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旅行

2024-10-09

青春的旅行(共15篇)

青春的旅行 篇1

青春,承载着我们小学时所有的梦想;青春,承载了我们小学时所有的回忆……那一片永远抹不掉的回忆。

小学时的青春,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老师,如今有的依旧活力四射,但有的却黑发里掺着几根银发。老师们,为了我们无日夜地辛勤付出,却不求得任何回报。就当我们想要好好地感谢老师们时,但时间却拍拍屁股一溜烟走了,小学生活也就这样告一段落了。这样的恩情,我们何乐而不为?

这场青春的旅行,怎能少得了和自己并肩作战的伙伴与同学。我们一起去校门口吃一碗面,哪怕口袋里只有几块钱;一起去买奶茶,哪怕迟到被校门口保安叔叔拦住;一起去踢足球,哪怕被爸妈说不像女孩子。这样的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

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难道不是我们亲爱的母校给予我们的。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们的梦想。

是的,母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烙下了小学时所有的回忆。但时间却是不如人意,想让我们青春快点到终点线。但我们怎么会这么乖乖地把我们的青春交给时间来管理。同学们,让我们把青春演绎成一场旅行,成就精彩的人生吧!

青春,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青春的旅行 篇2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常常想“万卷书”和“万里路”的关系, 其实是相辅相成。对书本的理解和感悟往往要靠人生阅历来支撑, 有些书常读常新, 也许正是因为人生沿途的不同“风景”;而胸有“万卷书”, 自然为继续前行更添了一份勇气和底气, 面对陌生世界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电影《天使爱美丽》中有一个关于旅行的温馨片段:爱美丽的父亲因为失去妻子而失掉了生活的热情, 整日郁郁寡欢。爱美丽拜托空姐朋友带着家里的玩具人偶周游世界, 并将人偶在世界各地的留影寄给父亲。当“离奇失踪”的人偶“旅行归来”, 老父亲冰封的心融化了, 这个到处溜达的木头小老头让父亲重新找回自我, 再度发现生活的美好。

其实每个旅人都有他特殊的方式去收集途中的美好细节。有个朋友喜欢积攒各类票据, 车票、住宿发票、景点的门票……贴了厚厚的一本子, 是他的足迹, 也是各种美好回忆的印记。另一个朋友对最细微的日常生活着迷, 觉得只有坐过公交车, 吃过路边摊, 走过最市井的里弄, 才算真正体会到所在城市的本真所在, 也才不枉此行。而比较大众化的方式, 是捧个相机把沿途景致照单全收, 打哈欠的猫咪、赤膊的汗流浃背的建筑工人、匆匆的行人, 一样的日光, 不一样的暖意。

旅行的意义, 也许正是在于知与行的统一, 善与美的发现, 用心追寻路上的点滴惊喜, 记录经验。旅途因为陌生而让人绝对自由, 因为距离而显得处处精彩, 途中的各种不确定、冒险和发现让眼界和人生都变得开阔而丰满, 只是单纯地去发现, 吸收, 释放平日里积攒下来的过多能量, 于是便像孩童般天真烂漫, 欣喜异常。

人生的旅途, 当然存在更多的未知和精彩冒险, 不如意十之八九, 也会有不断的转折和惊喜几乎让人措手不及。度过一个漫长夏天的悸动和休

青春的旅行 篇3

对Louis vuitton发布会的第一印象:混乱。当编辑们和VIP们在黑暗中摸索座位的时候,卢浮宫院子里的保安边喊着“快点!快点!”一边把人群推进大门(品牌最近严格要求准时)。与此同时,模特已纽页着巨大的非洲发式走过了前排空着的几个座位。至于服装造型,又是有计划的混搭,被Jacobs最近总结为“关于旅行者——朋克之后的新运动。我们想到了登山、徒步,然后是牛仔服和派克大衣——都市实用主义。”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一眼感觉是类似Galliano早年的日本风睛,但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来定义本季发布,因为随后还出现了运动感、高级工艺、军旅、金属、鳞片层次。有锦缎的骑车短裤,褶裥的腰带苏格兰裙,军装口袋夹克,亮色加裸色的迷彩背带裙,还有印着Lvlogo图案的渐变色毛边牛仔服。运动装的管状抽绳先被作为leggings的侧边交叉系带,随后又被剪开悬挂装饰在裙装止,隐含印第安士著首饰的味道。—条绿色的鳞片裙是个亮点,再次回到军队主题(这点不重要,关键是它太可爱了)。

除此以外,这次比上一季少了几分糖衣包裹的奢华。实际上,重点在于超级青春的配饰。Toggle扣、穗子,还有背包上挂着的毛皮尾巴装饰、以及吸引眼球的麂皮木底小跟鞋,上面装饰着皮毛和金属(本季的最有趣的小跟鞋)。谢幕的时候Jacobs本人也穿了这么双鞋。

那是一场青春的旅行小说 篇4

“欧尼酱,还不快起床~~再不起床我可就咬你了哦~~”

“哎呀,再让我睡会嘛。”

“哼,每次你都这么说,每次还不是不起……。”

明媚的早晨,这户人家里传来一阵喧闹声。

“欧尼酱,该上学了~”

“啊啊,我知道啊。还有,能不能以后不要叫我”欧尼酱“了。”

“不嘛,我就要叫欧尼酱欧尼酱。”

“算了,你愿叫什么就叫什么吧。”

“嗯哪,欧尼酱最好了……”

“不过,在学校不要这么叫就好了。”

“哈依~遵命。”

啊,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彭泽茂,今年14岁,表示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只有我和这个兄控妹妹在一起住啦~~,老妹——彭诗芪,典型兄控不解释,真是受不了妹妹。不过那位一对优点,自愧不如啊。比方说:校花、运动健将、人缘超好等……(太多不宜多说,说多了是泪啊)不过人不是十全十美的.,缺点:典型兄控、中二病轻度患者(马上升级成为中度的了)

“哎呀,欧尼酱不要磨叽了,快点那,要迟到了~~。”

“我知道了,你先走吧,别管我了。”

(叮咚叮咚)

“谁呀,等会,马上来了。”

“啊,小茂,我们一起走吧~”

“昂,等我会。”

“嗯。”

苏瑶琪——本人青梅竹马一只,属于眼镜萌娘那种,可是我对那种类型真心没兴趣,性格极其的好,学习也不再话下。

“那个,瑶琪,跟你说点事。”

“小茂的吩咐一切照办。”

“咳咳,你现在的口气在怎么越来越像我妹了……算了,说正事,以后你稍微晚一点来好不好,要是被我妹看到了我会死的很惨的。”

(补充一句,本人妹妹病娇觉醒中,请勿骚怒她)

“哦,这个好办,没问题啦。”

(学校)

“欧尼酱,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到学校啊?”

“咳咳,彭诗芪童鞋,请注意你的语言。”

“哥~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到学校啊?”

