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 篇1
四单元1课《社区生活新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做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对比实验;尝试提出问题和筛选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初步尝试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围绕主题进行调查。
2.有好奇心,爱提问;乐于运用水和空气的知识制作玩具;愿意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3.能举例说明水和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做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和筛选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初步尝试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围绕主题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出示气球图片,说说气球里面是些什么。
二、新授。
1.调查水和空气的用途。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和动物都离不开水和空气。你知道水和空气有哪些用途吗?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2.研究应用水和空气的科学道理。
出示水轮利用水的力量,进行发电的图片,探讨其中的科学道理。
出示小朋友利用游泳圈游泳的图片,探讨游泳圈充满空气后不会沉下去的科学道理。
3.利用水和空气的知识制作玩具。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制作一个玩具,并弄清楚它的科学道理。如“空气枪”的制作用到了压缩空气的性质。制作时,应使“子弹”和“枪柄”紧紧塞进“枪身”中,不能漏气,这样“枪身”中的空气才能压缩而产生弹力,将“子弹”弹出来。
三、小结: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水和空气的用途。
水和空气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现象或原理:水有浮力、水流有力量、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等。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 篇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
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二、师生探索创新
1、理解领悟
师生共同感受: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2、探究性学习
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
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动手动脑,表达体验
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
四、展示评价
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用听录音的方式导入课堂内容,吸引儿童的注意力;2.简述课堂内容、要求、方式;3.由分而合,配合录音,形象行动。既发挥个性,又体现统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具::录音机、水粉、范画、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学生用具 :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教学方法:欣赏法、交流法。课时安排:1课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1)先画车箱长方形。(2)再画车轮小圆形。(3)火车铁轨两条线。(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3.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学生练习
1.再次提示学生物体被遮挡部分画法。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学生的心愿走远。
板书设计 乘上列车云画画
美术教案《用线条表现》 篇5
课 题
用线条表现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够感受、体验线条的不同形态、质感与组合形式,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2过程方法 能用语言表达经典艺术作品中画家是如何利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特征的
3情感态度 提高对美术语言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
1欣赏理解不同形式,不同质感,不同规律组合的线条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尝试运用不同特征的线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在以前的美术知识中,我们了解了绘画是运用点、线、面、空间和色彩等艺术语言塑造物体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今天我们一起重点学习绘画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的。用线条表现。板书
线条 : 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生活。文学艺术,感受线条表现的魅力。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线条的魅力,体会自然中的物象所具有的线感。出示图片,海平线,地平线,树林山坡、海螺河流„„。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形态的线,引导学生描述线条的特征及感受并在黑板画下来。
作业展示分析: 教师小结
这些图片我们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竟然创造出如此多的优美而生动的线条,让我们走进生活中看一下智慧的人们如何运用线条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2 出示课件,在生活中,纪念碑、鸟巢。检察院,楼梯的图片„„。
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的建筑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高耸挺拔的纪念碑,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让人肃然起敬。富有个性的鸟巢给于我们简括,挺拔的一种力度美和时尚感。检察院的建筑给人公正公平的法律的威严。旋转的楼梯运用多种线条的组合更富于视觉欣赏„﹙身边的一幅图片欣赏﹚
学生描述观察感受:教师分析并总结。﹙线条基本形态的性格及其情感。﹚ 线条的基本形态的性格和情感特征
水平线 开阔,平稳,稳定,肯定 广阔 宁静感 垂直线 高耸,硬直,庄重,庄严 升腾 挺拔感 斜线动感,不安定,刺激 危急 空间变化感 线条的基本形态的性格和情感特征 自由曲线 放松个性,时尚,随意 几何曲线 优雅,柔软,动感
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在音乐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出示课件
梁祝和赛马的音乐片段 学生尝试画出线条感受,在文学中感受线条的魅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小活动鲨鱼与金鱼 :通过这组图片的强烈对比,再次体现线条具有的思想和情感性。鲨鱼的强悍,流线型的身体,具有杀伤力的锯齿状的牙齿,像尖刀的背鳍。与金鱼的柔弱,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体现线条的性格魅力。赏析中外画作感受线条的艺术生命力。
东西方画家都对线条的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过探索与研究。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去感受一下艺术家是如何驾驭线条,来抒发感情的。
同学们感受到线条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是一种可以与人交流的艺术语言。它作为最基础的,最单纯,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广泛使用。学生欣赏,试着描述自己对画中线条的感受,三、课堂小结
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47-48页。第6-9题
教学目的:
着重练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的能力。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受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明确思路。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明确思路。
教具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补条件,提问题
(1)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2)白兔有15只,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几只?
