一门功课, 归根结底是靠他们“自己”去习得的。曾有资深研究者精辟地指出:“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 以学生为中心, 只突出主要的步骤并具有预见性。他们之所以不写细节, 是因为这将由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的行为决定。”周一贯老师也说过:“特级教师上课都很‘随意’, 这种随意以曾经的‘刻意’作基础, 而最高境界当数“任意’。”

三、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我们一直在呼唤“课文内容理解与表达形式高度融合”的阅读课, 然而事实上却一直在走分析课文内容的老路。教师所提的问题, 大部分都围绕着内容做文章, 走的都是“内容—意义”的套路, 很少从“形式”入手, 探究“内容”是如何承载或表达“意义”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其实, 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是要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 否则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 因为很多课都可以在文本中获得意义。读历史故事, 可以获得意义;读《国家地理》, 可以获得意义;上科学课, 也可以获得意义。这样钻在内容死胡同里的课堂, 模糊了语文的面影, 耗费了宝贵的时光。这也许是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高耗而低效的重要原因。金师附小的王春燕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猴王出世》时, 将此课的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上, 研究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 通过朗读, 通过想象, 通过适度的表演, 通过批注, 反复玩味语言。课堂上, 师生快乐地徜徉于古典白话文的殿堂, 孩子们在学故事, 更是在饮一杯语言的琼浆。

四、拓展阅读持之有“度”

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教材 (文本) 是新娘, 拓展文本是伴娘。很多语文课, 伴娘花枝招展, 装扮时髦, 远比新娘漂亮。而听课教师和学生往往忘记了新娘而记住了伴娘。崔峦老师反复强调拓展一定要适度, 他说有些教师不把工夫用在吃透课文上, 而是漫天找相关资料, 找到之后爱不释手, 导致上课撇开文本, 大量补充图文资料, 喧宾夺主, 致使训练无法落实。其实, 只要我们解读文本做到深入、准确, 引用资源持之有“度”, 那么, 我们所设计的拓展或许会丰富, 或许能深化学生的情感, 同样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当学生感悟、体验情感有困难时, 可适当介绍作者和课文的写作背景, 也可适当介绍与课文有关的一些必要的知识。冀教版六上《相片》一文中提到的良民证离学生十分遥远, 它与妻子用以激励丈夫英勇杀敌有什么关系, 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可适当拓展,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良民证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耻辱与苦难, 体会翻身农民保卫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行动。

拓展阅读与所有的教学研究一样, 同样应避免盲目性、随意性。高效的拓展阅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与体会, 强调积累与运用, 真正起到“开渠引水”的作用, 实现拓展阅读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 使资源拓展发挥最大的功效。

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篇7

一、把握文本, 实现教学目标的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一堂课的时间、容量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 抓住文本的最关键处做文章, 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 解决一两个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 拟订简明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爱之链》一文时, 抓住“爱”这条主线设计了三个目标进行教学。 (1) 要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读课文, 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 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让学生知道爱的链接, 充分感受人间的真情, 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二、走进文本, 实现阅读内容的简练

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包罗万象, 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 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 发现真正有用的东西, 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如教学《钱学森》时, 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切入课文的学习, 让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文中人物的语言, 并勾勾画画, 做批注。“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 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是钱学森在生活富裕和工作条件优越的情况下说的一段话, 能让学生感受到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 一心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第四自然段中, 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饱含深情袒露心迹的话语, 更让读者感受到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让学生设身处地, 感受钱学森当时的激动、诚恳、果断,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和钱学森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这时的情是真挚的、实在的。第五自然段中句子:“钱学森无论到哪里, 都抵得上五个师, 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话中的“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 直入文本的深层, 直抵孩子的心灵。既抓住重点, 直奔主题, 又化繁为易, 事半功倍。

