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护理

2024-05-15

尿管护理(精选10篇)

尿管护理 篇1

尿管的护理

尿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必要护理措施。虽然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的原因,仍存在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近年来,常规的尿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尿管置入的研究更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多样化。

下面从导尿管的选择、导尿的方法、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尿路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护理和拔管困难时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1 尿管的选择

在临床上,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正逐渐被橡胶导尿管代替。临床上现在常用气囊导尿管,它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漏尿现象和不易脱落等优点。常用的气囊导尿管有三腔气囊导尿管和双腔气囊导尿管。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多了接冲洗装置的一腔,可以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引流系统,减少污染的机会。导尿管口径的大小选择应根据尿液的外观、导尿的目的、性别等综合考虑。如尿液澄清,可选择口径较小的尿管;尿液浑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选择口径较大的尿管;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常规选用F18~20的尿管。2 导尿方法的选择

2.1 清醒病人应该向其解释导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配合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操作人员应该处于病人右侧,病人取仰卧位,在严格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将选好的尿管男性插入20~22cm,女性插入4~6cm。气囊导尿管因为其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5~6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还应该见尿再插6厘米以上才能避免损伤尿道。在往气囊内注水的时候还应该试气囊内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必须确定是否在膀胱内,应该再进一段再注水。

2.2 男性病人由于生理特点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导尿时困难更大,病人的痛苦更明显,如果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完全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可以使用利宁(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及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避免损伤黏膜而导致出血,减轻病人痛苦,利于插管成功。

2.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导尿常不能顺利的插入,病人取侧卧位,垫高臀部呈30度角即可插入。个别用此办法不能插入的,也可将导尿管顶端自侧孔钻入5mm,取直径1.5mm、比导尿管长约50mm的针丝,距前端15mm处弯成约145°角,将导丝绷紧状固定于导管中,可克服金属导尿管太硬易损伤尿道以及橡皮导管太软不易插入的特点。

2.4 女病人由于生理的原因,更不容易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因此要求做好前期的准备,会阴的冲洗和两次消毒。高龄女病人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同时又因阴道黏膜缺乏雌激素作用而显的苍白,光滑,阴道口也变小,更使这些病人的尿道口暴露困难,对于这些病人应该在消毒好会阴之后戴好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并可以调整手指的位置,可以见到阴道前壁的所有黏膜,即可以找到尿道口,然后便可以插管。3拔除尿管的方法

拔除尿管也是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气囊尿管以固定牢靠、方便、置于会阴部清洁之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结构、质量、患者自身原因及护士操作技巧等因素,致使部分病人在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时发生困难,增加了病人痛苦。拔管时遇患者精神紧张,气囊回缩不良及尿垢形成等因素致拔管困难者,不得硬行拔出。应先安慰病人,使其情绪稳定。护士本身保持冷静,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要强行拔管从而损伤尿道。患者精神紧张导致尿道痉挛应该先让病人平静5~10min,或请示医生使用解痉剂。气囊回缩不良的可以在排空小便后使用石蜡油或者是利宁从尿管开口处往膀胱内注入,润滑尿道后用 拇指与食指将外露尿管拧搓数遍,然后将注射器乳头插于气囊外口部,注入5ml气体后再慢慢抽吸或者剪断尿管让气囊内液体或空气自行排出。拔管后应该早让病人自行解小便,避免尿储留 4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

4.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树立插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尿管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其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女性尿失禁患者可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长期昏迷的男性患者采用100 cm×7 cm加长塑料袋接尿比男性尿袋更好。对泌尿系统疾病留置导尿的患者,嘱其进行提肛肌训练,训练自主排尿功能,对于截瘫病人留置尿管应定时夹闭尿管[2],根据病人膀胱充盈度等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可明显减少尿路感染。4.2 保持尿道口清洁、相对无菌

导尿前先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管后每天用0.05% 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会阴部、尿管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相对无菌。4.3 腔内感染途径的预防 4.3.1采用密闭引流系统

尽量避免分离导尿与集尿袋接头,集尿袋每3天换一次较合理。需做尿检查时,以无菌操作从尿袋抽取。4.3.2避免膀胱冲洗

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病情许可下,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每天饮水达3 000 ml以上。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更不主张用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引发感染。如有血凝块,粘膜碎片阻塞尿管时应更换导尿管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最好用三腔导尿管,用输液装置在消毒的尿管尾端进行穿刺快

速滴入,避免连接处打开。有人研究应用单向冲洗式导尿管与单猪尾多孔导尿管,方便了留取尿标本及膀胱冲洗,解决了长期留置导尿引起的尿管堵塞 4.3.3严格无菌技术,遵守操作规程

进行尿管护理前,应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导尿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 4.3.4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位置,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5留置尿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插管时机

张穗等[12]认为全麻病人选择最佳置管时机,以减少导尿刺激所致的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表明导尿应在麻醉诱导后10 min进行,这对于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是很有利的,可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5.2 判断尿管位置

