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2024-10-01

中、低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共13篇)

中、低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篇1

中、低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西屯中心小学于蕾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前我们结合教材和学生特色做了充分的筹备,深入地研究教材,适当地确定教学目的,灵活地选择教法,认真地编写教案,重复地熟悉教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使全班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完成了课本的教学任务。现针对本学期备课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制定集体备课工作计划,指导具体工作

这一学期,我的兼职工作是中、低年级集体备课组组长,负责集体备课过程记录。开学之初,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与要求,我制定了本学期中、低年级集体备课工作计划,立足于实际,制定了个人粗备——集体探讨——个人细备(试上、反馈)的备课程序,在实施工作中,该程序实用。

二、集体备课,提升理论水平

根据集体备课工作计划,备课老师阐述工作重难点与教、学法,再由备课组成员参与探讨,确定最有效教学方法,主备老师在探讨中,提升了业务认识,最后做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使老师们在讨论中先进了思想,提升了理论水平。

三、主备老师公开试上,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主备老师准备好一节公开示范课,根据具体的实施细节,反馈,总结经验,指导下一次实践,在这样的环节中,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使得我们老师提升了业务思想水平,提升了业务能力。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参与实践中,我认识到我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个人主备准备时不充分;2.备课时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3.其他老师探讨的有用有效实用的工作经验我不能全部吸收,理解不到位。4.公开示范课实践能力低下,示范效果差。

为了在下期的工作中能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我将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多搜索资料,进行专项学习,以期更好的进行后面的工作,争取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不做短板,用更好的工作能力来回报领导干部的帮助与指导。

中、低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篇2

一、名不副实, 形式大于内容

集体备课活动每个年级均由一个年级备课组长负责, 备课内容是讨论本周或下一周内要讲授的内容。集体备课有五个步骤:主备课教师按要求写出教案并打印;集体交流并修改教案;用修改后的教案上课, 并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上完课听课教师评价;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组织单元测试以评价效果。

而事实上, 在任务分配之后, 主备教师虽然认真准备了, 但因为教师水平不同, 往往产生不同的情况。水平较高的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在集体讨论时, 大多数教师不发言, 讨论结束后其他老师照搬照抄。而对水平较差的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 虽然讨论热情很高, 能做到畅所欲言, 但最后没有落实到教案上, 不了了之。于是, 集体备课就成为主备教师的舞台, 非主备人充当观众。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主备人如果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细化教学目标, 研究课程思路, 没有形成教案, 这造成集体备课时该教师泛泛而讲, 难以涉及课文较深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 非主备人备课前不细读教材, 不了解课的大体内容, 没有对教材进行细致挖掘, 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只是充当了一般的听众而已, 即使是参与了集体备课, 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 集体备课就只有形式, 教师就会觉得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二、强调集体, 容易忽视个体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 并且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的教案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所以, “老师备课是个性化行为, 教案体现了老师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目标, 凝结了老师不少的心血, 从科研成果的角度来看, 属于老师的个人专利, 具有隐私性”。那么, 是否一定要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共享?再说, 上课是师生对话与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具有不确定性, 越是现场互动生成的东西越具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 集体备课只是定出了一个大的框架, 细部的东西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 这并不是说不要集体备课, 而是要求教师从理性的角度思考, 使集体备课具有现实意义,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集体”。其实,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只要在备课中不拘一格,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目标不明, 难以形成集体共鸣

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 提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备课目标。一篇文章有许多可以赏析的地方。如果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 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 而出现教师间的交流障碍, 难以获得集体备课的效果。就一篇课文来说, 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 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教学闻一多的《死水》, 可以先讨论闻一多笔下的“美与丑”, 进而探讨物象的丑和意象的美。如此重点突出的集体备课, 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受到共享、共进、共同提高的乐趣。

