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2024-05-22

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通用8篇)

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篇1

××年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年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2007-02-01 11:05:4

4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市二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在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信访处工作开展顺利,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推进我市的民主法制进程,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截至10月份共受理群众来信488件,接待来访0人次,信访量同比略有下降(2005年受理来信642件,接待来访553人次),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受理申诉类信件152件,占31%。上半年,因为常委会领导到任不久,所以群众提出申诉的信件较多,占 的比例较大,达到36%,其中有部分信访人对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试图通过市人大常委会新任领导做出批示,督促法院重审,甚至作出改判。因为我们对情况比较清楚,有的信访件是市一届人大就督促法院重审过的,所以,我们努力做好息诉息访工作。下半年以来,这类信访的情况有所改善,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二是受理各类举报控告信161件,占33%。这类信件大多是反映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两委的主要领导,以权谋私、办事不公等问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每个月举报信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说明群众对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非常不满意,所以到处告发,而从信访内容来看,多数不是很大不了的事,按理说乡(镇)一级政府就应当处理好的。

三是受理各类求决信175件,占36%。群众向人大写求助信,一方面是群众对人大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人大

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群众对人大的职能还不清楚,将人大机关当作行政部门来对待,“权力机关”的概念很多人头脑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二、主要工作成绩

一是规范信件办理工作。今年开始所有寄给人大机关的信访件均由信访处拆阅,有的需要向领导报告的信件,我们及时呈报给领导,有的就直接处理,这样做一方面减轻了领导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采取统一“口子”进出,规范了人大信访件的办理工作。

二是加强联系和沟通,提高了办信效率。今年以来,我们除保持了与上下级人大信访联系与沟通之外,主要是加强了对市本级“一府两院”信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今年7月份市本级主要部门信访人员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成立之后,建立了信访工作人员通信录,人员之间也熟悉起来了,办信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按时汇报信访信息。我们每月

底汇总信访量,及时提供给市信访局,同时写出《信访简报》呈报给常委会领导和秘办会议成员。对重要的信访动态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没有出现过差错。

四是认真办理好省人大转办的信访事项。今年开始省人大加强了对全国人大转办信件的督办工作,规范了市、县两级人大办理省人大转办信的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省人大提出的要求和办结时限,督促市本级“一府两院”和各县(市、区)人大信访部门认真做好办理和报结工作。

五是努力完成办公室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今年市人大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给各处下达了信息投递任务,我们已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今年9月份机关搬进新大楼,我们坚持以大局为重,主动接受并加班加点努力完成搬迁工作任务,为人大机关顺利进住新大楼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自身建设薄弱。根据全国人大

和省人大对信访工作的要求,我市人大信访机构、编制、人员还存在差距,目前信访人员只能对付日常接待和信件处理,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力度都不够。

二是我们的工作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到人大来信访,尤其是涉法涉诉的信访,都希望人大能为他们申张正义、主持公道。但是人大信访对案件的办理工作要坚持不代替包办的原则,要尊重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独立办案,所以多数案件人大难以督促其启动重审或改判,久而久之群众对人大信访的满意度会越来越低,所以,在接访过程中我们必须做过多过细的解释工作。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努力做好日常的信访工作,保持人大信访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努力将人大信访融入全市信访工作的大格局。

三是加强信访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

四是制定和完善市人大信访工作制度。

五是努力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篇2

一、加强思想教育, 明确人大信访监督工作的思想

县级人大信访工作应该从基层做起, 要把执政为民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思想意识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根本思想, 同时也是提高人大信访监督工作效益的基本前提。因此, 做好县级人大信访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思想教育,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提高人大信访工作的服务水平。一是要善待人民群众, 用热情的服务态度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 并且积极主动的为群众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二是上下级领导要经常联系沟通。三是突出人大信访工作的重点, 改进人大信访监督工作方式。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建立明确的信访制度, 在一年的工作中抽出一定的时间, 组织一些领导干部参与下访活动, 下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深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乡村、特殊群体等等进行走访调查, 在工作中认真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树立正确的人大信访监督工作思想, 收集和了解人民群众的反馈信息, 最终目的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大监督力度, 为人大信访工作开辟监督通道

首先, 要坚持依法做事,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人大信访工作实行宣传性教育, 《监督法》的公布和实施, 是县级人大信访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工作的开端, 同时能够约束人民群众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进行信访。其次, 要懂得依法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将责任进行依法划分, 要有正确的导向, 人民群众要依照法律进行有秩序的上访, 不可越级。对于违反人大《信访条例》的群众, 做到宣教惩处, 这要求人大信访机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到群众信件、接待来访群众的过程中要坚持依法处理, 不得滥用职权, 任用宽松的心态、不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信访工作;如果发现人大信访机关人员违反了法律, 那么就应该追究其责任;同时, 参与信访的人民群众, 在信件中, 不能有违反《信访条例》的行为, 如果触犯了法律, 那么同样会追究法律责任。县人大信访机关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依法办事, 双方都有着监督的责任和义务, 双方之间必须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在县级人大信访工作中, 要注重信访宣传工作的重要导向, 应该明确信访工作的工作方向, 要不断的宣传相关法律, 并且能够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对人大信访机关人员进行宣传性教育, 不断的增强信访工作的监督力度, 同时树立人民群众正确的信访意识。再次, 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大信访工作法律体系, 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维护人民群众信访举报的权力和义务, 利用相关法律, 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进而做到人民群众的信访、反馈有法可依, 加大人大信访工作的监督力度, 为人大信访工作开辟监督通道。

