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

2024-05-24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共11篇)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 篇1

新教师工作体会

从今年六月份毕业到八月份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再到九月份上岗工作,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我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人民教师。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收获。

来学校工作将近两个月了,在这段日子,接触了新的领导新的同事,在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每当看到校园里下那一张张天真、稚嫩的面孔,我就打心里开心,他们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教师用爱来培育、呵护。它让我知道对工作认真,就是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因为在大学里接受的教育就是新课改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课堂方面我适应很快,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的职责是引导每个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构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彩色乐园。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孩子都是一座丰富资源的矿山,需要教师去开采应用。我要做的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值得高兴的是,学生们都很喜欢我,说明了我平时上课,包括下课表现出来的都是学生喜欢的一个形象,这样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有时候小孩子很是调皮,不听话,作为老师又不能体罚学生,我觉得我在这个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多得多。

关于课堂,作为美术老师,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想象力才会被激发。但是有时候,小孩子管不住自己就会制造课堂混乱。所以,我在带动课堂学习氛围方面需要加强。

教师是一个教育者,尤其是小学教师,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者不容易,但我会以此为目标不断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育教学道路还很长很长,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我相信只要有动力,就会前进。未来的道路上,我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

2011年11月12日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 篇2

根据学者钟启泉先生的关于“整体的人”的说法, 第一, “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第二, “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注“整体的人”的发展, 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师美术教育中, 特别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中, 要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这一基本价值转型。我们常说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要适应转型。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因而对美术教师来说要做好“转型”工作, 要从以下两方面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1、美术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 通过制定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美术教学大纲,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难度, 承认美术学习过程的价值, 注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把美术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使其转化为美的“精神的力量”和启迪美的“生活的智慧”。

2、美术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

出发, 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 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以培养人格健全和统整的人。例如, 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和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谐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认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性, 这对改进我们的美术教学是有指导意义的, 笔者作为评委曾经参加2006、2009湖北省第七、八两届黄鹤美育节优质课程比赛活动, 看到许多美术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探索。如;一位老师的“图形创意应用”课程, 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综合实践课程, 她在美术课程中将图形创意与服装描绘、服装展示相结合, 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美术学科领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 通过这位老师条理清晰、具有感染力的语言, 营造了让学生想听、想学的氛围。通过练一练的技法传授, 让学生对丙稀颜料与水粉颜料进行比较, (前者不融于于水, 后者融于水) , 通过对材料的掌握, 认知颜料的性能以及手绘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有所获。同时这位老师展示自己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 并让学生用丙稀颜料在自己准备好的牛仔裤上、T恤衫绘制图案 (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主体参与、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 , 这种把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 通过课堂导入, 主题探究, 强化巩固, 课堂总结, 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堂美术课的意义, 我认为是以全体学生获得为准则,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 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这种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让每位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探索人与自然、与他人合作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学习方法, 是有益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 我们说课程是围绕学生的课程, 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 充满人性的教育。有一个例子:《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17日报道了乌鲁木齐“坏孩子妈妈联盟”, 这些妈妈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天性, 自己编写教材, 引导这些“坏孩子”……通过妈妈们的努力, 发现这些坏孩子们变好了。开始, 这些妈妈们也像学校教师那样认为自己的孩子无药可救, 责骂、训斥孩子, 而结果是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就越来越强, 隔离就越大, 对立情绪越来越明显。但这些妈妈们发现孩子们天性是善良的, 因为她们发现20几个“坏孩子”在照顾一个流浪的孩子,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妈妈们, 于是她们换一种方式来和孩子们交流并获得了成功。

一般“坏孩子”往往个性突出或突出的个性, 显现出孩子天性的一面, 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天性, 真诚的对话、沟通, 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 我们应该审视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这不仅仅是德育所关注的问题, 同样, 在美术学科, 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 关照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 保证每位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中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美术新课程中就强调了这一观念,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认为课程不是单一的, 理论化的, 体系化的书本知识, 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经验, 并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 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在研究美术新课程中, 还要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建, 凸现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努力软化学科界限, 展开跨学科对话, 强调综合性, 加强选择性, 并确保均衡性。如上面课程案例所示:教师将丙稀颜料知识、图形创意、服装图形描绘、完成图形与展示等进行整合并应用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些一线教师的努力和探索, 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研究新课程, 加强教师的知识建构

