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2024-10-05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精选7篇)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1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2010-12-15 11:38:22靖州县商务局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号角频频吹响,交通方面如火如荼搞乡村公路硬化、教育方面学生学费实行全免、卫生保健方面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而农村集贸市场作为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却基本上没有受到眷顾。当前,加快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在更大领域扩大民生、共促和谐,显得尤为现实与紧迫。基于以上认识,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农村集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农村集贸市场现状

我县现有15个农村集贸市场(其中村集贸市场2个),大部分建于上世纪80年代,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配套服务差等特点,现历经三十年风雨,已到了破烂不堪、难以为继的程度,有的市场厂棚甚至出现了裂缝,构成险情,市场经营环境普遍较差,赶集的村民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概括农村集贸市场的现状。少数农村市场虽然有市场设施,但容量不足,赶集时整个马路两侧被当地群众和周边商贩所占据,各自搭建摊位和简陋棚台,形成“马路市场”。从效益看,由于管理体制和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集贸市场状况每况愈下,从2000年工商体制改革后,我县农村市场全部移交给市场服务中心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村人口接近18万,作为农村商品交易的主要阵地,农村集贸市场既有巨大消费群体,又有消费上升的空间,而且还有一定的购买力,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农村集贸市场为何启而不动、动而不旺、面貌依旧呢?分析其中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

一是服务管理不到位。目前,农村集贸市场的服务管理仅仅就是清扫市场垃圾,搞搞卫生,而且效果还不理想,秩序管理、信息咨询等几乎是空白。

二是缺乏扶持。农村市场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我县多年来一直没有出台支持鼓励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配套措施,没有很好地研究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条件、布局、培育及规律,有意无意忽视了农村市场建设。

(二)以前的规划跟不上发展的形势

由于农村市场建设年代久远,农村市场大都比较小,临街道边,以街以路为市,很难做大做强、上档次。另外,市场结构单一,没有特色,千遍一律的综合市场,市场还是纯粹的流通中转市场,没有生产、加工和包装企业参与,市场只充当一个外引内销的角色,没有特色产品作为市场的支柱,市场一头连接企业、一头连接农户的链条还没形成,市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还不够,市场发展缺乏后劲。

(三)效益不佳

纵观我县目前的农村集贸市场,属于典型的传统农贸市场,就是建几栋厂棚,硬化一下地面每逢赶集的时候,收一下摊位费,确实难以产生较好的效益。可以说这样的农贸市场,又属半公益或者说是准公益的项目,毫无效益可言,据我局近一年的统计,属于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农村市场每年的各项开支达32万元,而收入仅为7万元,年经营亏损达到25万元。由于效益不佳,一方面是社会力量不愿投;另一方面市场服务中心虽然认识到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却力不从心,拿不出钱建市场。所以,农村市场一直没有多大改变。多年来财政也没有安排专项经费,致使大部分市场无人清扫,无法维护和修缮。

(四)经营粗放

由于农村产业化没有形成,专业化水平低,产品批量小,质量低,经营方式落后,基本属于散兵游勇。大路货多,畅销货少;原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不能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进入农村市场的工业产品,适应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上的“农”字号商品少,城市里卖不掉,销不出,甚至有伪劣假冒商品充斥农村市场。

三、改变农村集贸市场现状的几点建议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根本出路在于打通流通环节,农民有到集贸市场购销的传统习惯,对集贸市场存在强烈的依靠性,应当把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助农增收的基础工程,切实提高为农民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把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建议成立靖州县农村市场建设改造领导小组,由分管商务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市场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市场建设方面的日常工作。

2、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市场,根据靖州县农村市场实际,县商务局可以授权给市场服务中心为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承办单位,给予市场服务中心新建市场和专业街的规划,和办理立项审批前期工作职能;同时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所辖乡镇农村市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县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市场建设和管理的组织领导、协调配合、统筹安排、明确责任、齐抓共管,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农村集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的支持配合。

3、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一是要合理确定市场建设数量,不可互相攀比盲目发展;二是市场建设的档次要因市制宜,市场旺、生意活、交易批量大的专业批发市场、综合市场档次可以高一些,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农改超”,而一般的农村集贸市场宜建成棚盖式;三是农村集贸市场的选址应为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商品交易量较大的地方,同时,要做到水、电、路、通讯的配套,要注意小市场与大市场的联结。四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把发展专业市场和当地种、养加结合起来,形成贸工农、农工商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培育一批专业市场或特色市场。建议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商务、国土、规划、建设、农办、市场管理局等单位,共同制订我县农贸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

4、落实任务,强化考核。针对我县农村集贸市场的落后现状,急需对现有农村市场进行提质改造。建议从今年起,力争用5年的时间完成我县农村集贸市场提质改造工作。具体是2011年完成2个农村集贸市场的提质改造;2012年完成3个农村集贸市场的提质改造;2013年完成3个农村集贸市场的提质改造;2014年完成3个集贸市场的改造;2015年搞好剩余市场的提质改造。每年要提质改造的农村市场名单由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情确定。要强化目标考核,有农村集贸市场提质改造任务的乡镇及部门要与县政府签订《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提质改造工作目标责任状》,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将予以问责。

5、多轮驱动,大力扶持。要改变目前我县农村集贸市场的面貌,需要调动各方面投资农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多渠道融资,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市场提质改造和新建。对参与农村集贸市场提质改造的投资商,相关部门应积极帮助争取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对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用地按城市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同等对待,在项目立项、土地使用、规划审批等方面要开通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对提质改造任务完成得好、验收达标的农村集贸市场,县政府将采取政府奖励、补贴形式予以适当扶持。二是加大政府对集贸市场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政府使用财政、信贷杠杆对集贸市场建设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和扶持力度,县财政设立集贸市场建设引导资金,把集贸市场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100万元引导资金,同时,支持力度应逐步增加,也可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集贸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农贸市场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6、固本强基,加大培训。农民是农村市场的主体,把科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农民,要定期举办农业知识、农业技能培训,指导商户进入相关行业,经营相关商品。通过集市的聚集性,知识传播的快捷性,帮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科技,进入盈利行业,从而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真正帮助农民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真正把市场做大做强。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2

(2006—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发展目标,结合下元庆村的实际,经过实地调研,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1.1概况

