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司股东借款合同

2024-07-24

企业公司股东借款合同(共6篇)

企业公司股东借款合同 篇1

借 款 人:

营业执照注册号:

通讯地址:

出 借 人:

营业执照注册号:

通讯地址:

出借人作为借款人的股东,现借款人向出借人申请借款,款项用于扩大公司经营。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双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借款

1.1 借款金额 人民币 。

1.2 借款用途 本合同项下借款用于借款人扩大公司经营。借款人须按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未经出借人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改变借款用途,出借人有权监督借款的使用。

1.3 借款期限 约定借款期限为6个月,自20__年6月 1 日起至20__年12月1日止。

1.4借款利息 年利息率8%。

第二条 借款的发放

2.1 在下列条件全部符合前,出借人没有义务发放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款项:

借款人已按出借人要求提交相关资料文件,办妥借款等相关手续;

没有发生可能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不利影响的事件。

2.2 上述条件任何一项未满足,出借人有权拒绝发放借款。

2.3 放款账户 出借人将该笔借款划入借款人指定的接受该笔借款的账户后,即视为出借人已经向借款人发放上述借款,借款人认可向出借人所借的上述借款,并向出借人承担还款责任。账户如下: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

第三条 还款

3.1 还款方式 借款人选择下述第3.1.2条还款方式:

3.1.1 借款人选择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即最迟至借款期限届满之日止,一次性还清所有借款本息。

3.1.2 借款人选择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的还款方式,还款计划明细如下:每月月初 5 号支付利息,借款期限届满之日止,一次性归还借款本金。

3.2 还款账户 借款人须于还款日前将借款本息足额存入出借人指定并认可的有效账户,视为归还借款。账户如下: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

3.3提前还款 借款人可在借款发放日后向出借人提出提前还款申请。

第四条 出借人的权利与义务

4.1 出借人有权按照本合同约定收回借款本金等借款人应付的费用,行使法律规定或本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4.2 出借人有权监督借款人按照本合同的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4.3 出借人有权转让其对借款人拥有的债权,并有权采取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传真、邮寄、专人送达、在公众媒体上公告等方式通知借款人转让事宜,以及对借款人进行催收。

4.4 借款人同意出借人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包括借款人基本信息、本合同项下的借款信息及还款记录等,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及当地人民政府授权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

第五条 借款人的权利与义务

5.1 借款人有权按合同约定取得并按照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5.2 借款人应当按本合同约定的时间、金额和币种,偿还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

第六条 借款的提前到期

如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使用借款,出借人有权单方面宣布本合同项下已发放的借款全部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所有借款本息等借款费用并结清其他一切有关费用。

第七条 合同的效力与变更

7.1合同效力 对于本合同条款,任何一方均不得单方面或以口头形式修改、放弃、撤销或终止;本合同项下各条款间相互独立,各条款的效力不受其他条款的影响。某条款或某部分条款无效的,其他条款仍有效。

7.2合同变更 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本合同。借款人要求且出借人同意变更的,双方应另行签订书面协议,未达成协议前,原合同继续有效。

第八条 其他约定

8.1 与本合同相对应的借据或其他债权债务凭证以及双方确认的相关文件、资料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8.2 本合同约定的告知义务的履行,自告知方向被告知方所约定的住所邮寄送达后即为送达,或向所约定的移动电话发送信息后即为通知。

8.3 本合同正本一式2份,出借人、借款人各执一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借款人: 出借人:

签署日: 年 月 日;本合同签订地:

企业公司股东借款合同 篇2

当前, 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过高、手续繁琐等条件所限, 有很多的民营企业直接向投资者 (个人) 借款以解决资金的不足。同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大量外资引入国内, 这些外资除以注册资本进行投资开办企业的形式以外, 还有部分是通过借款形式注入公司内的。

以上这些公司向股东进行借款的方式在法律上, 目前没有障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明确, 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无效: (一) 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二) 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三) 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四) 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由于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借贷行为并不属于列举内容, 因此在法律上不存在问题。

同时, 公司向股东进行借款的行为也没有被认为是抽逃出资的行为的一种。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股东借款是否属于抽逃出资行为问题的答复》:公司借款给股东, 是公司依法享有其财产所有权的体现,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借贷关系, 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公司对合法借出的资金依法享有相应的债权, 借款的股东依法承担相应的债务。因此, 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 仅凭股东向公司借款就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缺乏法律依据。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判断:1.外方股东可以向公司提供贷款, 须办理相关登记手续;2.如果中方股东是自然人, 可以向公司提供贷款;3.如果中方股东是公司, 则不得向公司提供贷款, 因为我国法律禁止企业之间的拆借。虽然, 公司向股东进行借款的行为在法律上没有问题, 但一旦被股东所利用, 就可以成为其逃避税收, 减轻投资风险的手段, 从而对公司债务人、国家税收征收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考虑到公司运营的需要, 现有民营企业的客观实情, 以及对外招商引资的方针等, 我们又不可能完全禁止公司向股东进行借款, 这从法律上和经济上都是不合理的。因此, 深入分析公司向股东进行借款行为的利弊关系, 以及探讨可行的防治措施, 是我们所面临的课题。