“你猜啊,猜对了我就告诉你。”

“每次你都来这一套,你不烦我都烦了。”

“谁叫你问题这么多。”

“我不是关心你嘛~~。”

“我知道,可是问题尽量少一点啊……”

“哼,哥哥神马的最坏了。”

“这位同学你来一下,我有事找你。”

青春旅行作文 篇5

当我们慢慢长大,各自沿着不规则的青春边缘,渐行渐远……一些不被想起的就会成为空白,一些时常记起的,才是永恒的歌。长大后的我们也许会被时光模糊了面庞,但记忆仍是崭新的。

也许不久的以后,我们便要各奔东西,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拥抱我们所不屑的世俗世界。

生活不是小说里的随意演绎,我们不可能在一往无前的时光里再和自己打个照面,可是我们总能遇上一些相似的面孔走在相同的路上。

我们结伴而行,走过风和日丽,走过细雨阴云,这是我们拥有的友谊。山高水远,我们都有彼此做伴,而等我们坎坎坷坷的渡过一条河,到了岸边,却只能各自回家。

不要难过,我对你也对自己说……你在南,我在北,我们终有一天会独自生活。

临别前,我们曾疯狂地争吵,那时我多想,在挥挥手对学校说再见的时候,对彼此说一句“且行且远,且行且珍重。”

也许,很多年后,很多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无从说起,中间隔着许多年,许多年的音信全无,各自为生。再见面,一句问候,足抵千言万语。我们到最后,终究要屈服于时间和生活,留下的只有当年的回忆,可够缅怀,却不够重来一次。

是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只留当天的快乐,一生都能记起。

青葱岁月的每一点美好,握在手心,刻进掌纹,然后在现实,被未来洗去痕迹。原来这样的流年里,还没来得及眨眼,便已沧海桑田。

青春旅行作文 篇6

一度想要去旅行,年轻的心,渴望旅行,渴望漂泊,渴望亲手触摸远方,然而都被这样那样的原因推后。但只要有一颗向着远方的心,一切都充满意义。

记得第一次远行是在中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带着从疲惫中停下下来松一口气的心情,陪妈妈一起送姐姐踏上了前往北疆求学的列车。在那个灿烂的夏天,风吹过如夏花般的流年,青春的树上开满了夏花。每个人都有走向远方的渴望,迈着轻盈的步伐,过着路上的生活,我也不例外。

旅途是漫长的,而我却喜欢这种漫长的等待,等待火车到达一站又一站,对目的地充满期待。我们路过一个又一个城市,窗外风景不断变化,我把自己留在了这不同的风景里。火车上的夜晚总是让人感到轻松,车窗外零星的灯光斜斜地洒进车厢,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在青春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黑夜,我们总是带着伤感与无奈在彷徨中走过,与那些洒下的灯光一样忧伤。

青春的意义在于行走。我想带着青春去旅行,我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沿途的美丽景色中,放松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让微风轻轻吹过脸颊,让微风带走所有的烦恼,只留下纯净的自己的心。飘飘然然如纤尘不染的卷云慢慢舒展开来,将整个现实的天空全部都遮住,只留青春繁华。

经常看着出去旅行的人回来总是会带回来很多照片,也许多少年后,他们会再次翻开那些泛黄的照片,会喃喃道﹕“原来这就我的青春。”其实在我们的旅途中不需要为眼睛多停留几秒钟的风景拍照,每到一个地方,不要去查什么名胜古迹,就单纯的走,遇见什么便享受什么,把一切都留在心里,它们会因为在青春的年华里欣赏而刻骨铭心。

青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再有青春伴随的旅途中,那些纯粹的梦想,淡淡的笑容,都是那么的美好。也许多年以后,那些泛黄的照片也同样能唤起我们暖暖的回忆,还有那只属于青春的无法表达的情感。

我想带着青春奔赴我心中的圣地—西藏,据说它是生命永远不会休止的图腾。我想去看连绵起伏的沙漠,想看最纯净的蓝天白云,想在布达拉宫前虔诚的祈祷。这些梦想都不曾改变过。

也许有一天,我会背着大大的背包,带上青春踏上梦想中的旅程。去收集沿途的每一份欢喜与感动,去追寻去诠释青春的勇敢与坚强。

带孩子旅行的四重意义 篇7

给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

尽管孩子很有可能不会记得去过哪些地方, 但透过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他们能够学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外面的吸引力其实很大, 带我家“小人”出行, 面对陌生的环境, 她常有问不完的问题。在路上, 她总是不停地东张西望, 沿路看风景对她来说如同发现新大陆。比如看到紫色的花、小船上的渔夫、池塘里的鸭子, 都让她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着生活的经验。

和女儿一起坐飞机时, 她会仔细地看着窗外, 光是研究窗外的白云, 就足以让她浑然忘我。有时, 我们会给她带上纸和笔, 让她把路上观察到的画下来, 画里有新奇, 有快乐。

每次出游, 我都能感到孩子的改变, 从原本的怕水、要大人陪同, 到现在自如地在岸边戏水, 收获自然是满满的。孩子在探索的同时锻炼了多种能力。记得一次回国时, 我们带她坐江南小船, 女儿突然掰着手指数数, 我们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原来, 她在数自己都坐过哪些交通工具, 从此, 她慢慢认识了很多可以“移动”的方式。每次玩完回到住处, 我会让她讲讲当天玩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玩了些什么。孩子的记忆力很好, 每次她都兴奋地给我描述自己眼里的世界, 不仅细致, 还用到了很多新的词汇。如“漂亮的花”、“雨哗哗地下”。说不明白的地方, 还连说带比划, 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

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我们希望借助旅行, 让女儿学会遵守规则, 培养她良好的人格和品质。旅行, 也让她有更多的机会面对不同的考验, 学着长大。比如有时候在路途中, 女儿的作息会因为意想不到的情况而被打乱, 事实证明她的适应能力很强, 就连以前认床的毛病, 也改变了很多, 如今, 就算在船上她也能很快进入梦乡。

除适应之外, 女儿还学会了配合。带女儿去迪斯尼乐园, 每一个主题公园都很大, 来之前我会和她拉勾勾, 鼓励她自己走, 不要我抱。女儿很配合地点点头, 一路上她牵着我的手, 很少叫嚷着要我抱。更重要的是, 在行程中孩子体会到, 眼泪不能解决问题, 要有一颗勇敢而乐观的心。遇到事情, 要坚持面对。有一年夏天, 我们带孩子去看泉城七个阶梯状的瀑布, 在通往瀑布的路上, 有好多级台阶, 这对她来说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可是女儿却在一根棒棒糖的鼓励之下, 勇敢地向前走, 手脚并用, 最终爬完了台阶。在身体力行中, 孩子学会了坚持不懈和对自己负责。

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旅行中, 孩子不仅是跟随者, 更是参与者, 参与的同时, 孩子学会了沟通交流, 更锻炼培养出独立的个性。每一次出行, 我会尽量让孩子融入其中。先从准备入手, 通常我会让女儿自己背背包, 看起来她俨然就是一个小小背包客。力气再大点时, 就让她自己拖小行李箱, 即便只有一点行李, 也会鼓励她自己学着打包。这时, 女儿会学着我的样子, 装好东西, 等待出发, 那种感觉如同一个小大人。通常带孩子旅行, 很多时候只是父母在策划出游路线, 没有孩子的参与。其实等孩子到了三四岁, 在旅行前, 就有很多功课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不需要多深入, 至少让孩子感受参与所带来的快乐。回来后,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旅游的回忆, 孩子小时不会记得全部事情, 但片刻快乐的回忆也是很深刻的。

