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洗澡》的相关评论(精选7篇)
电影《洗澡》的相关评论 篇1
上善若水
2005-10-26 09:37:08来自: 韩兮(北京)
洗澡的评论
《洗澡》影片的主旨便在于“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此,就影片中关于水的电影表现手法作一初步分析。
不可否认,本片由于情节简单,投资也比较小,尤其所涉及的场景主要在于澡堂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所以,水是作为主要道具而出现的。而作者也特意通过一些反复性及对比性的镜头来强调水的内涵,同时也加深了对水的认识,这是一种画面的传达,在无形中也表意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问题。
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二民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即手持水笼头举过头顶,让喷出的水从天而降。在影片中,二民的这个举动反复出现达到五六次之多。这样,就使观众的视觉记忆得到了强化,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个镜头时也许会以为作为二民这样的弱智,这样的形为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行为,只会引起观众对二民这个人物可爱之处的发现。但随着影片的深入,这个镜头反复强调地出现,这就不能不引起观众的思考。二民的弱智角色恰好可以使导演利用仿佛是现实的手法来拍摄这个具有表意特征的画面。我们大概都能理解,本片主要是在表现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文化中水是无形无声而又无为的,这是中国民间的处世哲学,源自于中国古老的道家学派。这种无为中的有为,无意识的亲情与温情恰是导演对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提炼。因此,这个镜头就是要说明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实际即代表中国文化的高于一切的地位。
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还有一个是胖子在唱《我的太阳》。从影片的直观感觉来看,胖子若不沐浴在水中则他的喉咙是无法张开的。这个镜头也反复出现了三四次,而它所表达的含义正是把中国以水为形的神韵文化推到了极致。我们知道,《我的太阳》是意大利歌曲,代表着一种西方文化,意大利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具有突出成绩的国度。但就是这样的对于中国人来说的外来文化若没有水的滋润却无法成形。可见,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具有多么大的力量。但若只是从征服的角度来说,这未免有失公允,导演所要传达的实际上是一种融合。我们无法阻止也不应阻止异族文化或说现代文明的入侵,那么,我们就要做到让那些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才有可能发展。由于这个镜头要承载巨大的文化冲突,所以导演也令它出现了若干次。
另外,本片中有两个颇受争议的段子,即陕西的缺水与西藏的圣水,这与现实的水文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我认为,这种对比的作用并不是意在找出差异,而是要丰富中国以水为表意的传统文化,更加明确地说明水是中国文化的神圣载体。
1999年于通县一池洗涤灵魂的碧水----<洗澡>
2006-06-08 09:09:46来自: 史努比(Ōsaka)
洗澡的评论
“爸爸说,他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洗澡,圣湖的水不仅能够洗涤身体,而且能够洗涤心灵…”澡堂子里放得满满的一池子水,蓝蓝的。老牌
子上写着四个大字“上善若水”
隔了很久,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洗澡》,仍然流泪了,也仍然有笑,每看一遍体会的东西都不一样。
我们年老的父母要的是什么?儿女绕膝,老友常聚,颐养天年,也许这是所有中国人老了的期待,虽然他们从来都不说。朱旭演的老爷子
有许多细节,远在深圳的儿子意外地回来了,家里照样吃炸酱面,他接过崴了半截的黄瓜问儿子,还吃得惯吧。南方不怎么吃。儿子说还好,就是没有这么好的酱。儿子给买回来了按摩器,他乐呵呵地坐上去,跟旁边的小儿子说,还挺舒服哈。儿子说那我去把回去的机票买了,他愣
了一下,马上又接着,啊,去吧,然后在两个儿子都出去之后怔怔地坐着。天儿热,睡不着的儿子起来冲凉,他看着儿子用的凉水,虽然儿子
说在南方凉水习惯,他还是戴上手套拧开了热水管,面对几根大粗管子的老爷子面部表情很严肃,我觉得那时候的他很有父亲的尊严。
儿子说要走,他和小儿子在水里憋气,头也没抬。他和小儿子每天晚上出去跑步,在胡同口比赛,还施展小小的诡计,和小儿子玩水龙头,这样的父亲应该是完美的了。小儿子走丢了,他生气的冲着大儿子嚷嚷,我们俩好好的,你回来干嘛?我知道你看不起这个澡堂子,看不起我,可是我看着那些老街坊,我知足!可是在公园热闹的长椅上,儿子表态似地说我以后常常回来看您,他又安慰儿子,那天我气头上说的话你别
在意,啥时候把她带回来看看就行了。突然暴雨的那个夜晚,上房帮忙的父子之间好像一下就消除了很多隔阂,就像清晨看到的雨后干净的天
空。但是他也跟儿子说,房子老了就和人一样,好多地方再修也修不好了。
儿子要给他搓背,接了个电话的当儿,父亲就过去了。连给父亲搓背都没有做到,也许是儿子以后一生的遗憾了。“子欲养而亲不再”,有体
会的时候多半都是晚了。
人哪,还是越简单越幸福。特别喜欢姜武演的傻儿子,整个电影里,他是最出彩的,一直都是快乐的,捏着衣角,咧着大嘴,拿着小棍沿
着墙根划,跑步的时候非要从电线杆子里挤过来,最喜欢听小胖子淋着水唱《我的太阳》,对拧水龙头的张金浩抗议时拿大胸脯顶他,拍脸盆
里的水嚷嚷“干嘛呢!”失踪了一天啃着苹果回来,进了门还满脸得意地从兜里掏出另一个大苹果,他枕头边放着红苹果睡觉的那个场面特别可心。他简单,表达感情有自己的直接的方式,他和哥哥生气,低着头跟着哥哥走,照样拿小树棍划墙,哥哥站住,他就停下冲着墙。父亲走了,哥哥拦住闷头干活的他,说爸走了,再也不回来了,他抱着哥哥说,爸牺牲了?最后和哥哥一起跑步,他多了心眼,没等哥哥数完三,他就先跑
了。他在空荡的大澡堂子里唱歌,我爱你,我的,爸爸。
现在日益被提出来的都市人心理疾病其实没那么恐怖,老爷子解释得好,那是心理碍事,小胖子在水龙头下终于唱出了高八度的太阳,张
金浩和他勇裸抓贼的媳妇在一池热汤中治愈了一切。用药了吗?没有!上善若水,如果人都像水那么平静澄清,心里哪有地方长虫子?
