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共7篇)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 篇1
一、听力理解 40%
A.听朗读,用A,B,C给下列每组图排序。(将序号写在 中) 10%【给7题】
B.择听到的句子,将序号填入提前括号内。10% 【给20题】
( ) 1. A. Where shall we go?
B. Where are you from?
( ) 2. A. I want to go to the park.
B. I want to go to the theme park.
( ) 3. A. We want to go to a farm.
B.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
( ) 4.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What’s that in English?
( ) 5. A. It’s a giraffe.
B. That’s a giraffe.
( ) 6. A. It has a long neck.
B. It has a long nose.
( ) 7. A. What are these in English?
B. What are those in English?
( ) 8. A. These are horses.
B. Those are horses.
( ) 9. A. These are sheep.
B. They’re sheep.
( ) 11. A.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
B. We are at the zoo.
( ) 12. A. Are those cows?
B. Are these cows?
( ) 13. A.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B.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ip?
( ) 14. A. How about the zoo and the farm?
B. What about the zoo and the farm?
( ) 15. A. Look! The giraffe is so tall.
B. Look! The camel is so big.
( ) 16. A. Look! The dolphin is dancing.
B. Look! The horse is running.
( ) 17. A. What a big farm!
B. How big the farm is!
( ) 18. A. Can you find me?
B. Can you find us?.
( ) 19. A. We are on the farm.
B. We are in the farm.
( ) 20. A. No, there aren’t.
B. No, they aren’t.
C.判断图片中的内容是否与听到的句子意思相符。用√×表示10%【给5个范围】
1. 长颈鹿的特点2.一群绵羊3.游园的场景4.农场的场景5.动物园的场景
D.听朗读,选择正确答语。(AB两项, 只填序号) 10%【给20题】
( ) 1. A. It’s a horse.
B. There’s a horse.
( ) 2. A. These are sheep.
B. They’re sheep.
( ) 3. A.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
B. I’m on the farm.
( ) 4. A. Yes, it is.
B. Yes, there is.
( ) 5. A. Certainly
B. Yes, I like.
( ) 6. A. Good idea.
B. Sure.
( ) 7. A. No, there isn’t.
B. No, they aren’t.
( ) 8. A. Hooray!
B. Let’s go.
( ) 9. A. There are seven.
B. They’re seven.
( ) 10. A. Yes, they are.
B. Yes, these are.
( ) 11. A. No, it isn’t.
B. No, they aren’t.
( ) 12. A. No, these aren’t.
B. No, they aren’t.
( ) 13. A. I’d love to.
B. Sure.
( ) 14. A. How nice.
B. It has long neck.
( ) 15. A. It’s a dolphin.
B. The dolphin is dancing.
( ) 16. A. They’re pigs.
B. They’re monkeys.
( ) 17. A. We’ll go the zoo.
B. Let’s go home.
( ) 18. A. Yes, they are.
B. Yes, those are.
( ) 19. A. We are at the zoo.
B.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
( ) 20. A. Wow, it’s so big.
B. OK.
二、看图,在格内填上正确的单词
1.---What are these?--They are
2.---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3.Look at the
4.,What a big
5.It’s a
三、单项选择
( )1. What would you _________? I’d like some bread.
A. do B. want C. like
( )2. I want _________ a notebook.
A. to buy B. buying C. buy
( )3. A giraffe and a swan ___________ long necks.
A. have both B. both have C. are both
( )4. I enjoy ________. I can _________.
A. draw, draw B. drawing, draw C. draw, drawing
( )5. We have PE class _______ Friday.
A. in B. on C. at
( )6. I’d like _______ to the zoo.
A. going B. go C. to go
( )7. What are you good ________?
A. in B. for C. at
( )8. I’m not ____________ in painting.
A. interested B. interesting C. enjoy
( )9. What about ____________?
A. to me B. dancing C. dance
( )10. Today is Tuesday. The next day is __________.
A. Wednesday B. Monday C. Sunday
( )11. What are __________? ______ are geese
A. these, These B. those, They C. those. It
( )12. Let’s ________ the egg.
A. painting B. paint C. to paint
( )13. ____________ are you going tomorrow? I’m going to the zoo.
A. Where B. What C. How
( )14. What’s on the table?
A. There’s a window in it. B. There’s a cup in it.
C. There’s a mug on it.
( )15. We watch TV in the _________.
A. bedroom B. living room C. kitchen
四、选择合适的答语(将答语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5%
( )1. Do you like swans? A. Certainly.