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的教材与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增强个人的学习意识, 围绕学生的美术课程教学, 必须建构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 使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

1、美术新课程首先确立了新的知

识观, 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 把“知识变为智慧”, 它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如:国家课程标准, 不是“最大限度的控制”, 而是“最小限度的控制”;课程内容的选择, 不是“全选”, 而是“精选”;学力目标的定位, 不是“以量取胜”, 而是“以质取胜”;教学方式的取向, 不是“教师中心”, 而是“学生中心”, 这些新理念的确立, 都需要我们极大的关注。

2、美术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作为重要的转折点, 要求在美术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 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美术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因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技能的培养, 以及审美的心态的熏陶, 做到关怀、关切、关联的对美术课程的学习, 注重美术课程的整合与精选, 围绕学生来教学, 这是以承认和珍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 在美术学习中, 强调个性就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 它显然优于即使是最好的单一化,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教师要有宽容心态, 允许学生在研究性美术学习中的个性的正当发挥。

3、美术新课程还力图建构具有个

人意义的评价方式, 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要求“发挥教育的评价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将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强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以提升评价的个人发展价值, 保障知识生成方式的个性化。在美术学科中, 特别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珍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学习美术过程中, 使学生享受美的熏陶, 激励创造热情, 这对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在教师角色转变中, 要尽力体现教师的魅力:一个优秀教师的水准与素养, 不仅作为学生, 更作为家长和社会的首选与认可。教师的素质提高, 就是强化教师自身的素养。兼顾着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教育技能的提升, 这里要求美术教育者要步出教育实践的舒适地带, 迎接挑战, 不仅要提高对艺术美的研究, 还要在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的同时, 优化对艺术品鉴赏的审视结构, 积极参与艺术实践, 追求艺术美的品格, 要重视教育同行的互动, 寻求专家的引领,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培养反思精神, 追求施教的创新,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思想进行引领。胸中要有学生, 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 关注每一位学生, 甚至是所谓的“差生”, 这是教师职责。我认为教师, 首先要会用条理清晰、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启示营造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让人想听、想学。第二, 要多反思, 勤思考, 对教材反复咀嚼, 做到温故知新, 第三, 要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 做到博才, 综合探索各类学科知识, 搞好自己的创新, 做出自己的专业课程特色, 第四, 情商高尚, 发展目标明确, 要热爱美术教育职业, 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师在一生的教师生涯中的轨迹:20岁厚积薄发;30岁初露锋芒, 牛刀小试;40岁成为中流砥柱、学科骨干与带头人;50岁, 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师;审美能力;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0-01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和周围的一切事物,是新世纪对人类的一种要求。因为人类迈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人类在这种环境下要想适应社会进步的速度,也需要不断发展,不能及时的调整自身来紧跟时代步伐势必会被社会淘汰。因此,现代美术教育就要求美术教师首先在教育观念上要顺应人的发展要求,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调整教学思路。现代教育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上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学历上,还体现在作为一名教师他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上。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仅仅靠其在学校学习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美术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们首先必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才能胜任这一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

具体应作到以下两方面:

一、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面

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作为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内在修养,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开展教育科研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更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

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比课程深得多的美术学科知识和美术学基本技术,而且要理解课程内容的体系和深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内容,而不会随着课本亦步亦趋。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用充满爱意的眼神、和蔼可亲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爱上你这个人之后,自然而然学生就爱上你所教的科目,就有了对你所教课程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尚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面。比如,上课时,适当的时候一句英语或一首古诗或俗语或妙趣横生的简笔画,一句美妙的歌声或一则最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个故事都可穿插在授课中,当然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不可牵强附会。它就好像菜肴中的调味品使美食者美美地享受了一餐。教师既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使课上得精彩而有趣,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这决不是卖弄,故作风情。

