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2024-08-07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1

《学习使用人民币》说课稿

陈铁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学习使用人民币》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买东西)是蒙氏数学中的教学内容,是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和使用人民币,幼儿在生活中看到过钱,但真正拿钱购物的生活经历却很少,与此同时,本节课结合幼儿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兑换人民币。教学难点:

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法与学法。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组织进超市购物:今天“苏果超市”开业了,里面有许多好东西,咱们去购物吧!没钱那怎么办?对,我有你们的存折,那我现在发给你们,请你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来那你们的存折,走,咱们去取钱!

1、要看清楚存折上有多少钱,你们把它全部取出来,点清楚用笔写下你们取出多少钱,取好了吗?

2、咱们到“苏果超市”去吧!哦,我都忘了告诉你们“苏果超市”在哪了,它在海棠路,坐2路车就到。

看,我们到了,你们一会可以到超市购物,那我要提个要求:

1、钱是你和小伙伴的,买东西的时候要相互商量。

2、你们一共有多少钱,买东西时,合理花你们自己的钱。

3、要看清楚标价,在付钱之前,你们两个好伙伴要算清楚需要多少钱,再去收银台付款。

好了,祝你们在“苏果超市”买上你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四:教师当顾客参与活动,对进行指导

1、引导看标价,打算要买的物品,把价格进行计算,看看自己的钱够不够,同时教育合理选购商品。

2、在游戏中,给予幼儿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交流、汇报等活动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幼儿感到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使自觉的将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中。

3、结合儿童情趣,将学与练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尊重幼儿创造性,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注重对的评价,让所有幼儿在模拟购物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收获。

让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整体回顾。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1元就是10角,1角就是10分;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掌握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方法;从而懂得,我们从小学会勤俭节约,合理花钱,爱护人民币。

大班数学教案

陈铁军

活动名称: 学习使用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10以内的加减。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10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

货架 各类商品(带有标价)

自助银行(鞋盒10个)磁带 投币箱(1个)人民币(五元、一元、二元、五角、一角)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入今天的活动

今天“苏果超市”开业了,里面有许多好东西,咱们去购物吧!没钱那怎么办?对,我有你们的存折,那我现在发给你们,请你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来那你们的存折,走,咱们去取钱!

1、要看清楚存折上有多少钱,你们把它全部取出来,点清楚用笔写下你们取出多少钱,取好了吗?

2、咱们到“苏果超市”去吧!哦,我都忘了告诉你们“苏果超市”在哪了,它在海棠路,坐2路车就到。

二:带乘车,引导投一元钱到投币箱(放录音)

孩子们,这辆车就到“苏果超市”,快上,我们要买票的,一个人一元,两个小伙伴是几元钱呢?

三:组织进超市购物

看,我们到了,你们一会可以到超市购物,那我要提个要求:

1、钱是你和小伙伴的,买东西的时候要相互商量。

2、你们一共有多少钱,买东西时要算清楚,合理花你们自己的钱。

3、要看清楚标价,在付钱之前,你们两个好伙伴要算清楚需要多少钱,再去收银台付款。

好了,祝你们在“苏果超市”买上你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四:教师当顾客参与活动,对进行指导

引导看标价,打算要买的物品,把价格进行计算,看看自己的钱够不够,同时教育合理选购商品。

五:教师组织小结

来,到休息间休息一会,你们今天都有什么收获?(引导讲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心情播报》说课稿

孙慧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健康教育活动《心情播报》。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心情播报》。活动以感兴趣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为主线,使在“玩中学,学中乐”,最后达到以下目标:

1、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高兴。

2、发展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知道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时候。把难点定位于让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人和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二、说创新点: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的兴趣,让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高尔基说:“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就是对所准备材料有兴趣,因此我做了丰富的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五、说学法:

这次活动,用以上所说的教法为手段,整个活动中以为主体,通过提问、表演、讨论等方式,训练的发散思维,教育要有快乐的心情,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讨论——观察——实践得出结论。下面就是我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欢迎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大班健康教育活动:心 情 播 报

孙慧玉

一、活动目标:

1、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保持高兴的心情。

2、发展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三:活动过程:开始部分: 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三、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

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手拿木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b、组织讨论 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播心情”(说出心情并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播报心情 a、出示骰子,观察骰子上动物的表情图,说说该动物的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

b、教师讲解播报要点,请小动物扔骰子后,到电视台播报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动物的心情。改变心情

c、我们的心情有时好,有时会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课件,引导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d、出示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自由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法,并进行表演。

e、播放课件,边看边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教育学会自己让自己快乐。

f、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二关。

4、第三关:“画心情”(画出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心情)a、出示蛋糕盘做的动物脸谱,请小动物画上心情图。(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b、小动物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心情?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三关。结束部分: 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要帮助他,让他高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教育要保持高兴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幸福。让我们一起回家去把我们今天开心的事都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高兴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专题小结——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陈铁军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于是,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于是,我国正式施行的《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

