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向善良致敬》有感

2024-10-07

读《向善良致敬》有感(精选5篇)

读《向善良致敬》有感 篇1

兼收并蓄话仁心

——读《向善良致敬》有感

3月31日《鄂尔多斯日报》刊登了曹文清的《向善良致敬》,读后感受颇深,忍不住提笔写写内心的感受。

2011年是中国道德事件频发的一年,也是中国道德底线备受拷问的一年,更有人说2011年是中国人道德、尊严沦陷的一年。道德事件在抢占各类媒体新闻头条的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着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是谁窃走了我们善良的心灵?是谁抹黑了我们充满正气的礼仪之邦?孝老爱亲等基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原本属于做人最起码应该具备的品质,如今却成了人人向往回归人性的东西,需要政府大张旗鼓地在各类媒体上广为宣传、弘扬,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以美德自称的国家耻辱。悲乎!为什么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生活与时俱进的今天,很多人却回味多年前的“朴素心境”:那个温暖良善、自力更生、相互扶持的世道去了哪里?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染色馒头、墨汁粉条、毒胶囊……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放心吃的呢?更具粉刺意味的是,类似双汇一边使用瘦肉精,一边广而告之“十八道检验工序”的欺骗消费者行为从未停止上演。当“捞尸索钱门”、“富二代飙车门”、“明星代言门”、“值班医生偷菜门”、“红包门”……一次次践踏着民众的道德神经,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一起接一起的道德事件带给人们的是严重地道德危机、道德焦虑和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无疑是使中国公信力陷入了巨大信任危机的典型,当公众对社会公信力失去信任,人们连道德的底线善良都放弃,还有什么可坚守的东西?“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我们今天不断提倡提高人民素质,其中提高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如果一个人连善良也丢失了,那他(她)就失去了做人起码的尊严。你都不善良了,又怎会“敬天爱人”?当人人都觉得别人可以做的,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人家可以挣昧心钱,我为什么不行?大家对破坏公物、“三只手”偷盗都视而不见,我也装作没看见算了;捡拾到钱包没人会主动归还,我捡到也不必费心找失主的思想在社会风靡的时候,道德滑坡也就成了多米诺骨牌,一倒众倒,随之产生的恶性循环效应就得整个社会来承受,当然也包括你我。就像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说的:“一旦道德底线失守,成为常态,我们将付出巨大代价,不论整个社会还是个人。”

“善良能使你自由自在地呼吸,拥抱阳光,它会让你在任何地方都能谈露胸襟,坦然地面对所有人和事,保持做人的尊严。”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坦然地活在天地之间。每个人都该努力这样做,也该努力这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大凡善良的人,都是生活朴实又乐观进取的人,都是值得信任的人,生活在相互信任中式多么的幸福美丽。”善良之人,多懂得“敬天爱人”的道理,并能以积极阳光的心处人处事,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善良之人,多懂得感恩和知足于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并用美好的情感去滋润生活,而后把这种美好的情感推而广之,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爱吾爱,以及人之爱。亚马孙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祖父曾对他说:“杰夫,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可能更合适!本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敬天爱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可!反倒是提防、淡漠、质疑成了中国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潜规则盛行于社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只是孩子们完成任务背诵的篇目而已,其真谛却被邻国韩国运用、渗透在整个国格教育中。教育的偏差和成人世界的影响,已经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本来属性!善良正逐渐远离着我们!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他先敬天后爱人,你不热爱大自然,如何爱人?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就忙着为他打造铺就名牌大学的道路,因为一个人有正确的人生观,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改善作出了贡献。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我们都没有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拿什么拯救未来?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觉得自己很无辜,可一旦洪灾来临,每个人势必会受到洪灾的危害。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道德事件”,我们许多人,从来都是批评别人的多,反省自己的少。大家都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却没有人认真地想想,认真地问问自己:我善良吗?我做了善举吗?我是否用善良和善行教导了孩子?我又是否将善良和温暖传递给了周围的人?我是否全力以赴面对生活和工作,承担起我该承担的那份责任?我又是否为社会的进步多做了一点点、多付出了一点点却仍然毫无怨言?我是否已经变成一个道德上麻木不仁、生活中失去尊严的人?我又是否面对同样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别人?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那些“道德事件”灰暗面太多,而看到人性光辉面太少。“7〃23动车事故”中的特警邵曵戎、“最美妈妈”吴菊萍、支教夫妇胡忠谢晓君、无臂钢琴师刘伟、卖羊肉串的阿里木、恪守孝道的孟佩杰、“小悦悦事件的陈贤妹”……你敢说这些人不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你敢说他们身上闪烁的不是人性最光辉、最温暖的东西?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炒作和报道,我们是否应该少一点盲目义愤,少一点评论争吵,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呢?