二、对于股东的益处

1. 减轻股东投资的风险

在公司注册成立之后, 若需要在扩大规模经营, 就面临了两种选择。一是由股东进行追加投资, 扩大公司的资本总额。基于公司的有限责任的原则, 股东出资越多, 其所负的风险也就越高。一旦公司破产, 股东先后所有的投资也都将失去。所以股东不愿追加投资, 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二是公司向外借款, 利用借款来扩大经营。这里就分为向外借款与向内借款 (向股东借款) 。而之所以现很多公司选择向股东借款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向外借款难以实现。而在外资企业中, 股东持有大量剩余资本, 与其向外借债, 不如将利息归于股东手中。外资由于对中国市场环境的担忧或其他风险规避方面的考虑, 而选择借贷的形式, 扩充公司财力。同时, 可以获得相应较高的利息。

但问题在于, 股东向公司提供的借贷资本, 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 股东由于对公司经营的掌控, 可以并必然会会在公司破产前将提前偿还其自身的债务, 而将风险全部转移到其他债权人身上。

2. 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

一般而言, 企业资金按照来源渠道不同, 可分为所有者权益 (自有部分) 和负债 (借入部分) 两大类。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法规定, 企业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 (股息、红利所得) 不允许税前扣除, 而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利息所得) 只要符合了特定条件就可以税前扣除。因此两者相比, 负债筹资发生的利息支出能够减少所得税计税依据, 从而增加股东税后净收益, 无疑更为划算。

因此股东可以通过向股东借款, 将该借款作为投资总额的一部分, 并在借款合同中规定极高的利息从而达到快速收回投资和规避税收的目的。

三、由此带来的损害

1. 对公司而言, 运营成本升高, 运营风险增大

对于作为具有法人独立地位的公司而言, 大量向股东借款, 特别是在高利率的情况下的股东借款, 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大量吞食了公司的利润。同时, 由于负债比例过高, 公司危如累卵。在引发财务危机的诸多因素中, 负债结构的不合理是企业偿债风险产生的关键原因。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看,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 在企业资本结构中, 债务资本的比重大, 偿债能力弱, 则财务风险大;反之, 债务资本比重小, 偿债能力强, 则财务风险小。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 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它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2. 对国家而言, 所得税减少, 社会经济秩序不稳定

如前所述, 借款利息是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之前扣除的。公司大量向股东借款经营, 事实上几乎是等于将本应上缴国家的所得税金额, 通过利息支付的方式转移到股东手中。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同时, 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 股东由于对公司经营的掌控, 可以并必然会会在公司破产前将提前偿还其自身的债务, 而基于有限责任原则而规避自身风险, 由此, 公司破产的风险全部转移到其他债权人身上。导致公司的交易方, 合作者及其他非股东债权人的损失, 并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不稳定。

四、公司接受股东借款风险的防范

1. 对公司接受股东借贷资本的比重限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 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那么自然人股东与企业之间是否属于关联方呢?如果双方未构成关联方关系, 就无须担心借款额度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法的确未对如何判断关联方给出明确依据。无论是《税收征管法》还是《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都只是针对关联企业 (而非关联方) 做出了详细解释。所以, 从税法角度来认定企业与个人之间构成关联方关系缺乏依据。

税法未予明确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操作。原因在于:一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将关联方关系确定为五大类, 其中之一就是“主要投资者个人, 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同时, 准则还将“主要投资者个人”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另一方面, 三十六条是一项重要的反避税措施, 通过限定关联方之间的利息支出额度,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关联方之间相互融通资金来转移利润。既然三十六条规定制定的初衷在于保证企业所得税基不被侵蚀, 从法理上分析, 对关联方关系的定义应当包含自然人。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税务机关不能仅仅凭借会计准则作为执法依据, 所以在实务操作上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很多股东借款超过注册资本50%的, 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仍然在税前得以扣除。随着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 两税并轨, 笔者认为对公司接受股东借贷资本的比重限制也应该补充入法律法规之中。

2. 完善对上市公司接受股东借贷资本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 公开企业重要信息, 以有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作出理性判断并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 都应按照规范的标准公布于众。上市公司信息的恰当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 如果披露信息虚假或不全面, 就会扭曲股票的价值, 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 资本市场就很难健康发展。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不愿披露企业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 影响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投资市场提供的信息不对等, 引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企业偿债能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关联交易的信息、政府有关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等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公布财务信息, 存在内幕交易的隐患。

因而, 完善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 包括接受股东借贷资本的信息披露制度, 以保证股市的稳定与股票投资者的权益。