一、游戏可满足孩子生理发展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

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孩子们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地变换姿势。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疲劳和厌烦,通过游戏可改善孩子的心态,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变换姿势,开心地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动作,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在自由、开心的游戏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了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躯体感到舒适和愉快。通过“猫咪睡觉我不吵”、“老鹰抓小鸡”、“捞鱼”等游戏,发展了孩子们爬、慢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了四肢的协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游戏可满足孩子认知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游戏可满足孩子们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通过“玩滑梯”、“搭积木”等游戏,在嘻笑中体验着高低变换,在摆弄中感受着球体与圆的区别。再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医生的耐心、病人的痛苦、老人的苍老,在稚童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通过生动具体的游戏行为,感知和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了智力。

三、游戏可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游戏是孩子人际发展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母子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孩子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过家家”则完全是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角色游戏,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的感觉中形成了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通过游戏使孩子们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促进了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游戏可满足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

游戏对于孩子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孩子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如孩子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会产生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在游戏中也不会产生任何负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可以重玩。因此,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综上所述,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发动了游戏,游戏又使各种需要 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带又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孩子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儿童去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专题小结——

浅谈大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孙慧玉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作为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受益终生。如何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本人实践,有如下几点浅见。

一、从课堂教学入手,采取多种形式

根据好奇心强,抑制力差,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等生理、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呆板单调,必须经常变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之目的。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并尝到甜头的几种方法:

1、用“词的扩散”训练说话能力。教学中,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实践证明,教师经常用一些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来组词造句既可增加的知识,又起到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如出示“电”字卡片,请小朋友给“电”字找朋友,并比赛“看谁找的朋友多”。这下课堂可活跃了,孩子们积极动脑迅速举起小手,眼巴巴地盼着老师叫他回答。由“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到“我家买了一台彩电”、“爸爸带我看了电影”……这种口头造句是口语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2、视态训练说话法。让孩子们观察老师或同伴的表情、动作(即采取哑剧形式)开展语言训练,以“观”促“思”,以“思”促“讲”训练把话讲完整,讲得体。在丰富和巩固词汇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说话完整、连贯,使他们能沿着一定的线索进行讲述,把事情说清楚,把看到的事物进行恰当的描述。如教师编几个动作加上表情,让观察一至两遍后用连续的几句话讲出来。一次,我在课堂中戴上眼镜,作一边看报一边在本子上写,看了又写,写了又看的动作,请小朋友讲述。有的说“老师戴了眼镜看报纸,还写字。”有的说“老师看报纸,看一下,写一下。”我告诉他们,虽然讲得对,但讲得不够好,并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经诱导提示后,他们能完整地讲出:“老师戴着眼镜看报纸,一边看,一边写,看一下写一下,写一下看一下,非常认真。”还有一次,我请两个表演了“互相帮助”的哑剧。大意是:冬冬手拿皮球边走边拍,碰上寻找东西的红红(手帕丢了),冬冬主动帮她找到手帕后,自己又跌倒在地,红红返身扶起冬冬,并帮助他拍掉身上的灰尘。全班个个看得认真,有的感到好奇,有的发出笑声,兴致极浓。实践证明,视态训练法最受孩子喜爱,因为各种动作、表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他们的思想,孩子们都能认真观察,积极思维,能较持久地处于兴奋状态。因而用口语复述情景的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

3、用拼图训练说话。如:出现“爷爷”、“妈妈”、“小朋友”、“报纸”、“花衣服”、“一盆花”等图象卡片,要求他们将两张或几张拼在一起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如“爷爷种花”、“妈妈洗衣服”、“小朋友穿花衣”等等。然后教师指导和启发用形容词加以修饰,把话讲好些,如:“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老爷爷看完了报纸又来浇花”等等。

三、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语言规范化训练

提高的语言水平单靠上课是不能奏效的,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游戏入手,时时注意发现和捕捉口语中的毛病,及时加以纠正。据观察了解,我园平日交谈中语言不够规范,土语甚多,听起来很不顺耳。如磨蹭说成“迂磨”,把大便说成“拉臭”,把黑夜说成“瞎黑”,把白菜说成“北菜”等等。为奠定入小学后学习书面语言的良好基础,为使他们口语表达明白、准确,每个教师必须对他们的语病、土话进行纠正和规范。

四、从教师自身入手,提高语言素质

俗话说:名师才能出高徒。在某种程度上,语言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教师语言素质的好、差。的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为所注意。有时,一句随意的笑话也能刻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并不时流露出来。如一次甲老师笑着说乙老师胖得象头大肥猪。一听了回家便告诉妈妈,说某老师象一头大肥猪.既误导了,又影响了老师的形象,能在和家长中间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每个教师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均需加强语言修养,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做一名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文学修养,一句话,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来表达,取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词汇,做孩子的语言表率!

