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EMBA演讲5则范文

2024-11-06

牛根生EMBA演讲5则范文

牛根生EMBA演讲5则范文 篇1

2007年3月18日,南开大学EMBA俱乐部成立大会暨滨海新区商业机会研讨会在天津滨海开发区隆重举行。

会上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根生发表精彩主题演讲《如何做好一名总裁》。

牛根生指出无论做哪一种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业家把人做好的三个条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第三,胆量,总裁的“裁”需要胆量。

在蒙牛,非常注重团队学习。牛根生说到,做总裁有两个共振要记下来,一个是核磁共振,一个是传统共振。传统共振就是部队过桥的时候步调不能一致,如果一致的话就产生共振,桥就断了。蒙牛走到今天,跟共振是特别有关系的。学习,产生的结果先是共识,共鸣,然后是共振。所以,学习一定要共同学习。

对企业家的“胆识”问题,牛根生谈起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胆识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无知无畏的胆大;二是无私无畏的胆大。

在分享了自己做总裁的心得与体会后,牛根生提醒现场所有的企业家们,离开脚看鞋是总裁容易犯的病。蒙牛企业文化里面有一句话,矛盾的98%产生于误会。把人生间所有事情拿摄像机拍下来,会发现98%的矛盾来自误解。

以下为现场牛根生主题演讲的文字实录:

怎么样做一个好总裁?大家都是总裁,总裁和厂长级别不一样,总裁总裁,如果“裁”不好,会给事情带来损失。无论哪一个时代,无论哪一个国家,做总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国家和国家的条件不一样,做总裁的条件也不一样。行业不一样、企业不一样,总裁的作用有可能不一样。近两年,央视放了很多关于“怎么样做好总裁,怎么样把总裁做好”的电视剧,像《大染坊》、《乔家大院》等等。今天怎么样做总裁?像胡秀岩他们的企业是家族、可继承的企业。都说富不过三代,怎么样做好家族企业?每一个时代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最近长江商学院上课的时候讲到一个案例,在德法两国边境上有一个家族企业,做得非常大。法国厉害的时候归法国了,德国厉害的时候归德国了。虽然是家族企业,他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行业和国家不同,我们的企业领导人也是不同。今天分两部分来讲:前一个部分,给大家介绍我自己做总裁的体会。下一个部分,现场对话、互动。

一、做人的公司做不小,做事的公司做不大;做人在先,做事在后

各位是EMBA的学生,我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做企业之后在大学里面接受培养和再教育,是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学了两年。在北大也学了半年。

真的想做好总裁,首先要把人做好,因为总裁是带人的。如果带不好人,你的总裁再费力、再费劲也做不好。你做人不是你自己做人,为了把这一个团队带好。有两种总裁,有一种是不能够把企业做大的总裁,有一种是能够把企业做大的总裁。

无论做哪一种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

第、企一业家,把人理做解好的人三个性条件。

怎么样做人?经营98%你得理解人性,一个人做事不难,难的是3、4、5、500等很多人在一起做事。如果你不了解人性,这一个事情的结果可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你自己做人的东西,一直在影响着你周围的人,像助手、司机、家人。如果你部门的问题特别的严重,找谁?就找领头人,他身上的问题肯定非常的严重,自然而然的传染给了下面的人。改变别人难上难,调整自己最简单。做总裁要调整自己。最难管的人是谁?是自己。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就别当总裁了,因为当总裁的话,可能会有“血淋淋”的事情。

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

什么叫眼光?谁的眼光?是不是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你可以当总裁。别人能发现你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发现你认识不了,这样的话总裁也做不下去。这一个事情对所有的人都存在,都是同样的条件,看你能不能发现。中国航天员想上天之前,给内蒙古很多企业,尤其是跟乳业企业沟通过,希望大家能够参与这一个事情。蒙牛企业非常的积极,跟了两年,这一个事情做之前是保密,能不能安全上去有很多秘密在里面。包括做超女,刚开始做也不成功。我们做牛奶的首先从学生开始,学生太多,把男生、女生分开做,女生的量占50%,这里面拿出一部分更加特别的女生,就是把超级女生拿出来做,所以叫超女。企业家能不能带一些“鲨鱼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请了可口可乐的一个小伙子来帮我们做,当时他把这一个事做起来了,后来央视采访我的时候问我为什么不选第一、第二名,选第三名?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打电话给他,他说第一名、第二名有一点内向,有一点前卫,跟我们的消费群有差异,第三名跟我们消费群体很近,所以就选了第三名。到底是湖南卫视把超女做火还是蒙牛做火的?不知道,因为湖南卫视之前做过超女。所以这就是眼光,用人的眼光。

