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牛人总结的学习经验

2024-09-16

一个牛人总结的学习经验(共8篇)

一个牛人总结的学习经验 篇1

1.最追求时尚的面试:还是某奢侈品公司

其实追求时尚的不止是面试,宣讲会的时候就给每一个参加宣讲会的同学发了旗下某大牌的某最新款香水试用装还系了个蝴蝶结……虽然按两下基本一瓶就没了,价值可能比不上某食品公司或者某保洁公司的赠品,但是毕竟香水还是非常有范儿的。后来面试的时候又送了一次,连送赠品这倒是头一家。

2.最阔绰的面试:某知名韩企

参加面试的每人给100块钱车马费。

3.最长的英文面试:某会计师事务所

长达3个半小时的全英文面试……记得当时hr通知我下午2点到5点半面试,我还傻傻地问:是这个时间段里什么时候去都行么?

4.人员构成最简单的面试:某化妆品集团、物流

小组群面7个人,全部是女生,或来自我们学校,或来自隔壁,自我介绍的时候面试官肯定觉得特无聊……

5.环境最好的面试:某酒店管理集团

在该集团所拥有的酒店里轮番面试,当时面试结束后忍不住多转了转,还特地去看了洗手间。第一回进五星级酒店,情何以堪……

6.压力最大的面试:某日本商社

压力大是因为我参加了这么多公司的面试,这是唯一一个周末面试的。利用周末时间笔试我可以理解,毕竟参与的人比较多,安排一个大家都有空、还有充足的空间笔试的时间也只有周末最合适,租用学校的教室也比较方便。但是当该公司通知我周六面试的时候,我第

一反应就是:要么就是周末还得加班,要么就是平时太忙没空面试。联想了一下日企在工作强度上的口碑,我还没去面试就已经被震慑到了。

7.最没意思的面试:还是某奢侈品公司

在hr通知面试的时候,顺便通知了我们:面试是辩论形式,辩论题目也告诉了我们……我当时很惊讶,以为hr是不小心泄题了,结果辩论会上双方都准备了各种数据和资料,限制住了个人的发挥;但因为提前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方也不知道自己是几辩,所以又都无法很好地准备辩论内容。最终辩论会以双方交替念数据收尾。

8.最贴心的面试:某技术公司

这也是唯一一个电话面试的第一句是:你好我是XX,请问你是否已经签了其他公司?我说是,然后面试就结束了。本文转于:济南治疗牛皮癣医院http:///。

一个牛人散文 篇2

早年间,我们村有个人,牛人,那是真正的牛人。经他的手,不知道有多少牛,黄牛,黑牛,白牛,花牛,咖啡色牛,应有尽有,开始流浪。一根根牛缰绳,从一个个山上人的手里转到了他的手里,一根根粗细不一颜色各异的牛缰绳,从一个个庄稼汉手里递到了他的手里。这么着,一条条牛因为他的手背井离乡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了,从乡村到城市了,从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走进了白骨森森的屠宰场,从潺潺流动的小溪边,爬上了闹闹欢腾的餐桌上,

你说,他是牛人么?

你说,他不是牛人么?

当然了,走过他的手的牛,命运也各异,但到最后只怕也是大同小异。比如说有的牛,从山上下来,就到山下庄稼人的圈里养起来了,春耕时节,就得到田里耕田耙地了,作为一条牛,这无可非议,还算得是比较好的归宿。有的牛呢,转了他的手,就直接进了屠宰场,拴在一根铁桩上,一根裸露的铜丝电线穿过它的鼻孔,合上电闸,开始拿自来水管往它身上喷水,直到它嗷嗷叫着应声倒地,四脚朝天,垂死挣扎,浑身抽搐,一动不动了,然后被屠夫嬉笑着割破喉咙管,被他大刀小刀大卸八块,变成了一堆堆牛肉,鲜血淋漓,白骨森森,热气蒸腾,被装上大货车,拉到农贸市场上,被白森森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切割,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爬到万千人家的餐桌上。那一堆堆白森森的牛骨头呢,最终也给剁成了一块块,砸成了一坨坨,忍受油的煎熬,忍受烹饪的命运。或许牛儿临死之前流了眼泪,可是我们的眼里进了沙子,蒙了灰尘,谁看得见呢?谁会去看呢?看见了又怎么样呢?

那么,他是谁呢?

没错,他就是牛贩子。

那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似乎在我看来,还有点儿神秘呢!

说也奇怪,再怎么牛脾气的牛,到了他手里,就乖乖了。就是那些踢人的大公牛,转了他的手,也会俯首称臣了。甚至是那些好斗的甚至抵人伤人的大牯子牛,只要牛缰绳攥在他手中,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听话了。真是神了,奇了,怪了,莫非他会什么魔法?还是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咒语呢?我几次想问他,话到嘴边留一半,又悄悄咽下。莫非,跟他满脸络腮胡有关么?看起来像张飞呀,谁人不怕?人都怕,何况牛呢!然而,那只是我的想法。偶尔左弯右拐打听,他也只是神秘兮兮地笑笑,说那是秘密,说出来就不灵了,还说不能告诉任何人,要不然,那些牛就不会受他控制了。

牛人,当真是牛人。

好厉害的牛人呀,如假包换,难道不是么?

早年间,他很风光,作为一个牛贩子,只要摸准了行情,凭着两片薄薄的嘴唇,倒买倒卖,转手就是一笔钱,赚得盆满钵满。贩牛的日子,游山玩水,吃香的,喝辣的,那是要多逍遥有多逍遥,要多风光有多风光,要多快活有多快活。然而近些年,小小山村退耕还林,大片土地不种麦子稻子菜籽等等一切庄稼了,转而种上了茶叶,曾经为农耕文明挥汗如雨的牛下了岗,失了业,为农民们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牛闲着了,孤独了,寂寞了,没了用武之地的牛,一条条被赶进了大卡车,运到了屠宰场,被杀被剐被吃肉了。

牛,越来越少了,几乎绝迹了,那个人,络腮胡子,也就转行了,从一个牛贩子变成了一个茶农。显然,采茶没有贩牛好玩儿,过瘾,尤其对一个男人来说,采茶那是娘们儿做的事呢,好长时间他都不屑一顾,然而,大势所趋,他也只得随波逐流,久而久之,倒也练就了一手采茶的好本领。

事有凑巧,有一次采茶,我们走到了一起,我旧事重提。这回他不遮遮掩掩了。他说他听得懂牛说话,会和它们沟通,就像猎人听得懂鸟语一样。我点点头,半信半疑,后来,我深信不疑了。他说,好多次,牛儿都在他面前流泪,好多次他也流泪。他说,有好多回,牛儿都对他双膝下跪,他也抱着牛儿双膝下跪。更多时候,他会梦见那些牛,他骑在牛魔王的背上,去追一只小鹿,追着,追着,追到了草原上,草原中央有一条小河穿过去了,河那边有一群群牛在吃草,时不时地仰天悲鸣。偶尔,他还会梦见那些牛把他追,撒开四蹄,奔跑如飞,跑着,跑着,他也撒开四蹄,奔跑如飞了,跑着,跑着,他已经变成了一条牛,一个牛人……

那个牛人今在哪里,我不知道。那个牛人今在何方,我不知道。正如我不知道那些牛今在哪里今在何方一样。那些牛儿呀,常常尖叫,无声地尖叫,不是么?

