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2024-07-13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精选8篇)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篇1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2007-12-07 15:42:4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审计系统工作总结审计系统工作总结(2)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审计系统工作总结县审计局于1984年12月18日成立,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20年来,广大审计工作者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依法开展审计工作1984~1994年,对80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定期审计,查出违纪金额万元。1985~1992年,先后对11个企业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查出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资金万元。1986年,清理整顿“小钱柜”,查出挤占

预算内收入乱支乱用万元。1988年,对扶贫支农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金额177万元。1988~1993年,先后对承包经营的75户企业进行了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审计,审计金额万元。1989年,分别对121户企业、行政事业和16户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查出违纪资金万元。1990年,对上街镇财政所1989年1月至1990年10月的财务收支进行了送达审计,查出违规资金万元;对双涧、脉地、太平、顺濞、平坡5乡1989财政预决算和乡镇企业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万元;对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19个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1991年,对农村土地罚款、土地管理和耕地占用税进行了全面审计,查出违规资金万元;对1987~1992年新建、更改、改造、扩建等单位58个、基建项目64项进行了全面审计调查。1992年,对全县1980~1991年省州下拨450万元扶贫资金进行审计调查;对县人行、工行、建行等单位1991年财务收支进行

了审计,查出挤占、截留利润万元,对县农行、保险公司等单位1991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万元。1995年完成审计项目16项,共查处违纪违规金额45万元,违纪单位和违纪金额都比往年有所减少。对县农行1984~1995年上半年的农贷资金情况开展调查;对县工行1985~1995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万元。1996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7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02万元,处予罚款万元,追回侵占挪用资金23万元。审计调查4项,基建自筹资金来源事前审计9项。一是有重点地选择有代表性的17户预算执行单位进行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60万元。二是开展农业专项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尤其对本年我县投入的172万元小农水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作了全面审计。三是对预算外资金、国有企业潜亏和县民政救灾扶贫周转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调查,完成省州下达的4项调查任务,被调查单位23个,走访农户6户。1997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5项。查处违纪资金10万元,追回被侵占挪用资金6万元,调账处理4万元,促进以工代赈资金分配60万元,处罚款万元。1998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4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6万元,追回侵占挪用资金4万元,上缴财政7万元。199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8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933万元,上缴财政12万元,被审单位18户中有14户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行为,违规资金933万元,其中,决定作出处理处罚62万元,上交财政12万元,指明要求纠正871万元。2000年,完成审计项目22项。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74万元,其中,决定执行处罚47万元,指明要求纠正127万元,上缴财政38万元。2001年,完成审计项目30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714万元,其中,决定执行处罚5万元,指明要求纠正709万元,上缴财政5万元。2002年,共完成审计项目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204万元,其中,预算执行62万元,财政决

算16万元,金融5万元,企业审计917万元,行政事业审计15万元,经济责任审计189万元。违纪违规资金中,上缴财政万元,调账处理815万元。2003年,完成审计项目34项。查出违规金额11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40万元,上缴财政26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48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481万元。2004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8项。查出违纪金额8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56万元,应上缴财政16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51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366万元。特别是对政府性投资工程,在开展好前置审计的基础上,搞好工程决算审计。年内,共核减虚增工程量、高套定额、核算错误等造成的虚增工程造价63万元,为国家和业主单位节约开支63万元;开展前置审计8项,共核减投资万元,核增投资万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共完成19项19人,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180万元。对全县14个行政事业单位2003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进行了重点检

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了审计处理,对各单位自查申报的万元按规定解缴同级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篇2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 并依法接受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7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其中,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9号——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范围及内容等多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

原交通运输部审计办主任樊启华同志曾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审计质量, 精细做好各项工作。大家一定要认识到,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 我们要像珍爱生命那样来对待审计工作质量。”

如何控制内部审计质量, 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己成为当前直属海事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下面, 我们将从分析内部审计质量的涵义入手, 详细阐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继而对目前海事系统内部审计在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实现海事系统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控制。

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由此可知,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

(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的控制。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不但应包括审计项目控制, 还应包括审计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

(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 是由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的。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 它是对审计实施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划分为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笔者认为, 按目前海事系统的实际情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划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两大类。

2.1 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海事系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 包括建立内部审计组织、人员配备、机构建设、质量考评等多方面质量控制的工作机制。首先,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 配备的人员必须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质量控制职责, 完成质量控制任务;其次, 要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 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人员, 确保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 要建立考评机制, 实现综合考核, 奖勤罚懒。

(1) 海事系统应建立全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具体应包括:

立项制度、内部人员管理制度、计划编制规定、外勤工作管理规定、取证注意事项、工作底稿编写与复核制度、报告撰写与复核制度、重大疑难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审计人员考核与奖惩办法等多项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2) 对海事系统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进行控制。

要建立起保证海事系统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政策方法。审计部门配备的审计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胜任工作;要保证审计人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建立咨询部门, 保证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技术问题时, 能够得到权威专家的协助。

(3) 海事系统应建立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 海事系统应建立内部审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

海事系统的内部审计业务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健全的内部审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查与互查制度、内部审计项目小组检查制度、内部审计机构检查制度、内部审计业务程序检查制度以及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的制度。

(5) 海事系统应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考评制度。

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和具体操作过程, 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 得出考核结论, 兑现奖惩措施。

(6) 海事系统应建立外部评价制度。

由机构外部的合格独立的检查人员或检查小组对内部审计质量项目进行的检查,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内部审计机构的操作质量。外部评价可以为内部审计机构领导和其他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也为高级管理层和需要依赖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审计师等其他人员提供独立质量保证。外部评价可以分成两类:由本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评价和由企业外部机构实施的评价。

2.2 项目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是围绕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建立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督导, 审计方法的选择, 内部审计质量考核, 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等。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海事系统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中的地位。

(1) 海事系统应建立内部审计督导制度。

审计组长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现场审计中, 审计组要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督导作用。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组长的能力与水平。审计组长除具备专业经验和全面的业务能力, 做好协调工作外, 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加强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要通过不断地提示和个人的随时检查, 增强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意识, 提高自我复核、自我校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质量控制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复核制度。

对于机构人员配备较为完善的海区海事局和直属海事局, 可以借鉴社会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是指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履行情况进行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应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 实现层层把关, 级级负责, 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可控制之中。实施三级复核应坚持“全面复核, 突出重点”的原则, 即重点在复核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同时, 兼顾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审计事项的调查和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复核, 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项目的全部。在人员机构配备简单的分支局和航标处, 也应该由内部审计负责人对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的情况进行审查。

(3)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标准。

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 海事系统应该有一系列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内部审计质量标准, 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应遵循的具体规范。它既是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业绩的尺度, 又是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单位内部制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章程) 》;海事系统内部各级单位制定的内审人员手册、审计的政策和程序、日常适用的审计方法等。

