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除草技术

2024-05-29

秧田除草技术(精选5篇)

秧田除草技术 篇1

1水稻烂秧

1.1症状

生理烂秧,有烂种、漂秧、黑根等。烂种是指播种后不能正常发芽而腐烂。漂秧是指出芽后长时间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在土表,最后腐烂枯死。导致烂种的原因很多,如陈种子,或种子水分过高受热霉变等。黑根为秧苗中毒。当大量底施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做底肥时,秧田水又深,土壤还原态过强,其中的硫酸根还原菌迅速繁殖,将高价硫还原成低价硫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亚铁等,毒害稻苗,使稻根变黑腐烂,叶片枯死。病理烂秧,由立枯病、棉腐病引起。立枯病,症状:常见于旱秧田。出苗后秧苗枯萎,茎基柔弱,易拔断。轻者,成片发黄;重者,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绵腐病症状:常见于水秧田。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5~7天即可显症,起初在颖壳破口或幼芽基部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秧田初期为零星点片发生,若遇低温连阴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死苗。

1.2防治措施

对烂秧症的防治重点:改善大田环境,培育壮苗,增强抗病性。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预控效果更好些。改进育秧方式,选择秧田,满足这些条件:避风、向阳,地势低平,结合深耕,确保土质疏松。整地要细,冬季闲置田,注意晒垡,基肥用足。改善用肥,多用温性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播种前,除去田间杂草,确保长势要好。此外,选用薄膜育秧,防控效果不错。露天育秧,注意秧田湿润。适时选择播种期,通常情况下,露天播种气温至少要在12~13℃以上。播种用量适中,落谷要均匀,踏谷不见谷。而后,覆盖适量草木灰。播种后,秧田水自然落干,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温度,确保出苗出的全、早、齐。加强肥水管理,旱育秧,注意浇水,适量灌溉,促进根部生长,有利于分蘖。水育秧,注意控水,确保通透性。同时,注意灌水,很好保护秧苗。用肥要科学,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后期,用好送嫁肥。同时,追施氮肥,有利于增进糖分,有利于促进抗逆性。立枯病防治,此病常见断奶期旱秧。此病防治,用30%土菌净,消毒,用240mL/hm2;配用,辉隆宝,用900mL/hm2,上述兑水用450kg/hm2,喷雾喷施,防病效果显著。棉腐病,药防前1天,排干稻田水。用30%土菌消,240mL/hm2;配辉隆宝,900mL/hm2。上述用药,兑水用450kg/hm2。药繁后1~2天,复水,效果不错。

2其他苗期病害

2.1恶苗病

症状:被感染秧苗,要矮健苗许多。而且,叶色泛黄,根系不发达,叶鞘细长。枯死秧苗,显白色霉粉物。所有秧苗中,旱育发病更重。用有机肥,未充分腐熟,发病较重。而且,籼稻较粳稻发病更要重一些。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催芽时间不宜过长。发现有病秧,及时拔除,集中远离秧田销毁。播种前期,种子消毒处理。苗期有感染,可用25%咪酰胺,喷雾除病害,效果更好些。

2.2苗稻瘟

最常见秧苗3叶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防治措施:经药敏实验,可选择这些药防治。75%三环唑,用750g/667m2,喷雾除病害,至秧苗滴水,能起到不错预控效果。此病流行高发期,用40%韩稻爱,用1200~1500mL/667m2。或者,用40%敌瘟灵,兑水喷施,防治效果更好。

3营养障碍病

秧苗缺锌,下部叶脉,有黄白化状。而上部位,有黄褐色斑点,不规则的斑块。之后,斑块渐扩大,呈红褐色的条状。缺锌秧苗,叶片长势缓慢,产叶短而狭窄。尤其,基部中脉,泛黄白色。根系褐色。解决措施:水秧田,注意晒田,增加通透性,有利于新根萌发。同时,在移栽前7~10天用细潮土225kg/hm2拌蔸都发3kg/hm2,均匀撒施苗床。秧苗缺钾,患病矮小,呈暗绿色。叶片呈紫色,基部有红褐色斑点。严重病秧苗,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调治方法:可用诺普丰或果美丰或富万稼有机复合液肥600g/hm2叶面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总结