个人工作总结 2009、1

孙慧玉

转眼间,我们已悄悄地走过一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园所纪律,团结同事,热心帮助同事;态度端正,勤奋刻苦;班级工作认真负责。

二、班级工作:

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包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为了了解孩子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过长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在平时能主动与家长交流做到家园同步,共同教育好孩子,做好我们的家园联系。在生活中,我尽可能地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最近孩子感冒比较多,我都会经常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关心孩子的健康。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采用了许多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幼儿,做孩子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孩子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孩子。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三、教育教学方面: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主题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引导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发展的需要。针对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本学期加强了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准备了:田字格本、数学练习本,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开展了“故事大王”评比活动,每期评出一位获胜者,并把奖状张贴在“家园专栏”,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讲故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晨间谈话、小故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培养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

本学学期我班更加注重的身体健康,严格按照我园的卫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规工作,卫生程序规范化;加强体能活动,增强的体质,对于有心理障碍的,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在拥有健康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能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文明进餐,积极配合保健医生作好各项体检工作。加强消毒工作,杜绝流行病的发生;均本学期班级生病请假孩子少,的出勤率一直较高。在本次“迎新年、运动会”上,我班孩子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单项运动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

本学期还加强了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卫生教育,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帮助几个进餐慢的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期孩子们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珍惜园所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为教学服务等等。

五、在总结同时我也为自己确立了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训练,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提高随机教育的能力。

2、提高自身理论科研水平。

3、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不足之处: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不够,班级教师在指导活动区时指导不过来,活动区材料制作需更多创意。我们将再接再厉,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会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本研究以数学活动为切入点, 通过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发和逐步形成自身的需要, 进而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目标、 内容、 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一是探索在数学活动中,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研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 研究内容

所谓习惯, 就是经过充分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以《纲要 》、《指南 》 为指导, 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在研究中坚持两点:

一是立足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 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 注意看书、写字的习惯等。

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将情感、 能力、 行为的发展融为一体,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研究方法

课题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辅助采用自然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案例分析法、 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寻找问题、 设计方案、 实施行动、积极调控、 不断反思、 积极评价、 完善修正等路径, 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达到研究目标。

1.行动研究法

制定、 完善幼儿教育养成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的途径, 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富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自然观察法

按照计划, 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外部表现, 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 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地选择、 调整数学活动的内容, 总结教育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实施教育的情况以课题总结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提升。

研究过程

(一) 愉快的情感体验,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切入点

教师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我以幼儿数学教育为载体, 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乐趣, 从中获得乐观自信的情感体验; 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内容,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 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从小养成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1. 激发兴趣, 培养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 我设计《撒豆豆 》 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数的分合规律; 设计 《找朋友》 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单数双数的特点; 设计 《小动物比尾巴》 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等等。我还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 幼儿站队比一比谁高谁矮, 大家怎样站队伍整齐?或提问你排在第几个? 幼儿通过比较, 学会按照高矮顺序排队; 通过数数说出自己所在序数的位置。 在自然轻松氛围中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 乏味、抽象的, 而是美丽、 生动、 具体的, 感受数学的有趣和魅力。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 好问、 好动的特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 《有趣的对称》中, 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颜色大小不同的窗花、 脸谱、 风筝、 蝴蝶等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特点。 然后请小朋友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找一找大自然中有哪些昆虫是对称的, 并说说对称有哪些方便和好处。 带着这些的问题, 我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 孩子们通过向家长询问, 看书寻找答案。

同时, 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 对待幼儿的提问, 要给予关注和鼓励, 要积极回答, 保护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班级了我设计了 “问题树”, 将孩子们的问题写在树叶上, 粘贴在树上。 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现实需要, 设计教育活动。 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我的影子有时长, 有时短?” 我设计了数学测量活动 《会变的影子》。 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钟表有三个针, 有什么用?” 我开展了系列数学活动 《我会看时间》、《一分钟有多长》 等。 将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学习的过程, 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 使孩子们的问题得到有效回应。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抓住幼儿的兴趣,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帮助幼儿寻找答案获得满足感,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形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2.独立思考, 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完成任务, 会逐渐的对自己产生信心。如果幼儿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 就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自信心。

独立思考, 是幼儿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会发现自己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快乐。在数学活动 《超市理货员》 中, 孩子们分成三组对超市里的玩具、 生活用品、 食品进行分类。 有的组按不同的品牌、 不同的用途分; 有的按大小、材质的种类分等等; 孩子们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尝试进行操作。 为了便于孩子们尝试自己的想法, 我将材料投放到超市游戏中。 随着游戏的开展, 幼儿创造性的将生活用品按套装进行分类。 这里既有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 同样也包含着他们的创造。 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作决定; 给他进行创造性尝试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并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一方面来自成功的体验, 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自我的信心。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要给与幼儿积极的评价。 如: 分类游戏中, 幼儿在独立思考下发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及时给予肯定 “你的想法与别人不同, 很棒”, “你找到它们的特点分得正确”; 在计数游戏中, 我会给幼儿这样的肯定 “你数的很正确, 真清楚”, “或你数数的方法很简便, 又快又对” 等。 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帮助幼儿建立了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或出错的幼儿, 我鼓励他们:“ 如果你多练习, 你也会数的好” , “你看再试一试, 就对了”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成人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这样更有利于形成自信心。