牛人学习经历 篇3

如果现在要问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肯定最先会说“学外语”。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仔细反思了下缘由也许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许是因为一直有听不懂的经历。从小家里人对我就说普通话,过年时听亲戚们用上海话聊天我总是一头雾水,上小学以后还有很多词汇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到我外婆家也是整天听直到现在都听不懂的福州话。正因为如此,我非常享受从听不懂到听懂的过程。第二点是因为我对文化的差异一直都有兴趣。

于是从初二暑假点开阿木日语的网页到昨天用rosetta stone解决了计划中的最后一门语言,一晃就是八年了。在这八年中,走过不少弯路,也会领悟到了一些捷径。这篇文章就是想对自己八年的学习做个总结,并将学外语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所有正在学外语,要学外语,以及想学外语的人。从日语开始

英语什么的都是从小按步就班学的,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直接从日语入门开始吧。那是又一个在家上网的日子,不知道又搜到了什么东西,我又开始关键词联想了。这一次的关键词是“日语入门”,我点进了搜索结果首页比较醒目的“阿木日语入门”,看着通俗易懂的说明,学会了desu这个词,并发现学日语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便来了兴致,从当时资源并不丰富的互联网上下了老版标准日本语的电子书和mp3,便开始按步就搬的学起来了,之后也找到了教学视频,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这也是多亏了日语是笑着进哭着出的语言,也许如果当时进的是法语入门的话,现在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

/ 21

了吧。

下完电子书便开始学五十音图了,由于以前看动画片看主题曲经常会注意下面的日文字幕,所以很多假名都很眼熟,一天学平假名,一天学片假名,第三天便开始第一课了。其实一开始学日语不必纠结假名的,把几个区分度的看熟后,就可以猛看单词,在频繁的练习中自然就会了,字母这种基础的东西也不必靠联想法。

很认真地开始一课一课地学,刚开始还采用中国式的老办法——抄单词,这后来再回想就感觉完全没必要了。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听懂,然后是看懂,接着才是说和写。一开始几课的课文也学得很认真,几乎都听得烂熟,也都背下来了,平时没事干嘴里就无意识地冒出几句来。后来学别的语言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发现还是狂听课文的办法最好。

日语一开始的单词并不是很好背,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篇讲日语单词背诵方法的文章(就是右脑记忆法 加 17天背gre法),便把后面附着的16页单词表下载,打印。背着背着猛然发现大多数竟然全是音读汉字词,也就是类似汉语方言的词,每个汉字在日语中都有特定的映射关系。于是背到sa行就不用怎么背了,因为大多数汉字只是重复出现,只要看到汉字就知道读音。同理,在家看nhk的时候,一些词听发音就能猜到汉字了,比如听新闻的时候经常听到kei satsu,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和其他已知的单词比对便猜出是 警察 这个词了。这也就是我学外语悟出的其中一个方法——高级词汇映射法。

高级词汇映射法——汉字文化圈

世界上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而充满联系的。有的语言比较强势,一直在输出词汇,比如古代的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希腊语,现代的英语,日语。有的语言也会输出特定领域的词汇,比如许多欧洲语言中食物,餐具,化妆品和

/ 21

衣物的单词就全是法语。每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基本都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同一语族的。比如德语的lieben,sprechen,sagen对应英语的love,speak,say,西班牙语的comprar,correr,leer对应意大利语的comprare,correre,leggere。但是语言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来源都比较固定,欧洲语言的高级词汇都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伊斯兰教国家的高级词汇大多是阿拉伯语,东亚国家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是汉语。汉语在古代向日本,朝鲜和越南输出了大量词汇,而近代日本又通过汉字的重新组合把科技政经词汇传到其他用汉字的国家。所以说如果要学日语,韩语或是越南语,一种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先掌握汉字词的读音映射关系,然后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汉字词。发音不能只学一次

初三时过得很忙,但不知道为什么又用了很多时间学外语。那时觉得光学日语不过瘾,便开始染指其他外语了。那时没有沪江网,小的语种也没有教材下,只能到处找找在线学习的网站,于是便找到了一个韩语入门的网站。点着图片学习方块圈圈的字母,先学后忘,外加发音模糊,便感觉学韩语比日语困难多了。总算把字母学得差不多了,也没东西学了。

之后一次学韩语就是高一暑假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发音不能只学一次。初三学韩语字母的时候,就想着找汉语或是英语的对应发音,有个oe的音就直接发o了。谁知道高一再学时看了几集韩剧,发现明明oe是更接近“额”的读音,此外n的读音也是接近d的。在纠结听到的和自己说的不一样时,我突然意识到,既然我已经知道说韩语的人是怎么说的,我又为什么要坚持原来的念法呢?这就好像学英语的时候一直把run读作“润”,后来一直听到“软”的读法,但还是坚持原来的“润”。也许这就是每个地方学英语的人口音各异的缘故吧,或是受到母语影响,或是受到老师误导,或是执着与音标,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改不过来了。然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应该靠纯粹

/ 21

模仿当地人才能学到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a在书上都有不同的描述文字,但没有谁会看着文字学发音,最终只能发出英语或是汉语的a,但是仔细听的话的确是有明显的区别,这时如果只是坚持初学时自以为正确的发音,就一直是那样了。不过如果听不出区别的话,也只能作罢。有个变态叫法语

一直听说法语是最美的语言,在学完韩语字母后我便开始尝试了。然而对于那时候我的悟性和智商来说,法语就好像是因为游戏bug而提前登场的大boss一样,把我击败了。下好了某大学的教学视频,开始播放,开篇就说法语不像英语而是一门发音规则的语言,我心中窃喜。然而接下来就是整整两页的发音规则,什么开音节,闭音节啊,夹在两个字母和一个字母之间又怎么样啊。勉强知道怎么发音了,一看句子,才知道有个东西叫联颂,又看到疑问句的三种问法云云,放弃了。邂逅罗塞塔

初三忙碌地过去了,中考完了在家没事干,上电驴找资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神奇的软件——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这款软件号称不学语法不背单词就能学好外语,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下载键。

顺利安装好,打开试了试,全是图片。每幅图片都配有对应的单词和句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外语学习方法。几课学下来,一些基本事物的单词就已经终生记忆了,简单的语法也能在脑中形成形象的印象。这也多亏了西班牙语开始的语法简单,拼读也有规律。反观法语,court和courent的发音竟然一样,让人无法接受。不过罗塞塔的难度还是偏低,第二版的编排也不太好,前面全是实意动词,一开始说来说去就去就是“一个男孩在跑”,“男孩在桌子下”这种短句。没什么成就感,玩腻了也就不用了。

/ 21

大舌和小舌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除了汉语和英语外,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语言都有大舌或小舌音。大舌音一直都觉得很酷,很想学,在学西班牙语的时候用发“德拉”的方法学会了。但是后来才发现,我那时学会的只是rr,真正难的是r,也就是舌头只弹一下,没有震动。这个音我最近才学会,从前都是以l代替的。日语中也有,最常见的就是kora,也就是混蛋,一般人说这个ra一般就弹一次,但是流氓就要korrrrrrra!了。小舌音我也没学会多久。在学法语的时候,我用喉咙发出了比较响的“喝”,便以为那是小舌音。却不知真正的小舌音听起来跟大舌音是差不多的。后来在高中同学的示范下,我终于在高三某天洗澡时用漱口的办法学会了。

录了一小段发音示范http://。然后是豆瓣上狸猫的 14 / 21

《英法德西意俄等欧洲语言的学习体会》http:///group/topic/10346074/。)

补1 厌倦与遗忘

如果要专精一门外语的话,是不可能天天开开心心学的。当我逐渐厌倦一门外语的时候,我就会采用低强度学习,(听歌,电影)实在不想学了也会直接搁置转投别的外语。我这样是一种螺旋形的学习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难免会遭遇遗忘,这是外语学习者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如果记忆力不好的话,最好还是把一门外语学到中级,再换一门,这样下次再学第一门的时候至少还有很好的基础,稍加回忆词汇就全记起了。补2 为什么,以及怎样使用rosetta stone 学外语完全可以按步就班地拿起教科书,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但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已经证明了这是效率低下的,除非自己很自觉,能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否则遗忘就会到来。而rosetta stone已经把课程安排好了,只要每天机械地下一课下一课就行了。一开始会觉得它很烦,因为重复了太多次,我也因此曾经跳过部分复习直接学新课。但是后来才发现,跳过那些复习课程直接造成了我的遗忘,有些单词后来看到还要想想。所以rosetta stone的一个好处就是逼你恰到好处地复习。

rosetta stone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是沉浸式的。这跟母语学习一样,完全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刺激,使大脑掌握音素所对应的语义,因此最好一开始尽量不看文字,避免干扰。

/ 21

但是rosetta stone里全是图片,有的图片会让人误解,因此也可以带有一定语法基础来用。或者零基础也是可以的,这样需要放弃母语的思维。当你看到动词突然变了,肯定会有疑惑。这时候可以先把疑惑搁置,将错就错,也许过一会儿就顿悟了,这样记忆会比知道语法来学更深刻。如果实在不懂,也可以上网查,这样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肯定也是印象深刻的。不过rosetta stone也就是格的概念和抽象动词表现地不是很好,单复数和基本时态动词变位还是做得很好的。