水稻秧田期管理水平,影响到后期的育秧质量。为培育健康壮秧,要加强做好秧田期间病害的防控,才能预防和减少病害扩散、切断病害传染源、控制稻田病害发生的作用,为此,地方少一定要高度重视秧田期间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在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针对秧田期面积小、防治集中的优点,认真防控,培育壮秧,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基础。同时,要密切关注秧田期常见的病害种类,比如:生理性烂秧和病理性烂秧,注意改善大田环境,改进育秧方式,适时选择播种期,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病性。同时,辅以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此类病害的影响。此外,一些常见病的防控,诸如:立枯病,棉腐病,恶苗病,苗稻瘟,营养障碍病等等,都不能有所忽视,以免病害扩散而影响最终的生产效益。

秧田除草技术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19.9g·kg-1,碱解氮N:108g·kg-1,速效磷P2O5:30g·kg-1,速效钾K2O:80g·kg-1,pH:4.95。

1.2 材料

选用3种除草剂,即10% 千金、48% 排草丹和90% 高杀草丹,试验所用的水稻品种为东农428。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在塑料大棚内采用旱育秧小区试验法,共设5个处理:各处理药剂用量和处理方法见表1。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 m2。 各小区播种前均施等量的N80kg·hm-2,P2O560kg·hm-2,K2O 75kg·hm-2,其中氮肥用硫铵(含N21%),磷肥用磷酸一铵(含N11%,P2O547%),钾肥用硫酸钾(含K2O50%)。施用除草剂的喷雾器械为山东卫士储压型喷雾器,圆锥喷头,采用手动甩喷方法,操作压力0.2~0.4 MPa。

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1碳、氮代谢性状的测定:在施药后5d开始测定植株地上部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施药后15d测定植株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其中NR活性采用离体法[12],GS酶粗提液的提取参照文献[13],GS活性的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50T试剂盒法,可溶性糖的测定采用苯酚法[12],还原性糖的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12]。

2细胞质膜稳定性:在施药后5d测定植株地上部的丙二醛含量(MDA),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2]。

测定各处理根系活力。

4生长势、形态特征及除草效果调查:苗后施药15d时,在小区不同区域随机选取10株,测定株高、叶片数、地上和地下部鲜重,同时在每小区随机选取3个点,每点0.2m2,调查杂草总株数。3根系活力:采用TTC法[12],在施药后5d

1.3.3 统计分析试验的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所有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均在Microsoft Excel 2007上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均在DPS v7.05软件上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除草效果

在苗龄2.5 叶期进行除草剂的施药处理,15d后调查残留杂草总株数。由图1可见,施用除草剂10%千金+48%排草丹组合(处理1、处理2)苗后除草及90%高杀草丹封闭除草(处理3、处理4),无论剂量高低,均有良好的除草效果,施药后的残草株数显著降低,防效均在90%左右。

2.2 除草剂对秧苗碳、氮代谢性状的影响

2.2.1 除草剂对秧苗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施药后5d四个除草剂处理方式对秧苗氮代谢的重要酶之一G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清水对照比均差异显著。其中处理3最高,与其它3个处理比均达显著水平,其次是处理1和4,两者相近并显著高于处理2(见图2)。

2.2.2 除草剂对秧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除草剂对秧田水稻幼苗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有抑制作用,施药5d后各除草剂处理的NR活性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不同处理之间抑制效果不同,其中处理3 对秧苗的NR活性抑制最轻,与其它3个处理比差异显著(见图3)。

2.2.3 除草剂对秧苗光合产物的效应施药后15d的水稻秧苗光合产物测定表明(见图4),3种除草剂的4种施用方法都使水稻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得到增加,与清水对照比均差异显著,4个施药处理间增幅各异,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增幅大小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与可溶性糖含量相似,4个施药处理的还原性糖含量同样显著高于对照,且彼此间的差异同样达到显著水平,增幅大小依次变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

