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2024-10-24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共11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篇1

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参观后记

中国煤炭博物馆座落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公顷,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有陈列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放映厅和办公研究楼组成。是中国唯一的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他的煤炭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博物馆永久的陈列《模拟矿井》,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他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

今天下午,在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8人有幸参观了位于太原市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参观煤的生成厅,入步煤的生成厅您就会感受到浓厚的煤炭气息,15平方米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煤柱,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工艺品和蓝色宇宙苍穹中巨大的地球模型,以及象征煤炭精神——燃烧自己,奉献人类——的煤炭旺火,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油然而生。在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 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其次,我们参观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煤炭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目前,煤炭正以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煤炭与人类厅,主要包括了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煤炭与近代工业革命、煤炭与现代生活、煤炭开发技术进步和煤炭与未来世界五个专题。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中国煤炭博物馆文献馆,文献馆设在陈列大厅东北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图书文献馆已初具规模,图书文献中不仅有全国几十个煤炭矿务局、几百个煤矿的历史书刊和资料,更有大量的煤炭开采技术出版物,为开展煤炭历史研究和煤炭文物考古等工作提供了方便。最令我难忘的是模拟矿井的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矿井主要设有八大景观:古代煤窑、运输大巷、近代煤巷、炮采工作面、地质隧道、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影视播放区、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模拟矿井中,以我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或1:1比例的复制品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总之,非常感谢学院安排我们培训老师到中国煤炭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对煤炭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更让我认识到煤炭的生成不易,能源的来之不易。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自觉的把节约能源的美德深入到教学工作中。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篇2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角落里的美——另类视角看北京遗产与公益行动》的一部分。

(一) 研究视角

首先通过查阅中国知网, 检索与博物馆、遗产教育相关期刊论文, 梳理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博物馆资源丰富, 具备开展博物馆旅游良好的物质基础。

如一些研究者认为, 博物馆在教育功能上与学校有相通之处, 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1];博物馆的功能已由最初的收藏为主发展到现代以教育为首, 教育功能成为博物馆的灵魂, 因此, 要建立新的博物馆理念, 使博物馆在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社会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2]。面对目前我国博物馆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应把握机遇, 创新博物馆管理理念和机制, 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寓教于旅[3]。

2.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 说明了一个文

化项目可以给一个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 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4]。而构筑开放式博物馆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有效的结合点,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手段引入到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之中[5]。

3. 景观博物馆化是旅游景观吸引系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势[6]。

根据国内外环境解说规划研究现状, 有的学者提出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 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研究[7]。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和实践, 笔者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加以考察和分析。

(二) 研究方法

采取田野调查与观察方法, 特选定一天, 带领法学院 (经济法) 、城市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等部分同学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 主要观察和记录:一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外在结构如何, 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精神;二是如何从内在陈列中辨别认识常规展览与非常规展览。

2009年10月25日, 那天午后, 西风凛冽, 扑面而来。我们第一次到访中国现代文学馆。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门, 远离都市喧闹的静谧感便将人包围了。

浏览文学馆的网站, 上面介绍说:文学馆现共有藏品38万件, 其中手稿、特藏、线装书、书信、作家文库藏书等, 因其惟一性, 以及数量无法与公共图书馆相比, 所以服务对象仅为中高级以上的专业研究人员, 作为普通观众不能借阅。

走进文学馆的那一刻, 那种异乎寻常的安静, 让我的心莫名其妙地诚惶诚恐起来, 似乎我将去朝拜一位威严的君王。现代文学馆之静谧, 甚至给人与世隔绝之感, 在其内在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粹。因为这是一个圣洁的地方, 它能够产生力量, 人们应该对文学有一种崇敬之情。

二、外在结构: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园林风格的统一

(一) 整体结构布局的文化显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幸运地成为周边几个大型住宅区和学府的中心, 这里没有繁华商业区的喧嚣, 安静、开阔, 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深深吸引着来这里寻找精神食粮的人们。文学馆在空间结构上二分为主体建筑+小花园形式, 独特的结构布局和风格设计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

种植在门前的两珠巨大的塔松, 像哼哈二将一样伟岸壮观, 像战士一样伫立在那里看守着文学馆。时间的脚步, 正在塔松的阴影里, 缓缓向未来移动着琐碎的步子, 并且对文学怀着满满的希望。

一块巨石影壁横向矗立, 顿时让人沉静。其正面刻着的并不是文学馆的馆名, 而是文学馆的创始人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 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使自己变得更善良, 更纯洁, 对别人更有用。”背面, 也是一段巴老的话:“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 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 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 我们从它得到温暖, 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这两段文字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我国新文学的使命、作用和历史地位;同时, 也是对文坛前辈们走过的文学道路的极好概括。它宛如文学馆的宗旨, 向世人宣示着它的功能和作用, 给人们以震撼和感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一组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和小花园组成, 主体建筑庄重典雅, 小花园精巧别致。整个现代文学馆的建筑空间布局简洁新颖, 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组合与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相结合, 整体布局和建筑是沿着轴线对称的, 而局部穿插曲径、水池、雕塑和绿地等, 是非对称的, 意象的, 这种外在的矛盾却内化为一个统一体。所以可以大胆地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本来就是一个空间矛盾的统一体。

(二) 主体建筑的文化显现

进到文学馆内, 就感到采光明亮, 四处可见玻璃画、壁画、油画、雕像等, 人们马上就被那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所浸染。文学馆的大厅里, 用铜制的雕牌, 陈列着近代、现代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几位文豪: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冰心、曹禺、丁玲、沈从文、刘白羽、魏巍等先生的文章手稿、信札、书画和相关图片。这些人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独树一帜, 曾经是引领着一代人的精神风向标。鲁迅先生端坐写作的塑像和他的书房造型位在厅中, 四壁的玻璃窗内陈放着《鲁迅全集》的最早版本, 这些都弥足珍贵。