置管位置错误在临床并不少见,插入气囊导尿管时,尿管的最低位是气囊的远侧端,经测量此端至尿管尖端长5 cm,若照传统导尿法的长度插入气囊导尿管,则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内,气囊充盈时必然造成尿道过度扩张,压迫和撕裂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气囊导尿管时,置入尿管的长度应为尿道长度加气囊远端至尿管尖端的长度(5 cm),女性病人用气囊导尿管导尿插入的长度约10 cm,男性病人长度为25 cm。因气囊导尿管无刻度标记,故在使用时,往往待气囊充盈后,顺尿道向外牵拉尿管有阻力时,即为该尿管插入的最佳长度。此时若膀胱内有尿,即可以自行流出,若无尿流出,则可在耻骨联合上方加压,或经尿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后回抽,以证实尿管置入的正确性。5.3 尿管的固定

气囊导尿管与传统橡皮尿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不用在尿道外口的周围固定,只需将尿管与另一个密封尿袋的塑料管相接,然后将尿袋挂于床旁,注意床旁引流管勿固定太短、太紧,不利于病人的活动,或稍有翻动即牵拉尿管。自制约12 cm的铁钩挂于床旁,尿袋挂到铁钩上,比较方便、适用。保持一定长度,避免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损伤尿道粘膜[1]。对于尿道损伤、尿道狭窄病人妥善固定尿管更显重要。可用布胶布将气囊尿管的尾端固定于大腿内侧,减少尿道张力,防止管道脱落[5]。5.4 尿管留置时间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率呈正比关系。原因是导尿管插入尿道并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刘优珍[3]调查233例尿路感染病例显示:留置导尿管占院内尿路感染的66.52%。插管当天发生尿路感染率3.43%,留置尿管1 d、2 d,大于或等于14 d,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9%及91%。张美珍[4]调查61例留置导尿患者显示:尿管留置1 d、2 d、14 d,泌尿系统感染率分别为1%、5%及100%,与美国CDC的研究报告一致。因此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除正常饮食外,24 h饮水量应大于3 000 ml,达到自身冲洗的目的,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5.5 尿管拔管时间的选择

为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尿潴留,要合理选择留置导尿病人的拔管时机。通常认为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较好,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尽早恢复,可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对预防院内泌尿系感染有积极的意义。拔管前经导尿管直接将开塞露注入膀胱,刺激膀胱壁收缩,促进排尿,可预防拔管后尿潴留。6.尿管护理

6.1 一般尿管护理常规

6.1.1.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尿管接无菌引流袋后,应用别针固定在床旁。6.2.保持引流通畅。

6.2.1 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以1米为宜,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6.2.2 接管与引流管管腔均不宜过小。

6.2.3 血块、尿盐、脓团或坏死组织堵塞尿管时,可用生理盐水30-50毫升进行冲洗,必要时可保持持续冲洗。6.3.防止逆行感染。

6.3.1 引流管位置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6.3.2 尿管每两周更换一次(尿道手术除外)。蕈形尿管每月更换一次。6.3.3 每三日更换尿袋。

6.3.4 保持会阴部清洁。可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会阴部及距尿道口5cm的尿管,去除分泌物,每日两次。

6.4 膀胱有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冲洗,每日2次。6.5 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护理常规

6.5.1.每日更换伤口敷料,清洗尿管周围分泌物。6.5.2.术后12天,腹壁瘘管形成,方可拔除膀胱造瘘管。6.5.3.拔管前,先作夹管实验,证实尿道通畅后,才除。

6.5.4.病情需要或造瘘管阻塞后可冲洗,冲洗液用无菌生理盐水,压力不能过猛,并应观察病人反应。6.6 肾盂造瘘管护理常规

6.6.1.严格无菌操作,并接无菌引流袋,每天更换。

6.6.2.一般不作常规冲洗。必须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ml,病人有腰胀不适,立即停止冲洗。

6.6.3.手术后12天,试行夹管3天,无漏尿,无腰胀,不发烧,证实肾盂至膀胱引流通畅时,才能拔管。

参 考 文 献 [1] 吴索娟.气囊导尿插管方法的改进与护理.天津护理,2004,2:15.[2] 应霞艳,俞立农.气囊导尿管留置方法的改进与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3,1:24.[3] 刘优珍.剖宫产术孕妇留置导尿管长度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93.[4] 张美珍.双腔气囊导尿管两种充盈气囊方法病人不适感比较.护理研究,2004,11:59.[5] 张玉芬,冯蕾.气囊导尿管脱出原因与预防.中国乡村医药,2004,3:18.

尿管护理 篇2

1 操作方法

本组剖宫产术共368例, 年龄21岁~36岁, 其中初产妇301例, 经产妇67例, 没有合并其他疾病, 均使用14号气囊导尿管。

1.1 操作前的心理护理妊娠期的妇女生理及心理方面

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多数产妇入院后会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 担心医护人员的操作对自身及胎儿会造成伤害, 术前留置尿管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 在进行留置尿管前要给产妇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 耐心解释留置尿管的必要性, 并说明留置尿管的目的是避免术中损伤膀胱, 术后由于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造成出血增多, 及利于术后排尿及伤口愈合, 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和减轻恐惧心理, 使产妇积极配合。并告知产妇置管过程中会有些不舒服及由于机械刺激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尿意、尿胀, 嘱其不必紧张, 让其对留置尿管有充分认识, 对操作后的不适有心理准备。另外, 和蔼的态度会让产妇感到亲切, 产生信任感。