2.3 除草剂对细胞质膜稳定性的影响

植株体内丙二醛含量是衡量外界环境对植株伤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含量越高,细胞质膜过氧化程度越重。苗后喷施除草剂后5d水稻秧苗的MDA测定结果表明(见图5),处理1和处理2的MDA含量高于清水对照,处理3和处理4低于清水对照,但各施药处理间及其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4 除草剂对秧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不同除草剂处理方式对秧田稻苗根系活力的作用不同(见图6),同种药剂组合间相比,10%千金+48%排草丹组合的2个剂量(处理1、处理2)间差异不显著,但90%高杀草丹的低剂量(处理3)根系活力较高,与高剂量(处里4)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施药种类相比,无论低剂量还是高剂量,苗后喷施10% 千金+48% 排草丹(处理1、处理2)的根系活力低于封闭除草的90%高杀草丹(处理3、处理4),其中与低剂量的处理3 间差异显著,与高剂量的处理4间只有处理1达显著水平。与清水对照相比,苗后施药的处理1和处理2根系活力都受到明显抑制,达到显著水平,封闭除草高剂量的处理4比对照稍有降低,但差异不大,低剂量的处理3 根系活力却有增加,并达到显著水平。

2.5 除草剂对水稻秧田幼苗形态特征及生长势的效应

秧苗形态特征是秧田施用除草剂后的最直观反映,苗期施药后15d的调查可见(见表2),同种药剂或组合的不同剂量对秧苗形态特征的影响无差异,但不同药剂或组合之间差异显著。 采用90%高杀草丹封闭除草的处理3和处理4对株高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比对照降低20% 以上;相反,对叶龄有促进作用,两个处理均比对照增加10%以上,经统计分析,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采用10%千金+48%排草丹进行苗后除草的处理1和处理2对株高和叶龄均没有太大影响,与清水对照比差异不显著。

除草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剂量的不同对秧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作用各异(见表2),在地上部鲜重上苗后除草的处理1 和处理2 均降低10%以上,而封闭除草的处理3和处理4表现出小幅增加,施药的4个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4种施药处理中,以封闭除草的处理3效果最佳,其地上部鲜重显著高于苗后除草的处理1和处理2。与清水对照比,各施药处理对秧苗根系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苗后施药的作用小,增加幅度仅为2.4%~4.9%,二者未达到显著水平;封闭施药的作用大,增加幅度为19.5%~26.8%,其中处理3增幅最大,与清水对照及苗后施药的2个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中同列中不同字母代表差异达到0.05水平。Th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

3 结论与讨论

除草效果是衡量除草剂施用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试验采用的10%千金+48%排草丹组合及90%高杀草丹,无论剂量高低,均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4个处理的防效均大于88%,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8]。不同药剂处理间就防效而言,效果相当,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

已有的研究证明,水稻施用除草剂后会对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14-16],本试验中4种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秧苗的生理效应因性状而异,其中NR活性在4种除草剂处理条件下均受到显著抑制,株高受90%高杀草丹2个封闭处理的抑制显著,根系活力受10%千金+48%排草丹组合2个苗后处理的抑制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而在GS活性、光合产物含量、叶龄、地下部鲜重、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性状则表现出无抑制或促进作用,特别是90%高杀草丹低剂量处理,对前4项性状指标的正效应均达到统计显著。这一方面可能是本试验是在秧田条件下进行的,秧田的土壤和小气候条件与以往在本田的研究不一样。另一方面,本田水稻移栽过程中,由于植伤和根系的恢复,植株处于缓苗期,抗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药剂的影响[17]。其次,不同除草剂种类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限制效果各异,这一点可以从李永基等的研究[18]得到证明。

高杀草丹属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可被根和幼芽吸收,抑制生长点和细胞有丝分裂,脂肪酸、蛋白、脂类甚至类黄酮等在体内的合成[19]。本试验高杀草丹封闭处理的秧苗叶龄不减反增,说明秧苗的生长点和有丝分裂并没有受抑制,株高的矮化可能主要是细胞体积的减小所致。袁树忠等的研究表明[17],丁草胺等除草剂在施药20d后根系活力得到恢复,可促进根系新老交替,加快老根衰竭新根生成。本试验中秧苗地下部取样测定的时间正值苗龄20d左右,根系活力得到恢复,这可能是高杀草丹封闭处理地下部鲜重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 篇3