四、实效性差, 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书的翻版

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讨 篇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集体备课,是借助资源共享、集思广益的方式提高教学成效的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效果的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集体备课  有效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利用集体智慧探究最佳教学手段的途径。这一途径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的教学效果,并且还为教师提供了经验交流的机会,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集体备课效果,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推行探究式备课法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雷同,传统的备课过程也是以“怎样教”为中心,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集体备课时,应始终坚持以学生怎么学位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际的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也应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不断加深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利用多位教师的集体智慧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剖析教材,合理划分每篇课文的知识类别;清楚把握每一章节、每一课文中的学习重点、难点;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并以“学生怎么学”为中心探究出一些科学生动、灵活、有趣的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多种层次、多种性格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初中语文集体备课中,通过探究活动,教师不仅对教材有了更深度的把握,并且在沟通与辩驳中相互之间也有了很多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上的分享,最终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重视备课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学科素有“大语文”的称号,其所涉及的领域和整个生活等同,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阶段,就放开眼界,不要把备课的内容只具局限于有限的教材,而应该将其与鲜活的、丰富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新课改倡导实践教学法,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应以生活化备课方式践行新课程理念。在实际备课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各尽所能,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中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以帮助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及实现相关知识的拓展,不应只拘泥于有限的教材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应逐渐养成生活化备课观念,习惯于将现实生活作为备课素材库,随时从生活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有话要说,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教师与同学分享,最终激发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中取材的集体备课思路, 真切地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并扎实践行了新课标倡导的“积极建设充满活力且足够开放的语文新课堂”理念。

三、鼓励学生参与集体备课

新课标倡导学生要在参与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而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初中语文的集体备课活动。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与教师享受同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与途径,并且他们还拥有异于教师的独特观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教师主动邀请学生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在与学生沟通中,往往会碰撞出意外的智慧火花,让教师更清楚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集体备课活动时,应积极摒弃传统的备课观念,将以往封闭的备课模式完全抛弃,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与学生一起备课。学生参与备课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搜集备课资料、评价教学方法等,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能大大丰富语文教学的备课途径,最终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高效备课

当前,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校园网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效果与效率。在集时体备课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语文组集体商讨,合理确定每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等。②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依照备课组的具体要求精心书写教案、制作课件,并交给小组长审阅后上传到事先指定的邮箱,每个备课人员都能共享该邮箱的资源。③每一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都要使用集体备课中商定的教案与课件,并及时反馈真实教学情况并客观评价教学课件及教案的优缺点。④在教学反馈后及时修改与优化教案与教学课件,然后保存留用。⑤初中语文备课组在整理完本学期所有课件与教案之后,将电子版打包传到教务处邮箱进行审批,最后保存到学校的教案及课件库中。⑥学校定期更新课件与教案库数据。这样一来,一个学期结束学校就能保存完整该学期的所有语文教案及课件。对下一学年的教师来讲,只要对这些优化过的教案与课件进行细节上的修改即可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大大减少了未来同年级语文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能保证教学资源的优越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集体备课,不仅为教师深层次、多角度解读教材开辟了新途径,而且还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技巧分享搭建了平台,有利于设计出更优质的课件与教案,为提高教学实效创造条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07)

【2】陆娜.浅谈初中语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J】.软件 教育现代化,2015(17)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篇4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越于个人闭门造车的单一的备课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 尤其是新 《 课程标准 》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呢?

一、制定计划,提供保证

学期初首先制定详细的教学研究计划,确定每周的主备课人,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确定任务,搜集材料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三、强化参与,明确关系

备课活动的模式应该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在个人备课时,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修改个人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要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就要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各自的专业和特点每次定“中心发言人”实行轮流坐庄,并附以“共同讨论”让每个教师能真正参与这一活动。实行教师轮流坐庄 : “中心发言人”正是对教师备课成效的一种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总结和交流。这一点能更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但作为其他参与人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也要积

极参与讨论。因此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性和协调性,他既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是教师彼此之间个体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价值,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四、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政治教材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5

时光匆匆,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再次感悟到了教育的精彩纷呈。我们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努力着、奉献着;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着;用智慧与汗水精心浇灌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田”,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 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教研组、在胡主任的领导下,切实可行地开展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开学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各学科备课组确定了每周的主备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采取主讲人轮值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写好教案初稿,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在活动中,我们集体研讨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课后拓展小练习等;我们互相切磋环节,努力探究课堂最佳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的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我们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提前进行阅读和研究,集体商讨出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出每篇课文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每个老师都能在集体备课时候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还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二、团结协作 不断完善

有凝聚力的团队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蓬勃朝气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本学期章珺老师接到公开课的任务,全体组员拧成一股绳。大家聚在一起钻研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再认真分析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制作课件。为了保证顺利完成,我们语文组安排章珺老师到同年级班试上,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研究,对教案、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尽量做到最好。

三、勤于研究 大胆创新

在教研方面,备课组成员能积极参加每周一上午的教研活动,活动中人人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每次都有明确的主题和详细的记录。并围绕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以理念更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三大着力点,力争走出一条科学有效的教研新路。