三、正确引导和监督人大信访工作, 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首先, 作为县级人大信访机关人员就应该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 从最基层做起, 要树立时刻为民的利益着想的思想, 确立正确的信访工作导向, 从人民群众基本的思想和意愿出发, 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做好信访工作的首要位置, 不断的挖掘人民群众的心声, 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 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作为信访工作的基本内容。其次, 着重处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在县级人大信访工作中,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很多, 例如:有些工地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情, 这样就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县级人大信访机关人员应该及时处理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及时为农民工讨回薪水, 对一些重点问题要进行及时研究处理, 使得人民群众放心。再次, 对于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不能用宽松的态度进行处理, 应该利用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的监督职能, 对其事件进行及时立案查处。最后, 利用《监督法》发挥县人大信访工作的监督职能, 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走访调查, 进行严肃处理, 在处理的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要正确引导和监督人大信访工作, 把具体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 进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协调人大信访部门关系, 加大人大信访监督力量

首先, 要协调好人大信访部门关系, 人大信访各个部门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沟通和交流。要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理, 同时还要实行分级处理的工作方式, 将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人手中, 根据信访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 然后由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处理。其次, 要建立协调合作的工作体系, 如果人大信访部门接收的信访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可能会涉及到很多部门, 需要一些有关联的部门一起进行探讨交流, 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 人大信访部门就应该发挥出监督职能, 对每个部门工作进行监督, 针对信访疑难问题可以召开紧急会议, 让多个信访部门主动参与, 然后对其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落实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最后, 协调人大信访部门关系, 加大人大信访监督力量。

五、交流人大信访工作经验, 提高人大信访监督作用

每年在一些省份都会召开人大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 通过召开会议,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并且针对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 同时对于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的先进个人给予鼓励和表彰,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 明确了新时期县人大信访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发展前景, 并且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例如:一些学校出现乱收费的事情。对于这件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县人大信访机关人员可以坐在一起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议论, 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最后经过集体讨论, 拿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为人民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交流人大信访工作经验, 有利于引进新的思想观念, 为构建和谐社会。因此, 交流人大信访工作经验, 有利于提高人大信访监督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 创造了有力条件。

六、提高人大信访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将县级人大信访工作与对人大信访工作的监督结合起来, 能够发挥人大信访监督作用, 增强人大信访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由于人大信访工作是与群众进行沟通, 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是非常方便的。人大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转办、交办、监督、处理, 其中监督是人大信访工作处理事情的最基本方法,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人大信访工作中, 提高人大信访机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工作中要对人大信访机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考核他们在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对其掌握的法律知识进行考试, 增强人大信访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应该把《监督法》贯彻到人大信访工作范围中, 对一些疑难案件要进行监督处理, 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人大代表要经得起人民群众的考验和监督, 就要为老百姓做实事, 做人民的好公仆。

总结:

只有依据《监督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才能够履行人大信访工作职能, 增强人大信访工作的监督职能,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讨先进经验, 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 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 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百姓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人大信访工作的责任感, 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摘要:人大信访工作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人大做好监督工作的关键。人大利用监督法发挥其监督职能, 是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主要反映地方人大 (县级) 在工作中依据《监督法》交流人大信访工作经验, 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大信访工作的作用。

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篇3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人大信访工作,近日,永吉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县人大信访工作协调会。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的讲话精神,及省、市人大信访工作协调会议精神。联系人大工作的县委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要求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高度重视和支持人大信访工作,把办理人大交办的信访案件,提升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对待,并提出要不断健全人大信访工作制度,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完善工作程序。他强调说,“一府两院”在办理县人大交办的信访案件时,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县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办信访事项的暂行办法》和《永吉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县法院、县检察院交办信访事项暂行办法》,认真办理好交办的信访案件。(吕秋)

推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通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县人大常委会的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对原有信访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提交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制定了《通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办理信访事项若干规定》和《通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办公室工作制度》。

若干规定明确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办与“一府两院”以及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各办的分工和工作责任,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办和信访办公室之间构建了信访工作的互动网络,初步形成了信访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四个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标要求,在《信访办公室工作制度》中,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信访事项的受理登记、交办督办、定期办结反馈等办理程序及信访工作原则、工作人员职责及应遵守的规定,规范了办事程序和要求,提高了信访工作的办理质量和效率。(通信)