美术教师还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世界多元化文化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都要有所了解。对本专业的其它方面既一切与美术相关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甚至有所涉足,比如:教绘画的教师也应当懂得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的一些相关知识;教授基础美术的教师应该懂一些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教国画的教师应该懂得一些西画的知识;还有像文学、音乐、表演这些艺术领域的其他专业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这对提高一名美术教师的修养十分重要。

还有道德方面的自身修炼也十分重要,这也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特别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更是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人品有多高,艺品才能有多高,人品修养不高,以追求真善美为最高目标的任何艺术活动就都不能很好进行,人品不高,艺品就很难达到较高的境界。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够更好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便于把知识以最好的方式方法传授给他们。

二、美术教师应懂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课上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要通过对人们的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这种美感能力由少积多,学生的审美意识就会不断地加深。在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首先是中外人物画欣赏。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不同的学生不仅在审美感受能力上有高低之分,而且在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方面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我搜集学生当中有代表性的明星画片和课本上的人物画相比较。问学生:画片上的人物美还是课本上的人物美,有的学生单从人物面部五官来判断,认为画片上的明星美,我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平常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美,不能单从脸面身材着眼,还应注意人的神态、表情、姿势、气质是否美。同样,欣赏人物画,除了看画面单个人是否符合美的特点外,还应注意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否美。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首先是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发现美。校园中的建筑物、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等无不充满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美能够激发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生活的感情。选择能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和激情的写生对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公园虽然算不上高级,但也有许多美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一片小草,几簇小花,长得那样茂盛,充满勃勃生机,正是一种自然美。

小学新上任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4

在2011年的8月,我来到了**乡**小学。特别是刚下车的时候,深吸一口气,感受到的是乡村特有的气息。我觉得这是我施展才华的机会,尽管到今天为止,我的教师生涯还没有满一年,可教师这个独特的名字已经在我的生活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如同一本好书,让我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研究。

刚走进班级的时候不免有些失望,简陋的班级,简陋的教室,让我感觉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是何等的困难。在班级里是八双那么晶莹的纯洁的眼睛。突然之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与他们交谈之后,发现他们的眼界不是很开阔。想想也是,那里的交通,那里的情况。他们的信息闭塞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在那一刻,我坚定了一个想法,我不仅要当他们的老师,更要做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整个世界。

开始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很简单,似乎就是每天告诉他们一个小知识,一个小新闻,一个小故事,说说人生的道理。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已经四年级了,或者说他们才四年级。他们理解不了曹操为何要杀许**,不明白中国为什么不要日本当年的赔款,也不清楚为什么美国为什么这么富有。世间的一切他们还不能用他们稚嫩纯洁的心接受。甚至上学期班级还因为一个问题同学们弄得很不团结。当时我真的心力交瘁,我做错什么了?我也不甚理解了。那个时候好矛盾,觉得自己引以为“自豪”的“知识”污染了学生们的纯洁心灵。让他们困惑,让他们迷茫。好怕可爱的学生们开心的冲我说:“老师,老师,问你个事啊?”我应该怎么去告诉你,我应该怎么面对你,我可爱的学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是《论语》中着名的一小段,也就是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如果我是眼的话,那么不就应该”非礼勿视“么?于是,在我的工作中就多了这小小的一项,分析每个问题,给出学生实际的合理的他们能接受的解释。于是忙碌的一天开始了,不仅要上课,还要面对学生的各种”诘问“。”老师,水星在哪啊?“"老师,太阳多大啊?”“星座是咋分的啊?”那种久违的荣誉感又重新回到了我的心中,似乎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我身上有了体现。感觉阳光格外的明媚,天气格外的晴朗。是的,我是你的眼,我决心要打开你的窗,让你看到外边的世界。

美术教师培训体会 篇5

虽然只有三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是受益颇多。本次培训听了三个讲座。根据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水墨、手工、陶艺、儿童画五个教学领域进行指导。8月5日刘争鸣主任谈了新课程下的欣赏教学和水墨画的教学技法,8月6日实验小学的杨凤霞和叶恋花老师谈了折纸和陶艺教学,8月7日实验小学的闻谨老师谈了儿童画的教学。