( )2.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B. Wow, they are beautiful.
( )3. How can we go there? C. Yes, they are.
( )4. Are these peacocks? D. We can get there by coach.
( )5. Look at these turkeys. E. Yes, I do.
五、选择与下列句子意思相符的图片(将图片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5%
A B C D E
( )1. -What will you do this Sunday? -We’ll go to the farm.
( )2.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with me? -Certainly.
( )3. Look! The dolphin is dancing!
( )4. -What are these in English? - They’re cows.
( )5. These are sheep. Where is Micky?
六、阅读理解10%
A. 阅读短文,先连词成句,再将正确的选项添入题前的括号内
School is out in two days. The students of Class One want to take a trip and have a picnic. Peter wants to go to the Great Wall. Lisa wants to go to Beijing Zoo. She likes animals very much. Li Yan wants to go to a farm. Gao Wei wants to go the theme park. He is interested in playing. Tom wants to help the children in need. Do you have any ideas?
( )1.Does ,like, animals, Peter (?)
______ Peter like _______ ?
A. Yes, he does. B. No, he doesn’t.
( )2.in ,two, school, Is ,days, out (?)
Is _______ out _______ two days?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 )3.Gao Wei ,Where, to, want, does, go (?)
_________ does Gao Wei _______ to go?
A. He wants go to the Great Wall. B. He wants to go the theme park
B. 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划“√”错的划“×”
( )1.The students of Class Three want to take a trip.
( )2.Lisa wants to go to Beijing Zoo.
( )3.Tom wants to go to the theme park, he likes playing.
( )4.All the students like having a picnic.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 篇2
一、纵观全局,宏观看教材
当我们获得一本新书时,你会如何阅读?显然,“How to read a book?”成为开启阅读之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亦是如此,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拿到一本全新的教材时,我们要从哪个入口走进教材?从哪个部分解读教材?读封面(扉页)—读目录—速读内容—合书小结,想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走的路径,其实这条看似普通的路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材解读,而且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材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不少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往往抱着“备课”的态度对待教材,以单元为中心,集中备教材,准备教案,为上课做好“烹饪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以“课”为中心,上一课,备一课。这样教学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古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对待教材也是如此,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到教材在心中,教学胸有成竹。
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就应该仔细阅读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同时还应利用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们一同走进教材,认识教材,跟我们的新教材说一声“Hi!”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我就设计了“走进教材,和它交朋友”主题活动课。在这堂活动课中,我首先以“Say hello!”活动,带领学生们读封面及编者的话,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挖掘封面中的小细节,从编者的话中,认识我们本学期的“朋友吗”,如主要任务,话题等。接下来,以画思维导图活动,带领学生们读目录,并以“速读目录及内容”完成图表的探究活动方式,引领学生们认识本单元所学的话题,了解我们这学期主要探讨的话题内容是什么。最后,以组间讨论、集体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心中勾勒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轮廓,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将要学的是什么。
二、直击单元,微观见天地
单元是教材综合又独立的教学个体,如果说教材是一棵树,那么我们先前所认识与了解的封面、序言、目录与总结就是它的主干,而单元则是它旁逸斜出的分支,撑起了这棵参天大树,令其枝繁叶茂。由此可见,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弹钢琴”,直击教材内的各个单元,从“微”处见天地,是我们教学是否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三个步骤直击单元,解读教材,即“常规阅读—职业阅读—审视阅读”。首先,“常规阅读”,就是整体感知我们教材的单元内容,基于内容,尝试寻找单元话题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不带教学包袱,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发展诉求,寻找教与学的纽带,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紧接着,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开展“职业阅读”,从教的角度,深挖教材内容、单元板块设计中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并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出发,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板块的优化整合,如Story time板块和song time的联袂上演,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一步,便是“审视阅读”,这主要是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探索与挖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开发,英语素养的陶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审美能力的渗透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目标定位,主线构课堂
精准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神兵利器,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我们个性化解读教材、特色化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当教学的“有心人”,在研读教学内容,根植学生们实际英语水平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们单元教学的各个板块进行精准的目标定位,在确保教材共性的基础上,发挥我们课堂教学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如在设计第六单元的“Fun time”板块时,我考虑到,这个板块的功能以输出为主,在教学实际时,我先思考了两个问题:(1)这个板块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与是Story time板块是什么关系?(2)采用什么形式进行重点词句的操练?在确定好输出目标后,我尝试进行目标定位,该板块与第一课时中story time相衔接,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作用,它主要采用课文情境或课文情境变式进行操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借助趣味性、互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游戏等操练重点词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Whose...?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物品的主人,同时学会用一般疑问句Is/Are...’s?进行猜测,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输出,把Story time的输入迁移到这个板块的输出,达到教与学的收放自如、学与用的收支平衡,促进学生们语言个性化的成长。
总之,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说明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前提,它值得我们精雕细琢,推敲考究。在面对教材时,我们既要以教者的姿态,认真研读,精心设计,挖掘其中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足准备;更要做谦虚的学者,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走进教材,细细品味。我相信,教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解读,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其中的新天地。