相对于结果而言, 审计组对审计过程的控制更加重要。因为过程的合理能提高控制的效果, 为结果的正确提供保障。过程的控制应通过制订各类质量标准, 并检查执行情况;健全海事系统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真正实现海事系统审计工作标准化;及时考核内部审计质量, 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健全完善内部审计技术标准体系, 对已有技术标准进行系统清理, 明确内部审计各项工作要道循的标准等程序加以规范。以内部审计工作记录编制的质量标准为例, 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项:

①内容完整。审计工作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事项的名称、实施审计的时间、审计查实的问题或情况记录、编制者的名字及编制时间、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和附件等。

②重点突出。列示的问题有繁简区分, 重要的问题列示要详细。

③责任明确。审计人员必须对其编制的记录签字盖章, 被审核单位的人员也应签字盖章。

(4) 建立内部审计的责任追究。

一定的内部审计质量状况受到内部审计规范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实际执行、内部审计检查力度、内部审计处罚力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既定的审计项目, 如果质量检查跟不上, 再完善的内部审计规范也会形同虚设。这样, 不仅使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失效, 其他项目也会效仿, 负面示范效应得以扩大, 最终, 内部审计质量低劣状况会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促使海事系统各级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 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 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责任追究是一种事后补救的质量控制方式。表面看来, 它具有消极作用, 但实际上, 实施责任追究机制, 在对违规者实施惩戒的同时, 也对遵规者实施着保护, 是确认和解脱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一种机制。

3 强化海事系统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

海事系统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 它涉及审计的各项工作, 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只有提高海事系统审计工作质量, 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在交通行业中的作用, 才能提高审计的职业地位和声誉, 使审计职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加强海事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是提高海事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审计质量控制的直接目的是增强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合理性、效益和效率性, 通过对各控制环节的有效管理, 达到审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更好地达到审计目的。

(2)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是海事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审计工作将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只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才能强化海事系统审计工作的内部制约机制, 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对海事系统内部审计行业的要求。

(3)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是降低海事系统内部审计风险、避免法律诉讼的有效手段。内部审计风险来源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 只有对各方面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才能提高综合处理审计风险问题的能力, 促进各项审计目标的实现。

摘要:直属海事系统各级审计组织为使其所承担的审计工作能够按照审计的基本原则进行, 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 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就必须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划分为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就目前海事系统单位实际情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按控制的范围, 可以划分为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和建立项目质量控制。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宏观调控的途径;是降低风险、避免诉讼的手段;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冯均科.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模式探析[J].财会月刊, 2003, (12) .

[2]朱倩.浅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J].当代经济, 2005, (01) .

[3]李胜利.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经济师, 2004, (08) .

[4]赵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浅议[J].山东化工, 2005, (01) .

[5]赵保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1, (01) .

[6]邓冰.CRAM-TIPPER模式的探索及应用[J].通信企业管理, 2005, (05) .

[7]薛梅.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8]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9]方向.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为调控经济运行服务[J].审计研究, 1992, (01) .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篇3

一、夯实基础,推进审计精细化管理

1.研究下发全行业年度审计工作指导意见,起草行业审计三年发展规划。结合2015年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特别是省联社强化内控管理的工作要求,下发全行业2015年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对行业审计指导思想、行业风险管控、审计管理机制、重点项目审计、问题整改机制、审计成果运用、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队伍建设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按照省联社换届审计工作要求,起草了行业审计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审计工作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推动全行业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发挥审计在推动法人单位商务转型和现代企业建设中的作用。

2.修订审计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工作考核。完善年度审计工作考核办法,注重加强审计基础管理、重点审计项目、行业审计工作三个方面的考核,明确考核流程、考核结果、审计缺陷标准,突出考核成果运用。年初制定了《2015年度审计工作考核方案》,修订更新了《审计工作考核手册》并在各法人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组织3批26名同志按照区域,以地级市为单位,对全行业62家法人单位2014年审计工作进行“推磨式”逐一考核考评打分,按照考核得分从高到低将法人单位划分为四个等级。2015年每季度末对各法人单位季度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审计考核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各法人单位强化审计工作力度,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3.深入基层开展审计调研。根据省联社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安排,统筹安排审计委员会委员对江阴、昆山、如皋、无锡等2l家法人单位就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如何落实银监会审计指导意见,加强审计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价,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进行专项调研,并征求了如何加强行业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经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提交理事会供领导决策。

4.修订完善审计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根据银监部门行业审计监管要求及中国内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法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修改完善审计制度办法,我部先后组织43人次,通过分组修改完善、集体研究讨论、逐步审核把关方式,完善审计基本制度、操作规程,增强内审制度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加强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目前,已制定下发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科技审计管理办法(试行)》,《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审计项目操作规程》、《行业审计实施细则》、《外部审计管理办法>等七个制度基本定稿。

二、扎实开展基层法人单位班子成员审计

l.认真开展直接实施的换届审计工作。今年以来,省联社自行组织开展了对淮海、东台、宝应农商行22名高管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并以质量提升为突破口,在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审计整体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一是开展审前分析和审前调研。在现场审计前,安排专人进行审前分析以及审前调研,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使得审计人员进场后可以立即开展实质性审计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二是提高标准,狠抓现场审计质量。先后抽调131人次组成审计组,对3家农商行高管人员任期履职情况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揭示了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班子建设、信贷管理、财务会计、工资计划执行、案件防控以及少数班子成员遵章守纪、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三是精心撰写审计情况专题汇报和审计意见。向省联社党委汇报2家农商行的审计情况,起草3家农商行的审计事实确认书,下发,3家农商行全面整改通知和审计意见,为省联社加强基层单位班子成员管理和行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委托、外包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一是严格审核确认书和报告。共委托中介机构对22家单位40名班子成员进行离任审计,对8家单位50名班子成员进行换届审计。组织人员对中介机构审计组的事实确认书进行全程监督把关,指出中介机构在项目进度、人员力量、审计质量、审计覆盖面、发现问题的深度、引用的制度条款及文书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向中介机构发出《切实提高委托审计项目质量的函》并现场沟通交流,要求中介机构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从问题的事实和表象入手,深入查找问题症结和风险点,提高审计质量,全面履行受托义务。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派出2名同志全程督导中天银会计师事务所江苏分所对滨海农商行换届的现场审计工作,派出4名同志全程督导海门、如东、丰县、邳州4家法人单位的监事长履职专项审计,审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精心指导重点专项审计工作