还有一点,罗塞塔适合西方语言。东方语言的敬语它肯定是无能为力,此外软件中的图片也都是一样西方特色的事物,比如三明治,意大利面,除臭剂,小费。补3 语速同步

rosetta stone这款软件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语速太慢,对于法语西班牙语这种连珠炮般的语言,学完了一听广播,还是什么都不懂。这种时候要做的事就是语速同步,要通过大量真实语速听力材料的磨练来习惯。由于rosetta stone里教的是很基础的知识,所以广播里面肯定会用到相应表达,因此如果语速同步了,那么肯定也能听懂那些表达。听广播的时候需要专注而有耐心。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就是听到似乎认识的词,就抓住不放,想要回忆。结果后面的内容全没听到。我后来就采用放任自流的办法,只是听广播里的人说了什么音节,不去考虑那是什么意思,久而久之(每天几个小时),便习惯了那种语速,原来陌生的音节在心中降慢速度了以后也都变成了有意义的单词,最后便是连词成句。补4 杂

我不是读文科的,我是IT民工。我没有老师教,除了英语和一学期的德语。我学外语是极度偏重听力的,因为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从听懂中获得的成就感是最大的。当然听着听着跟着默念口语也就跟上了。不过我没有作业,因此不怎么会拼写,只是看到

/ 21

能认识。我也不用考试,不会去抠语法,也不会没事干写作文。如果你是要靠书写,阅读,语法分析等手段学外语的话,我的方法就没那么有用了。附:

括号中的是没学过的。各语言难度排名(我眼中的)

综合: 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

发音:阿拉伯语>法语>(俄语)>泰语>韩语>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日语

语法: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英语>泰语

词汇:阿拉伯语>英语>其他

各语言悦耳程度排名(我眼中的)(勿喷)

日语>葡萄牙语(巴西)>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拉丁语)>葡萄牙语(葡萄牙)>德语>(俄语)>泰语>韩语>阿拉伯语 各语言实用程度比较(不考虑经济)英语忽略

法语通行于法国,瑞士部分地方,比利时,半个非洲,越南某些人,加拿大某省,美国某些地方。法语歌和法语电影很文艺很小清新。法国旅游很发达。法国文学很强大。日语是单一民族的语言,但由于ACG和其他日本文化太强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人学。此外日本也是文学大国。

西班牙语别的没什么,就是用的人多,从美国南下到麦哲伦海峡,基本上除了少数几个

/ 21

国家(巴西,海地)以外,都用西班牙语。当然还有西班牙。西班牙语也是足球的语言。德语是哲学的语言,哲学作品太难翻译,所以就要直接读德文原版。此外德语对于音乐界也是比较重要的语言。

葡萄牙语通行于葡萄牙,巴西,非洲几个国家。巴西的文化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葡语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巴葡,比较有异国情调。

意大利语是音乐界的第一语言,古代文化很灿烂,也是足球的语言。

阿拉伯语适合穆斯林,语言学家,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学习。拉丁语是欧洲的文言文,学医学生物的要学,学法律的要学,学英语的人也可以学两句放在英语作文里吓吓老师,想一次搞定欧洲语言的人也可以学。

韩语和泰语我觉得除了旅游和流行文化就没什么用了。

俄语虽然因为hx原因很多国家都不用了,但是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且俄罗斯也是文学大国。俄语也适合军事爱好者。但俄语的语法。(手贱点了下全站评论,发现自己被专业大牛爆出翔了,果然括号里的标题还是标题党了。我本来就喜欢做总结,这次的总结有些大了,本来以为这篇日志会想以前的日志一样没什么人看,就加了括号里的标题,谁知结果抛了个大新闻,被批判了一番。会外语这个概念真不好说,各有各的标准。我自认为日语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还是基本看不懂。语言本来是有局限性的,双方的语义不对称也就有了误会和矛盾。

我的智商很普通,学习成绩从来没有拔尖过,只是喜欢外语,想跟大家分享外语学习的经验教训而已。日志打完就没怎么修改,很多地方不太具体,还希望大家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我还是很喜欢跟别人讨论外语的。)

(刚才读了下《每天学习八小时以下是不道德的》这篇文章,狗眼碎了。这个世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比自己好的和比自己差的。也许很多人都想向上,但这是没有底线的,18 / 21

在定目标之前我会看到自己的极限,在极限范围内进行努力是可行的。另外,得到一定有付出,如果在权衡之下发现努力需要的付出很大,然而收获却更大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努力,因为人生是单行道。)

(为了减慢分享速度,把小标题去了。)

忍不住想说明或证明自己的水平,但是有什么用呢?多说不如多行动。后续记录:

计划:1-3月,法语巩固加拉丁语学习。

1月3日:开始学习拉丁语,准备使用rosetta stone加韦洛克。

1月9日:看见一篇批评本文的文章,写得很好。感谢作者推荐的Lingua Latina per se illustrata。这本书的编排方法以前从来没见过,的确比rosetta还有效。准备把韦洛克放在一边。

1月10日:拿出法语词汇揭秘,准备采用17天方法,写好表格,开始。

1月11日:坚持听了几天francais facile,发现精听也有精听的作用。今天听了下cctv-F的新闻,发现竟然完全听得懂了,老友记不看字幕也比以前听懂得多了,只是reflets还是比较有压力。不过这只是第一周。

1月18日: 听了n天francais facile,觉得遍数不够又把mp3下到itouch上,一天一小时。17天方法对于要编程写文档的寒假来说还是不太合适,词汇书的词汇又太偏,还是先把简明法语教程补遗补完吧。这两天专干别的了,注意力又有些发散,还是坚持latin学习吧。

/ 21

3月18日:很久没记录了。寒假到处跑,拉丁语已荒废。法语听力倒是越来越好,因为眼睛依然不行,所以还是在休息时间听广播。也把简明法语教程下册学到46课了,3月份还有10几天,估计能搞定。reflets估计没时间了,还是专注听RFI吧。《法语词汇揭秘》用17天方法不太现实,词汇太偏,过一遍就算了,现在看完了5分之1,还得抓紧时间。马上就到4月了,该重拾久违的德语了~~。泰语用rosetta stone第二版和泰剧电影结合学习,过了第一遍不看文字的1到8单元,第二遍针对阅读,才进行到第二单元,感觉泰语字母读起来还是没有那么顺,果然是单词没有空格的结果吗。此外不务正业地学了几课rosetta stone的土耳其语,没什么感觉,也没什么兴趣,于是作罢。4月3日:由于时间关系,结束了法语学习,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学了。我发现自己去年的确是太闲了,学了那么多语言。仔细思考一下,觉得还是学精日法德西这几门外语比较好,毕竟用处比较大。4月1日准时开始德语强化,先过了几课rosetta 第3级,发现果然出现了遗忘的情况。不过没关系,不遗忘反而奇怪。打算把4,5级也学好以后背完《德语词汇联想与速记》,然后再系统地过一遍语法,再把德语特有的复合词学完,这一轮就差不多了,估计也要到6月底了。当然这期间每天大量听dw进行泛听和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了,3月底还小学了一把俄语,领教了下完爆德语的变格,不过最后理智还是让我专心回到德语上来。话说泰语呢。

5月24日:德语第四级前后用了1个多月,当中生病荒废了几个礼拜。感觉用Rosetta Stone时间太长,现在只是靠着惯性继续下去,其实根本没什么乐趣。德语还是一种学成了才有成就感的语言,不像法语,听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还是得继续下去,然后到了7月开始英语突击,争取9月前能达到听力口语无障碍,读小说能稳定地达到1小时40页的速度。先不管那么多。赶快开始德语5级的学习吧!

6月26日:选择的时候总是要舍弃些什么,现在我很想学阿拉伯语和韩语,但是想到暑

/ 21

假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和接下来的留学,还是主攻英语抽空学德语吧。想试一试《千万别学英语》中的精听方法,准备用新约来练德语听力。最近重开游戏,玩得有点过,想一想因为玩花去的时间而不能做的事情,果断停手了。

清华牛人科研经验 篇4

菜鸟的成长之路——在清华特奖经验分享交流会上的演讲

——作者自序:在11月28号清华特奖分享交流会做了一番演讲之后,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咨询和交流。应很多同学的要求,把我的演讲内容公布在这里,以飨读者。欢迎大家的拍砖!

大家好,很高兴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聊一聊。今天是感恩节,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这次机会在这里作经验分享。第二,要感谢研工部和校研会,特别是要感谢所有为了这次活动而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才是最辛苦的!第三,是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实验室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最后是要感谢今天所有到场的观众,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冒着严寒前来捧场!你们今天的鼓励和掌声,是我做好这次分享的最大动力!