1.2 操作中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前先排尿, 可使尿道中的细菌随尿液冲洗干净。常规消毒会阴及尿道口, 尿管插入4 cm~6 cm, 见尿液后, 再插入5 cm~7 cm, 向气囊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 ml, 轻拉尿管有阻力感, 证实尿管已固定于膀胱内。注意事项: (1) 插管前要用消毒石蜡油润滑尿管前端6 cm, 并检查尿管是否有破口, 气囊有无漏气。 (2) 插入尿管所需长度后固定好, 向气囊中注入生理盐水, 避免尿管滑至尿道后注水而损伤尿道黏膜或使其脱落。

1.3 会阴护理及相关知识指导 (1) 剖宫产后1 h~2 h血

性恶露较多, 要保持会阴部及尿管上的清洁卫生, 勤换一次性会阴垫。 (2) 注意尿管勿反折或受压, 保持通畅。术后4 h~6 h协助翻身, 翻身时一定要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脱出。 (3) 保持尿袋低于尿道口, 避免尿液倒流, 导致逆行感染。 (4) 尿袋中的尿液不可太满, 以防重力作用引起脱出。 (5) 可进食的患者, 应鼓励其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使尿量维持在2 000 ml以上, 减少尿路感染和预防尿结石的形成。 (6) 视病情逐渐给予半卧位, 常规给予1∶4碘伏棉球清洁会阴, 每日2次。 (7) 术后15 h~20 h可协助其下床, 在床边站立或缓慢走动。 (8) 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采取间歇性夹管, 每3 h~4 h开放1次, 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 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1.4 拔除尿管的护理 (1) 拔尿管时机的选择:

剖宫产留置时间常规为术后24 h拔管 (特殊者按医嘱) , 在临床, 选择在手术次日输液余量为500 ml时将尿管夹闭。 (2) 拔除的方法和排尿的心理指导:输液完毕拔针后, 先予会阴护理, 消毒尿道口, 然后抽出气囊内的无菌生理盐水, 如产妇膀胱充盈有尿意协助其下床排尿, 使尿管与尿液一起排出, 无尿意则轻轻拔除尿管, 并督促其在拔管4 h内排尿。插管及拔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导致产妇产生疼痛和不适, 以及担心腹部切口疼痛, 会使产妇畏惧排尿, 故要耐心做好解释并鼓励产妇起床自行排尿。极少数产妇拔管后首次排尿时有尿痛感, 告知其不必紧张, 应多饮水、多排尿, 会很快缓解, 以防其担心尿痛影响再次排尿。

2 结果

本组剖宫产手术共368例, 对留置尿管的护理, 所有产妇均能较轻松地接受, 没有恐惧心理, 未发生尿路感染, 有3例拔管后出现膀胱充盈, 不能自行排尿, 经诱导排尿或肌注新斯的明后, 自行排尿成功, 无发生尿潴留。

3 讨论

3.1 加强心理护理:

妊娠分娩是妇女极为重要的生理过程, 其身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加之现代孕龄妇女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 因此, 心理护理是孕妇较为迫切的需求。做好操作前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后排尿指导, 减轻了产妇的恐惧心理, 解除了对排尿痛和伤口痛的顾虑, 增强信心, 提高了首次排尿的成功率, 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

3.2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原则, 留置尿管期间正确的会阴护理, 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3.3 严密观察病情, 遵守插管和拔管的注意事项, 可避免人为加重或造成对尿道的损伤。

老年男性留置尿管护理体会 篇3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男性留置尿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为以后的护理操作进行理论指导。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300例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患者,在实施导尿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无痛法以及操作技巧改进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男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能够促进护理操作顺利实施。结论: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术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由于老年男性患者出现生理改变,在导尿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通过对留置导尿术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可以指导以后的护理操作。

关键词: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护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3-01

导尿术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且也是对各种急症、重症以及危症患者的护理操作。由于老年男性患者存在前列腺肥大、增生,在实施导尿过程中插到前列腺部位时常常引起导尿失败,将导尿管反复插入会损伤尿道粘膜,引起尿道出血、肿胀,甚至造成感染,增加患者承受的痛苦[1]。我院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300例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患者,在实施导尿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无痛法以及操作技巧改进等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300例老年男性留置導尿的患者,年龄在61~92岁,平均为(86.4±2.6)岁;其中144例为前列腺II度增生,56例为前列腺III度增生。

1.2护理措施

1.2.1饮食护理 嘱咐患者尽量选择高营养清淡类的饮食,不可食用过多,多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牛奶等食物。选择的蔬菜应新鲜同时选择富含维生素的绿叶输惨,水果影选择香蕉、梨、西瓜等,禁止食用含有刺激性的食物。这样不但能够防止便秘,补充VC,降低腹部不适症状[2]。而且如患者的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尽量保证饮水量在800~1000ml之间,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同时能够减少泌尿系感染,降低菌尿出现几率。

1.2.2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实施导尿过程中必须进行心理护理,在实施留置导尿前要向患者说明导尿的具体方法和治疗目的,让患者充分放松下来,切不可强行实施置管。尤其老年男性患者假如不想进行导尿,可出现应激性,容易引起恐惧、怕羞、全身肌张力升高,这也是引起插管失败的原因,一些患者在没有实施操作前就拒绝实施插管操作。此外,由于精神紧张可到值膀胱痉挛性疼痛,因而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导尿时应运用利多卡因实施无痛导尿,有助于顺利实施操作。护理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导尿前要对其进行关心,对敏感部位进行遮挡,安抚其恐惧及害羞的心理,对患者认真讲解导尿的意义,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最大限度的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和理解,这样才能确保插管顺利实施[3]。