按照年初计划,主要开展了呆账贷款核销、工资薪酬和监事长履职三大专项审计。呆账贷款核销和工资薪酬专项审计主要采取各法人单位自行组织审计力量进行审计的方式,由审计部负责对审计报告予以审核把关;监事长履职专项审计主要采取交叉审计方式,由审计部派员全程参与。

一是呆账贷款核销专项审计。主要存在部分单位呆账核销管理制度不健全、呆账贷款核销程序不规范、已核销呆账贷款追偿力度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及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二是工资计划执行专项审计。主要存在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完善、乱用会计科目、工资费用化、执行工资计划不严肃不规范、一些单位员工工资总额及领导班子工资总额超省联社核定标准、超比例部分未纳入工资储备账户、延期支付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三是监事长履职专项审计。主要存在监事长分工不当,监事会机构设置及相关人员配各不合理,监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屡职不到位等问题。

四、严格督促相关问题整改落实

1.牵头做好审计厅发现问题的整改验收。组织8名同志对18家法人单位2012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问题整改方案进行先期会审,整理出每家法人单位整改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协同相关业务部门,分三组召开18场整改及问责工作方案过堂会,对照审计发现问题逐项、逐条审核,确定具体整改措施及问责方案。组织安排31人次对18家法人单位整改工作报告、整改证明资料进行逐户逐项审核、验收,确保报送材料达到规范要求,按时向省政府报告整改情况报告,整改情况得到审计厅、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认可。审计指出的5大类351个问题,277个整改到位,69个正在整改,合计占比98.58%。违规金额整改到位率89.02%;补缴税款167.34万元、滞纳金23.l万元;修订完善237个制度;行政、经济处罚1373人,累计2210人次,其中通报批评339人,警告150人,记过21人,记大过20人,降级17人,撤职6人,留用察看15人,开除11人,解除劳动合同15人,违规行为积分处罚627人次2487.5分,经济处罚989人次。

nlc202309081602

2.督促做好银监部门现场检查问题整改。组织12人次对31个被查单位2014年现场检查问题整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力求整改规范、有力、到位。至2015年8月末,31个被查单位检查发现问题1304个,己整改问题1141个,正在整改的问题151个,合计占比99.08%,己纠正或整改金额占比91.85%。全行业累计处罚2284人次,其中记过56人,记大过20人,降级(职)11人,撤职8人,留用察看13人,开除5人,解除劳动合同1人,经济处罚1064人次,违规行为积分处罚551人次计1682分。

3.着力推动基层班子成员审计问题整改。安排6名同志督促2014年以来已进行换届或离任审计的32家基层法人单位上报问题整改情况,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梳理,提出建议,对整改措施不力、不到位的单位进行进一步督促,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五、认真总结,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组织力量对2014年自行开展的9个审计项目及中介机构对36家法人单位的高管人员履行职责审计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共梳理出八大类问题,形成《2014年省联社对基层法人领导单位班子和班子成员审计发现问题的通报》,并将问题汇总成表格,按照条线分发给省联社各业务管理部门,以便进行分类指导、管理、整改。通过深入总结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从行业管理层面指导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利用。

六、进一步推进审计系统建设

为加快审计工作转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尽快在全行业推广建设审计系统,自2015年3月起对省内三家试点农商行进行实地调研,并赴江苏银行、浙江省联社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了各家系统建设情况,对比各版本功能,重点了解调研单位基层使用情况。在充分考察调研后,审计部门会同产品研发中心、信息结算中心组织3家主流厂商完成了概念验证、大数据平台性能指标等一系列基础测试,为确定系统总体功能、底层数据库、建设部署方案等提供技术依据。抽调14名业务骨干组成需求编写小组,讨论拟定了审计系统业务需求说明书,为下一步开发公司招标、审计系统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组织开展行业审计轮培训

进一步加强行业审计队伍管理,邀请南京审计学院专家对基层法人单位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骨干、审计新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业务基础专题培训,共分4批次累计对332名审计人员开展轮训,并通过优化课件、提问互动、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升业务素质。

新的一年,江苏省联社将在推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布局中,进一步贯彻落实银监会行业审计指导意见,围绕省联社强化内控管理的工作要求,以风险导向型审计为方向,运用“底线”思维,强化审计力度,注重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好行业审计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提高行业审计效能,不断提升辖内法人单位行业核心竞争力、风险管控力和业务发展驱动力,在融入“两个率先”进程中,更好地为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历史使命发挥保驾护航功能。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篇4

(1996年4月2日林业部令第7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业系统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林业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非国有林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国有大中型林业企业或者财务收支金额较大的国有林业事业单位,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审计。

第四条 审计署驻林业部审计局负责领导林业部直属单位和指导、监督林业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驻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机构负责领导所属单位和指导、监督本地区林业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领导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林业系统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和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六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当定期研究布置内部审计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批复审计报告,督促和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等工作条件。

第七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依法审计。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是:

(一)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

(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三)林业系统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根据以上规定制定的具体办法。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八条 林业系统的下列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审计人员:

(一)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二)国有大中型林业企业;

(三)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林业大中型企业;

(四)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者所属单位较多的国有林业事业单位;

(五)国家大型林业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

(六)其他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林业单位。

以上单位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可以设立总审计师。

其他审计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第九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所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的业务能力,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按照有关规定办法。

第十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并事前征求上级审计机构的意见。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

第十一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必须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第十二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

(一)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或者当事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

(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

(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审计客观公正的。

审计人员是否回避,应当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回避申请未被批准以前,不得终止履行审计职责。

第三章 内部审计的任务

第十三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财务计划或者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二)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三)经济效益;

(四)内部控制制度;

(五)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

(六)国家财经法规和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经济责任;

(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复工前及竣工决算;

(九)育林基金等林业专项资金的提取、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十)与产权变更有关的经济活动;

(十一)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违约处理情况;

(十二)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四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林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或者委托下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检查是否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与境内外经济组织举办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或者其他合作项目的合同、所投入的资金、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林业行业或者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计调查,并配合审计机关或者上级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第十七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规定向本单位负责人、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机关报送审计计划、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办理本单位负责人、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机关交办的审计事项。

第十八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经验,组织培训内部审计人员。

第四章 内部审计机构行使以下职权

第十九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行使以下职权:

(一)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二)检查、审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资金和财产,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参加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有关会议,参与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及其决策前的可行性论证;

(四)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取证;

(五)对正在进行的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单位负责人同意,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六)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七)提出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以及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意见;

(八)对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提出处理的建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机关反映;

(九)参与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十)向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布置审计项目,并检查审计项目完成情况。第二十条 有关单位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可以授予内部审计机构经济处理、处罚的权限。

第五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是:

(一)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拟订审计项目计划,报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根据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等方式进行审计;

(四)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当出示有关证件;

(五)审计终结后,审计组应当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在报送内部审计机构之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