主馆两侧的廊壁前, 分别立着两个由景德镇烧制的大青花瓷瓶。上面有五千多名中国作家的签名手迹。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找自己喜爱的作家的名字。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 找一种认同, 找一种自我与文学的契合。

主馆两侧的廊壁上, 是根据每一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插图, 用意识流方式呈现, 色彩浓厚艳丽。用各种颜色的小碎片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玻璃图, 仿佛一个万花筒。当你眼花缭乱之时, 图形若隐若现地凸现出来了。画的主题是体现作品主旨的片段, 或者是主要作家等。玻璃图里有《茶馆》、《白杨礼赞》、《家》、《祝福》等等大家熟悉的作品。

步入主厅, 迎面便是一代文豪健将鲁迅先生的《野草·题辞》:

……

野草, 根本不深, 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 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 还是将遭践踏, 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 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 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 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 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

这是气势很大的一段宣言般的文字, 读之令人豪气荡胸。《野草·题辞》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 也是《野草》之窗。在这里, 甚至可以领略《野草》的全部内在信息。对《题辞》的张力艺术的思考为探询《题辞》本身, 探寻《野草》、探寻鲁迅的内外意义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8]。

文学馆的大墙上, 东南西北, 各有一块馆名题字, 极为醒目。正门上是江泽民主席的题字, 东面是巴金先生的题字, 北面是冰心先生的字, 西面是叶圣陶先生的题字。和这4块匾额相匹配的是墙上近百块汉白玉花卉浮雕, 取材于当年郭老《百花齐放》诗集中的名家木刻插图, 它极为形象地将国家对文艺事业的最高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记了出来[9]。

北京的“现代文学馆”有个别具匠心的设计细节给每一位探访者都留下极深的印象。展室的门把手有个巴金的“手像”模型, 这是为所有进文学馆的人的第一个动作 (推门) 而设计的。当人们一进门, 就很荣幸地同文学大师“握手”的一刹那, 人们会有一种宛如被文学大师引领进文学圣殿的感觉:顿有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异样的文化体验。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细节设计带给人的深刻的精神感受。

(三) 小花园的文化显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厅之外, 院子里是一个小花园, 也弥漫着书籍古朴的香气, 有些像香椿树的叶子的清香。

从展厅出来, 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馆外的园林与室内展厅的厚实凝重相映衬, 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下午的天气非常适合在小花园里散步, 这里花红草绿、小桥流水, 仿佛让大师们于写作间隙来这里小憩一会儿。在小花园的不同角落里矗立着多位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 在这里漫步, 和他们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叶圣陶、曹禺、老舍在促膝交谈;身着长袍的朱自清先生端坐湖畔, 同面前的白玉荷花相得益彰, 令人想起先生的《荷塘月色》之意境;风华正茂的冰心正凝神思索, 对国家对孩子的爱再一次让人心里充满温暖;用钢板焊成的鲁迅先生的塑像, 棱角分明, 胡须突出, 以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傲骨……小花园里的这些精彩雕塑, 用虬枝般的手写着遒劲且惊世骇俗的文章。三两个人, 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桌边上, 面对他们肃然起敬, 以至忘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从几位大师的雕像前走过, 他们身处相同背景下, 分属不同的阶层, 却为同一个理想奋斗的热情, 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崇敬感。他们以文学作品为刀枪, 为匕首, 刺向敌人的胸膛;他们以文学形式在摇旗呐喊, 深情召唤;他们以文学为生命, 奋斗到最后一息……现在被铸塑在这青草地上, 成为历史的定格。他们在这里饱览湖色天光, 接受后人的崇敬和礼赞, 同时也在审视这他们后来的也是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我想他们还在思考, 面对今日的中国, 面对21世纪的新时代, 他们会对文学事业的后来者说些什么呢?我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就像影壁上巴金先生说的那样, 作家留下来的杰作“支持我们, 鼓励我们, 使自己变得更善良, 更纯洁, 对别人更有用。”文学就是散播文明的火种, 我们从它那里得到点滴的温暖, 慢慢地将火种传给别人, 让文明得以传承。

走着走着, 数十个石桩子进入了我的眼帘。这是陕西关中一带自古盛行的石头栓马桩。栓马桩花纹之精美, 个个精彩, 错落有致地布置在这里, 别有情趣, 自成一景。

三、内在陈列

(一) 非常规展览: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

来到现代文学馆, 适逢“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这个迎60周年国庆的展览收集了数千张作家照片和数千种文学著作版本。展板内容丰富, 分成1949年-1977年、1978年-2009年前后两大阶段, 表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辉煌历史。60年来, 中国广大作家始终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 用自己的信念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为新中国的历史书写了独特的篇章。60年来, 文学队伍不断壮大, 几代人薪火相传。这次展览中, 包括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丁玲等在内老一代作家, 包括张洁、陈忠实、王火、王安忆、凌力等在内新一代作家等, 都有相关展出。许多名家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原迹手稿是首次展出, 十分珍贵。除此之外还展出了早期出版的长篇小说等书籍, 根据小说改编的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和题材的经典电影画面等。

看到卞之琳先生几乎发黄的文稿, 便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人们都十分熟悉的哲理诗, 深深地印刻了一个时代的痕迹。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四次全国“文代会” (1979年10月30日) 的春风吹暖整个文坛, 中国作家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辛勤耕耘, 文学作品百花齐放, 也以多种体裁形式呈现出来,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杂文、报告文学等等。在展览中单是小说题材就细分为很多门类, 有乡土小说、都市与改革题材小说、军旅小说、历史小说、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各类体裁都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面貌和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 可以说现代文学门类在向多元化发展, 思路和表达形式也更为灵活。

