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7篇)
初中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一学期工作结束后,需要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大家知道初二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总结怎么写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篇二
学期已悄然已过,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八年级六个班历史教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上抓单元验收把学生分层联包,优生每人跟踪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题目的设计,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及时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二、落实基础知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历史才能。尝试新教学方法,实施三步式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先自学完成。第二步,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历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步,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三、做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
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要关注他们在历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历史学习中去。我先培优,以优帮差,层层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中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篇三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_)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
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四、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五、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初中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篇四
本学期,我担当八年级三个班和七年级五个班的历史课。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平时上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制作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概念
2、上课上课前积极备课。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课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4、作业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只布置适量的课后小结,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四、个人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了解掌握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初中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篇五
读史能够明志,鉴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是古人多年来的智慧、经验的结晶,透过学习历史能够提高自己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进行的。历史学科要适应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历史课往往给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所谓“贝多芬”(背多分)就是这样来的。学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这样历史课成为历史只是的单一传授用心记,教和学又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于是上课时出现了学生做其他科作业的,打瞌睡的,还有一些学生在下面笔聊的,即便有的同学机械的记下一些历史知识,但过不久,也全面还给老师了。
对于历史的学习而实际就是分析历史事件,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了解过程和对当时的社会乃至于后世有什么影响和好处去学习和借鉴。
而我们的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十分清晰,所以能够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去理解。再现历史事件,加深对该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就应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透过对教法学法指导进行反思能够让老师找到一种更适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从而好学。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攒美,都会给学生以激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而这些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备好每堂课,最好先自己体会下分析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备注,多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的好方法加以改善和创新。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用心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初中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2
随着经济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 以组织文化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将有利于组织的发展。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进行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 其原因在于个人-组织契合反映了工作态度与行为的交互影响。此外,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 工作投入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个人-组织契合的核心是价值观, 其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是持久而根本的, 而积极的工作态度源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高水平契合。
以往关于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 学者们均以其为自变量, 分别以离职意愿、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合作、伦理行为、压力、工作绩效等作为因变量来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对这些变量的影响。而工作投入的影响结果分别有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前瞻行为、角色外行为、工作绩效及一些组织或团体效能 (如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等) 。尽管有关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但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企业, 忽视了像学校这类非营利组织。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其组织文化反映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 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 对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 对其研究的意义体现于其独特的劳动性质和需求特点。同时, 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增高, 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关系, 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降低青年教师流动率等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内涵
个人-组织契合是指:“员工之个人特质、信仰、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策略需求、规范、目标与价值观之间的一致程度”。后来Kristof提出个人-组织契合的整合模型 (即辅助性契合和补偿性契合、需要供给契合和需求-能力契合的整合) 。这些定义都是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关于工作投入的概念, Maslach和Schaufeli两位学者从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来界定工作投入, 但各自观点有所不同。Maslach提出两极观, 将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视为完全负相关关系。而Schaufeli认为两者并非完全直接对立, 工作投入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动机状态, 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
2.2 研究模型