数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 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观察到新发现, 完成各种任务, 创造各种新变化, 都会从中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最能激发幼儿成功感的是幼儿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立性、 创造性之后体验到的成功, 才是最自豪的。“ 叠叠高———认识正方体” 的活动。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发现立体与平面的不同。 尤其在最后环节, 引导幼儿用8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孩子们积极的动手操作探索, 尝试不同的方法, 终于找到可行的办法。 他们高兴的欢呼, 嘴里不断的喊道 “我搭出来了, 我搭出来了”。 孩子们在探索中强烈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深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习活动充满信心。

(二) 正确的学习方式,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点

幼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 它与其他教育一样, 要在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对幼儿有良好的熏陶。 如: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 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 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 这些幼儿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数学教育中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1. 学会倾听, 形成交流表达的融合性

倾听和表达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质。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 学会倾听要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运用语言交流, 理解他人的讲话, 同时要组织自己的思维, 表达自己的想法。 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在帮助幼儿获取信息的同时, 发展着幼儿的思维, 使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数学活动中幼儿同样要学会能够认真地倾听, 抓住重要的信息, 才能够完成一个个的游戏和任务。 在数的分合活动 《撒棋子》 中, 在讲解游戏玩法, 我提示幼儿要仔细听, 听清楚, 才能把游戏做好。 我还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倾听的效果, “要数几个棋子, 有笑脸的数量记录在哪边, 没有笑脸的记录在哪边, 重复的一样的怎么办?” 当幼儿圆满完成任务后, 我会用称赞的语言和眼神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让会倾听的孩子充满信心;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幼儿, 会耐心的重复, 再一次帮助他体验倾听的重要。幼儿完成游戏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 这时我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同伴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 也是幼儿学习倾听的好时机, 我引导幼儿在其他小朋友说话时认真听, 听听和自己的结果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 也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 要等他人说完以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认真的倾听和表达中, 幼儿会感受到成功, 感受到同伴不一样的想法, 获得思路的开阔。 慢慢的幼儿逐步学会认真听对方讲话, 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 学会不打断别的说话, 耐心地听完, 听懂对方的话, 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对幼儿以后学习、 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2. 善于观察, 形成认真专注的注意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观察方法有多种, 而根据幼儿对事物认识的特点, 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学会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事物, 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是学习习惯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观察方法直接影响观察效果。 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 幼儿观察的条理性、 系统性都较弱。 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 就会把要观察的重要特征遗漏掉。 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 还会形成不良的观察习惯。

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 自主的、 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 “ 小动物在哪里” 活动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树林里隐藏着哪些小动物, 学习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观察发现小动物。 说说哪些小动物是露出整个的身体? 哪些小动物露出局部的身体? 在排序活动 “ 种花”中, 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花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种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儿通过比较、 判断发现花颜色和形状的不同特点; 通过分析、 思考, 发现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从而正确、 完整的排列。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日积月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 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尝试探究, 形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在数学活动中, 幼儿的操作探究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数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形式, 幼儿在操作探究中积累有益的经验, 获得直观的信息, 而且在动手动脑中, 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尤其是在尝试和反复摆弄中, 克服困难和失败, 不放弃,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才是最重要的, 才会给幼儿带来新的动力, 才会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不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 注意引导幼儿做事有坚持性。 在幼儿的自由活动时, 也把握这一教育的原则。比如, 在益智区的幼儿, 在进行拼图活动时, 受到其他的吸引, 将自己的事情放下, 半途而废。 或由于遇到困难无法将拼图完成, 我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拼图;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在幼儿的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 在幼儿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的吸引时, 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和给予帮助,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原因, 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推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做事有始有终、 有坚持性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表现出, 遇到任何困难能够不畏缩, 乐于尝试, 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然而,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年龄特点, 生理特点, 表现出的确是自控能力差这样的特点。 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 培养幼儿做事有恒心, 不怕困难, 遇到困难想办法, 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习惯。

(三) 明确的行为要求,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落脚点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习用具的使用, 如, 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看书书写姿势等。 还包括端正的坐姿, 用品收放整齐放回原处等。

大班幼儿处于书写的最佳期, 他们对书写自己名字和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 孩子书写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活动中, 幼儿经常会在探究记录操作结果时, 使用各种记录符号和书写自己的名字。 这时我会提醒幼儿做到 “三个一, 即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 注意书写的姿势。

在教育活动讨论和小结的过程中, 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 我会引导幼儿说:“哪个小朋友的身体坐直了, 长高了。” 马上有的幼儿会坐直了, 示意自己长高了。 在幼儿探究和操作完成时候, 引导幼儿懂得做事不拖拉, 引导幼儿及时的将材料和用具收放整齐, 或放回原处。

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中, 教师要做幼儿的表率。 对幼儿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 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 并树立同伴间的榜样, 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通过正面教育的方法, 把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行为要求, 贯穿在数学活动的始终。 将良好的行为要求落实在实处,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我班幼儿在情感、 能力和行为方面, 逐渐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感兴趣, 好学好问, 乐于探索, 能够克服困难, 有坚持型, 看书、 写字姿态正确等。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信,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篇3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幼儿园大班再见了老师教案反思 篇4

(1)大班教案《再见了老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回忆幼儿园生活,激发爱老师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参观小学,了解上操、上课、课外活动等情况,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入学教育。

2、录像、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价值取向:记住在幼儿园的每一天,记住自己的小伙伴,记住幼儿园的美好日子)1、播放优美抒情的乐曲,师幼一起进入活动室。

共同回忆幼儿园的生活:说一说在幼儿园里都学到了什么本领?以后你会想起幼儿园的生活吗?会想起什么?