3. 司法上对借款与投资进行正确区分

笔者认为在司法实务中, 某股东对某公司的“投资”属于股东出资, 还是借款性质, 法院应进行仔细区分。因为当投资关系发生纠纷并诉诸法院时, 当事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 经常会故意混淆“投资”的性质:当公司赢利时, 投资者希望将“投资”理解成股东出资, 以便多获利;而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亏损时, 投资者当然希望给公司提供的是借款, 从而避免股东应承受的风险。对于这种对“投资”性质的投机性解释的中间骑墙者, 笔者认为, 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是否履行法定登记程序。2、双方的意思表示与真实意图。3.占用资金的时间长度。等等各方面综合考察, 打破投资者“在当公司赢利时, 理解成股东出资;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亏损时, 理解成股东借款”的双保险的如意算盘。

参考文献

[1]、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刘燕:《会计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柯芳枝:《公司法论》, 三民书局印行, 1996年版。

[4]、李有星:《商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企业公司股东借款合同 篇3

关键词:股东资格;公司合同;章程;交互合意

股东资格,也称为股东身份,是指发起人或投资者能否成为公司股权的所有者,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股权只有在公司成立后才具备现实意义,因此股东资格的认定当以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和存续为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或投资者会理所当然的具有股东资格。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是否具备股东资格的纠纷经常发生,当事人是否享有股权也处于不确定状态,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针对这种现象,司法实践采取多样的标准来确定股东的资格,这往往导致相同的纠纷往往出现不同的结果,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既然股东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员,股东资格是公司成立的产物,那么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应该从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出发。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性质

公司的契约理论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链接,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公司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公司与债权人之间、公司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合同的关系,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显性和隐性的、明示的和默示的各种合同。

公司的合同理论提出以来,逐渐在两大法系国家得到认可,而我国对公司合同理论也逐渐接受。与之相对的是对公司本质的法理分析,学界主要有三种学说即公司实在说、公司拟制说和公司否认说。

否认说彻底否认公司的法律人格,已经遭到学术界的否定和立法的摒弃,实在说和拟制说由于各具合理性而在学理和公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作用。尽管实在说和拟制说存在分歧,但都认为公司是由人和财产集合而成的“实体”。公司的设立要有制定法的依据,但制定法不是凭空拟制出法律人格来,而是经济生活当中已经存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组织体。1994年通过的公司法坚持公司“实体”的立场,对公司的设立和运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整部公司法的规范几乎是强行性规范,而没有任意性规范和赋权性规范,体现了国家对公司的管制思维。公司的自治空间极其狭窄,而国家干预的力度过大,公司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阻碍了公司组织的创新。

随着对公司合同性质认识逐渐加深,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接受和融合了公司的合同理念,公司法中的任意性规范和赋权性规范大幅度增加,强制性规范减少,公司的自治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国家干预力度减少,公司章程的作用受到重视。

对公司合同而言,它具备民事契约的一般特征,体现了发起人或股东之间的合意,但它又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公司合同是长期合同,民事合同大都是一锤子买卖。公司合同从公司设立到公司的存续期间一直存在,在长期合同中,股东才会愿意投入资金、实物和时间,而不会出现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其次,公司合同是复数合同,公司合同更多的表现为多数人之间的合同,而不仅是双方的合同。对多数人的合同而言,合同各方对权利义务的规定会需要更多的讨价还价、需要更多的妥协,而且一旦达成协议后,变更合同内容的难度会加大,这有利于合同的稳定性。再次,公司合同是多面性合同。多面性合同是指公司合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公司合同中,股东需要对公司权力配置、盈余分配、表决程序和方式、股东退出等事项做出规定,并且在公司存续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的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体现了一般民事合同少有的丰富性和动态性。最后,公司合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司合同的载体既有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等书面文件,还有公司运作中股东就特定事项进行决策的投票机制。

就投票机制而言,它承载着合同的功能。由于有限理性和不确定的存在,发起人或股东就不可能对涉及公司事务的所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但是公司运作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事项,这些事项会影响到各方的权利义务,影响到风险的负担和收益的分配,如果不对这些事项做出规定,发起人或股东甚至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得不到明确,公司就不能顺畅的运转,而通过投票机制,各方的权利义务将得到界定。诚如学者所言:“对于股东而言,有权投票即意味着有权对合约未予明确的事项做出决议,不管这种合约是通过公司章程予以明确,还是通过法律的一体化供给来获得。”

既然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链接,那么公司法的价值又体现在哪呢?具体而言,公司法对公司合同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公司合同的模本机制和公司合同的漏洞补充机制。

就公司合同的模本机制而言,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中,从设立到运作,存在大量的相似事项,如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立、公司机关的权力分配、表决方式等,这些事项几乎是所有的发起人或股东在设立和运作公司时都需经历的,有公司法来提供这些条款可以使发起人或股东省去了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另外由于公司规则具有类似于国防的公共物品特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中会出现搭便车的问题,即利用了公司规则却不用付出代价,这样使得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投资银行等盈利机构即时具备制定公司规则的能力,也没有经济动因去制定,所以只能由国家以公司法的形式来提供。