摘要:本文主要对水稻栽培过程中秧田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在水分管理、肥料管理、温度控制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为水稻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达到水稻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秧田;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10

1 水分管理

覆膜的苗床在出苗前不宜浇水(即播种后的5~7天),以免幼芽受刺激影响发根。此时幼苗还没有完全出土,如果浇水,水会把用来封闭苗床的除草剂淋到土中,幼芽直接接触到除草剂会产生药害,抑制稻苗出土,造成出苗不齐或不出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闷芽)。当整个苗床约有80%的秧苗出土见绿后揭膜再浇水,不能漫灌,只能喷浇,不能在正中午浇苗,应在早上8点以后和下午3点以后浇水,注意每浇一次水必须浇透,但不能浇涝。

在稻苗三叶期前不应勤浇水,此时秧苗根系的通气组织尚未形成,不能长期淹水。三叶期后,根系通气组织逐渐完备,对淹水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同时气温升高,叶面积增大,叶面积的蒸发量也随之增大,此时需水量较多,如果土壤水分缺乏,便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幼苗生长缓慢,并可能促使秧根深扎,造成拔秧困难。

2 肥料管理

三叶期后,秧苗体内通气组织已经完善,光合作用也加强,生理需水增多,此时种子养分耗尽,是生理上抗寒力最弱的时候,所以在二叶一心期及时施一次“断奶肥”,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建议此时用一次水稻专用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

成秧期,在即将拔秧的前5~7天,施一次“送嫁肥”,每亩施硫酸铵7.5公斤,以提高叶片内含氮量,这对移栽后提高发根能力、促进早返青有明显效果。

3 温度管理

在恒温条件下,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2℃,15℃以上出苗比较正常,幼苗能顺利生长。一般以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时,对培育壮苗是最有利的。因此,秧田期对温度的需求尤为重要。

出苗前棚内温度保持在31℃~33℃之间,超过35℃要随时通风降温。在棚的背风面,即在一侧进行揭膜通风。

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棚内温度在25℃~28℃之间,超过30℃时要及时通风,在棚的一侧揭膜通风。

二叶一心以后保持棚内温度在25℃。如果超过25℃时要及时进行通风炼苗,刚开始时是在上午9点到下午2点通风,此时棚的两侧都得掀开,形成对流。

三叶期以后要大通风,当夜间外面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昼夜通风,先从一边掀开,以后逐步到四边,最后到插秧阶段大棚可成为“天棚”。

4病虫害防治

发生立枯病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土传病菌;二是苗床土酸碱度过高;三是播种量过大。鉴于以上三种原因,可提前进行预防。方法是在摆盘之前对事先浇透水并搂暄搂平的置床进行杀菌消毒,可用甲霜灵、恶霉灵、立枯一次净等恶甲成分的药物。另外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和二叶一心时分别再用以上同种药液进行苗床喷雾,用量按说明书使用即可,这种方法是用来预防因土传病菌而引起的立枯病;在秧苗一叶一心和二叶一心时各浇一次酸化水或用壮秧剂拌土撒施,注意无论用哪种方法实施后立即洗苗。酸化水不能勤浇,会引起酸害,类似青枯症状,一旦打绺变成灰色就很难治愈;掌握好播种量,如果人工插秧盘每平方米播种量(干籽)超过300克时或机器插秧每平方米播种量(芽籽)超过65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判断是否得立枯病的方法是把苗连根拔起,看根和茎的连接处,把茎拨开,里面变黑就是立枯病。

