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演讲稿初

2024-10-03

竺可桢演讲稿初(精选9篇)

竺可桢演讲稿初 篇1

追寻大师足迹 扬帆求是之梦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朱乐冲,来自东关中心小学,我的母校创建于1902年,时名毓菁学堂,一代宗师,科学巨匠竺可桢就是在这扬帆起航,求是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的《追寻大师足迹,扬帆求是之梦》。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东关,他三岁就能识字,很小就特别喜欢观察大自然,每一片落叶,每一声虫鸣,都能触动他幼小的心弦。7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毓菁学堂。他学习可用心了,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13岁那年,先生问同学们:“什么最苦,什么最甜?”同学们纷纷回答:“蜜糖嘴甜,黄连最苦!”竺可桢站起来严肃地说:“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强盛最甜”那时,他就暗暗发誓,要用一生来学好科学,要以科学唤醒民族,振兴中华„„

1905年,15岁的竺可桢离开东关,外出求学,先后到东湖法政学堂、上海澄衷学堂,唐山路矿学堂学习,每次考试他都名列榜首,后来留学美国,进了哈佛大学,选定气象学作为研究方向。

1918年,竺可桢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教授,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气象台,并跑遍全国各地,发动建立气象站,奠定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

1936年他临危受命,担任浙大校长,他把求是精神定为浙大校训,并广聘名师如马一浮、邵裴子、苏步青等,使浙大学术气氛浓厚,人才辈出,被誉为东方的剑桥。

1937年抗战爆发,杭州危急,为了给国家保留一批知识精英,竺可桢毅然率领全体师生踏上西迁之路,横穿六省,行程2600公里。这期间,我们可以想象办学之艰难,环境之险恶,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竺可桢还是没有放弃的科学研究,令人肃然起敬。

新中国的成立,将竺可桢推上了新的征程,他担任了中科院副院长,致力于科学研究:主持完成了中国自然区的划分、制定了国家大地图案,组织筹建了西藏工作队,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他曾经三次深入沙漠考察,足迹踏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80岁高龄,还坚持赴野外考察,为了新中国的气象、地理与农业,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安然辞世,享年84岁。竺可桢的一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一生,是努力追求真理的一生,如今他执着的求是

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东小学子共同的精神追求,追寻着大师的足迹,我们的求是之旅也将扬帆起航!

竺可桢历史地理学贡献 篇2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19,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主要成就

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他一方面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历史物候资料,他与宛敏渭合撰的《物候学》一书中收集有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这在其他国家的物候著作中是少见的。

现代气象科学的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

在历史地震学上的贡献

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

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贡献

竺可桢毕生领导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掘事业,目的在于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以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研究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他本人也在天文学史、气象学史、地理学史、科学通史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过许多论文。

“可持续发展”思想贡献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行者,竺可桢始终从科学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不仅在学理上大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知行合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倾力躬亲,从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看,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较早地、独立地关注并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中国科学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早期探索。

竺可桢教育成就

竺可桢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

在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13年之中,浙大从原来文理、工、农三个学院 16个系的规模,发展到文、理、工、农、师、法、医七个学院25个系(最多时达30个系)、10个研究所,教授也由原先的70余名发展到200余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500余人增至千余人。先后成为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浙大学生(诸如钱人元、程开甲、胡济民、叶笃正、谷超豪等)也达3500余人。换言之,这些人才后来几乎全是新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为纪念竺可桢校长,后人于5月成立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竺可桢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修改者之一。

竺可桢从19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这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竺可桢一生著作繁多,如果不算其日记的话,他一生的著作是300万字左右。从1966年起,他就差不多没有专门的学术论文问世了,在八年之中他的文字几乎只有信函。这是其主要文学作品。

人物荣誉

1956年,当选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主任。

1960年,被提名为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1966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科学院名誉院士。

1967年,被载入英国编印的《国际名人录》。

11月16日,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社会任职

1949年之前,由于国民党的党化教育,身为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被入国民党,并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

1949年之后竺可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等19个职务。

思想精神

竺可桢求是精神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时,形成了“竺可桢精神”,以“求是”为主导。 “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真理,是贯穿竺可桢一生的思想核心。

竺可桢精神分开来说,就是:

公忠坚毅,天下己任的爱国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

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竺可桢自己积极践行求是精神:座右铭:一丝不苟

做人原则: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处世原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竺可桢学术思想

地理学思想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6.研究地理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自然辩证法。

教育思想

在竺可桢校长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在于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竺可桢要求学生:第一,诸位求学,应不仅在科目本身,而且要训练如何能正确地训练自己的思想;第二,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学术研究态度

凡是办一桩事或是研究一个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使复杂变成简单;

第二,以公正的态度来计划;