2、谈话进入主题,萌发幼儿的惜别之情:

你们即将上小学,要离开每天朝夕相处的小伙伴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有许多祝福的话要告诉老师或好朋友?请小朋友想想要对好朋友说些什么?

3、请幼儿观看录像,看后结伴讨论教师小结:你们在幼儿园的三年里,老师教你们学会了许多本领,我想你们一定会永远怀念上幼儿园的美好时光的!

二.欣赏(价值取向:感知歌曲内容,体会即将离开老师依依不舍的心情。)1、欣赏乐曲:

1)听音乐,做三步舞动作,并用拍手、拍腿动作表现三拍子节奏。

2)这是一段几拍子的音乐,什么感觉?

2、欣赏歌曲:

1)、歌曲里唱到了什么?

2)、听了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学唱:

(价值取向:唱出3/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掌握好前奏和间奏,唱准附点音符。)1、你觉得歌里哪句最好听?

2、我们唱附点时,应该注意哪些?

3、幼儿一起演唱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4、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样唱才好听?

5、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1)老师轻声唱,及时发现幼儿薄弱之处,在下一环节加强。

2)完整跟琴学唱歌曲。

3)分组演唱歌曲,表达小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五、创编:

(价值取向:自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创造性)1、那么好听的歌,我们边唱边跳吧,想想怎么做好看的动作?

2、幼儿自主创编,教师整理。

3、教师示范跳一遍,给幼儿以美的感受。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所以在歌唱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互为主体、互相配合,因此,歌唱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从情感体验入手,由内向外,以情带声,身体自然参与体验和表达。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这学期我班着重于开展歌唱活动,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做到“导而不包”,目的是为幼儿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歌曲,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增强自信心。在学习《老师再见了》的时候,我们让幼儿回想三年幼儿园的生活,想想马上就要离开老师上小学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说:“老师,你一弹这首歌我就会流眼泪了。”有的小朋友说:“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许这群天真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但从歌曲中,他们所表达的真是对老师的恋恋不舍。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种艺术的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性表达。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案范文

幼儿园叠层纸塑活动:春天的小鸡

活动目标

1.会用纸塑剪折小鸡,愿意用剪、折、贴、画等多种方法创作作品。

2.能耐心仔细地进行创作,大胆想象和添画。

3.体验成功的快乐,並乐于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小鸡玩具和图片,印好的小鸡纸模若干,剪刀、胶带、彩色水笔、油画棒等工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出示纸塑小鸡,引起幼儿兴趣,以故事形式导入。

2.观察讨论:

(1)拿出印好的小鸡纸模,和做好的小鸡纸塑放在一块,引导幼儿观察纸模和成型作品的关系。

(2)与幼儿共同讨论小鸡外形的剪法以及翅膀的折叠方法。

3.分组创作,教师进行巡回辅导:

①引导幼儿尽量沿着外形轮廓剪齐,剪到复杂的曲线时要耐心细致。

②折叠小鸡翅膀时,注意要折得好看。

③将小鸡粘贴在画纸上,粘贴时注意放好位置。

④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在纸塑周围添画内容。

4.展示作品:

让幼儿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招聘网

教学设计说明:

1、考虑幼儿初次接触叠层纸塑,本次活动的技术难度以适合幼儿能力为主,因此选用小鸡作为纸塑形象。小鸡的身体作为基本型,为剪影状:小鸡翅膀可以折叠,为叠层状。剪影层比例多、折叠层比例小。

2、所设计的小鸡的外形轮廓为弯曲的形状,制造剪形的难度,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作控制力。

3、为了接近幼儿特点,采用纸塑造型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让幼儿创作作品,以丰富纸塑活动内容,並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动用综合技法的造型能力。

资料链接:什么是叠层纸塑?