四、自我反思 明确航向

有了本学期的深入研讨,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以下方面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等理论的学习,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备课中更加关注教材的研读、学情的分析及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尤其要将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意图说得更加深入。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所采用教法、学法的策略研究还应更加深入、有效。

六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篇6

回顾这学期的集体活动,在此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加强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由此,教师的备课质量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 单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知识和能力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的宽度、广度不够。而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灵活多变地破解难点,从而使一节课的教案实用便捷、富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可以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还可以使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使教学富有针对性,使大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交流,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同时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压力,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 集体备课可以形成良好的教风,从整体上提高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而集体备课是每个人的思想交流,从而使每个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为此,在学校教研室安排指导下,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第一学期实行四次了集体备课。

1.减轻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积极性。教师可以直接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如果认同他人的教案,则不必浪费时间,重复抄写。如果有不同见解,则可以直接补充在修改方案栏内。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参照以前的教学过程,改进目前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更好。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再加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2.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可以激发教师科研激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也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探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单个教师难以尽快适应,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和解析课本内容,只有大家一起钻研课本,才能适应课本改革的要求。在这种备课模式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3.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在信息社会,教师的个人奋斗、单枪匹马的备课已经不适应教学的客观要求。只有在集体备课的条件下才能弥补知识不足和经验不足的缺陷,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使备课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集体备课活动的得与失

随着各个组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广大老师的不断摸索,它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首先它是广大教师智慧的汇集,通过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它也能帮助老师不断提高。因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单个老师备课的不足之处。因此,应该长期坚持此项活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时间内容安排

1、第一周,谭小平《稻草人》

2、第七周,邓联辉《秋天的怀念》

3、第十三周,吴碧梅《琥珀》

浅谈语文集体备课的几种形式 篇7

一、“固定时地式”集体备课。

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场所、定主题, 组员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 中心发言人要有书面发言稿。

1. 基本四原则。

实效性:解决教学流程设计和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合作性:每人把各自准备的备课资料和以往的教学经验, 进行有效沟通, 集体设计的教案课件实行资源共享, 并去粗取精、不断完善届届相传。

针对性:大家针对具体问题相互探讨, 各抒己见, 进而整合出最佳方案, 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总结性:每次活动安排一名教师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与体会, 通过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 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达到互补、双赢。

2. 基本三程序。

二定:定课题, 每次备课组活动先拟定讨论课题, 诸如每个专题中重要板块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学生学情的分析等;定主讲人, 确定每次备课活动的中心发言人, 主讲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所讲内容的提纲。

三备:备计划, 依据相关指导文件,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备教材, 捕捉教材中的重要信息, 将知识点联结成知识网络;备教法, 备课环节中最不能忽视的是学生, 要根据不同类型班级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制定阶段教学方案。

四明确:明确考点和重难点, 明确能力增长点, 明确思维障碍点, 明确现实连接点。

二、“聊天式”集体备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或一堂课上完以后, 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和心灵感触, 及时与同仁交流, 是一种很好的随机备课形式。为加强备课组建设, 我们把同一备课组安排在同一办公室, 教师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随时就教学中问题商讨、切磋。

如教学陶渊明诗歌时, 教师聊天说有句诗云“鸡鸣桑树颠”, 鸡怎么跑树上了呢?一石击起千层浪, 农村体验丰富的教师说:“桑树按照天性生长的话长得很高大, 鸡如果不被剪翅膀的话能飞上屋顶, 也有飞到树顶的能力, 并且白天想叫的时候就鸣几声, 它多自由啊。”我们自然明白诗中的景物都是按照本性来描述的, 陶渊明也要保持自己的本性———回归田园。聊天也会获得意外的收获。年轻教师愿意和老教师聊天, 他们总能学到很多东西, 可以说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每次随机备课都令人受益匪浅。

三、“活动式”集体备课。

主要是集体讨论如何组织每学期两次的学生竞赛, 通过教师的“金点子”给竞赛增添光彩。这个过程使集体备课形式呈现多样性、新颖性。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和召开备课组会议等构想出极有创意的竞赛活动形式, 以此来拓展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议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 篇8

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高效率地进行,使其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集体备课的具体流程:

一、制定备课计划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二)首先要研究本册语文教材的特点、本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本学期本年级本学科教学计划和各组教学计划。

(三)确定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集体备课内容及每次的主备教师。

(四)提出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五)要求一个年级要“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统一单元考核。