一、欣赏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以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有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

1、教师在教学欣赏课时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欣赏中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运用是调动十分有利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地理知识环境产生特定美术作品的因素,比如,南方雨水偏多,所以他们的作品以水墨出名,而北方干旱,他们的作品以油画为主。

3、语文知识的运用。

4、让学生在科学理念里接受知识。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1、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

3、在欣赏教学中体现自主性。

4、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二、水墨画的教学

(一)小学水墨画教学现状

目前,水墨画的教学在技法上过于传统,过多依赖临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相对陈旧,但也有部分老师在选择内容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皮影、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了比较好的绘画效果。所以,对儿童水墨画分子间缩合教学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二)小学水墨画的教学方法

1、跳出“传统”的方墙,在肆意涂鸦中探索笔墨技艺。

2、改变“世俗”的眼光,给儿童水墨画以正确的评价。

3、亲近“大师”的作品,以水墨与西洋大师对话。

4、走进“想象”的空间,用童心创造一个奇妙世界。

(三)水墨画的技法

运用泼墨泼彩法、水冲洗法、水拓的方法、拼贴法、揉纸法、喷绘画法等。

三、折纸教学

(一)折纸的作用

折纸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它通过折、剪、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开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儿童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折纸教学存在问题

1、内容分散、不系统、教学效率低。

2、教学方法单一,仅存在分步示范和整体示范两种形式,忽视了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三)折纸教学的方法

1、激发儿童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a、精选折纸内容。b、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折纸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3、教学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a、循序渐进、由易到难。b、分类归纳、提高效率。c、举一反三,激发创新。

四、陶艺教学

(一)陶艺的作用

陶艺课走入美术课堂教学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块新的探索领域,它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设计工一个特殊的教育载体,能极大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动手与实践能力、思维发展与想象能力、视觉与空间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开拓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陶艺的技法

1、创作准备:揉泥。分为菊花瓣揉泥和牛角揉泥。

2、泥条盘筑。

3、泥板成形。

4、拉坯成形。

五、儿童画

儿童画即是能够反映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反映出儿童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因此,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上学生主观的想象所表现出来的图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

(一)儿童画的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明确观察任务的同时,要教给学生正确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a、整体的观察b、审美的观察。c、比较地观察

2、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源基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想象力是儿童画固不可少的属性,更是儿童画创作的重要成分。

(二)儿童画的教学形式

1、添画。

2、续画。

3、命题画

美术教师心得体会 篇6

一、转变角色,认真进入学习状态。

这次的培训内容包括中国画、书法、水彩、水粉、油画。认真服从学院管理的要求。把握机遇,努力学习。在培训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认真观摩,做了作品收集。我们与专家对话,与同伴交流。这些都让我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的给自己的知识海洋注入新的生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聆听讲座,提升自己。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许多专家关于国画笔墨方面的讲座。他们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绘画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中国画绘画技法方面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绘画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三、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这次能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真的.很珍惜。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我不仅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而且要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

四、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在这次培训开设的课程中,加强了素描、色彩等课程的训练,使没有基础的教师掌握了基本了绘画技巧,教师业务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五、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以下是我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在这次培训开设的课程中,加强了素描、色彩等课程的训练,使没有基础的教师掌握了基本了绘画技巧,原美术院校毕业的教师业务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此次培训中学员与教研员亲切交流互相切磋技艺,很多学员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为我们在本地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很多合理的建议。我们美术教师应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拿出有地方特色,有个人风格的课出来。

浅谈美术教师应如何面对新课改 篇7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 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规律, 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 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希望能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 能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美术教师应多角度启发学生领会美术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21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美术教师应该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画家, 这两这有很大的区别。画家的工作是表达自己, 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特别是当代艺术, 很多都是艺术家自圆其说的作品;而美术教育者不同因为教育要服从主流艺术形式, 而这种形式是有它的语言规则的, 包括基本的技能技巧和表达方式, 要遵从一定的规律, 如果仅仅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来教育学生, 那就会误人子弟。

二、培养学生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中, 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 更趋向于创造, 更接近于发明。