出发前, 我们会和女儿一起摊开地图寻找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或者和她一起转动地球仪, 了解具体的方位, 找到目的地后, 让她用颜色笔标出来, 并与她一起分享明信片上的风景照片, 好让孩子对她要去的地方有个大概的了解。例如有次计划带女儿去水族馆, 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给她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当看到片中可爱的小鱼尼莫时, 女儿对于旅行的期待也更近了一步, 也更能享受旅行所带来的快乐。

旅行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好陪伴

平日里我和先生都是上班族, 即便周末宅在家里, 大人也要做家务或忙自己的事情, 而带着孩子去旅行, 是属于全家人的快乐记忆。只有这个时候, 不用去在乎身边的琐事, 把所有的时光都给家人。在这段时光中, 什么都不用想, 只管好好在一起, 孩子真的完全拥有了父母, 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回想和女儿一起度过的日子:享受美味的早餐, 阅读故事书, 在海边堆沙, 捉萤火虫, 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女儿的开心和安心。所以, 旅行的行程不需要排得很满, 放空脑袋, 放慢脚步, 体验当下的感动。

旅途中父母对孩子的观察, 一定比在家里要专注百倍。有一次和旅行团出发, 一路上非常颠簸, 女儿有点害怕了, 爸爸似乎一下子察觉到了什么, 使劲把女儿抱在怀里, 安抚着她的情绪, 女儿一下子有了安全感, 最后依偎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

青春的旅行 篇8

刘晓玫蒙了,房子是她的,她也没有借过男友的钱,怎么反被倒打一耙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她随身携带的一只装满巨款的行李箱惹的祸。作为一名卡不离手的现代人,刘晓玫为什么要将巨款装在行李箱里?她有什么难以言说的隐衷?面对前男友手握的“铁证”,刘晓玫能将房子相让吗?最终,法院又将如何裁决?

音乐少女暗黑了,

疯狂青春疯狂掘金

刘晓玫1987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父亲刘正、母亲梅爱云虽然只是普通工薪阶层,但两人对刘晓玫的培养毫不含糊。女儿从小很有艺术天分,即使借钱,也全力供养。

2005年,刘晓玫毕业,被一家艺术团聘为独唱演员。此后几年,她在全国赛事中屡屡获奖,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虽然有了些名气,但刘晓玫的收入并不高。而刘正夫妇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主动选择下岗,做起了生意。由于没经验,一年下来,反而欠下了20多万元债务。

2006年年底,刘正突发脑溢血,住了一个多月的院,这才捡回了一条命,但他的右边身体却瘫痪了。得知刘正瘫痪,债主们频频登门,撑不下去的梅爱云只好打电话告诉了女儿。刘晓玫心急如焚,原本还要在法国巡演一年的她选择了回国。

2007年春节后一个周末,以前的同事高姿把她约了出来。高姿一身名牌,一见刘晓玫就开门见山:“你想不想赚大钱?想就跟我去西安。”高姿声称西安是个旅游城市,艺术商演非常发达,月入几万没问题。出于对高姿的信任,刘晓玫当即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赶赴西安。然而,抵达西安后,刘晓玫才发现高姿之所以赚钱多并不是仅仅靠唱歌,而是出台做小姐。她之所以鼓动刘晓玫来西安,是因为她所在的夜总会急缺人手。刘晓玫非常愤怒,当即返回了成都。然而回到成都后,她不淡定了。父亲康复需要钱,还有十几万元的债需要还,她该怎么办?

那天,刘晓玫在家附近晃荡了一天,在生存和尊严之间,她最终拿定了一个主意。之后,刘晓玫白天就在一家演出公司演出,晚上则化名许可儿到一些高档会所跳钢管舞。为避免被人认出,她戴着假发、美瞳、假睫毛,化着浓妆,和白天的她简直判若两人。然而有一次,她做一个高难动作时把腿部肌肉拉伤,至少三个月跳不了舞。会所老板趁机安排她去陪酒,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顺从了。一开始,她非常谨慎,可时间一长,也就放开了。几个月后的一天,刘晓玫被一个客人灌醉,醒来时发现自己赤身裸体躺在酒店里,身边是一摞钞票。她躲在被子里大哭一场,然后把钱装进包里,回了家。

从此,刘晓玫不再拒绝出台。但她依然很小心,每隔一段时间就换名字,换会所。白天不工作时,她就素面朝天地骑辆自行车出入,所以没有人怀疑过她。2008年下半年,刘晓玫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为父母买了一套70平米的房子。由于刘正的身体在慢慢康复,母亲一个人照顾起来没问题,刘晓玫为遮人耳目,干脆离开成都,前往北京“发展”。这一次,她计划用两年时间,狠狠赚上一笔,就此收手。

另类藏钱法留隐患,从良路上遇无赖?

其实,刘晓玫也曾想回头,然而,面对昔日的贫穷,她根本停不下赚钱的脚步。到北京后,刘晓玫使用不同的化名,同时在几个夜总会上班。她依旧平时装扮成朴素女孩,晚上才浓妆艳抹去上班。为安全起见,她并不像别的夜总会女孩一样,三五群租房或成为邻居,而是一个人单独租住。因为在成都时,她就知道夜总会女孩是被抢的高危人群,很多不法分子专门盯从夜总会下班的女孩。

然而,百密一疏。2008年10月的一天,刘晓玫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三点,刚走出电梯,就被两个男人劫持了。对方显然已盯她很久了,他们逼她交出了银行卡。那次,刘晓玫损失了5万多元。从那以后,她只要一赚到钱,就马上打到母亲的卡上。可这样一来,梅爱云又多心了,怕母亲探究出端倪,她不敢多打钱。就在她不知如何是好时,2008年年底,刘晓玫又一次遭遇了抢劫。那一次,抢劫她的,是两个大男人,由于刚刚给父母购买了一个五万多元的保险,她的银行卡里不到三千元。见其中一个劫匪非常不耐烦,她就流眼泪说自己父亲病了,赚的钱都花在医院里了。其实,她的羽绒服里装着当天赚的近一万元现金。不耐烦的劫匪冲另一个劫匪说:“把她衣服扒了,检查一下有没有现金。”另一个劫匪拦住说:“算了,现在到处是自动存款机,谁还傻到把现金放在身上?”两个人扬长而去后,劫匪的一番话却让刘晓玫开了窍。

于是,从那以后,刘晓玫在随身携带的3个银行卡里,随便存上一两千元钱。其余的,她都以现金的方式藏在了一个旧拉杆箱里,她用一些穿旧的衣物将箱子里进行了伪装和修饰,乍一打开,就是一个放废旧物品的收藏箱。此后一年,刘晓玫先后在绍兴、东莞等地的夜总会坐台,无论是搬家还是在城市间转移,都随身携带两个大行李箱,其中就有那个破旧的藏钱箱。也许是隐藏得当,也许是后来的运气不错,她没有再遭遇过抢劫。