长春市朝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

推行目标管理见成效

为贯彻落实长春市朝阳区委、区政府工作目标化管理千分制考核的精神,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对区属8个街道、3个镇人大工作实行了目标化管理,并制定了考评细则。考评内容分为代表联系组自身建设工作、镇人大主席团工作、代表工作、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工作以及人大宣传工作等方面,共计30多项内容,总分值25分。

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篇4

一、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大力推进信访工作的法制化。

重新修订《信访条例》,是信访工作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标志,不仅为信访工作改革、发展、创新提供了保障,而且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一是抓好新条例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抓好有关配套制度建设。,二是坚持畅通信访渠道与维护信访秩序并重。努力建立信访新秩序;坚持创新机制与强化责任并举,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三是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坚持依法办事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把握好信访程序原则,正确处理信访的交办。准确督办。五是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二、深化认识,健全制度,夯实信访工作基础.针对人大信访逐年增多,工作量年年加大的情况,常委会领导曾多次教育大家:人大信访上联国家大政方针,下系群众的实际困难,地位特殊,作用巨大,切不可掉以轻心。群众来人大上访增多,这是对人大的信任,更是对人大的期待,我们必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都要树立人本思想,心系百姓。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决不能辜负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基础工作抓起,落实了多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常委会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委会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办公室及各工委负责人参加,经常研究、分析信访工作,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遇有重要信访常委会领导亲自接待、交办,办公室会同各工委及“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二是机构到位。区人大常委会增设了科级单位的信访办公室,人员编制2人,在当时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工作忙的情况下,任命一名常委会专职委员为信访办公室主任,1名副科级秘书为专职信访员,最近,又提拔其中一名秘书为信访办副主任。三是人员到位。东宝区、乡(镇)各级人大都有信访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村级有以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人大代表)为组长的信访协调小组,目前全区配有信访专职干部12人,其中乡镇人大专、兼职信访干部9人,聘请了23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担任信访信息员、协调员的工作,构建了人大信访的网络,从而使各类信访案件有效实现了“控源分流”。四是责任到位。东宝区人大常委会在信访工作中,探索和建立了人大信访工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理念和责任意识,增强信访处理工作的实效,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每天的工作都要清理总结,每天的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实现信访案件办理效率“全面提速”。五是制度到位。东宝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信访工作暂行办法》、《人大信访工作制度》、《人大机关信访受理范围》、《信访接待人员守则》等,并使相关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在操作程序上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使全盟各级人大信访工作向着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三、热情接待,细致调查,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接待好、处理好每一件信访,决不能让信访者失望。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信访工作程序。苗头性问题重防范,变“上访”为“下访”。接待调处工作重热情,变雷霆为细雨。人民来信,由信访工作人员及时拆封,认真阅读,详细进行登记、编号,摘其要点,该送领导批阅的送领导批阅,该转相关部门办理的转相关部门办理;对直接寄给领导个人的来信,信访工作人员登记后再交领导自己拆阅,按程序办理。群众来访,坚持热情接待,笑脸相迎,详细倾听陈述,认真询问,耐心记录,填好来访登记表。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把握好“热”与“冷”的关系。对情况明了又合法、合理的信访,做到立即处理、一步到位,有效地减少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对矛盾复杂、情况不明而期望值又较高的来访,首先热情接待,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再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不属人大及其常委会受理范围内的问题,指明具体受理单位,尽可能减少来访人的无效上访。如今年10月接待一名妇女同志,反映区法院不受理其劳动仲裁案件。分析该女同志反映的情况,属政策法律规定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应由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局解决的问题,我们耐心细致地对该女同志作了解释工作,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四、坚持三个结合,把信访融入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一是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一些社会影响大的问题与专题审议工作相结合,2000年底,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近两年反映法院案件执行难的来信来访特别多。为此,我们在2001年上半年及时安排了主任会议,专门听取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分析研究了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区人民法院结合“案件执行年”和“创人民满意法院”活动,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强化执行效果。经过努力,执行大幅上升,2001年以后,反映执行不到位的来信来访不降了80以上。二是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信访问题与执法检查相结合。2002年,我们根据群众普遍对“公检法”、“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专项进行了对“四不案件”的执法检查,及时纠正“公检法”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久立不侦、久侦不结”,“久办不诉、久诉不判”或“重罪轻判、以罚代刑”,缓刑过多等问题,其中对因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两名检法人员进行了刑事追究。三是把申诉控告信访与评议工作相结合,2004年,区人大常委会对“二院”副职进行述职评议,在评议走访调查中,几位代表反映栗溪尖山村一养羊专业户,春节期间羊被盗杀10余只,损失近万元。公安机关办案迟缓,检查院不批捕的问题,对区委、区政府“唱响山歌、发羊财”的倡导影响很大。我们结合评议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使该案得以顺利侦结。这样既加大了处理信访问题的力度,又加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效果很好。