就公司合同的漏洞补充机制而言,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发起人(股东)无法事先对未来各方的权利义务做出审慎的、详尽的安排,因此公司合同是不完备的,这样在不确定事件发生时,合同各方可能会就权利义务重新协商,有时损失已经发生,合同各方还必须就责任分担进行谈判,合同各方具有“多享利益少担风险”的倾向,事后得协商谈判必定是艰难的,这样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公司法为此事先提供了一些规则来做合同的补充,这些规则不是任意的制定,而是假设在交易成本很低的情形下,合同各方本着利益最大化,在事前也会详细规定的规则。

二、股东资格认定的合同标准

既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同的链接,股东作为合同的一方,具备有限责任公司合同主体的相应地就具备股东的资格。在公司的设立、成立及日后的运作当中,合同的脉络贯穿始终。在股东们打算出资设立公司时,复数股东之间形成了交互一致的意思表示,这交互一致的意思表示便凝结在发起人协议当中。发起人协议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规范发起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发起人协议上签名盖章的当事人,除非其在公司设立前经过其他发起人的同意退出,在公司设立后其将会自然而然的成为股东,具备股东资格。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在发起人协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的章程,章程中记载每个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出资份额、出资形式和出资时间,并有每个股东的签名和盖章,那些在章程上签名和盖章的当事人便具备了股东的资格。在公司成立后,公司的活动也体现的股东们的交互合意。公司法规定对公司的重大事件的决策权由股东会行使,应该看到股东会的决定一般要求是多数决,这种多数决的决策机制正体现了大多数股东之间意思的合意,对其他的少数股东而言,虽然他们的声音在多数决的机制下被淹没,但是这部分持异议股东的意见没有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中的事实并不表明公司的决策就不是全部股东的交互合意,因为事前在投资设立公司并同意公司的多数决策机制的时候,股东们在事先都已经放弃了公司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一致的合意这样苛刻的标准,这是一种为使公司顺利运转和富有效率的妥协,其实这种妥协在事前是经过每一位股东所默认的,这也是一种合意,因为不同意多数决的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放弃投资。

在公司存续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原有股东要退出公司时,经股东各方同意,该退出股东就丧失了股东的资格,章程中删去该股东的事项以确证这一事实。当有新股东加入时,需要经过股东会的批准,批准就表明原有股东对新加入股东的认可,因此,批准这一事实即可表明新加入者具备股东资格。

对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上,学界提出了多种标准,有出资、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以及出资证明书,并且将上述标准划分为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并且认为“形式条件的功能是对外的,是为使相对人易于判断和辨识,它在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争议中对于股东资格的认定比实质条件更有意义,其中工商部门的登记公示性最强,故优于其他形式条件;实质条件的功能主要是对内的,用于确定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在解决股东之间的争议时其意义优于形式特征,其中,股东签署章程行为反映行为人作为公司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其又优于其他实质条件。”但在两者的外延的划分上,不同的学者的看法却也不尽相同。出资、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记载以及工商登记作为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出资

在公司的注册资本上,新旧公司法经历了从法定资本制到折中资本制的转变,转变的背景是公司的信用经历了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转变,人们对公司的信用,不再注重静态的注册资本,更加注重公司运行中动态的资产。即使在法定资本制下,只要股东们的出资符合公司法对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即使没有达到公司章程上写明的注册资本,公司还是成立的,只不过是一种瑕疵的设立。在这种情形下,没有出资的股东依然具备股东资格,但他要承担填补出资的责任和对其他已足额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在折中资本制下,由于对注册资本金缴纳的规定更宽松了,新《公司法》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公司法》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假设有五个股东设立一个注册资本为三十万元的公司,实行分期缴纳,这五个股东约定由其中一个股东出资,这样即使其他四个股东没有出资,在公司成立后,依然具备股东资格,这时就更应该承认即使是尚未出资的股东,其原因就在于股东之间已经就出资达成合意,且出资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为出资股东具备股东资格也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人公司的情形下,若股东出资达不到法定数额,就应否定其股东资格,因为一人公司投资者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法律规定相对较高的法定最低数额和一次性缴纳是为了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出资达不到法定数额,不利于保护交易相对人,因此公司就不能成立,那么股东资格也无从谈起。

(二)出资证明书

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证明书,是有限公司成立后,由公司向股东签发的证明其出资相关权利的证书。首先,从出资证明书的内容和作用来看,出资证明书具有出资凭证的性质,对于证明股东出资具有无可怀疑的证据力。其次,出资证明书是表彰有限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的证书。出资证明书仅仅是表明了股东已经向公司出资,但是出资证明书不能作为表彰有限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的证书。股东出资不是股东资格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股东资格的充分条件,作为出资证明的出资证明书当然也不能作为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尚未出资的股东不能获得出资证明书,但他们已经具备股东资格。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是,股东出资后公司成立,但公司没有签发出资证明书,此时也不能以没有出资证明书否认股东资格。