下元庆村地处泽州县东北部,距晋城市区15公里,位于兴隆山下,周围与城区北石店镇、下元庆、马沟相接,属高都镇管辖,地势高低起伏,为丘陵地貌。该村现有农户208户,人口800人,其中有劳动力500个;全村占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耕地1500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5400元,有线电视以及固定、移动通信设施入户率达到95%,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下元庆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紧靠晋长公路、太焦铁路横穿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下元庆村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549.8毫米。适用多种农作物生长,其中优质小麦、复播大豆、玉米及小杂粮种植是支柱产业。

1.3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下元庆村紧邻晋城煤业集团王台煤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产业优势:由于我村已复垦、平整土地100多亩,水资源丰富。能够带动当地的玉米种植和小杂粮加工的快速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种植、养殖、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也将有更大的进步,将更有利开展商品生产,全力开拓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大大加强,农民收入将有更大的提高。

1.4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种植业生产集约度不高,水资源利用还不够充分,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较慢。养殖业以传统的散户养殖为主,牲畜抗病能力弱,养殖风险大,且人畜混居,环境污染和疫病隐患严重。畜禽粪便、污水与粮食生产还未形成“猪—沼—粮”的良性循环,不仅浪费农业生产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2)村民文化素质仍然较低。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利用,从而影响了生产水平、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社会事业亟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村民养老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村内卫生所设备需要更新和改善,人员配备有待加强。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以及泽州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高都镇总体规划为蓝图,结合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下元庆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小杂粮优势作物的种植,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生态农业产业为龙头,带动特色农业和农家乐的发展;充分发挥基础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下元庆村建设成为富裕、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2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下元庆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下元庆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用5年的时间,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到1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000元以上,把下元庆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 “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生态农业经济是下元庆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在下元庆村的各个项目中,都必须根据其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 “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第三章

村庄建设规划

坚持以“路、水、沼、田、生态”为重点,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村庄依靠生态农业发展、农民投入、各方支持参与,实现率先突破。

3.1住宅规划

在村庄规划中,只要是涉及到古迹的只进行修缮,不对其进行改造和拆除。

(1)保留砖混结构,质量较好,对东大街环境与整体规划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在住宅区较乱的北大街住宅较乱,分批进行拆除。

(2)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对空心村庙前合理改造。

(4)新建住宅原则上控制在二层。

(5)新的住宅规划要统一标准,9m×7m×2,为126平方米。

3.2村庄道路规划

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村内交通通达性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1)道路建设

原东西大街宽8米,长1500米,采用水泥路面,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双排路灯。其余道路宽5米,长1800米,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

3.3公共设施规划

(1)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在村剧院内建成广场,其中包括文化馆、体育场、老年活动中心。

(2)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加封村务公开栏铝合金透明窗;在东西大街东、西分别建设2处《村规民约》宣传牌,沿街建设3个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村容更加美化。

3.4环卫设施规划

(1)改厕。将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生态旱厕。加快建设公共厕所,在村庄的各条街道和道路各设置两处公共厕所。公共场所以及主要商业网点都要设置水厕,并逐步提高等级。

(2)垃圾(筒)箱设置。在主要街道两侧80—100米设置一果皮箱;居住区按50—100米服务半径和工厂适当位置设置垃圾筒箱,实行垃圾袋装、分类收集、机械化运输。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配置环卫车辆1辆,全密闭垃圾转运站2座,工作休息点1处,设沐浴、更衣、工具存放等设施。

3.5新型能源建设规划

(1)建立大型沼气池。根据本村条件,在村北建成1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主要用于村民集中使用。

(2)建立“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主要倡导居住偏僻的分散户使用。作为大型沼气的补充,完全解决农村能源需求和环境的改善。

3.6绿化规划

(1)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2)中心大街栽植冬青,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3)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第四章 经济发展规划

利用本地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机遇,以开拓新的加工产业,建立起“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加工链条和“牲畜—沼气—粮食”生态产业链条的建设。

4.1种植业

(1)建设种植面积100亩的小杂粮基地。

(2)建设各种类型的温室大棚10栋,主要种植蔬菜等。

4.2养殖业

在村东北规划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养殖小区,占地面积25亩,其中:生猪养殖区15亩、鸡养殖区10亩、年出栏生猪200头、存栏蛋鸡5千只,出栏肉鸡5千只。其余为特种动物养殖区、办公服务区、道路和绿化区。

以生猪品质改良为主,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保障体系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建成“猪——沼——肥”模式。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生态畜禽合作社,引导养殖户逐步向养殖小区集中,实现人畜(禽)分离,推进畜牧业现代化。

4.3农副产品

(1)小杂粮深加工。我村小杂粮不但种类多,而且是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有大豆、黑豆、绿豆、红豆等小杂粮。在2010年要达到100亩。

(2)经济作物林建设。建设油料、干鲜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农产品生产基地,投资10万元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基地联户促进农民增收。大棚的蔬菜、西瓜等可以满足本地的蔬菜和水果供应。

4.4科技兴农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综合生产水平。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建设标准化小杂粮种植基地,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增加种植科技含量;在蔬菜和果园大棚区,采用微喷灌技术,实现灌溉的肥水一体化作业,果园增加排水设施;加强田间道路建设。

(2)加强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按照发展农区畜牧业的要求,村委要在这方面大力地做文章,鼓励村民搞育肥牛、育肥羊、猪,扩大养鸡的规模,加大防疫力度,实现农民增收,需求多方合作,用先进的技术来推动牧业的科技发展,引进外来资金推动我村农区畜牧业更快的发展,并努力建设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占地25亩,实现养殖向加工转化、增收畜产品收入。

(3)发展循环农业,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沼渣、沼液,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推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4)积极发展服务业和劳务产业。下元庆村紧邻晋煤集团,对发展服务业和就地转移劳动力非常有利。

第五章 公用事业规划

5.1进一步发展乡村教育,建立下元庆村农民图书馆,购置各种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光盘4000套册,尤其是购置栽培管理、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通俗易懂的资料。

5.2加快发展乡村文化、卫生事业。以文化广场为中心,为村民提供娱乐活动场所,普及宽带网入户。完善村卫生医疗设施,保障村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

5.3加强农民培训,依靠人才强村。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各种培训,5年内完成全村每个劳动力农业生产技能,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完善引进智力机制,每年邀请专家进行生产现场指导,寻求专家强村信息、强村思路、强村项目等支持,做到“借才强村、借智富民”。

5.4完善低保制度,构建和谐新下元庆。除县、镇对村特困群众救助之外,村委也要单独设置扶贫基金,对五保对象、特困生教育、自然灾害救助等进行救助。对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养老金,使全村形成一个完善的救助体系和养老制度。