《洗澡》虽然是男人戏,但是充满北京市井的温情。长泡澡堂子的老几位各有特色,热热闹闹,掐架斗嘴,这些老人很让人希望他们能活
得再长点再长点。可惜演吴大爷的封顺老爷子在戏拍完就撒手了。
何冰终于修好了澡堂子的霓虹灯,老爷子早就说了,别老想那些花花点子,踏踏实实干点正经事,希望他一直记得。
06/05/28 澡雪的精神阿瓦(遵义)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最近才在罗庄堆积如山的盗版碟堆里翻到它。
老刘是个开澡堂子的。澡堂里面按摩、修脚、搓背、拔罐一应俱全,同时还是个类似于沙龙的交际场所,人们在这里聊天,飙歌,斗蛐蛐,泡在水里自得其乐。
老刘对他的工作无比热爱,这种热爱也自然传承到二儿子二明身上,这个傻子有些像阿甘,简单地生活,快乐地嬉戏,孩子般单纯可爱。一老一少,经营着这间澡堂子,貌似低俗的职业、场所,以致于老刘的大儿子大明会羞于启齿,羞于回家。
然而,文化就在这一池清水之中,澡堂里高挂着“上善若水”、“大道无言”这些道家的精髓之言,俨然在昭示着某种人生、某种信仰。
随着剧情的展开,让人感到那一池清水仿佛也洗涤着我们的灵魂,污垢一点点被冲刷掉。
智者若愚
2005-11-21 10:50:42来自: 韩兮(北京)
洗澡的评论
灵魂脱离于肉体游离在情感的空间中,仿佛在波澜的大海上有一叶扁舟沉迷着暴风和巨浪的呼啸声,找不到归宿,也不清楚确定的归期,除了在随波逐流的形式中进行无谓的思考以外,一切危险与灾难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包括肉体的萎靡与 恍惚间,世界电影开始关注傻子的生活空间,创作者们找到了一条表达艺术的捷径,可以摆脱现实的逻辑,用反人物的思维进行创作。我们最熟识的傻子莫过于阿甘,那个运气极好,可以永无休止地创造神话的阿甘只是个傻子。在《雨人》中有一位集弱智与天才于一身的傻子哥哥,他反讽着数字化时代的机械思维,同时,却让汤姆.克鲁斯找到一份久违了的亲情。这些傻子是弱智吗?还是在冥灵之中尚存有一丝宽容,使这种人苟活又游荡在纷繁的尘嚣。
终于,我们迎来了自己的傻子,他叫二民,是张扬新片《洗澡》中的角色。二民的确是傻子,而且是个普通的傻子,他没有天才般的本领,也没有可以传记的运气,他无法创造什麽奇迹,却极力的想挽留住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但他所重复而且永远不会感到腻烦的生活方式仅仅代表着落后,这种落后让人感到亲切与温馨。
每一个人,尤其是新时代的宠儿们,对落后会嗤之以鼻,而在心中不断地勾勒着未来的蓝图,那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其实只是物质的具像而已。我们穷,穷在汽车的轮胎与大厦的钢筋中,于是,我们把西方的照片当作快餐来品尝与消化或吸收,但照片永远只能摄下物质的世界,而且需要照明。为了环保,我们可以抛弃筷子,但绝不能忘记使用筷子时那巧妙的手劲。但我们确实是统统的扔掉了,抛弃了,与国际名正言顺地接轨了。我并不知晓张扬设计这个傻子的初衷,便妄自揣测起来。也许,那是一份无奈吧,一种迷惘心情的宣泄。这个进化的年代中,还有谁不去追求进化的生活空间呢。违反这个规律的人就是傻子。社会无比的悲哀与残忍,当你试图在已被摔得粉碎的瓷器中寻找点古朴的嵌丝花纹时,你已被排斥在众人之外,你当然就是傻子,你还能当什麽呢。
姜武扮演的二民可爱之极,胖乎乎的,爱听《我的太阳》。但他最喜欢的是将皮管子指向天空,让水倾洒下来,这是龙的本领,也只有龙的传人才会如此。然而,二民每次展示这个意境的时候,观众都在笑,虽然是善意的嘲笑,但我的心却因此而痉挛,仿佛有一柄超薄的手术刀掠过心际,那微微的寒意与莫名的恐惧奇袭着我,没有血,也没有刀痕,隐隐的来自于地狱的疼痛刺激着我的大脑,血液断流了,眼前一片茫白,我进入到傻子的状态中去。我们总是自以为绝顶聪明,自认为走到了潮流的前列,不再会去做有意识的当回傻子的游戏。孰料,张扬竟用洗澡水将我们浇醒,可以睁开眼睛,看见面前傻笑着的二民。
二民的生活很有规律,这是得益于父亲的教诲,早晨拖地,白天工作,晚上跑步,即使父亲死后,他依然如故。父亲走得很安祥,他没有因为看见澡堂拆迁而感到悲伤,也没有因为换过新居与街坊分离而感到孤独,他是幸运的,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他隐遁了,躲开无法抗争的进步。但作为父亲翻版的二民则不是那麽走运,他是新时代的人,需要面对新时代的空间,而他对自己的未来却茫然不知。尤其父亲逝世的那场戏,我是如此设计的:父亲已经死去,身子软软的,慢慢地滑进水中,没有气泡,什麽都没有,水下的面庞安静从容。二民开始计数,他大舌头的声音在澡堂中回响,二民一本正经的数着,数字已经超过了父亲往日憋气的极限,他却浑然未觉,声音中竟然还带有一份惊喜。这时,大民打完电话......二民如何能够料到他的生活方式是多麽危险,他对那个必然的归宿竟然熟视无睹。不知这样改动,张扬是否赞同。
父亲既已仙去,大民和二民的矛盾立即浮现出来。其实,兄弟俩的关系早在影片前半部中就有所体现,只是被父亲与大民的冲突和父亲与二民的生活遮掩住了。兄弟俩上街,二民走失,他是多麽的不容于这个新兴的时代,而大民这个都市人也无法保护自己的亲人,这难道不是一个质疑的情节吗。迷失在都市中是张扬有意无意带出的情绪,《爱》片中那个端早点,矗立在高楼森林中的徐静蕾和本片中的姜武是何等的相似。二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方法,划着墙走,仅仅出于习惯,但他成功了。父亲死后,澡堂也终要去的,二民是无法挽回这个局面的,哥哥则如拆迁般突袭了这个可怜的人。二民将要失去一切,他的未来在哪里,哥哥是如何帮助他的,这些问题使观众关心二民的命运,创作者无法给出答案,那个未知数极具诱惑力,但结果往往会异常苍白,于是主创人员不必再说。
阿甘傻得令人羡慕,雨人傻得叫人称奇,二民却傻得让人可爱。其实,电影中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傻子,每一个傻子都是抽象出来的具像,都在替主创人员完成某种意象,但他们的口,他们的行动却是表象的傻子状态。我所怀疑的是,除了借用傻子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但事出必有因,这也是无奈之举,现实中有如此特点的人岂不都是傻子,导演是自嘲还是反讽,这留待观众讨论。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比较明白的,傻子除了有傻子的特性以外,还有人的性格,仅此而已。
2000年于小西天
电影《洗澡》的相关评论 篇2
一、父与子之间的隔阂与理解