(六)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起草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应当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起草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报单位负责人或者总审计师审批。经批准的审计意见书或者审

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作出审计决定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其上级内部机构的负责人提出意见,该负责人应当及时按照规定处理。但是,审计决定不得停止执行。

第二十三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重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必须及时建立档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模范遵守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显著的单位和认真维护财经法纪的个人,可以向本单位负责人提出给予奖励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向本单位或者有关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的建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提供有关文件、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二)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的;

(四)拒绝执行审计决定的;

(五)打击报复审计人员或者举报人的。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林业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或者被审计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林业部负责解释。

牛人总结的什么是信息系统审计 篇5

发一个it审计高人的体会

在这个圈子里面也混了有年头了(8年),混过的行业包括政府、教育、科技、金融等等,论坛里面的朋友也认识不少。愿意和各位同行交流下对IT审计现状的认识,纯粹个人见解,和大家交流共同提高,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如果有可能,以后会按照系列结合具体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问什么是IT审计,说明IT审计在很多人眼里还很陌生,甚至包括IT管理者和审计部门的领导。IT审计在国内这些年似乎也逐渐热起来,很多时候还是拜媒体所赐,例如一度热炒的CISA就把IT审计师炒成金领的概念。还有很多培训机构/专家为了推广其理念,专门成立网站推广IT审计或者IT治理。很多学生看了这些广告软文就花了很多银子去考CISA,结果发现拿了证还是不知道什么是IT审计。IT审计热起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审计署从2000年以后开始全国性的推动“金审工程”,也就是审计信息化,核心内容之一也是IT审计。不过这些在政府审计体系之外的人就很少机会接触了。

我个人一直理解为IT审计就是在审计领域中的IT应用。按照这个可以罗列出IT审计的很多内容,例如CAAT(计算机辅助审计)、ISA(信息系统审计)、自动化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管理、审计计划管理等等„。IT审计发展到今天,在这些领域里面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了,基本上服务和软件的产品化程度都比较高了。下面聊聊主要的几点。

1)CAAT(Computer,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在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中将IT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来应用,最主要的是常规审计人员如何应用审计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其实这个在国内开始在很早以前了了,应该从1996年左右就出现国内的审计软件了。现在推广力度比较大的是《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审计署开发和推广的,由中软在销售。国外的这方面最著名的软件有ACL和IDEA,这两个软件中文版本都早就出来了,不过似乎都定位高端,因为价格很贵。也有一些审计人员用通用软件,例如ACCESS、EXCEL、SQL Server等。这些软件的比较,由于难免有主观色彩就不赘述了(其实我还是有倾向性的)。

我个人认为CAAT在国内的市场非常大。在谈系统审计、ERP审计之前,审计的核心业务还是常规审计。常规业务审计过程是收集证据而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交易的电子化,海量的业务数据,使得传统的审计手段受到很大局限,必须依赖于电子数据分析方法。这一点,我想审计的同仁都不需要再解释了。

2)信息系统审计(IS auditing),这个论坛里面讨论最多了。信息系统审计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和常规审计最大的差异在于审计的对象变了。以前人们谈到审计都指对经济活动、业务活动进行审计,一般的审计发现都是通过案件、违纪金额、挽回损失等来体现,审计的对口单位一般是财务、销售、管理等业务部门。而IS 审计的对象完全变了,IS审计的对象是单位进行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例如财务系统、销售系统、ERP、CRM系统。一般审计的对口单位最主要的是开发部门或者运营科技部门。审计发现是程序控制薄弱、处理错误、运行失败、数据质量、安全漏洞等问题。信息系统审计在四大和很多咨询公司已经作为成熟的服务提供了。四大里面的现在system service ,process assurance 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了。我了解一个2 个普通顾问做1个月的项目,在最低折扣的情况下,收费有30W。

IS audit既然是作为服务在推广实施,当然就需要有服务的内容的标准化,这就涉及到怎么审计的问题。COBIT、COSO、ISO9977等都可以作为的ISA的参照审计规范。四大都有自己的系统审计操作体系。IS audit从检查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一般控制检查(general control review)和应用控制检查(application control review)。四大和咨询公司的项目以general control review为主。一般控制就是和具体的业务关系比较弱的控制,看得最多的就是用户密码控制、操作环境控制、职责分离、变更控制、开发控制、文档控制、数据质量、信息安全等等内容,作为行内人,做多了就觉得这些司空见惯的内容,似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见过四大的财务auditor转去做IT auditor,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意思又转回去做fiancial auditor了。也见过这方面的高手,就是那些在某一个专业的IT领域浸淫了10多年,在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库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非常有经验,也可以提出非常专业的审计意见,这个就是大家所仰慕的对象了。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篇6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愈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规模和总量逐年增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合理配臵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下面就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方法、审计报告及审计整改五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树立科学理念,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理念决定审计行为。随着各类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简单的说,当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就是树立“三观”,明确“三项目标”。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对本系统内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校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多年来教育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管理,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树立“免疫系统”审计观,明确内审促进教育管理部门提高预警防范能力,加强自身改进与完善。“免疫系统”审计观,集中体现在预防、揭露和抵御三个方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可能存在漏洞。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人的主管因素影响还是制度漏洞都或多或少会出现执行偏差等现象。而内审作为教育事业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

二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明确内审促进教育管理部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审计监督是手段,审计服务才是目的。促进各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审计服务不仅要着眼于加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审计监督,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教育发展,有效推动教育政策的落实,促进深化教育改革和完善制度,更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系统内审工作的基本目标。

三是树立风险审计观,明确内审促进教育管理部门提高责任意识,促进提高教育管理质量。随着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半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加大。因此内审工作必须要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即本着对教育管理部门高度负责,对审计对象高度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促进规范教育管理。反之亦然。如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遗漏了重要的审计证据,或对重要事项进行判断运用了不适当的审计标准,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审计,不断提高质量,才能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监督权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狠抓文明执法,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规范审计程序是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保障;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减少内部审计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内部审计职业信誉、树立内部审计形象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结合本县教育内审工作的开展情况,其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9项:

1、编制审计项目计划;

2、组成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

3、编制审计方案;

4、下达审计通知书;

5、召开进点会;

6、实施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7、起草审计组审计报告;

8、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并修改审计报告;

9、审议审计组审计报告并形成正式审计报告

简单点说,内部审计项目要在实行计划管理的的前提下,经历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下面我将具体围绕这三个阶段对审计程序进行具体阐述。