三、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 应丰富多采, 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 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 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 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 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 塑造开放的人格。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 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 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 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 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 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五、改变师生关系

目前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以我们自己老师传授的旧方法去要求现在的学生例如在绘画时让学生必须该怎么画就怎么画, 该画什么就画什么, 这种完全有老师做主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读美术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认真设计课堂教学, 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设法想方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必将引发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 要经常走下讲台, 走出教室,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 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 把知识讲透, 学生被动接受, 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 学生学会了,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学习机会。

古人说:心手相应, 机趣横生。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 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 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六、利用多媒体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 开阔学生视野, 诱发学生思维, 它使美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 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例如在传统欣赏课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课本+黑板+挂图”, 教师过多的关注了作品的客观内容, 如作品名称、时间、内容等, 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反映和心灵的感悟。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网络”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多角度, 多层次立体化平台展示知识面, 使学生从中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因素, 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意蕴。

七、转变评价观念

评价方式应向“素资鉴定”观转换采用作品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 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功能上, 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竟争意识功能, 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竟争意识和自我竟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增强活动中小组, 团体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 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 要让美术课的总体思路与“课标”的要求相一致, 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出发, 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体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 在实施新课程中, 只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审视自我, 发展自我, 提升自我, 才能适应新一轮教改的要求。我们是老师, 同时也是学生, 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学习中, 我更加明白, 以后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还要和学生一起进步。

摘要:美术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 能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美术教师应多角度启发学生领会美术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 篇8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师;知识结构

美术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育的角度认识美术课程,即美术教育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而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国民教育。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且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义务课标》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②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③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根据这些规定,结合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现代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崭新的教育观念和美术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课程内容的拓展要求美术教师革新其专业知识

新课程改革后课程内容的拓展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课程内容范围的扩大化。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把“课业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在内容标准的描述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导向性。

(一)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它几乎覆盖了与视觉造型有关的所有美术活动,如所有的绘画种类、雕塑形式、工艺中的部分手工活动、民间美术中的劳作活动等。“设计·应用”领域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功能性特点。该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欣赏·评述”领域涵盖了包括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整个视觉世界。该领域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设置这一领域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综合·探索”领域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范围的扩大化

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向美术创作、美术批评以及美术教育中的渗透,美术教育领域也开始受到其深刻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美术知识等级的淡化。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表达高雅的东西,也可以表达低俗的东西,所以,雅俗只是艺术家个人思想和情趣的品味问题。因此,美术教育者应该改变以往的等级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由地对知识加以选择,以多元的眼光收集、整理广泛的艺术资源,尽量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使学生在体验多样文化情趣的同时建立其多元的美术文化观念。其次,美术教育中的泛视觉化倾向。信息时代,随着影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图像传播信息,“视觉文化”这一后现代概念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我们的社会充斥着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并深刻影响了生活,那么,基于视觉文化的美术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取向的美术教育。最后,正确认识文化的多元性。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美术教师革新其教育知识

(一)从传授者到引导者

在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过于依靠课堂、依靠教师、依靠教科书的单一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载体,其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变化。教师的职责更多地体现在“授人以渔”上,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即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并能进行灵活的知识迁移。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职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研究和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再次要鼓励学生尝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指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开发者

为适应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原来课程的消极接受者、执行者转变成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设计者。首先,教师要对国家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对课程內容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按照社会、学生及学科的实际需要,认真设计开发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灵活多样的本土化、乡土化和校本化的课程。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新课改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美术课求异性和多样性的学科特征决定美术课的测量标准是全能的、可塑性的、发展的、个性的,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出发,善于有针对性地随机应变,切忌按教案的设计刻板地进行教学,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最优教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从课程教学的实践者到课程教学的行动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立足点应放在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行动研究是教师从传统的依靠经验的“工匠式”教师向具有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科研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首先,教师通过参加行动研究,能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其次,成为行动研究者有助于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再次,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可以不断加深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理解,进而改进教学实践,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论,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够使教师在实践中通过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机智解决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发展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邓亮生.提高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潮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素质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