第六章

党支部建设规划

6.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认真开展梯次升级活动,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积极分子,把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使支部成员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实用技术的指导员、农副产品的销售员和劳务输出的联络员。使党员成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者,农民致富的带头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村容村貌的管护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村务管理的参与者。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6.2强化民主管理建设,维护农民民主权利。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开支一律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使广大农民广泛享有自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能够发挥主体作用。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是关键。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有关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典型经验,扩大影响面和知名度,营造各级领导关怀、村民关心、社会关注的舆论氛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2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加强班子建设,优化村班子人员结构,选拔、引导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进入村委会和村支部,切实担当起服务群众、服务生产、服务大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任。二是要完善村民议事规则,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权、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全体村民的监督权,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农民意愿。三是要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不搞花架子,不大拆大建,通过真心实意办好事、尽心竭力办实事,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7.3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的投资体制,注重实效,量力而行,不要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各项事情办实办好。不同建设项目,应确定不同的投资比例。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以村民为主、各级政府予以补助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及城市支援农村的总体要求,帮助群众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改善村庄环境,方便群众生活,缩小城乡差距。

7.4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本着民主协商、互助合作的原则,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产品的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生产资料的统一购买、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统一引进。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主要是资金支撑机制、自我服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以效益为核心,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展集科技服务、生产服务、信息服务、市场营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7.5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村委自治的行政管理能力。一是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规划实施指导和公共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规划项目实施和村民动员等,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

二是完善行政机制,规范村委的行政行为,要充分发挥协调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工作合力,提高议事效率。要做到总揽但不包揽,协调但不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要坚持创新性和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指导好广大群众,抓好议事程序的进一步规范。

第八章

规划成果

下元庆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下元庆村的区域优势、农业资源、经济状况所制定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导,也是下元庆村委向全体村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村党员干部的信心与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以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泽州精神,确保下元庆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完成。

201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预计达到100万元;养殖业收入预计达到75万元,现代农业收入预计2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下元庆村将实现全面达标的人居环境,经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20平方米,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成。文化休闲建设迈上更高的层次,为全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成和谐新农村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将规划蓝图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农、科学致富,建立新型的生态农业产业经济模式,让全体村民受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使全体党员成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者;科技兴农的传播者。确保下元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全面完成。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3

土地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资料,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非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当前我国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为提高土地经营权收益而自愿发生的一种土地经营权转让现象,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现象,近年,广西龙州县紧紧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土地这一宝贵资源,全面盘活、发展县域经济。带着土地流转这一课题,我们对龙州县彬桥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彬桥乡的基本情况

彬桥乡地处龙州县西南面,东与县城隔河相望,南与上降乡交界,西与越南接壤,北与下冻镇相邻,边境线长达18公里,乡政府所驻地距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沿城、沿边开发优势。全乡总面积121.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60公顷,其中水田1032公顷,旱地828公顷。辖区有12个行政村其中8个为贫困村,有81个自然屯,123个村民小组,4624户,共有18340人,壮族人口占99%以上。彬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发展甘蔗种植业,201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1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6元。

二、彬桥乡土地流转情况

(一)土地流转发展过程

1、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组。2011年11月,彬桥乡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土地连片开发的号召,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为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召开了乡、村、屯三级干部会议,并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和五个工作小组,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深入了解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为进一步弄清前期土地流转示范点清明村的土地现状,掌握当前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和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各组分赴各屯入户了解情况。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详细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做法及前后收益情况,在清明村形成了鼓励、支持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3、组织干部和群众到土地流转典型地区参观学习。为了提高村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彬桥乡政府组织了乡干、村干及群众代表共80人次前往隆安县那桐镇金穗现代农业公司、江州区新和镇节水灌溉项目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后,农民群众对于土地流转的好处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群众看到了土地流转后实实在在的利益,流转土地的主动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据统计,彬桥乡已流转土地2500亩,涉及清明村清明屯、百康屯、渠要屯共109户农户。目前,彬桥乡的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迅速展开。

(二)土地流转的经营模式

彬桥乡的土地流转主要以集体流转为主,采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公司支付农户租金的经营模式。以清明村为例,土地租赁期为2012~2024年。流转后的土地全部用于种植甘蔗,流转费按水田地为2.5吨/亩×当年糖厂高产高糖原料蔗收购最高价、旱地为2吨/亩×当年糖厂高产高糖原料蔗收购最高价进行计算,甘蔗超过5.5吨/亩的部分,由农户和龙嘉公司按3/7

分成。公司采用了这种经营模式,确保了农户有保底收入,打消了农户土地流转的顾虑。

(三)土地流转所产生的效益及影响

目前,彬桥乡的土地流转工作已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最明显的体现是,农户收入的增长。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使他们可以选择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以拓宽经济来源,增加收入。以清明村为例,预计土地流转后基地农民人均收入将增加690元,全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200元;其次,土地流转能够有效地整合优化土地资源,对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高效节水灌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彬桥乡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彬桥乡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发展。再者,土地流转后,彬桥乡更好地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了彬桥乡非农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家庭收入。最后,租赁期满后,土地将重新划分给农民,农户土地不再分散,而且经过公司综合整治的土地更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土地单产。

三、彬桥乡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

1、宣传广度和力度不足,制约了土地流转。少数干部对土地流转理解不彻底,所以就没有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不够熟悉,思想认识不足,对流转心有顾虑,担心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经营权等,影响自身利益,加上农民的恋土情结,宁愿粗放经营甚至是留荒,也不愿流转出去。

2、后续服务和管理跟不上。由于对土地流转工作的不熟悉,彬桥乡的土

地流转机制并不是很不完善,缺乏一些必要的服务。土地流转工作组的服务及职能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对签订流转协议后的后续服务,如农户的租金保障、土地的安全保障,土地流转所产生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安排等等。农户担心他们的流转费用不能够得到定期足额发放;农户没有足够的监督权,担心租赁出去的土地不能够得到合理地经营,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土地复耕困难;还有,公司承诺优先考虑雇用当地的劳动力,但实行上却又有所变化,公司为节约生产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土地流转后,多是为雇用越南的劳动力,因此也就造成了一部分的农村劳动力闲置。

3、土地流转进展还不平衡。目前,彬桥乡已流转土地有2500亩,主要涉及清明村的清明屯、百康屯、渠要屯等几个村屯,土地流转的面依旧很窄,没有能在全乡同时开展。这主要是因为少数乡镇、村干部对土地流转重要性没有较清楚的认识,服务意识不强,在土地流转工作上不够积极,影响了土地流转速度、规模和效益;而多数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且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认为土地流转后没有依靠和不安全,所以安于现状,没有要流转土地的意愿。