即使股东获得出资证明书,是否就能够享有与出资证明书上相应的权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出资额和出资形式作为公司章程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章程中已经明确注明了股东的出资额和出资形式,出资证明书只是对章程的重复,特别是,对某一股东而言,倘若章程上记载的出资额和出资证明书上记载的出资数额不一致时,该如何确定出资额对股东的权利义务至关重要,此时就只能根据公司章程来确定出资数额和出资形式,因为章程是股东共同讨论制定的,而出资证明书只是公司为管理上的便利而出具的。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情形是,在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并相应修订了公司章程,但股权转让人的出资证明书并没有注销,此时出资证明书就不具备确证股东资格的作用。

(三)股东名册记载

股东名册是记载各股东自然状况和出资额、出资日期等情况的文件,是公司的重要材料之一。股东名册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于开放性的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股份处于不断的流通过程中,股东处于变化之中,股东名册对于公司在分派股息红利、召开股东大会等事宜时确定股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股东名册于股份公司而言具有一种管理上的便利功能。对于那些不在股东名册上记载但却持有公司的股份的投资者,股份公司也不能否认其股东身份,只是这些投资者在获取股息红利、出席股东大会等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股东名册却不具备管理上的作用。公司章程上已经清楚地记载了股东的姓名和签章,就不再需要股东名册画蛇添足了。对于股东名册上记载某人为股东,而该人非发起人协议的签署者,在章程中也没有记载该人的姓名和签章,不能就此认定该人为股东,而应由公司的其他股东的共同来认定,倘若其他股东认可,那么该人就为股东;其他股东不认可,该人就不能成为股东。倘若股东名册上没有记载某人为股东,但公司章程已经记载,此时就应认定其为股东。因此台湾学者杨与龄先生认为:“股东名册者,公司记载股东及其出资事项,而设置之簿册也。股东名单之备置,原为股单之发给或者股单之转让便利而设,现行公司法既规定应将股东姓名、住所或者居所与各股东出资额,载明于章程,则股东名簿之设置,已无重大意义。”

(四)工商登记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以工商注册登记档案中记载的股东姓名和名称来确定股东的资格,此种做法值得商榷。

就商事登记而言,可以分为设权性登记和证权性登记两种形式。设权性登记是一种创设权利的行政程序,具有授予权利或资格的效力,其登记效力适用的是登记生效主义,即未经登记,该商事行为不生效,因而无从取得相应的权利或资格;而证权性登记仅具有证明权利的效果,并没有创设权利的作用,其登记适用的是登记对抗主义,即未经登记不会导致商事行为的无效或失效,只是该事项不会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果。在我国公司法实践中,在公司设立时,《公司登管理记条例》第9条规定: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这就表明股东身份是工商登记的事项,但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工商登记就是股东资格的获取条件。因为《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在公司进行工商登记时必须提交公司章程,也就是说章程在登记时须归档,章程归档是工商登记和取得法人营业执照的绝对要件,既然章程中已有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那么登记时的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就仅具有对外公示的作用,因为公司毕竟只是一个私法主体,股东间对股东资格的确认也毕竟只是他们的内部事务,交易相对人是无法知晓的,或者交易相对人需要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来了解股东间的关系,这样即使交易是有利可图的,但可能交易所得的收益还比不上花费的搜寻成本。交易相对人为增加交易的可预测性和收益,都希望公司的股东构成是明确的和值得信任的,因此就需要运用国家公权力的公信力,在工商登记中注明股东的姓名或名称,以对社会公众起到公示的作用,从而维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减少交易成本,维护交易秩序。

同时在公司设立后出现增资及股权转让,公司登记条例要求进行登记。实践中,对发生增资及股权转让而尚未登记的,新出资人和股权受让人是否具备股东资格,司法实践也往往倾向于否认,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对增资及股权转让而言,都是经过股东会批准的,各方对增资及股权转让的事实已经形成了交互合意,因此增资人和股权转让都已经具备了股东资格,但是为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秩序,应责成公司及时进行变更,以后登记更真实的反映公司现实。

三、合同认定标准的运用

(一)冒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所谓冒名股东,是指虚构法律主体或者盗用他人名义持有股权者。按照民法理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求主体适格和意思表示真实,缔结公司合同的参与方要具备股东资格,也必须具备适法的资格和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对于虚构的自然人和法人,既没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更不会有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可能具备股东资格。对于盗用他人名义持有股权自然也不能拥有股东资格。对盗用者来说,既然他盗用别人的名义也就表明他也没有成为股东的意思表示倘若被盗用者进行追认,并且得到其他股东的同意,被盗用者也可成为股东,并应进行章程的修改和工商登记的变更。