现代诗歌总体上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的革命传统, 与时代相呼应, 诗人们以昂扬的激情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以自豪振奋的情怀写出了大量颂歌和战歌。中学时代书本上几位现代诗人写的诗篇, 深深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 也培养了我们对这一时期诗歌、诗人的热爱。像艾青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给太阳》、《光的赞歌》等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与感动, 以致我第一次看到《我爱这土地》[10]时竟热泪盈眶。《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艾青作为一位诗人向祖国捧出了一颗赤子之心。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才能如此深刻地体会“嘶哑”的“歌唱”, 才能深深感觉到血脉相连的土地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感染读者, 让读者产生共鸣, 并将情感和意识化作行动。国家和人民在危难的时刻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和勇气是如此的巨大。一次次读这首诗, 一次次觉得深沉, 以致于我发现自己“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 常规展览:作家文库展

作家文库展是常规性展出。文学馆A座3层是“作家文库展”, 四壁的大书架上共藏书8万册。我“更上一层楼”去参观, 想借阅则不被许可, 真是遗憾至极!

展览中所介绍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400多位作家, 我熟悉的也就十之一二, 我知道的也就十之三四, 有不少是第一次听到。但是这些文学大家的的经典之作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集, 曹禺的《雷雨》, 郭沫若的《女神》,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 陈忠实的《白鹿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的《废都》等看过之后, 印象深刻。我一直觉得, 阅读一页经典文学作品就是在苍茫的大海中捞起一粒美丽的珍珠。大量阅读经典文学, 其实就是将一粒粒的珠子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的确, 那些杰作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镜子。透过文学, 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文学可以让我们找准航向, 奋勇向前!

我沿着贴满作家照片的展览墙边, 一个一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作家的脸从我们身边闪过。触摸着那些已经暗黄的照片, 心里总是充满温暖, 会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愉悦之情, 一些文学史的细节禁不住让人露出笑容。

音乐从文学馆中心向四面八传播, 曼妙轻盈如天鹅之舞。看见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志愿者, 拄着拐杖, 对着人数并不多的参观者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已故的作家生平, 以及那些催人泪下的过往岁月。

一个女子手中拿着手机在拍照, 她把展示的作家手稿大费周折地一一拍下, 她脸上那认真和肃穆的表情, 像是一个朝圣者做弥撒时的庄严表情。或许对她而言, 那些作家好像并没有离她远去, 就生活在她心目中。

与“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同时展出的, 还有文学馆布置一新的“作家文库展”。此次展出了十位作家——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艾青、丁玲、胡风、臧克家、陈白尘、萧军的书房场景, 为我们还原了每位作家的工作环境。

周作人在《知堂书话》中说得好:“看人最好去看他的书房, 而把书房给人看的, 也就多有被看去真相的危险。”“作家文库展”有50多位作家的“文库”, 布置的是他们捐赠的曾经使用过的实物。其中还有18位作家的模拟书房。这18个书房中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和物品, 大部分书房的摆设和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样, 有些家具恐怕连收旧家具的老农都不要。但是,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旧家具中的丰富的藏书, 都塞得满满的!其中冰心先生的书房里, 放着一个大玻璃柜子, 里面放的都是小读者们寄给冰心奶奶的信, 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让我回想起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的《寄小读者》。在书城面前, 你不得不震撼!这些作家, 他们虽然物质简朴, 精神王国却很丰厚, 这就是平凡中孕育的力量。文学大师们的俭朴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给参观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些大师各有各的人格魅力, 艺术个性, 但他们又拥有共同的特质, 那便是经由他们所构成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风貌。他们的不朽作品, 使得中国文学堂堂正正地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

展览中不但介绍了我们曾经一直褒奖的诸多作家, 而且秉承历史唯物史观的态度, 对我们以往不愿提起甚至要“踏上一万只脚, 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胡适、胡风以及曾当过“汉奸”的周作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承认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所起的进步作用。比较客观地还原了文学本身的原貌。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笔者以田野观察的方法, 记录了考察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全过程, 馆内场景的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让一个初读此文而从未去过此地的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读者有心向往之的冲动, 可见文学语言描述给予人的力量。考察专题博物馆, 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阅读。文载于物, 文之大道在于归人心、引人思, 使读者得到共鸣, 引起思考, 考察现代文学馆实际是与文学王国的巨人们作精神对话。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来自其建筑结构与馆藏展出内容的统一。

笔者恰好同时观察到常规的“作家文库展”与非常规展览的“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 前者是常年展出, 后者仅展出3个月, 而且文学馆有一半都不开放。课题组选定的2009年10月25日这一天并非特殊节日, 来此参观游览者并不多, 而且都是对文学有特殊爱好的人群。这说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文化认知程度还不够。当下经济的繁华和人们的精神的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博物馆是国民的“第二课堂”, 在开启民智方面尤为重要。除了日常展览之外, 还应该常年开展各种专题展览, 实现日常展出与专题展览的统一。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来自结构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文化的力量在于其对人的影响, 这种影响分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两个方面, 当置身于一个恰当的文化环境之中时, 人们才会有种观物与体悟合一的感觉, 即随着一种身入的经历而产生身心合一的共鸣。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化力量在于它给予人的影响作用。首先, 它通过其外在的特定建筑风格, 使人对现代文学的文化魅力有一种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与感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譬如文化的种子深埋于心灵的土壤, 遭遇特定的文化雨露就会渐渐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其次,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内容, 都是历经时间沧桑洗礼的文化经典, 经受了历史洪流的冲刷而愈显其光辉, 这些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这是一种深远持久的文化传承,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中得到心灵的激励和鼓舞。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结合这两者的基础上, 以其建筑结构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统一形式, 向人们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力量和气度。