叠层纸塑是笔者开发的纸塑新品种。叠层纸塑与其他纸塑形式不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为多层相连的结构,创作步骤有:①设计基本形,②剪切折叠,③立体塑造,④装饰装框。笔者进行了幼儿叠层纸塑创作教学活动,在此,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将教学探索呈送大家,期望引起同行对幼儿纸塑教学的关注和探讨。

师讯网推荐—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第一篇:写生画:给喜欢的人画像

目标: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 组织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 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4. 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二、作画。

1.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2. 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

3. 征大胆表现。

三、欣赏。

1.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2. 猜猜你画的是谁。

第二篇:综合制作:脸谱

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巧用废旧材料制作脸谱和面具,感受动手的乐趣。准备:剪刀、胶水、各种废旧物品、各类干果壳、毛线、棉花、各种豆类、石头等。

过程:

一、导入。

1. 欣赏画册中的脸谱制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不同废旧材料制作脸谱,他是怎么做的。

2. 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脸谱,用来参加我们的脸谱舞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做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二、制作。

1. 幼儿选择各种材料组合制作脸谱,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帮助。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2. 引导幼儿抓住脸谱的特点,夸张五官的特征,用各种材料给以装饰。

三、欣赏。

1. 师生共同欣赏。

2. 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脸谱参加脸谱舞会。

第三篇:想象画:快乐的小丑

目标:鼓励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并用绘画的语言创新美术形象。

准备:组织幼儿观看马戏录象或麦当劳广告片,注意观察小丑的形象。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 看完录象后讨论,小丑长的什么样?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小丑什么样?(如,嘴巴像大香蕉、鼻子上有红色的圆球、眼睛是五角星的等)

2. 如果有一个马戏团想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小丑,你会怎样画小丑?师生共同研究画法,引导幼儿说出要夸张小丑的五官,并加以变化,小丑脸上的色彩要五颜六色。3. 现在请你快快画出一个快乐的小丑,好去参加今晚的马戏表演。

二、作画

1.幼儿展开想象开始绘画,教师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指导。2.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教师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装饰画。

三、讲述

幼儿讲述画中的故事,教师帮助记录。

四、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请幼儿讲述或表演自己的画。

第四篇:主题意愿画:踢毽子

目标: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各种动作,了解画动态人的方法,为幼儿自由绘画奠定基础。

准备:活动“踢毽子”、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拿毽子作示范:“你们会踢毽子吗?你见过别人踢毽子吗?别人是怎么踢的?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踢毽子的)动作吗?”

2. 幼儿细心观察踢毽子人的胳膊和腿的动作,知道人的动作变化的关键在于各关节的两边方向发生了变化。

3. 对照画册中的欣赏作品,模仿人物踢毽子的动作,看谁学的像,感受一下,关节的弯曲方向与所做动作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4. 请幼儿自发创造动作,为全班幼儿作示范

5. 欣赏作品《踢毽子》三幅,注意人物神态的变化(如头)有何不同。

二、作画

幼儿开始绘画,教师为个别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出示范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画出不同的形态。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

第五篇:剪纸游戏:手拉手

目标:通过剪纸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准备:剪纸的步骤图,剪好的范画若干张。

过程:

一、导入

1. 音乐游戏,请幼儿听音乐做操、拉圆圈跳舞作动作。幼儿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游戏中幼儿的动作。

2. 教师选取游戏中幼儿的动作并制成剪纸图案,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3.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姿态,让幼儿自由结伴演示动作姿态。教师示范讲解连接部分。

4. 幼儿自己设计人物姿势,教师根据幼儿的水平提供大小不同的纸。

二、制作

幼儿剪出人物相连的图案,教师出示剪纸步骤图及剪好的范画,引导幼儿剪出动、植物的相连图案。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剪纸作品,办《手拉手》画展。

第六篇:主题意愿画:人群

目标:丰富幼儿美术表现经验,鼓励幼儿用遮拦的画法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印象。

准备:《谁是木头人》游戏,幼儿观察人群;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都来参加,看看谁最棒。

(游戏中幼儿静止时)

师:谁能给游戏中的小朋友拍张照片?并对大家说说,你都拍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和**在一起。

幼2:我看到**站在**的后面。

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幼1:**的头低着,两只胳臂是弯着的,他的一条腿往前伸,还有一条腿被挡住了,看不见。

幼2:我只看到**的手往上伸着,他的头昂着,其他部位被挡住了,我看不到。

师:观察的真仔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照出的照片,小朋友们被挡住的地方能够看见吗?今天,我们要给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画个像话的名字叫做人群,什么叫做人群?

幼:好多的人在一起叫人群。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群?

幼1:在马路上。

幼2:在操场上。

幼3:在超市里……

师:你们能把你们见到的人群画下来吗?咱们比比,谁画的人群最好看。

二、作画

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注意画出人物的不同角度,画出被遮挡的人群。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第七篇:写生画:我的老师

目标: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老师的写生范画一张。

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发现今天班里的刘老师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1:头上扎了一个小辫,后面头发是披着的。

幼2:今天的衣服特别好看。

幼3:今天老师的眼睛变大了。

师:小朋友们喜欢刘老师吗?用什么办法能把刘老师今天漂亮的样子留下来呢?