四、加快推进彬桥乡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针对彬桥乡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而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目前,制约着彬桥乡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是,干部和群众对于土地流转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这是乡政府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基层干部应首先认真学习土地流转知识,进一步统一上下各级的思想

认识,要认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力解放思想、转变农村经济发展观念和服务观念,充分利用市场和行政手段 ,积极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群众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因此,更应做好群众的的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宣传单、广播、墙体标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宣传土地流转,引导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和政策,让农民群众看到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实际效益,转变他们心态,增强农民流转土地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性。

2.加强与公司沟通,做好群众的连心桥。乡政府,应该积极为参与到农户与公司的合作中来,让农户和公司之间的问题都得到很好地解决,绝不让矛盾激化,维持土地流转工作的稳定开展。

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规模地进行土地流转,必然会产生劳动力的过剩。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得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要发展多元化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彬桥乡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竹鼠养殖、龟鳖养殖、网箱养鱼、香蕉种植等特色产业,并积极开拓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转移就业。组织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掌握专业技能,可以使他们选择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以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三是采取“公司+银行+农户”的帮扶模式。力争帮助农民争取优惠的贴息贷款,解决农民创业资金问题,帮助农民发展多元化产业。

4.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要切实发挥乡政府政府在规范性指导和引导方面的巨大作用,完善土地流转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好乡政府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4

邹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局

2010年10月

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繁荣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维护和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调研的通知》、山东省文化厅《关于转发<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调研的通知>的函》,深入了解邹平县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监管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和监管办法,市文化局在邹平县成立了调研组,对邹平县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监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邹平县基本情况

邹平县位于滨州市最南端,东接淄博,西邻济南,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全县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58个行政村,72.3万人,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2010年1-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3.9亿元,同比增长11.4%;完成财政总收入35.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34%。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全省最佳投资城市等,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2位。

邹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夏朝设立邹侯国,西汉臵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鲁上九县之一。1991年,境内发现属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战国时,思想家陈仲子创立“於陵学派”,为战国时期六大学派之一;秦汉之际,伏生传《尚书》,被历史学者称为尚书再造;魏晋之际,古代数学泰斗刘徽作《九章算术注》,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的地位;晚唐段成式作《酉阳杂俎》,内容广博,闻名中外;北宋名相范仲淹在邹平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为其“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试验。邹平是全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1986年以来,外国访邹学者达2000多人次;1997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专程来邹平进行了三天的考察访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邹平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邹平县农村文化市场基本情况

近年来,邹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市场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适合农村的文化活动,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经营业户不断增加,农村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发展,已能基本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目前邹平共有文化业户296家,其中网吧162家,卡拉OK歌舞厅14家,电子娱乐游戏厅13家,印刷企业42家,书报刊经营单位22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2家,复印打印单位21家。分布在乡镇的业户124家,仅占业户总数的42%,其中 复印打字单位11家,网络文化经营业户72家,印刷经营业户29家,音像经营业户7家,其他业户4家。农村庄户剧团,书法、摄影、美术协会等农村艺术团体初具规模,以公益性为主,盈利为辅的农村自发市场一见雏形。

2009年,邹平县合并成立了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局,下设新闻出版中心,负责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年审及日常监管;新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负责文化市场执法及监管。新闻出版中心是副科级事业单位,目前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临时工2人,专用执法车一辆,负责辖区内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证照管理工作,按照管理范围和权限,对文化经营单位,出版物零售、出租、印刷、复印单位的设立、变更、年审及其他有关事项进行审核、审批或备案。

三、邹平县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现状

随着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市场的经营项目逐步向农村转移,农村文化市场己经初步形成,并呈日益膨胀之势。为管理好农村文化市场,让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充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宣传人、教育人、鼓舞人、造就人的效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市场,陶冶农村群众情操,邹平县重点从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多措并举管理市场出发,全面发展和监管农村文化市场。

(一)大力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先进健康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1、大力实施“811”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年来,邹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文化设施大投入、文化队伍大建设、文化活动大普惠、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市场大繁荣为五大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高标准完成县文化中心建设,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部分,目前整体工程基本完成,部分场所已投入使用。大手笔建设了县体育广场,占地41.2亩、投资730万元,成为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场所,2006年被评为“全省十佳文化广场”。从2008年开始,大力实施了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的“811”工程,即每年建100家标准的农家书屋、100个标准的文化大院、100支农民文艺宣传队、100支农民健身队,培训100名农村文化辅导员,为农民送戏100场,为100个村配送100套锣鼓,为100个村配送100套体育器材,创作10件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每月每村放一场电影。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实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811”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投资500余万元,为农村赠送图书20万册、电脑150台、篮球架200付、乒乓球台300付、锣鼓200套。

“811”工程的实施,起到了“酵母”作用,各镇办也纷纷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鼓励村庄建设文化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文体设施,成立戏曲、秧歌、门球等文体队伍。例如韩店镇出台了建成一个标准文化大院奖励2万元的政策,长山镇拿出5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各村也积极投资建设文化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例如韩店镇的西言礼村、穆王村,临池镇的郭庄村、北山村等60余个村庄投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我县的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呈现出投资大、标准高、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截至目前,共建设镇级文化广场17个,篮球、门球、羽毛球等各 球类场地1600余处,全县16个镇办全部新建或改建了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实现全覆盖。数量众多的文化活动场地,已成为村民文化体育娱乐中心、思想教育中心和科技知识培训中心,在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所处的位臵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多渠道培养人才,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遍布全县。近年来,邹平县在加快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工程。注重发挥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全面发挥中青年文艺骨干的模范作用,通过举办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班、镇办文化站长培训班、庄户剧团戏曲展演等形式,大力培养基层文化人才,使基层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业务技能不断提高。配齐了各镇办文化站工作人员,每村设立一名村“两委”成员担任专(兼)职文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村文化管理工作。大力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庄户剧团的建设和基层人才的培养。为把广大文化管理人才、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使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2002年邹平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县级文联,以县文联为龙头,先后成立了书法、音乐、美术、戏曲等十大协会。各镇办村也纷纷成立戏曲、书法、读书、篮球等协会。目前,全县成立各种文化协会500余个,协会会员达2万余人。全县有300余人加入了市级以上专业协会,9人加入了国家级协会;20余人担任市级以上协会理事、副主席等职务。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邹平县逐步探索形成了优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新机制,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在职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充分激发了离退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热情;不仅培养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勇于献身文化事业的业余队伍。随着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专业结构、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文化离不开活动,品牌文化活动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邹平县坚持每年春节、元宵节、七