青枯病在寒地育苗中最常见是为害最严重的生理性病害,也叫干冷性烂秧。心叶和幼嫩叶部分先行失水,枯萎卷曲死亡,然后扩散到全株,死亡时呈深绿色。发病原因主要是地凉,扣棚晚,遭遇强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防寒工作做不好就会发生青枯病。避免寒地育苗的最好方法是提前把育苗大棚扣好,距播种前15~20天为宜。另外,要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风降温天气要提前做好保暖措施。青枯病发病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如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所引起的稻苗徒长,这样的苗因地上长得过快,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蒸发水的能力,稻叶因此打卷。防治的方法是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发现有打卷,千万不能在中午气温高时突然进行大通风或浇水。如果青枯病严重应按照防治立枯病的方法来用药。青枯病的特点是先死叶后死根,秧苗死亡迅速。烧苗是施肥量大引起的,表现在整床、某块不出苗或出苗后稻苗长的高矮不齐,发现这种情况要反复浇水把肥洗掉,发新根后再正常管理。

烤苗是指棚内温度过高,导致茎叶发黄。如有此类现象发生,用生根粉和硫酸铵匹配按每平方米50克进行喷浇效果比较好。

细菌性褐斑病是氮肥用量过大或前期不注意通风秧苗徒长后再通风就容易发生上部叶片的边缘和叶的表面有褐色斑点,这是徒长的稻叶在通风过程中叶片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伤口,侵入细菌后发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苗高的地方,发病的部位都在最高的叶上,底部一般不得病。细菌性褐斑病一般不用打药,加强通风就可以。

绵腐病是育苗棚建在低洼、冷、凉、水分大的地方容易发生,或扣棚晚时也会得此病。另外,由于稻种催芽温度过高、芽谷受伤,或因播种后长期遇低温多雨,生活力减弱,病原菌乘机侵入,发病初期谷粒幼芽基部或颖壳裂开处出现白色胶状物,逐渐扩大,以胶状物为中心向四周密生放射形的乳白色菌丝。防治方法是浅灌水、晴天排水晒田和追施有机肥或叶面肥、降低土壤含水量以排出土壤中有毒物质,以利防止黑根。一旦发病后,应及时排水,提高地温。然后再用0.05%的硫酸铜溶液喷施,也可将硫酸铜装入纱布袋中(每亩200克)放到水口处,随水慢慢流入秧田。事先把水排干,然后灌入药液。

潜叶蝇发生在水稻移栽期提前以后,潜叶蝇也从秧田提早转移到本田为害,特别是小苗为害较重,所以在移栽前的1~2天,在苗床上喷施40%的氧化乐果800倍液,或每亩40%的乐果乳油100毫升,拌土20公斤后撒施苗床上。

秧田除草技术 篇4

在当前林业育苗工作中除草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对苗木生长进行保障的一项重要基础。随着当前我国化学技术在林业育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了。同时在大量的实践中也表明,化学除草技术也是一项十分高效的除草方式,不仅能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节省,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苗木的质量进行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也将对林业的发展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和影响[1]。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1在化学除草技术进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合理选择化学除草工作的时间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将化学技术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进一步对除草工作的效率进行提升,首先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合理选择除草时间,通常情况下利用化学技术展开除草工作最好在早期进行,也就是在杂草为四个叶片前进行除草工作。在苗木最初的发芽过程中,最有效的一种除草方式就是毒土法,通过这种方式对苗木的发芽率进行全面提升。当苗木的生长正处于旺盛阶段时,则需要对化学药剂的用量进行控制,这是因为植物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对于除草剂等物质有着较为敏感的反映,因此一旦这个过程中的除草剂出现使用过量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苗木中毒的情况。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对化学除草时间进行选择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

1.2对化学除草剂的用量进行正确掌握

对化学除草剂进行科学的使用对于苗木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但是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对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的。一旦出现用药量过多的情况,就会对苗木的种子造成伤害,但是如果用药量太少也不能发挥出理想的除草效果,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就需要掌握用量的合理性。同时,当使用的化学除草剂为多种的时候,相关林业人员要正确的选择剂量,并对用药的各项环节进行合理配置,要求掌握苗木的特性和时间、杂草类型等,从而更好的实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