第三,胆量。

做企业之前想一下有没有胆量,没有胆量就别做。总裁的“裁”需要胆量。眼光都好,都看见了,而且不止一次的看到,看到很清楚。就像去年看到了什么事情,前年看到了什么事情,但是因为胆量不足没有做,就是老是后悔。没有胆量的总裁基本上都是谈论去年的、前年的、大前年的事情。有胆量的总裁一般是谈明年、后年、大后年怎么办,总结去年、前年的事情是为了明年和后年的事情。胆量是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东西,改起来很难。胆识是排最前面的,见识排在第二位,学识排在第三位。学历太深的人做总裁比较少,因为学识是排在第三位的。见识排在第二位,因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去蒙牛体会很深,那么贫困落后的地方出现了那么一家企业,而且无论是走道、吃饭、睡觉都有规矩。每一件事情发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得总裁归。在蒙牛的会议上,听不到手机声。食堂里面没有剩饭,这是规定。如果看见有人走路弯弯扭扭,那肯定是外来人,我们要查到是谁的客人,要他捐款50块钱。如果不用这样的制度、不用这样的规矩,企业能好起来吗?

所以,经济、政治、商业等方方面面领导来了之后,后面跟着很多要来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去,后面会去很多人。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瑞典的能源部长来了之后,有很多的感触。

他们感觉到受了教育。在这样一种贫困落后的地方能够管到这一个程度。到了总裁这一个位置之后,不“裁”行不行?不“裁”不行。

二、团队学习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非、常的重一要。学个习的人时候有学两种习方式:。

一定是一把手来,二把手、三把手不能来。

2、学习一定要团队学习,团队学习非常的重要。我过去的企业犯了一个错误,一把手非常的忙,他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他学的东西跟我学的不一样,我们学武当拳的时候,他学太极。我们学太极的时候他学武当拳。一定要共同学习,如果不共同学习,你打你的太极拳,他打它的武当拳,容易形成不一致。不一致在团队里面是非常不好的,不一致的东西是最麻烦的事情,10个1加起来可能不等于1。要把你的认识变成共识,认识一致之后要反馈,要产生共鸣,最后产生共振。

做总裁有两个共振:核磁共振和传统共振

做总裁有两个共振要记下来,一个是核磁共振,一个是传统共振。传统共振就是部队过桥的时候步调不能一致,如果一致的话就产生共振,桥就断了。蒙牛走到今天,跟共振是特别有关系的。学习,产生的结果先是共识,共鸣,然后是共振。所以,学习一定要共同学习。

业么,叫胆无家识?知胆无的识来畏胆源于的识几个胆来方大面源 :。

2,无私无畏的胆大。男孩见女孩脸红,女孩见男孩脸红,为什么脸红?有私才能脸红。你爸爸、哥哥、弟弟都是男的,女孩会脸红吗?遇到特定的男孩脸红,肯定是你有想法。男孩也是一样,你姐姐、妈妈都是女的,你见她们不脸红,但是见到特定的女孩脸红,说明你有想法。无论是大总裁,还是小总裁,都应该要有胆识。

有的能够做大,有的做不大,98%是来自理解、了解人性基础上。有人问,蒙牛这么短时间把品牌做得家喻户晓。蒙牛在04年上市的。汇源上市的时候,老是说不清楚,他们就说你想想蒙牛,他们就说清楚了,汇源是饮料行业的蒙牛,这一句话就说清楚了。

品牌98%来自文化。大家都想建品牌,但是没有人做文化。什么叫文化?蒙牛任何地方都有一句和这一个地方非常相适应的一段话,当所有员工知道这一句话的时候就会有共振。很多总裁非常明白,但是员工一点都不明白,甚至跟你的意见相反。食堂为什么不剩饭?就是有一段话,打算剩饭就不要在这儿用餐,否则向希望工程捐款50元。蒙牛有一段话,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一个车间4000、5000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大部分是初中、小学文化,怎么样管理他们?怎么样把农民变成工人?所以我们说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有一些人管不住自己,老是管别人,老是打架。我们有一段话,脾气不好不是好人,心底再好也不能算好人。所以很多人去参观蒙牛之后,开始将自己的亲人送去受教育。因为我们的标准是参照国际标准,在那么荒野的地方把文化搞得很有特点。我们那儿有2000多万人口,但是领土是中国领土的1/8,内蒙那一个地方是人少地多。

今天参加活动的EMBA学员,你们如果有时间和机会可以去蒙牛,也可以找我。大家去蒙牛,报好你们单位的名称和人数,跟我们接待部打好招呼就可以了。有一些关系非常熟悉的领导层去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的方便。

开脚看鞋是总裁容易犯的病

矛盾在一个企业里面是最麻烦的事。有矛盾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企业文化里面有一句话,矛盾的98%产生于误会。把人生间所有事情拿摄像机拍下来,会发现98%的矛盾来自误解。我们有一句话,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你在所有事情中误解的程度和被误解的程度。你经常误解别人,你就是白痴。这一个人什么都好,老是被别人误解,他在团队里面肯定是有问题。我们评价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比如说如果你不能把雪糕做好,而整天聊世界大话题,你也得回家。我们蒙牛的车间一尘不染,戴上白手套摸都没有灰尘。如果这一双鞋特别的漂亮,是39码,但是他是42码,所以也穿不了。离开脚看鞋是总裁容易犯的病,我们矛盾98%来自于误会。