从大儿子大明回来时的着装打扮,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与这里的人有着许多生活上的差异。之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炸酱面,父亲问大明“还吃的习惯吗?那边不常吃吧?”大明生硬地回答“还习惯”。从父与子一问一答的简短对话细节,可以看出父子俩关系的疏远。当然这也通过二明与父亲的打闹、嬉戏,以及相处融洽来起到强烈的衬托、对比作用,突出了主题。大明与父亲之间表面上关系很好,但实际两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为大明是为了逃避继承父亲澡堂事业才一个人跑去深圳发展,这次回家也是因为误会了二明寄去的一张明信片,以为父亲去世才决定回家看看。他们一直将矛盾掩盖着,隐藏在心里。后来当大明因为忙着买飞机票而使二明走丢,父子之间的矛盾终于被引爆了。在那夜晚的小巷中,父子俩吵了起来。父亲更是在被激怒的情况下,说出了那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话,由此两人的矛盾被推向了顶峰。但这也使大明开始体会到了父亲的感受,他其实也十分懂得孝顺父亲,只是一直缺乏合适的表现机会。在那暴风雨的夜晚,大明帮父亲挡屋顶时,父子俩之间没有太多的话语,有的只是默默的互相帮助。这一情节推动了影片的继续发展,之后大明给父亲端药喝,送父亲一台按摩器,这些事为父子之间恩怨的化解奠定了基础。整部影片就是围绕大明与父亲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化解为主要线索展开的,揭示了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两人之间的差异、矛盾。
二、新旧文化之间的交汇与冲突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个现代文化的写照,男青年何正在马路边的洗澡机洗澡的场景。洗澡机所表现的是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和利润的最大化,这是社会流行的快餐式洗浴文化。而澡堂子是与路边洗澡机完全不同的、慢节奏的、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是一个放松心灵的空间。因为里面既可以围坐着下象棋,又可以争吵着斗蛐蛐,甚至还有在里面顺带解决债务和家庭问题的人。可两者终归还是存在着冲突点,正如片中何正对老刘说的一样:“老爷子,如今生活节奏这么快,谁还有闲工夫来你这儿泡澡啊?”这句话道出了天机。也正是因为社会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才会产生像大明一样追求利益而到深圳发展的商人,也由此造成了大明的生活方式、习惯与父亲所代表的传统的、老一辈人的不同,这也是父子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南北方文化的差异、新旧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样也影响到了老北京的社会风貌。为了建商业区,包括澡堂在内的许多老居民区被迫拆迁。虽然许多老居民都不愿离开这里,认为热水器代替不了澡堂,就像二明不愿面对父亲的去世、澡堂被拆的现状一样。虽然他也极力阻止过,但终无法阻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影片在这里也充分体现了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发展下,心理、认识上受到的强烈冲击。
影片以洗澡为题,是有特别意义的。因为水与中国古老文明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对水的渴望使古人历来崇拜河神与龙王等神灵。正如片中所说一样,洗澡不光能洗净人们的身体,还能净化人们的灵魂。“上善若水”是人们可望而不可求的境界。其实片中也充分体现了人们之所以喜欢来清水池澡堂洗澡,是因为喜欢老北京淳朴的文化生活氛围。清水池澡堂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好场所,在那里人们相处融洽,其乐融融,可以无拘无束的交谈,忘却了一切烦恼。
电影《活着》剪辑评论 篇3
电影《活着》是一部纪实风格的影片,该影片大量运用了长镜头,给人一种切身经历的感觉,影片剪辑自然流畅,让人不知不觉就融入影片中,随片中人物悲喜,也使人为片中人物那悲惨的命运而心酸落泪。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四十年代的一条民间小巷,交待了影片开始时的背景,而背景音乐也是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乐曲,为整个影片垫下了情感基调。接着,镜头切换到一家赌场中,从而带出本影片的主人公,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整个影片中都穿插了一个看似无意的主线——皮影戏。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他败了家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解放战争时期以至后来的文革时期,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虽然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变成了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装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使影片的主题——“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在叙事结构上,电影《活着》采用了以时间推移带动影片情节发展的明线线索,由此可将影片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大户人家的公子哥福贵由于嗜赌成性,不但输光了祖上的家业还气死了父亲,身怀六甲的妻子家珍无奈领着女儿凤霞回了娘家。福贵只得靠变卖仅存的一点家财维持生活。一年后,家珍带着凤霞和出生不久的有庆回来。本以为日子从此会一帆风顺,却不料一家人此后又经历了福贵被抓去当了壮丁,凤霞成了哑巴,有庆被倒塌的墙圮压死等等一系列的悲剧事件。
该影片的镜头间的切换大都是非技巧性切换,镜头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使得镜头的切换自然流畅而不显突兀。在少部分情节中,影片的切换用了非技巧性过渡,如淡入淡出,叠影等,这些技巧性切换大都因为镜头间没有多大联系,而运用技巧性切换使得影片更具艺术感。
影片中还运用了多种蒙太奇的编辑思维方式,如在影片开头,福贵在赌场里赌博,镜头就在他赌博与皮影戏间切换,此处用的是平行蒙太奇,后面多处描写皮影戏的镜头也都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更完整地表达了事情的发展;在福贵被共军解放后,回到来看见女儿凤霞,问她她母亲在哪,然后下个镜头家珍就出现了,这是典型的叫板式蒙太奇,这样的表现形式使观众能即时看到想看的;在批斗龙二时,人群的呼喊声的处理用了象征蒙太奇,突显了人们对中共的支持。
影片在剪辑方面处理得很好,整个剪辑自然流畅,镜头间连接紧凑,没有突兀的切换,也没有多余的镜头,简洁但不失完整地表达了整部影片的主旨。人物出场总会先用全景交待环境,再用近景突显人物的特征,在人物对话时,镜头在对话人物间切换的时机恰到好处,很好地利用了主客观镜头的切换,使观众能及时扑捉到人物的动态。