2009年底,刘晓玫手里结余近百万元,彻底收手不干。这笔巨款,也被她用拉杆箱拖回了成都。2010年初,刘晓玫返回团里上班,重新变回那个阳光下的歌唱女孩。其间,那笔钱她依然没有存入银行。她担心巨额存款的事被人知道。

一个月后,她在一次演出中认识了在成都做生意的温州商人张少黎。张少黎比刘晓玫大7岁,5年前就来成都做板材生意。他对刘晓玫一见钟情,只要是有她的演出,他一定当众献上一束粉红色玫瑰,再等演出结束,开车送刘晓玫回家。这样安稳的追求,是刘晓玫最需要的。没多久,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案发后,刘晓玫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和她的代理律师讲述了关于那笔钱的去向:

2010年5月的一天晚上,刘晓玫陪张少黎参加了温州老乡会。由于掺和喝了红酒和啤酒,刘晓玫酩酊大醉。张少黎将她安顿在卧室的床上,可她挣扎着起来:“亲爱的,你刚才跟你的老乡说,你最近缺钱,为什么不跟我说呢?我有钱!”张少黎认为刘晓玫喝醉了,又把女友抱回了床上。刘晓玫踉跄着下床,打开了那个破行李箱:“看,这都是我的钱,你尽管拿去用。”张少黎看着一摞摞的钞票,惊呆了,连忙问女友钱是哪里来的。刘晓玫醉得早已不管不顾,如实跟男友交代了这笔钱的来历。

nlc202309080904

这一晚的经历,第二天从张少黎对刘晓玫的求证中,得到了证实。得知自己酒后吐真言,刘晓玫追悔莫及。她想过改口,可惜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张少黎的态度打消了她的顾虑,他态度真诚地说:“如果你昨晚说的是真的,就让我们一起来面对,再继续隐瞒下去已没有意义。”事已至此,刘晓玫又感动又羞愧,流着泪对张少黎进行了忏悔,并表示以后自己会全心全意对他。几天后,张少黎就郑重地告诉她:“生意上我自己来想办法。你以自己的名义买套房子吧,以后就当我们的婚房。”

2010年10月,两人在成都市锦江区一个高档楼盘看中了一套住房。10月14日晚上,刘晓玫又和张少黎参加应酬,喝多了,就留宿在了他的住处。第二天早上,她在洗漱时,发现自己右手食指上有一轻微红印,她以为是口红印,没在意就用水洗去了。第二天,因打算留下部分资金和朋友开声乐工作室,刘晓玫以首付37万元,总价110万元的价格签下了购房合同。之后,张少黎以暂时借用为由,将那笔百万巨款存入了自己的银行卡。10月18日,19日,张少黎分别将35万元和2万元转入刘晓玫的房贷卡(张少黎提出由他还信贷两年,零还整取、借用15万元,剩余款项转入了刘晓玫的其他银行卡),刘晓玫完成了她的首付款支付。

房子买完后,刘晓玫出钱进行了装修,结婚提上了日程。然而,张少黎总是推辞说等自己生意好转,能给刘晓玫一个体面婚礼时再结婚。就这样,两年过去了。刘晓玫的工作室开得还不错,张少黎也按月将钱还入房贷卡。

2012年底,张少黎所还的房贷,约等于他借用的15万元时,他突然提出了分手。刘晓玫蒙了,她千方百计挽回。他露出了本来面目:“我一想到你被那么多人睡过,就恶心。要不是我当时生意上遇到了困难,我一天都不想再看见你!”那恶毒和轻蔑,让刘晓玫如梦初醒。

2013年,张少黎一纸诉状将刘晓玫告到了成都市锦江区法院,主张刘晓玫名下的房产判归他所有,他诉求说:房子原本就是他出资购买,当时由于他没有成都户口,不符合贷款购房要求,才将房产登记在女友刘晓玫名下,现在两人已非恋人关系,她理应将房屋归还。张少黎提供了自己两次打首付款、两年还房贷给刘晓玫账户的明细,他还拿出一份证据:刘晓玫于2010年10月14日曾向他打下37万元的欠条,款项也与首付款吻合。

刘晓玫如同五雷轰顶,向法庭辩称自己根本不知道欠条的存在,并提出对欠条上的“刘晓玫”手写签名和指纹进行鉴定。法院委托专门鉴定机构对上述两项进行了鉴定,结果“刘晓玫”三个字非她本人所写,但是,手印确系她右手食指指纹。更令刘晓玫抓狂的是,张少黎跟法官一再重申:刘晓玫就是一个清贫的歌唱演员,她的“微薄”收入都用在了父母身上,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不舍得买,根本不可能拿出买房的款项来。他的讲述,和平时刘晓玫给世人的印象完全吻合,法庭进行了走访,予以采纳。对于张少黎这一招,刘晓玫根本无力反驳,这正是多年来她自己处心积虑造就的结果,却恰恰成了她的死穴。对这场官司,刘晓玫更不敢对父母提及,唯恐暴露自己的秘密。她只有祈祷法庭能从张少黎伪造借条入手,还自己一个公道。

2013年11月,成都锦江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刘晓玫名下的房产归张少黎所有,勒令她尽快搬出,并支付从2013年初至今应支付的房租,每月3000元。

几场官司任评说,自证污点秘密戳穿

这个判决结果出来,令刘晓玫近乎崩溃。2014年5月,刘晓玫上诉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进行证据核查时,明确告诉刘晓玫的律师,如果不提供新的证据,她这场官司必败无疑。刘晓玫陷入了痛苦的纠结:提供新证据,那就意味着自己必须自揭过去的不堪经历,否则自己的血汗钱将付诸东流!可一旦提供证据,自己精心掩盖的秘密还能继续隐瞒吗?

权衡之下,刘晓玫选择了冒险。她向法庭提供了那几年自己在夜总会上班的具体明细,并提供了一些领班等证人的联系方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进行了认真核查,证实刘晓玫所言属实。2014年9月,法院对房产案进行了重新审理,撤销了一审法院的判决,将房产判归刘晓玫所有,此判决为终审判决。2014年底,张少黎又另起诉讼,以借款37万元为由将刘晓玫重新起诉到了成都锦江区法院。这一次,他毫无顾忌地开始宣扬刘晓玫的过往。

就在刘晓玫在舆论和亲情的旋涡里苦苦挣扎时,2015年6月,成都市锦江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虽然借条上的“刘晓玫”三个字非本人所写,也无法证实是否为张少黎所写,但即便是他所写,刘晓玫作为独立行为能力人,也应该懂得摁下手印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故借条为刘晓玫本人真实意思表示,刘晓玫提出借条为自己熟睡、不知情状况下所摁,未提供证据,判决她归还张少黎37万元。刘晓玫不服,上诉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如今,该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然而,不管是否能打赢这场官司,刘晓玫都输了个彻彻底底。她不知道,自己被父母嫌弃,被众人非议的局面何时是个头,自己是继续留在成都,还是远走他乡。