二、个人初备

(一)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标》,依据“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备出本学期、本单元、本篇课文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备出单元间、各篇课文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二)备课内容

1.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明确的学生三维学习目标。

2.教学资源: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认真钻研捕捉包括语文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精心研究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习。

4.学情:通过恰当的方式,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5.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师应提供的帮助和指导,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

6.教学媒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并适时、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7.课堂流程:(预设各个环节可能需要的时间,突出重点,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学主要环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小结——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三)编写好教案

教案要有指导性、示范性和操作性,要有利于各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集体研讨

教师把自己的教案(初案)完成以后,交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讨。研讨时由主备教师采用小学语文“说课”的形式,陈述自己的备课设想、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流程以及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教学手段,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阐述学生在本册、本组、本课的知识积淀。学习本册、本组、本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等困难及解决方案。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一)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进行重点段落的阅读分析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怎样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及其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四)说作业设计:说每一道练习题设计的意图和目的;说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预见性)。

(五)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然后全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四、主备教师试讲

根据备课组优化的教案,主备教师首先在备课组教师中进行试讲,然后依据上课的实际情况由全组教师进一步总结和不断完善,从而确定教案,打印教案,交给本年级语文教师使用,以便资源共享,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

五、二次备课,上课

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所得教案进行增、减、补、删,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使其能完全适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

六、课后反思

备课组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所得所失,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相互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每位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应就所备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的智慧加以取舍、完善,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二)要集体合作与择优分工负责相结合。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事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教师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搞好集体备课。

(三)坚持集体备课,施教时又不失个人风格。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要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个人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四)集体备课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中,学生情况的变化,教学中的新情况,教师都要认真分析原因,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地改换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9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先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三统一”。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4、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三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⑵三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

⑶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⑷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⑸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5、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其它教师在原有备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我们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6、自我反思:第一,强化备课这一环节,个人备课时要形成自已的教学观点方法,集体备课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还能吸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方法,即作好课前反思,教研组成员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第二,上课时注意预设与生成目标是否符合,一旦发生偏差或冲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课中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化。第三,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上完课后要及时静下心来反思,找出这节课的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及时写好教学随笔。总之在自我反思方面要把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随笔。

7、同伴互助:第一,作好师徒结对帮扶计划扎实开展帮扶活动,第二,定期举办成功案例教学故事的展示活动,第三,定期举办专题会、经验交流会,每位教师每年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和论文。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0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人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 - 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

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3、拓展延伸辅助材料---比较阅读

(1)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③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锲 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①已:停止。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③中:符合,合乎。④挺: 直。⑤砺:磨刀石。⑥参:检验。⑦跬:半步。⑧骐骥:骏马。⑨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

⑩功不在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⑾锲:刻。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 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 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

(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 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③但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臵)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第二课时

特别推荐阅读:《孙权劝学》圈点三辨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故事的材料精选巧取,言约而意丰。自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适当做到下列的圈点品味——

①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 d ā ng。

‚为博士‛

‚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 w é i 才对。

‚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动词意味,读 g ē ng。

②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 ;

‚往事‛之‚事‛,即‚事 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 组成‚认为‛。

‚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1

③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研究,今为‚治理‛义;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 一级; ‚但‛,只,今为转折连词。

④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

‚见往事耳‛

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 叹语气,可译为‚啊‛。

⑤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 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 ‚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大兄‛

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⑥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 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

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 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 作‚刮目相看‛。

⑦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非复吴下阿蒙‛ 译作

‚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臵,是个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

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⑧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

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臵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 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 有异。

⑨三个层次:劝、学、变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2

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

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 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⑩三个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对话描 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孙权的议论(论点: ‚不可不学‛ ;论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 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板书设计

对语文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语文;集体备课;个体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语文教学而言,能够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是语文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学负担的有效途径。为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现阶段很多学校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形式,一时间,集体备课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笔者日常教学实践中,亦有集体备课环节,不可否认,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减轻教学负担等方面,确实优势明显,然而,集体备课仍未必成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集体备课,是否能够兼顾个体教师解读文本的个性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组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的课堂。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地解读文本,钻研文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预设,或者说没有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的话,那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只能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想结论,全面的吸收接纳,没有目的的筛选,只能单纯的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同时每位教师的经验、素养不同,这样单纯的接受别人的思路,邯郸学步,后果不堪。

这一点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而言,伤害可能更大。因为对文本的掌控不够,他们可能会将不同的意见全盘接收,直接带进课堂,长此以往,青年教师错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第一时间,显然并不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为集体备课而丧失了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呢?

