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革命烈士事迹观后感----近代史纲要作业

2024-07-07

二七革命烈士事迹观后感----近代史纲要作业

二七革命烈士事迹观后感----近代史纲要作业 篇1

坚持理想,认清现实

辛亥革命对我的的启示

一百年前,武昌城里的一声枪响炸开了中华的新纪元,宣统三年那最后一纸诏书,向世界宣告,中国走向了一条崭新的路途。感谢老师一学期以来的教导,给我自由的空间,睿智的引导,带领我拂去岁月、党派、地域的尘埃,回望那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让我以一个当代医科生的视角,以我仅有的一点阅历,反思百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壮举。我还不能像历史学家一样,旁征博引、指点江山,从人类进步的滚滚洪流中发现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启示,我想谈一谈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学生,从个人或者青年人角度对辛亥革命一点思考和认识。

翻开那段百年前的历史,愈挫愈奋的孙中山、英明果敢的黄兴、高歌慷慨地陈天华„„伟人和革命家的凌云壮志,青年革命者的英勇气概,深深鞭策着我。辛亥革命,是那样慷慨激昂、是那样正义凛然、是那样豪情澎湃,然而,就像曾经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运动一样,冷酷的现实在辛亥革命这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上卸下沉重的两个字:失败。

革命先驱,为国为民奔走呼号、殚精竭虑奉献终生,然而,用无数革命志士生命换来的神圣民权,成为了居仁堂里洪宪手中的一件玩物,被贪婪的政客、军阀肆意亵渎。革命洪流摧枯拉朽地把禁锢了中华大地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推向坟墓,却只换来了一片军阀割据动荡、列强凌辱的凄凉。是什么使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革命成为袁世凯窃权的嫁衣裳?我想是革命家、革命青年在理想的指引下奋起,却忘记了成就事情的重要一环——实力。比较法国市民揭竿而起的大革命、英国贵族地主单纯为了保证利益、降低税收而发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在于革命理念的落后;在于旧有社会形态下,社会矛盾不激烈;不在于革命力量的不坚定;更不在于革命领袖的无能。

从我现在仅有的一点知识来看,辛亥失败在于在热情高涨下,革命力量中间对当时国内社会的现实状况认识并不清醒,而在这种不清醒中,无法做出实事求是的决策。这,也正是辛亥革命给我最大的启示:成就壮志,空有理想、激情还远远不够,还要储备实力、还要认清现实。认清现实之后,实事求是地做出决定。

回想当时的那些革命领袖,孙中山从小留学海外,到武昌起义时时年55岁的他算上幼年时光也只在中国大陆生活过不到20年,从未接触过军事、政治工作。我想即使在国外有再多先进的信息途径了解国内的情况,对国内形势的了解也总归有一些欠缺,何况当时的通讯方式也不过只限于书信电报,中山先生的信息来源也只能是日本友人、来往华人和一些洪门兄弟。再看其他的革命领袖们,武昌起义时蒋翔武只有27岁、张振武33岁、廖仲恺33岁、胡汉民31岁、宋教仁29岁„„这支革命力量中,领导大多由华侨组成。可以说这支年轻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状况:领袖并不深入了解国内的政治局势、军事力量以及像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这一类在小站锻炼出来的六镇重臣的脾气秉性、思想倾向、革命态度。革命直接的发动者,大多来自帮会组织,对革命真理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国内政治军事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就只这样,在千年压迫、内外交困中挣扎的中华人民中,在历史的大潮下,武昌起义成功了。然而,从黎元洪从府衙的桌子中被拉出来做革命军都督开始,一场闹剧的序幕拉开了。清王朝大势已去,随着彭家珍手中那颗炸弹的炸响,良弼遇刺,载泽、铁良已是孤木难擎。清王朝在革命大势的冲击下灭亡了,可是,旧官员手中的军队毫发无损、封建势力对文化的主导作用依然坚挺。没有人引导刚刚在愤怒中推翻了清朝的中国人民向先进的思想迈进,更没有人有准备、有力量针对旧官僚的反扑,储蓄充足的武装、经济力量。就是这样一支有崇高理想,却少有对现实情况深入了解的力量,讲中国历史上最豪壮的一首高歌,奏成了一首悲歌。