(二)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

隐名投资人是实际出资但不以自己的名义而由他人的名义代持股份的人,他人代为持有股份,该他人是显名股东。在对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上,有“实质说”和“形式说”两种学说。

实质说认为实际出资的隐名投资人为法律股东,而形式说则坚持显名股东为法律股东并否认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并且有学者认为,在处理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适用实质说,而在隐名投资人、显名股东与公司外的第三人之间的关系时适用形式说。

在处理隐名投资人、显名股东谁是法律股东的问题上,也应坚持合同的观点。对于隐名投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的代持股协议,倘若公司其他股东知晓和同意代持股协议的存在,认可显名股东的存在,就应以隐名投资人为法律股东,此时显名股东处于代理人的地位;倘若公司其他股东并不知晓代持股协议的存在,甚至时候知晓就不会同意代持股协议的,就应以显名股东为法律股东,毕竟此时其他股东同显名股东之间存在合意,此种情形下,隐名投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代持股协议来解决。在对外关系上,应以工商登记为参照,因为如前所述,第三人也是无从知晓代持股协议存在的。实践中常常发生的问题是,当获益时,隐名投资人会积极主张权利,此时倘若隐名投资人能证明代持股协议的存在和公司知晓及认可的事实,隐名投资人就是法律股东,获得应得的利益;倘不能证明时,显名股东就是法律股东。但当承担责任时,隐名投资人往往否认自己是股东来逃避责任,此时倘若显名股东能证明代持股协议的存在和公司知晓及认可的事实,隐名投资人就是法律的股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倘不能证明时,显名股东就是法律股东,因为显名股东在同意以“股东”的名义出现时,就应该知道其有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将证明代持股协议的存在和公司知晓及认可的事实的责任配置给主张权利的一方,通过这样的举证责任分配使得收益与风险相适应,达致法律的公平正义。

(三)干股股东的股东资格

干股股东就是实际上并未出资,由于自身具备的特殊技能或者拥有特殊的资源受到其他股东或公司的青睐,由其他股东或公司赠与股权的股东。我们已经论述出资不能成为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干股股东尽管没有出资,但是他与其他股东们已经达成了交互合意,因此干股股东具备股东资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合意的前提是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的廉政制度,对于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而获得干股的情形,股东资格是不能够予以确认的。既然干股股东获得了股权,那么他也应当承担与其权利相应得义务,就公司发生对外的债务时,就应与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而不能以自己尚未出资不享有股东资格来逃避义务和责任。

(四)股东资格的继承问题

对于股东资格的继承问题,学界讨论很多,实践中股东资格继承的纠纷也很多,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继承人可以不受限制的取得股东资格,一种观点认为,继承人不能直接取得股东资格,被继承人在公司中的所享有的财产利益可由继承人直接继承,但被继承人在公司中的身份是不能继承的。

由于争议较多,导致操作标准不统一。修改后的《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较好的解决了股东资格的继承纠纷问题。

该条款明确的表达公司合同的理念,将股东资格的认定交给了公司章程,同时在公司章程没有做出规定时,公司法承担着漏洞补充的功能,规定由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在对股东资格继承的问题上,公司章程可以做出排除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的规定,也可以规定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必须经多数的股东同意(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也可以限定由某一特定继承人继承股权,这样规定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有限公司是合同的链接,公司章程是股东间共同意志的体现。

倘若股东事前在公司章程中对股东资格做出排除或者限制的规定,表明股东们已经明确放弃让继承人直接继承股东资格的权利,是各方事先的一种妥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限责任公司是任何公司,股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信任关系,当某一股东死亡时,这种信任关系便会丧失,而很难被继承人所继承。当多数股东同意继承人成为股东或者锁定某一特定继承人为股东时,表明股东们认可该继承人成为股东时,彼此间的信任关系不被破坏,合作仍然会继续,这也再一次验证合同进路在股东资格认定上的有效性。

四、结论

尽管公司法实践中,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存在多种标准,但这些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司法操作上的困难和矛盾,因此检讨这些标准是必要的。合同进路具有内在的逻辑融惯性,切合有限公司的本质,在股东资格的认定上能够解决同样纠纷不同结果的问题,是一条可以尝试和操作的进路。

参考文献:

1、杨忠孝.契约法视野下的公司[J].法学,2003(7).

2、(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著;张建伟,罗培新译.公司法的经济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J].法学研究,2004(2).

4、范健.商法教学案例[M].法律出版社,2004.

5、王保树,崔勤之.中国公司法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杨与龄.新版商事法要论[M].三民书局,1984.

7、刘阅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认定的法理分析[J].人民司法,2003(12).

8、虞政平.股东资格的法律确认[J].法律适用,2003(8).