1.2.3尿道口的护理 尿道口最多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等。广谱杀菌剂选择0.5%碘伏,对芽孢、细菌、真菌、病毒等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多黏膜和组织无刺激而且没有腐蚀性,具有润滑、灭菌的作用,能够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因而,运用0.5%碘伏溶液对尿道口进行消毒,清理冠状沟、包皮内的污物,每天2次,假如患者感到尿道口红肿或者不适时,我们运用洁尔阴液对尿道外口进行湿敷,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4]。另外,大便后均需要对肛周皮肤进行清洗,以免局部收到细菌的侵袭繁殖进入尿道。

1.2.4保持引导通畅 观察导尿管有无受压弯曲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集尿袋和导尿管的位置不可比膀胱高,而且需要每隔两小时更换一次尿袋,将集尿管固定在床边,有助于通畅引流,以免尿液逆流,每隔2~3小时需要将尿液放出以此,同时对尿液的颜色和量进行认真记录。

1.2.5插入尿管的技巧 实施导尿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对尿道口及会阴继续拧消毒,用蜡油对导尿管前端进行润滑,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以免对黏膜造成损伤,当插入时感到有阻力存在的情况下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同时用手指对导尿管顶端进行引导,使其从上方插入膀胱和尿道,将尿管固定。

1.2.6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 由于多次插管容易提升尿路感染的几率,因而拔尿管前实施早期护理操作。第一,应进行间断开放尿管,每隔3~4h放尿以此,锻炼患者主动排尿的意识;第二,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导尿操作;第三,拔管应选择膀胱充盈的状态下进行,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2结果

通过对老年男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能够促进护理操作顺利实施。

3讨论

老年男性导尿是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方法, 由于生理出现改变患者多存在前列腺增生情况,这给导尿操作产生一定的阻碍,我们科通过进行留置导尿术操作技巧的总结,进行无痛导尿术,同时积极总结老年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将患者的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消除,避免损伤黏膜、出血损伤,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医院的就诊量,增加医院受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郝振宇.留置导尿术在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24(11):145-146

[2] 方丽华,王艳芝.留置导尿术操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0(17):867-868

[3] 孙红燕.改良式留置导尿术预防昏迷患者尿路感染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4(29):386-387

引流管护理汇总 篇4

对于有多根引流管者,贴上标签注明位置及功能 防止脱出,扭曲,打折,受压 定时挤压,保持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颜色和量 定时更换引流瓶

术后躁动不安及不合作的患者应由专人守护或适当加 以约束,防止患者自行将引流管拔除

肠瘘腹腔灌洗与引流护理

持续腹腔灌洗并维持负压吸引,负压压力一般负压为75—150mmHg(10-20kPa),也可以随时调节压力,负压太小吸引不出来,负压太大造成肠粘膜吸附于管壁引起损伤、出血,注意充分稀释肠液,浓度越高对周围组织的侵蚀程度越高,早期引流液多时负压调大一些,瘘管形成,漏出液少时,应注意负压调小一些。保持引流管通畅

调节灌洗液的量与速度:一般每日的灌洗量为2000-4000ml,速度约40-60滴/分钟,根据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调整。灌洗液以等渗盐水为主,若有脓腔形成或腹腔内感染严重,灌洗液中可加入敏感抗生素。灌洗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0-40℃

观察和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计算每日肠液排出量时应减去灌洗量。若灌洗量大于引流量常提示有堵管现象,需及时处理。灌洗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心慌气急、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灌洗,并给予对症处理。

胃癌空肠喂养管的护理:

保持喂养管的通畅,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20~30ml冲管,输液过程中每4个小时冲管一次,以防营养沉积堵塞导管。

控制输注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速度:营养液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温度过高可灼伤肠道粘膜,甚至可引起溃疡或出血;温度偏低会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营养液浓度过高,易诱发倾倒综合征。

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细菌性肝脓肿引流管护理

经皮肝穿刺抽脓及脓腔置管引流术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盐水多次或持续冲洗脓腔,观察和记录脓腔引流液的色、性状和量;每日更换引流瓶;

T管引流的护理

妥善固定:缝线将T管间定于腹壁外,还要用胶布将其牢固固定于腹壁皮肤上。

保持引流通畅: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止胆液逆流引发感染。若术后1周发现T管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并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严格无菌冲洗。

引流的护理:正常成人胆汁分泌量约为800 到1200ml/d,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引流量为300~500ml/d,常呈淡红色或深褐色,有时含有少量细小结石或絮状物;恢复进食后,引流量可有 600~700ml/d,呈淡黄色,逐渐加深呈金黄色、清亮,以后随胆道末端通畅而逐渐减少。突发胆汁引流量或引流液性状改变时,应及时査找原因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腐浊皮肤引起损伤。T管造影后,应立即连接引流袋。造影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各引流管拔管指征及护理 胃管:肛门排气后

腹腔引流管:引流液量少、色清、患者全身状况好转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正常,超声检查显示阴性,可考虑拔管。

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抽脓及脓腔置管引流术: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d时,可拔除引流管

外科引流管护理试题 篇5

(五月份)

姓名:

成绩:

1.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发绀,护士应()

A嘱患者深呼吸

B.立即拔出胃管重插

C.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D让患者休息一会再插

E.让患者坚持一下 2.拔除胃管的技巧包括()

I夹闭胃管末端;II嘱患者深呼吸后屏气时拔管;

III到咽喉处快速拔出

A. I和II B.1I和Ⅲ

C I和III D I、II和III

E.以上都不是 3.更换引流袋操作,以下错误的是()

A.分离时注意用力的方向,防止拔出引流管

B.分离接口前要夹紧弓l流管,以防引流液漏出

C由外向内消毒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E.注意妥善固定 4.