该影片的拍摄角度大都在较低的位置,使得画面较充实,免去了许多杂景,虽然拍摄的是以前较贫穷时期平民百姓生活的景象,但因角度处把握得当,使画面在朴实中不失美感。在拍摄人物对话时,有部分用了特写镜头,捕抓到人物表情的细致变化;有部分用远景拍摄,较完整地把人物的动作带入镜头;有部分用的是近景拍摄,既捕抓到人物的表情,又能看到人物的动作。该影片在多种拍摄角度间做到很好的转换,不会一成不变,单调乏味,多角度的拍摄使我们得到的信息更完整。
你一直都是我的骄傲(电影评论) 篇4
浅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姓名:姚兴丽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日语102班
人们总是在歌颂母亲,唱诵母爱的伟大,却忽略了默默无闻的父亲和那伟岸如山的父爱。母亲节就要来了,希望大家在感恩母亲的同时也在心里给父亲留个位置吧。父爱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情?让我们一起跟随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里的镜头来感悟父爱的深沉与厚重。
《那山那人那狗》先后获得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最喜爱的影片”大奖、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以及2001年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故事的内容平淡却不平凡:做乡邮员的父亲因年老、腿落病而退下来了,陪着儿子走最后一次那条自己走了三十多年的邮路,一路上,曾经感情冷淡的父子俩,心慢慢靠近,渐渐理解和包容了对方。这样一部制作成本不大、也没什么大场面的电影却感动了无数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字:情。《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尤其令人深有感触的是父子之情,父爱像绵绵春雨,润儿无声;父爱像涓涓流水,绕儿之身;父爱像萧萧落木,守儿之心。而后儿子对父亲的爱,是蕴含在找父亲、背父亲、一句第一次喊出口的“爸,我们走吧”这些小细节里,像一首浅唱低吟的小诗。
从主题立意来说,《那山那人那狗》是以父子情深为重头戏,通过镜头前那一个个场景展现了父子的矛盾冲突、感情冷淡到互相理解包容的转变。影片开始于一个雾气迷漫的清晨。即将退休的乡村邮递员,最后一次陪接班的儿子走一趟去往大山的邮路。从一开始,飘渺优美的背景音乐,整洁碧绿的乡村风光,古典风格的湘西民居,奠定了整部影片唯美清新、温情脉脉的基调。跟随父子俩一起走上山路,在欣赏着湘西乡村的美景的同时,我们渐渐发现,这对父子的感情非常微妙:父亲由于常年在外送信,与儿子的交流非常少,儿子内心里既期待着父亲回家,又害怕和父亲说话,连一句“爸”也很少叫出口。至此,我们大概知道了,这条行程三天的长长的邮路,将是这对父子的和解之路。不出所料,在这三天里,儿子第一次走进了父亲过去的生活:瞒着盲人五婆,替她在外工作的孙子给她写信、寄钱;参加侗族人家的婚宴,和年轻的侗族姑娘跳舞;淌过一条阴冷的溪水,在溪边烤火;被山民用绳子拉着爬一段陡峭的山路,知道父亲曾滚下大山,昏迷了一个下午;在一座陈旧的风雨桥上歇息,喝那为行路人准备的泉水;在一个农户家里打尖过夜,听见窗外大山里繁复的虫鸣声„„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
而另一方面,带着即将离开大山的惆怅,父亲也渐渐走进了儿子的内心,从儿子的口中,他知道了妻子多少次望眼欲穿的等候,知道了儿子成长的孤独,更重要的,他知道了儿子虽然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但时代已经给他打上了不同的烙印:他喜欢听流行音乐,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血液里涌动着不安份的因子„„让人倍感安慰的是,在这条路上,他们渐渐理解和包容了对方。当父亲在儿子背上偷偷流泪的时候,当儿子无意中喊出“爸,我们走吧”的时候,相信所有男人都会柔肠百转,泪湿眼眶。那是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父亲,那是因为我们都是这样的一个儿子。影片在结尾前达到了高潮:在那个静谧得只听得见虫鸣的山村之夜,父亲坐在床边,看着熟睡中的儿子,轻轻地躺在他的身边。这时,儿子在梦中把头靠在了父亲的肩膀上,而且把腿也压在了父亲的腿上„„每个男人都想抱一抱自己的父亲,可是却少有人真正做到。父爱的伟大就是这样,轻轻地,悄悄地,不带一点矫情,不带一点吵闹,严肃地,认真地,爱着妻儿,爱着家。
从人物来看,《那山那人那狗》塑造了平凡、严谨、可爱的父亲和一个执拗、新潮、认真地儿子形象。影片中的父亲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乡邮
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放心儿子自己重新整理一遍信件;山路上呵斥儿子轻放邮包,后来又因儿子随意放下邮包而发飙;有些特殊信件要多走几里地去送,比如五婆的信;趟冷水河的时候叮嘱儿子要把邮包顶在头上;风雨桥上拼命捡拾被风吹走的信件„„但在儿子和父亲要开始行程的时候,儿子同母亲亲热的告别,但是对父亲不理不睬,父亲赌气而带有吃醋意味的说了句:“妈、妈的,叫得亲!”。父亲憨厚而可爱的样子凸现了出来。观众不知不觉笑了:父亲并不总是那么严肃的。而刚刚接手父亲的班的儿子,稍稍有些执拗:不让父亲陪着自己,总说自己一个人能行;埋怨父亲让母亲守望了一辈子,让自己孤独的成长;认为父亲工作这么辛苦,应该得到县里的认可,评个劳模什么的,起码也应该接到表扬信;觉得有公路的地方就可以搭便车而不去走那偏僻又没有人家的邮路„„在离开第一个村庄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伫立在村口久久不曾散去,儿子明白,那是乡民们在目送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心里受到不小的震动。两个人因时代的不同而坚持着各自的信念,但在心底里,两人一致都想干好这份工作,坚持这份平凡却有意义的事情。