学生先独立解决在集体订正。
二、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着重练习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解决问题
1、练习五的第6-7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在交流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
2、练习五的第8题
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并交流。全班解答。
3、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指明板演。
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用连乘解决饿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有条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是售货员,你看明明来了,他要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价格在这里(挂图)
2、从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4、指名学生回答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有各小组汇报解决方法,5×2=10(元)
10×6=60(元)
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2=10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这种方法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6×5=30(个)
30×2=60(元)
指名说说式中的“6”和“5”各表示的含义?
“根据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后,就可以求出什么?
追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师:以上几种方法,虽然解决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吗?(板书课题)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观察和思考?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做”第一题
指导学生说说得到 了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求出什么?你还有别的算法吗?
2、完成“想做”第2、3题
观察图,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道“0乘一个数得0 ”,会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从乘法意义入手自主探索“一个数与0相乘得多少”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感性层面上获得对这个知识的初步理解,并通过“想一想”逐步加深理解。能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独立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利用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沟通联系,掌握方法,逐步形成技能。教学重点:
能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独立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乘法意义入手自主探索“一个数与0相乘得多少”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7×4= 8×3= 1×4= 6×4= 7×3= 9×3= 6×5= 3×6= 2×7= 4×8= 8×9= 7×9=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的场景图。
提问:三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学生根据场景图很容易直观地得到结果)让学生把思考过程分别列成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利用直观和3个0相加得0,理解“0和3相乘等于0”。
“想一想”。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结果,再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认识。
“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在书上完成。
2、出示体育馆看台场景图
① 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一排有17个座位,一个看台有6排。计算出一个看台的座位数:17×6=102(个)
②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既可以体会由部分估计整体的策略,又体会积的大概范围。)
同座交流: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③你会用竖式算一算吗?
讨论:你是怎样想的?(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④比较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使估算和笔算的结果相互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先估计,再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同学做书上。
2、教师巡视,列出错题,结合第三题,找出错在哪里,交流后再把它改正。(强调利用估算监控笔算结果,提高计算正确率。)
3、独立完成第5、6题。
问:你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估计的策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书架上的书大约200本,然后用加法或乘法估算。交流第6题提的问题,感受简单的数学问题与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联系,还可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数学意识。
四、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题1(题略)例题2(题略)0+0+0=00 + 3 = 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17×6=102(个)
102×=408(个)
× 4 408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9
1.培养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编写动物童话故事,培养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力。
3.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4.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
5.通过生字连词,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6.读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读读背背”“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的阅读。 学习难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学习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是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例如:书包里面的东西杂乱无章,用的时候找不见;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当你遇到这些麻烦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解决,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些问题。
二.明确交际的要求
1.提出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2.寻找生活中不方便的事情的原因。
3.和同学讨论,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大家评一评。
三.小组交流
1.我来说说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大家帮我想办法。
2.按照“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联想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选出说的好的同学。
四.擂台比赛
我要参加擂台赛,介绍我的办法,请其他同学评议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了这些词语后,我发现每组词语意思是__,是___(反义词还是近义词)。
2.区分贬义词和褒义词:“我的发现”中上面一行是___,下面一行是________。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优美 ―( ) 茂密 ―( ) 集合 ―( )朦胧 ―( )
善良 ―( )诚实 ―( ) 伟大 ―( ) 温暖 ―( )
二.日积月累
⑴读读背背
1.我记住了这八个字的成语,我来背o大家听。大家评一评,看我背的怎么样?