对于刘晓玫的说法,记者在采访时也致电了张少黎。然而,他拒绝就我们的提问做出任何应答。

(因涉及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其中人物身份也做了相应技术处理)

[小编发言]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故事。这样的藏钱方式,在当今社会,是多么可笑!如此低级的“聪明”,其实不值得推敲。然而,对于一个心中有“鬼”的人来说,这份可笑中又着实隐含着几分合理。青春,没有回头路。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走错路。否则,一步错,步步错。只要走过邪路,即使遮掩得再高明,再缜密,再神不知鬼不觉,也有露馅的那一天。刘晓玫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过去,就因为一个无赖的处心积虑大白于天下。“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应该清清白白,靠正当聪明才智去打拼。否则,就会自食其果。愿天下想走“捷径”的女孩引以为戒。

编辑/吕晓娜

青春旅行青年文摘抄 篇9

如果你很闲,也不用不好意思,因为你不需要忙,你只需要坚持就够了。

——《你不需要忙,只需要坚持就够了》

2、“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

3、教养是种温良的天性,是有爱有坚持的家教。

——《让别人舒服,自己也不苟且》

4、真正的独立,源于关爱、尊重和支持,是内心不孤单,似乎总有温暖的怀抱陪伴,能够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敢于去追求。

5、龙应台《看见每一个瞬间》

(1)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约会。

(2)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双眼的旁白、心的注解。

(3)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感,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6、《你永远想不到,有些人为什么而痛哭》

(1)真正能看出来善良与否的,是一个人对待“比他地位低”的陌生人的态度。

(2)每一种职业每一份劳动,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投以冰冷的眼神。

(3)“他们的形象是一种无奈,我们的尊重却是一种选择。”

《青年文摘》【3】

能从旅行中获益的人,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必然首先是善良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深情关注,同时努力捕捉世界的影响。

这些能从旅行中收益的行者,是心灵领域的“艺术家”,敏感含蓄,也许衣服又脏又破,跟人打交道呆头呆脑,但他们却有着大艺术家般精致的灵魂。

他们从旅行的磨合里,提炼营养物质。

就像有位朋友写:关于旅行的意义也有过困惑,也曾有模有样儿学着别人从一个城市骑行到另一个城市,试图在旅途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也许天资不够,收货的除了疲惫就是满身泥土,那种骑着骑着突然顿悟的感觉从没出现过,旅行到底为了什么?我望着我的山地车想不出答案。

没有顿悟,从侧面反证旅行不具有“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它因人而异,因因人生观而异,因人生阅历而异。

就像读书,每个个性鲜明的读者,满怀希望地读,但多数人还是只看懂我们熟悉的道理、履行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片止痛药,也许可以治好诸如失恋、恋人“劈腿”、工作压力大这类无关存亡的小毛病,清除我们被优越生活惯坏的寂寞病,但治愈不了“癌症”。

所以,通过一次旅行就让人“净化心灵”,攘除偏见、狂妄、心灵畸形,这是最让我受不了的赤裸裸的胡扯。

可是,数量可观的旅游达人依然大肆贩卖这些旅行意义,企图用旖旎的风光加上幻象的旅行意义,引诱“饥寒交迫”的人们辞职、放弃工作甚至学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朝不保夕的旅费去探求旅行牛人倡导的引人入胜的奇迹之旅。

孤星总在倡导这样的一条旅行原则:做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

我想还应增加一条:担负责任,如实记录旅行,不要为收获利益,或所谓新意,过度渲染旅行的魔力。

旅行是营养品,旅行也可以冲动,但我们不该盲从,尤其不要为赢得别人的尖叫盲目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你认为旅行是给你提供成长机会的话,那么迈出第一步之前,你对自己旅途进行细致规划,正是你不再做个旁观者,从此亲自经历成长的有益铺垫。

如果你连这一步都做不到,哪里还有谈我要成长的资格呢?如果你连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手段都不具备,却一味要到旅行中去经历悲喜交加的心路历程,我认为这样认定旅行的意义,听上去自由又美好,但它不健康,也未必有好收获。

思考人生,懂得关爱别人,领悟死亡意义,难道一定要去印度,要到加尔各答的死亡之家亲临其境才行吗?如果你对城市路边一直只濒临死亡的流浪猫熟视无睹,如果你对自己父母也缺少关心的话,那么,即使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垂死之家直面死亡,你也不会就此清醒,更深一步地领会爱与奉献的意义。

即使震惊,一觉醒来,你依然是原来的你。

我随着几个花枝招展的申请义工的日本女孩离开关爱之家时,她们掩鼻绕道躲开躺在污水里等待死亡的麻风病人,我想,行动是思想赤裸裸的表白,真心爱他人,可以指望一场旅行或几天奉献养成吗?

我反对的不是旅行本身,而是打着开阔眼界和让心灵成长的旗号所写的那些迎合消费者心态倡导旅行的书。

现在,很多旅行牛人都有赞助,或靠卖文字维持生活,他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长年累月四海为家,但这方式普及不了。

因此,大牛们与旅游利益相关者应更有社会良知。

青春是一场旅行演讲稿 篇10

从小到大,看过许多耀眼的明星,他们总是会有一群人在后追随着,彷佛就是为了他们而存在似的。这些追星族常为了自己所喜爱的明星跑遍天涯海角,只想一睹他或她的风采,有时甚至因朋友或家人的嘲弄而失去理智,在这些人的身旁,我总是感到有些可笑,他们就像磁铁般盲目的跟从着,从不考虑后果,从不听从劝告,在人生中增添了不少疲累,以前的我总是想:“难道这样真的就会获得快乐?为何他们就是不能平凡的过日子?”

上了初中,我发现同学们大多数都是追星族,她们的话题永远停留在她们的偶像,话题就如海浪翻腾着,周而复始着,久而久之,连我的脑海中都回荡着她们激动与兴奋的尖叫声。我自己也有些感染了,不再死守着以前的沉闷、安静、寡言,不再羞于告诉别人我仰慕的歌手,偶尔也会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趣事,一起开心大笑,一起发狂尖叫,心里想想,其实追星也不是全然坏事!

“追星”,以前在我眼中,只是一群疯狂的粉丝,浪费人生光阴去做无谓的事,但现在,我觉得适度追星,让我的人生绘本增添了许多新色彩,让我和同学时时能“会心一笑”,也让我能把快乐、欣喜注入这大地。原来,追星也可以让人变得如此轻松、自在、快活!