从镜头来看,学美术出身的霍建起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拍摄了无数个清新唯美乃至绝美的画面。从未去过湘西的我惊讶于这些景致,清幽整齐的竹林,油绿盎然的稻田,古朴特别的民居,清澈见底的溪流,热情好客的乡民„„仿佛是油画卷的景跃进了镜头、跃进了我们的眼帘。父亲以及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脸上深深的皱纹,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生活所受的劳苦,岁月毫不留情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儿子一路走来,多次用手臂回去脸上的汗珠,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父亲的摸样,三十多年时间就这么在挥汗如雨中悄然而逝。在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看着年轻的儿子与侗族姑娘两人唱歌跳舞,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喝醉了的父亲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次次趟过冷水改道送信,都只为了看一眼心中喜爱的姑娘(年轻时的母亲)。后来父亲对儿子说:“我每次进山,只要看见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里面说,不定哪天要是我儿子看见了你啊,一定会迈不动步的。”这是父子俩第一次谈论爱情,父与子的两颗心渐渐走近了。侗族姑娘纯真的笑着告诉儿子:把碗扣在收音机上,这个就是立体声。儿子木讷了。儿子在山中的突兀感被这个姑娘打破。也
许曾经觉得自己跟这大山深处的人有隔阂,却在此刻全部化为虚有。在过溪的时候,为了不让已经落下腿痛毛病的父亲趟冷水,儿子执拗地背起父亲,心里想着“儿子背的动爹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是的,儿子长大了。过了溪,儿子对着父亲嘟囔了一句:“你还没这邮包重呢!”父亲楞了楞后说歇一会儿再走。老二(那条一直陪伴着父亲的狗)叼着柴棒过来,儿子问这是干啥的,父亲说是拿来生火的,烤一会儿再走,以前每次都是这样。在风雨桥上,儿子为了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到前边的村子去送信。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跌倒了也不在乎,爬起来拼了命地追着信跑,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将信叼了回去„„
这样的人与物及景相交融,不需过多的对白,一个眼神就足以表明心迹。父亲,儿子,狗,大山,不似美国大片那么气势恢宏,不似韩剧那么复杂跌宕,不似英剧那么古典奢华,它就像一杯凉白开,淡淡的,轻柔的,看似没有任何味道,却满含人生百态,只有那些静下心来的人才能领略其香甜。
就电影内容而言,这部电影平实质朴,以情感人,通过父子间感情的转变展示了父爱的宽博与深沉。就电影的要素而言,这部电影在主题、人物、选材、手法、镜头、音乐等方面都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在宏观把握与阐述基调上实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耳边久久回旋着筷子兄弟的《父亲》这首歌: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想让你再变老啦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电影《洗澡》的相关评论 篇5
喜欢看电影,但很少进电影院。但,这次,因为裴gg的演出,便突发奇想,和几个朋友跑到影院,看乐《外出》。
朋友说,真是很闷的电影,太过平淡,没有起伏跌宕,看到开头便猜到了结局。也许吧,确实很平淡,但我觉得有种朴素、真实的美,就象路边随处可见的小花,终其一生,也难奢望有大起大落的际遇,它们的结局最多就是随风而逝,在世间也留不下多少痕迹,但是,对小花来说,已经足够,它已经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生命之美,存在之美。同样的道理让我来认真聆听《外出》所讲述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几乎就是韩国版的花样年华,只是没有花样的旗袍,没有华丽的音乐,有的只是淡淡的哀伤还有哀伤中淡淡的爱情。
男女主人公的另一半,在结伴出游的路上,遭遇严重车祸,昏迷不醒,被送进了医院。男女主人公为他们忧心忡忡的同时,却无意中发现了他们对婚姻的背叛,心理遭受严重打击。出于微妙的心理,或许因为同病相怜,或许因为报复心态,或许因为对自己开始不自信,更有可能是两个人的相互吸引(俊男美女唉),男女主人公相拥在了一起。接着,类似恋人般的相处,使他们从每天面对自己另一半时的痛苦中暂时逃离开。
扔雪球、跑步你追我赶、吃饭、玩牌,他们象刚刚恋爱的年轻人一样,沉浸在一丝丝甜蜜之中,女主人公黯淡无光的衣服逐渐变得亮丽,赴约会前,精心梳妆打扮,曲线美好的身材,乌黑微曲的长发,在镜头前一览无遗。男主人公,也许不善言辞,但情不自禁的拥抱,对视,也说明了他心中一点一点与日俱增的爱恋。直到,发生车祸的两人,男的因伤势过重而亡,女的恢复的很好。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天平于是不再平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一句话的交代,两个人不再见面。不过,导演并没有直言主人公最终的选择,只是用一场美丽的大雪,发生在春天的大雪来结束这个故事。因为,两个人一个喜欢春天,一个喜欢下雪。也还算是比较浪漫的结局了,呵呵
外出,不知道讲的男女主人公,还是他们的另一半,抑或both。裴gg在里面的表演如果客观地讲呢,略有进步唉,沉思的表情、痛苦的感觉、情感彷徨的样子不错的(hc一下,只看裴gg就值回票价了,哈哈)。但是哩,那种成熟男人遭遇婚姻危机的感觉还不是很到位,情感不是很深入,婚姻失败可不是用借酒浇愁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可能因为裴毕竟是还没有结婚的男人吧,呵呵。孙mm很漂亮,朋友戏称为唯一亮点。演技也不错,比《夏日香气》里成熟多了。
文学评论相关论文 篇6
摘 要:李白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丰富多彩,“金”即是其中重要的意象之一,通过对这一意象的探究可以挖掘出李白诗歌的许多特点,也能窥探出李白情志的倾向所在。通过列举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金”这一意象,挖掘李白诗歌的诸多特点,窥探李白其人其性其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李白诗歌喜用“金”的缘由所在。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金
李白,中国文人骚客中最独具风格的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国诗歌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中国古诗意象中最能体现诗人其人其性其情的载体。
提到李白及其诗歌中的意象,多数人会立刻想到“酒”“剑”“月”等。其实,在李白的诗歌中,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意象――金。通过“金”这一意象同样可以挖掘出李白诗歌的许多特点,也能窥探出李白情志的倾向所在。