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深度()

A 45~55Cm

B.35~55Cm

C 50~65Cm D.45~50Cm

E.35~50Cm 5.

男性成人尿道长度为()

A.12~14 Cill

B.14~16 Cm

C.16~18 Cm D.18~20 Cm

E.20~22 Cm 6.

为男性患者导尿时,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角的目的是()

A.耻骨下弯消失

B.耻骨前弯消失

C.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均消失D.尿道三个狭窄部消失

E.尿道膜部扩张

7.为男病人插尿管,再次消毒的顺序是()

A尿道口、龟头、冠状沟

B.龟头、尿道口、冠状沟

C.冠状沟、尿道口、龟头

D.龟头、冠状沟、尿道口

E.以上顺序均不正确

8.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长管侵入水中()

A.3~4 cm B.1~2 cm C.5~6 cm

D.7~8cm E.4~5 cm 9.

胸腔闭式引流瓶应该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A.10~15 Cm B.30~60 Cm C.60~100 Cm D.70~80 Cfll E.100~150 em 10.

关于腹腔引流管引流不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经常检查,通气管口要密闭

B.若阻塞离心方向挤捏

C.用注射器回抽

D.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

尿管护理 篇6

一、如何根据病情分析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答: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的量约为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日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脱出,可能引起胆瘘,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引出胆汁量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如何做好引流管的安全护理工作?

答:

1、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一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需每天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等,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应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防止自动拔出。

试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脱,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t型管接无菌引流袋,并用曲别针固定床旁,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将引流管扭曲、受压。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慢冲洗,勿加压冲洗。2.2 保持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每天更换引流袋,并检查有无破损,注意无菌操作,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防止胆汁逆流造成逆行性感染。2.3 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一般术后 24h内t型管引流量约300~5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本组病例有1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汁增多,约 1100~1450ml,胆汁内未发现沉淀物,为黄绿色,患者未诉不适。针对病情,给予继续观察,术后第6天引流量开始逐渐减少。

2.4 t型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每日清洁消毒t型管周围皮肤1次,并覆盖无菌纱布,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应严格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2.5 拔管的护理

本组病例均术后12~14天拔除t型引流管,其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在x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端是否通畅,若胆道通畅,可夹管3天;若无发热、腹痛、黄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后1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发作,以及时处理。2.6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胆道疾病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早期以胃肠外营养为主,静脉输入水电解质、氨基酸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胃肠功能恢复有肛门排便、排气后,指导患者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低脂饮食。闭式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管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封。保持管道连接处衔接牢固,必要时寸带固定于胸部,防止滑脱,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沙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有效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充分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术后初期30~60分钟一次,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膜腔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波动上下约4~6cm。

4、妥善固定

长短适宜,一般引流管长度100cm,各处均需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水封瓶置于床上病人双下肢之间,防止滑脱。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其密封。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住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5、观察与记录

〈1〉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波动4—6cm,以后逐渐减小到消失,不波动见于:肺扩张、管道堵塞、扭曲、受压、管子放置过深或过浅;

〈2〉色、质、量: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宜凝血。〈500ml/24h,第一个8小时多为血性液,如果引流液连续3小时>100ml/h,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伴休克症状,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开胸止血;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现要求更换无菌引流瓶),用胶布作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3〉有无漏气:正常24~48h有少量漏气,分Ⅲ°,Ⅰ°指用力咳嗽时出现漏气,Ⅱ°指深呼吸时出现漏气,Ⅲ°指平静呼吸时出现漏气,严重漏气说明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肺裂口大,可用安全瓶负压吸引 压力8~12cmH2O

6、拔管指征 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拔管,迅速用凡士林后厚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7、拔管后观察

几种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 篇7

1 保持引流管密闭、通畅

1.1 妥善固定, 严防扭曲、折叠、受压及脱落并做好标示和标记

利用重力引流, 引流管不宜过长, 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 但要留出足够长度以供病人活动, 同时注意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致引流管脱出。引流装置应低于引流管皮肤出口处, 通常接引流袋或接负压引流盒 (球) 。胸腔闭式引流接水封瓶, 水封瓶中的长管应在液面下2~4cm, 水封瓶应在病人胸部引流切口处以下60~100cm妥善放置。脑室引流袋入口处应保持在高于侧脑室水平10~20cm, 位置过低可使脑积液引流过快, 易引起颅内压突然下降而导致颅内出血, 位置过高不宜引流出脑积液, 不能有效解除颅内高压。负压引流盒充盈时, 应及时排出积液、积气, 保持负压状态。