四年级语文下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篇3
lǚ yóu qǐ tú qīnɡ lǎnɡ ɡnɡ xiàn nínɡ ɡù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蝇()避()荧()沃()蚀()
绳()僻()萤()跃()浊()
诵()戈()蔚()衍()迭()
涌()弋()慰()衔()跌()
三、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钉()
()吁()
()扎()
四、词语俱乐部。
若无()事()七()八()先()后 不()不扣()想天开
()而易举 鱼()而出()草()生 永()人间 不()之客
()不可及 气()吁吁 机()人亡 响彻云()随心所()
五、我的收获。
1.___,晒谷不用翻。
2.朝霞__,晚霞___。
3.——————,明日必有大雨到。
4.请再写2句有关天气的谚语。
________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中带点的两个词删掉好吗?为什么?
6.请写出5个你积累的有关战争的成语,并选其中一个进行造句。
7.学了第三单元的课文,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至少写2个)
8.请把蝙蝠探路方法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用结构示意图画一画。
六、我是小小名医。
1.王老师因为五十多岁了,所以精力十分充沛。
2.老师说我的错别字改进了。
3.这朵菊花又美丽又漂亮。
4.清晨,太阳的余晖洒满校园。
5.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七、我能理解短文。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咔嚓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他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它们造句。(3分)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2.第一句中的“尽是”与“几乎”矛盾吗?为什么?
3.文章在描写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的病态举动时,两个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再次傻笑起来”,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4.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5.对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虽然写的只是一件发生在车厢里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一个厚重的主题。
B.本文表达了对战争中人们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强烈控诉。
C.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主要运用了以大见小的艺术手法。
D.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
八、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篇4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guī cháo
mì shí
hé xié
zhào lì
tiān gāo
dì kuò
cuī mián
zhuāng shì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由于年久失修,水管已经堵塞(sài sè)了。
2、唐朝有许多著名诗人写下了不少边塞(sāi sài)诗。
3、在队长的率(shuài lǜ)领下,我们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4、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shuài lǜ)不高。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悠闲地( )
( )的光芒
( )的神情
紧张地( )
( )的原野
( )的晚霞
四、补充下列诗句(8分)
1、人闲桂花落,_________ 。(王维)
2、_____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3、鹅湖山下稻粱肥,_________ 。(王驾)
4、独出前门望野田,_________ 。(白居易)
五、请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填进括号里。(10分)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设问
1、听了她的悲惨遭遇,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
2、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3、鲜红的串红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 )
4、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
5、人们的齐声呼喊震得地动山摇。( )
六、认真默写《渔歌子》,并完成填空。(7分)
渔歌子
这首词是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所作。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改为陈述句:这么深厚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2、改为比喻句:湖面很平静。
八、请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无论……也…… 即使……也…… 不是……而是……
1、飞机上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装上雷达,( )天空多么黑,它( )能安全飞行。
3、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 )因为它认识路,( )因为它装有雷达。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与运用(30分)
九、(一)、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15分)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
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里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你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2、“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指的是什么?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2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笋的
特点。你也来仿照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吧!
(4分)
4、给下面句子中的“探”字选择正确的意思。(4分)
探:侦察、暗中考察 ②探测 ③探望、访问 ④头或上体伸出
1)、成群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
2)、妈妈要远方的亲戚家去探亲。( )
3)、我国考察队正在南极探矿。( )
4)、公安机关最近正在侦探一个重大的案件。( )
5、这个片段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分)
(二)、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我非常喜欢雨花。每当看到那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雨花时,甚至会痴情地把手伸向雨里,想在天边的“花丛”中摘一朵来仔细端详。
几天前,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在一条路面已很滑的巷子里走着,不远处,有一老人蹒跚而行。忽然,路旁有一个小黑影很快地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孩子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儿了。老人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太幸福了!隐约地,我看见那孩子斜举着伞,半个身子露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了,好像在搂着孩子的小肩膀。借着路旁的灯光,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的小小雨花。
雨越下越大,孩子的手大概累得发酸了,伞渐渐低垂片刻,又高昂起来,后来孩子换了只手拿伞。
雨起劲地下 这时 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 一会儿 那孩子飞跑出来 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 孩子 你是哪家的
我怔住了,难道……我顾不得抹去脸上的雨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和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溶在水中一样消失了。那伞上跳跃着晶莹的雨花,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文章的第二、三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主要讲述了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3 分)
3、读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和感受这句话的?(3分)
4、给第四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5、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开头补上“我”的心理话。“我怔住了,难道 ?”