艰难的旅行 篇11

把人生比作一次艰难的旅行,这是恰当妥贴的。大凡旅行,总是蕴涵一定的目的,我饮氤氲的自然真气,或悟瑰丽的人文景观。其间的艰难困厄被一种尝试的新鲜感所冲淡,仿佛荆棘丛生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人生的探索,作为一种使命是不可抗拒的。踏过泥泞、劈开险峻,勇往直前,从自在升华到自为,这是造就英雄的道路。

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旅行法则。旅行失败常常出现,这种失败多半缘于旅行者对自己的不了解。缺乏自我认识,没有一揽子计划,旅途只会浑浑噩噩,无甚收获。尼采说:“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要称之为头等大事,哪怕最后就离开人生!!”反观自己,透彻知晓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树立真正可以实现的理想。正如苏格拉底所分析的:“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事对于自己合适,并且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由于做自己所懂得的事就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而繁荣昌盛,不做自己所不懂的事就不至于犯错误,从而避免祸患。”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伴随着人生实践去完成。认识自己,就是要把人生的起点与终点贯通。

为了这种已经开始了的艰难旅行,我不得不谨记日本哲学家三木清所讲的:“人都在各自进行着人生旅行,在旅途中真正自由的人,是在人生中真正自由的人。人生本身实际也是旅行。”

文化的盛宴和科学的旅行 篇12

这部科幻小说, 将知识性、文学性和审美性、艺术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具有高尚的艺术追求, 个性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死亡谷》这部科幻小说, 没有重复黑洞、时间隧道、小精灵等内容, 也不以流行的机器人、克隆人和外星人为主, 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和逻辑推理的深层次的科幻小说。小说以破译“宇宙的第一大奇迹”“最大的自然之谜”———人类大脑的知识密码为主。主人公郝琦通过破译人类大脑的知识密码, 研发出了“超级智能人脑仪”, 使郝琦一跃而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 被誉为“百脑巨人”。以此, 拉开了小说的序幕。

作者运用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 将景物描写得极具魅力。具体描述主人公郝琦挫败“恐怖大亨”妄图发动一场世界性网络战争的阴谋, 为了避难和探险来到死亡谷, 演绎出一段归真返璞的山野情趣和荡气回肠的故事, 反映出现代都市人心底共存的一份回归自然的纯情。

这是一部科幻杰作。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 展开科幻的翅膀, 成功地将一连串幻想的新奇创作成科技能实现的艺术真实, 饱含知识性、趣味性和诱导性, 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

这部科幻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明显的东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它通过严格的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泼墨渲染, 将爱情故事、反恐斗争、禁毒与制毒、善与恶、人与自然等多条线索, 有条不紊地相互穿梭, 形成一种动态网络结构, 将四面八方的人物组合在科学幻想这一中轴线上, 相互辉映地展开着, 在广阔的社会场景上勾勒出鲜明的画面, 形成了悬念不断、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科幻故事, 开辟了一个科幻反映现实题材的新时空。

正如金涛先生所言:“《死亡谷》是作者以笔耕卅载的顽强毅力, 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精品。作品立足于现代科学的基石, 大胆地幻想未来的神奇, 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原创科幻小说。它给人以智慧, 给人以激励, 更多的还是阅读科幻小说无与伦比的快乐。”

关于旅行的作文:旅行的意义 篇13

关于旅行的作文:旅行的意义

许多人热爱旅行,喜欢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是偏僻的山林村野。同样的旅行,可意义却各不相同:白领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大自然放松自己;艺术家们去寻找灵感,走遍幽静的山林,感悟真谛;旅人去城市里,四处游历,探访名胜古迹。有人走遍大江南北,只为用相机记录下一张张的美景;有人四处奔波,只为在画稿上留下一瞬间的风景;有人感受着风吹过的声音,只为创作一曲„„

我也热爱旅行,自然也有着我的旅行的意义。我有为放松自己去山林里呼吸,聆听鸟儿的叫声,树叶中透下的斑驳的阴影,凉风习习;我有为获得一张美丽的照片,而感到欣喜不已,寻找着最佳的角度。我不喜欢在风景照上留下人影,总觉得略显突兀;我喜欢寻找契机,凭记忆深处的遐想勾勒出美丽的天空;也有坐在钢琴前,闭上眼睛,创作出自己的歌曲,脑中却描绘出一幅山林的美丽;我有曾经触摸过千年沧桑的城墙,风吹过,沿着石砖顺爬而上的植物扭动着长长的叶子,仿佛在轻轻地诉说它们不为人知的过去。

我并不很喜欢城市,但城市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喜欢城市的便利与热闹,却也讨厌这满天的灰尘与杂乱的吵闹,以及总是被一层薄薄灰色阴影笼罩的人们。想起许嵩的一首《全球变冷》:“表情无喜无悲的冷漠,是这种城市的符咒,每个人都害怕被看出,内心的脆弱„„”

与同学的旅行故事:最浪漫的旅行 篇14

深秋,和同学艳玲山东半岛之旅感受多多。老伴很支持我去山东半岛走走,可没想到是坐大巴车出游,他看我态度十分坚决,便扔下一句:“这次出游得很遭罪”我没出声,心想再怎么着罪也去,期盼和艳玲旅行已久终于梦想成真!她爱好广泛,对旅游更是情有独钟。

伴着淅淅沥沥小雨,坐着长途大吧,每天晃晃悠悠八九个小时,每到一个景点都黄昏了,可看到同学精神饱满的状态我就兴奋不已。记得第一天入住宾馆,条件差到屋冷、被薄、热水就是滴答,只供你洗脸的了。同学安慰我:“既然踏上旅途,一切都得面对现实,”

此时的她拎了两手拎兜接来的热水,咱们泡脚去。

我愣愣的看着她:“真有你的……”

艳玲笑着对我说:“一样解乏”。只见她双脚放进水袋里扣系上,泡脚了。她把唯一的两条毛毯都给我铺上了,我感动的说:“你冻着了吧?”,她抿嘴笑:“没事,我比你结实”,那一夜香甜的觉是同学打造的。

行程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大巴车上,大多游客都在昏昏欲睡,而我们谈论的是每一个景点的游记。在行进中,当我们看到了雄伟壮观的胶州湾的大桥时,她像一位导游兴致勃勃的讲述:“全长36.48公里,耗资100个亿,用了4年的时间建造,是青岛兰州高速的起点,是世界之最,壮观不!”。边听边看,此时有种为祖国骄傲之感。

此次之行同学有到山东蓬莱祭祖的心愿。当赴蓬莱这个景点时同学兴奋极了,计算好导游给的时间,我俩急冲冲的来到景区门前,咨询了一下才焕然大悟,整个景点游完,导游给的时间根本不够,只能眺望。同学尽管有些失望,但还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绕着景区的外围带着小跑走了一圈,拿着自拍架变换各种角度拍照,感动了景区的摄影师,采用了截图的方式拍下了景区的全景,同学终于满意的笑了……

此时我想起一位文友的话:“其实最美的风景是自己内心,每个人都在看风景,同样的风景在于欣赏者素质,素质越高看到风景越美”。尽管枯燥的团让游客走马观花看风景,可同学却把枯燥的观光形式达到极致,佩服!