本文采用郑伯埙七维度模型及其构建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 (VOCS) , 涉及工作、人际关系、环境三个方面的价值观, 包含尊重员工、创新精神、外部适应、品德操守、绩效取向、团队取向及安定守成七个因子 (31个题项) 。教师具有高文化素质, 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决定了其对自尊的迫切需要, 可用尊重员工和外部适应来体现;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自身发展的稳定性驱使其必须满足组织的各种要求, 品德操守和安定守成能适当予以体现;自主研究和知识共享对科研成果的作用, 对应着绩效取向和团结合作两个维度;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讨新事物的创造感则体现于创新精神维度。因此, 本文在VOC基础上整合为29个题项,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对题项用词及表述作适当修改。
Schaufeli和Bakker等人开发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可操作性强, 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量表。该量表包含活力VI、奉献DE和专注AB三个分量表 (17个项目) 。张轶文和甘怡群就引入该量表来研究中学教师群体, 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同时, 本文两个模型量表均用Likert五点尺度计分法来测量个人所知觉的组织实际价值观和不同程度的工作投入情况。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3 实证分析
2.3.1 研究假设和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 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职称、工作年限和聘任形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文假设一是上述这些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以及工作投入产生影响。其次, Chatman认为, 个人和组织之间如果能够达成价值契合, 就比较容易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将工作投入视为工作态度的内容之一, 提出本文假设二, 即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影响。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所有研究数据。
2.3.2 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校青年教师 (指年龄40岁以下, 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 的个人-组织契合及其预测变量工作投入, 通过青年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获得相关变量的数据。采用邮寄问卷的形式历时两个月对7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 开展调研, 共发放问卷155份, 收回144份, 回收率90.9%, 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回收率87.1%, 本调研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研究要求。
(1) 项目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中, 在显著性水平0.01的情况下, 题项16 (关于人情世故) 和题项24 (关于工作短期效益) 未能通过检验, 予以删除, 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保留27个题项, 工作投入量表17个题项均通过检验, 予以保留。
(2) 效度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中, 合并品德操守维度和安定守成维度, 命名为工作取向维度 (既包括个人工作取向, 也包括组织工作取向) ;绩效取向维度的层面因子分析结果为2个因子, 但考虑必须至少包括3个题项, 所以保留其中4个题项组成一个因子。项目分析和分层面因子分析以后共删除6个题项, 最后保留23个题项再进行限定抽取6因子分析, 得到的KMO值为0.929, 总体解释程度为73.447%。同理, 工作投入量表各层面因子分析的结果都很理想, 得出的三个维度与原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有所不同, 其中活力维度包括6个题项;奉献维度包括5个题项;专注维度包括6个题项, KMO值为0.922, 总体解释程度为64.152%。限于篇幅, 上述两个总量表的题项内容未能详细列明, 留存备查。
(3) 信度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的总量表信度系数分别为0.952和0.937, 各层面信度系数均在0.70到0.80之间的可接受范围内, 总体通过问卷的信度检验。
(4) 相关分析:就整体而言, 个人-组织契合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其中, 个人-组织契合的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尊重员工、外部适应、创新精神、工作取向、绩效取向、团结合作分别都与活力、奉献、专注成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在0.3到0.5之间。
(5)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将六个人口统计变量都纳入回归方程, 通过显著性水平筛选变量, 以确定哪些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有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尽管性别、职称、工作年限等几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组织契合, 但从方程的来看, 各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的上述一些维度的变异解释量就很少了。此外, 聘任形式对奉献维度的影响相对显著。因此总体而言, 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具有较小的影响。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各维度变量 (自变量) 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由表1可知, 尊重员工维度对工作投入的奉献维度影响显著, 团结合作维度则对工作投入的各维度具有显著影响。同时, 尊重员工和团结合作两个变量共同对工作投入有显著影响。而个人-组织契合量表的其余四个维度对工作投入的显著性影响较小。总体而言, 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还是具有正向影响。
注:括号内数值为显著性水平P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尊重青年教师个人意见, 重视人才培养
前文提出的假设一基本成立, 但这种影响很小, 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其中聘任形式对工作投入中的奉献维度影响相对显著,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同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问题。此外, 在解释能力相对较高的尊重员工维度和工作取向两个维度中, 职称变量对其影响相对显著。也就是说, 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并获肯定, 个人感觉到的组织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越高, 而且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 其工作取向性 (品德操守与安定守成) 越高。因此,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 要尊重青年教师个人意见, 重视人才培养。具有成就导向和强自主性特点的高校青年教师, 要契合其对组织的期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 通过向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 增加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令其进一步熟识行业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让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如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等;确立持续反馈机制以消除管理沟通障碍, 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 增强凝聚力。
3.2 倡导团结合作的组织氛围
从研究结果来看, 前文提出的假设二成立, 其中团结合作维度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可见, 在人际关系上, 同事的团结、友好、互助和沟通交往, 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使其更有活力, 更乐于奉献, 工作更专注。因此, 学校在组织文化建设上应培养教师的互助进取精神, 组成各种学习型组织或工作团队, 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让教师之间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管理工作上都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学校管理者可适当授权使青年教师, 增强教师们自主性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让其在岗位上各展所长, 认同组织, 促成共同之愿景。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已有研究基础上, 得出两者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模型。在高校背景下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了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拓展了深化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研究, 并为高校管理变革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支持。
关键词:个人-组织契合,工作投入,高校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慧娟, 龙立荣.个人-组织匹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 (1) :111-118.