三、有效对话, 实现教学过程的简化

教学过程简化, 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 也就是要减少花样, 简化环节, 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 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 从理解到内化, 最后学会表达运用, 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在市级课堂研讨活动中, 观摩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教者的课堂语言朴实无华, 教学环节扎实有效:了解故事, 感知课文;研读课文, 师生有效对话, 体会人物性格;适当拓展延伸。教师就是在这三个步骤中, 引导学生读书, 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 在扎实的学习中, 学到了读书的方法, 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整个教学过程, 都以读懂课文为主, 没有烦琐的详细讲解, 没有时髦的小组合作, 没有花哨的课堂表演, 有的只是普普通通地读好课文, 师生互动。

四、呈现精彩, 实现教学方法的简易

(1) 积累运用, 读写结合。“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 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在教学《詹天佑》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许多感人的细节, 让学生从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方面学会刻画人物品质, 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为习作六的家乡名人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出示詹天佑的铜像图 (詹天佑身着风衣, 手握图纸, 神情坚毅, 目光坚定, 眺望远方) , 面对高大的铜像, 每一位同学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将要说的话写下来, 既提高了他们的概括能力, 也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 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要能大胆延伸, 不断拓展, 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阅读。

如特级教师陈萍执教《月光启蒙》时, 在学生充分感受歌谣、儿歌、谜语对作者的文化滋养和文学启蒙基础上, 讲述了母亲的老年生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 失去了记忆……不知我从哪里来, 不知我来干什么, 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 笑得我泪流满面。”略带忧伤的小提琴缓缓响起, 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孙友田多么希望能唤起母亲的记忆啊!教师的引读让学生进入佳境, 读着读着, 不禁潸然泪下, 沉浸在芳香的母爱里。此时, 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 学生与文中作者产生了共鸣, 感情得到了升华, 思想受到了教育。

物理课堂要追求简约 篇8

一、课堂教学内容要追求“精”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45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八、九年级的初中生.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对书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细的梳理,抓住其中的要点与难点,思索怎样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难点在他们头脑中各个击破.对教学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会说、能做.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定位一定要精准.教师对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上哪些学生容易疲倦,困难,都要胸有成竹.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我在教授苏科版八年级“平面镜成像”一节内容时,根据初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我把本节内容浓缩成几个问题:(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如何放置平面镜才不影响实验?你能写出实验步骤和列出实验表格吗?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中为什么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了这样的问题设计,会把学生牢牢吸引在物理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简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一下子抓住本节课的精髓.

二、课堂教学环节要追求“简”

俗语说“道不远人”.真理总是简单的,易于言说和传诵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能找准“切入点”.物理来源于生活,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生活、物理、社会”这一环节,应用物理活动的形式,提出一些有趣的且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平时听一些公开课,大都是教师按自己备课时所预设的,教学环节复杂,又是课件,又是道具,花架子倒不少,一个人既是导演,又当主角.其结果是学生和听课教师一样,都成了看客.这样的课堂实际上意义不大.教学环节,本来是很简单的事,结果却让我们教师自己给做复杂了.

三、课堂教学方法要追求“活”

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更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课堂要灵活展开,给学生要留有思维空间.在教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比赛活动:“看看哪一组能让纸飞机动能更大?”使得学生们相互协作,个个动手动脑亲临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为下一步探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做好了准备.学生在活动中也提出许多改变飞机动能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在飞机的头部加些沙子,有的学生提出把飞机机翼形状改一改以便减小阻力等.这样的引入,将物理原理融入了日常生活,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景中去,这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此,教师通过对物理现象巧妙灵活设计可把物理课堂教活,变得生动开放充满活力.