你若是作者,目送着孩子离去的背影,你会对那孩子说些什么呢?(4分)
(看谁写得最丰富,最完整,最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 篇5
guī cháo mì shí hé xié zhào lì
()()()()
tiān gāo dì ku cuī mián zhuāng shì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由于年久失修,水管已经堵塞(sài sè)了。
2、唐朝有许多著名诗人写下了不少边塞(sāi sài)诗。
3、在队长的率(shuài lǜ)领下,我们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4、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shuài lǜ)不高。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悠闲地()()的光芒()的神情
紧张地()()的原野()的晚霞
四、补充下列诗句(8分)
1、人闲桂花落。(王维)
2、,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3、鹅湖山下稻粱肥。(王驾)
4、独出前门望野田。(白居易)
五、请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填进括号里。(10分)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设问
1、听了她的悲惨遭遇,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2、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3、鲜红的串红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
4、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5、人们的齐声呼喊震得地动山摇。()
六、认真默写《渔歌子》,并完成填空。(7分)
渔歌子
这首词是 代诗人 所作。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改为陈述句:这么深厚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2、改为比喻句:湖面很平静。
八、请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无论……也…… 即使……也…… 不是……而是……
1、飞机上装上雷达,()在漆黑的夜里,它()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装上雷达,()天空多么黑,它()能安全飞行。
3、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因为它认识路,()因为它装有雷达。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与运用(30分)
九、(一)、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15分)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
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里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你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2、“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指的是什么?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2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笋的特点。你也来仿照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吧!
(4分)
4、给下面句子中的“探”字选择正确的意思。(4分)
探:侦察、暗中考察 ②探测 ③探望、访问 ④头或上体伸出
1)、成群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2)、妈妈要远方的亲戚家去探亲。()
3)、我国考察队正在南极探矿。()
4)、公安机关最近正在侦探一个重大的案件。()
5、这个片段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分)
(二)、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我非常喜欢雨花。每当看到那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雨花时,甚至会痴情地把手伸向雨里,想在天边的“花丛”中摘一朵来仔细端详。
几天前,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在一条路面已很滑的巷子里走着,不远处,有一老人蹒跚而行。忽然,路旁有一个小黑影很快地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孩子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儿了。老人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太幸福了!隐约地,我看见那孩子斜举着伞,半个身子露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了,好像在搂着孩子的小肩膀。借着路旁的灯光,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的小小雨花。
雨越下越大,孩子的手大概累得发酸了,伞渐渐低垂片刻,又高昂起来,后来孩子换了只手拿伞。
雨起劲地下 这时 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 一会儿 那孩子飞跑出来 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 孩子 你是哪家的我怔住了,难道……我顾不得抹去脸上的雨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和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溶在水中一样消失了。那伞上跳跃着晶莹的雨花,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文章的第二、三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主要讲述了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3分)
3、读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和感受这句话的?(3分)
4、给第四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5、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开头补上“我”的心理话。“我怔
住了,难道 ?”
你若是作者,目送着孩子离去的背影,你会对那孩子说些什么呢?
(4分)
(看谁写得最丰富,最完整,最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十、可爱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不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可爱、美丽的景色,把它介绍给大家吧。题目自拟,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字数在400字左右。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测试卷答案
一、归巢 觅食 和谐 照例 天高地阔 催眠 装饰
二、sè sài shuài lǜ
三、悠闲地(散步)(耀眼)的光芒(慌张)的神情
紧张地(回答)(碧绿)的原野(红彤彤)的晚霞
四、1、夜静春山空
2、黄梅时节家家雨
3、豚栅鸡硒半掩扉
4、月明荞麦花如雪
五、1、反问
2、拟人
3、排比
4、比喻
5、夸张
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张志和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七、1、这么深厚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2、湖面平静地像一面明镜。
八、1、即使……也…… 无论……也…… 不是……而是……
九、(一)
1、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房后种瓜,在门前的场地上养花。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3、拟人 数量多以及长得快 仿写略
4、④ ③ ② ①
5、热爱乡下生活
(二)1、美丽的雨花(答案不一)
2、时间 主要讲述了一个秋雨淅沥的傍晚,一个孩子冒雨送老人回家而不留姓名的故事。
3、比喻 那个孩子的背影像雨花溶化在水中一样消失了,但他的好品质却像晶莹的雨花一样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4、。,:“,?”