我们的成绩已经代表过去,而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从这个角度讲,获得了特奖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然而,今天的意义在于分享,如果我们今天讲的故事能够更多地传达一种正能量,能够更多地激励后来者,能够使今天所有在场的观众都能受到感染、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那么我们今天这场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等到有一天,我们身上的光环褪尽,而我们今天所讲的故事却持续不断地给听到这些故事的人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我想这才是今天特奖经验交流会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下面,言归正传,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菜鸟的成长之路》。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笑,说堂堂的特奖第一名得主怎么可能是菜鸟呢?但是我一直认为我是属于菜鸟类型的,过去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过特别灵光的时候。这么多年,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异常难忘!

我在200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然而因为没有填好志愿,我被调剂到了山东一个二本学校,学校不理想,专业我又不喜欢,更郁闷的是学校不允许我们这个专业的人转专业。我硬着头皮在那里呆了一年。那一年我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在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便决定退学,回到高中复读。一开始的时候,家里人强烈反对,老爸都在电话上骂我,坚决不同意我退学。我当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阻力,却得不到一个人的支持。我当时一赌气,一年都没有回家,那个暑假我呆在了济南,住在我弟弟打工的工棚里,开始了自己的复习旅程,忍受着种种煎熬。因为压力巨大,无数次在半夜中醒来,简直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那个时候,我无数次的用毛主席的那首诗为自己打气:“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2004年9月,在我该上大二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高中。从一个本科生再变成高中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那一年,可以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自己以前非常脆弱、优柔寡断的性格,变得很坚强,也很有主见。这个经历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2005年,经过一年复读,我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9年,我从石油大学保送到了清华。

来到清华,开始了新的历程。然而读博士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超出我的想象。我常常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拿到化工的博士学位,我还曾经有好多次想着去转专业,转到公管、经管或者其他人文类的院系。然而最终也没有转成。一番郁闷之后,我当时就想,不管我以后要做什么,我作为清华的一个理工科的博士,总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总要有一技之长,总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博士毕业生。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我一路走来,坚持走到了今天。

回首这段经历,我感触很多。我讲这段故事,并不是要强调自己的经历如何,而是想告诉大家,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迷茫。很少有人,一上来就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段经历令人潸然泪下,也总会有那么一段日子令人刻骨铭心。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勇于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迷茫和脆弱,是否能够勇于追逐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梦想,是否能够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对于我们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在我最郁闷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这么一首小词:

小重山

昨夜西风吹落木。思绪回从前,任飞度。一帘幽梦有谁知,颇无奈,欲行又却步。

未来在何处?迷途何从往,恨无助。人生总难尽如意,且前行,望穿天涯路。

刚才讲了我的一些经历,主要就是想告诉大家,我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学神、学霸类型的人,说白了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一开始就是一个菜鸟,一个像许三多和阿甘那样虽然智力平平、但却能够坚持走到最后的人。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经验分享。因为我是研究碳纳米管的,所以我今天就结合着我的研究工作和大家聊一聊,分享一下我在过去几年的科研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希望我这20多分钟的演讲,能够真正让大家有所收获!

首先说一下我的研究内容: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一维管状结构的纳米材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由一层或多层的石墨片卷曲而成。碳纳米管最早是1991年由日本科学家Iijima报道,很快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在纳米领域连续火了20多年。碳纳米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材料,他们的力学、电学、热学等多方面的性能都远远超过常规材料。比如,他们的密度只有钢铁的1/6,然而他们的强度却可以达到钢铁的一百倍以上,可以说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结实的材料。这为他们在航空航天、超强纤维、防弹衣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碳纳米管都具有这么好的性能。碳纳米管从形貌上划分,可以分为聚团碳纳米管,像一团棉花;垂直阵列碳纳米管,像刷子上的毛毛;以及水平超长碳纳米管。其中前面两种碳纳米管虽然可以实现大批量的制备,但是由于生长机理的限制,他们最长也就一两毫米,并且还存在大量的缺陷,这就使得他们性能比理论值差很多。

而超长碳纳米管,则是一种从生长机理到结构与性能都很奇特的碳纳米管。超长碳纳米管遵循一种类似于放风筝一样的生长机理,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保持在碳纳米管的顶端,漂浮在气流中不断向前生长,也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生长机理,使得他们可以摆脱基底的限制和影响,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米级以上的长度,并且这种类型的碳纳米管还具有相对很完美的结构,缺陷程度很小,从而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

然而,正是由于超长碳纳米管如此奇特的生长机理,使他们生长条件非常苛刻。要想可控地制备出宏观长度、结构完美的超长碳纳米管,在宏观尺度下发挥他们的优异性能,面临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多重困难,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国际前沿课题。

很不幸的是,我的博士课题的题目就是:超长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在所有类型的碳纳米管中,最难做的就是超长碳纳米管。当年这个课题在我们实验室那是公认的高难度课题,很难出成果,大家一般能避免就避免。由于我是外校来的,一开始并不了解这些情况,就稀里糊涂的做了超长碳纳米管,正可谓“一朝误入此门中,常伴青灯古佛前,一个猛子钻进去,就与超长碳管结了缘。”

我本科在石油大学,学的是炼油专业,来到清华后却要做纳米,从炼油转到完全陌生的纳米领域,面临的困难大家可想而知,本科学的那点专业知识完全用不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我还记得,我刚来到清华,我的导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让我感到非常崩溃的期望:希望我们能够制备出一米甚至一公里长的碳纳米管,而在2009年以前全世界最长的碳纳米管也只有4 cm;还有一件让我感到更加崩溃的事情,我在本科毕设期间所做工作写的第一篇文章,本来是用来练手的,但导师看后却说可以投Science,我当时还以为Science是SCI的全拼,后来才知道Science意味着啥,哎,这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呀„„又让我崩溃了一次„„面对这些挑战,我无数次地要打退堂鼓,也无数次怀疑自己的能力„„然而,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世界最长的碳纳米管,而我的第一篇文章虽然没有发表在Science上,却也发表在了材料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因此,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内容就是:

做科研,要有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对这句话非常认可。科研圈里面聪明的人太多了,那些好做的、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别人早就做了,哪能轮的到智力平平的我们?只有在一些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地方才是真正有更多机会做出大成果的地方。

我们做科研,就是一个需要敢于面对挑战的过程。尤其是要想做出顶级的工作,更是如此。2011年,我博士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有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我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做实验,却得不到任何进展。当我周围的同学大步前进的时候,我却一直原地踏步,那个时候,内心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那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在三更半夜的时候跑到东主楼前面的小树林里徘徊,反思原因。当时曾经写过一首小词,记录了当时的情形,也借以鼓励自己。

苏幕遮-科研小生记事

读文献、做实验,夜以继日,双颊洒热汗。暂将此身献科研,学海无涯,长途路漫漫。常失败,淡然看,苦中有乐,悲喜何须念。磨剑尚需待十年,这才几时,继续埋头干。

这是一个相当折磨人的过程。在经过了半年之久的煎熬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前前后后一共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制备出了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单根长度达到半米以上,这件事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还上了新闻联播,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也许这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然,我也没有成名哈。

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出点成绩,必须要经历一个磨练心智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意识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之所在,才能够真正沉得住气,深入进来。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特别顺利,往往会不知所以,容易浮燥,也很难做出经得起考验的工作。

第二,要有百分之百努力付出的精神

无论是做任何工作,勤奋,都是取得成绩的关键。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之辈,则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汗水。当我们的周围都是强手的时候,要想取得一点成绩,更需要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才行。

我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每次去找导师聊天,经常被导师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式的谈话弄得一头雾水,导师的知识面实在是太过渊博,在那些谈过内容中,既有学术前沿,又有化学、物理、力学、电学甚至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跨度之大令我难以适应,很多内容我完全听不懂!怎么办?我想到了录音!每次再去和导师聊天时,我就提前把手机的录音功能打开,把谈话内容录下来,回去后放到电脑上反复听,听不懂的知识就上网去搜,通过这种方式我竟然学到了大量的知识。现在我的电脑里还存放着大量与导师聊天时的录音。现在都成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我在研一的时候,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在来到清华的第一个寒假就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大年三十都在做实验,大年初一那天到食堂吃饭的时候已经没有饺子了,只好回宿舍泡方便面吃,即便这样,我还坚持到实验室处理数据。紧接着,在第二年春节,我因为实验进展不顺,又选择留在学校过春节。每年春节期间学校里都异常冷清,所以这两个春节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我再也不想在学校过春节了!„„然而,我这还不算什么,我的一个师兄,他在清华读博士期间连续在学校度过了四个春节。当然,他也取得非常辉煌的成绩,他84年出生,25岁就博士毕业,27岁成为清华副教授,曾获得清华的学术新秀、特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他也是我们化工系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教授。

第三,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觉得不管是做任何事情,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做科研,科研其实还是挺苦的,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这个时候,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非常重要,要能够经得起打击,能够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中体会到乐趣。即使在最失落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够看得到希望。在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点鼓励。前面讲过,我在2011年那半年最郁闷的时候,曾经写了很多首诗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我没有太多的调节方式,写诗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无题

初入此境意朦胧,晦暗幽深步难行。

熬得云开见日出,便知何去又何从。

不管是顺利还是遇到挫折,我觉得大家都需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科研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不断思考、迂回前进的过程。无论大家的天赋如何,都需要经历至少两到三年磨练意志的过程,这其中酸甜苦辣咸必不可少,但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磨练,你的科研就会厚积

薄发,成果不断。高尔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没有人愿意上,但是,能够从这个学校毕业的,个个都是强者!”