有人把道德溃败的原因归根于谋利,事实上,逐利和道德并不是天然相悖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释,人首先是自利的。但人在自私的同时,天性里还懂得同情。“人之初,性本善。”对于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更相信,中国人不是缺乏善良,中国人只是更小心谨慎地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甚至不惜将善良深深地埋在心灵的荒芜之处,从不去主动修葺。所以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呼吁:我们本善良!请不要忘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更不要让善良因长久乏于运动,继而患上“肌肉松弛症”。

要改变社会这种缺乏信任感、责任感的风气,制度建设是关键。普通人的道德力量和勇气不仅来自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所说:“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强有力的保护。”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良好的社会,不仅应向全体成员提供公平的环境、公正的秩序,还应对其成员进行道德引导和精神塑造。当整个社会道德的呈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时,我们才能在路遇突发道德事件时,少一些利弊得失的权衡,多一些义无反顾的善举,才能毫不犹豫地凝聚起向善的道德力量。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离不开的就是“道德的血液”,每个人都有义务、也要有勇气为国家的道德血液注入自己的宝贵道德血液。只要我们的政府做到以榜样的力量扶正祛邪,以制度的威力惩恶扬善,相信亿万民众焕发的道德热情,定能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持性资源”。集腋成裘、积沙成塔,道德建设,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死守道德底线,不能因为没人监督就肆意而为,不能因为利益的诱惑而出卖良心,谨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多行举手之劳之善事,道德的力量才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传递延续。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只有当你能够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吴菊萍说的一句话非常好:“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事实上,当好人并不难,人人都可以践行:孕妇、老人上车,主动让座;路遇垃圾,顺手捡起丢进垃圾箱;盲道上有块砖头,赶紧挪走;邻里相处,互帮互助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朴实无华的小事提升人格行为,为我们的社会道德真真正正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添砖加瓦。

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大夫为了多看几位患者,从一上班落座后就没有松懈的间歇,不敢喝水,因为怕上厕所,直至下班后从座位上用手扶着腰缓缓站起……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中国的变革是文明变革转型期,经济的转型只是表面,权本位—钱本位—人本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信念,我们坚信,每个人都坚持努力的话,就会有无数微薄的力量叠加成人间的大爱大善和大美,成为这个世界为之欣慰的理由!

为了你我,为了社会,请敬畏善良吧,请努力善良地生活,因为善良可以丰富高贵,因为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你有多美,这世界就有多美;你有多善良,这世界就有多善良。

(吴茜)

读《向善良致敬》有感 篇2

于是, 在2013年寒假的闲暇中, 我阅读了他的获奖小说《蛙》, 我再一次被这部根植于中国大地,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所震撼。

在《蛙》中, 作者精巧地把书信、元小说叙事、话剧融合为一体, 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 作者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我的姑姑“万心”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 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 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 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 (万足, 小名小跑) 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作品中散发出作者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以及直面历史、现实的勇气触痛了我的灵魂。

作品描写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而我这个被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到的个体也在近几年关注起计划生育政策。拨开历史的迷雾, 关于中国人口政策的记载出现在1949年9月21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次会议记录里, 当时新中国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中国人民在多年战火洗礼、百废待兴的废墟之上, 欣然地发现当时中国的两大优势: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五十九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就必须把这两大优势充分地加以发挥, 于是地大物博、人多干劲大的思想自上而下地在神州大地散播开来, 在新中国休养生息、相对和平的时光里,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 中国的生育高潮出现了。在1950-1953年间, 我发现了与今天截然不同的情况:禁止打胎、禁止进口避孕药。直到1953年, 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结果显示, 通过全国育龄夫妇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口已激增到6亿。从此, 中国领导人对这一数字感到担忧、矛盾, 在人口急剧膨胀的同时, 人们对人口政策进行了反思、质疑、争论、预言, 直到1971年, 人口“有计划地增长”成为了国策, 中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开始接踵出台。小说中的“传奇故事”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发生的。