二、集体备课,是否容易流于形式,助长教师的惰性

现阶段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规定每一课由一位教师承担主要备课任务提出教学方案,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可行性的授课方案。然而,现实中,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极易造成同组的其他教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备课过程中,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没有研究教材,所以主讲人的教学设计,对于其他听讲的教师可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参与,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看上去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实际上是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集体备课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

不仅如此,因为学校对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的电子备课的要求,加上有些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不足,教学研讨热情不够,缺少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图省事,即便是自己的主持准备的课文,也未必会去花足够的时间准备,可能更多的是直接从网上剪切、粘贴,不加修改的“现成品”。

集体备课,是个人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它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加强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因为这样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而养成了教师的惰性,是否与集体备课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三、集体备课,是否能兼顾不同班级学生的特殊性

教学是要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单个的学生,每个教师面对的班级不同,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如果都拿着相同的教学设计去教不同的学生,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兼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点,显然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的。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准备不足,对教学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估不足,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学习的掌握程度考虑不足,仅仅只是依靠不成熟,甚至不实际的集体备课案去面对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集体备课,是为了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充分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使其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没有顾及不同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否是纸上谈兵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集体备课不是没有好处的,但是要想让其恰到好处,还需改进。首先,要想将集体备课落实,学校须出面组织安排。学校仅凭一纸行政命令的下达,集体备课是难以落实到实处的,学校应该出面牵头,在场地、时间、制度的常规上,责任的负责到人等方面做出具体实际可操作化的安排。其次,应该尽可能地对集体备课提前规划,在学期之初,将备课任务落实到个人,让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文本的研究和解读。前期的集体备课,可以由主讲人先行试讲,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后,二次备课,进行修改完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吸收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不能够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解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为了图一时的省事,而荒废了自己。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在集体智慧基础上突出个人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更好地让集体备课这种形式发挥他最大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目光与辩证的智慧去看待。

参考文献

[1]徐金国.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10(4).

[2]王玲.简谈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09(6).

[3]刘娥.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5(2).

[4]严景东.对集体备课热的冷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8).

中、低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篇1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 只抓表面, 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情况。推行“集体备课”开始一段时间, 老师们都能做到相互交流、探讨, 可后来为了“省事”, 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 我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你备你的课, 我上我的课”, 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真意义。

这让我们陷入沉思: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果需要集体备课, 那么应该怎样定位?集体备课就限于写出平时上课用的“教案”抑或是“学案”?为什么从理性角度分析的那种“既有利于个性张扬, 又利于真诚合作”效果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出现?

生成教学过程观告诉我们, “有备无患”的的课堂已经不再可能。教师仅仅凭藉课前的一次性备课根本无法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上没有预期到、无法预期的现象此起彼伏。我们认为, 教师的备课合作, 就应该是互相交流, 互相进步, 互相提高;集体备课, 就应该是在对教材的处理、教法学法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预设与生成的技巧等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最根本的是教师之间要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教学思维的碰撞或者是有教学智慧的共享, 从而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

二、预设:“新集体备课”的有关概念

1. 基于问题聚焦及解决的课例研究:

将教师分成若干个学科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在群体对话中寻找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的主题;其次, 以课例为载体, 通过建构性反思, 形成教师个人和集体对课例所涉及的情境、问题的看法和观念, 并产生相应的应对策略;再次, 将其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 由此产生新课例;更次, 在新旧课例的比较中, 解决现实问题, 形成教学实践智慧。其基本过程是:聚焦问题、形成方案、行为跟进和课后反思, 四者可以相互交叉, 可以螺旋式循环。

2.“新集体备课”:

就是“基于问题聚焦与解决的课例研究”的系列活动, 是我校校本教研的载体, 为了区别以前的做法, 我们在这里称之为“新集体备课”。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 实现“和而不同”, 既有分工合作, 又有个性张扬;实现知识的共享, 通过“行动-体验、问题-对话、问题-反思、新的行动-体验”, 教师隐形知识、显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知识创新与学习循环;实现问题的解决, 教师与教师之间跨越各自的边界, 公开自我, 倾听吸纳, 关注问题, 相互学习, 如能如此反复, 将出现新的见解和发展, 将达成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