第四、要善于思考和创新。

搞科研不是干农活,光凭勤奋和力气是远远不够的。科研是一个需要很多智慧的行当。不管人的天赋如何,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那就必须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碳纳米管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仪器设备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然而我所在的实验室是一个典型的化工实验室,很多实验条件都不具备。这怎么办?虽然我很多时候也会到外面积极寻求合作,但更多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拘常规,大胆尝试,敢于创造和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困难。

比如,碳纳米管是一个非常细的纳米材料,到底有多细呢?只有几纳米,大概是人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粗细。我们虽然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中看到这么细的碳纳米管,但是你却很难在电子显微镜中对他们进行操纵。我当时就像,能不能利用光学显微镜甚至用肉眼就能看见碳纳米管?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很容易对他们进行观察和操纵。这个想法很大胆,却很难实现。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然不能直接看到碳纳米管,那我就采用一个间接的方法吧。

我通过在单根的碳纳米管上挂上一串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对可见光有非常强的散射作用,从而就可以在普通的光照下看到单根的碳纳米管。打个比方,我们在黑夜里是看不到远处的一根很细的电线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这根电线上挂上一串灯泡,并且通上电使灯泡发光,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见电线的位置。我们在碳纳米管上所挂的颗粒就起到了如同灯泡一样的标记作用。而我所发明的这种方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设备,只需要打开装有四氯化钛的瓶子口,由于四氯化钛很容易水解和挥发,这个时候瓶子口就呼呼冒烟,你把制备好的碳纳米管对准烟雾接触两三秒种,拿开,就完事了。没有比这个再简单和好做的实验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却蕴含着非常巧妙的构思。这项工作直接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我就凭着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又相继做出了三项非常有影响力的工作,分别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Nanoscale上面。其中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的那个就是前一段时间成为清华新闻网焦点新闻的宏观尺度超润滑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大气环境下的宏观尺度超润滑,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有这么一个独创的实验技巧。

第五,善于积累和总结

人之所以能够进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做科研更是这样,我们不能仅是一味的埋头做事,很多时候需要停下来去反思,去判断下一步的方向。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勤奋的双脚要踏在正确的方向上。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好自己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除此之外,要特别重视自己平时的点滴积累。鲁迅先生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一位历史学教授也曾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称为权威”。

其实对于搞科研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在一个领域里面成为专家,必须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总结。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积累了十几本的科研笔记,每一本厚厚的科研笔记都是非常有用的财富和知识宝库。每当我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时,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想起自己这么多来的实验进展和心路历程。而这些总结和积累也成为我后来很多成果的基石。

举个例子,我不管实验结果是好还是坏,我都习惯于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努力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对于做过的事情,无论好坏,我都尽量尝试写出一些东西,能够下一个结论。哪怕是垃圾数据,我也要努力找出他们成为垃圾的原因。在我做出世界最长碳纳米管的过程中,我就是从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垃圾数据中发现了他们相互间的必然联系,并由此建立了一种能描述他们生长机理的模型。而在这个理论模型的指导下,以前所有的数据,哪怕是曾经认为的“垃圾数据”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也正是靠了这种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我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到半米长的碳纳米管。

第六,做一个知识面健全的人。

这对于一个博士非常重要。博士应当成为一个博学之士。不管我们以后做什么,我们都需要有健全的知识面,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我很庆幸自己在人文方面打下的功底,让我在学习理工科的时候,有着与很多同学不一样的视角。我后来发现,很多知识其实是相通的,当你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再去学习一门新的知识就不是那么困难。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幅在人人网上看到的画,“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只做到了中间的程度,学习到一点皮毛知识,看到了世界的可悲,却没有能力看到云巅,没有能力改变。”这幅画很值得我们思考。

最后谈一点梦想吧,对于我们从事超长碳纳米管的人来说,我们终极的梦想是能够制备出无限长的碳纳米管,下面以一首小诗结束我今天的分享。

莫看小管轻如鸿,韧性超强胜弩弓。

来年若长无限度,可作天梯上天庭。

我今天的分享很快到了尾声。也再次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也非常冒昧地把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如果我今天讲的东西,能够让在座的各位有所收获;特别是坐在台下的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涯的师弟师妹们,如果你们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在台上的一位师兄还曾经有过比你们更郁闷的日子,能够从这位师兄的经历中得到一种鼓舞和继续前行的力量,那么我今天这次分享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就非常知足了!最后,再次感谢大家耐心听完我的分享。祝大家感恩节愉快!谢谢!

一个精彩的面试经验总结 篇5

忙了一整天,早上7点15就起床了,开始迎接即将到来的一整天的面试,

上午时段的整个流程还是相对紧凑的,因为有师姐的指导,真个流程需要操心的仅仅是面试问答环节一块。首先对于学生会的面试来说,作为考官,我们搜集问题的前期准备实在太单薄了,以至于不时的发生冷场现象;对于答题的考察点也不是特别明确;在控制时间方面,并不是十分的游刃有余。另一方签到的部分,本来以为只是按照大家到的顺序依次登记姓名时间,但是里面的细节还是值得人反思的。比如,没有按时到达的同学要按时收集,以便安排她们之后的面试。同时,分类管理面试单也是有技巧的。下午,由于场地原因,地点转移了N多次,造成我的电话被打爆满,这也是工作没有注意到细节的问题。在每次工作正是开始前,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段时间去处理有可能发生,但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在善后方面,也要再去必要的公关手段。

正向世友问的`问题一样:“世界公平吗?”这个问题如果让我回答,结果一定是 不公平的,

从这次面试也能充分体现出来。谁说外在不重要?我说外在很重要,但并不是指相貌酷毙帅呆的那种。如果你打扮够得体,行为够大方,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拒绝你。倘若你是哪种朴实无华且言语中肯可靠,也是没有人会可以排斥你的。那些在面试上心不在焉扣手晃脚的人,想留都难。

语言方面我也要谈一下。每轮面试必不可少的就是自我介绍,怎么样能让别人记住你?不是扯一大段你的家乡如何美丽,而是从名字入手,找一个切入点让别人在短时间记住你的名字,同时对于自己的特长要着重介绍,因为面试者是想了解你的能力是否能为部门工作创造绩效。

过分调侃自己之前的丰功伟绩,并不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在介绍自己的成绩的同时,更需要是谦悯的情怀。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部门有人的能力在自己之上,自己干嘛要让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处于不利呢?所以,对于校级组织的面试一定要做的实力的体现,又不过分张扬。但这一条仅限于在学校期间的组织,走上社会之后,因为有专业的HR ,你的能力大小不会对他的职位造成冲突,所以他们相对客观,在那时面试要尽可能的推销自己。

清华牛人的ABAQUS总结 篇6

问题在于,应该怎样的学习它呢?学习它,至少不用它到处害人也害己的话,我觉得至少要在下面四个方面有些基本知识:

1、有限元基本理论及其求解基本步骤(数学基础);

2、有限元专业英语(英语基础);

3、你自己所属专业的东东(专业基础);

4、几何造型及拓扑学知识(建模基础)。

这个排序是由重到轻的。接下来,我首先说一说上面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之后谈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在这里问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太简单而且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1、做专业就要有做专业的样子。咱们理工科的学生,没有辛苦的付出是不可能 有真正收获的。收获和付出在这里成正比。常常有人觉得有限元的软件很难,不好学,不好用,很多东西搞不懂,一提就头痛。其实这里面相当的一部分是有限元基本理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软件的设计思想不好。现在的商用有限元软件,比如我用过的abaqus,ansys,adina以及algor,应该说它们的界面已经很友好了,包括帮助文档等等都不错。很大程度上使用者的问题是使用者自己对有限元基本理论漠不关心造成的。比如,许多人不清楚ansys里面几何信息如keypoint、line、area等到底和有限元模型是什么关系,其实他们和有限元模型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它们只是软件为了方便建立有限元模型而提供的中间手段。又如二维的实体单元(2-D solid element)和三位空间的壳单元(shell element)有什么区别?从根本上说,两者的自由度不同。这样的概念在几乎任何一本有限元书籍中一开始不多久就会提到。只要你有弹性力学的基本知识,看这些应该不会很难的。但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考虑过是自己的有限元基本知识不够吗?