一、国庆等节假日,充分发挥文化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指导、策划和组织举办一系列遍及城乡的文化活动。从2002年开始,连续策划举办了九届范公读书文化节、七届农民艺术节和八届春节电视文艺晚会,今年,举办了2010年“青春邹平”春节文艺晚会、第七届农民艺术节、“国土杯”迎新春书画展、“观世博、游山东、看邹平”鹤伴山文化旅游周、全县中小学运动会、第九届读书文化节、全民健身月活动、首届城市社区健身大会、第四届邹平县农民运动会、首届邹平县篮球俱乐部联赛、农村小戏艺术节、京剧票友大赛、黄河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50余项,镇办和县直举行大小活动超过400场次,组织县文联、吕剧团、文化馆、曲艺家协会等单位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送戏下乡300余场次,举办镇村读书、书法、秧歌比赛等活动200余场次。主题活动延伸到了全县各个角落,真正做到了群众文化活动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阶段有高潮、常年不断线,形成了城乡联动、上下互动、遍地开花的文化活动大格局,基本实现了文化活动的大普惠。其中,读书文化节已经成为我县的一个文化品牌,其经验和做法受到省委宣 传部的高度赞扬,并在全省推广,2005年被评为全省品牌文化活动。活动开展中,邹平县始终牢牢把握推动全县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和谐的主题,创作和演出活动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主旋律创作和演出活动红红火火,为全县经济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大和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搜集、整理、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2008年以后,我县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整理发展传承力度,搜集舞蹈、戏曲、美术(剪纸)、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388条,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2个。经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和专家研究,伏生文化、於陵城的传说、于张村七巧图等52项被列入第一、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山芯子、聊斋俚曲《八仙过海》、雕窝峪山会等15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县文化中心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周,展出实物150余件,图片600余平方米;举办了“梁邹遗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晚会,在邹平报纸、电视、有关刊物中介绍了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通过搜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本地特有文化资源的认识,提高了广大文艺骨干传承、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5、积极发挥农村文艺演出队优势,实现农村文艺团体市场化运作。

邹平县农村文艺人才队伍规模宏大,庄户剧团、书法协会、体育健身队伍众多。重大节假日、镇村重要庆典时都要组织庄户剧团、书法爱好者等参加活动,进行文艺演出,现场写字作画等,为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各农村文化团体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同时,也初步开始市场化运作,例如庄户剧团为农村举办结婚庆典,为企业、个体工商户举办开业庆典、农闲时节到企业村庄进行有偿演出等。书法协会联合开办字画装裱店、开办书法培训班、写春联卖春联等。这些都成了农村文化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来演出团体特别是不健康文艺演出已经无立足之地,大大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了农村文化产业。

邹平县立足农村,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工程,建设了文化大院、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体育健身场地等一大批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了歌舞、体育指导员、戏曲演唱等一大批农村文化人才,成立了庄户剧团、书法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一大批农村文化队伍,举办了农村戏曲节、送戏下乡、农村京剧票友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适合农村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基本满足了农村群众读书、上网、健身、听戏、看歌舞的文化生活需求,驱逐了劣质文化的存在,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实现了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的目的。

(二)“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实现农村文化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1、严格落实文化市场审批制度,确保文化市场良性发展。邹平县以管理为手段,以市场大繁荣为目的,严格落实市场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和发展合法经营。截止2009年,共有290家文化经营业户申请年审,为符合条件的284家文化经营业户办理了年审手续,2010年上半年为新设立的12家文化经营业户办理了 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为95家业户出具了光盘邮寄证明。在年审和办证过程中,邹平县严格执行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申办、年审、变更等法律法规,有效打击和遏制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了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确保了文化市场的稳定发展。

2、扎实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根据农村文化市场特点,及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要求,邹平县采取了扎实的专项行动,打击清理违法行为。除进行日常检查外,每年都开展一系列的专项监管行动,例如联合文化执法局,先后开展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治理行动、打击淫秽色情等有害出版物专项行动、迎接亚运会和世博会净化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治理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行为行动、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等,有力的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确保了农村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

3、狠抓重点部位整治,严厉打击不法活动。邹平县从实际出发,以治理源头为根本,以查办违法案件为突破口,对农村文化市场集中行动方案中确定的重点部位重点监控,围绕重大节日活动,加大了市场检查和暗访的力度,严厉查处销售盗版光盘、淫秽歌舞演出、游商地摊等不法行为。组织力量对集贸市场进行了不间断的暗访巡查,对以分散、隐蔽形势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小贩和非法流动书摊,进行了全面清理,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为农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邹平县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与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邹平县虽然多措并举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市场,大了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监管文化市场,但受条件限制,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 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受经济条件、地理位臵、人文观念的影响,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不到位,不平衡。部分村庄文化设施、人才队伍存在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不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给劣质文化的进入留了缝隙。

(二)镇办管理权限不足。

镇文化站是农村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和纽带,理应担负起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重任。但是文化站人员没有执法资格,无法参与文化市场管理,制约了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和发展。

(三)文化市场监督力量相对薄弱。

文化行政执法是“小队伍”面临“大市场”。县级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存在的问题是执法人员少、市场大,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呈现出热点多、焦点多、难点多的“三多”特点,责任重、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是普遍现象。再则农村处于管理有责、执法无权的境地,导致对农村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

五、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对策

目前,县级文化市场正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以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促进邹平县文化市场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先进健康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大力建设完善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培养戏曲、歌舞、体育健身等文化专业人才;积 极发展文艺演出、戏曲、书法、歌舞、舞龙舞狮等农村文艺演出队伍;举办适合农村的戏曲、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等文化活动。全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在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降低农村文化市场监管难度,实现农村文化市场健康良性繁荣发展。