三、生成:“新集体备课”的实践操作

基于课例研究的问题聚焦及解决的“新集体备课”, 是作为教师观点碰撞、学术争鸣、经验介绍、思想交流的载体, 也是展示师生才华的舞台。学校依托“新集体备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依托“新集体备课”理论引领、反思构建, 群体合作、互动分享, 立足课堂、研训一体, 提高课题效率, 促进专业发展。下面是“新集体备课”流程图:

1. 聚焦问题确立主题

要点:第一, 本组内各位教师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或困惑点;第二, 根据筛选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第三, 根据问题确立研究主题, 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

“新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形式之一, 既然是教学研讨, 就需要有一定的主题。只有主题明确, 教师才不会在研讨活动中为备课而备课。各同年级同学科 (称为“科组”) 结合新课程理念, 可组内先布置学习新课标, 然后组内各位教师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或困惑点, 经讨论后每组提炼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普遍性”的问题;然后按照已经“聚焦的问题” (待解决的问题) 形成本组本次的研究主题。聚焦的问题和过程一一记录在案。每个教师、每个组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把想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要记录在案。主题不是空穴来风, 它来自于老师群体、学生或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低段组在商讨的基础之上聚焦了这个问题:部分学生作业拖拉如何解决?面对作业拖拉问题, 老师们商量后一致认为:一是与学生学习习惯有关;二是与课堂作业设计有关。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 解决部分学生拖欠作业的问题, 他们把这次的研究主题定为:《精心设计开放式作业,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共同研讨形成方案

要点:第一是本组各层次教师根据主题, 提出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第二是本组各层次教师根据策略, 参与方案的设计。本过程展示了教研组组从带着主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组内全体成员带着问题, 本着研讨的态度进行研讨交流。

“明确任务, 撰写草案”:各科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协调下, 根据本组本次的研究主题, 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 每个教师根据个人的特长,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同一堂课进行备课, 即初步完成“确定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资源利用”等方案预设。

“专人主讲, 形成预案”:为了保证备课质量, 确定专门时间, 以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 承担上课的教师负责主讲, 介绍“解决问题”办法和途径, 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 提供多媒体教学素材等, 其他教师提出建议及补充意见, 形成大家公认较好的教学预案。教研组要将依据总结重建后的问题解决策略编写的教学预案, 提供给每位教师人手一份。

3. 课堂实践跟踪会诊

要点:首先, 承担上课的教师进行公开教学, 同科组教师观课。观课教师在课堂观摩中记录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细节, 以及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其次, 组织小组成员对照预设的课例方案和设想进行跟踪分析和讨论。

“课堂实践, 同伴观课”:根据活动主题、跟进目标, 将集体讨论所形成的课例方案和设想, 通过个体建构性反思形成新的思考和想法, 并付诸于课堂行动的过程。这一环节向参与教师展示和检验问题解决的效果、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 既是教研组研究成果的展示, 也是为下一环节互动研讨提供素材。整个过程一定要记载、摄像。

“对照预设, 跟踪会诊”:首先, 上课教师要谈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要着重说明以下两点: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是这些策略在这堂课中的具体运用。其次,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就课堂实践的效果或观课中发现的不足进行讨论会诊。

4. 反思提炼聚焦新问题

要点:一是对课堂教学细节的研讨, 研讨应围绕策略的有效性及策略的现实意义进行剖析。二是对教研流程细节的研讨, 研讨应围绕过程与实效进行剖析。本环节有利于问题解决策略的改进与完善, 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既是经验、信息、资源的共享, 更是一种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教研活动组织策划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

“反思提炼”:根据公开课, 组内成员再联系课堂实践反观预设, 围绕主题讨论、交流预设的策略、措施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或聚焦新的问题, 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然后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 带入新一轮的研讨中去;或对成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表现出的成功之处或存在的问题, 集体反思、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一一记录在案, 形成科组系列教学资源, 供总课题结题参考使用。

“聚焦新问题”:根据小组课后会诊的内容, 对照课前预设的方案和策略, 如果问题已经解决, 策略已经得到验证, 那么, 聚焦新的问题, 进入新的一轮循环研讨活动。如果没有达到解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不彻底, 那么, 进一步分析原因, 寻找新的策略, 重新开始循环探讨之中。如果本次活动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有效的, 但是发现了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 那么, 可把这个相关的问题作为下一轮活动中要探讨的问题。如高段年级语文组, 围绕主题“慢读细品, 读出文章的精彩”开展研讨活动时, 发现阅读教学要达到读出真、读出情、读出悟、读出思、读出美, 还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了下一轮研究的新问题。