[2]肖玺.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12-13.
[3]Bretz RD Jr, Ash RA, DreherGf.Do People Make the Place?An examination of the Attraction-Selection-Attrition Hypothesis[J].Personnel Psychology, 1989, (42) :567-581.
[4]Kristof A L.Peron-organization fit: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J].Personnel Psychology, 1996, (49) :1-49.
[5]Maslach C, WB Schaufeli, MPLeiter.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 :397-422.Maslach C, MPLeiter.Reversing burnout:How to rekindle your passion for your work[J].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5, 3 (4) :42.
[6]Schaufeli WB, IM Martinez, AMarques Pinto, M Salanova, AB Bakker.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2, 33 (5) :464-481.
[7]郑伯埙, 郭建志, 任金刚.组织文化-员工层次的分析[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 2001:1-36.
[8]Schaufeli W B, AB Bakker.The 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J].Preliminary Manual, 2003, (1) :67-92.
[9]张轶文, 甘怡群.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3) :268-270.
浅谈初中政治教师的个人魅力 篇3
【关键词】政治教学 个人魅力 自我塑造
一、政治教师个人魅力的内涵
政治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志作风。教师首先应有优雅的谈吐,整洁的着装,在教学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示范规范;轻浮高傲、装腔作势、放肆说笑,都与教师的称号不相称;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也不足取;其次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2、知识才能。政治是公共基础课,因而要求政治教师有渊博的学识,特别是对本学科的精深了解。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感知,丰富的想象能力,较强的思维逻辑性。
据中学的调查表明,学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大多数是熟悉多学科、博闻强记、知识丰富、才华出众的。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并且能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侃侃而谈,如流行音乐、畅销小说或时尚体育,那这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一定会占据很高的地位。
3、道德情感。教师必须对自己从严要求,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以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去影响学生。从容、谦和、亲切、淳朴是教师应当追求的良好的道德品德。
4、政治品格。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育人。因而教师应拥有脱俗的素养,高尚的品德。为此教师必须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
二、政治教师个人魅力的自我塑造
1、用热情投入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在政治课被认为难教,政治教师难当的情况下,需要政治教师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同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如何,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个富于同情心,有热情的教师往往更容易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时时保持热情投入的态度,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特级教师郄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政治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用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基础及内在素养的反映。教师高湛的教学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因此,一个富有魅力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现代的教育家夏尊先生在谈到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说:“李先生教图画和音乐,学生把图画和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要。这是以人格作为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和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的好……”李叔同的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课,就在于他的学识渊博,深深地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不已。
可见,教师学识水平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它会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去求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地求知,丰富自己的学识。
3、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会给学生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他们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忽视某些学生,而应理性地去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心灵上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把这种爱推广到别人的身上,体会到爱别人和宽容别人的甜蜜,从小形成宽容的胸怀。
4、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教师身上若具有“温、良、恭、俭、让”这些优秀品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与人和谐相处。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些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突出个性,这就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协调、去感染,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已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三、政治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教师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
2、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造性大,模仿力强。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那种光明磊落的胸怀、高尚的道德品格,无疑对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因此,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去感染、激励、教育和造就他们。这既是教师职业所在,更是教师个人魅力的最大体现。用自身良好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去启迪学生,使他们的道德得到升华,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3、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情感的优化作用。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个人魅力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使师生间产生心与心的交融,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结论:
总之,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活跃课堂气氛,感染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卫玲.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因素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初中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篇4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阶段,除了学生心理的变化外,学习方法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从小学的3门主要课程,到中学的7门主要课程;从小学以练为主的学习方法,到中学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从小学听教师的话,到初中有自我的想法,对自我学习情景的掌握等等这些变化,教师要帮忙学生完成这些转变,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七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对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语言表达本事,符号语言本事和空间想象本事。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构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进取思维、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进取思考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本事的培养,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方法的培养,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本事为长期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研究。
二、教育教学总结
1、起始年级,构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不断提高和提高的有利保障,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七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各种“规矩”就十分重要,其中包括课前准备时,将课堂练习本打开;上课读书时,用笔指读;读书结束后,进取质疑;课堂练习时,书写工整、规范;当堂训练时,象考试一样紧张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要求,还需要教师的反复强调和提醒。
2、三清工作,查漏补缺。堂堂清、日日清和周周清是我们的“三清”工作,在还没能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之前,三清工作的开展让我能更加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情景,也让我能及时发现课堂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帮忙学生和教师查漏补缺,及时订正学生学习的盲点,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
3、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有三清工作做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加紧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想方设法发现更多学生学习上的漏洞,在之后的探究和总结阶段尽量多的解决学生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三清工作的工作量少一些。所以,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情景充分的了解;有教师课堂探究的有效作用;有教师总结提升的方法和思想的提炼等等,总之,高效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完美配合,是一个能够解决不一样层次学生学习问题的课堂。
4、课后反馈,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最终一个环节是当堂反馈,开始时,我总是掌握不好课堂进度,让过多的讲解占用了学生课堂反馈的时间,学生对自我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景估计不准确,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堂堂清的依据,课堂效率仍然无法提高。之后,经过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熟练掌握,把握好质疑探究阶段时间和效率,即使是5分钟,也要开展当堂反馈,这种反馈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为教师课下与学生应对面的辅导供给了有效的依据。
5、引入竞争,激发兴趣。徒弟与徒弟间的竞争,师傅与师傅间的竞争,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竞争,课堂反馈速度的竞争,课堂测试对错的竞争,黑板上板演题目的格式、书写、正确性的竞争,对同学们错误纠正情景的竞争,以及学生自我对自我的评价,同学们之间的评价,师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些竞争的引入能够“比”出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也“比”出了班级中浓厚的学习氛围。
6、不断反思,寻求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不会读书;学生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致使书写字迹潦草;多次遇到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等等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我是从每节课的反思中不断总结自我课堂的不足的,从同教研组教师们身上学习方法,运用到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纠正自我错误的教学行为,让自我的教学更加适合自我的课堂。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我叫xxx,在这一年的教学中,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所教的是九年级学生,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工作
思想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教学工作
初中教师个人总结 篇6
这一年,我站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沿,陪伴一群资质颇佳、个性鲜明同时又问题重重的学生度过他们初中生活中许多珍贵的时刻。为了不辜负学校的重托,更为了不辜负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尽己所能、潜心钻研,在语文教学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一年,为了不断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也为了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对我们的学校有持续不断的兴趣与热情,我冥思苦想、精益求精,上出了一节又一节我和学生都满意而且难忘的好课。
这一年,为了随时掌握当前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与经验,我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并注重内化、形成特色、结出成果:保持勤于练笔、坚持写作的习惯并分别有文章获奖与发表;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在集体备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参加无锡大市级赛课取得优异成绩。
这一年,为了做好33名学生的引路人,我在班级管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思索创新的管理模式、营造积极的舆论导向、倡导优良的学习风气、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我尽己所能的让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通过多彩的活动越来越丰富集体的内涵。
初中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7
一、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我们对××省250名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 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其中, 男教师148人, 女教师41人;教龄1~5年、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的教师分别11人、58人、78人、42人。调查问题是:“您了解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吗?对此是否感到有新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87.9%的农村初中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 其中72.0%的教师感到有新的压力, 15.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此外, 还有12.1%的农村初中教师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有关分析
1. 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之分析。
事实上, 对于个体而言, 每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都可以被视为压力源。但是, 压力源却不一定使个体产生压力, 其关键在于个体自身的压力评估。如前所述, 除了因种种原因, 个别农村初中教师还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之外, 有15.9%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众所周知, 过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的情感、体力、态度处于疲劳状态, 这是应该注意的。然而, 如何看待15.9%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呢?