1.2 挤压引流管

术后每30~60min挤压一次, 护士站在病人术侧, 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 (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 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 , 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 一手捏住折叠的下段, 另一手用力挤压引流管上端, 由上而下依次挤压, 以保持通畅。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 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应用纤维蛋白原、立止血等药物后, 更应注意此操作, 防止引流不畅。遇到特殊情况时, 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 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尽量减少挤压, 以免增加颅内压。

1.3 体位

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 床头抬高10°~30°, 脑室引流病人头颈部应放置在同一直线上, 不要压迫和扭转颈静脉。

1.4 冲洗

膀胱癌术后, 引流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冲洗速度及量依据出血情况看。T管引流为防止腹腔严重感染, 可给予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滴入或管内分次推注冲洗, 冲洗时注意推注压力要小。

2 防止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2.1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一次, 如果引流液多应及时更换。更换脑室引流袋应避免引流袋大幅度升降, 以防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目前, 对留置时间短且引流液少者,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一次有争议。

2.2 胸腔引流液用无菌生理盐水500ml 1次/d更换, 胸腔引流盒应1次/7d更换。

2.3 引流装置应低于引流术口, 搬运病人需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或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

3 护理观察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下面是几种外科手术留置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3.1一般术口引流

24h出血量不超过100ml, 术后72h引流量<50ml可拔出引流管。乳腺癌根治术后, 对于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数量的观察也极为重要, 更能准确地判断有无出血。一般术后1~3d引流量平均为75ml、34ml、17ml, 每日递减1/2。若术后第1天出血量超过100ml且为全血性液体, 颜色鲜红, 提示有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生做止血处理。若引流量突然减少, 常提示引流不畅, 应及时处置。

3.2 腹腔引流管

引流物为血性, 量>100ml/h, 应高度警惕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持续2h仍无减少即可以确定为活动性出血。

3.3 胸腔闭式引流管

如果引流液连续3h超过100ml/h, 全血, 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如有粉色胸液 (如白色、红色混合) , 提示乳糜胸, 应通知医生。观察水封瓶与引流管连接的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此水柱应随病人呼吸上下波动, 咳嗽时无波动, 应及时处理。咳嗽时有气泡溢出-Ⅰ度漏气, 深呼吸-Ⅱ度漏气, 平静呼吸时-Ⅲ度漏气, 以Ⅲ度漏气最重, 提示肺不张。正常情况下, 水柱波动小, 引流液为血浆样, 24h少于50ml, 肺完全复张, 即可拔管。

3.4 脑室引流管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清亮、透明的, 分泌量是0.3ml/min, 每24h分泌量400~500ml。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 其分泌量将增加。因此, 必须每24h测量1次, 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行对比,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 脑脊液可呈血性, 但此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若引流液的血性程度突然增高且速度明显加快, 可能为脑室内再出血。在引流通畅状况下, 脑室引流管内的液面可随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上下波动, 波动不明显时, 可嘱患者深呼吸、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 使颅内压力暂时升高, 液面即可上升, 解除压迫后液面随即下降, 证明引流通畅。

3.5 T型管引流

防止胆汁淤积, 如通畅, 胆汁色淡黄、清亮、无沉渣且无腹痛、发热等症状, 术后一周可间断夹闭管道。开始每天2~3h, 无不适可逐渐延长时间, 直至全日夹管。

3.6 空肠造瘘

观察造瘘口处有无渗液, 敷料潮湿后要及时更换, 并在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以保护皮肤。空肠造瘘口处要用无菌敷料覆盖, 造瘘管管口内外应每日用75%酒精消毒3次, 消毒完毕后, 造瘘管末端应反着夹闭, 并用无菌纱布包裹。

4 宣教

肝胆外科手术82例引流管护理 篇8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引流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31-02

肝胆手术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的手术,也是普外科中比较复杂的手术。术后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需留置引流管,对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防止胆管狭窄以及梗阻等症状的发生[1]。选择合适的引流管与护理措施是肝胆外科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2]。为进一步分析肝胆外科手术中引流管护理方法与效果, 收集2014 年 1 月 - 2014 年 12月期间 82例施行肝胆外科手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做出分析,现报告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肝胆手术患者共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在16~85岁之间,其中包括胆道腔内引流患者26例,腔外引流患者有15例,腔内引流患者有12例;烟卷引流条引流有10例, T管引流 8例,双套管引流者 10例。

2.结果

本组82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并且无引流管脱落以及堵塞等现象发生,术后出现感染以及渗血各1例,经过非手术方法都治愈,且患者恢复良好。

3.引流管的类型、适应范围及特点

2.1.1 引流管类型 双套管与三套管是将引流管跟外界吸引装置连接,通过其外层乳胶薄膜从而阻隔大网膜等组织,避免引流管堵塞,为便于引流液持续的渗入套管内,外层乳胶薄膜管可形成类似多皱形的波纹脊。在双套管的基础改良制得三套路,通过空气气流的流动来解决引流管的阻塞问题,使得引流更为通畅,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

2.1.2 适应范围:(1)胆汁、引流液黏稠或肠液漏出较多的手术;(2)术后预测可能会发生感染的手术;(3)各种吻合口有可能发生感染或漏者;(4)操作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4]。