2化学除草剂在林业育苗中发挥作用的相关影响因素

2.1植物的生长阶段

除草剂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不仅应该考虑到苗木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应该适当的和杂草进行适应,通过这种方式也将取得十分有效的除草效果。杂草在进行生长的初级阶段是相对比较脆弱的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利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处理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相反的,当杂草的生长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除草的效果就变得不再明显[3]。一般情况下,杂草生长到两个叶片的时候所取得的除草效果是最为明显的。一旦叶片生长到三个叶片的时候,杂草就将对除草剂出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当生长到四个叶片的时候,除草剂基本上很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2自然环境因素

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土壤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一项重要自然因素。同时,光照也是对其效用进行发挥的一项重要原因。比如有一种除草剂中含有二苯醚,所以在光照下才能对其作用进行发挥,但是如果在黑夜中或是黑暗的环境下,那么这种类型的除草剂将无法发挥作用。这也就是说,除草剂在发挥效用的过程中和光照的强度也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提升,除草剂所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4]。此外,风和雨等自然天气也将对除草剂的发挥作用造成严重影响。除草剂的使用一般需要在晴天下进行使用,同时通常还要尽可能选择无风天气,因为如果有风,除草剂很容易被大风吹走,有雨也会造成除草剂的稀释,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选择合理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除草。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光照,也就是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只有温度在一定标准下,才能对除草剂的吸收效果达到最佳阶段,因此在对除草剂进行喷涂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到30摄氏度中。

3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化学除草剂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对化学除草剂进行应用,也给林业育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将取得十分显著的结果。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将云杉育苗为例,并且观察其除草效果。云山在育苗的.过程中通常为每年的四月份,当云杉的木种刚放入土中的过程中,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也要对周围的杂草进行研究,防止出现杂草对云杉的生长起到不利的影响和阻碍[5]。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杂草,那么就可以相应的采用西玛津一类的化学除草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和清水进行混合,并进行适当喷洒,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出现和诞生。

通过本文的研究,化学除草剂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产物,在实际林业育苗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应用。在当前林业育苗工作中除草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对苗木生长进行保障的一项重要基础。所以在今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应该适当的对除草技术进行利用,进一步对育苗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从而全面促进我国今后林业育苗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36(18):154-154,155.

[2]张凤权,王海英,侯毅等.简析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62(12):106-106.

[3]王跃文.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实践[J].北京农业,2014,57(33):89-89.

[4]陈作良,徐晓东.关于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39(20):159-159.

秧田除草技术 篇5

工作总结

秧田村于2004年8月由原毛田、中山、秧田三村合并而成,属浏阳市沙市镇所辖,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老组37个,有1288户,常住人口5228人,两所完小,三个村级集镇,店铺106户,9个企业。全村共分为六个网格小区(51-56),30个屋场,为了治理好本村境内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和实现村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从2016年元月份起整村推进垃圾分类,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

创建情况如下:

一、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1、明确指导思想

2、制定了工作目标

3、成立了组织机构

a、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

b、以网格小区为单位,成立了六个治理领导小组,每组确立了责任人。

c、确立了屋场垃圾分类保洁责任人

d、成立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监督小组

4、多次召开了垃圾分类培训动员会议,利用广播或者上户进行了分类知识宣传,制定了监督、每月评比、奖罚等长效机制。

二、垃圾分类投入及农户环卫费收缴情况

1、村内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一座日处理垃圾五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工程正在建设中;投资18万元购置了3000只垃圾桶,全村每户配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2只;村级投资8万元添置了洒水车一台;投资21万元建设了三处垃圾分类分拣中心;聘请了六名专职保洁员,采取底薪加奖扶制度,每人保洁员配置了一台回收车;聘请了三台不可回收垃圾清运车;投资2万余元为每户购置了一只菜叶菜根等堆沤桶。

2、全村1288户,100%参与了环境卫生垃圾入桶,100%参与了垃圾分类工作,每户月交120元环卫费,缴费及时率100%。

三、分类流程

四、垃圾分类工作效果

自年初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村民环卫意识大大增强,分类水平日渐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效果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垃圾减量率达76%(2015年三月份月产生90吨转运垃圾,2016年三月份垃圾总量91吨,通过分类,转运垃圾全月仅为21.8吨)。

五、总结

上一篇:王雷军老师《TTT—卓越培训师十二项技能提升训练营》下一篇:五下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