(二)创新思路,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文化市场的更大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立足发展、强化服务,围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规模经营、培育品牌”的目标,使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相适应,与城市化进程相配套,与三个文明建设相衔接。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文化市场工作的第一要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文化市场集约发展、均衡发展、统筹发展、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这是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管理者要从约束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经营者要从开店向办企业转变。要做到依法管理与强化服务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部门主管与各方配合相结合,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相结合。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中实现文化市场发展的重点突破。从农村文化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当前要紧紧抓住几个比较成熟的市场门类,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整体推进。歌舞娱乐市场要向集约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新建娱乐场所要合理规划,选择有利位臵,要做到集约化量贩式经营,集中管理,提供的娱乐活动和服务要更多的面向工薪阶层,面向大众。音像市场要走连锁化、规模化 的道路。要培育音像制品标榜店,降低准入门槛,使正版音像制品以最便捷的方式进入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要加快“连锁化、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专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网吧连锁企业,上规模的网吧企业,做到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不断提升服务水准和行业形象。另外要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间和重点地区的检查和管理。重点问题,应是非法演出、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销售、“黑网吧”、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重点时间,应是文化市场比较活跃的节日期间和庙会期间;重点地区,应是文化经营比较集中的集镇和集贸市场。对某些农村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带有倾向性问题,要集中力量突击清理整顿,实现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抓好队伍和制度建设,为管理好文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对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充实稽查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稽查工作制度、从严治队是管理好文化市场的前提和基础。稽查队员要注重选调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要强化依法行政培训、网络培训、文化知识培训、创新思维教育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授如何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管理,指导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需注意的问题。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稽查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建立一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稽查队伍。同时,采取异地交流、交叉执法、外出考察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增强实际管理效能的目的。(五)注重建设,探索建立农村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要以整治促规范,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以文化主管部门为主,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管理的格局,共同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二是建立农村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创升工作手段,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有序发展。

邹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局

春节期间农村市场特点调查报告 篇5

春节期间农村市场消费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与外界交通和通讯设施的改善,一些消费观念和需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城乡市场之间的差别也会逐步缩小。对企业而言,把握这些特点对制定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农村人在平时总是精打细算只有在过节、过年时才会放开手购物,春节成为农村人最集中消费的日子。虽然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但是农村消费者的这些消费习惯改变不是很大。

首先,春节是新的一年。农村人讲究新年、新气象。因而,新衣新鞋是必须置备的,以前常常是一家子从头到脚都换新的,就是现在不太注重新衣新鞋,却也稍稍买一些;在城市也大多如此。因而,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服饰类市场在春节都发生很多变化。衣服价格也因此提高不少。对联、花钱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在农村春节前一段日子天天有商贩骑着吆喝卖花钱对联。这些是随着春节到来才兴起的市场。

其次,春节少不了吃喝的。农村不如城里,没有大型的超市,农贸市场,因而在年前人们都是提前准备过年期间的食材。家家户户都是装着满满一大袋,不仅仅是吃的,还有喝的,酒类、饮料都不能少。酒类市场在此期间销售量大幅增长,农村人在春节都需要办酒席宴客的,因而都是成箱批买酒和饮料。

最后,礼品市场愈加繁荣。过年,送礼成为它的主要特征。现今,送礼的档次越来越高,送礼的对象也越来越多,亲戚、朋友等都是送礼的对象。而且,春节期间办喜事的人家特别多,因而春节,送礼的机会也很多。

以上就是现今农村春节期间消费状况,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也在改变。下面就是将农村现在的消费与过去的消费相比较得出的结论。

第一、从低档物质消费转向了高档物质消费。过去,农村人过年买一些大糕、果品等年货,如今人们除了买这些,更注重营养品德购买,就连糖果也转向高级的如巧克力。最能显出档次的变化是烟酒档次改变,讲究包装精美,品牌响亮。消费额在逐年上升,也许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恩格尔系数却没有变化多大的原因就在这,因为食品支出也在加大。

第二、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在这精神消费是指旅游、运动、KTV,这些活动。旅游消费只是农村里少数比较富裕的家庭,因而只是很少一部分。在过去就是这小部分也是没有的。过去人们注重的只是吃穿,现在农村人也在锻炼身体方面有了一定的支出,比如购买羽毛球、球拍,购买篮球等。提到KTV,更是最近几年才成为农村的一项消费的。农村里的年轻人,趁着过年聚会相邀去唱K已是非常流行了。

第三、从必要消费转变为选择消费。过去人们过年,似乎必须购买新衣新鞋,必须购买一些象征着过年的东西;而现在人们对这些方面已经很淡了,消费更加理性,选择性购买东西。过去的春节是神圣的不可有一点打折扣,而现今春节只是一个较长的假期,消费不再盲目。

过去、现在,昨天、今天,农村不断的进步着,农村人的消费也在不断的改变,消费的繁荣推动着农村经济的飞快发展。然而,不管如何,农村与城市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市场

春节期间农村市场消费特点调查报告

不同,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不同。

在消费场所方面。城市的消费者基本选择精品专卖店,大型超市等。而农村人有着最朴素的节俭观,大多数选择大卖场、农贸超市、批发市场,甚至有些人家选择在村里小型的超市购买所需的东西。

购买量、选择价位方面。城市的消费者因为经济状况和消费环境的优越,因而对同一类商品选择的价位自然高于农村消费者很多。而农村消费者因为地理位置、交通等情况,每次购买的数量远远大于城市消费者,消费次数却很少。

消费对象。农村消费者因为需要在家里办酒席,所以在食材、水酒方面购买的商品很多。而城市的消费者,大多数选择在酒店宴请客人,因而不需要在食材方面做太多消费。农村人在鞭炮、对联方面的消费也高于城市。城市人对旅游、健身、娱乐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人,精神消费的比重与物质消费基本相同,甚至于精神消费高于物质消费。

消费方式上也渐渐有了不同,由于网络在城市里比农村流行,因而,城市消费者多了“网购”这一消费方式。

农村在向城市靠近,渐渐融入城市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然而这种融入需要时间,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以下是根据上面的结论总结的一些建议。

一、各大企业在农村投资一些中小型超市、商店。由于交通的原因,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受到限制,但如果在农村投资建设这些消费场所,会提高消费能力。而且可以方便农村消费者,鼓励他们购买。

二、春节期间有家电下乡活动,并且得到了农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商家不要仅仅局限于这一类活动,多做一些实物下乡活动,让农村消费者亲身感受产品;并且活动送出的奖品等优惠,强化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很好的促销效果。

三、根据消费能力的不同,厂家可以依据农村消费者的特点,生产价格适中的商品。特别在春节这样的节日里,推出一些比较有节日气息的商品,农村消费者比起城市消费者节日情结要弄一些。

四、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要加强农村的建设,开拓农村市场,就必须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扩大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将劳动力留在农村,也就将消费者留下了。只有会赚钱的才会花钱。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6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客运市场管理及发展调研报告

在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客运市场及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牧区客运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村牧区客运持续正常经营和客运班车运行效益普遍不高的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善的措施和建议.