5、难道他们是素不相识的路人?(意思对即可)
一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检测题 篇6
一、看(kàn)拼(pīn)音(yīn),写(xiě)词(cí)语(yǔ)。
zuìduōzhēnzhèngxiàngyáshìjièměilìniánjì
míngliànghēiànchuānxíngmǎntiānyǔmáoshǎnguāng
fēichángyídìngzhǎodàojué xīntiānkōng liánmáng
chángjiǔzhànlìtiānchángrìjiǔyèchéngyīn
绿
二、选(xuǎn)择(zé)正(zhèng)确(què)的(de)读(dú)音(yīn),在(zài)正(zhèng)确(què)的(de)读(dú)音(yīn)下(xià)打(dǎ)“√”。
1、小弟弟已经会数(shǔshù)数(shǔshù)了。
2、小鸟的妈妈看着(zhezháo)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心里非常着(zhezháo)急。
3、今天空(kòngkōng)气真好,你有空(kòngkōng)出来玩吗?
4、我们要(yāoyào)按照老师的.要(yāoyào)求完成作业。
三、比(bǐ)一(yī)比(bǐ),再(zài)组(zǔ)词(cí)。
象( ) 决( ) 晚( )往
向( ) 块( ) 玩( )住()
四、选(xuǎn)择(zé)正(zhèng)确(què)的(de)字(zì)填(tián)空(kòng)。(再出几个)
1、坐座
请()一()山()下
请你()在自己的()位上。
2、常长
经()()短()江天()日久平()
3、是事世
()界()情()谁的不()好()今生今()
五、写(xiě)出(chū)下(xià)列(liè)词(cí)的(de)反(fǎn)义(yì)词(cí)。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 篇7
一、单元教学目标: .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1
.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感。2
.懂得写诗作文皆由感而发,因情而生,能进行自由作文创作。3
.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
4文学素养和品位。
课时14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 课时 2《毛泽东词二首》 课时 1单元整体学习课时 2《现代诗二首》 课时 3《古代诗词三首》 课时 1《诵读欣赏》 课时 1《歌词三首》 课时 1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 2写作:自由作文 课时 1单元小结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借助诗人的创造精神和诗歌的深蕴各课设计神韵的领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启迪,意来教化学生,思路简单介绍如下:通过朗读可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在诵读中体会和:《毛泽东词二首》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读背诵有机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比较阅读。》可采用卜算子·咏梅《地结合起来,其中 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①《木兰诗》:《古代诗词三首》,如何能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把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意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把握文本主题。这首诗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质朴生动,既有雄浑的气势,又 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习本诗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观刈麦》② 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破阵子》③教学时引导学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形式歌民”天游信“运用语言通俗,::①《回延安》《现代诗二首》和拟方法比兴激动安的延重返发了地抒酣畅方法,淋漓修辞张等人、夸式和形民歌运用恰当诗中分析学生感情;引导力量,体现的表方法修辞,让学生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②《再别康桥》。感情发的中抒会从
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自行搜集资料。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师生共同进入意境。氛围,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情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歌,虽然是第一次,对于学生们而言,歌词的学习:《歌词三首》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这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营造学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一优势,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学习本文,习的良好氛围。,并进词,体会这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诵读欣赏》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 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写作:自由作文》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
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和欣赏品位。
四、教学过程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课时:1第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并做好批注。1.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诗词?为什么?准备2分钟,先有感情地朗读,5—3。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体现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布置讨论:组建学习小组,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3”中国现代(如探究“中国古代诗词“、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诗歌“等等)讨论、.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4专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朗诵会、赛诗会等形。式)
出示评价内容:
①你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②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③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④你能品味诗歌中优美、凝练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⑤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⑥你参与了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 《毛泽东词二首》之《沁园春·雪》课时:2第学习目标:
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2 的情感体验。课前学习: 收集咏雪的诗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意境;简单讲述这首的背景。简单介绍词播放电视诗歌《沁园春·雪》(词谱、词牌、上阕、下阕等)的知识。
第二块:整体感知全词注意语气、看书听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教师适时点拨)组语调、重音、停顿。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完善。停顿和语气等全班齐读。把握重音、要求注意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织学生齐读,第三块:精读品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这首词的感受,如谈写作思路、修辞手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等。细读并根据这些角度在相应的语句边做好批注。(预设以下一些内容)组织学生全班交流。①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上阕中“望”字的作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③下阕中“惜”字的作用;评价古人的意图; 等。梳理归纳:上阕写景,大气磅礴;下阕抒情、议论,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 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探究阅读:你如何看待词中所提及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历史人 物? 课后学习:
。比较两首诗词在取景角度上的异同。.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摘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雪》 .背诵《沁园春2 《毛泽东词二首》之《卜算子·咏梅》课时:3第 学习目标: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1 丰富语文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3 课前学习: .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1
.查阅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文章2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1(详细(诗文、图片、乐曲等)搜集人自行介绍。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2
展示效果等方面)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12年1961.背景介绍:这是毛泽东写于3灾害时期,毛泽东作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块:比较阅读,探究意境(可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咏梅》《卜算子·毛泽东的比较陆游和.1
来做对比)构景、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从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朗读时两首词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2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批评、指正。3 陆游的词。.组织全班学生朗读,男生读毛泽东的词,女生读4 第三块:自主学读,理解研读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发给各小组,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1 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各组探究、交流。.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2(可预设以下内容)互相补充、评价。“已是 “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②、“春归”①联系一下时代背景,上阕:“梅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③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④悬崖百丈冰”
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①你是怎样理解“俏也不争春”的?下阕:
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②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整篇: 交流理解与收获。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小结。.组织学生齐读两首词,读出你的理解。3
第四块:深悟情感、创意表达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1)(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成果展示,相互评价。2 .感情读背,升华理解。3 课后学习: 关于咏梅的诗词有很多,根据你的课内外积累,试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附板书设计 咏梅 卜毛泽东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象
形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思想感情界
境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课时4第学习目标: .通读课文,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1 体会乐府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2 课前学习: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把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自由朗读全文。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2
课堂算子
咏梅 卜算子
陆游 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女英雄形象,为我国古代文1顾穆桂英、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可能涉及: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大嫂、扈三娘、孙二娘、花木兰等等。.简介乐府和《木兰诗》背景2 第二块:整体感知诗歌.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1 划出不会读的字。.同桌互读,订正字音2 .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师生共同评议指正。3
.组织学生全班齐读,巩固字音和停顿。4
第三块:精读全诗.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参看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试译课文,如有困难,提出后1指定一人小组内答疑解难,协作翻译全诗,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释疑。记录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准备质疑。
(教师适当点拨)交流、完善.指定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完善。2
.组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大声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 第四块:研习讨论 .设疑:熟读全诗后,能谈谈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吗?1(教师适时点拨)预设讨论的主要内容:①木兰的形象特点。②乐府诗的特点。大胆谈出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关于木兰的形象(可参照下面内容)①木兰是一个勤劳的热爱和平的劳动妇女。②木兰是一个聪明又孝顺的女儿。结合课文中描写木兰报效国家而不贪功名的巾帼英雄。③木兰是一个坚毅果断、的语句谈人物形象。.关于乐府诗(重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突出诗歌的韵律美)如:排比、对2 偶、夸张、比喻等。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感受其语言特点.小结: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既使得诗歌语言生动流畅富有韵味,体现3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又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
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附板书设计毅然代父从军 表明缘由 母问女答 急切准备出征 匆忙购置 排比铺陈 奔驰遥远征途 思亲情切 反复烘托
长期激战凯旋 烘托互渗 夸张对偶 不慕荣华富贵 功成身退 夸张衬托亲欢伴惊 排比铺陈 喜剧高潮结束
赞美谨慎机警 风趣亲切 双兔为喻 课后学习:请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诗》为题编一则故事,将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看谁讲得好。《古代诗词三首》之《观刈麦》:课时5第学习目标:
.能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1 .能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2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思考学过哪些描写农家生活的诗歌1.简单介绍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2 活,关心百姓疾苦。.组织学生读课文,并为生字注音。并试着概括诗歌内容。3