四、课堂练习设计要追求“度”

课堂练习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教师应尽量设计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练习,并且能关注个体差异,分层设计.能“以一为十,举一反三”.应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础题目练习,让大部分学生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自主学习,当然还要增加变式题,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篇9

课堂教学应是简约的

追求“简约”的课堂教学, 需要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环节清爽, 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形式朴实。确立简明而恰当的教学目标, 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准确把握上, 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 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

以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一文教学为例, 他在80分钟的两节课中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读书, 二是解决一个问题——课文三处的“番茄太阳”有什么不同意思?换了一般的教师教学本篇课文, 还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如作者的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为什么“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可于老师怎么没有这样面面俱到, 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不下心呢?老子曰:“少则得, 多则惑。”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立足重点, 修剪“枝叶”, 舍得删繁就简, 善于“精选”、“精讲”, 只求一课一得, 人人有得。在循序渐进的语文训练中, 逐步习得语文能力。

薛法根老师说:“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 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课堂教学应是有情趣的

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情调趣味, 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心理学家认为, 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 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快乐能使人情绪饱满, 快乐能让人精力充沛。学生在课堂上应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 能享受思考的快乐, 共享交往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情趣”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让他们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使他们心底的“学学好”变为“好好学”。习惯与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我们看看于永正老师在教《小稻秧脱险记》时的一个片段: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 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 (大声读)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有完, (生笑) 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 (喘着气读)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 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做喷洒动作, 全班学生笑) 你再试一试。

生: (小声地)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 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师:这就是“有气无力”, 读—— (生“有气无力”地读)

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 能使课堂轻松而富有情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教学, 诙谐风趣, 寓教于乐, 妙不可言。学海无涯“乐”作舟, 充满情趣的小语课堂, 对于童年的孩子, 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吗?

课堂教学应是有效的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有效果。每一堂语文课都要以发展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 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我们在课上要用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 (写字) ”十字真经, 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 训练要扎实, 发展要深入, 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

语文教什么?应该是教语言。我们应由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转变为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 牢牢扣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 关注表达形式, 触摸语言文字, 咀嚼文字精髓, 感悟语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

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为例, 我认为关注点除了解读人物, 还得解读文本的价值。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应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本文的价值不应只是这一个,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学习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方法更应值得教者关注。既然本文是选自《水浒传》, 那么以本文作为阅读媒介, 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也应理所当然成为本文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而其主要途径是言语实践。有效的读写训练, 必将是教给学生表达的方式,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表达形式的训练。

一位教师对《鸟语》最后一段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我尝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学生自读, 并初步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前面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鸟类的特点, 后面是写启发。 (重点词语显红)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连续出现了“从……那里, 我懂得了……”相同的句式。

师:这样由3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显得整齐有气势。那么, 就这些鸟儿给了我们启示吗?

生:不是的, 从后面的省略号中, 我们还知道还有很多鸟儿给过我们启示 (师出示三组词, 让学生连线, 并用“从……那里, 我懂得了……”练习说话。)

简约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追求 篇10

一、设计流畅简洁的教学流程

1.教学目标求简明。从学习的角度说,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认识 “三维一体”,有助于简化头绪,使目标简明。教学目标不应追求全面开花,而应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找准一节课的切入点,确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目标而展开,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堂课要学会什么。教学目标得以在课内落实、完成,学生学的轻松,老师自然也就教的轻松。

2.课堂语言求简要。语言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个个故事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然故事的讲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语文课不知不觉演变成了表演形式的故事课,语文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削减了。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串联成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简要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3.教学方法求简化。现在的公开课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拓展内容,整堂课看上去是热闹了,可是学生并没有能静下心来去认真学习语文,语文课中泛语文去语文现象滋生,也就是常说的没了语文味。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教语文,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追求稳健扎实的学习过程

倡导简约的教学,决不是偷懒。它看上去是挺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基础知识!一直还记得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基本功,确实让我们为之震撼。在课中,于老师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的出其不意,每一次过渡都是那么投入,每一个细微的习惯都是那么重视,每一次拓展思路都是那么开阔,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是那么自然。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他就能及时地捕捉这个问题的实质;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他能够及时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当孩子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他能够鼓励孩子并带着她说出来……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在于老师的课堂中,笔者看到的是来自名师那追求真实、自然、质朴、深刻的教学品格,简约中流淌着师者充盈的底气。