第二,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在于它以文学之灯, 对参观游览者产生巨大的启发作用。

参观考察之中, 笔者仍觉文学馆有不足之处:对于各位作家的介绍尚嫌简单。对每位作家的介绍一般都是照片、生平简介、代表作, 个别的也只展出他的书房格局以及一封书信或一张作品原稿。其实, 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可以更好发挥其文学存史的功能, 介绍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学术界的评价与争论, 也可列出一些主要争论观点,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从文学馆出来, 我坐在馆前透着一丝凉意的台阶上若有所思, 久久不肯离去。已是傍晚时分, 华灯初照, 霓虹灯下折射着陌生的面容, 都行色匆匆。“现代文学馆是点亮人们生活的文学之灯么?”我在想。

文学的烟花, 或许正在北京延续千年的文化气息里腾腾升起。在这里, 你不得不留恋于中国正义作家们那亘古不变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 离不开文化学者、仁人志士的精神武器。浩浩然的文学, 使人们的理想与灵魂得以升华, 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强大。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外, 还要依靠文化软实力。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就在于它是文学之灯, 希望爱好文学的青年都来现代文学馆看一看, 你会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宏大和自己的无知与渺小, 你可以在这个文学的海洋里, 轻轻地漫游, 细细地品味, 无限地联想。它会带给你一种美的享受, 丰富你的知识, 陶冶你的情操, 让你流连忘返。

(二) 探讨其不足与希望

就本文内容与题目的对应性而言, 笔者感到仍然有需要考虑之处, 比如这次研究对考察过程叙述较多, 而对遗产教育部分涉及较少。为了充分发挥专题博物馆的作用, 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教育, 现针对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谈及一些建议与看法。

第一, 建议设计开发“北京现代文学之旅”。

作为专题博物馆, 一定要体现其专题性。就中国现代文学馆而言, 对于在馆中所展示的作家, 不一定对每位的介绍都十分详尽, 但一定要做到“全”, 即涵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杰出贡献的所有作家。对于他们的介绍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介绍的内容要突出他们的具体贡献, 并配以相关文献的佐证, 让参观者游览之后可以对所参观的专题,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脉络图, 对于专题的内容有进一步而又全方位的认识。

作为专题博物馆, 要起好引领带动的作用。参观专题博物馆势必会在某一点激发起游客的兴趣, 从而产生旅游动机与需求。因此, 应当抓住这一契机, 形成相应的配套旅游线路,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就中国现代文学馆而言, 应当形成这样一条特定的旅游参观游览线路, 可以暂命名为“北京现代文学之旅”。具体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参观线路的首站, 要给游客以整体的印象, 启发他们在之后对其中的一些名人大家的实物和著作作进一步的参观、学习、感受。比如说: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老舍等, 通过对这些名人故居的游览以深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 并满足他们相应的旅游需求。在旅游中给游客介绍一些当今文化遗产教育现状, 引发人们对于这一现状的思考, 更深化与文学巨人进一步作精神交流。

如此以点带面旅游线路的设计, 不仅可开发新的旅游市场, 而且对于往日游客涉足较少的名人故居而言, 也焕发了它们的活力, 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双赢的局面。对于提高大家对遗产、专题性博物馆的认知而言也是益处颇多, 对于长久的遗产保护也至关重要。

第二, 可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例开展对文化遗产教育的讨论。可以就文化遗产教育的起源、发展、未来, 以及在遗产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开展讨论, 加强遗产教育和博物馆参观的内在联系, 探讨博物馆的建设与遗产教育的共同节点, 比如如何搞好博物馆内部建设同时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遗产教育等等。

文学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载体, 最值得人们去传承, 是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有文化”是由于他的文凭, 其实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文化, 重点在于他是否领悟了文化中的精髓。对于文学这种无法触摸的遗产, 如何让人深入理解其精髓, 获得精神力量是文化遗产教育的关键。

我们是不是除了研究博物馆的外形, 以及博物馆的内存以外, 应该再多花些功夫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 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在于孩子, 一个人的培养更在于他的孩童时期。孩子是有无限可能的宝库, 一旦博物馆可以吸引孩子, 那么孩子回报的就不只是给博物馆了。而我们文化遗产教育的主体难道不是学生、不是孩子么?所以面向孩子应是博物馆参观和遗产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国现代文学馆应该重视对不同人群的教育成果, 以便于将来可以根据您的研究对博物馆的遗产教育方法进行改进。

第三, 应大力宣传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保留文化传统, 延续文脉方面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历史沉淀。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种影响也会表现在特定的建筑形式上, 进而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建筑风格, 表现出特定的建筑特色。任何的建筑形式都是在其相应的文化传统之上构建而成的, 并非来自建筑者的凭空想象。这其中所延续的文脉意象传递的是历史的信息。适当加强建筑形式的文化内涵的阐释, 在解读文本、提炼精神内质的基础上, 让读者领会类似中国现代文学馆这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具体文化意蕴及意义。