公司向股东借款的税收问题 篇4

一、有效--民间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3号)明确,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

(一)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二)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三)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由于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借贷行为并不属于列举内容,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二、业务处理

1、公司向股东借款,单位应该给股东开借款收据,根据收据入账。

2、借款有利息,要签订借款协议(合同),协议(合同)中写明借款年利率,到期时,按协议中约定的借款利率计算利息。

3、向个人支付利息,要代扣代缴5%的营业税及附加,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

三、税务风险

1、按照《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借款合同的征税范围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非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不属于印花税的征税范畴,不征收印花税。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六条(以下简称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关联方: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将关联方关系确定为五大类,其中之一就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同时,准则还将“主要投资者个人”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

另一方面,三十六条是一项重要的反避税措施,通过限定关联方之间的利息支出额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关联方之间相互融通资金来转移利润。既然三十六条规定制定的初衷在于保证企业所得税基不被侵蚀,从法理上分析,对关联方关系的定义应当包含自然人。

3、199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第6条对民间借款利息做出了如下规

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4、近日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7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现就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四十六条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的条件,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额。

二、企业向除第一条规定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一)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这是在当前经济危机下,企业融资较难,针对民间借贷的一个扶持政策。

5、《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所称标准,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2008年9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财税[2008]121号《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121号文件),对《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九条的未尽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121号文规定:“

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扣除。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除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外,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一)金融企业,为5:1;(二)其他企业,为2:1。

公司与公司借款合同 篇5

乙方(贷款方):

甲方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特向乙方借款,经双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贷款种类 :一次性贷款

第二条 借款用途 : 短期借贷 。

第三条 借款金额:人民币 4.64万元(大写:肆万陆千肆佰元整 )。

第四条 借款利率:借款利息为 0 ‰/月。

第五条 借款和还款期限

借款时间共个月,自年月月日止。:

第六条 还款方式 :银行转账至乙方账户或至乙方财务部门柜台交付现金支票或汇票,不得将现金或票据交付乙方其他业务人员。

第七条 担保条款

1、甲方必须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进行违法活动。

2、甲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3、甲方有义务接受乙方的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了解甲方的计划执行、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甲方应提供有关的计划、统计、财务会计报表及资料。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 篇6

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合同的类型越来越多,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相关的合同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短期借款合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1

甲方:

乙方:****有限公司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借款合同,严格履行。

一、借款金额:

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二、借款用途

公司和学校基本建设工程付款。

三、借款时间及本息结算还款办法:

借款时间:初定壹年。(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月息 _____分。还款时本息一次付清。提前支取全部借款或部分借款及利息,要提前一周通知中介担保人或学校财务科,由中介人或本人凭借据、合同及身份证到财务科办理。乙方若有资金和还款能力提前还款,甲方同意乙方提前一周声明并按实际使用时间归还本息。

四、质押物品及化解风险的措施:

乙方用房产使用证及学校收费权作抵押。由中介人、董事会领导签字担保。乙方不能按时归还本息,甲方有权将质押房屋变卖收回本息或按每月所借款额的1%加收滞纳金。

五、上述合同一式三份,自签字到款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及担保证人各存一份。若有争议,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留印:

乙方签字盖章:

担保人签字: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2

出借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

借款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

担保方(以下简称丙方)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乙方现向甲方借用限期使用资金,丙方愿意为乙方借款提供连带偿还担保责任,现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一致意见,供约定三方共同信守。

一、借款金额

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金额(大写):___________元整,(小写):_________元整。

二、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 ______月______日止。乙方另附借款借据作为合同附件,并交予甲方保管,乙方偿还借款本息后,甲方应交还乙方。

三、借款利率及逾期违约收费标准

按月结算,到期归还本金。乙方如不按期支付利息,则每逾期一日按应缴利息200%加收违约金;乙方如不按期归还本金,则每逾期一日按借款额的10%加收违约金。

四、还款方式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时间主动偿还向甲方借款本金及利息,并在约定还款日期前一次性结清本合同规定的所以款项。

五、权利义务

1、甲方有权在借款前了解乙方的经济能力和经营情况,发生借款行为后,甲方有权监督乙方借款使用情况,了解乙方偿还能力,乙方应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与信息。乙方必须按借款合同规定的使用用途,不得挪为他用,不得用借款进行违法活动。

2、当乙方出现企业经营权变更等,资产及财产转移变化时,乙方必须提前通知甲方,并优先偿还向甲方所借约定款项。

3、乙方及丙方不能如期偿还涉及借款所约定款项时,甲方有权采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张贴物等方式进行催款公告。

六、保证条款

1甲方有权处理抵押物品。乙方按时偿还所有款项后,抵押权自动消除。

2、丙方自愿为乙方的借款提供连带偿还责任担保,担保期限为甲乙双方签定义务起至履行约定义务结束止;担保范围包括借款本金、逾期还款的违约金或赔偿金、甲方实现债权的所有费用。丙方承诺: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偿还所有借款款项时,将代替乙方偿还约定的一切款项。