作 者:李强 张广明 刘群 LI Qiang ZHANG Guang-ming LIU Qun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运输管理处,内蒙古临河,015000刊 名:内蒙古公路与运输英文刊名:HIGHWAYS & TRANSPORTATION IN INNER MONGOLIA年,卷(期):“”(3)分类号:U492.6+1关键词:农村牧区 客运市场 建设 管理 问题 建议

靖州县农村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7

【报告目录】

第1章:综合篇

1.1 农村电商总体发展战略与案例分析 1.1.1 我国农村电商总体发展战略分析(1)自上而下的模式(2)自下而上的模式(3)产业分散化模式(4)产业集群化模式(5)大平台模式(6)自建平台模式

1.1.2 农村电商县域实践的成功案例(1)浙江临安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2)浙江遂昌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3)浙江桐庐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1、启动阶段:“启蒙计划”

2、初步发展阶段:“1234计划”

3、提升发展阶段:“燎原计划”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4)河北清河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5)山东博兴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6)浙江海宁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7)甘肃成县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8)吉林通榆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9)陕西武功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10)江苏沙集 1)县域电商环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农村电商模式 4)成功经验分析

1.1.3 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1)商务信息平台建设

(2)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3)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4)产品综合展示中心建设

(5)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6)仓储物流体系建设

1.1.4 农民合作社电商发展模式探索(1)建立农合组织信息平台(2)农民合作社集群营销

(3)搭建集约、标准化生产的可信任平台(4)组建信息员、点线面全程推进电商运作(5)产供销的合作产品流通渠道

1.2 农村电商参与对象发展战略与模式分析 1.2.1 供销社农村电商战略与模式(1)平台选择 1)自建平台

2)借助第三方平台

3)自建平台+借助第三方平台(2)渠道选择 1)线上

2)线上线下结合(3)物流选择 1)自建物流体系 2)借助第三方物流(4)商品选择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2)主打地方特色农产品

1.2.2 中国邮政农村电商战略规划(1)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2)建立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3)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4)建立共同配送体系

(5)建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1.3 中国农资电商市场深度分析 1.3.1 传统农资市场发展痛点(1)传统农资流通环节分析(2)主流农资销售模式分析(3)农资行业核心痛点分析 1)销售网点乱 2)产品名目乱 3)销售价格乱 4)市场监管乱 5)营销广告乱

1.3.2 农资电商核心竞争力(1)核心竞争力之——低价 1)传统农资产品价格畸高的原因 2)“厂家—农资电商—农户”销售模式(2)核心竞争力之——服务 1)农技服务 2)物流服务 3)售后服务

1.3.3 农资电商市场发展情况(1)农资市场容量

(2)农资电商市场发展历程(3)农资电商的主流模式 1.3.4 典型农资电商案例分析(1)综合电商平台 1)阿里巴巴 2)京东集团

(2)垂直型农资电商平台 1)云农场 2)农一网

(3)服务导向型农资电商 1)农医生 2)益农宝(4)专注农村市场的电商平台 1)点豆网 2)农资哈哈送 3)好汇购

1.4 农村电商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 1.4.1 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分析(1)我国农村网民占比及规模偏小(2)我国农村居民互联网普及率提升(3)各地农民网店及淘宝县的兴起(4)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增加(5)农村网购市场规模的扩大

1.4.2 农村电商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1)将带来二三线品牌的新市场(2)带来农产品“淘品牌”的新机遇(3)将带来电商服务业的新空间(4)将带来电商基础投资的新蓝海 1.4.3 农村电商相关上市公司投资机会(1)辉丰股份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2)智慧农业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3)大北农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相关业务(4)诺普信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5)吉峰农机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6)新都化工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7)新希望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8)金正大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9)华英农业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10)史丹利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农村电商业务展望 第2章:农产品电商篇

2.1 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2.1.1 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1)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2)农产品电商融资情况

2.1.2 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1)政府加大农产品电商发展力度(2)农产品电商带动农村电商发展(3)农产品电商规模迅速扩大(4)“三品一标”产品成为农产品电商主角(5)农产品冷链物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6)农产品网上网下渠道融合创新

(7)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批发、交易-零售交易市场形成体系(8)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份额提高(9)三网融合+物联网成为新电商时尚

(10)本地化生鲜平台将成为农产品电商转型的方向 2.2 大宗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2.2.1 大宗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1)大宗农产品发展的电商的可行性分析(2)大宗农产品发展的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2.2.2 典型大宗农产品电商案例分析(1)中农网(2)广西糖网

(3)全国棉花交易市场(4)四川白酒交易中心

(5)泌坤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 2.3 普通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2.3.1 普通农产品电商市场格局分析 2.3.2 我国普通农产品电商案例分析(1)沱沱工社(2)美味七七(3)淘常州(4)甫田网(5)本来生活网(6)龙宝溯源商城

(7)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

2.3.3 我国普通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分析(1)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2)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 1)基础设施不足

2)经济水平的客观制约 3)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4)政府支持力度还不够 5)乡镇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6)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缺失 2.4 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2.4.1 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2.4.2 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布局分析(1)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第3章:电商农村市场篇

3.1 我国电商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3.1.1 我国电商农村发展的动因(1)始动因素 1)“带头人+独特优势” 2)“带头人+潜在需求”(2)政策支持(3)基础设施

3.1.2 我国电商农村发展现状(1)农村网购市场现状 1)农村网购人数 2)农村网购规模 3)农村网购区域特征

4)农村与城市网购市场规模比较 5)农村网购市场规模预测 6)农村网购增长动因(2)电商农村市场现状 1)电商农村市场发展 2)农产品销售平台(3)社会各界积极投入 1)电商巨头 2)传统商贸企业 3)中国邮政 4)供销社系统 5)地方政府

3.1.3 我国电商农村发展的难题(1)物流支撑体系欠缺(2)人才与技术支撑难题(3)消费观念和诚信难题(4)网购售后服务难以满足

3.1.4 我国电商农村发展所需条件(1)政策扶持(2)选择合适模式(3)地方政府支持

(4)产业化与电商发展相互协调 3.2 我国电商农村发展模式分析 3.2.1 我国电商农村主要发展模式(1)独立B2C平台模式(2)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3)农产品电商应用平台模式 3.2.2 农产品电商主要经营业态(1)纯B2C与自有农场B2C(2)家庭会员宅配(3)订单农业