第三,以果断的决心来执行。

竺可桢政治思想

竺可桢作为一名曾留学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大有不满,但对共产党的主张也不甚赞同,如其所云:“关于政治党派,余均不感兴趣。”

竺可桢人物影响

教育影响

竺可桢晚年照竺可桢有两个非常经典的教育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竺校长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新入学的学生注重人生观教育。

1936年以来,这两个经典问题,影响着一代代浙大学子。每年浙大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会把这两个问题印在大学录取通知书上,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学校又会把这两个问题印在毕业纪念册上。

竺可桢学术影响

作为卓越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桢,不仅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专门人才,而且在许多地理学重大领域和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意见。他的学术见解大多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他的学术意见,经实践证明大多是正确的。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获得博士学位。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1936年初,经陈布雷力荐,蒋介石邀请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蔡元培商讨过之后,向蒋介石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财政须源源接济;二是校长有全权,不受党政之干涉;三是时间以半年为限。

在省档案馆馆藏文史资料里,竺可桢的学生陈训慈记载说,竺接到邀请后,也曾犹豫过。他在1936年2月21日与蒋介石见面后,曾有半个月的犹豫踌躇时间。主要原因是他当时担任气象研究所所长一职,对气象领域的研究一片钟爱。如果去当校长,势必减少科研时间。另外,他对当时的高校教育不太看好。

《竺可桢的故事》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3

竺(zhú)可桢(zhēn)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15岁那年考上了上海的澄衷学堂,他的学习成绩是谁也比不上的。可是,论身高,却比同班同学矮了一截;论体重,他比同学轻十斤八斤。他这副瘦弱的身子成了同学们嘲笑和挖苦的对象:“这么矮小单薄,准活不到20岁!” 竺可桢听了十分生气,但他一想,谁叫自己不争气,身子骨长得这么小呢。再说,一个男子汉也无须为一两句嘲讽的话而跟人吵架。晚上,竺可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心事重重:我们的祖国灾难深重。人民贫困衰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现在自己也被人看不起,被骂为短命的人。想到这里他自言自语:“既然自己立志为拯(zhěng)救祖国而努力学习,首先就得不甘示弱锻炼自己的身体!”于是竺可桢从床上爬了起来,连夜制订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还选一条“言必信,行必果”的.格言,抄写在床头。

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床,跑步、舞剑……

一天清晨,竺可桢刚一醒来,听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点声,他向外一望,大雨正密密麻麻地下着。今天要不要按时进行锻炼呢?他犹(yóu)豫(yù)了一下,马上又坚定起来,不行,只要有了第一回间(jiàn)断,就可能有第二第三回的间断了。于是他迅速跑出宿舍,冒雨坚持跑完了规定和路程。

就是这样,竺可桢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健壮了,体质增强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智体并重”的好学生。

1.本文赞扬了竺可桢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A.不怕困难

B.智体并重

C.言行一致

正确答案:C

2.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填在横线上。

( )( )

正确答案:心事重重 翻来覆去

3.竺可桢为什么把“言必信,行必果”这句格言抄贴在床头?

A.竺可桢把这句话抄贴在床头是想时刻提醒自己要说话算话,按锻炼计划锻炼身体,坚持到底。

B.竺可桢喜欢这句格言,觉得这句格言写的非常好。

C.竺可桢想要记住这句格言,怕自己会忘记,就贴在床头每天看。

正确答案:A

4.下面哪些举动可以看出,竺可桢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A.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床,跑步、舞剑……

B.竺可桢听了同学嘲笑的话十分生气。

C.下雨了依然坚持跑步锻炼身体。

正确答案:A C

★ 竺可桢教育名言选编

★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阅读及答案参考

★ 故事

★ 故事合集

★ 经典短篇故事

★ 短篇故事精选

★ 短篇经典故事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 亲情故事范文

竺可桢演讲稿初 篇4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局报

2、指名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教师读(感情深沉,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普通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由于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参考:

(1)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3)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4)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5)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6)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着的密切关系。

(7)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

(8)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为科学终身奋斗的信念。

3、重点句段交流,并指导朗读。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从“巡逻”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务仅仅是巡逻吗?

竺可桢还是一位大自然的保护者。

(3)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哪些词语你觉得特别重要?说说理由。

背诵这一段话。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4)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几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

四、日记情怀

1、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日记我们永远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们用《竺可桢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尾

(课件出示)

“我们应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初23班演讲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初23班杨晋宁,非常荣幸能代表我们班级来展示这次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题目是幸福的足迹!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成长,是一种回忆,幸福就是我们115餐旅这个大家庭。看!这是我们的全家福,同学们一张张充满激情四溢的笑脸,充分展现了我们的青春,自信,这个大家庭无比的快乐,幸福,我们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我们团体的引领者——吴老师,对我们寄予厚望。她的一句话让我们特别的感动,她说“走到一起是缘分,一起走着是幸福。不比基础比进步,每天微笑一点,自信一点,进步一点,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正是她这样每天的鼓励,让我们感觉到,作为一个初中生很骄傲。