2.1.3 特点 T管的特点 T管由形状而得名,它主要应用于引流胆管内胆汁,与无菌引流袋连接,3周左右即可拔管,对于老年人以及体质差的患者需适当延长至4周左右再进行拔管。T管适应证:胆肠吻合术等手术,均需在胆总管留置T管, 并进行引流[5]。

烟卷引流条:主要适用于血液和体液比较少的患者。其缺点是纱布 容易被血浆蛋白 堵塞,引流效果 随着置管 时间的延长 而 降低。因此应 常观察引流条 的情况,并且缩短置管时间,一旦发现堵塞需立即 清洗或者更换。

4.护理方法

4.1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多同患者交流,并加强鼓励、安慰患者,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此外,应向患者已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的重要性,告诉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注意防止引流管脱出。

4.2 引流管的护理

(1)注意观察引流物 注意观察胆道引流管内引流物的 颜色、性质、流量 以及气味等, 并准确记录。正常胆汁颜色 为黑绿色,白色胆汁表明 胆道堵塞,血样或者红色胆汁表明 胆道活动性出血,淡黄色 表示有腹水。正常胆汁黏稠 并且清亮,胆汁表现为稀薄、无黏液时 表示肝功能差,出现脓的絮状物表示 有胆管感染。正常情况下引流术后胆肠内胆汁的量 约为250-300ml/d,T管引流胆汁 为300ml/d。对于肥胖病人,要防止手术后腹壁皮肤松弛、迅速消耗后腹壁 脂肪、,在引流管处皮肤也会随着降低,致使引流管脱落。

(2)防止引流管的脱落与堵塞 医护人员要经常检查 引流管的固定情况,叮嘱患者家属加强注意引流管,确保引流袋始终低于引流管口,并注意观察管道,以防扭曲、打折及逆行反流。严格监管并约束重点患者,严防全麻手术后还未清醒患者自行拔管。由于引流物往往都比较多而杂,胆液以及 坏死的组织等常堵塞引流管[6],因此引流管需隔一段时间挤压一次或者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进行清洗疏通,切忌使用容易形成 凝血块的药物。在患者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稍稍抬高床头,使引流管低于病人的体位,以便于清洗和疏通。操作时要保持动作轻柔。

(3)引流的控制及调整 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对引流的时间以及吸引器中心泵的负压及时作出调整,如引流量较多时进行连续吸引,而引流量较少时需酌情 间歇吸引。采用烟卷引流条时,若引流物较多,且呈现为胆汁样,可顺着管道放置一根软的橡皮管,并将其与消毒瓶连接,切记隔一段时间更换引流管。

(4)并发症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使用广谱维生素,接头处用0.5%碘伏擦拭。要注意观察:注意引流口的周围是否有引流液外漏, 皮肤是否有红肿 及破损现象,拔管后注意 腹部体征, 是否有发热的现象;拔除T形管后,用凡士林纱布阻塞局部的创口,注意观察拔管后引流口是否有渗血或渗液现象。如发现异常现象,需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作出处理。

5.疗效判断标准

非常满意:术后患者完全康复,并且无并发症发生。满意:术后患者完全康复,但有轻微感染以及并发症发生。不满意:患者未顺利康复。本组所有患者都比较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6.讨论

在肝胆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的应用比较广泛,对肝胆手术后的治疗 以及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能及时发现术后患者有无渗血以及胆漏等症状,并且能快速引流出 残留在腹腔内的少量积血以及积液,加快 患者康复。然而因引流管的护理不及时、 刺激或者操作不当等因素,将导致严重反应,甚至可能需进行二次手术。证明加强对 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可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由此表明,在肝胆外科的 手术过程中, 加强对患者 引流管的护理, 有利于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率, 使病人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琴, 李德衛.切口愈合障碍患者肝胆外科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的临床价值.重庆医学,2011,40(17): 1712-1713.

[2] 李学兰.经皮经肝胆道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8例的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463-464.

[3] 何莹,钱桂平. 对61例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防治的探讨.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 6, 168.

[4] 梅向芳. 肝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求医问药,2011, 12, 314.

[5] 卜喜元,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以及并发症防治,中外护理,2011,8,128.

[4] 汪思思. 肝胆外科手术引流管的护理体会. 中外医学研究,2013, 21, 88.

[5] 鲁建平. 肝胆外科手术146例引流管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108-109.

尿管护理 篇9

PICC置管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对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的穿刺插管,其操作比较复杂,置管过程中的穿刺次数和出血量等众多因素都会对置管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1],因此,在置管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置管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回顾性总结40例相关资料,旨在探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共计40例,其中包括男性24例和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42岁-75岁,平均年龄为(57.3±14.8)岁,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进行护理的20例设为对照组,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进行护理的2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化疗方案和生活质量评分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肿瘤患者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的插管护理质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首先成立病区质量控制小组:通过考核方法选拔出三名具有较强责任心、护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护士组成质控组,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护理和病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维护、宣教和质量控制。具体方法:一是规范制度,尤其是对导管的维护制度要严格加以规范,制定维护检测列表,内容包括患者信息、导管的型号和品牌等、维护记录以及拔管的时间和原因等。二是规范宣教制度,质控小组成员应该对每个进行置管的患者从入院开始就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和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与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的患者积极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1.3统计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数、拔管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以此评价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间分类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值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2结果