㈠抓好项目科学立项,有重点的进行审计。年初,内审机构要根据部门工作重点、局领导对内审工作要求、群众举报和公众关注事项、上级部门安排等审计需求,结合自身审计资源、,提出审计项目建议,由教育局对项目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审计项目,从科学立项的角度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若缺少这一环节,会出现重审、漏审等,既体现不出内审的成效又浪费了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如在我们审计部门,通过确定审计项目计划,达到四方面的效果。一是对全县审计项目进行统筹计划管理,有利用中长期规划管理;二是对各方面关注并具有长期性的审计项目做到了年年审;三是对不具有长期性项目做到了五年内审计项目不重复,节约了审计资源;四是扫除了审计盲区,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目前,如全县的经济责任审计达到了五年轮审的效果,做到审计监督无死角。

㈡抓好审前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实施审计

1.审前调查。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选择审计重点的基础,只有结合了审前调查具体情况的实施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更能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益。无论是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了解与否,都要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工作,坚持审前调查决不走过场。审前调查一方面要摸清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要做深做细,在审前调查阶段就初步把握住被审计单位(项目)存在的几方面主要问题,为提高审计效率打好基础;可以适当提高审前调查所用工作量,只有充分的审前调查才能做出切实可行、重点突出的实施方案;要将实施方案的编制与审前调查情况紧密结合,突出审计重点。既要将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项目)的与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有关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简洁而又重点突出,使非审前调查人员看后一目了然;又要将审前调查中初步发现的重点问题、疑点线索、以及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情况等都融会到审计实施方案中,形成正式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使实施方案既有整体情况,又有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2.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编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审计项目的关键。实施方案是指导审计作业的重要措施,它在整个审计工作中起着龙头作用。如果方案编制合理,就能够科学地管理和利用审计资源,更有效地指导审计人员,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审计,减少审计差错,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因此,要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由主审认真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细心研究、反复推敲。然后召开审计组审计方案论证会,充分听取审计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

编制方案时必须包含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工作组织安排、审计工作要求五方面内容。同时还要注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是否明确。要知道审计这个项目,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只有目标明确,审计工作才能有方向,才能有效果。二是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准确、明晰。审计一个单位,一定要明确对这个单位究竟要审什么?审哪些?重点在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审计了半天也没抓着根本,既达不到效果也影响了效率。三是方法步骤是否有针对性、是否便于操作。审计方法步骤就是解决对要审计的内容怎么审的问题,不同的方法步骤可能导致不同的审计结果。就像医生看病,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由于采取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方法步骤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审计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步骤,对症下药方能有效。四是审计人员如何分工?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审计组中既有对某行业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老手,也有善于发现疑点线索,追踪深入的审计能手,还有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方面的审计高手;针对特定审计对象,还聘请某些行业的专家加入,以弥补审计人员某些专业知识的不足,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保障。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因项(审计事项)、因能(审计专业能力)选人(审计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所用。3.下达审计通知书。下达审计通知书是实施审计前的必经程序,是审计项目正式开展的法定文书,同时也对被审计对象提出了审计的内容和要求。审计通知书一般在审计实施三日前下达,便于被审计对象及时准备审计所需的资料。但特殊情况下,审计组可以持审计通知书直接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办理紧急事项的;二是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三是其他特殊情况。基于以上规定,内审人员在撰写审计通知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被审计单位名称和审计依据要清楚,作为法定文书,名称错误审计便不能生效;二是审计的范围要表述准确,如审计时间范围和审计对象范围;三是审计起始时间、审计方式要明确,如从何时正式开展审计,是现场审计还是送达审计,便于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资料;四是需要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要明确,尤其是开展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列出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需提供资料的清单和被审计对象述职报告的撰写要求;五是告知被审计对象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及相关审计纪律要求,便于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进行监督,确保审计客观公正。

㈢抓好审中各个细节,提高微观审计的准确性

1.召开进点会。高质量的审计进点会,能增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现被审计单位领导重视、职工知晓、相关人员积极配合的局面,减少隔阂加强配合,有利于审计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无论是就地审计还是送达审计,审计组都要精心准备召开好审计进点会,一是对审计与被审计双方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以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审计任务;二是利用进点会让被审计单位获得“三权”(知情权、反映权、监督权),以确保审计公开、公正,也为审计线索的获得、审计过程的监督奠定了基础。

2.审计实施。审计实施是指具体组织实施审计的过程,是内审工作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抓审计质量。一是精心组织,切实搞好审计力量的有效整合,明确各岗位的目标和责任。在审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审计人力资源,在人员分工时,尽量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长处,把最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二是对照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审计事项不遗漏。审计组的每位成员都要严格对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步骤、审计分工等,认真开展审查工作,做到应审尽审,不得遗漏。对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反映,需要调整审计方案的,适时作出调整。

三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深入进行审计。以资金为主线,通过检查、查询、监督盘点、发函询证等方法,审清来龙去脉,抓住疑点问题,逐个深入实施审计。

四是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即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⑴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⑵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⑶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⑷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⑸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⑹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审计事项比较复杂或者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审计取证单,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五是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组应根据审前调查情况编制调查了解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主要包括:⑴审计项目名称、⑵审计事项名称、⑶审计过程和结论、⑷审计人员姓名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并签名、㈤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签名、㈥索引号及页码、㈦附件数量。同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审计过程和结论主要包括:⑴实施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⑵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⑶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⑷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审计证据材料应当作为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附件。一份审计证据材料对应多个审计记录时,审计人员可以将审计证据材料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记录后面,并在其他审计记录中予以注明。与审计项目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下列管理事项应编制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在审计实施中,对审计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要审深审透,并举一反三,要善于从宏观角度思考,抓住每一个微观的问题,将有问题资金的来源、使用、结果等环节全部查清,切实做到过程清楚、事实准确,定性适度,着力在宏观上发挥作用。

㈣抓好审后各环节,提高审计实效性

1.起草审计组审计报告。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审计组根据实施审计情况,在汇总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基础上形成的对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评价进行汇总的报告。

2.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并修改完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局机关。

3.局机关审议审计组审计报告。局机关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审理后,出具正式内部审计报告,并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并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拓宽审计思路,探索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也不同。目前教育局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类型主要有2项:一是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二是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我个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基础上的绩效审计。这次,我们主要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为例,结合审计内容与大家共同探讨审计方式方法。

㈠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1.会计核算。主要是看会计科目运用是否准确,经济事项的会计反映方式是否得当,账务处理是否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对于这方面的审计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查看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抽查部分会计分录,是否准确反映经济事项。审计中发现经常会存在以下问题:

⑴会计科目运用错误。如单位列支招待费,运用招待费、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多个科目进行列支,掩盖了招待费的实际支出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各项费用的全貌。

⑵会计分录编制错误。如某单位年末专项资金结余,而经费支出远远超过了经费收入,实际从资金上已形成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年末又将经费支出直接冲抵了拨入专款,无论从资金上还是账务处理上都形成了机关经费挤占挪用专款的事实。