资源的98%是建立在整合上。整合是蒙牛文化的关键。在文化、品牌、资源、矛盾、经营、人性、整合方面,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种适合的方法。

有关怎么样做好总裁,柳传志和我的认识肯定不一样,我只是泛泛的讲。做人的公司做不小,做事的公司做不大,做人在先,做事在后。

三、牛根生现场回答南开大学EMBA的提问

现场问题:一把手负责前面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上都有人分管。

分管项目的领导和总裁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怎么样协调这一件事?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根生:分管业务的领导的业务能力比我强。总裁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干。像分管营销宣传的领导,营销宣传这一方面他肯定比我强。他们意见来了之后,除了方向性我管之外,方法上我很少管。时间长了之后,他不仅仅是对蒙牛负责,也得对他自己负责。

以副手的意见为主,但是前提是他得比你强,你用人之前就要考虑好了。

现场问题:请问怎么样协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加强制度的建设?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根生:任何学者的思想最简单的是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让别人喜欢,这一个事情肯定不是以人为本。你要想以人为本,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想一下别人喜欢不喜欢?肯定喜欢,像金钱、地位、物质财富等等。蒙牛有一句话,财聚人聚,财散人散。

昨天我看了一个排名,第一个是王永庆,第二个是香港的李嘉诚,我是排在第三。刘永好排在第四。有三项指标:抠门的程度、财富的程度、慈善的程度。把自己所有的事情节俭给别人,肯定是以人为本,因为你不是以自己为本,虽然你也是人,但是不能以你自己为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大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方面,日本做得比我们好一些,美国做得效果比我们要明显,以人为本的思想实际上这起源于中国。包括老子的舍得舍得,先舍再得。想取之先予之。你把钱、物怎么样分给别人?要分得越合理、越科学,你的事业越好。做人98%是做人性,如果人性都不了解,怎么样做人?

现场问题:胆识、见识、学识,这是做好总裁缺一不可的东西。也提到了对与错都要“裁”,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胆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进行决策?有一些总裁眼光达不到您提的程度,在有局限的情况下,有没有好的建议,让他把自己的胆识体现出来?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根生:因人而异,行业、企业不同都不一样。你眼睛不好了,可以把耳朵用起来。聪明的“聪”,左边是“耳”,右边是“总”,总在听的人肯定会聪明。“明”左边是“日”,右边是“月”,太阳在的时候,月亮在的时候,你总在想,就是聪明的人。不一定要你“裁”,你听明白了你团队里面的人说的话也行。怎么样倾听部下的意见很重要。你做了总裁,就得听。总裁听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这是你的,那是我的。当所有的是你的时候,你会客观、真实的分析事情,这样决策起来也不会太差。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所以需要我们眼光、胆量。蒙牛在6、7亿的时候,拿出100亿目标,当时很多的领导说带老牛检查检查,是不是疯了。一个企业定5年规划,定100亿,他们说疯了。实际上第二年就完成了108亿。当时我们是第二,我们拜访行业第一的时候,他们说蒙牛定100亿规划,他们说不能学他。

现场问题:亮剑有一句话,领导的风格会影响队伍的风格。蒙牛是不是完全依据你的性格打造,你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在蒙牛文化当中占的比重有多大?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根生:亮剑是蒙牛的教材。蒙牛有五本书和五大片子。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汉武帝和亮剑是我们的五部片子。当时我们发现所有团队、所有分公司都在看亮剑,就把它做成教材了。你的企业性格51%来源你的性格,这是不可回避的。在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你在公司是一把手,但不像,那你得换行业了。

在初创时期,领导人的性格会跟随你的企业一生。

现场问题:老总习惯于拍板,但是你恰恰相反,像刚才举的例子超女,你都不知道部下在做这样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不会产生权利真空,你怎么样给你下属的权利?对整个公司运作是怎么样掌握的?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根生:还是人性的问题。对人性理解不透彻感觉到

权利真空。当这一个仗为自己打的时候,当这一个市场为他自己做的时候,会做得很好。领导让你负责的时候,你想把他做坏吗?不想做好吗?肯定不是的。这是人性的问题。99%的人都想做好,这里面有水平高低的问题。真正的能够把事情做好那一个人,把权利限制住,这一个企业就做不大。超女每年花1300万,蒙牛每年有3个亿的广告费,3个亿的广告都不签字,难道1300万的字要我签吗?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让你真正负责的时候,你睡不好。领导说应该怎么办的时候,你睡得特别的香。前年人大的时候辽宁书记说了一段话,当省长的时候我睡不好觉,当了书记之后再也睡不着觉了。你让他说了算,他的压力越来越大,睡不着觉。当总裁干的事越少而事干得越好的时候,一定是大总裁。

上一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下一篇:在护士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