2、有限元理论完全可以看中文的书籍了。但是,学习有限元软件仅仅有中文是不够的。当前我们使用的大型有限元软件几乎都是欧美的产品。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用英语。为了解决这个语言上的问题,国内已经出了不少有限元软件方面的中文使用参考书,其中尤以讲述ansys的书最多最滥,害人不浅!虽然每一本这样的书上都赫然写着作者的名字,但是只要你稍微耐着性子坚持看一段ansys的英文联机帮助,你就会明白,那些中文的ansys使用参考书其实就是把帮助文档的某些部分翻译过来ok。这样的作者其实还有一个名字——“贼”。因为这样的书以及这样的人的存在,所以如果你长期坚持看那样的中文书,你就被害了。原因很简单,那些书所能提供的内容,你在软件英文帮助里面很快其实就可以学到。如果有问题,英文帮助文档解决不了,那么我敢打赌,你看的那些国内“名家”的“著作”也绝对会亵渎你的眼球;很多人不习惯看英语的帮助,反而习惯看中文的那些书,原因大致是对自己的英语信心不足,还有一开始对中文的依赖造成的。久了你就会发现,不接触那些英语,你想继续前进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两点要说明,一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看看中文的使用参考书,但是越早使用英语越对你有利,二是,一开始你觉得看英语帮助很难,问题往往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你对有限元基本理论的陌生造成的。这个时候看中文的使用参考你还是不懂的,应该看有限元的书。

3、有限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简单的说,凡是关于连续介质的问题,它差不多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电磁场问题、力学场问题(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温度场问题以及耦合问题等等,在进行计算机数值分析模拟的时候,有限元往往会成为首选。因此,不同专业的人在使用有限元的时候,当然要理解自己的专业了。不过,这个许多人不会出大毛病,就不废话了。(呵呵,别人的专业其实我也废话”不了,偶不懂嘛^_^)。还是要提醒一点,将自己专业问题抽象成有限元模型,还是要小心严谨为好!

4、最好还要知道一点几何造型以及拓扑学知识。这么说吧,在用ansys建模的时候,如果你是在三维空间里先建立几何模型,然后以它为基础建立有限元网格,那么你可能会因为在有的地方很难剖出六面体的网格而头痛,以至你不得不用“free mesh”来生成你自己看了都觉恶心的网格。那么,什么样的几何模型可以剖出良好的网格呢?要把事情做的像样,仅仅知道几何形体的形状不要太畸形这一点是不够的。你知道“拓扑结构不变性”以及“拓扑结构不变量”不?要是知道了,你的建模思路就会比较理性、清晰。而这些知识,你可以参考拓扑学的相关书籍。苏步清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写过一本很薄的书,讲拓扑学最基本的知识,写的很生动、通俗。要不,哥们(或者美女傻冒)您老人家也看看? 下面说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在这个板块问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太简单而且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有暴力倾向并且不怕大侠我报复的,而且想对号入座的家伙,可以去找砖头了,呵呵。我不是反对使用网络,我反对的是使用网络不负责任的对待自己。比如说,有人问了这样的问题:

请问:下面这个警告什么意思?

*** WARNING *** CP= 16348.630 TIME= 19:44:35

Small equation solver pivot term= 3.698915243E-04 encountered at UY DOFof node 108112.Check for an insufficiently constrained model.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这段英语说的清清楚楚:Check for an insufficiently constrained model!——检查你的模型,因为这个模型的约束

2011国考申论牛人谈经验 篇7

第二、模板 PK 神论

我觉得所谓模板,你不如把它看成是一个文章结构的问题,一个人逻辑思维顺序的问题(其实,你在现实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这三大段来的,不信自己琢磨一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叫法很多但都一样,比如“现象、原因、对策”,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大结构去写,是绝对错不了的。你得不了高分,不是结构的错误,而是你运用这种结构写出来的文章一看就是生搬硬套,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大家还记得小学写作文,写叙述文刚刚学会“倒叙”的时候吗,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惊喜,非常的耳目一新?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完全脱离现实(倒叙也是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三、现象 PK 本质

我们看到材料,要分清楚现象和本质,其实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是一个文章立意的问题。比如工厂和住宅区混在一起噪音很大,印刷厂的污水把河里的鱼毒死了。你看到材料中提到这个,你觉得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你大力宣扬环境保护重要性,那就片面了,因为这只是个现象罢了。如果你一下子上升到大谈建设和谐社会问题,那就太假大空了,因为你这个主旨范围太大、内容太多。如果你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那就恰到好处。

还想举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从论坛上哪个帖子里面看到的。材料的大体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难,农民拿到手的国家补贴都缩了水”之类的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来分析这个材料写一篇申论,你会怎么立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一般人的想法大概是“服务型政府、三农问题”这类主题,更差的就是跟前面说的一样又开始鼓吹什么“和谐社会”了,请大家看看高手是怎么立意的。有一位省委书记一语中的:“这些现象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服了吗?不服不行啊!人家确实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确实透过现象认识到了本质。

第四、赵括 PK 顺溜

多说一句,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需要始终坚持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自己给自己活的更明白点。

在 “万能八条”,确实是万能的,因为解决任何事情,其对策无非是那么几个方面,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必须保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而不是脱离材料,不管不顾地把那N条扣上去——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我认为,申论的最后一个大作文,从本质上来讲,就好像一名公务员给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首先,我们要把近期某领域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事例给领导大体列举一下。然后,我们要告诉领导,这些事情产生的危害是什么,或者说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如果这些矛盾是些鸡毛蒜皮无所谓的东西,领导没必要听你汇报,你是在浪费领导时间。接着,我们要给领导分析,为什么出现了这些矛盾,都有哪些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我们要给领导提供几个解决矛盾的方案。提出对策是绝对必要的——难道你把问题摆出来,你就走人,把问题留给领导解决?

以下部分2月22日更新:

第九、我唯一推荐的申论神人。毛泽东。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请问您看完了吗?这就是申论的文章结构!恐怕毛爷爷的观点就算国考命题组也不会(更不敢)有什么异议吧,反正毛爷爷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按这个路子写的,估计弄到国考中及格是没问题吧?呵呵。希望大家今后在结构方面不要再争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实际上申论结构就是一个逻辑思维顺序,就如同你吃饭要先张嘴后咀嚼最后下咽一样,没什么神秘也没什么值得争议的,不要自己主动去神秘化和复杂化一些简单的真理。

关于毛爷爷的文章,我还想说一个问题(其实有点老生常谈,以前都说过的)。做人吧,写字吧,最好有点自己的个性。其实看看毛爷爷的文章,我总感到他是有点愤青(用词不当,自己体会吧)的,文章内容总是比较激动,比较观点鲜明,比较有个性,比较大胆。所以在这里我再一次不嫌啰嗦地提醒各位,不要把自己的个性全部抹杀,考试这样,过日子也是这样。

一个牛人总结的学习经验 篇8

I T人

项目经理要紧的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最合适的,没有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项目经理最忌讳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做技术人员出身的,喜欢寻找标准答案,耽误了工作进度,也迷茫了自己。

本人做项目经理工作多年,感到做这个工作最要紧的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最合适的,没有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项目经理最忌讳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做技术人员出身的,喜欢寻找标准答案,耽误了工作进度,也迷茫了自己。以下是本人一些做项目的个人体会,写出来供大家指点,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水平。

项目开始阶段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项目经理在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尽可能地多从各个方面了解项目的情况,如:

1.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具体大概做什么事情,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在国内很多客户都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根据项目的名称望文生义地去想象项目的目标。一个名为“办公自动化”的项目很有可能在你进场以后一个月才发现客户其实需要的是一个计算机生产管理辅助信息系统系统。前期了解情况的工作越详细,后面的惊讶就越少,项目的风险就越小。