七天的旅行,三分之二是阴雨连绵,大部分时间在大巴车的行进中,可我们把每一个景区的美丽风光拍的如此的精美……赤脚拥抱大海的、碧海蓝天的情思、腾飞翱翔的穿越、天马行空、龙舟赛海等精彩瞬间,同学拍照技术的高超,一面拍一面切磋拍照技术。到烟台景点,游客都想拍张养马岛留念,可这匹骏马造型却建筑在高高的石柱上,矗立在远方,有遥不可及之感,我同学沉着冷静,拿着自拍架,变换各种角度,成功的拍下了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天马行空照,她笑着对我说:“小小智能手机学问大着呢!咱们只掌握了粗浅的应用”,说着吸引了好多游客,她成了摄影师了,赢得游客一片喝彩!看看!看看这两位同学玩得多嗨!同学﹑家人看了我们制作的相册也都赞不绝口。

当旅行接近尾声的时候同学发给我一条感言:“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也不一定是比别人幸运。他们只是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适而散漫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追求。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终究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我微笑的看着她,感觉这是她的座右铭……

青春的旅行 篇15

“点式旅行”就是指记者为了完成某一重大或特别题材的报道, 直接到一城、一镇、一乡、一村、一景点进行现场勘察、实地采访。这种采访通常线路集中、时间较短, 报道作品可以单篇也可多篇。向泽映1987年《荣昌县访贫问苦札记》系列, 1988年《綦江“边少穷”地区考察随笔》系列皆属此列。

点式旅行除了详观细究的优点外, 还可使记者相对集中地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 诸如史地典故、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为了使文章写得深刻, 记者往往采用比较法, 如今昔面貌对比、新旧观念对比, 更充分地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轨迹。

2008年5月, 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面对灾难, 向泽映率领重报记者毫不犹豫赶赴灾区, 行程万里, 先后采访了四川重灾区以及陕西、甘肃部分灾区, 发表新闻作品近20篇, 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1989年, 川东、重庆地区数十区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向泽映第一时间深入川东平行岭谷灾区采访, 发表了“7.10”特大洪灾纪实大型系列报道。之后, 他又到20多个重灾区巡回采访, 行程四千多公里, 在重庆日报开辟《灾区纪行》专栏, 报道灾后重建, 今昔对比, 发表通讯20余篇。

当然, 点式旅行也有其所短, 特别是一城、一镇、一乡、一村、一景点的报道, 因地域较窄, 记者的视野易受局限;记者有时难免“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也因缺少参照系, 记者为文很少进行横向比较, 进而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质量。

二、线式旅行

“线式旅行”就是选择某些具有区域特点或特殊意义的自然分界线、经济交通线、历史地理线作为旅行基线, 采访沿线风貌, 报道沿途见闻。这种采访样式对于点式旅行来看, 通常旅行路程较远, 旅行持续时间较长, 报道形式多半是系列性的连续报道。

由于选线不同, 线式旅行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沿江河旅行考察

1996年, 重庆直辖前夕代管涪万黔三地。作为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的向泽映带队前往万里访峡江, 走遍22个区县和部分厂矿企业, 开辟《峡江浪潮》《峡江行》专栏, 发表通讯约30篇。此次“峡江行”就是一次沿江河旅行考察的很初次尝试。

其实早在80年代中期, 为宣传我国各大江河流域的地理风光、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江河旅行采访报道热。当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委员会等组织黄河、淮河沿岸省区报社的编辑记者考察黄淮古今变迁, 采访流域当今新风貌, 推出了《黄河万里行》《淮河纪行》等系列著作。与此同时,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电视连续节目的解说词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

2011年9月, 由重庆日报副总编向泽映率领, 时政中心、区域中心、视觉中心记者参与的“走转改”小分队, 正式启动为期三个月的大型主题报道——千里走乌江。此次大型报道, 原计划用接力采访的方式, 从贵州威宁县乌江源头始, 分别沿乌江北源、南源, 再沿干流左右两岸交叉行进, 并对几条主要支流进行重点考察, 最后止于重庆涪陵区乌江汇入长江的交叉口, 总行程近五千公里。他们冒着大旱酷暑, 行进在崎岖的贵州高原、武陵山区, 历时近三个月, 先后途经36个区县, 采访了上百个贫困乡镇, 行程四千八百多公里, 刊发通讯报道30多篇, 共6万余字, 拍摄了数千张有价值的新闻、资料图片。

《千里走乌江》专栏, 每期都打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题, 每篇文章1500至2000字, 以特写、访谈、现场实录等体裁, 近距离、多视角、原生态再现乌江流域经济发展、社会演进、文化交流等实况与变迁, 探索区域合作、缩差共富的新路子。由于采访报道全部来自一线, 主题鲜明、素材鲜活、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文章一出, 好评不断, 32篇通讯被报社评为甲等稿件, 数篇稿件被评为好新闻, 《千里走乌江》被评为好专栏。

此组系列报道在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 先后被七一网、苏红网、大洋网、凤凰网数十家媒体转载, 其中华龙、搜狐、百度、网易等全程跟踪, 从开篇到结束语全部转载, 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日报也给予了极大关注, 中国新闻出版报著文报道了《千里走乌江》的壮举与成果。

(二) 沿山脉旅行考察

因交通不畅, 信息闭塞, 山区新闻很少见诸报台。不少新闻单位在倡导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的同时, 有意识地引导、派遣记者到山区旅行考察。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 重庆晚报记者张卫及另两名本报记者受报社指派, 历时两个月、行程6000公里进行实地采访, 并在本报推出系列报道《重走长征山地》。作者通过深入调查, 对夹金山等25个山地节点, 数以百计的老红军、老干部、工人、农民、牧民、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专访, 有机结合长征山地上的人文、地理、经济、城乡、历史等。张卫根据采访内容写出20万字的《重走长征山地》, 该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全书具有新闻性、文学性、史料性和可视性, 并在全国书展上获得好评。与此同时, 山东大众日报社派出记者深入到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调查采访, 并在报纸头版辟出专栏报道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经历经验。山西省临汾日报, 组织记者骑自行车深入吕梁山采访, 历时两月, 行程上千公里, 采写了大批反映贫困山区如何开发资源、治穷致富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措施的系列报道, 深受各界好评。

(三) 沿道路旅行考察

道路是连接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桥梁, 也是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 沿道路进行考察一向乐为记者所采用。

例如, 31名记者自驾“渝新欧”再探新丝绸之路——以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为主, 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和重庆日报、重庆电台、重庆晨报、华龙网等地方媒体31名记者组成的全媒体联合采访车队, 2013年7月30日从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起点———团结村中心站这个对重庆对外开放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出发, 沿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渝新欧终点德国杜伊斯堡和重庆友城杜塞尔多夫……进行自驾跨国采访, 以宣传渝新欧, 扩大重庆影响。