三、缔造充满张力的课堂魅力

“简约”的语文课是有深度的课堂。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厚重固然不可取,但那些过于简单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真的“简约”。如果教学目标设置肤浅、课堂教学内容较少,教师的提问学生都能一一举手回答,甚至不需要讨论、没有任何思维的阻碍,看似热闹的课堂最后也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简约”的基础上为之“丰满”。“丰满”指在教学过程所呈现的课堂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乃至于智慧的张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是的,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这样的课堂才算的上是丰满的。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出最大的信息空间,尽量使课堂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可发展性,那么它的容量和价值就不可限量了。这样的课堂空间,才是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

四、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生态

听特级老师的课,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她们的课堂,基本没有现代教育手段,只凭着朴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态语,就能让课堂绚丽多彩、精彩纷呈。尤其让人钦佩的是她们教学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但是学生却在她们的带动下愉快地学习。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在朴实简约而有效的课堂里,也许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简约的课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在简约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刻意的“作秀”,更没有那些加上过多背离教育真谛的表层的技巧性的东西,不花里胡哨、不夸夸其谈,在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实实在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简约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我们上课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一同进步!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在无数次删繁就简的过程中,通过传承、创新、发展的扬弃过程,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回归到简约而有效。

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高效物理课堂 篇11

简单,有不复杂、头绪少、操作简便之意. 简约,不是简陋肤浅,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有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意思. 它与“简单”的区别在于,“简约”代表着一种层次的升华,它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要求内容上的丰富与深刻.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1].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普遍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这意味着,简约课堂的终极追求是高效,即通过采取简单的方式便可取得良好、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曲线运动”这一节,知识点包括曲线运动的定义、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合运动和分运动; 曲线运动的位移; 运动描述的实例( 红蜡块的运动) . 如果一节课要把上面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讲授到,那只能把“曲线运动”方面的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都要压缩. 这样,学生就会抓不住重点、理解不到位,特别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既需要举例子引导又需要对例子作图分析,有一样做不到位学生都会一知半解. 而如果每一步都做到位了,一节课却只有45分钟, 讲解“运动的描述”就没时间了. 所以通常有经验的教师会把“运动描述的实例”这个知识点放到下一节去讲. 这样,不但保障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课堂实效明显.

二、教学目标明确而不含糊,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复杂,教学 方法灵活而不刻板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方向.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倡导“简明扼要”. 不少教师习惯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人为地割裂开来,导致教学目标繁琐. 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2]. 三维目标虽然不能简化,但是在构建简约物理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将每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任务予以简化,通过精心备课,凸显教学重点,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内容不要繁杂而陈旧,而应“尽可能少教些,只教给学生以最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3],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负担沉重,也才会精简教学,提高效率. 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要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 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有“骨”也有“肉”. 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深入浅出,凸现教学内容本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灵活可以取得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实效,也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从体验到感悟,从感悟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终学会表达与运用.

三、情感体验不能少,思维过程不能少,合作参与不能少

简约课堂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我们可以简化教学素材、简化教学环节、简化教学语言等,但是绝对不能简化三维教学目标, 就是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升华不能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简化,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的时间和过程也不能简化,教师必须守住思想阵地,关注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我国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由于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储存器”,遇到实际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以“三维目标”为导向,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过程成为蕴涵丰富情感的动态性育人过程. 丹皮尔曾说: “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力了———这是人类世界世代努力了解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故事.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物理学史发展的细节和过程,丢弃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微妙情节,它使原本生机盎然的知识显得单调、呆板、孤立、毫无生机,从而失去了某种生命力和亲和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学史,充分挖掘物理学家敢于怀疑经典结论,大胆提出新观点而创立新理论的典型事例, 如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怀疑,才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由于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理论的怀疑,才有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的产生等. 将这些事例有目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的斗志.

上一篇:课堂录播技术下一篇:农业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