2.这个项目里牵涉哪些方面的人,如投资方、具体业务干系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技术监督方等等,很多项目里除了业主单位的结构很复杂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单位也会牵涉进来,如项目监理公司、业主的行业主管机构等。项目经理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是什么。事先了解各个方面的看法和期望,可以让你在做项目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分析哪些人会在什么方面支持你,哪些人会出于什么目的反对你,从而提前准备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让事情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这句话作为项目经理是一定要记住的;

3.基本了解了客户的情况后,下面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公司各方面对这个项目的看法。首先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这个决定了你在需要资源的时候,公司是否会根据你的要求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领导口头肯定是说支持的,你需要做的是了解公司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期望,是想把项目越做越大还是想赚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干脆想敷衍了事,公司领导对项目的态度决定了你做这个项目的战略,而这个战略方针将对你做项目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在做整体项目计划前,还要大致计算一下你手上的资源。首先是时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往往很多项目要求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范围里完成。对于这一点,你在做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次是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已往经验,大致计算一下未来的项目小组有多少种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是否能完全归这个项目使用,是否需要另外招聘一些人员,招聘的准备工作要尽早启动。最后就是一些设备的准备,项目所需大件关键设备要尽早预定,以后不管发生设备等人还是人等设备的情况,浪费的都是你的时间;

5.现在是做项目说明书的时候了。一份好的项目说明书不仅将要做的事情描述得很清楚(主要是讲做什么,而不是说怎么做),而且把如何检查也说明得很透彻。也就是说它不仅说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也让客户的业务人员(一般不懂技术)知道项目做成什么样就算完成了。简单地说,项目说明书描述项目做哪些事情和每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检查每一个结果。

6.是到做总体计划的时间了吗?不,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客户的目标和你手上的资源,那么做计划以前,你还需要和你的经理和客户充分沟通资源的问题。因为很多资源是还不明确的,你需要写一份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如果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话,将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资源不够,就要高层改变策略,增加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些公司会放弃这个项目。总之,没有人能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项目经理不能尽早发现风险,那么就只能去当烈士了。

7.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和你手上的筹码以及你做这个项目的总体策略,现在是成立项目小组的时候了。很多项目经理都没有自己选择组员的权利,那么,就尽量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寻找那些你想要的人吧。成员的组成根据项目不同,相差较大,很难有什么具体要求,但是,一定要有精通客户业务的人,很多小项目里,这个人就是项目经理本人,大项目里会配备行业专家(Industry expert),这样和客户沟通起来才不会鸡同鸭讲,双方才可以相互理解。我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客户交谈时满口的专业术语,结果搞得客户一头雾水,反过来,他还指责客户不懂技术。其实,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的客户已经是很好的客户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懂怎么做还要指手画脚的客户到处存在,但是要明白,是客户选择了你,而不是你选择了客户,有了客户你才有工资拿,心平气和一点吧。

对于这种需求天天变的客户,你就一定要事先做好规矩:

一、统一联系人,客户指定一个人和项目组进行沟通,不能张领导、王领导都来说几句,如果他们意见不一致,那你只有得罪领导的选择了,所以,项目的最初就要定好规矩,我项目组只认一个的意见,有什么要求你们内部先统一再和我谈,我不想卷入你们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之中;

二、所有需求变更全部要有书面文字,这点切记!这样做好处多多:

*有书面证据,以后他还想改,你有了他以前要求的证据,告诉他:你以前可是这么说的;

*便于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如何慢慢演变的历史可以看清楚,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客户的目的;

*对于客户来说,嘴巴一动最方便,反正是你们做,不花他的资源,所以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和项目的目的一致,他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如果要他写书面要求,还要签字盖章,他就要谨慎多了,而且一写东西,思想就会更加深入,很多无理要求也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8.现在你要面对三群人:你的领导、你的组员和你的客户,和这些人沟通,让他们知道你打算怎么做,什么时候要他们做什么准备这些事情将是你的主要工作。既然沟通这么重要,那些事先定义一下沟通的原则也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很多沟通原则都是潜规则,如果你在一个部门时间做长了,对这些规则的运用觉得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你现在面对的是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单位,不把沟通规则说清楚,你以后就会吃亏。下面的东西看起来无聊,其实还是很管用的:第一个是规定信息的流动方式和介质,是推还是拉。推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将主动发布信息,不管通过电话、邮件还是书面方式,保证将信息传达到每个人。这种情况适合小项目,人少;拉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就是一个类似web服务器,你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就去问他。当然,没有项目经理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他会用发布信息到公共介质的方式公布信息,简单的是白板,复杂一点的是项目的公共信息交互区,潜规则就是我发了你没去看就不要说我没告诉你。说这些看似很无聊,其实里面牵涉信息传达不完全的责任问题。当然,这些都是指一般的方式,而且不要绝对化,一般情况下,主动沟通和被动访问是同时存在的,尤其是对领导,项目经理更加应该主动去和领导沟通。第二个问题就是文档问题,很多人怕写文档,但是项目经理一定要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有理有时候为什么会说不清呢?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项目经理开始就要和客户说清楚有些文档是必须签字的,比如项目经理的项目日志,每个星期至少让客户签字,另外所有达成共识的东西,比如会议纪要,甚至领导的讲话记录,都要写成文档,双方签字,这样以后扯皮的时候,就能做到有据可查。记住:说了的就和没说一样,只有写下来大家签字后才算真正发生了的。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你提交的报告,给领导(包括本方领导和客户领导)做一个选择题,结果领导压住不批,让你无所适从,结果拖延了进度。这时候,你可以等,但是注意要留记录,标明是谁的责任;另外,如果你在开始阶段就和领导商定:如果批示提交三天后没有得到领导答复就算对方同意,这样你就会主动很多。再比如不同事件的审批流程问题:什么等级的事情记录在项目日志里、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项目经理专门签署备忘录、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领导出面签署合同附件等等。事先想得越周到,以后的工作就越主动。

9.好了,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定义了一些游戏规则,现在是坐下来做计划的时候了。这一节,任意找一本项目管理的书都会说得比我好,所以我就少写一点,说一些自己的体会就是了。首先是找几个关键组员,比如客户业务专家、系统分析员等等,做一下项目模块划分工作。项目分成几块去做,每一块完成什么,模块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换等等。需求定义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这里说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完成一个目标有很多种方式,你要选一种你最熟悉的,而不是看上去最完美的,这个思路会让你的项目减少很多风险。有时候客户会被某种新技术打动,坚持要你采用那种新技术,你就应该告诉他:你选我做这个项目,就应该容许我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做事情,新技术之所以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吃亏的人还不多,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一批受害者。采用一个计划会让你的工作更加明确,比如用微软的Project软件,你填写完表格以后,就可以知道这个项目有多少件事情要做,每件事情需要什么资源,他们之间的前后关系如何,消耗的时间有多长,完成后有什么标志等。所有的结果最后用一个叫做干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做完这个表以后会惊奇地发现,干特图上项目的结束时间会远远落后于你的计划结束时间(签合同的人永远不会先征求你的意见的)。当然,学过项目管理的人会大谈什么WBS、优化路径之类的东西,但是我的经验是你再优化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安排到计划的时间结束。如果你没碰到这个问题,在我恭喜你挑了一个轻松活之前,请你再去确认你是否罗列了所有要做的事情和正确评估了他们所需要的时间。这时候,你就要考虑牺牲一些任务的时间(也意味着质量)了。按照什么标准牺牲?这个项目的战略!我们在第三节提到过的战略。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什么都赶进度,其结果可能就是十件事情你一件也没做好,想想多么失败啊。所以,把资源投到你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最后的结果是十件事情,你有三件做成了精品,三件完成,还有四件因为某些原因延误,成绩单是否靓丽了很多呢?战略决定优先级,而正确排列事情的优先级是一个项目经理能力的主要体现。