观察组肿瘤患者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的护理下,PICC置管护理质量获得明显提高(P<0.05),主要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结果比较表

项目

观察组 16 4 12 8

对照组 12 8 7 10 3

8.65

<0.05

χ2值 9.22

P <0.05 置管操作时<20min 间 >20min 置管成功所1次成功 需的穿刺次2次成功 数 3次及以上0 成功

拔管情况 计划拔管 17 16 4

1.27 >0.05 非计划拔3 管

并发症 静脉炎 血栓 导管堵塞 炎性反应

3讨论 3 2 4 1 1 1

4.38 <0.05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肿瘤患者,经过反复的化疗治疗后,其机体的免疫力和外周血管情况均处于较差的状态,这大大增加了picc置管的困难,也提升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12年成立病区质量控制小组以来,对肿瘤患者的picc置管护理质量获得较大的提升,与2012年以前未实行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数和并发症情况等均获得比较明显的提升。

质控小组通过制定严格的导管维护制度,能够保证肿瘤患者有一份完整可查的置管监测I了,方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法,通过循环反复的评价达到逐步改进的目的。规范的制定完善的宣教制度的原因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不但与护士的维护有关,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可以使患者在置管治疗过程中更密切的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治疗成功率[2-3]。参考文献

尿管护理 篇10

引言:节约型园林,它是合理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1]。这样的空间,城市绿化可以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措施

1. 要充分利用土地

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具体措施如下:见缝插绿,开展绿荫工程。比如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墙面绿化、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等节约土地的绿化形式;地面也要采取嵌草铺装,尽量增加绿地面积;广场在设计上要改变以往纯铺装的做法,增种冠大荫浓的乔木。

2.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

朱建宁将节约型园林解释为“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便于管理养护为规划设计准则,以植物作为主体,水土作为要素,营造一个合理、适度的空间环境” [2]。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化设计者来说,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群落结构的设计,都应该充分学习和模拟优势乡土群落的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选择抗逆性比较强的植物品种,因地制宜来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

3.选择节约型的园林材料

节约型园林应该以各种各样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的循环利用、合理利用为原则,尽量减少各种废气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品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或者再利用等方法,形成十分新颖有趣的园林景观小品。如利用搅拌机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建筑用的剩余的砾石、石块可以做为园林的铺地,以及利用枯干废树可以形成奇特园林景观等等。

营造园林绿化的节约型措施

1.循环再利用的理论

循环再利用的理论,懿旨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为基础,构建园林种植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直至最后到分解者的完整的生物链。循环再利用主要包括废弃物的景观再利用、降雨的收集与再利用、各种垃圾的基质化处理等。

(1)园林废弃物的基质化处理和再利用

园林绿化中的枯枝落叶以及从水塘河流中疏浚出来的污泥等废物垃圾,经过人工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变成富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有益生长基质,不仅能消除园林废物垃圾处理的压力,更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持续物质循环。在实现园林垃圾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节省无机化肥等材料的使用方面,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废弃物景观的再利用

这里所说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各中废弃用地遗落下来的构筑物、建筑物、设备、设施等。例如将水塔改建成攀登瞭望塔、将废弃的机床改造为工业雕塑、将丢弃的铁轨改造为精美的花径、保留下来旧厂房的钢筋框架并将其改造为休闲休息场所等的做法,既延续了场所既有的特征,又可以創造出独特别致的景观,还节约了建造资金,是节约型园林设计中理应借鉴学习的节约材料的手段。

2.设计管理粗放型景观,节约维护成本

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既要考虑项目建设前期资金投入的节约控制,又要考虑到之后的管理流程,尽量设计管理粗放型的景观,理应在工程建设的初级阶段就明确做好全盘控制整个规划设计的进程。

节约型园林后期管理养护

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逐步提高,园林绿化中的管理养护成本也将不断提高。因此,便于养护,节约人力应该作为节约型园林构建的考察标准之一。

1.建造节约型园林的后期维护工作的措施

(1)大力开展园林科学节能,节水,节电技术

建设节水园林的核心是提高园林绿化中的用水用电效率,采用开源节流的方法减轻园林用水用电的紧张局面。推广使用再生水利用技术,集雨技术,尽量收集地表径流,减少园林绿化管理中自来水的适用。同时采用滴灌,喷灌,自动化灌溉的系统,合理科学的调整灌溉方式。

(2)园林植物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在可持续控制的区域引进并且培育害虫的天敌,引进太阳能诱虫灯等物理方式的治疗设备。选用低毒少量的高效药剂,用最少的人工干预达到区域园林绿化的生态平衡的效果,有效的控制植物的害虫量,减少农药的投放量,降低药物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

(3)积极推进绿化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例如园林绿化维护过程中产生的间伐材、剪枝、枯枝落叶和草坪等可以通过高温发酵以及堆肥来无害化处理园林废弃物。利用搅拌机搅拌剩余的混凝土形成 “假山石”景观以及铺路剩余的砾石、石块等作为园林的铺地,此外也可以将植物的枯枝、落叶、死皮、树皮等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景观建造的材料,营造新颖的园林景观。

结语

建造节约型园林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节约型的园林规划设计,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使我国的园林绿化产业沿着可持续性、节约型的道路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上一篇:德育工作计划 :中学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小烦人淇淇四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