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

2024-05-10

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精选2篇)

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 篇1

俯仰天地间——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赏读 教案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 王大江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袁宏道和明代文人的生存状态

二、阅读文言,理解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三、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体会袁宏道和明代文人以及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阅读文言,理解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朗诵教学,对比阅读,知人论世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文言基础较为薄弱,要细致地文本阅读,结合朗诵诵读,同时结合高一学生所学过的文言文,进行扩展对比阅读,并知人论世,拉近孩子们和文言文以及古人之间的距离,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作者袁中郎介绍: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国子博士等职。

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

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发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袁宏道

明代文人风格:明代士人的个性,狷介、自我、放纵。明代文人的小品,性灵、自然、真情。明代文学的戏曲,世俗、反叛、爱情。

教学过程

二、导语

古人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又云: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那么,在这短暂的做客的过程中,我们,生而为人,能做些什么呢? 一为生存而奔忙,老来自笑,平生为口忙?

二及时行乐,挥霍荒唐?金满箱,银满箱,红灯帐底卧鸳鸯。红烛昏罗帐? 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一遍。

问题一: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文意。

明确:袁中郎春日游玩西湖,西湖之景浓媚艳冶,富有趣味。问题二:中郎的心情为何? 乐。

教学过程

四、结合注释,研读文本,掌握文言,理解文意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明确强调文言知识:盛 勒 相次

补充——对比阅读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二、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参考译文: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漂浮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多,真是艳丽极了。

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石篑数为余言的为 绿烟红雾 多于堤畔之草的于 问题三:此处西湖之景是怎样的特点?

明确:花红柳绿,熙熙攘攘,艳冶极矣。

问题四:如此热闹艳冶的景象,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如同元宵节晚上的夫子庙?(开放式问题)

三、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参考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问题四:此处浓媚不可言的景象,和之前相比,有何别是一般的趣味? 明确:之前艳冶,而此处游人俗人稀少,更有一番宁静赏景的乐趣。

四、小结

这篇文字记述作者春日游玩的乐趣,兴之所至,足亦随之。热闹有热闹的乐趣,宁静有宁静的趣味。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俯仰之间,便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过客。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这有限人生,有趣味地享受这微小而珍贵的乐趣。这也是明代小品散文常常给我们的体会。

教学过程

五、补充拓展,对比阅读,齐声朗读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3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前赤壁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结语

不知道同学们现在对人生世间,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和选择。现实功利,是难免的。一直花前月下超越世俗,是不可能的。但请我们在苟且地活着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诗歌和远方,来安慰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这广阔浩渺的人间,是很美的;这俯仰而过的人世,是颇有趣味的。我们不要忘了,来这一趟,要好好地看一看。

板书设计:

俯仰天地间 短暂的人世

热闹又安静的人间

——张岱 欣赏(审美)《晚游六桥待月记》赏读

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 篇2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月色入户。户⑵盖竹柏影也。盖⑶止午、未、申三时。止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⑵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写月语句⑵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参考答案: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9.【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上一篇:今夜让我在想你一次诗歌下一篇:新买的锅要怎么处理?首次使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