五、服务大局,依法办事,诚信负责,具体处理好每件信访来人大的信访面广量大,反映的问题纷繁复杂。我们坚持从大局出发,具体分析,严格依法处理各种信访,力求得到更好的解决。2000年,子陵建泉村农民徐永兵在荆门市洋丰股份有限公司新线工程中,因爆破工伤致残,双目失明,诉致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定后,在区法院执行。因被执行无执行能力,徐永兵长期上访,得不到解决。到人大信访后,我们认真调阅了案卷,认真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仲裁中存在程序错误,严重遗漏了重要关系责任人,反复到劳动部门做工作,并责成区法院做出终止执行裁定。要求区劳动仲裁委员会重新仲裁,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信访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信访工作,一是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度,把解决信访反映的问题放在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中考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解决信访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间,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履行我们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三是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区、乡(镇)、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往往既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又是最早发现问题苗头的第一道岗,切实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对上访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多做解释性的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以法。要解决信访问题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得力、不到位的问题。对漠视群众疾苦,互相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和不作为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信访中有几点只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谈化,深入基层少,作风浮飘,不能关心并及时解决群众期盼解决的有关问题,于是就

如何做好县级人大信访工作 篇5

桃江县人大常委会 邓喜平

[摘要] 文章论述了为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当前,县级人大做好信访工作应着重做到五个“切实”:切实深化人大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切实健全信访工作机构与队伍;切实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切实解决信访事项具体问题。

[关键词] 县级人大 信访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大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当前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笔者以为应着重做到五个“切实”。

一、切实深化认识

切实深化对人大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是主动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重要前提。人大信访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人大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举报问题、申诉请求,依法由人大处理的社会实践活动。人大信访是人大

否则工作就被动,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领导重视信访,不仅是一个职责要求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更是一个爱民情怀问题。只有领导重视了,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与领导,人大信访干部工作起来才有靠山、有信心、有干劲,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切实加强对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筹安排。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把信访工作纳入常委会整体工作统筹安排,列入常委会每年工作要点。坚持常委会按年专题审议信访工作。坚持主任会议按季听取信访工作综合情况汇报;听取重要信访个案办理情况汇报;分析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信访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信访工作办公室按月书面通报信访工作情况,按周交、转督办信访个案。

2、领导深入。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常委会主任要负总责,分管副主任要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要做到亲自参与接待、亲自阅批、亲自主持有关分析会议、亲自检查和督办重大疑难信访个案。

3、健全制度。要依照《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工作若干规定》、《湖南省信访条例》等文件精神,及时修订已有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接待、登记、呈送审批以及交办、转办、督办、回访、报送结果等信访工作制度,特别要建立完善主任会议成员信访接待日制度、人大信访考核奖惩制度、信访情况综合分析制度、“一府两院”信访办理责任追究制度、人大代表参与办信制度。

4、提供保障。要尽可能增加信访工作经费,添臵设备,逐步改善信访工作办

四、切实规范行为

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切实规范信访工作行为是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重要措施。目前,较多县级人大,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信访工作没有臵于重要位臵,信访工作机构没健全,专职工作人员没到位,工作制度没完善,信访工作行为很不规范,信访工作效果自然不佳。《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工作若干规定》、《湖南省信访条例》为我们规范信访工作行为提供了依据。当前,贯彻《信访条例》,规范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着重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工作原则。工作中自始至终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三条原则。坚持依法解决问题的原则,像对待涉诉涉法信访个案,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委员会就不能超越法定权限,直接干涉司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而只能要求依法办案,对它们办理案件的情况和结果进行监督。像交办、督办具体信访案件以及作出相关决定、提出相关要求就只能以常委会或其主任会议的名义进行,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个别组成人员、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均不能对以常委会或其主任会议的名义交办的信访案件的办理作出相关决定。

2、保障信访人权利。要切实保障信访人“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及信访事项处理程序; 查询本人提出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并要求答复; 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其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要求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回避;依法提出复查、复核的申请”等权利。

3、遵守工作规定。信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文明接待,尊重信访

工作的重要目标。县级人大,以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和县域社会稳定为信访工作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信访工作实效,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讲究时效转办。对属于“一府两院”及其部门或乡镇人大职责范围内的一般信访事项及属于其他国家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办,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一周以内,要及时交“一府两院”及其部门、乡镇人大或有权处理的其他国家机关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答复信访人,并向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办报告办理结果,以接受监督。情况复杂的,经承办机关负责人批准,最多可以延长办理期限三十日。

2、突出重点交办。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信访、带有倾向性的典型信访、越级重复上访的疑难信访、久拖不决的复杂信访以及上级人大交办的重要信访,要以县人大常委会或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名义重点交办,督促重点解决。