3.2.3 我国电商农村创新模式分析(1)“基地+城市社区”模式(2)“批发市场+宅配”模式(3)“放心农资进农家”模式(4)跨境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3.3 我国大型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3.3.1 阿里系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1)阿里系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1)农产品网商与农村网商 2)农产品整体销售情况

3)阿里零售平台上农产品销售额类目分布 4)阿里零售平台上农产品销售的省区分布 5)阿里零售平台上农产品销售的市县分布 6)阿里零售平台上不同农产品类目的销售情况 7)阿里零售平台上不同农产品类目的销售情况(2)阿里系农产品电商发展战略分析 1)投资基础设施

2)激活农村电子商务生态 3)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4)创造农村社会和经济双重价值

(3)阿里系农产品电商(菜鸟网络农村电商)物流布局分析 1)菜鸟全国骨干网络现状 2)菜鸟快递业务数据化分析

1、电子面单数据化

2、消费者地址数据化

3、快递路由数据化

3)菜鸟社会化运力整合方案

1、以省为单位的物流网络

2、前线县级运营中心建设

3、农村合伙人发展计划 4)菜鸟网络未来发展规划

1、菜鸟网络+苏宁物流

2、对社会物流公司开放

3.3.2 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1)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1)农产品进城 2)地方特产馆

(2)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发展战略分析 1)工业品进农村战略 2)农村金融战略 3)生鲜电商战略

(3)京东系农产品电商物流布局分析 1)原有的配送体系 2)京东县级服务中心 3)“京东帮”服务店

1、发展规划

2、经营业务

3.3.3 苏宁云商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1)苏宁云商农村电商发展战略分析(2)苏宁云商农村电商物流布局分析 1)全覆盖网络平台布局

1、县级直营店

2、乡镇加盟店

3、村级代理员

2)农村电商物流建设战略部署

1、“正向”布局

2、“逆向”布局 图表目录

图表1:自下而上的模式与自上而下的模式的比较 图表2:产业分散化农村电商模式

图表3:产业集群化农村电商模式的特点 图表4:大平台农村电商模式 图表5:自建平台模式的好处

图表6:浙江临安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图表7:2014年浙江临安电子商务规模(单位:亿元,家,人)图表8:浙江临安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 图表9:浙江临安农村电商模式及其特点

图表10:浙江临安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11:浙江遂昌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

图表12:浙江遂昌农村电商模式的核心“网点服务中心” 图表13:浙江临安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14:浙江桐庐电商发展环境

图表15:浙江桐庐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 图表16:浙江桐庐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图表17:河北清河电商发展环境

图表18:河北清河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19:山东博兴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 图表20:山东博兴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21:浙江海宁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着力点 图表22:浙江海宁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23:甘肃成县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24:吉林通榆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25:陕西武功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 图表26:陕西武功农村电商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图表27:江苏沙集电商发展政府配套政策 图表28: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图表29:2016年1季度“地平线”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情况(单位:家,亿元,万次)

图表30:2015年“淘宝网-浙江馆”运营情况(单位:家,种,个)图表31:传统农资流通环节分析 图表32:主流农资销售模式分析

图表33:农资市场容量(单位:亿元)图表34:农资电商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35:上农网的特点

图表36:近年来部分农资电商平台统计 图表37:目前农资电商的主要类型

图表38:2017-2022年我国农村网民占比预测(单位:%)图表39:2017-2022年我国农村网民人数预测(单位:亿人)图表40:2017-2022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预测(单位:%)图表41:2009-2016年淘宝村数量(单位:个)图表42:2014-2016年淘宝镇数量(单位:个)

图表43:2017-2022年淘宝村数量预测(单位:个)

图表44:2017-2022年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规模预测(单位:亿元)图表45:2017-2022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图表46: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47:2011-2016年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48:江苏农华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49:2011-2016年江苏农华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50: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51:2011-2016年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52: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53:2011-2016年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54: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55: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图表56:2011-2016年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57: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58:2011-2016年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59: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60:2011-2016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61:2015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细分业务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62: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63:2011-2016年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64: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65:2011-2016年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66: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图表67:2011-2016年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单位:万元,%)图表68:2014-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变化情况(单位:亿元,%)图表69:2010-2017年我国重大农产品电商融资事件(单位:起)图表70:截至2017年3月我国农产品电商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71:农产品电商利好政策汇总 图表72:大宗农产品交易特征分析 图表73:中农网平台业务

图表74:中农网运营情况(单位:家,个,条)图表75:中农网会员分布(单位:%)

图表76:广西糖网运营情况(单位:个,万平米,户)图表77: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运营情况(单位:万吨,亿元)图表78:四川白酒交易中心运营情况(单位:%,亿元,家)图表79:中农网平台业务

图表80:我国农产品特色电商市场格局

图表81:沱沱工社运营情况(单位:SKU,单,万)图表82:2013-2016年中国城乡网民结构(单位:%)

图表83:2006-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单位:元,%)图表84:乡镇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图表85:2014-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图表86:现有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 图表87:直供、直销模式

图表88:产、供、销一体化网络 图表89:区域内冷链物流网络 图表90:跨区域冷链物流网络

图表91:商务部发布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分析 图表92:国务院发布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分析 图表93:交通部发布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分析 图表94:农业部发布的电商农村扶持政策分析

图表95:2020年农村宽带行政村覆盖范围预测(单位:%)

图表96:2007-2016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97:2007-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及增速(单位:万亿元,%)图表98:2014-2016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单位:亿元)图表99:2012-2015年农村淘宝消费占比(单位:%)

图表100:农村网购区域特征——统计网购消费增幅前100地区(单位:%)图表101:2014年县域VS城市网购消费额同比增速(单位:%)图表102:2017-2022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图表103:农村网购快速增长的六大动因

图表104:2014-2015年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单位:亿元)图表105:电商巨头农村电商布局分析

图表106:农产品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流通模式的供应链示意图 图表107:农宝网的六大平台 图表108:“批发市场+宅配”模式优势 图表109:构建跨境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图表110: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销售额及卖家数量分布(单位:%)图表111:2015年阿里平台农产品卖家数量省域及增幅前五位 图表112:2015年阿里平台农产品交易额分布(单位:%)图表113: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涉农产品类目分布(单位:%)图表114: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涉农产品类目增长率(单位:%)图表115: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单品销量排行(单位:亿元)图表116: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单品增幅排行(单位:%)

上一篇:部编二上语文词语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的家长评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