2.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主要看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经济决策是否民主。我们通过查看原始凭证的审批、报销人签字,询问单位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走访部分教职工等方式了解财务报销流程、资产采购流程等经济事项决策程序。审计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⑴财务审核报批流程混乱。如我们在某学校审计中发现,校内办公用品购臵未指定专人,多人均可购臵并进行审核报销,有的原始凭证甚至连经办人和经办时间都没有,照样签字报销。这些行为反映出财务人员、分管领导支出审核把关不严,致使财务管理混乱。⑵重大经济事项未进行民主决策。如部分单位对批量购臵和申报某项目,未未召开班子成员等会议集体讨论,未进行可行性研究,仅凭分管财务领导一支笔就决定了单位上万元的资金去留。

㈡学校收入审计。学校的收入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各项收入的含义和范围不同,审计方法也不尽相同。

1.财政补助收入。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高中及职业教育学校财政收入主要是地方财政预算拨款。审计主要看财政资金是否到账,被审计单位收入是否入账,有无漏记、错记财政收入的现象。审计人员可通过查看单位收入明细账,再核对核算点收入,看是否存在差异。

2.上级补助收入。根据上级部门拨入的款项性质,正确分类入账。审计中经常发现上级补助收入只明确了资金来源,未明确资金性质和用途。在审计时,需要核对有关指标文件,来严格划分上级补助收入的资金类型。

3.拨入专款。列入这个科目的资金都应作为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审计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确认纳入“拨入专款”科目的资金是否为专项资金;二是审计范围内专项资金的总量与指标文件是否一致。同时要谨防部分单位将专款不记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通过会计科目变通隐瞒资金使用性质。

4.事业收入。学校的事业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学费收入、杂费收入、宿费收入、餐费收入等,是审计的重点。主要检查学校各项收费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问题。审计中应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查看原始凭证,对收费收据进行审查,审查票据是否规范,收费项目和金额是否按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和金额收取;二是内查外调相结合,走访部分学生和家长,有无利用购买辅导资料转嫁收入的情况。我们在外地审计项目中也发现,在收费信息化资料健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机筛选提高收费审计效率。

5.其他收入。据调查,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主要有: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资产处臵收入、承包收入、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应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也是容易滋生腐败,产生问题的款项。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有无隐匿、截留收入违规设臵“小金库”等问题。审计中应注意查看房屋出租合同,资产处臵合同及审批资料,食堂等承包合同等,同时对租赁户进行走访调查,根据合同及调查了解情况确定实际入账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如当前通过隐匿收入设臵小金库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租赁费、承包费、赞助费等收入不入财务账,且以现金形成收取后直接存入“小金库”;二是资产随意处臵,处臵收入不入账或截留部分收入,直接流入“小金库”。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以下问题:公房出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管理,某些单位通过开具水电费票据取得房租收入,漏缴税金现象严重;预算外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且坐收坐支;通过制造虚假合同,设臵账外账和贪污挪用现象。

㈢学校支出审计

学校支出主要有专款支出和事业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会计核算是否合规,有无虚列虚报、违反规定发放钱物和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应作为审计内容和重点。

1.专款支出。专款支出关键要专款专用,在此审计关键要抓住用这个环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项目资金性质和使用办法及有关规定,准确判断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我认为,审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专款支出科目是否运用准确,是否存在通过往来科目隐瞒专款支出,达到挤占挪用目的。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位利用其他应付款核算专款的收支情况,这样报表反映的收支情况不真实。二是审查有无从银行帐上套取现金,有无用大额现金支票拨款现象,有无从主管部门银行帐转入建设单位银行帐,再利用虚假物资配套形式收回专款的情况。

三是按资金走向,加大延伸审计力度。跟着项目资金走,实行财政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目前我们审计部门在专项资金的审计中主要采取了按项目资金流向开展延伸审计,效果相当明显。

四是在专款支出中列支项目争取经费。有极个别单位说是为了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理直气壮地在专款支出项下以“专项会议费”、“争项争资”费名义,列支招待费、礼品及高档烟酒等,直接挪用了专项资金。

五是在专款支出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人员支出及公业务费。审计应对资金性质严格界定,使用范围应严格按资金管理要求使用。

2.事业支出。我们根据事业支出的分类,分别介绍审计内容和方法。一是审核人员支出是否超标准、超范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四种:①通过培训费、福利费及往来科目等列支人员补助;②虚报加班和值班人员名单发放补助;③自立名目、滥发乱补;④通过计提的工会经费发放职工补助。审计人员要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职工花名册、往来账、经费账、原始凭证进行查证。

二是审核各明细科目列支是否真实。审计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利用培训费、会议费、往来款等科目隐瞒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数额。要求审计人员在根据单位规模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下,每个科目都要审到,不能走马观花,泛泛而审。但注意有种情况例外:如确实有大型会议,就要区别对待。②通过支出发票,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目前审计采取的方式是内查外调法。对内,利用计算机加大对假发票的查处力度。目前大部分发票真伪都可以进行网上查询,登录发票发售地税务机关网站,输入发票号码和代码,即可进行查询。若查询结果出现如下几种情况则为假发票:一是该发票未被企业领购;二是票面开票日期早于发票发售日期;三是发票金额版本不符,如显示百元发票,实际票面可以开到千或万元,则为套号假票;四是发票领用单位与实际票面纳税人注册号上的单位不符。目前对于老版发票很多已停用,若仍在用,网络无法查询的,可以拨打发票发售地税务机关的举报电话,通过人工进行查询。手工代开发票也可通过开票单位性质和发票显示购买内容进行判断。对外,延伸调查开票单位,看是否有购买记录,若没有则为虚开发票,虽然票面为真,但经济事项为假。审计中也发现以各种名义虚列支出、虚增费用,违规设立小金库的几种方式:一是通过虚提虚列各种费用支出,比如讲课费、误餐费、电话费、交通费、加班费等等;二是购买假发票虚列支出;三是虚假业务,发票是真业务是假;如:发票摘要注明购高档烟、高档酒,实际是购卡款;发票注明购电缆等,合计金额数十万元,实际购物数万多元,其余全部是套取现金;四是白条列支;比如虚开各种食堂采购成本,实际是将现金套出核销其他各种支出;五是以物抵费套取现金。比如以帐外资产抵顶水费,电费,取暖费用后,索取发票正常报销,套出资金转入帐外。③部分支出未纳入账内核算。我们在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支出实行长期挂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而帐内因为未结账看不到此支出,实际已通过支出形成单位的隐形负债。要求审计人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职工座谈,发现此项问题。如:我们在某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截止离任时,还存在账面未反映负债二十多万,给接班领导和单位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不利于机关正常运转。

㈣学校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主要检查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收支是否真实;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是否记录完毕,余额是否真实。