市人大信访工作总结 篇6

成武县人大常委会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实施方案启动后,成武县人大常委会以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出发点;以发挥代表资源优势,掌握社情民意为突破点;以化解社会矛盾,破解信访积案为落脚点,创新人大工作思路,破解群众信访难题,开创了全县人大信访工作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28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共排查出各类矛盾和问题 件,成功化解 件,全县未出现一起进京、到省、去市的登记案件,较好地维护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分析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是做好“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基础

为了提高人大代表对“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认识,我们先后在成武镇、党集乡等四个乡镇组织召开了由部分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调研会,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代表明白,人大代表参与万件矛盾化解工作,是新时期赋予人大代表的新要求,既是大局所需,也是责任所系,更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人大代表资源优势的创举。首先大多数人大代表来自基层,熟悉基层情况,掌握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意见、愿望和情绪,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他们讲的话群众听得懂、愿意听,更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化解社会矛盾优势十分明显。其次人大代表参与“万件矛盾化解活动”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群众欢迎的大事、好事,不是越权越位,更不是没事找事。人大代表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后,落实责任强化领导尤为重要。为此,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总体要求,成立了以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委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万件矛盾化解活动领导小组。并实行了常委会副主任包乡镇、各委室负责人包村的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信访担子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从而为“万件矛盾化解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与此同时,为使万件矛盾化解活动做的扎实有效,让代表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县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面排查。统一印制了矛盾问题排查一览表,责任到单位、到人头,一户不落地进行走访排查,同时明确规定:对瞒报漏报的,追究人大代表的责任。全县1000多名人大代表包村联户,通过扎实细致地排查,共梳理出各类信访问题和苗头隐患 个。据调查,信访问题比较集中的一是土地、城区开发、宅基纠纷等问题,共有 件,占全县信访总量的54%;二是涉军人员、大龄民师、卸任村干部、乡镇分流人员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 件,占全县信访总量的23%;三是民事纠纷、村企矛盾、抗旱排涝、环境污染等各类矛盾纠纷 件,占全县信访量的20%;四是基层干部作风问题 件,占全县信访总量的3%。从排查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政策因素,又有法律因素。从客观上讲,引起土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取”与“予”的矛盾。由过去群众“种地纳粮”的“取”到现在的“种粮给钱”的“予”,耕地越来越受到群众重视,以至于惜田争地问题不断发生;二是“法”与“理”的矛盾。《土地承包法》规定30年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但不少村根据人员增减情况制定了自己村规民约:每隔几年进行一次微调和大动地。这就出现了土地承包的“法”与村规民约的“理”不可调和的矛盾;三是由于村庄发展规划滞后,形成的乱搭、乱建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因生活待遇问题引起的上访问题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一是“无章可循难落实”,由于政策上的滞后、断档和不配套,因无章可循导致问题处理缺乏规范,比较棘手,使问题久拖不决;二是“财政困难事难为”,由于乡镇刚性支出和不可预见支出的不断增加,造成财政困难,使困难户、大病求助户的救助及医疗保障得不到有效解决,即使能解决一部分,也僧多粥少、杯水车薪,致使这部分人上访不断、到处求助。从主观上来看,上访人信“访”不信“法”,要求政府包揽一切;信“上”不信“下”,希望由上往下压;信“闹”不信“理”,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信“多”不信“少”,认为上访人越多越好,法不责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形成了一系列突发事件隐患,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针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查问题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做到早解决、求实效、有的放矢。同时,对排查出来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并绘制成图表,张贴在代表活动室,逐个落实解决方案、包案到人,使每一个人大代表警钟长鸣,不得有丝毫的麻痹懈怠思想。

二、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是做好“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关键