在李白诗中所选用的色彩字眼中,毫无疑问“白”字独占鳌头,位居榜眼的则是“金”字。《李白诗全集》里所收录的25卷李白诗歌中,出现了371个“金”字,而在所有这371个“金”字中,作为独立意象出现的又占了大多数。
从“黄金”“千金”到“金棺”“金殿”“金壶”“金樽”“金鞭”“金甲”“金缸”“金窗”“金丹”“金丸”,再到“黄金药”“金剪刀”“金雀镜”“金光草”等等,使得李白的诗歌可谓是金光灿烂、富丽堂皇,“金”无处不在。
明丽爽朗是李白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如此李白之诗,又怎少得了“金”这一绚丽夺目的色彩?单就一“金”于此,就足以看到李白诗的瑰丽雄奇、流光溢彩。如:“遗我金光草,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古风五十九首中第七首)又如:“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双燕离》)再如:“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一)如此“金”句,不胜枚举,使得李白本就瑰丽的诗歌更加绚烂。
李白生性潇洒豪迈、挥金如土,而金本就象征着财富、高贵,用金来彰显华贵的生活,用一掷千金来挥洒李白的豪迈狂放,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李白的诗歌中充斥着大量挥金如土的场景,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襄阳歌》)“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赠崔司户文昆季》)他饮“斗十千”的“金樽清酒”,食“值万钱”的“玉盘珍馐”,不时还“黄金白璧买歌笑”.这把把的一掷千金恰将李白狂放不羁、豪爽潇洒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李白锦衣玉食的生活展露无疑。
李白天性孤高自傲、志高意远,立下的志愿是“解世纷”“济沧海”“安黎元”,他心目中崇敬的英雄是诸葛亮、荆轲那样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武排难解纷、大济苍生的人物,而又不屑于与那些庸俗权贵同流合污,他傲骨嶙峋、蔑视权贵,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他固有的清高和志气,在他的诗歌中,他的傲骨大气重过千金,如:“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留别王司马嵩》)“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古风五十九首其十)
“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交友甚广,其诗歌之中即有大量“金”言来表现他对亲情、友谊和爱情的执着。“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赠别从甥高五》)“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诗歌中运用了如此之多的“金”意象,绝非偶然,细细探来,自有一番道理可循。
李白笃信道教这是众人皆知,在他的诗歌中有大量赞美崇尚庄子思想的诗句,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然后便“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了。李白是诗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教徒,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即成为其人生信仰的终极目标。吞金服丹是道教修炼的独特方式之一,李白作为一名虔诚的道教徒,当然也会追随这样的脚步进行他的修炼之道,故而在他的诗歌中出现大量的“金丹”“金药”之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前文也已提到,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潇洒豪爽,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掷千金的豪言,挥金如土的姿态也是常理所在,这也恰好与他倜傥不羁好大言的性格相符合。他在《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诗中也说:“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夸诞”,即浮夸虚妄,言语不实在,也就是说大话。李白见人们嘲笑自己虚夸大言,就感叹知音何在。李白好大言的美学思想与庄子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渊源关系。庄周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而他认为“道”是永恒的、绝对大的。李白作为庄子的忠实崇拜者,在诗歌中自然会表现出这样好大言的特点。如此好大言的李白,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诗歌中,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古代的金银器,发展至唐代才兴盛起来。唐代兼收并蓄,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的精髓,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贵族官僚们锦衣玉食也就更理所当然。身为翰林供奉的李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也有这样的资本,生活中的华贵到了诗歌之中最直接的反映自然非“金银”莫属。什么“金壶”“金樽”“千金裘”“黄金盘”满目琳琅,金光灿灿。所以,李白诗歌中拥有如此之多的“金”意象,是以气吞山河的大唐盛世为依托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这一意象在李白诗歌中是有着独特地位的,是研究李白诗歌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意象。
参考文献:
王琦。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文学评论相关论二:《暴风骤雨》景物描写之我见
作者/李彩君
摘 要:以亲身经历为原型的《暴风骤雨》尤为重视景物描写。其中,动静结合的、或明或暗的、白描的景物交织线,不仅揭示了作品时代背景,提供了人物典型的活动场景,且在寓喻情节发展趋势、深化主题等方面,扮演着悄无声息却又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景物描写;景物寓喻;动感与”无我“
