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作文

2024-10-11

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作文(共2篇)

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作文 篇1

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作文

——读汪曾祺后有感

手捧一本《汪曾祺短篇小说全集》,从图书馆借来的,边缘微微皱起,书页也有些发黄,看起来旧旧的,纸质也已经变脆,反倒是很有质感。

如果说沈从文的作品清新雅丽,如天边白云,那么汪曾祺怕就是人间最真实的红尘,似乎带了一股子油烟气,却亲切得让人觉得美好。他写的也是人间最美的真情,却和任何人都不一样,一眼便看的出是汪曾祺的作品。

《大淖记事》的故事本身就很美,不过,如果是让张爱玲来写,她应该会让男主人公十一子死掉,两个有情人终是在苍茫的时空中错过。不过汪曾祺就不,他让十一子活了下来,让阻碍他的.刘号长消失,这便让故事好像欠了点火候,不够震撼,但作为看官,却永远不会觉得这大团圆的结尾有丝毫的俗套。原来,不必生死相隔,感情,也可以美的令人动容,这便是他的高明之处吧。

汪曾祺自己说,《晚饭后的故事》是张恨水式的。细细读来,有张恨水的影子,也有李碧华的,甚至还有沈从文的、张爱玲的丝丝味道,但再读,就发现,这仍是一部经典的汪曾祺的小说。不惊天,不动地,有情人擦身而过却并不流下泪水。遗憾,有那么一点点,也是沾染了烟火气的。

看多了那些催人泪下的文字,就来看汪曾祺吧。他很诚实,不留情面地剖开市井人们最真的思想,琐琐碎碎,没那么美好,但他也很善良,总会又带来些许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谊。

又寂寞,又温暖。

也许,真的没有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东西吧。

眼下自以为很重要的人,死死地抵着不肯放手,兴许在很久之后才明白,原来那个人,也不过是生命中平平的过客罢了。

水,总是那样滔滔地流着。每一天,都在增添着新的遗憾与后悔,人生似乎就这么地过去了,又怎么总是站在一边,为往昔流泪呢?

“哪个为旧人哭,太笨了。”

歌词里这么唱着,于是也开始疑惑,曾经的真心,再怎么坚固,也会被新的生产蒙蔽吧。不敢去想大淖中十一子与巧云的后续,我怕我会不由自主地给他们设定一个灰色的后来。

活在世上,有哪一颗心不是千疮百孔的呢?

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作文 篇2

唉!这个情痴, 让人爱很不得!他的一生中与无数的女人纠缠不休, 和哪一位女人热恋阶段, 他都会向一厢情愿、天真无邪地向对方讲起自己的罗曼史。他理想地认为, 如果爱, 就该爱自己的一切, 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他自以为对对方一片真诚, 却不料因为“真诚过了头”, 把到手的女人吓跑了! (如毛彦文、卢宝华、张尔琼等女性) 读到这里, 我开始不再为他着急手心出汗了, 甚至觉得这位老人愈发可爱起来。这位在爱情之路上探寻了一生的哲人, 至死维护着心目中爱的圣洁和纯真。不能不说吴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他这一生, 大部分时间是为情所苦了, 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 到头来却晚景凄凉, 令人唏嘘。倒也真应了他一直信奉的那句话:“不问收获, 但问耕耘。”唉!这是造化对老实人的嘲弄, 还是性格决定命运使然呢?

话又说回来, 吴宓的爱情观, 其实也是古往今来很多书生的共同悲剧。因为书生们往往都生活在才子佳人的想象中, 硬是把一个毫不相关的女性, 幻想成自己心中佳人的化身。他只能把她当作圣洁的女神膜拜, 却难以接受俗世生活中那个带有“人间烟火味儿”的真人。就像李敖之与胡因梦, 他爱的也只是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女神”。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就忍不住要“失望和逃走”。由是想起了世情小说作家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大概理想主义的男人永不满足, 总是在追逐他的“白玫瑰”或“红玫瑰”吧!

可怜吴宓之爱毛彦文, 也是因为他爱上了自己在内心塑造的那个毛彦文。他苦苦追求了她一辈子, 却到死都没有读懂她。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里的人, 感性的他是一团炽热的火, 理性的她则是一块现实的冰。当烈火遇上冰块, 自然只能被浇灭了。

读到这里, 心中不免为之悲悯。这个自号“雨僧”的哲人, 俗世的幸福已经不能成为他的归宿。他所追求的爱情, 并不是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投射到一个个具体的追求对象上, 而是将追求爱情本身当做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人生信念来膜拜。究其一生, 他似乎在用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折磨自己, 同时又能在这折磨之中找到快感。他爱的, 只是追寻爱情的过程, 一旦得到, 爱情就对他失去了吸引力。大概“提灯寻影, 灯至影灭”这句话, 形容的就是他这种人吧。试想, 对这样一个超出世俗生活的精神异常者, 哪位女子又飞蛾扑火的勇气敢嫁给她呢?

哀其不幸, 怒气不争。此刻, 用大先生的话来形容我读这本书的心情, 刚刚好。

但是我亦有感动:比如书中写他与陈寅恪、王国维、徐志摩、林文铮、汤用彤等人的友谊, 写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 家境贫寒, 他在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还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陈, 陈不肯要, 又悄悄给他退回去。他不为报酬, 只为事业, 自己垫钱办《学衡》, 帮助学生钱钟书, 对得意弟子钱钟书的“无礼顶撞”能宽容谅解乃至一如既往提携他……他对师友的情谊, 从来都是不计个人得失的。甚至对追求的对象高棣华, 明知没有结合的可能, 他还是会一往情深地帮助, 并且毫无怨言。这该是一种怎样坦荡的心胸、磊落的人格啊!

当我读到这个有“哈佛三杰”之称、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碧德的高足, 自幼天资聪敏、才华横溢, 惜乎终生为情多困, 分散了太多的精力, 致使他一生的创作长篇夙愿终未实现, 抱憾终身时, 心头亦涌起深深的哀叹。吴宓的晚年, 在学术上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究其原因还是他在事业上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 事业没有清楚的方向, 导致他的人生失去了重心, 陷入为情所困的窘境。郁郁寡欢, 终生不得志。吴宓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抱憾终身的惨痛教训, 无疑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人生启迪和深刻的思索。

从吴宓成长经历来看, 幼年丧母, 在祖母的庇护下长大的他, 因了性格阴鸷暴躁的祖母, 从小在其内心投下了阴影。童年的胎记, 对吴宓的影响是一生的。晚年的吴宓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道:“宓一生感情冲动甚强……往往固执私见, 孤意己行, 不辨是非, 不计厉害。又自己勤奋疾苦, 而不知寻欢作乐……对人, 则太过计较与责难。”他的这种性格, 不能不说有祖母的影子。而这番自省则切中了他性格中的要害, 吴宓一生中爱情总是不顺, 和他的喜怒无常的性格摆脱不了干系。

读着读着, 自己竟也不由自主陷进去了。唉!这真是“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下一篇:全国英语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