(一)创新工作思路,把握好信访问题。要做好欠发达地区的矛盾化解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把握好信访问题。在广大代表们思想认识提高以后,要做好“万件矛盾化解”工作,还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矛盾化解工作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做不好会影响中心工作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在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二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我们深深意识到必须突破“就化解抓化解”的惯性思维,必须把矛盾化解工作放到人大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三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为调动人大代表抓好矛盾化解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定期对人大代表的矛盾化解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有无进京、到省、到市、到县上访案件对人大代表进行绩效考核,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名人大代表因所在村出现信访问题而被通报,35名人大代表因重视矛盾化解工作被确定为建功立业优秀代表候选人,使大批人大代表感到工作上有劲头、荣誉上有盼头,调动了基层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了矛盾化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不断推进矛盾化解工作制度创新。一是建立代表包案挂牌制度。严格实行“四个一”、“四定”、“四包”工作机制。即“一个矛盾、一名代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包案制。“四定”、“四包”,即定牵头代表、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包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彻底解决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隐患,包案代表一包到底,直到问题解决、销号。对排查中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发放督办通知书,立说立办,不推不拖,常委会领导定期回访,跟踪问效,使人大代表真正树立“抓矛盾化解就是保稳定,就是促发展”的理念,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镇,重大问题不出县。为进一步畅通矛盾化解渠道,关注好民生,拉近代表与群众的距离,全县还推行了各级人大代表“挂牌服务”制度,把人大代表的电话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在各村居显要位臵悬挂张贴,公示牌标明代表姓名、职务和电话,把代表身份“亮”出来,让群众有事能随时找到代表。同时,为使群众更便于反映问题,县人大还将人大代表的“名片”挨家挨户发放到群众手中,群众有困难、有问题不出家门就可以向选区人大代表求助和反映,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二是建立定期协调会办机制。为了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的化解和解决,县人大成立了信访调解中心,在12个乡镇人大分别成立调解站,36个村居成立人大代表接访点,人大代表兼职村居调解员,各委室负责人组成政策宣讲团,并定期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疑难案件每周五集体会诊,特殊案件召集听证,县、镇、村三级实行月、旬、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形成了矛盾纠纷问题动态管理机制。另外,还要求各乡镇人大在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的村公开接访群众,不断扩大信访接待面,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问责机制。为切实化解基层矛盾,减少信访案件,加大了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实行“一纳入、二挂钩、三问责”的矛盾化解责任机制,即:将矛盾纠纷案件纳入代表工作考评,与评先树优挂钩;对人大代表因工作不负责、处理不到位引发的重大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以及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问责追究。四是强化对代表的量化考核,实际上是在提醒代表要“在其位、谋其政”。对代表实行量化考核,就像一道“紧箍咒”,念出了压力,产生了动力。这种由压力所产生的动力,促进了代表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自觉履行职责。对代表实行量化考核,使代表小组的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对代表实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了代表参加化解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对代表实行量化考核,建立翔实的基础材料,使“评优”工作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代表的怨言没有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形成了一种争先创优、不甘落后的新局面。

(三)不断推进矛盾化解工作方法创新。一是明确重点。在排查摸底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根据矛盾纠纷的轻、重、缓、急,逐一研究答复办理意见,并全部输入电脑,建立一村一台账,目前已为600多户群众建立了“信访档案”,为化解矛盾明确了重点。二是把握案件性质,抓好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根据案件特点,逐一梳理,分清类别一件一件拿出解决办法,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落实责任代表,限期督办解决;暂不具备条件的,列出解决时间,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某些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仅今年2月份,就帮助群众解决吃水、就医、社保、民事纠纷等问题650余件。并彻底解决了党集乡郭保学上访15年未解决的待遇落实问题,苟村镇张久臣与孔祥柱20余年的土地纠纷案件、汶上镇上访老户王丕记上访200多次未能解决的承包田案件等15件疑难积案。三是解决好“有人管事”和“有章理事”问题。强化乡镇人大建设,除组建了乡镇人大信访调解站,实行“一站式”服务外,还将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的工作人员积极吸收到人大信访队伍中来,并对办公软硬件实行了“高配”,实现了“有人管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形成了一套规范完善的接访制度,使信访案件接访与处理做到了“有章理事”。四是换位思考,诚心担责。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按照“有理设定、有过设定、有解设定”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寻找群众诉求中的合理部分,让代表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主动查找改进自身工作的不足。

三、保稳定、促和谐、求发展,是做好“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根本目的

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强化了解决群众诉求的手段,提升了发现、预防矛盾的能力。去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共接待群众上访 批 人次,95%以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县信访量大幅下降,出现了“三降两升”的势头,即进京、到省、到市的上访量分别下降92%、85%、78%,县、乡人大代表接访量分别增加49%、31%,彻底扭转了信访上行的被动局面。随着问题的不断化解,上访信变成了感谢信,去年以来县乡人大代表共收到感谢信、锦旗130多件。开展人大代表“万件矛盾化解活动”的实践启示我们:稳定与发展相辅相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通过树正气、平怨气、顺心气的不懈努力,群众由进京到省四处上访,变为人心思变、人心思干、埋头苦干,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到了干事创业上。当前,全县上下政通人和、风正气顺、心齐劲足,谋致富、上项目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为各级党委政府出注意、当参谋的多了,上访闹事的没了,出现了农民群众心情舒畅谋致富、干部职工无怨无悔忙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广大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信访问题老大难,代表参与就不难!”在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重大工程上,群众的参与度、支持度、信任度空前提高,成功完成了文亭湖公园、中天生态园、水利局片区和农行片区拆迁、外环路绿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各项工程拆迁之快、建设之快、群众之拥护均创历史之最。