第二块: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用体会其妙处,赏读字句,组织学生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读,.1 ”的句式说一说--------写出了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会赏析方法。2.组织学生思考:①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3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作者的感情怎样,②面对这一切,这一现状的原因。态度。.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朗读。4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小结归纳: 对比,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第三块:再读诗歌,激发想象.组织学生再读诗歌,将理解融入其中,读出情境、情感,并根据课文内容结1(如刈麦、①动作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想象:合课文插图去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②心情(如劳动不肯休息、听农妇诉苦后的心情等)拾穗、诉苦等).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学法:读诗韵,赏妙点,悟情感,创意境,现主旨。组2 织学生读背课文。课后学习:100(以“你看„„”开头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字以内)
《古代诗词三首》之《破阵子》:课时6第 学习目的: .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1
.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2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中,培养想像能力。3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放录象:金兵入侵,战火弥漫,北方沦陷区老百姓流离失所,与此相对比南1一位位爱国将领,一,宋统治者在杭州西湖边醉生梦死。导入语:面对此情此景个个仁人志士站了出来,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著名的词《破阵子》 .播放名家朗读,请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速、情感等2“可怜白发生“两句齐读。注音朗“沙场秋点兵”.组织男女生分组交替朗读,3“五十弦”的壮阔军“八百里”读节奏,表现豪壮与悲凉的英雄之气。注意醉态,“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与无奈。“弦惊”的激烈战斗,、“快马”营,第二块:品读赏析,感受意境1 .组织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2.归纳小结: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3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朝廷的无能,心中不由涌起“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壮志未酬的悲情。第三块:发挥想象,感受豪壮、组织学生发挥想象:①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1战争场面描绘出来。②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
生”的辛弃疾?(如:文天祥:惶恐滩“可怜白发生”一句,让学生读南宋文人类似的悲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2、组织学生全班齐读。课后学习:,把《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背诵《破阵子》 《现代诗二首》之《回延安》:课时7第学习目标:修辞诗中;体会点术特的艺”游信天“民歌陕北、理解1 现力。的表方法
。感情激动安的延重返诗人、体会2 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谈自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亲身感受
1、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几节2
。艺术上: 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多用“比兴”手法。、介绍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对延安的真挚感情,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3 第二块:诵读欣赏,理解意境、组织学生自由地散读全诗,将诗分成五部分。1
、看课文,听配乐诗朗诵,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2
、指名学生朗读,并组织其他学生评价。3
第三块:质疑精读,赏析诗歌、组织学生诗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质疑,其他学生答疑,教师从旁点拨。1,]感悟·品味·欣赏[、组织学生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2 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师生归纳本诗语言特点:着眼于抒情;学习和借鉴陕北信天游的格式;语言3
的口语化、适当的地方化。课后学习: 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现代诗二首》之《再别康桥》:课时8第学习目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1
、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2
课前学习:让学生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及相关的现代诗,“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布置、1。寻找诗歌散文电视《再别康桥》、说说这首《再别康桥》怎样打动了你?2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和电视散文《再别康桥》1
根据预先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的徐志摩”
、放《神秘园》乐曲,配乐范读,充分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2、看课文、听朗诵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3 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讨论、交流阅读全诗后的感受。第二块:配乐朗诵,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边看康桥风光片,边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诗中哪些字词激起你的、1
共鸣?换一种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理解诗眼: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 “荡漾”用琶音“心头”重读,、“艳”“新娘“、、②理解意象:第二节中的“金”表现诗人的豪读时应投入,第三——第五节是情感发展高潮段,③理解抒情法:
情,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语气突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④理解诗意跌宕:
后再一气呵成。、⑤理解诗的回环美:要将“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读法会怎么样?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云彩”教师适时点拨。边读边品味交流,与教师可达成互动。、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2 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再次播放音画,组织全班朗诵。课后学习: 外延伸:找徐志摩另外一首《偶然》进行自我朗读鉴赏。课、1 写精彩诗节,多读好诗,有条件可以试着配乐。仿、2行左右,要求10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2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一选、3 写出真情实感。附板书设计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柳影——由衷欢喜 开头——感伤、无奈 清潭——陶然忘情 青荇——永久恋情 转折——悲从中来 高潮——快乐至极 结尾——意味深长 《歌词三首》:课时9第 学习目标:、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1
、通过读写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2
课前学习: 学唱三首歌。读准课文;结合页下注释,利用工具书,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第一块:朗读比较,整体感知、组织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这三首歌词,思考两个问题:①找出每首歌词你最喜1 欢的一句歌词,并说说喜欢的理由。②三首歌词表现了什么共同主题?教师明确:这三首歌词都联系到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等内容,歌词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组织学生全班齐读,体会感情。2