理查德·拉扎罗斯 (Richar Lazarus) 认为个体对于压力源的评估首先要进行初级评价。初级评价“关注的是一个人在所遇到的事的结果中, 所能得到的利益”。当个体认为有些事件与自身利益无关时, 这些情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其中, 个体对于压力源的初级评价受个体自身的情绪以及压力源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1]
依据此理论, 再结合有关的调查访谈, 发现以下几个现象, 这些现象比较明显地存在于那些认为新课改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的农村初中教师中:
(1) 教师的职业倦怠。
由于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太好, 社会地位也不太高等等, 这些原因使有些教师不想再继续从事农村初中教学工作, 一旦有机会, 他们就想调离其岗位。这样的职业态度使得这些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 对新课程改革持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 他们也没有感到新课程对教师更高的要求及其带来的压力。
(2) 教师的旁观态度。
由于种种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 有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持一种旁观的态度, 仅把新课程的理念停留在口头, 而不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 因此, 他们也就没有压力感。
(3) 教师的得过且过。
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持创新的思维方式, 并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学习惯, 但是, 有些教师不愿意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仅得过且过, 也就不存在新的压力感。
(4) 教师的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 在他们看来, 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 即与原来的教学相比, 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 也就没有新的压力感。
2. 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产生新的压力之分析。
理查德·拉扎罗斯 (Richar Lazarus) 认为, 当个体在初级评价时, 认为压力源可能导致自身损失某些物质财富、精神资源 (如亲情、自尊等) 或个体既得利益受到威胁时, 个体接下来要对压力源进行二级评价。当个体认为自身无法有效地应对压力源时, 压力源则转变为真正的压力事件, 导致个体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 甚至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1]
依据此理论, 再结合有关的调查访谈, 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与为什么教师感到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产生新压力有较大的关系:
(1) 外部环境支持的欠缺。
第一, 由于一些地方经济较落后, 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很难足额发放。很多教师感叹自己较大的生活压力, 这种生活压力使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而新课程的实施更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感。
第二, 由于近年来的打工热潮, 使得不少农村学生的家长认为, 孩子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学, 如果不能升学, 那么读书就没有用。所以, 家长只以孩子能否升学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样, 在家长看来, 不论是否实施新课程, 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只关心孩子是否能升学, 这方面的顾虑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有压力感。
第三, 有些教育管理者多关注上课教师的表面行为, 如教师上课讲授时间的多少、是否运用多媒体等, 而少关注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迷惑而产生新的压力。
第四, 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比如, 缺少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 即使有, 像多媒体教室多半也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情况下才开放。
第五, 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反映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不丰富。比如, 学校的教学参考资料贫乏且陈旧, 教师没有条件获得网络资源等。特别地, 不少教师反映, 新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与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 课程资源的缺乏给教学带来了局限性,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第六, 由调查访谈得知,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下面几个突出的问题: (1) 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 (2) 教师参加有关培训的费用问题难以解决。 (3) 有关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4) 培训的形式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村初中教师缺乏外界有效的帮助, 从而增加了对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七, 农村初中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 成天就是教室———办公室———家庭, 几乎没有什么文娱体育活动, 再加上学校的各种考核、学生的高要求、家长的愿望, 社会的评价, 似乎教师就应该是圣人一样。这些都让教师无从放松来缓解工作压力。
(2) 教师自身知能的欠缺。
当个体本身缺乏有关的知识与能力时, 压力感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在访谈中, 诸如以下方面的教学困惑, 使教师感到新课程实施当中的教学压力, 而教师们也希望能得到这些方面的帮助:
第一, 有些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农村初中教师家庭有计算机的不多, 办公室有计算机的也不多, 即使有计算机, 也不能很方便地上网。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相关软件, 因此, 很多农村初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实施新课程, 从而增加他们的压力。
第二,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 如前所述, 由于近年来的打工热潮, 使得许多孩子认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 从而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感到压力很大。
第三,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反映因材施教、合作交流以及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很大困难。特别地, 农村初中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 教师感到压力格外大。