如何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篇7

关键词:信访工作,信访案件,信访稳定

近年来, 局各级领导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关系、了解社情民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方面来抓, 处理了不少的信访案件, 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 保证了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一、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做好信访工作的实质是一个干部作风问题。具体来讲, 要突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做好信访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信访苗头排查化解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信访苗头的集中排查工作, 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摸实情、知真底, 做到情况明、对策实。通过排查, 做到矛盾早发现, 情况早掌握, 措施早制定, 工作早介入。另外, 做好信访工作, 对待上访人员态度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关系到信访干部的形象, 关系到信访工作的开展, 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 一把椅子让座, 一杯茶水暖心, 一句‘请讲’开始, 一句‘慢走’相送, 以真情换真心, 以真心换理解”。二要抓住主要矛盾, 确定主攻方向, 做好重点人员、重点案件的排查工作。特别是要注意排查每一个时期发生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案件和上访老户等热点、难点问题, 逐一梳理, 查明原因。对有政策规定和确有实际问题的, 要从快解决;对没有政策规定又没有实际问题的, 通过做思想工作, 进行稳定消化;对无理取闹、缠访、闹访、煽动滋事、别有用心、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非正常上访人员, 要依法处理, 及时予以处置。尤其对组织煽动、幕后指使上访的党员干部, 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三要做好上访人员的劝返及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对越级、集体上访人员, 涉及到单位、部门的同志必须及时到现场做工作, 在这方面存在着反复通知也不及时到位的现象, 这是很被动的。必须进一步强化“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 按照“事要办, 人要回”的规定, 妥善进行处理,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事后监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到情况早知道, 工作早介入, 问题早解决, 防止出现重复访、越级访。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管好自己的人, 看好自己的门, 做好自己的事。

二、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

信访工作政策性比较强, 在要求每一名信访工作者在熟练掌握工作业务的同时, 还必须对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对策, 应付复杂多变的信访情况, 及时、主动、灵活地掌握和处理信访问题的主动权。工作中既要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者, 引导和教育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上访, 又要及时掌握信访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的问题, 对群众信访提出的问题, 做出有理有据的答复, 让信访群众满意。新的形势对信访干部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建立一支“业务精、应变能力强、政策熟”的队伍, 还应具备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运用政策和法律处理重要信访问题的能力;有及时化解矛盾和独立办理信访案件的能力;有灵敏的信息反馈和对信访形势进行科学、全面综合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要热爱本职

特殊的信访工作环境, 使每个信访工作者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成为能说会道、善于总结的有用之才。随着这几年本地区信访工作量的增多, 一些信访老案、积案虽然一时难以彻底解决, 作为信访工作者绝不能有“厌战”情绪。矛盾一天不消除, 就不可能安定, 在工作中, 更要有细心、耐心和同情心, 对待信访群众要满腔热情, 让上访群众正当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 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地处理, 力争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而绝不能掉以轻心、敷衍塞责, 这是每一名信访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在工作中, 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观念, 由于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缓慢, 各项制度尚不十分完备, 新形势下, 信访工作必将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每一名信访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将取得的经验教训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努力探索做好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四、加强信访信息收集工作

从信访制度沿革看新时期信访工作 篇8

一、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信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其雏形承接封建社会类似“告御状”的制度安排。虽然类似“信访”的活动古已有之,但信访工作、信访制度作为表达民愿、参与政治和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殊手段的正式确立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信访制度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1949年—1951年,信访工作的初步确立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信访制度事实上是作为党中央加强群众联系、监督干部作风、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渠道。虽然这一时期信访工作没有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但已经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9年8月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1950年变更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该室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处理人民群众写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件,接待上访群众。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二)1951年—1981年,信访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发展阶段。

1951年6月7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于人民的来信或要求见面谈话,均应热情接待,负责处理”,这被视为我国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同年,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分别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和总理办公室,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6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成立,在党内正式确认“信访”一词。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信访”概念开始公开化。

在这一阶段,由于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的开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信访制度的作用和功能也经历了从“诉情”(反映民情)向“求解”(解决问题)的转变。如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中,信访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种政治运动的痕迹,其内容、数量与政治运动紧密相联。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拨乱反正的开始,信访迅速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位置走到了中心位置,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平反冤假错案的信访大量增加。1977年至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短短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平反任务,信访人数之多、解决问题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

(三)1982年至今,信访制度在法制化的轨道下逐步完善的阶段。

随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信访工作转入健康发展轨道,其“求解”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实现救济功能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这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开始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并最终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得到确立。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种社会利益和群众矛盾增多,针对信访制度体制松散、职责不清,法律地位不明,权利救济渠道不畅,信访人员不断向中央集中等情况,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信访局坚持“搁置争议,先规范”的指导原则,于2005年颁布了新《信访条例》。其中重点突出了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等内容,赋予了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便于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由过去的两级信访变为三级信访,加大了对相关部门的督办力度,使信访制度从制度设置和信访处理程序上进一步走向规范。

二、新时期信访制度存在的主要困境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法制不全、政法不分和其他救济渠道有限,加之政府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控制,信访制度的存在和运行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信访所承载的过多责任和希望,显然已经超出制度设计本身的预期,越来越多群体性和突发性信访事件的出现,值得人们从理性角度进行思索和探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原因:

(一)“人治”思维惯性的障碍。

从信访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信访制度的设置初衷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人治色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信访制度,明确表示信访工作的性质是群众政治工作,并被视为党和政府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制度反映,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而并非确定的法律制度。以至到现在依法治国已成为治国基本方略的情况下,在一些执政者的意识中,信访仍然是一项政治工作而非法律工作。政治意识的过度强化和法制意识的相对薄弱,使得“人治”思维必然成为信访工作的实质内涵。在“人治”理念下,权力的行使与维持依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联系,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除了行政、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外,还留有宽泛的官员个人意见裁断的空间,信访案件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依赖于上级机关的权威特别是领导的批示。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法制的权威受到了威胁,也一定程度上为上访者努力谋求最高领导的关注以满足个人诉求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信访途径事实上已经演化为司法、行政救济渠道的“救济渠道”,致使基层问题层层升级,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进京上访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

(二)社会活动多元化和政府控制能力的下降。

从信访制度设立之日到如今,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渗透到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中,社会行为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情况。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还能够拥有比较充分的政治、行政资源,通过行政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还算比较有效的话,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给政府的管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所直接掌控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和行政行为的不当往往就会引发难以预计的矛盾纠纷,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难度,也弱化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在缺少有效化解资源的情况下,信访难题不断积累升级,在上级政府“维稳”考核指标压力下,基层政府只能通过采取“截访”、“劝返”等非常规的控制手段暂时对信访活动予以干预,有些基层政府为了让上访者“息访”,不惜动用公共财政满足上访者利益诉求,有的甚至对信访人进行迫害,造成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由此又为信访秩序和氛围的继续恶化埋下了伏笔。

(三)行政、法制等救济手段的相对滞后。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信访仍然是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但法制的不断健全和行政活动的不断规范,也并未使信访活动随之减少。这是由于,虽然各种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相继出现,但这些救济途径在现实中并未完全担负起应有的救济功能和效果。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门槛较高,司法不公、行政效能低下,以及政府利益和地方保护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都导致地方司法和政府权威的丧失,民众向上一级司法和政府机关上访的需求迫切。同时,由于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民众法制意识薄弱,在权利救济方面有着严重的“政府依赖倾向”,有困难找政府已经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公众选择信访途径解决问题仍然是首选的制度途径。

三、关于改进信访制度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三方面原因分析来看,造成目前信访制度的困境既有传统信访治理理念的偏差,也有信访外部制度环境不断变迁以及现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尽完善的因素。面对复杂的形式,面对不断严峻的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信访工作。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弱化信访政治功能,改变以往信访工作“人治”化观念,构建“法治”思维下的新时期信访工作格局。

在政治诉求表达方面,随着国家民主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和人大代表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公民的民主政治诉求提供了理论上的有效途径,也为各方面利益群体表达不同声音和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提供了渠道,因此,信访理应褪去浓重的政治色彩,逐步弱化这一功能。而在权利救济方面,社会需要的是法治这种最高和最后的权威。信访部门事实上的权力真空,使得信访制度难以从根本机制上成为化解矛盾的有效制度。因此,解决纠纷机制的基本渠道应该是复议、诉讼和仲裁,适应法制社会建设的要求,信访应该只是起补充辅助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党各级领导树立高度的法制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靠领导批示、不靠法律”的工作作风,而群众也要逐步改变以往“求助法律不如求助领导”的观念。同时,信访作为我们党加强与人民联系的一种制度补充,也必须在一定法律制度框架下实行,如2005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信访条例》,从信访途径、信访受理以及与行政、司法救济途径的关系等方面对信访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制度设定,一定程度上显示信访制度正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正规化的道路。

(二)提高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信访活动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民众上访主要是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乱收费、地方官员腐败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与地方公共政策和行政权力的行使紧密相关。必须在对社会形态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公共政策水平,完善现有法律法规覆盖面和社会规范效力。只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社会不公的出现,而只有将社会各种行为纳入到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之下,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才能从根本上使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确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各类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诉求,一切为了人民,充分考虑全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依法行政,赢得民心,减少信访源。这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当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提高行政、司法救济亲民性和准入门槛,增加社会救济渠道。

司法、行政公正对于一个法治社会的意义毋庸多言,然而没有一个较低的准入门槛,也难以使行政、司法的权威得以体现。目前上访中的许多官民纠纷,法院因受到行政部门的压力,拒不受理或裁决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引发民众上访。要改革现有行政、司法程序,提高亲民性,并将对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除去“司法行政化”色彩,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司法的独立仲裁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判决、树立司法最终裁判权威的氛围。同时,适应社会活动多元化的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社会管理和矛盾调解过程,是完善社会管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以往社会活动多元和政府治理单一之间的矛盾,使得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因此在这一方面,要大力引导社会团体、协会、组织发挥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社会义务工作者对于各类信访人群的义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和政策咨询等,各类社会调解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矛盾化解功能等,逐渐形成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社会基础。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学员、上海市卢湾区环保局干部

上一篇:小型趣味运动会闭幕式致辞下一篇:不见昨夜雨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