第二块:协作学习,深入理解。,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黄河颂》、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1
分小组讨论听后的感受。这三首歌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首歌?为什么能打动你?被同一首歌打动的同学组成几分钟后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歌曲。1-2学生自我思考个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讨论,自由推选组长,作好记录,并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 进行交流。《我的中国心》歌词凝重,感情深沉,表达了海外赤子永、组织学生全班交流:2《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不改变的爱国心。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黄河颂》快。“我”以是诗人张光年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的语言十分精彩形象。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为抒情主体,句式的选用和句子长短的安排都恰到好处地表现贴切而又形象生动,三个比喻,了黄河的气势和诗人心中的激情。交流、完善、做相关记录。组织学生学唱这三
首歌曲。第三块:创作歌词、表达情感。、组织学生模仿这三首歌词,创作一首小诗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1 亲爱的家乡或我们的学校。、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来
2、原创歌曲演唱会。3 课后学习
一、写出除课文以外的其他三首爱国歌曲的名称,并学会欣赏。,并对歌词作简要评析。
二、学唱《长江之歌》
《诵读欣赏》:课时10第 : 学习目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12、背诵古诗三首。
: 课前学习
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试读这三首诗。,查阅工具书 第一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创世佳1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范读或放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划分节奏。边听边划分节奏,可小声跟读,注2 意节奏划分规律。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律诗有八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
回答,总结规律,并做相应记。“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一”或“二一二” 录。、组织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读诗的方法。全班齐读。3
领会意境,理解内容:第二块,利用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结合所查资料.教师巡视释疑,、组织学生自学1独 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立思考分析、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评及赏析,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2评及赏析。并适时点拨。归纳小结,并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全班齐 读。背读诗歌,再悟美文:第三块、组织学生自由地读读、背背1、指名学生示范背读。2、师生一起背诵。3回味小结:通过这三首诗的朗读、感悟,让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读诗、赏诗的 方法,并激发我们更加珍视朋友间的感情,热爱家乡,提高了审美能力。课后学习: 背诵这三首诗 写作——自由作文:课时12、11第 写作目的: 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学习: 预习有关“自由作文”内容。
第一块:盘点“自由作文”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自学
1、师生归纳小结:①什么是自由作文?②为什么可以自由作文?③怎样写好自2由作文?作文训练: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或写人或记事,或描写景物,内容不限,文体不限,但要注意内容具体,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同桌谈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写作思路。交流,教师给予点拨。第二块:学生写作并自改
明确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写作自己修改 第三块:师生共同修改作文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综合实践活动——赛诗会:课时13第
学习目标:、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1、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2 课前学习: 教师准备:、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1、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2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3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1、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
2季节;、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3课堂学习: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的目的、形式、内容和规则(比赛的办法是:以大组为单位参赛,根据累计得分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然后颁发小红旗和奖品。比赛规则是: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各组均有三人参加,不三名选手可以商定选择某一个季节的问题来回第一至第三环节中,得重复参赛。)答。记分办法是加分制,答错了不倒扣分。(在各环节的比赛中,四大组均派出三名选手组成一个参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 赛小组,不得重复参加)珠联璧合:即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补出另一句。选手可以选择季节。①
每位选手回答十题,每答对一题得五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选手可以选择准确无误地背出原诗。即根据所提供的作者及诗题,完璧归赵:②季节。每组另派三名选手参加,每人回答五题,每答对一题得十分,累计总分一
百五十分。即根据所给诗句,火眼金睛:③各组再有三位选手参说出它是吟诵哪个季节的。加。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人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猫鼠对碰:即双方互相出题,要求对方回答。各组派出未参加的人上台。选手④每题十分,每位选手回答五题,每题思考时间不得超过三十秒。不可以选择季节。小组累计得分一百五十分。评委评出第一名至第四名,然后发奖品和小红旗 主持人致辞并宣布比赛结束。课后学习: 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1.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2.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3.:单元总结课时14第对自我正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进行学习总结,综合本单元的内容,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确反思和分析,可就以下 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存在问题 获得收益 总结方面)课堂发言的情况。1()完成作业的情况。2(3()参与活动的情况。)学习兴趣的增强。4()学习能力的提高。5()情感态度的升华。6)对老师建议、评价7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试卷01-14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05-24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09-30
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10-17
数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12-04
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小结11-05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单元计划12-26
四年级第六单元测试09-29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