为了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计生工作人员需求量大增, “姑姑”就是这其中典型的一个。这位战斗在计生工作第一线的乡村妇科医生从此身兼两种极其复杂的身份:一方面是作为用科学方法接生的乡村医生, 挽救了许许多多可能死去的产妇和婴儿, 战功显赫, 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 堪称“送子娘娘”;另一方面又是作为坚决而忠实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 强迫多少孕妇人流、妇女上环、男人结扎, 令人感到冷血而无情, 算得上“杀人如麻”。这样两个截然分裂的人物形象统一在一个人身上, 她一生无子一心只为革命工作, 这个被早期的情人称为“红色木头”的“姑姑”, 却深陷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我感到了历史的残酷:既为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命运, 也为作者几近“超然”而冷静的笔触。

为了把超生行为扼杀在孕妇的肚腹之中, “姑姑”践行的是“该流不流, 扒房牵牛”的理念, 这引起了我对童年时代家乡许多关于计生标语的回忆, 有劝诫的:“国家兴旺, 匹夫有责;计划生育, 丈夫有责”;有直白的:“该扎不扎, 见了就抓”;有令人恐惧的:“宁添十座坟, 不添一个人”;有利导的:“要想富, 先修路, 少生娃娃多种树”;也有冷漠的:“喝药不夺瓶, 上吊就给绳”……当今天我们以普世价值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年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必须承认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这些变化取得的背后定然充斥着不为人知的暴力和血腥, 也一定少不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反思, 社会每一步前进的步伐中总离不开血和泪的印记, 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今人的立场貌似客观地去评断当时的人和政策, “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在为了计生工作曾将无数不能出世的“蛙” (胎儿) 挡在人世大门之外的“姑姑”宣布退休的那天晚上, 在醉酒归家的途中, 她误入一片洼地, 却被无数的青蛙围困、攻击, 她感觉到“那天晚上的蛙叫声, 有一种怨恨, 一种委屈, 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 至此, “蛙”与“娃”, 通过“姑姑”的幻觉, 内隐的联系被贯通了, 在狼狈地脱逃洼地之后, “姑姑”坚硬的内心开始软化, 她开始忏悔, 当她对孩子充满前所未有的期盼的时候, 这个早已错过生育年龄的计生干部的形象变得更加地复杂。她不择手段地帮助自己的侄儿“万足”和徒弟“小狮子”得到了一个孩子。这样一个富有张力的人物是离不开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我能从她身上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 与这些宏大的社会变迁相比, 当事人的喜怒哀乐也许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可是我一样会被带入那个背景之中随人物的曲折经历欢笑哭泣, 并为今天的中国人口状况感到不安。

可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 历史就能告诉未来。如今的中国, 已然处于老龄化时代, 在独生子女政策弊病显现的情况下, 在丁克一族的集群现象中, 在失独家庭数量的递增里, 在自杀事件的频繁出现后, 在对未来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期待中, 我愈发感觉到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正在我阅读《蛙》的过程中, 外婆以93岁的高龄告别人世, 她也像多子的蛙一样, 生育了8个儿女, 其中两个不幸夭折, 剩下的五女一子一共为她繁衍了18个孙儿, 还有许多的重孙, 在我们这些后人参加外婆的下葬仪式时, 有70多个孝子贤孙跪成了一列长长的队形, 当外婆的寿材缓缓通过我们头顶的时候, 泪水纷纷涌出了我们的眼眶, 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此起彼伏、经久不绝。她曾经是中国人口政策中多产的“英雄母亲”, 而我们这些被中国人口政策计划过的人现在却面对着新的困惑:体制内的公职人员一旦超生将面临“开除公职”的处罚, 体制外的超生队伍却基本上用钱就能解决法律的惩罚;人口政策在城乡、地域、民族的差异让许多人选择了移民生育。许多人无法预知现行的计生政策会在何时调整, 相对于那些“有钱的罚着生、胆小的偷着生、当官的二奶生”的人们, 那些胆小而又没钱的多数人只能寄希望于遥遥无期的国策调整。