一部文学著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作者的心境与经历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 但基于时代背景、文化水平的不同, 不同人对于一篇作品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对于现代文学的传承应该从现代文学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来解读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借此来引领读者,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 专题博物馆的倡导与建设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录, 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 在任何一个时代, 都应该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在20世纪的中国, 在风云激荡的百年中, 文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解放、国家富强的悲壮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与中国人民的悲喜忧患始终紧密相联, 许多作家及其作品紧贴着这个时代的脉搏, 而留在了现代中国人民心中。这一文学的世界, 除了以丰富、浩繁的作品留存于历史, 还应以独特的物质形态立一座丰碑, 让走进新纪元、迈向新时代的中国人, 时时能够从中凭眺一个壮丽、绚烂的精神世界, 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 也懂得继承并拥有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11]。

正因为如此, 1981年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倡议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后, 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得到了当时中央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的胡乔木同志的赞同, 并会同当时北京市和解放军总政文化部的有关领导同志白介夫、刘白羽, 最后商定:由总政歌舞团腾出北京西郊万寿寺内的西院, 暂借给中国作协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先生从1981年就呼吁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4年后终于如愿。1985年, 文学馆在北京紫竹院以西的那座已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庭院中挂牌成立[12]。

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家倡导下, 199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搬到朝阳区芍药居小区文学馆路45号今址。

很多次想问问这个世界, 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今天, 还有多少人能像巴金老先生一样, 从1904年出生到2005年, 终其一生, 不计回报地坚守着文学?还有多少人能静静地腾出一些时间给文学, 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安静?当我了解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的背景时, 深深感动于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建设投入热忱甚至生命的先辈们。在这背后, 需要多么巨大的动力支持才能完成这样意义重大的事情呢?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史料记载, 对耄耋之年的文坛先辈来说, 建立此馆几乎成为他们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慰那些已经辞世的文坛星宿, 同时使国家民族的精神遗产能够以满意、妥善的方式保存下来, 启悟后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 是一个孤立事件, 得益于极少部分人的倡导, 而不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巴金倡导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自然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当下整个社会的浮华之风甚盛的情况下, 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遗产教育作用, 并期待有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出现。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事业, 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外在结构是一个空间矛盾体, 是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园林风格的统一;其内在陈列分为常规展览和非常规展览, 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是文学之灯, 对参观游览者有巨大的教育启发作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是一个孤立事件, 得益于极少部分人的倡导, 而不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下整个社会的浮华之风甚盛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文化传承、遗产教育中的作用, 并期待有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出现。

参考文献

[1]邹慧玲.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南昌高专学报, 2001 (02) :29-31页

[2]段少京.现代博物馆教育工作探析.南方文物, 2003 (01) :117-113页

[3]戴昕, 陆林, 杨兴柱, 王娟.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旅游学刊, 2007 (03) :84-89页

[4]曹兵武编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个博物馆的例子.中原文物, 2001 (01) :74-75页

[5]李利, 华晨.构筑开放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法探讨.城市发展研究, 2009 (01) :85-89页

[6]林美珍, 肖洪根.博物馆化:对旅游景观吸引系统发展变化的一种理论释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4) :61-64页

[7]刘艳, 王民.博物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研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11 (01) :166-171页、78页

[8]吴翔宇.论《野草·题辞》的张力结构与文化意义.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9]闻意.踏进文学的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巡礼.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0-06-06.7版

[10]艾青.艾青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96页

[11]张大农.现代中国的文学丰碑——建设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 1998-05-22.9版

参观柳州博物馆 篇3

我们先来到古生物化石馆。一进大门,一块块化石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化石数量大、种类多,有虫子、贝壳、螺、植物、鱼、恐龙、鸟等。这些化石记载了古生物生存的印记,让我们借此窥探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世界,了解那些不熟悉的生物。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霸王龙和马门溪龙。马门溪龙身长约有22米,脖子长11米,是迄今发现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霸王龙有一个巨大的头,有66颗像匕首一样的牙齿,不愧为恐龙之王!

来到二楼,“会飞的花朵”——蝴蝶仿佛在说:“欢迎你,美丽的小姑娘。”它们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在这里,我看到了各国名贵的蝴蝶,其中有一只令我感到特别骄傲——阴阳金斑缘凤蝶,它是在大龙潭公园捕捉到的世界上唯一的变异蝴蝶,翅膀一半花,一半黑。蝴蝶王国还在我脑海中转悠,我的脚已不知不觉走进了民族馆。这里展放的壮乡、侗寨、苗领、瑶山等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饰等民族民间工艺,让我领略到了壮乡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节、瑶族的舞,了解了柳州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到了三楼,我看得最仔细的是青铜馆。里面有150多件青铜,有陶屋、滑石灯台、陶盆、陶灶、青瓷元宝盘、莲花石门墩、讲堂、罗池柑香亭等。我最喜欢的是青瓷元宝盘,它是由一个盘子和两个元宝组成的,特别可爱!

这次参观,让我知道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 篇4

星期天,我妈妈带我去了湖北省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就看到了越王勾践使用的青铜剑。这把剑有55长。8厘米,剑身饰有黑色菱形几何图案,剑柄用丝线包裹,里面铸有11个极细的同心圆。

令人惊奇的是,这把剑已经在土壤中埋藏了20xx多年,没有生锈,而且它非常锋利,有20层纸被刮破。听导游叔叔说,当剑出土时,考古学家的手被割破了!可以看出它有多锋利。我还听导游叔叔说这把剑一年只在外面展出100多天。这一次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它的风采。我们多幸运啊!