在学校我们有这自己的班名:乐学23班,取自-----“愉快授课,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做人诚心,做事用心,学习细心,生活开心”这是我们的班级格言,老师教育我们,对人对事都要真、要诚,要用心,用爱。来到北华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我们很明确我们来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抓的很紧,给我们准备了很多的课外书,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认真做好笔记,在读书中找到快乐。于是无形中形成了我们的班级理念:“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我们的班级目标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我们在学校要自信的过每一天,要相信北华的学生也一样能成才。

《梦想的天空》是我们班每个同学的心声,我们要用最响亮的声音唱出我们的梦想,这首歌是由我们全班同学共同作词,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除班歌之外,我们每个组还有自己的组歌与口号,比如我们“书香四溢”组的组歌是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们集合全班同学的智慧,设计了独一无二的班徽。班徽的理念是:用,蝴蝶的两片翅膀来体现“2”,用蝴蝶轻盈飞舞的形态来体现“3”,意喻23班如破茧而出的蝴蝶般充满生机活力。首层采用明快的渐变颜色使蝴蝶显得活泼生动;内层采用深沉的蓝黑色则赋予蝴蝶深沉的内涵。亦正如23班这个大家庭一样,充满活力而不失深沉稳重。在蝴蝶的翅膀上还包藏着一个心形,象征23班是一个齐心协力的集体。让23班在蝴蝶的翅膀上,在缤纷花丛蝶舞中,尽展我们的自信,带着大家飞向美好的未来!

针对本次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围绕班级理念打造乐学班集体。为此我们开展了各项活动。

一、小组建设:

我们的小组建设也是以乐学为主题,有“书香四溢”、“书海拾贝”、“学海无涯”、“瀚墨书香”、“馨悦书香”、五个小组。

二、教室布置: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把我们的教室布置的温馨美好,我们开展了“扮梦想”的手抄报比赛,“绘创意”美术作品评选活动、“书写激情”征文比赛等,把取得好的放在了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当然这样仅仅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同学加倍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乐学班”。

三、班级特色:

(1)班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经过小组讨论,班干部删选,最后整理出10条班规,因为是自己制定的班规,所以同学们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2)小组考核制度:我们的小组考核制度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堂内展示、点评、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作业和好人好事的加分项的总和,另一部分是平时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每天寝室的量化考核的扣分项,两者只差形成了我们的一周总分。自从有了这份考核制度,同学们在课堂上能积极的发言,课后注意自己的各项行为,如有扣分也能积极的跟团

支书申请做好人好事来弥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寝室,如果有哪个寝室的值日生当天扣分了,第二天继续值日,直到不扣分为止,一个多月下来,这样的规定已经不用老师和寝室长提醒,都能自觉遵守。

四、班级活动

开学至今,我们积极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广播体操”比赛,在比赛中我们荣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在“我爱我可爱的祖国”征文竞赛中,杨晋宁、石纪奥同学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我们还开展了许多班级集体活动,如“汉字、英语单词联合的听写大会”、“趣味运动”等,都是由我们班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一起策划,自己主持开展着这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增强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为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

职场初体验,青春亮风采 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圭塘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

在小学数学研训3班的一次讲座上,这句:“不能做只比学生多一个学时的老师。”让我感触很深。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基本功,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是教好学生的基本保证,也是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前提。

外行人认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如何在这平凡的工作中去突破呢?我想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开学初,积极参加数学教研活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课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较高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超越最近发展区。

关于初为人师的感想演讲稿 篇7

关于初为人师的感想演讲稿

利用暑假的时间,拜读了英国作家 苏·考利 的著作《初为人师》,感同身受,今年的我不就正是初为人师吗?千思万绪涌上心头。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而言,第一年“常常感到十分茫然,有一种飘忽不定、无所适从的感觉,并且常常埋头于处理不完的案头工作”。的确,第一年,我被派往一师附小培训学习,得知需要带二年级的两个班时,一下有些不知所措,这是我即将从教的第一年,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真的非常茫然,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负附小的期望,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呢?