四、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校本教研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任何教育教学关注的先决条件, 也是组织集体备课的先决条件, 搞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而积极性的产生, 既来源于“这事有效”的吸引力, 更来源于“做这事”过程中对“有效”的体验。引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 我们认为:

1. 要注重效果:

开展一项教研活动, 我们首先要设身替教师的工作效果作想, 要通过“这项活动”让教师们感到“这样做才是有效的”, 感到“原来事情应该这样做 (比如新集体备课) ”, 让教师们看到“这样做”所产生的“好效果”。

2. 要注重效率: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定稿) 篇13

组:语文组 时间:2016-3-22 地点:语文教研活动室

周次:7 主 持 人:吴海水

主讲人:黄全国 课

题:《曹刿论战》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苏教版 参加人员:吴海水、黄全国、柳定海

缺席人员:无 备课情况

《曹刿论战》复习课集体备课前教案

主备人:黄全国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整体把握

1、提问: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

三、课文分析

在战前、战中、战后,曹刿都有哪些言论和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复习本课。

(一)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思考问题:

(1)曹刿的身分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在此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反映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句。这三个字引起了下文战争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认同哪一方面?理由是什么?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

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施惠);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享神);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狱)。认同第三点。表明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通过对这三方面准备的评价,体现了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 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

(5)本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转入对他临阵参战指挥的描写。

(6)本段中曹刿有哪些行动和言论?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

明确:先写了曹刿与乡人对话,表现了曹刿的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其次写了曹刿请见与庄公论战前准备,体现了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先决条件的思想,显示了曹刿深谋远虑的品质。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并归纳:

(1)指出重点词语:

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弗敢专也----个人专有;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弗敢加也虚报;必以信实情;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2)重点句子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何以战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词多义:

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

(二)研读第二部分(第2段)

1、思考问题: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

(3)战斗开始时和齐师败绩时,鲁庄公是怎样做的?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攻敌时机和追击的呢?这分别表现了两人的什么性格?

明确: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体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心理。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体现了曹刿高明的指挥作战本领。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

(1)指出重点词语: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齐师败绩大败;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2)重点句子:

A战于长勺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思考问题: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的回答有哪两层意思?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一层解释他选择追击时机的原因。本段中夫战,勇气也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个省略句,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表明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最终夺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并归纳:

(1)指出重点词语: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2)一词多义:

故:故逐之(所以)

公问其故(原因)

四、人物分析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神;

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

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可见,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五、写作手法分析

1、对比手法的应用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课文剪裁的原则和效果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六、课后训练

(一)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2分)

鄙:

狱:

2下面各组加点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未能远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③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公问其故

故逐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用原文回答。(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二)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间:

专:

2下面各组加点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②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③必以信

小信未孚

④忠之属也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4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曹刿论战》复习课集体备课后教案

复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特殊句式;

综合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方法:学会总结,学会迁移,抓住规律,举一反三。

一、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

左 传

》,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着和文学名着。

二、复习重点一

文言实词:通 假 字;词 类 活 用;古 今 异 义;一 词 多 义。

自主复习: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小组交流,查漏补缺,准确识记。

复习检测

(一)一、区别下列各组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必以信()

小信未孚()

愿陛下亲之信之(4、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考题呈现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小惠未徧

2.肉食者鄙

3.小大之狱

4、再而衰

5、公将鼓之

6、神弗福也

(三)、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威武之师

B.肉食者鄙

卑鄙无耻

C.牺牲玉帛

英勇牺牲

D.忠之属也

赤胆忠心

复习重点二

语句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一定注意译准红色词语的意思

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等)

1.何以战?

2.夫战,勇气也。

复习重点三

理解文意:

(一)贯穿全篇的线索是()

A.战争

B.远谋

C.勇气

D.一鼓作气

(二)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文中表明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三)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1.彼竭我盈指什么时候?

2.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3.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草率进攻,鲁莽急躁;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考点呈现

1、鲁军战胜齐军的原因, 请结合课文判断,哪些是正确的(B D E)

A.战前对作战部署谋划的周密

B.战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C.鲁庄公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D.军事上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略

E.详察敌情以后才下令追击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3)一鼓作气 翻译:

4.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三、复习小结.紧扣课本,打好坚实基础。

2.把握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捉迷藏》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区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