幼1:画下来。

幼2:用照相机照下来。

幼3:用彩色笔把刘老师画下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给刘老师画一张写生画,画的名字叫做《我的老师》。看谁观察的最仔细,画出的画最像。请刘老师为小朋友们摆个姿势。(坐在椅子上)

二、写生绘画

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写生,教师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绘画。

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

三、欣赏

大班幼儿数学区材料调整三例 篇7

例1 大班区域活动“相邻数”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一个数与两个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教师刚开始是提供一枚数字骰子、一张记录单,请幼儿抛骰子并记录被抛到数字的相邻数。如骰子显示的数字是6,就记录“5、6、7”。这种操作类似于完成数学作业单,比较单调,幼儿体会不到过程中获得多种经验的乐趣。后来,我们进行了调整。幼儿手持相同数量的1~10的扑克牌,桌上朝下摆放数字为2~9的扑克牌,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出第一个翻牌人,任意翻出一张牌后,两人快速出牌接出相邻数,谁先正确接牌谁就赢,并获得下一次翻牌的机会。随着活动的推进,不仅可以增加人数玩,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玩,甚至是扩展到10以上数的相邻数。在这种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不断获得经验,逐步形成关于相邻数这一概念。

例2 大班区域活动“摆数字”的目的是尝试学习100以内的数数。教师刚开始是提供100个空格,让幼儿按序排列数字1~100。这种投放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如果有的幼儿只会数1~20,那么20以后的数数对他来说有难度,他可能就会放弃操作。而那些数数能力较强的幼儿只能重复操作,不能满足思维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进行了调整。首先提供1~20、1~50、1~80、1~100的空格及数字卡片,幼儿可按需选择操作材料排列数字卡片。在此基础上,在空格纸中某几处放置一些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后确定数字究竟该怎么排,如倒着排、顺着排、单双数排、五个五个排……幼儿根据数字线索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思考,经历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过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3 大班区域活动“密码锁”的目的是学习加减运算。教师一开始投放了一把密码锁,要求幼儿先完成几道计算题,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打开密码锁。这种单一的投放方式比较注重结果,幼儿体会不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整,策略有二:首先是“宝箱探秘”。准备几个可以套叠的箱子,在最后一个小箱子里放一样幼儿喜欢的礼物(可以不定期更换物品,以便给幼儿新的惊喜),在每个箱子上装上密码锁,幼儿需要逐一打开所有的箱子才能拿到礼物。幼儿可以通过完成不同的操作单来解密,从而打开密码锁。解密成功与否就是幼儿的自检过程。这个游戏设计利用了幼儿喜欢探究的心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其次是“整理小书包”。提供一个有密码锁的小拉杆书包箱,箱内有一张文具整理清单,幼儿可以通过计算解开密码,根据清单提示摆放不同种类、数量的文具用品。或者也可以在一箱内放一张课程表,幼儿根据课程表上每天的课程安排来摆放学习用品。这种操作与大班幼儿即将上小学的需要紧密联系,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入小学的向往,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使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更有科学性,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幼儿学习规律和教育价值,先梳理出幼儿各年龄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最后把适合区域操作的内容和材料按阶段投放,从而避免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投放材料,造成幼儿操作的盲目和发展的不平衡。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1、活动内容的分析

《关节的秘密》选自于《我自己》主题——“身体真有用”线索下,主要通过探索身体哪些部分会动,发现关节的秘密,懂得如何保护好关节,保护自己的身体。活动内容的选择,其价值点贴合该主题的核心经验,同时也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和目前已有的经验。

2、活动对象的分析

大班初期的幼儿,随着运动量的逐渐增大,身体动作的发展正在逐渐完善中,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自身的保护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个阶段的孩子爱探索,爱发现,爱和同伴交流,对于“自己”、“别人”、“周围世界”也正在由无意识的关注转向有意识的关注,因此本次活动的开展对大班初期孩子的发展来说是相对比较适宜的。

3、活动方法的分析

本次活动重点聚焦幼儿的探索、体验和交流,教师通过创设多种机会引发幼儿自主的去探索“哪些地方会动?”、“为什么会动?”、“怎样动的优美?”、“如何保护自己”,在体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建构经验。因此,本次活动教师大部分采取情境探索感知法,借助影像、现场创设多种能供幼儿探索体验的情境,搭建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发现的平台,引发幼儿最大程度的探索、交流。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我的身体会动”的过程中,发现关节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2、尝试用较直观清晰地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发现,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的秘密做过调查,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主要功能;尝试过多种记录的方式。

物质准备:相关课件、大小人体模型图、幼儿记录的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关节

1、观看“郎朗演奏钢琴”视频,讨论:他的手指是怎么动的吗?你们的小手会干什么呢?

2、小结:因为人的手上除了有很多很多的骨头,还有关节,骨头和骨头的连接处叫关节。有了骨头,有了关节的连接,我们的手指才能这样灵活。

二、探索交流:身体哪些地方会动?

1、除了手指,在(添加微信/QQ:394005172领取一套幼教资源包)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好多好多的地方都会动,接下来我们就听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试试你的身体上哪些地方在动?(幼儿跟着音乐让身体动起来,第一遍自由,第二遍跟着老师一起从头到脚动一下,并在人体图上做好记号)

2、幼儿探索记录,教师观察:*幼儿让身体哪些地方动起来了?*如何记录的?