博物馆参观 篇5

博物馆参观感想

今年寒假,我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纺织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共六层,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加上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植物学分馆内容为植物的进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发掘于重庆合川区太和镇,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发掘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也是古兽中的庞然大物。下午,我来到了上海纺织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场景、图文、模型、多媒体等,展示上海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文脉,集中展示了上海纺织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发压迫斗争的悲壮历史,展示了上海纺织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光辉业绩。气势恢弘的序厅、底蕴厚实的历程馆、时空连贯的撷英馆、互动叠现的科普馆、赏心悦目的京昆戏服馆,演绎了上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参观博物馆 篇6

今年暑假8月18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徐家汇的气象博物馆,至今记忆犹新。

徐家汇是一个富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地方,它为什么称作“徐家汇”呢?那是因为现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在光启公园内,他的后代聚集此地而得名。徐家汇气象博物馆的外面防止了一些仪器,有百叶窗、风向测量仪和降水测量仪等。白色的百叶窗里竖放着温度计,顾名思义是用来测量温度的。风向测量仪上有三叶螺旋桨,如果转得越快说明风越大。最有意思的是降水测量仪,为了准确测量每日降落的水量,旁边有一圈像刺猬一样的刺,用来防治口渴的小鸟停在上面喝水。

沿着细长的小路,我们到了室内参观。当我看到一圈圈、像指纹一样的台风眼图片时,我就想到了这幅画的作者劳神父。劳神父原名劳积勋,法国人,是上海气象博物馆的第三任台长。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那本书中就有一篇文章《劳神父》,写的就是这位台长。书中这样写道:“他回国是落叶归根的意思吧。‘不要忘记劳神父。’我心上很难受,说不出话,使劲点头。”正是有了像劳神父一样的人,他们执着于气象研究,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上海气象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我心想:是的,永远不要忘记劳神父……

参观艺术村 篇7

“艺术村”可不是一个村名,而是貌似博物馆的艺术品陈列地。艺术村里有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如根雕、木雕、石雕、布艺、针织、竹编艺术品,等等。艺术村就是我们此次秋游的目的地。

一跨进“艺术村”的牌楼,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石头雕出来的巨大无比的仙女。仙女形态栩栩如生,犹如天仙降临,让人赞不绝口。在这里,我细细地品味着艺术家们创造的每一件艺术精品,深深地感受着艺术村创造的奇迹。

踏进一间大的陈列室,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木雕。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哈哈大笑的弥勒佛与捉弄他的小童子。小童子们有的在拉弥勒佛的耳朵,有的拍着他的肚子,还有的在他的脚底板上挠痒呢!还有神态逼真的黑色超大木雕——观世音菩萨。她两手并拢,两腿交叉盘坐在粉色的莲花台上,双目炯炯有神,注视前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陈列室里还有“太白醉酒”“东坡吟诗”“羲之写字”“天外飞仙”……珍贵的人物木雕,让我们目接不暇。

接着,我们上三楼观赏竹编工艺品。这竹编既轻巧又好看。你看那“凤凰展翅”,真的就像一只长有美丽羽毛的凤凰展翅高飞,冲向遥远的天空。它的羽毛金光闪闪,仿佛为黑暗的夜空带来光明。所以,人们把凤凰看成瑞鸟,象征吉祥和谐、天下太平,这大概就是艺人选择凤凰来做艺术品的原因吧!竹编里,还有“十二生肖”中小巧的老鼠、勤劳的牛、凶猛的虎、可爱的兔、神圣的龙、细长的蛇、飞奔的马、温顺的羊、敏捷的猴、早起的鸡、忠实的狗、大胃王的猪。我属马,于是买了一匹马。这匹马不仅颜色丰富,四蹄腾空,形态逼真,而且编得精致无比,我真佩服这些民间艺人,对他们简直崇拜得五体投地!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布艺、针织等工艺品,我还亲自参与了熊猫画的制作呢!离开展览馆,大家虽然有点儿累,但个个兴致勃勃。艺术村,集中体现了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凝聚着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爱艺术村,更爱我的家乡!

(指导教师:丁其兰)

教师点评

美国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下) 篇8

6.史密森尼美国国家艺术馆

华盛顿特区

美国国家画廊附属于史密森尼博物馆,但是独立运作,于1941年对外开放。它分为两部分:一座在西边,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边,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西翼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这座艺术品宝库收藏的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从美国殖民时代到现代的艺术品大约有4万多件,远从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以及后来发展而出的后印象派画作。国家艺术馆收藏极为丰富。定期轮流展出西欧(中世纪迄今)和美国(殖民时代至今)的油画、版画、水彩、雕刻、速写和其他装饰艺术品千万多件,其中包括西半球唯一的一幅达·芬奇的油画和拉斐尔的《圣母图》,以及提香、伦勃朗、鲁本斯、莫奈、米开朗基罗、罗丹、雷诺阿、毕加索等欧洲艺术大师的名作。美国画家中有科普利、斯图尔特、皮尔等人的代表作。所有展品都是梅隆和其他美国富豪捐赠,由政府承担日常的保管、维护费用。

7.弗利克美术馆

纽约

弗利克美术馆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第五街北侧,由纲铁业著名的匹兹堡纲铁大王亨利·克莱·弗利克捐建,是世界上最美的私立美术馆。弗利克美术馆于1935年12月16日正式开馆,馆里有知名的欧洲艺术家的作品,还有许多雕刻和瓷器。此外,还有18世纪的法国家具、手织东方式地毯等。弗利克美术馆里有让·雷诺雷·费拉戈纳尔、约翰内斯·维米尔和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巨作。游客可以欣赏馆内的艺术品,即使仅参观建筑物本身及庭园,就会令人有不虚此行之感了。附近有纽约屈指可数亿万富翁的邸宅,以及华厦林立的高级住宅区。到这个美术馆来,可以满足旅客想像20世纪初纽约富豪之家的奢华生活。