20世纪40年代末,农村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给思维敏捷的作家提供了创作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素材,其中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一部独特优秀的作品。
它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样,都重视相关的景物描写。据粗略统计,该作品较明显的景物描写共38处,分别扮演着寓喻、气氛烘托、深化作品主旨、暗示社会环境等角色。
一、景物寓喻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重视意象的运用与匹配,如离别的”柳“、相思的”红豆“.情感细腻的作家甚至在这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如张爱玲的”月亮“系列、萧红的动物意象。寓情于景于物、托物言情言志,素来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一笔。该作品也继承发展了此手法,在整个环境描写中,景物的寓喻意义非常突出,且极为注意与每个阶层、每个本体之特征的结合。
1.静物寓喻
在该作品38处的环境描写中,至少涉及了35个突出的景物。根据景物和本体的关系,可把这些景物分为以下三类:
(1)暗喻革命的希望与胜利、展示稳步壮大的革命力量、昭示反面势力的削弱
①独立单个的事物:太阳、亮着的灯、闪亮的银河、光亮的刺刀、红似火的云、鸣晓的鸡、冒红的东方、向阳的向日葵、红绸旗子、晃动的火苗等。没有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审美取向,该作品寓喻希望、胜利的事物,均带着一定的”光芒“与”明亮“,披上一股”血红“色彩,刺眼而又充满温暖、力量与朝气,展示着人们对革命的热情与美好的憧憬。
②整体意境:对革命未来的美好憧憬,是这部作品环境描写中最为重视的一面。在这38处中,通过整体意境昭示革命美好未来的大概有7处。如:
”雪停风住,天放晴了。日头慢慢照到窗户玻璃上。“
”东方天头开始露青色,稍后又转成灰白,再以后,又化作绯红。太阳冒花了。道旁屯落里,雄鸡起起落落地啼叫。“
事物的动态变化与整体环境的相互映衬,展示着革命的光明前景和曲折性。这种环境描写是不容分割的。因为句中所含的寓喻意义,并不是通过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加以延伸得来的,而是通过其在一定时期内展示的一系列动态及状况来表现的。
(2)指穷苦农民
此类景物有:露水、苞米、小麦、黄土色房屋、家雀、燕子、高粱、瓜蔓和豆角等。选取的事物均与农村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不自觉地渗透着一丝朴素、泥土的气息与劳动的艰苦、难言的压迫。实干的苦劲与坚强的心灵一样可在穷苦弱小的群体里酿出惊人的革命力量。
(3)指土地革命的反动势力
任何时代进行改革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这是社会发展不可磨灭的规律。作者选取了一系列的景物来寓指革命反动势力,尤其是国民x残余、富农地主及其附庸。
相关景物有:蒿子、攀地龙、野苇子、跳猫子、杂草、绿得发黑的树木、黑大门楼和高高青瓦房屋、柳树、榆树、热毛子狗、黄牙狗和冰柱子……
这一类的事物均带有一定野性、占据欲、残暴性与丑陋感,毫无掩饰地刻画出反动势力的”黑“形象。
但,令人奇怪的是其中的柳树。在中国的意象系统里,轻盈柔软的”绿丝绦“似乎总与纤纤美女、绵绵情长相挂钩。而作者却用柳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用来寓指邪恶的反势力,这恐怕跟当地当时的政治环境脱不了干系。如此妖艳婀娜的”柳树“必拥有足够的”养分“与良好的”生长条件“,而这所谓的”养分“却来于贫苦百姓的血汗与无尽泪水。此外,这种”艳丽“”柔弱“极易被当时的社会风气判为资产阶级情调,弥漫着一股虚无、缥缈、轻浮的不踏实感。由此分析,如此安排就合情合理了。这也是此作品对历来意象观念的挑战。
2.动态寓喻
在《暴风骤雨》中,作者不仅选取了迎合阶层本体特征的大量意象来展示土地革命的曲折性与光明性,而且巧妙地通过这一系列意象的动态发展,不动声息地暗示着各阶级群体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如:
①燕子:无奈地梳洗绒毛,接受现实的压迫――主动寻吃、开始展现欢快等积极情绪,生活活动更加多彩――有条件逐渐追求美的享受。
再如:
②柳树:黑大门楼的柳树障子――绿得发黑――打黑枪的家伙傍着柳树丛子逃离――一排柳树,长着茂盛的枝叶――软软的枝条――柳树丛子,挂满白霜――柳树和榆树的枝上冒出红的小疙瘩,长着嫩绿的叶芽,远远一望,好像一片贴在蓝玉的天上的杂色的烟云。
景物发展趋势贯穿全文,形象展示了反面势力的反复强弱、最终的皈依与不彻底的转变等。
这样”动静“结合的写法,不动声色地引导读者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深入品读小说的主题与创作艺术,使文章脉络多层次地清晰化。撇开对政治的迎合性,从文学的角度考察这部作品,这不失为一巧妙之处,犹若多线索一主题的格局。
二、景物描写之动感与”无我“
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相比,《暴风骤雨》的景物描写富有强烈的动感。粗略统计的38处景物描写,绝大部分为动态描写。上述的动态寓喻就是一个突出的宏观方面,而从微观入手,亦可发现作者笔触的活跃性。
如,太阳透过……照射在地上……南风刮来了……整个屯子都轰动了。啼明鸡叫着。东南天上露出了一片火烧似的红云。丰富的动景让整部作品充满激情与生命力,似乎每一个力量都在积蓄待发、蠢蠢欲动。然而,相比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安乱闯的”小虫“、会呼吸能睡觉的活生生的”大地“,《暴风骤雨》对景物的描写则没有掺杂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则显得如此洗练纯净。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枯燥的政治题材、浓郁的政治色彩,朴实白描的粗犷景物再现,始终无法遮盖作者成熟稳重而坚定的憧憬,始终无法掩住革命胜利的伟大光芒,更无能掩盖优秀作品的闪光点。作为当代文学中的审美客体,《暴风骤雨》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值得多角度地推敲。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周立波。暴风骤雨[M].北京:人民出版社,.
[3]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胡春燕。小说中景物描写作用举隅[J].语文教学与研究,(12):39-40.