故事的结尾, 那个幼时曾被万足喂养过的女婴陈眉却在多年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万足的“代孕工具”, 当万足一家沉溺在老来得子的巨大喜悦之时, 忆儿成疾的陈眉却在疯狂地四处找寻、抢夺自己的孩子。悲喜交加的场景反复出现, 科技与人伦的关系问题凸显了出来, 欲望与理性之间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冲突。作者冷静地描述了当下的代孕乱象, 他超然如常, 不加评论, 只是平静地叙述, 也许他要把审判的权力交给历史吧。

读《向善良致敬》有感 篇3

黄正华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对过往的反思与改进。《战狼2》票房能在上映短短几天内突破十亿,除了剧情撰写、演员演绎得合理、到位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民族的情怀、人性的写真和深沉的哲学,是一部很有内涵的电影。

作为老百姓的我,一直觉得军人这个字眼很陌生。在看了吴京的《战狼2》后,可是感受到了军人的使命感和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气概,使我热血沸腾。

影片一开始,是吴京扮演的主角冷锋带着战友的骨灰回到其老家祭奠台上,其妻子和母亲受到地方恶霸的.凌辱。冷锋看到受尽凌辱的妇女老弱,一气之下,当着警队面前踢死了恶霸头目,为了兄弟情舍弃了自己最重视的军人身份。这让我感受到其对兄弟情义的珍视。

在丢失军人身份的冷锋开始了复仇的生涯。为追寻杀妻凶手,两年间,冷锋跟着货船走遍了整个非洲,没有一点消息却仍然不放弃。影片中有一幕,冷锋和人比赛喝酒的时候,他想起了亡妻龙小云,欢笑中流下了眼泪。或许冷锋是想通过喝酒来切换这个现实,让回忆看得更真实。这让我感受到其对爱情和承诺的执着。

冷锋为了拯救在非洲相认的干儿子的母亲,来到了其母亲工作的中资工厂。中国海军因为国际条例的阻拦,只能出一架直升飞机来营救他们。身为中国人的厂长知道只有一架营救飞机,提出只救中国员工。冷锋看到了非洲员工的绝望,内心纠结。他说道:“不管是中国人或者不是中国人,我都要救,而且妇女和小孩优先。”顿时迎来了所有人的欢呼和掌声。这让我看到了爱心是无国界、无私的。

冷锋和雇佣军头目在最后的生死搏斗的时候,大反派说:“你们是懦弱的民族,就应该给取代。”近代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也抹之不去的一段耻辱史,值得我们每一代人引以为戒,从中汲取教训启示。

这部影片最后的时候,冷锋面对着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举起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带着队伍安然通过了,这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背后有个强大的国家,而且是一个致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

我深刻地体会到,弱国是没有和平而言,人民连哭泣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在战争中根本没人看到你的眼泪。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强大,强大到可以守护自己的疆土和人民。中国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民不断地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强有力的回应了冷锋对反派的那句话:“那是以前!”中华大地这头雄狮已经醒来了!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民的贫穷和绝望,让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且这个和平的日子是我们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懂珍惜,更要居安思危,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电影落幕,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近日看了一篇写大桥上的栏杆的文章:人来人往的高桥上并没有人去扶着或者靠着栏杆,但桥上的栏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既可以让你桥上走得安心,更是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平年代的军人就是这国家的栏杆。简单的比喻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年代,军人都有其重要的使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连说话的底气都没有,国家的和平发展更是免谈。

正是影片深深透露着的爱国情怀牵动着每个观众,从古至今,爱国精神都点燃了人们每一处汗腺,令我们热血沸腾:岳飞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辛弃疾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苏轼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文天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我要向祖国的军人致敬,是你们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人民在世界上站了起来。身为港口工人的我也是深感骄傲,因为我以另外一种方式为国家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 观电影《芳华》有感:致敬,别样的青春年华

★ 观电影《惊心动魄》有感

★ 观电影《百鸟朝凤》有感

★ 观《战狼2》有感:铮铮八一,向军人致敬!