好,现在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了解了项目的目标、搞清楚了手上的资源,制定了项目的策略,然后编制了项目的整体计划,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反而是项目经理比较空闲的时候,不像前期的时候项目经理要象记者一样到处和不同的人接触,搞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努力猜测他们在想什么和他们的真正目的,那才是最累人的事情。当然,小项目的项目经理往往自己也是一个资源,要做很多事情,这时候反而比谁都苦。项目经理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保持和客户领导以及自己领导的沟通。和客户领导沟通时特别要注意,除非你需要对方给你支持,那么你才需要讲得具体一点,否则,告诉他一切正常就可以了,而且态度要积极一些,千万不要说一些领导不懂的细节,比如:“王局长,最近项目进度还算正常,就是JVM经常发生一些内存泄漏的情况…”王局长:“(*&$@@”。和自己的领导汇报也要注意这个问题,除非他是一个技术高手,你需要他的技术经验,否则一般就汇报进度是否正常以及有问题时你的对策和打算就可以了,有些需要他支持的地方,比如资源调用需要说详细一点。和组员开会,除了一些项目进度跟踪会议以外,还有很多讨论会,需要大家用头脑风暴方法给出解决问题。与会人员很多都是技术人员,他们的特点是注重细节、缺乏大局观、有点消极悲观、自尊心强(如果总结得不对,欢迎大家拍砖),所以,你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只要负责提出问题和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千万不要做评判者的角色。一个问题,有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现象是完全不同的,想想盲人摸象的故事吧。这些技术人员,他们往往精通一个方面,就自己的角度发表见解,除非一些很特别的情况,你都应该认为,他们提出的方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最合理的。你的长处是掌握事情的优先级,评估各个方面的轻重缓急,从而根据他们的意见得出一个合适的(而不是正确的)方案。所以,在会议上,你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和他的意见,夸奖那些意见提得比较好的人,千万不要把会议带入无休止的争论(你要让大家知道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元的,唉,我们的教育惹的祸…)。会后,你自己写文档,做决定。会议上大家的面子都被照顾了,自己实施起来的阻力就小,如果还有意见的,你就私下找他聊,如果还不能说服他,你就要让他明白,因为你负责这个项目、你担当风险,所以,这个优先级应该你来判断。组织中的高层,并不见得水平会比一般的成员高,但是,他要承担组织的风险,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对事情的优先级的判断肯定比下属强。

在开发过程中,内部管理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时刻强调以验收为目的的思想,每个任务的最终可交付成果一定要是可以被检查的,比如,【界面要求:美观大方、简洁明快】,这个要求我就不知道如何检查。所以,给开发小组布臵任务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检查结果,比如我见过一个计划,里面有一个任务【开发人员熟悉EJB编程】,这个任务,除了让这些人去参加一些专业认证考试,否则,结果很难被检查。所以,时刻考虑如何检查结果、如何向客户交付是项目经理一直要注意的事情,我听说有些老项目经理拿到项目是倒排计划的,即首先看如何验收和验收标准,然后决定工作计划。很多项目开始了很久,还不知道如何验收,那么这个项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做项目就是为了验收,我们的角色不是研究机构,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付出那么多劳动后得到结果。

另外我插一句:我是极其不主张到客户现场开发的。尤其是一大群技术人员直接和客户交流,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技术人员的本性决定的)。我的做法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实施人员到现场,软件开发人员还是在公司做项目。项目实施人员就是初级项目经理,他们了解自己的产品,懂得一些客户的业务,关键是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俗称“皮厚”。他们是客户和研发人员的桥梁,其职业方向也是很机动灵活,以后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转,比开发人员的路要宽得多。

接着,我们再谈谈最让人头痛的需求变更问题。变更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部分更改了原先的目标,即需求变更;另一种是没改变目标,但是客户不满意目前的实现方式,大到流程的实现,小到界面的布局,都是属于这类。碰到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主要是事先沟通的不够充分和客户随着项目的进展,慢慢想清楚了问题,改变了以前的思路。这时候,如果需要改并且你的战略是容许这种情况的,那么注意下面几点:

1.确保以前的文档,就是记载着以前的结论的东西,客户是否签过字,如果没有,赶紧把你的工作停下来,赶快再和客户自己确认一下你的方案,然后让他签字,避免以后说话没有凭据;

2.和客户坐下来,自己探讨他修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有同样能达到相同目的,但是对你来说有代价更小的选择?

3.(项目初期的工作)明确更改流程,一般是客户指定一人签字(否则客户每个领导都有权力来插一杠子,你就废了),以正式项目文件的方式提交给你,然后,你做评估分析,分析对成本、进度的影响,在你的领导同意后,出相应意见书,主要是要说明更改设计的原因和指出由此带来的不确定后果(这个东西先写出来,后面如果真的发生了,至少不是你的错)。然后再让客户在上面签字。见过医院给病人做手术以前让家人签的免责条款吗?对,就学习那个,让大家都意识到任何的更改都有成本和代价。

系统开发告一段落后,就进入客户培训、系统验收阶段,这个阶段,我一般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客户做培训前,多注意一些表面功夫。很多程序员认为,系统的逻辑核心是否正确是关键,至于界面如何,界面上的用词是否准确,那是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且培训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下面听讲的人不知所云,云山雾罩,培训效果自然可以想象。我的体会是,给客户做培训的版本,如果你在做多次测试以后仍然不能确定逻辑是否合乎要求,那么,你至少要在界面上多花一点功夫。注意每个界面的布局、用词、链接的正确性等等,总之不要让客户看到一些他不该看到的东西。文档方面,准备至少两个文档:用户手册和培训手册。这两个文档的内容很多都是一致的,但是角度完全不同。用户手册往往是站在系统设计者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模块讲解系统的操作和功能;而培训手册,一定要站在客户业务人员的角度,根据每个角色面对不同业务的办理,如何通过使用本系统的一系列功能来实现目标。所以,第一次培训以前,系统界面是否完整正确、培训文档是否完备都是很关键的因素,第一炮打不响,以后就麻烦很多。

作为项目经理,其实脑子里就是几样东西:做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怎么交货、手上的资源以及各个事情的优先级。所谓多快好省那是人类的梦想,这四个方面都是相互矛盾的,属于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类型。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方面,往往是把快放在第一位,各方领导都会给你最后期限,所以保进度是第一位的;省是第二位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如果收入不能增加的话,至少费用要控制住;好是第三位的,没办法,谁都想精益求精,但是,没有强大的资源保障,质量只好先牺牲了;最后是多,客户的要求源源不断,如何降低客户的期望值,让他们从理想回到现实也是项目经理的分内工作。

验收前,除了做好文档工作,即可交付成果以外,多花时间搞清楚客户的做事情流程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些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多说。

我对验收最大的体会就是举证问题。即千万不要让客户这么想:你必须有证据证明你的系统是没问题的。这样你就没戏了,微软那么多天才,做了XP还天天打补丁,要你的程序没问题,既不可能,你也没办法拿出证据。你要让客户明白,所谓验收,就是我按照测试文档的测试用例跑一遍,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就应该算通过了,而且还容许有一些小错误留在验收后改正,他可以对测试用例提意见。所以,验收前双方要确认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如果他认为系统不符合要求,那么他应该举证,证明这个系统和最初设计相背离的。所以,参考法律概念,千万不要举证倒臵。另外,认为系统完美了才能验收的想法也是错误的,软件开发合同里一定要注明验收以后维护期的费用问题,否则,客户担心一旦验收就得不到你们的支持,自然不配合验收,那么,你这个项目经理就很难交功课了。

1.项目范围管理

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2.项目时间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3.项目成本管理 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臵,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4.项目质量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5.人力资源管理

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组织的规划、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的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6.项目沟通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的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所需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沟通规划,信息传输和进度报告等。

7.项目风险管理

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

8.项目采购管理

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9.项目集成管理

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它包括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

OPM3对项目管理流程的成熟度定义了四个阶段:

1、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是否文档化并且发布给企业员工;

2、可测量,对项目管理流程质量的评价指标问题,项目管理流程是否有KPI指标;

3、受控性,项目管理流程实施过程的控制性,是否得到基于KPI的监控;

4,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流程是否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个人判断,目前在国内,达到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阶段的企业并不多,许多企业还处在知识和概念阶段,专门建立项目管理的流程似乎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商务谈判

假设我们将与一位大公司的采购经理谈判,首先我们就应自问以下问题:

——要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敏感的问题不要去碰?

——应该先谈什么?

——我们了解对方哪些问题?

——自从最后一笔生意,对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谈的是续订单,以前与对方做生意有哪些经验教训要记住?

——与我们竞争这份订单的企业有哪些强项?

——我们能否改进我们的工作?

——对方可能会反对哪些问题?

——在哪些方面我们可让步?我们希望对方作哪些工作?

——对方会有哪些需求?他们的谈判战略会是怎样的?

上一篇:高中生经典励志句子下一篇:校本课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