8.奇胡利玻璃艺术园

西雅图

这间艺术馆是以戴尔·奇胡利的名字命名的,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吹玻璃艺术大师,这里的展品多是他创作的,目前他居住在西雅图。

9.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博物馆

圣地亚哥

中途岛号航空母舰曾是美国海军的一个标志,是美国海军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在1992年退出舰队序列,1997年正式退役,整整经历了42年的军旅生涯。她参与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以及90年代的沙漠风暴行动等多项美国海军的军事活动。2004年,这艘航母的最终休息地被安排在圣地亚哥海军栈桥附近,由非盈利机构接管并开放成为博物馆 。游客可以参观这艘庞然巨物的舰桥、飞行甲板、飞机库、航空交通管制台、战略指挥中心、机房、官兵宿舍、海军司令和舰长的寝室等各种设施。在甲板和飞机库中,停放着25架美国海军从二战到沙漠风暴时期的各种军用飞机。其中有些飞机允许游客坐入驾驶舱。

10.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纽约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主要自然历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该馆始建于1869年,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建筑物为古典风格。其古生物和人类学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占居首位,除采自美国境内的标本外,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澳洲的代表性标本也都有收藏。

馆中的陈列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五个方面,有大量的化石、恐龙、禽鸟、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复制模型。所藏宝石、软体动物和海洋生物标本尤为珍贵。?笏(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参观河北省博物馆有感 篇9

山东博物馆是新建成的,于11月份才开馆。博物馆以现代化的建筑、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巍然屹立、拔地而起,气势很是壮观,成为济南一道亮丽醒目的风景。站在博物馆广场前的那一刻,我们就被这座山东省内最大的博物馆的雄伟气魄震撼了。进入博物馆的大厅,里面更是富丽堂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大厅,天花板上各式各样的灯光更增添了大厅层次和华丽感,使大厅的景色富丽堂皇而又炫目多彩,像豪华的宫殿一般。老师们都被这美丽的景象迷住了,都停在大厅里相互的拍照,想要把自己永远的留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中。

博物馆共分三层,第一层主要是宋元明清时代留下来的佛像,这些佛像已不能见到强光了,所以室内灯光微弱 ,不过这更增加了佛像的神秘感。这些佛像保存好的寥寥无几,很多佛像只剩下身子,头已不知哪里去,孙然残缺的佛像仍不是风采,但也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在二楼我们又参观了帝王宫中的殉葬品,帝王穿戴过的衣帽、饰品,以及他们殉葬的器皿,让人感叹古代帝王生活的奢侈以及古代人民手艺的精湛。在二楼我们还参观了古代保存下来的字画,这些字画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这些艺术家的笔墨功夫造诣。在三楼我们参观了考古学家的现场模拟,这些为中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我们应永远记住他们,历史也会永远的记住他们。

通过这一次的参观,进一步 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使老师们对我国的文物和考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10

为了增加同学们对宿州市的了解,11月13号下午,14应用统计班在辅导员刘静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宿州市博物馆。宿州市博物馆位于宿州市政府广场对面,是宿州市重点工 程之一,总投资4000余万元,设计为三层,总高度17.4米,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汉文化的特色,定位为以通史陈列为主,辅之以其他专题展览、兼顾社会公用的中型综合博物馆,用以反映宿州市的自然资源、历史文物资源、文脉传承和建设成就。展览内容则分为人文溯源、楚汉雄风、汴水咽喉、南北要冲、近代风云、人才辈出等6个单元,充分展示了宿州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初到宿州市博物馆,同学们被眼前这气势恢宏的建筑给深深的吸引,迫不及待的想冲进去参观。博物馆的领导聘请了一位讲解员为我们讲解。首先,我们有了大致的了解,博物馆展览将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宿州市历史上的重要历史节点为放大以宿州市历史文化中的特点和亮点为重点,以彰显宿州市历史人文的地域个性为突破,着重展示宿州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辉煌的经济社会成就等。脉搏分为:序厅九州通衢;第一单元人文溯源。第二单元楚汉雄风。第三单元汴水咽喉。第四单元明清遗韵。第五单元现代风云。第六单元人杰地灵。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宿州这么文明,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类活动了。当我们看完5分钟的鞭打芦花的影片时,我们所有同学都被深深感动了。这故事是这样的,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

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火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我想说,这闵子骞的孝顺懂事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肚量是何等的大。现在社会较浮躁,很多青年人不仅不孝敬父母,还拼命啃老,想不劳而获,真是太不好了,而闵子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因此又有诗称赞他:“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评价的很恰当。

宿州虽没有苏州出名,但它的历史内涵却非常丰富,这地方已经有3次重大历史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我对这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王朝,对后世的农民起义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

暴的统治,像以后各王朝的农民起义都受到了它极大的鼓舞,并且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所以说,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啊!第二,一代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告别也是可歌可泣,令人感动不已。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刘邦困在了垓下,刘邦手下有不少人会唱楚歌,项羽几番突围失败,兵孤粮尽,夜晚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楚营里的将士们听见家乡的歌声,军心涣散,都纷纷逃跑了。楚霸王看见大势已去,心如刀绞,他什么也不留恋,只惦记著爱妾虞姬。两人饮酒帐中,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凄然起舞,忍泪唱起《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的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唱罢,拔剑自刎。项羽悲痛万分,在仓促间只好草草掩埋了虞姬。就我们对虞姬的评价是非常好的,她可以说是一位忠烈的女子,对待爱情也是非常执着的,她不甘心做别人的俘縟,也不甘心看到项羽的失败,最后因而自杀了,总体来说,我们大家是喜欢虞姬的。现在的虞姬墓位于宿州市灵璧县城东,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去看看。第三,宋金大战,宋代的宿州,其地理位置尤显特殊,因为它是中原腹地、南北要道,公元1138年,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议和。这条独特的分界