正在我为此迷茫的时候,《初为人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本书就是为了解决教师职业生涯第一年所遇到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策略:上岗前的准备,包括如何熟悉学校环境和备课;课堂教学,包括如何管理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做好教导工作;案头工作,包括如何处理行政工作、如何批改学生作业、如何做好考试工作、如何给学生作鉴定;人际关系,包括如何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的其他工作,如参加会议、组织课外活动、应对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等;职位升迁,包括如何获得升迁等等。

在读完这本书,我一下豁然开朗,作为新教师,很多以前看来很简单的问题都会让我有些“招架不住”,如怎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花大量时间备课,上课时不敢偏离预定方案,不能灵活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做出反应,不知道怎样融入教师群体中„„它给了我解决各种问题的小秘诀,甚至可以说它成了促进我职业生涯发展的“钥匙”。虽然有些胆怯,但无疑为我未来的道路增添了不少勇气和动力,让我有准备的去应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初为人师,这意谓着我在人生舞台上的角色已开始转变,从一个评论老师的学生变为一位被学生评论的老师。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在一师附小的未来一年中,我将时时严于律己,不断地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要在各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同时要不断学习,虚心请教,并且尽心做好每一项工作。

闭目回想《初为人师》的主要内容,有一点点兴奋、有一点点感动,有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和一些无奈、困惑,但更多的是对这一崇高职业的热爱和做一个好老师的决心。

竺可桢演讲稿初 篇8

开学初班级演讲稿:又是一年春草绿

又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又一次相聚在操场上。不知每天匆匆上学的你,是否已经发现,和煦的阳光早已消融所有的冰雪,微风吹动着的柳条已泛出点点新绿。转眼间,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对于站在这里的我们来讲,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你有没有细算过,我们在校上课的日子仅仅只有55天了,我们距离体育考试也只有6天了。时间如此短暂,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三周前老师那寄语中的一个个“唯一”——“你我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都是毕业前的唯一”

“每一次喇叭里催促跑操的声音是唯一”

“这一百多天的每一堂课是唯一”

“每一次老师与我们的真心交流是唯一”正因为唯一,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加珍惜,才更加需要只争朝夕。

珍惜每一个早读。珍惜每一个微微发凉的还没有亮透的清晨。这时的教室,只能听见窗外小鸟轻轻地鸣叫。每个早晨我们都应该振作起来,翻开写满笔记的书本,静静读,仔细记,而不是将这美好的清晨耗费在睡眼朦胧中。

珍惜每一个午休。珍惜每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这时的教室,被阳光包裹着,像一个暖黄色的茧。每个中午我们都应合理利用时间,保证休息学习两不误,而不是嬉笑着任时间在身后悄悄流失。

珍惜每一个自习。珍惜每一个阳光缓慢流淌在教室里的黄昏。这时的教室,空气仿佛是一种金黄的琥珀色,将我们埋头书写的身影慢慢凝固住。不断移动的笔尖和哗哗翻动的书页,还有同学们完成一项作业时满意的笑容,把此时的一切装点的异常美好。

珍惜每一节课。珍惜每一个可以把脑海里杂乱的知识一一理顺的时刻。这时的教室,老师们的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同学们的目光时而追随老师一张一合的双唇,时而落向课本,查找一条也许早已忘记的知识。记笔记的声音沙沙不断,整齐的一摞试卷放在桌边。我们知道,每一堂课都是老师尽心的准备,只有认真的听讲,才能得到提高。

珍惜每一个瞬间。“身静才能心静”,预备铃声响起来了,你是否已经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了呢?你的身影是否还在走廊上奔跑,在教室里打闹呢?其实只要充分利用好每一点时间,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已经诠释了成功。就在我们刚刚结束的微机考试里,经过每个人的全力以赴都给了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也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请你们不要放弃。这次考试既是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一小部分,又是人生中微小的一点,它不代表这段学习生活的结束,却代表着另一段学习生活的开始。所以请你们依然坚持不懈的奋斗,背起行囊,阔步向前。

人生是漫长的,但初中生活仅有三年。又是一年春草绿,恰是青春明媚时。

请珍惜,珍惜这最后的初中生活,珍惜初中的最后一个春天,也更要珍惜这最后55天,用奋斗为我们的初中生活书写一个完美的句号,也许很多年以后,当你处在人身的巅峰时,再回味起这段美好的青葱岁月,你会不由得微笑:幸好,那时就懂得珍惜点滴的美好。

竺可桢演讲稿初 篇9

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保护水资源。

3月22日,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日子,——“世界水日”。在这一天中,人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水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水日”也就是提醒大家节约水资源。

水,是我们人类的源泉。它给予了人生命,更给大自然带来了美好。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废水达5000多亿立方米,世界地下水资源的一半正在受到污染,乱砍滥伐森林造成雨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等等,这些都可以证明:大自然向人类发出了最后的警告。正因为如此,在1993年召开的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次提醒全球共同关注水资源问题。

因为不断加剧的水资源危机使人们终于清醒了: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再也不能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了,而必须管好,用好这有限而宝贵的水。

人们的日常生活,科研工作和工、农业生产都要用水,所以就要在各个环节做到节约用水。农业上节约用水,就是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工业上节约用水,就是要改进工艺,提水的利用率,生活中节约用水,就是要设计高效节水的洗衣机等,同时要增强节水意识,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

上一篇:中班育儿知识-精华版下一篇:寓言小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