★ 关于致敬烈士的短句

★ 致敬烈士的句子

★ 观电影《活着》有感作文

★ 观电影《倾城之恋》有感

★ 向抗美援朝烈士敬献花篮活动有感及心得

读《爱不老善良不老》有感 篇4

“顺其自然”到底是谁,已经不怎么重要了。他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那份善心,他为宁波的贫困学生捐款――解了多少人燃眉之急,给多少人带去了温暖,帮助多少人实现了梦想,让多少人在无助中看到希望的光芒。

白方礼,靠蹬三轮车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两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把生活压缩到了最简朴,却把善良释放到最动人,人格升华到最极致。

吴锦泉,靠磨刀先后捐款五万余元,磨一次刀一个硬币,他日积月累的硬币足以堆积如山,足千斤重,却不比老人那高尚的美德。

张纪清,化名“炎黄”,他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增添感动,默默捐款二十七年。“炎黄”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脉香火,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高尚品德,你为我们点燃。

倪超,曾因家境贫寒被婉拒捐款,却坚持捐款十五年,他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年至少捐款一万元。这平凡的老人,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有着自己朴素的`目标,老房子里至今还没有热水器和洗衣机,但,他的精神不会平凡,不会朴素,不会清贫……

马旭,年轻时,她是中国第一个女空降兵,老年时,她用自己淳朴的善心继续书写传奇。到八十五岁时,仍过着清贫的生活――住着小平房,用着几十年前的家具,最好的鞋子才十五块,却把攒了一辈子的一千万元捐给家乡。她虽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年龄已老,但她的爱与善良,永远不老,永远活在活人们心中――

吴定富,拾荒二十四年,连一元钱公交钱都不舍的花。他想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不能辜负老人对我们的期望。

王珏,化名“兰小草”,每年匿名捐款两万元,一款就是十五年,他乐善好施,治病救人。他把病人冷暖常挂心头,关爱病人,他也会得到关爱,他守护着人们的生命与善良,在他逝世之际,人们坐船来到海岛送别王珏,人人都是善良的,人人都是平等的……

读《向善良致敬》有感 篇5

做一个善良的人――读《两个神奇的魔术师》有感

暑期里,我看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这本故事书,感触良多。其中《鲜花巫婆和神奇的鲜花》这个故事令我爱不释手,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它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处,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文中讲到,鲜花巫婆每过一个生日,都要插一朵鲜花,鲜花非常神奇,不仅不会枯萎,而且还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鲜花巫婆心地善良,经常用自己身上的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一天,有个叫凯丽的女孩,为了给失明的奶奶治眼睛,来到鲜花巫婆门口,请求帮忙。鲜花巫婆从身上摘下一朵花并对凯丽说明花的用法,凯丽谢过鲜花巫婆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凯丽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小凯丽觉得它很可怜,就用鲜花巫婆给的花救了小动物。结果这个消息让小动物们传开了。它们为了感谢小凯丽都去向鲜花巫婆要花去救治老奶奶,鲜花巫婆都一一答应了它们。但鲜花巫婆每次从身上摘一朵花,她的年龄就会少一岁。久而久之,巫婆仅剩下一朵花了。最后为了救治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狐狸,用尽了身上最后一朵花,牺牲了自己。

读完后,我被文中鲜花巫婆的美好心灵深深地震撼了。在生活中,像鲜花巫婆一样拥有一颗善良、助人的美好心灵的人还真不少。

那是一个冬天,寒风凛冽,天还下着下雨,我乘车回家,在车站等了很久也不见车来。在雨中冷得浑身发抖,张望着汽车开来的方向,终于等到了一辆汽车。我急忙上车,却忘了拿书包,等车开动了才醒悟过来,急得直跺脚,眼泪也流了出来,售票员阿姨看到了,亲切地问我怎么啦?我“哇”的放声大哭,指着窗外,语无伦次地说:“我……我的书包落在刚才等车的地方了。”阿姨听明白后立即叫司机停车,冒着雨帮我拿回了书包。看着头发湿漉漉的阿姨,我连声说:“谢谢阿姨。”阿姨回了我一个微笑,我觉得那个微笑是天底下最美的笑容。

上一篇:英文求职信经理助理下一篇:为爱心让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