线,将宿州推向了宋金对峙的前沿。终于,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公元1163年时,在宿州上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战役:宋金大战。这场宋金对峙引发的战事,围绕宿州、符离展开——宋先攻取宿城,后退至符离被歼,双方数万兵卒战死沙场。其结局是宋金再次议和,南宋收复中原的梦想,也随之化为泡影。依我说,这是宋朝朝政腐败无能的结果,陆游有首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爱国情怀是好的,但不可能实现了。这次大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意味着元朝的到来,这可害苦了汉人了,因为元朝在中国实行等级制,汉人和南人的地位最低,他们的日子真不好过。一转眼,已到了现代,中国共产党已成立,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撒成的!宿州,作为南北要冲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历经了两场血与火的洗礼:1938年5月19日,宿州沦陷,抗日烽火漫天,宿州人民虽遭屠杀,但他们从不屈服,依然顽强地抗争着。战争中的彭雪枫、张爱萍、张震、韦国清、刘玉柱、江上青等共产党人,驰骋于宿州,为宿州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淮海硝烟,黑暗与光明的决战,60万人民解放大军的指挥部———

淮海战役总前委

也坐落于宿州,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可想而知,宿州人民肩负起了巨大的责任,好多家庭是全家出动,蔚为壮观。总而言之,宿州和宿州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最后,我还了解到宿州的伟人很多,其中英雄豪杰的代表人物:刘裕、朱温、马秀英、邓愈、胡大海。但是朱温我不太喜欢他,因为它推翻了唐王朝,杀了很多人,并且背叛了黄巢,是个坏家伙!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可能有点片面。另外,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人物:闵子、嵇康、刘伶、戴逵、李白、白居易、王绩、韩愈、皮日休、苏轼等,其中,白居易与宿州最深,现在的符离烧鸡和符离镇都很出名,这与白居易不无关系,白居易5岁便学写诗,9岁已可成诵。他最早的诗篇就是在符离写成的。他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是符离的土地养育了他,符离的山水陶冶了他,符离的原野迷恋着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名传千古的 《赋得古原草离别》使白居易成了名,也使符离古镇出了名。所以说,符离人民要感谢白居易。到了现代,赛珍珠和孟二冬更是为我们所熟知,其中孟二冬就是我校的最杰出的校友,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胡锦涛总书记曾高度赞扬他,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如今,虽然他远去了,但我们宿州学院为了纪念他,竖起了他的雕像,修好了宽敞明亮的二东大道,还在图书馆建立了孟二冬纪念馆,有幸的是,我们班同学一起参观了纪念馆,感触很深。

走出博物馆,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感叹道,宿州,真是一片古老的天泽物阜宝地,更是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我来到宿州,绝对没有来错。

最后,我们班同学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照了一张集体照,我们一起手持“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条幅,在气势磅礴的博物馆前留下了我们朝气蓬勃的身影。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篇11

上小学三年级的李笑滢16日一早就和爸爸妈妈来到位于广安门南街的中国消防博物馆,她说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平时父母对她进行过消防安全的教育,但学校没有组织过消防演习,很想来体验一下。杨女士和朋友带着各自的孩子一起来参加当天的亲子活动,她的儿子吴家扬读小学四年级,他说在学校时看过预防灾害的手册,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地震演习,想体验一下火灾逃生演习。杨女士介绍,她所在的社区组织过消防演习,儿子学校开展的地震演习也让家长参与,儿子接受的安全知识比较多,但消防博物馆没来过,“建议学校今后也能组织学生到这里集体参观学习。”

《警法时空》主持人姚博告诉本报记者,活动特别受欢迎,“活动消息刚在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里发布,当天下午就有300多个家庭报名。为了大家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更好地参观体验,所以无法让更多的家庭参与。”

在消防博物馆讲解员的引领、介绍下,家长和孩子们参观了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消防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时期使用的消防设备,了解回顾了当代重大的消防事故。其间,节目主持人姚博、孙潇还与孩子们进行了问答互动,借此向大家普及安全知识。比如,小学生发现着火了怎么做?因为国家法律不鼓励未成年人救火,所以遇到火灾时要尽量保护自己,迅速撤离火场,然后积极报警、告诉大人;报警时尽可能说清地址、火场的情况等。在参观到消防员的各种消防服装时,姚博还介绍了消防员的工作范围,除了救火,他们还负责交通事故的破拆、上树抓猫、摘马蜂窝等。

看过消防安全的教育影片后,听友家庭来到了互动体验区。“大家知道怎么使用灭火器吗?”讲解员介绍完使用方法后,孩子们跃跃欲试,都要亲自动手参加“灭火”。火灾发生时怎样迅速撤离现场;3级、5级、7级地震发生时什么感受,怎样逃生;乘坐地铁时遇到突发事故如何自救,参观者通过体验了解了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

“我不那么害怕火灾了,知道了怎么处理,如果在学校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帮助同学逃生。”李笑滢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亲自体验印象深,希望学校今后也能开展类似的活动。李笑滢的爸爸李先生表示,参观很有收获,“平时我们会指着楼道里的消防栓、街上呼啸而过的消防车告诉孩子一些消防知识,而这样的活动更全面系统,比口头讲更有操作性,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李先生直言,作为家长,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比多上几节课外班更重要。

《警法时空》主持人姚博说,从报名的积极性上可以看出家长对安全教育的极大需求,今后他们会充分利用栏目的资源,组织类似的参观体验活动。

上一篇:大内科主任职责下一篇:初中生关于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