大学实习美术教师体会小结 篇9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石岩公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3、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在备课阶段,我尽量想象优美的语句,或搜索大师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我把课堂尽量设成我的想像中那样完美。

美术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呢?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要改变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的角色如何改、变成什么样呢?经过这次“教师远程研修 ”学习后,我受益匪浅,教授用身教言传的生动讲座,我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心得和体会。

1.美术教师是美术课堂的“活水”。

和谐的教学气氛能迎来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环境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教师的爱心不断地奉献,形成初春活水,给“鱼儿们”足以舞跃的空间,并用真诚的激励让学生们的思维和兴趣化为灵动、充满课堂。

2.美术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灯塔”。

情感是人类宝贵财富中最易得、最不应缺失的一种,美术是强**感表达的学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发感到学生表达民主、平等意识的“疑、思、言、行”的欲望都增强了。这是一种好的情感表达需求,教师应顺势利导,进一步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因此,我乐于在教学中逐渐融入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创造行为。引导学生享受自由创作空间,让学生发现、思考、想象。给学生质疑的权力,唤起更强的民主意识,尊重他人意识,主体意识。突出教学中的双向性、互动性,使师生形成“亲和力”,使教与学更好地统一航向,平安愉快地驶离港湾,去往远大目标。

3.美术教师将由单一型转为“开放”型。

美术教师单一的传知功能,造成了教师自我的封闭,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封闭性。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多准备几种水。”确实,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能从生活中提炼美术,又能把美术运用于生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因此,美术教师就得先更新知识,广取其它学科亮点,综合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与社会生活的整合,与学生的整合,最终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师观念和角色的改变,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升华成有利学生有利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活水、灯塔、机器猫” 等角色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谈新课改,谈为人师表。

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美术远程研修的一点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领导重视是这次学习的动力,:大家要珍惜这次机会,更新知识是教师的生命线。授课教师扎实的功底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专业教师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美术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知识体系。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好的教学理念要有理论知识做支撑点。理论支撑点有了,授课就会有明确的方向。比如手工制作,过去我就是认为用纸折叠出东西,就是完成任务,就是一节课的目的。现在认识到手工制作涉及好多方面,不是简单的动动手而已。

二:重新认定位自我。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我们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就是要我们把美术知识技能传播给孩子们,加强美术教育。现在的学生动手少,懒于动手。美术就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开拓他们的智力,培养动手动脑习惯,是他们行动起来。由此可见,我们的美术教师们不是简单的在课堂教教课就了事,而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和各学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语文引导观察力,数学引导结构比例,其他学科要丰富美术的知识体系。就是说各科都会让学生增长见识,融会贯通了美术才能学得好。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这次培训是我们的理论有了支撑,教学有了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教书还可以达到育人的目标。比如在最后说课活动中,我聆听了几位教师的说课,是我震动很大。这些说课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美术素养和美术方法。作为美术人,他们做到了知识的渗透,一节说课阐述了美术文化的精髓。回味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手法还不够成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不够灵活多变;教学目的单一等,所有这些都将是我提高课堂质量的动力,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

我坚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认真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自我理论知识,教学技能,使之达到“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这样一个良好循环过程。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教师角色;教学方法;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47-01

新课程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的渴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身在基层学校的美术教师,应该教师角色转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都知道一个观点: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1、重视师生双向交流

传统的美术课堂,美术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们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2、美术教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美术教学要注重面向每一个学生。有人说如果面向每一个学生,那些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教起来太累人了。累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应学会掌握方法。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对学生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者给与真诚的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二、转变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教学的方法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要学会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2、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如今,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收到各校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开创了自己的新课程改革模式。这些模式中,很多都突出小组教学,学生自学,学生自己尝试学习,教师后来进行指导。美术教学也可以运用这些模式。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术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

美术也需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美术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师生角色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了促进学生艺术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改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視师生的双向交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方法上把传统教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进行探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些角色和教学方法的转变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将为促进学生美学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 菲,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教育探索,2014.6

上一篇:名门大学教师在毕业典礼的讲话下一篇:县信用联社综合业务柜员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