电影《洗澡》的相关评论 篇7
很多人都说石油,化工起火了,不能用水,要用泡沫。你们知道现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吗?正常来说,一个车上10吨水,只有2吨左右是泡沫,并且,这个泡沫,是带着水的。按照正常中队,如果是特勤中队,一些设备和物资可能会充足一点。对于那么大的一场火灾来说,用水,和用泡沫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因为,火太大了,你泡沫根本不可能够,你又不是有超时空传送技术,你能在大连那么一块地方短时间调集那么多泡沫?就算你能征调的上,你还要运输,还要到现场,到现场还不能堵车,就算到了还要送到消防员手上。正常来说,像大连那样的大城市,现役消防员的数量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我铭家的消防起步晚,发展慢,制度不科学,培养消防员一般都是靠的里的传帮带传统,干个几年有经验的消防员都退伍回家了,很多干部都缺乏消防经验。这些都是不能规避的问题,所以那些在旁边BB说为什么不用干粉要用水的吃瓜群众,不要抓住这种问题不放,因为按照备战要求你不可能在中队存放那么多的干粉和泡沫。火灾的处理一般主要集中在,前期扑灭,防控,还有断料。再多的干粉和泡沫储备都不能让大火迅速扑灭。反而用更加廉价更容易得到的水,其实是有效阻止火灾蔓延的东西,因为子弹虽然廉价,但是量足。并且在影片里也看到了,还可以堆砖头,放沙子之类的设置隔离带。不要觉得化学火灾一定要用干粉泡沫不可,在没有这个材料的时候你要怎么办?火就不灭了吗?
还有人提出,说什么消防力量不足啊,为什么抽水泵只有两个人啊之类的。消防在那个时候是现役体制的,通常是一个片区一个中队,大队。然后一个市是一个支队,一个省是一个总队。有时候,你就算是一个总队,也就5000不到的现役人员,一个支队也就不到1000,还要算上各种文员,干部。当然社会上有很多专职消防员,那些是合同制,是没有那么高的纪律组织度的。敢于去顶上去的很多都是现役消防兵。一般来说,那种火灾发生了,第一时间赶到几个中队,然后支队要来领导总指挥,包括市委书记也要来,形成总指挥部。全市的消防力量抽调,一般来说,一个中队要来一半以上人,大火的话来的人更多。你当然人不能全都来,如果全都来,那别的地方需要119了,你怎么办?是不是,你要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所以抽水泵真的留两个人不能再多了,因为前线更需要人。在那次火灾中那个人其实是被海浪冲走的,电影这里没有表现出来。
还有的人说,消防员,不专业,火场还拍视频,还什么第一时间不去把人带走云云的,你们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知道,我们是消防员,不是一命换一命。消防员也是人,这个话电影里也讲过。你要是亲临火场你也要知道,如果你真的被大火包围了,你能做得到多冷静?你能想什么?化学油管那里的任务是阻击,消防员是人,需要休息,需要吃饭,需要喝水的。我依稀记得刚下队的时候一个火灾让我干了12个小时没有休息,虽然只是打杂,但是那套衣服是真的很重,中间只吃过两次干粮。请你们收起你们的键盘,没有实践,没有调查你没有评头论足的权利。
还有的人说,那个消防员水拿不稳。我看到这个我真的就呵呵了,那个电影里的小伙子不是那个快退伍的人,看情况应该是一个下队刚刚一年不到20岁左右的小伙子,平时应该只是接触过训练,很少上火场。这个水的水压,是非常大的。你知道消防车是什么发动机和底盘嘛?是奔弛的大卡车,因为只有这样的发动机和底盘,还有那个水泵,才能打出高强度水压的水。打这种火灾压力我估计起码在10个压以上,把这个水给你的话,就不是崩掉几颗门牙那么简单了,我估计你把水打开你自己就飞起来了。
有些人吐槽说海上的油火为什么要水,那你说不用水用什么?泡沫?对不起那个送前线了。难道你就要放着不管?你这种情况拿水浇一下可以让他降低一下温度,不至于引发大的水面火灾,这就可以了。灭火最重要的是控制火势,而不是说超人从天而降瞬间灭火。
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那个拍婚纱照那小两口,这是真人真事,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那个8w转的阀门,也是真人真事。讲真的,现实里的人,就数的太安逸了,体会不到里那种艰苦的日子。在那种高温下,避火服虽然说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你们也看到了,你时间一久,确实神仙也救不了你。空气呼吸器压力不够了,怎么办?回去再浪费时间跑一趟?你tm都进来了,还在乎这条命能不能换一个阀门吗?你手都这样了,全城的人命关天,你还在乎你的手烫不烫吗?不要拿你们普通人安逸的生活来评价我们消防兵,消防兵有的是服从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社会上的人过的太享受太安逸了,根本不知道这些挑战人体极限的东西。如果你们觉得那个手动关阀门的不真实,你们可以去看看前几年山东临沂的那次火灾,也是手动关阀门,进去关的那个小兄弟一开始就没打算活着出来。在中国消防,这些不要命的救火方式,真的很常见。
还有的人一开始说,一开始的人刚到货场,就要爬梯子上去从上面打水。然后了,好多人受伤了。然后很多人就喷这个,喷导演,喷电影之类的。你们这个,不明白一个道理,中国的消防体制,是武警,是,是要服从命令的。里确实有英雄主义,为什么?难道碰到油罐起火了,你不上,我不上,然后坐在后面吃着外卖刷着抖音看火烧???你既然是消防兵,让你上,你就必须上。同时,一开始确实是不清楚火灾状况,港口相关人员隐藏了情报。在火灾的初期,是消灭火灾的最有利时机。你如果能在一开始控制住火势,后面其实也不会有了。大连港那个火灾确实是因为管道没有及时关闭并且储罐高温时间太长,最后了。这虽然电影里看起来,比较愚蠢,比较傻,为什么要上啊,用泡沫,用水炮,用干粉不好吗?对不起,现实情况就是,你如果能上去把火焰压制住,可能油管就不会了,现实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泡沫,没有那么多干粉,我们有的是热血,有的是服从命令。这却是是中国消防体制的问题,缺乏专业知识,缺乏高科技设备,缺乏相关培训。但是火灾面前,你难道不上去救灾还要看着它烧吗?这几年,国内的消防重点也确实不断向预防,预报警转移,我们也开始进行消防体制改革,进行专业化,模式化,现代化的消防队伍建设。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用键盘就能喷出来的。
【电影《洗澡》的相关评论】推荐阅读:
电影绿茶相关评论09-12
给狗洗澡的作文300字07-02
给小狗洗澡的作文200字07-15
如何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10-04
电影评论10-23
从洗澡的时间测出你的个性05-30
那些年电影评论09-21
小班教案:洗澡08-13
小鹦鹉洗澡09-13
给雪人的洗澡水六年级作文500字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