(四) 沿历史遗迹旅行考察

多年前的“文化散文”热缘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之后凤凰卫视在新千年之际邀请文化学者余秋雨进行了一次跨国旅行, 其间途中每天发表一篇, 最后结集出版了两本书, 一本是四大古文明国度的旅行日记体报道《千年一叹》, 作者团队穿越印度、埃及、希腊、中东多国;另一本是遍游欧洲20多国的《行者无疆》, 出版之后被书商无数次盗版依然脱销, 可见旅行报道之火爆。国内媒体诸如丝绸之路考察、京杭运河巡礼, 实际上也属这一类型。这些年在访古旅游热的冲击下, 长城遗迹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继地方报台开展“长城万里行”系列采访活动后, 中央电视台也隆重推出《望长城》电视连续节目。2014年6月4日~19日, 重庆日报、重庆晨报联合启动了“君从何来——庆直辖、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寻根特别报道, 对于重庆来讲, 在媒体上大规模地报道“湖广填四川系列报道”, 这在历史纪录上还是第一次。这是当年重庆日报和重庆晨报最接地气, 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 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 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五) 沿前贤足迹旅行考察

由于对前贤功勋和精神的崇敬, 沿着大旅行家、大记者当年的道路进行采访。虽说是亦步亦趋, 但并非人云亦云。采访者通常撷取前贤的文章片断作背景材料, 着重写沿途近期的变化。新旧对比, 前后参照, 古为今用, 妙趣横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研究生尹韵公、张征在实习期间突发奇想:沿着当年范长江的足迹进行旅行采访, 去报道“新中国的西北角”。“旨在了解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北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设想, 考察西北开发中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发扬徐霞客的献身精神, 反映徐霞客当年留踪之地的沧桑变化, 无锡日报社、无锡电视台、江苏旅游报社曾经组织“重走霞客路”采访活动。记者们沿着徐霞客51岁时去西藏地区考察的路线, 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七省区, 往返行程万余公里。当然, “记者的旅行, 不同于一般旅游者。旅游者的目的是游山玩水, 记者则根据采访需要, 不仅要去城镇商埠, 而且要去边远农村, 乃至穷乡僻壤。”

线式旅行突破了点式采访的地域局限, 使记者有了更大更多的观察、对比、思考余地。

三、圈式旅行

“圈式旅行”是介于线式旅行与面式旅行的一种特别的采访样式。其特点是:绕着地区边界、国家边境甚至整个地球作圆圈形旅行, 最后使终点与起点重合。

重庆日报记者向泽映曾于1987年3月1日至1988年10月开展了为时一年半的“渝郊万里行”, 徒步行程15000里, 走访了重庆市800多个乡镇的750多个, 磨破解放鞋20多双, 被称为“脚板记者”、“胶鞋记者”。开辟了个人专栏《渝郊万里行》, 共刊发了100多篇通讯, 好评如潮。在四川省、重庆市新闻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此次旅行考察属于“圈式旅行”。

1989年, 河南省、郑州市记协为鼓励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 到群众中去”, 专门组织了一个五羊自行车环省采访团。他们以三门峡市为起点, 经太行山区, 沿与山西、河北、山东接壤的交界地带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特别是深入那些被新闻媒介遗忘的偏僻角落, 访贫问苦, 体恤民情, 采录实况, 得益匪浅。

贵州日报曾经要求沿贵州与湘、桂、川、滇边界线进行实地勘察。由于贵州边界漫长, 涉及30个县、近百个乡, 要在半年时间内完成“黔边行”显然困难不小。经研究、商量, 报社后来找到了两全其美的方案:让两名记者分头采访, 一个旅行半圈, 稿件安排上各写50篇。结果, 两位记者既遥相呼应, 又互有竞争, 殊途同归, 相得益彰。

圈式旅行的明显好处就是能系统、有序地采访边远区、薄弱区、“不管区”。它有效地拓宽了新闻报道领域, 使旅行记者能见常人之少见, 能言人之所未言。由于旅行区域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常常给记者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也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作些变通。

当然, 除了点式旅行、线式旅行、圈式旅行之外, 还有面式、链式旅行。

面式旅行是对某个地区或国家进行多视角、多线路、多方位的全面性综合性旅行考察。报道形式多以长篇纪实、专栏、连载、专著出现。面式旅行涉足距离一般更长更远, 报道面通常更宽更全, 因此, 面式旅行往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性采访。

链式旅行又称串式旅行。就像将珍珠、宝石串在一起, 形成项链一样。串式旅行其可塑性较大, 适应性亦广。它可以是“点”与“点”之间的串联。《中国古典名城巡礼》即是此类。怎样去采访这些多个、分散、不在一条线或一个圈上的“点”呢?办法就是分头对28座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现代风貌进行旅行考察, 然后将这些分散采写的稿件统以“巡礼”之名集为一书。至于像许川所写《欧美纪行》《海外散记》, 正是他到美国、日本、西欧、东欧综合考察的结集, 应当说这是典型的“面”与“面”的串联。

四、旅行采访方式的选择

首先, 明晰地了解、透彻地把握各种旅行采访的特征、要求, 要弄清各式的优点、缺点、易点、难点。才可“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就叫因式制宜。

其次, 因人制宜。旅行采访不是娱乐性旅游, 它需要采访者有相应的能力、体力、适应力。尤其是长途旅行报道, 劳动强度大、机动性大、创造性要求高, 这就得因人而异, 量体裁衣。

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的歌词所写的那样,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向泽映《环渝郊万里行》《灾区纪行》《峡江行》《目击地震灾区》《贵州高原纪行》《綦江“边少穷”地区考察随笔》《荣昌县访贫问苦札记》《千里走乌江》等上百万字实录体报道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这些田野旅行报道结集《记者天生是行者》出版, 见证了重庆日报以及向泽映对党的新闻传统长期的遵循和坚守。据悉, 千里乌江万里行, 已是向泽映新闻生涯中的第五个“万里行”。而几个“万里行”的理念可说是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 那就是深入“五区” (老区、山区、边区、穷区、灾区) 调研, 发扬“四千”精神, 走遍千山万水, 到边远艰苦地区抓‘活鱼’;历经千辛万苦, 在深入调查中发现真相;想尽千方百计, 转变作风为民疏困解难;排除千难万险, 在摸爬滚打中磨练意志。

在向泽映看来, 记者天生是行者, 脚板底下出新闻。作为职业记者, 就应像唐三藏那样甘当苦行僧, 脚踏实地, 负重前行, 最后才能取得真经。而最让他欣慰的是, 峡江行、灾区行带出了一位范长江奖获得者和一位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同行记者陈必忠感慨地说:“乌江行, 我们算是体会到了苦行僧的滋味:路道塌方, 汽车爆胎, 坐冷板凳, 吃闭门羹, 当山大王。因饮食卫生, 我们一路拉肚子, 自嘲是‘一泻千里’, 向总热毒攻身、满脸长痘, 一同事得知后发来慰问电:‘脸上生疮, 笔下生花。’尽管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最终还是修成了正果, 完成了报道任务。”

摘要:“旅行采访, 系指记者由新闻机构委派, 沿着预定的旅行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没有具体的采访对象和报道要求, 由记者根据巡回 (旅行) 所经地的实际的情况, 选择若干有价值的新闻题材进行就地采访, 然后写成报道。对记者的采访能力与写作水平要求较高, 同时机动性也较大。”那么, 旅行采访到底有哪些种类可分, 在采访实践中, 新闻记者如何根据各自实际选择何种旅行方式?

上一篇:在全体班主任会议上的发言稿下一篇:接诊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