在现金的审计上,一般采取突击盘点现金。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四点:一是时机把握上要具有突然性。可采取进点会结束后立即盘点现金,或者等审计最后快要结束时杀个回马枪。在实施前应注意其现金出纳会计必须在单位,能即时配合盘点工作。二是审计人员言行上应做到外松内紧。三是关键时刻要注意讲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给对方转移现金或资料的机会。四是注意记录和获取证据。如属账外资金应及时登记保全,形成审计证据。在银行存款的审计上,应结合银行对账单,对被查单位的基本存款帐户,专用存款帐户,临时存款等所有帐户进行查询核对。若发现银行存款帐与实际存款数额有差异时,应进一步追查原因。

在审计发现的“小金库”案例上,多半出纳现金盘点与现金账有差异,银行存款账与对账单有差异。同时也可分析出,一般不存在出纳人员垫付大额的单位费用。

2.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主要检查资产管理是否卡、账、物相符,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验收、领用、保管、报废、调出、变卖等是否合规。一是是否建立了出入库领用制度;二是资产处臵是否按流程进行,有无随意处臵现象;三是有无被无偿占用和流失等问题;四是否按要求实施政府采购,有无擅自购买行为。审计中要把查看财务资料、实地盘点与查看有关会议记录相结合,准确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如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学校大批量购买低值易耗品未实行政府采购,同时也未建立出入库制度,物资的库存和领用心中无数,容易形成资产的损失浪费。

㈤学校往来款项审计

主要检查有无利用往来科目隐瞒收支,在往来中列收列支现象。审计人员应对往来款进行清理,对长期挂账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不属于往来款项管理的经济事项进行调整。审计中经常发现部分单位在往来中隐瞒收入和支出,形成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收支全貌。

四、抓好审计报告环节,着力提高报告的实用性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是审计工作服务领导宏观决策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对审计人员来讲,要注意转变一个观念,即不能为了揭露而揭露,揭露是为了纠正,为了引以为戒;要考虑如何对审计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形成整体概念;如何合理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一篇优秀的审计报告就要做到:抓重点、能理解、易操作、有创新。㈠夯实报告基础,完善报告内容。要保证审计报告能真实反映审计情况,就必须要有较翔实的审计内容。通常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⑴审计依据;⑵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⑶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⑷审计评价;⑸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处罚;⑹审计建议.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有关整改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问题承担的责任。

详实的审计内容不是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将其全部都写进报告中。提其纲、撮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概括。下面我就几个关键内容进行阐述:

①基本情况。在报告撰写方面,必须反映以下内容:一是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内的机关财务收支状况,在此要将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反映数额和审计调整情况一并反映,便于报告使用者了解真实的财务收支情况。二是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三是围绕审计重点,反映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支出情况

②审计评价。这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个基调,特别注意的是未审计的事项不作评价。

③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处罚。要注意: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恰当,审计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既要把好法律政策关,又要把好文字关。通过事实和法律来说明问题。

④审计建议。审计建议要针对问题本身,结合被审单位自身情况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提出审计建议。有些问题如果被审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的,也可以专项报告等方式报告给局机关,协助问题解决。比如在审计中经常发现招待费超支问题,而且是屡查屡犯,这与被审单位控制经费支出的制度执行有关,更与行政单位招待费列支方式有直接关系。只有从源头上改变招待费随销随报的制度,建立岗位招待费支出标准和批准程序,才能铲除招待费支出不断繁殖的“温床”。

㈡注重报告程序,规范编制流程。部分审计人员现场审计开展的非常好,能够查错纠弊,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但一到写报告时就头疼。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按以下流程编制审计报告:①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②提炼审计资料,精选审计证据;③讨论编写提纲,草拟审计报告;④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修订审计报告;⑤相关科室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⑥教育局机关审定审计报告。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准备充分。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人员要重点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确定所采取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和恰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作了简明记录,证据是否充分,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是否能充分支持各项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按照专业判断,认真考量这些审计发现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定写入审计报告的事项。

㈢明确审计目标,把握报告原则。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报告的作用,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事实清楚,数据真实。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必须清楚,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代清楚。只有这样才便于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结论,才便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准确理解审计报告。

2.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为了完整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正确评价,审计报告的内容必须完整。首先是报告的基本要素要齐全,其次是报告的具体内容要能够反映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完整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要抓主要问题,不能面面俱到。

3.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为了便于报告使用者阅读,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审计报告应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就是要将报告内容进行归类和条理化,每个段落既要有明确分工,相互之间又能联系;同类问题要集中在一段或一节内表述,而不应在同一段内说明不同类别的几个问题,或将一个或一类问题分散在几个段落进行说明。结构合理,就是报告的内容框架应符合规范要求,主次问题排列合理。一般模式是主要问题在前,次要问题在后。在讲一个问题时要先说明事实,后定性,再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先摆情况,后评价,再提意见和建议。

4.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审计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证据来支持所列示的事实。同时还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因此所用的证据材料必须可靠、充分,足以支持所形成的审计意见。审计定性一定要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得当、准确,引文时除写明文件名称和文号外,还应将引用的有关条款写上,使审计报告对问题的评价和处理更有说服力。

5.文字简练,表述准确。由于审计报告是一种机关文书,应以说明问题为原则,文字表达要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在写审计报告时应尽量使用定性、定量、判断和反映程度的词汇,切记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夸张的语言。文字表述还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试想一篇通篇使用专业术语、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审计报告怎么能引起局领导和被审单位的重视,又谈何利用审计建议呢?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设身处地的为报告使用者着想,使用者关注之处正是审计报告重点说明之处。

6.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是指审计报告应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审计事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公正的评价,态度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对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地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实事求是是指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真实,不随意扩大或者缩小;评价要恰如其分,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按法论处,而还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所处的客观环境。

㈣坚持客观公正,审慎审计评价。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经常会出现评价不准的现象。部分审计报告存在评价过高,为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摆功送好的问题,有的审计评价成了被审计单位工作总结或被审计个人年终述职报告;有少数审计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常常将审计评价看作可有可无,存在不评价或无审计证据支持的乱评价现象。如在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时,常以“比较真实”这一非法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表述,以其替代审计评价准则规定的“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的三项法定评价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恰当性。还有的审计评价前后矛盾,对同一审计事项做出了相反的评价结论,即一方面认定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是真实有效的,而另一方面又认定其财政财务收支存在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性,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因此审计评价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进行,与审计不相关的经济事项不评价。始终做到不脱离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去客观地评价。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二是坚持依法从审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必须始终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对所查的事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务收支进行评价。

三是坚持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不作评价。不能超越审计职能,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表现、领导作风,群众关系等进行评价。

四是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对象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核实取得的业绩和成效。