2.补充下列成语
①千里之行,___________。②人无完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更进一步。④___________,眼见为虚 。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连连认认
1.我能借助拼音读生字,并把它和相应的字连起来。
2.我会填
①“笛”是 ____结构,部首是___,共――笔,第八笔是______。
②“谎”是 ____结构,部首是___,共――笔,第八笔是______。
③“棍”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再查―画,组词( )。 ④“港”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再查―画,组词( )。 ⑤“捆”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再查音节___,组词( )。 ⑥“愤”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再查音节___,组词( )。
3.我能给下面的生字组两个词
谎( )棍()()愤()()妇()()
笛()( )港()()怒()()捆()()
二.阅读成语故事
1.我发现了“不慌不忙”这个词的特点,我还能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里填上序号.
⑴我们做事情要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方法.
⑵我们看人看事不能用老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⑶我们不要做一个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而要做一个思想开放灵活的人。
三.习作
第三课时
一:启发激趣,创设情境
我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仔细读题,明确要求
1. 编写童话故事2. 要写清它们之间的事情3. 编的故事要生动有趣 三:小组讨论
1.我知道什么是动物童话,它就是把动物当作――来写,使他们像――一样有生命、言行和情感。
2.我确定的主人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_________的事情。通过编写这个故事,我要给大家一个启示:________________。
3.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大家评一评,怎样才能更生动有趣。
4.我知道了要想写好动物童话,首先要联系动物的___________,还要联系___________,要把文章的___________确定好。
四:我来写一写
第四课时
一:自己修改
1.我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看是否具备下列要求:
①写时有一定的顺序,故事过程要清楚
②语句要通顺。③童话故事的内容是否有趣。
2.我要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取他的建议,然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 篇10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重要战略的好课例。
二、学生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四起。但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历史知识欠缺,对于史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
五、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或影视资源。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奴隶主的烦恼”: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让我开垦的私田增多,我成了一个大地主,但是,我的私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这可怎么办?教师指出奴隶主的烦恼仅仅是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快速把握本课的主线——“社会变化” 。
(二)师生互动
环节一:看七雄并立,评战国风云
1. 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3)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诸侯国形式”、“ 变化”、“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去读图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找出史料与问题的相关点,由问思答。
2. 材料解析: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朝·胡曾《咏史诗·流沙》
(1)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2)当时的人们对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设计意图】面对文言文材料首先从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材料的意思,从材料“七雄”引导学生从战国战争的角度去解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珍爱和平。
环节二:求富国强兵,行商鞅之法
1.再次结合问题情景“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教师可以结合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讲解。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情景可以使历史变的鲜活,而结构示意图,让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
2. 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整体感知商鞅变法,教师深度解析变法内容的巨大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但是影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深度解析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新的制度 ,突破教学难点。
3. 小组交流: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1.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评价变法成败的标准,让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环节三:除岷江水患,叹李冰之智
1. 结合视频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概况。
【设计意图】视频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
2.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现今社会价值。
【设计意图】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随堂练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商鞅变法给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把握好史料的人物“商君”,时间“战国”,相应措施“法令”,具体做法“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进而去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是文言文材料就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掌握一定的分析史料的方法。
2.教师提示学生制约变法的成功与否的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分析的全面。
3.依据问题限定词“经济发展”“启示”,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给国家发展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八、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做到了知识前后联系,按“社会变化”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2.对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教给了学生客观的历史的评价标准。
3.能够结合相应试题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二)不足之处:
1.对于一些历史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如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等。
2.对于历史知识的拓展还不够,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典故:“立木为信”。
(三)改进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分成具体小组,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相关资料。
【三年级上册用变化线条画画教案】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册美术画画01-04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07-30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7-05
三年级上册教案新版07-15
三年级劳技教案上册10-15
三年级上册信息教案12-11
三年级上册体育教案12-25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05-29
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