第四, 新课程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是,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许多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 因此, 教师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启发学生, 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感到比较困难, 因此压力倍增。
三、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应当看到, 适度的压力会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增加教育责任感。但是, 如果教师对新课程没有压力感, 或者感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带来太大的压力, 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都不利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别是, 如果教师感到压力太大, 还会产生过度焦虑、紧张, 从而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终使他们丧失对工作的信心。所以, 如何增加有些教师必要的压力感以及如何减轻有些教师过大的压力感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以上有关分析中所提出的一些现象或问题, 实际上就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比如说, 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与不断更新的意识与能力、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等, 这些可促使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增加必要的压力感,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去;给予教师更有力的外部支持以及帮助教师克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困惑等, 这些可减轻农村初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过大的压力。以下就支持性外界环境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略作说明:
1. 为农村初中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性环境。
前面的有关分析表明, 不管是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实施对他们没有产生新的压力, 还是有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感觉有新的压力, 这两方面都涉及到外界环境的支持性问题, 所以, 为教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性环境是首先需要关注的方面, 包括: (1) 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 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及生活环境, 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 添置与更新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 给教师提供必备的教学条件; (3) 为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提供更多、更适宜的课程资源; (4) 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切合学校实际, 真正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 (5) 要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处理好他们参加有关培训的费用问题, 给他们创造更多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 培训内容的涉及面要广泛些, 给机会让教师进行讨论学习等。此外, 有关部门可组织送课下乡活动。
最重要的是, 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 教师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里, 大家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并愿意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此这般的支持环境, 无疑可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心理上的额外负担, 使他们更具有教育责任感,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实施当中去。
2. 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一方面, 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 认为新课程“换汤不换药”, 因而无压力感;另一方面, 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教学困惑, 以致他们有较大的压力感。这两方面都涉及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问题, 所以, 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也是一个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那么,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呢?
因为学习的开始起于疑问, 所以, 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就需要教师持反省思维, 即对问题反复而严正地、持续地思考。[2]也就是说:反对现成接受的态度, 采取溯本求源、究根问底的态度;反对迷信专家与书本, 倡导对一些“不言而喻”的问题进行追问;反对对事物进行片面、孤立的理解, 注重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当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理解;反对人云亦云, 提倡善于见人之未见, 即“破”又“立”……
为此,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批判地思考有些问题:哪些是正确的?正确的道理是什么?哪些是需要探讨的?探讨的角度有哪些?哪些是符合教育实际的?哪些是不符合教育实际的?其依据是什么?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教师可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 从而自主地、主动地把外在的压力真正内化为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文献
[1][美]赖斯, P.L.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杜威.思维与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6:1.
【初中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版初中一年级教师工作计划10-22
初中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6-14
初中教师2022个人工作总结07-04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收获优质08-19
初中英语教师个人年度总结09-28
初中教师年度个人工作考核总结07-26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8-09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8-12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7-12
初中英语教师2020年度考核个人总结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