五、抓住督促跟踪落实环节,着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篇7

今年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供销审字[2009]10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围绕中心,服务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要以“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社有资产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本级社预算执行审计,继续深化其他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要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注重维护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更高层面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一)认真搞好“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审计,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

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是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内审机构要紧紧围绕“新网工程”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时了解相关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做好本级及所属系统已到位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弄虚作假等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现场指导,督促落实,限期改进。通过审计,促进建立健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要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将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要与财务、纪检监察等部门及时沟通联系,相互支持配合,齐抓共管,促进专项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切实加强社有资产审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社有资产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依托。加强社有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审计监督,是办好社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壮大供销合作社实力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当前,一些供销合作社企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不实,报表信息失真,设置账外账、“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监督制约机制。一些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社有企事业单位体制转换不彻底,资产重组、产权多元化、打造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任务还很重。在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中,更需要强化资产监管。因此,各级内审机构和人员要积极参与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在改制重组过程中造成社有资产流失。

(三)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效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级供销合作社内审机构要以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对社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行状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评价,不断改进绩效审计的方法,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拓展效益审计内容和范围。从提升管理水平、避免损失浪费等方面入手,重点披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找出决策、管理、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各级审计机构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供销合作社内部审计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本单位、本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到“有离必审,先审后任,先审后离”。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任中审计和审计调查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成果互用、资料共享,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对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问题,要深入追查。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审计结果要及时抄送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加强综合研究,形成监管合力,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成为科学评价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依据,切实纠正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层面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科学决策、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着力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各级理事会所属财务部门和其他有财务收支的部门承担着本级社预算资金和自有资金管理和核算工作。开展对这些部门的审计监督是规范本级社财务管理行为、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各级供销合作社内审机构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水平。要严肃查处虚报冒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等违规行为,加大对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层次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和效果,规范本级社财务管理。

(六)积极探索风险管理审计,促进完善内控体系。

随着社有企业较快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潜在的风险日益显现,因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引发的资产损失、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时有发生,这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级内审机构要不断探索完善内控制度评审及风险管理审计,结合各地特点,对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对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实践和研讨,推动全系统风险管理审计理论研究与经验交流,并积极组织优秀审计论文参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评选活动。

三、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

各级内审机构要以提高审计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内审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操作程序,严格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当前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重视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各级内审机构要以建设高素质的内审专业人才和内审管理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培训工作,培养各方面的审计能手,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内审人员要加强学习,求真务实,自我加压,自我超越,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各级供销合作社内审机构在做好本级社所属单位、部门审计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系统内审工作的业务指导,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典型。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审计、社会中介审计的沟通联系,恰当地借助借鉴外力及其经验,努力提高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供销合作事业稳步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浅议信息系统审计 篇8

众所周知,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早期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计算机审计业务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取得、分析、计算等数据处理业务,还称不上信息系统审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审计线索的减少

审计线索,亦称“审计轨迹”,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核算主要由计算机完成,计算机只记录最后处理结果,忽略中间处理过程,数据形成依据的记录减少。储存于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具有存取方便、修改与删除不留痕迹的特点,这又给审计的追踪带来重重困难。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线索的减少和追踪困难的增加,必定给审计质量带来重大影响。

(二)审计对象的限制

审计对象是审计监督、检查和评价的客体,具体体现为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反映的资料。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依据是计算机的输出信息,审计对象在此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后者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计的信息,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这样,注册会计师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审计质量显然要受到影响。

(三)审计内容的扩展

手工系统中,审计内容就是有关财务会计的信息,而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内容还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该确定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严格按照分析、设计,测试、运行、维护的步骤进行,分析是否全面、设计是否恰当、测试是否充分,会计软件执行程序是否与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流程一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否有效,会计软件是否能够予以信赖,并以会计软件处理输出的结果作为审计对象。

(四)审计方法的落后

目前,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多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日臻完善,但是审计软件的发展远远没有跟上会计软件发展的步伐,同时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还不太熟悉,绝大多数审计业务仍停留在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的阶段。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用以系统必须留有足够的、肉眼可以识别的审计线索为条件,如前文所述,审计线索缺乏是计算机环境的一个特点,因此,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难以保证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质量。

(五)注册会计师计算机知识的缺乏

在计算机环境下,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程序的确定,从审计技术的选择到审计方法的采用,都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操作和指挥。这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财经法律以及其他的审计依据,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即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计程序模块。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为了提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在财务审计中,变绕过计算机审计为穿过计算机审计,对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的详细过程直接进行审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事前审计

通过事前审计监督,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的内部控制的严密完善性、系统的合规合法性以及系统的可审性等进行评价,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以后数据处理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防止和减少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失真风险的发生。

(二)定期对被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是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被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调查和实际执行情况的符合性测试,找出控制的弱点,提出强化内部控制措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三)重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事后审计

通过事后审计,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子账以及打印输出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防止和揭露计算机信息失真的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了符合性测试领域。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服务只是信息系统审计业务内容很小的一部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防火墙审计、安全诊断、信息技术认证以及ERP相关的新型咨询业务在不断涌现。

三、加快发展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同行的业务收入中,传统审计服务的收入比例在迅速下降,风险控制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收入的比重大大提高,而这些收入中增长的部分往往又和IT环境审计和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服务有关。所以,应该从三个方面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

(一)内部控制环节的变化,使许多传统的控制手段已经失去意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必须以信息系统的运转为基础

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虽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由于计算机有自动处理的功能,内部处理的不可控制性要求采用更为严格的方法。所以在控制方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均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职权制审查:即从组织机构角度审查信息系统中各种人员的职责与权利、联系与牵制。

2.人员素质审查:即是否有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控制措施。

3.硬件及环境审查:即对存档的系统设计文本中有关硬件的资料审查。

4.运行审查:即对计算机在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中的运行情况审查。

5.修改方式及保密措施审查:审查操作修改程序是否只有一个入口,即凭证输入口;发现错误是否采用重新输入凭证的方式加以修改;是否修改后有修改痕迹;各主要功能模块是否设置操作口令,程序是否建立保密制度。

(二)控制计算机环境风险和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作为管理咨询和服务的重点

由于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财务风险之外,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导致的信息风险也日益增长。非授权用户常常利用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对系统进行非法访问,这种非法访问使系统中储存信息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使信息被修改或破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更为严重的是系统中有价值的信息被非法篡改、伪造、窃取或删改而不留任何痕迹。此外,计算机还容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误操作的破坏。必须认识到信息系统的这种脆弱性,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

减少被审计单位的信息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系统开发审计。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使信息系统减少有意的或无意的差错。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及逐步完善阶段,系统开发审计应该是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师的主要业务范围。

上一篇:会后感悟下一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