3、集中交流:

(1)你刚才找到哪些地方能动?

(2)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关注记录的方法和清晰度)

(3)关节在哪里?一起找一找(丰富每个部位的名称及动词)

4、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会灵活的动,是因为有了骨头的支撑,有了关节的连接,关节的作用真大。

三、经验验证:关节的重要性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学动作的游戏。看看有关节和没有关节的区别在哪里。

2、今天我还请来了另一位大明星,她能用身上的各种关节跳出优美的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看到她在跳舞的时候手有什么变化吗?

3、小结:关节不但在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能够做出优美的姿势,跳出优美的舞蹈,没有关节都不行,关节是多么重要啊。

四、经验拓展:保护关节,保护身体

1、出示护膝护腕,提问:它们是套在哪里的?什么时候会用到?为什么溜冰时要用到护膝和护腕呢?

2、讨论:如何保护好关节?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学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剪刀、回形针等工具。

2、各种形状的纸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一、等分圆形纸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纸片,怎样能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教师倾听幼儿讲述,了解幼儿的想法)请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可以用笔画出等分的线,再用剪刀剪开。(教师完整复述幼儿的讲述,不发表意见,调动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便于选择有经验的幼儿过后进行介绍)

2、讨论活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你们把圆形纸片都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圆形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怎样证明分的两份一样大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并允许幼儿示范验证方法)相互改错,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教师:如果你分错了,可以再选一张圆形纸重新试一次。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帮一帮你的小伙伴。(引导多数幼儿,给个别幼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等分任一形状的纸片,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任选一种形状的纸片,进行等分。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请你们任意选一种形状的纸片,把它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分好后要想一个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纸张进行等分活动,并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验证的)教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你是怎么分的?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吗?怎么证明呢?(引导幼儿边讲述边示范)

2、交流等分经验,了解相同形状的纸片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XX(幼儿名字)小朋友是这样等分长方形纸片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还有谁等分的是长方形纸片,但方法和他不一样的?XX(幼儿名字)你是怎么分的?把相同形状的纸片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任选多张相同的或不同的纸片进行等分活动,了解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纸片,你们任意选纸片,把它们全都等分成两份吧。但每分好一张纸,还要证明一下你分的是不是一样大,有没有等分。确定等分后还要把它的两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好吗?

三、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选择等分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一起去秋游,真开心!玲玲和佳佳带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请你帮忙分一分,这些各种形状的饼干要怎么分才两半一样多呢?请与正确的分法连线。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二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老师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大班幼儿;国画欣赏;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33-01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是和唐诗、宋词、书法一样成为世界文化精华,蕴含了丰富的东方人文精神。大班幼儿通过对国画的欣赏,让幼儿从小就能了解祖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懂得祖国民族艺术和伟大成就。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提高艺术修养。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敏锐我们的直觉,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陶冶情怀。而这一切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些难度。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如何欣赏中国画呢?在尝试对大班幼儿开展国画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学习理解中国画在立意、构图、技法等特点方面起到了支持孩子理解和学习的作用。

一、借助声光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感受中国画的构思

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实现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那我们的孩子该怎样体会画家创作的“意”呢?多媒体信息技术就为我们通过了这样的视觉空间。如:在欣赏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梅》,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孩子很容易就可以欣赏到佛寺中的冬梅胜景,理解画家的“画梅全决,生意为先”的理念。在欣赏李可染《清漓胜境图》时,教师可以利用漓江视频理解画家将漓江胜景集于一图的“意”以及画家创作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的意境。

二、利用视频投影技术学习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用于国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示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园孩子来说的确很难理解。所以只让幼儿欣赏现成的作品还不够,还要让幼儿欣赏国画的创作过程,在欣赏的时候利用视频分解技术进行分解示范,让幼儿亲眼目睹水、墨、色在宣纸上的渗化交融,使幼儿在干、湿、浓、淡、清构成的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理解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像高山掉落的石头那样有份量。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三、巧用网络绘图及透视工具理解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或作长卷,或作立轴,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在欣赏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 ;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照片或是视频看到的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时就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美图秀秀,黄金透视等网络工具,将图片进行切割、透视及重组,孩子就很容易理解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法的。

四、结合影音技术体会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如欣赏顾生岳《春临东海》,这件作品场面十分壮观,但由于画面大,人物物件众多,幼儿很难理解画家所讴歌沿海渔民为争高产而春节仍不休息的主题。利用视频影音技术,让图中无数的大小船只动起来,船帆层层叠叠,一眼看不到边际;船上人头攒动,众人都在忙碌之中观看文艺演出。幼儿体验画作所洋溢着一种喜气洋洋、蓬勃向上的精神,充分了解画家想要表现和讴歌的渔民生活。

五、融合音、诗、画体验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国画欣赏通过了突破口,结合网络音乐,诗词文学的艺术品质,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融合,将美术教学区别过去单一的绘画范畴,引导幼儿同时接受视听两种艺术,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抒情的音乐背景、动情的画面,煽情的诗词文学中品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上一篇:构建和谐学校之我见下一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