领袖不了解国情,那么辛亥革命,作为一场革命暴动,其武力支撑又是如何情形呢?革命军的总指挥,或者就说是武汉首义之后被拉出来做大旗的黎元洪,本来北洋海军出身,甲午海战兵败赴死不成,转投张之洞编练的南洋军,起义之时还是一协统领,被强迫抓来任都

督,观其经历,与“革命人士”的称谓毫无关系。再看黄兴,他才是革命军中实际意义上的军事领袖,秀才出身,早年就接触过革命思想,是革命的中流砥柱,有胆有识,可以说是当时很卓越的领袖。可是卓越的领袖带着一群怎么样的兵呢?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相当一部分来自帮会组织,而帮会组织,类似于今天的黑社会,对革命、对现实统统没有认识的,只是拿了华侨的经费,干一票而已,所以才有广州起义组织失调的情形,才有了黄花岗的悲剧。帮会的武力基础是不可靠的,那么当时的革命力量就只还剩下个别投身革命的旧军官的部下,这些人蒙头蒙脑,对国家形势、革命意义又何来认识呢?中山先生一直没有稳定的军阀支持者,直到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党才有了自己的正规军。

而与此同时,作为革命力量的对手,以北洋六镇为代表的前清军官集团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在北洋力量领导下的近代化陆军队伍就开始起步。北洋系的主要干将以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例,这两个人都直接参与过在朝对日战争,对近代化战争有切身体会。段曾经留德,冯曾经旅日,并且在当时世界的先进国家都是研究军事。他们出身清朝武官,对国内政治现状有着相当深度的认识,多年政治风浪中的洗礼,这些人的老成持重、阴谋坚韧,绝非革命党人可以想见的。至于北洋六镇的人员、装备等等方面的实力,不必再多赘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毫无疑问,悬殊的实力差距是导致辛亥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较来看,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主观层面上,很大的区别就在对现实的认识以及是否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决断。回看在中国共产党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中,亦不乏艰难险阻、亦不乏死里逃生的险境,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革命队伍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扎根敌后、建立根据地、开展大生产,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摸索出一条光辉的革命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就依靠这种实事求是的决断。

学习历史,思考人生,在当今的社会,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要面对一个信息爆炸、思想各异、言论纷呈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特征背后,还有着日益深刻、日益复杂的力量集团角逐与国家较量。同时,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之后,我国社会正面临着在复杂形势下能否坚持巩固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宏伟成就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纷繁的社会背景下成长的我们,清醒认识和切实决策就尤为重要。举一个简单而贴近的例子,近来全社会都极为关注医患纠纷、袭击医生的事件,互联网上,各种立场、各种言论纷纷扰扰,有不理智的网民甚至对医生被袭击表示开心,广大医护工作者纷纷在各渠道表达自己的愤怒。面对这种舆论状况,作为医科生,我们能受舆论误导,因一时之怒,动摇了救死扶伤、济世为民的初衷吗?能从此对患者产生反感甚至仇恨吗?当然不能,因为实际情况并不是网络上三言两语可以描述全面的,就拿哈医大袭医事件的凶手来说,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从小缺少爱护,长期承受巨大生活压力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一个被社会压扁了的人。这样一个被压扁了人格、扭曲了心态的可怜之人,如果在其他场合,收到刺激,也极有可能出现针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残忍行为,在医院发生纠纷他伤害医生,也许如果是在学校发生冲突他会伤害学生和老师。所以,一个问题的背后都存在很现实的情况,认清现实、不受过剩信息误导是知道我们学习生活有重要意义。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革命先驱的凌云壮志、献身精神深深教育了我。从辛亥革命的史实中寻找启示,背负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前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空。

上一篇:广兴小学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下一篇:(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位数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