七、其他约定

1、本合同自各方签名盖章之日起生效。

2、约定任意一方出现经营名称更改、经营地址更换、家庭住址变更、联系方式变更等情况时,应及时通告其他各方。

3、本合同履行中未尽事宜,由当事人各方协商解决,或可由任意一方依法向甲方所在地级人民法院起诉。

出借方(甲方):__________ 借款方(乙方):______________ 担保方(丙方)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3

借款人: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双方遵照有关法律,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 借款

第一条 借款金额: _________元(大写: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借款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借款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第四条 在本合同期限内,借款的实际放款日和还款日以借据为准。借据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条 本合同到期,借款人应主动归还全部借款。

第二章 借款利率和计息

第六条 本合同项下借款月利率为______%,确定借款利息为月息_________元。

第七条 本合同项下借款,自贷款方放款之日起息,按月计息,利息于放款之日一次性付清,借款到期还清本金。

第八条 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提前归还借款的,仍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和实际用款天数计算利息。

第九条 借款人在借款到期日前应备足应付本金,由现金或银行转账方式一次性还付借款,款项以贷款人实际收到时间为准。

第三章 双方权利及义务

第十条 借款人权利及义务

1、保证不利用借款从事违反法律、政策经营活动。

2、保证还款资金来源合法有效。

3、及时向贷款人支付合同约定的借款本金与利息。

5、借款人有要求提前还款的权利,但应提前15天通知贷款人。

第十一条 贷款人权利及义务

1、对本合同有可能涉及到借款人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保密。

2、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借款人收取相应的借款利息及本金。

3、本合同到期后,贷款人有权收回借款资金,不再续借。

4、当借款人违约时,贷款人有权提前解除合同。第四章 合同的变更

第十二条 借款人需要延长借款期限的,应在借款到期日前15日内向贷款人提出申请。第十三条 借款人如要将本合同项下债务转让给第三者,应经贷款人书面同意。在受让人和贷款人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前,本合同继续有效。

第十四条 借款人、贷款人任意一方需变更本合同其他条款,均应书面通知对方,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

第五章 违约责任

第十五条 借款人未按本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人可以提前收回已经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同时对违约使用部分按国家规定,在违约使用期间每日计收万分之五罚息。第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归还借款本息时,贷款人按国家规定对逾期贷款每日计收千分之二利息。

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

第十七条 在本合同的履行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合同签定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申诉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由被申诉方承担。

第七章 其他

第十八条 本合同经借款人和贷款人双方签章后生效。

第十九条 本合同自其项下贷款本息和可能发生的违约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得到全部清偿时,自动失效。

第二十条 借款人变更住所、通讯地址,以及联系方式时,应在有关事项变更后10日内书面通知贷款人。

第二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二十二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借款人和贷款人各执一份。

第二十三条 本合同附

(1)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

(2)借据、收据。

借款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行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

日期: 年 月 日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4

借款人(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

贷款人(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就上述借款事宜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合同,供双方恪守履行。

第一条借款金额与期限

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由乙方向甲方出借资金共计人民币9000万元(大写:九千万元整,已交付)。

本合同借款期限为,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二条借款用途

甲方将借入的资金用于。如业务发展需要,甲方也可将该笔本金用于。第三条利率与利息1。本合同借款利率根据合同签订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为。2。本合同借款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息,以如下第种方式结息。

(1)由甲方于借款期限届满时一次性还本付息。

(2)按年结息,结息日为。

3。乙方指定以下银行账号为收款账号并保证其真实有效。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甲方将本合同借款的本息汇入该账号。

开户行:

开户名:

账号:

4。甲方提前还款的,应当提前七个工作日书面通知乙方,借款利息则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

第四条借款展期

甲方不能按期归还本合同项下借款,需要展期时,应在借款期限届满前十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出书面申请,经乙方审查同意,签订借款展期协议。

第五条贷款的担保

甲乙双方选择履行本条第款。

1。本合同借款无担保;

2。本合同借款的担保方式为,由乙方与担保人就本合同的具体担保事项签订编号为的担保合同。

第六条甲方保证

1。甲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依法成立的中国法人,具有签订和履行本合同所必须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甲方提供的与本贷款有关的一切文件、报表及陈述均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

第七条甲方义务

1。甲方应按合同约定清偿贷款本金和利息。

2。借款期间,甲方经营决策发生任何重大改变(包括但不限于转股、改组、合并、分立、合资、合作、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变更等),可能影响乙方权益的,甲方应至少提前三十个日历日书面通知乙方,并且落实借款清偿责任,或者提前清偿,或者提供乙方认可的担保。

3。甲方应当接受乙方监督。如乙方要求,甲方应当提供真实反映借款使用情况的报表及其他文件。

4。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移或者变相转移本合同的债务责任。

5。甲方转让、处分其重大资产或营业收入的全部或大部分,应至少提前三十个日历日书面通知乙方,并且落实借款清偿责任,或者提前清偿贷款,或者提供乙方认可的担保。

6。如发生影响甲方合同履行能力的重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经济纠纷、停业、歇业、被宣告破产、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财务状况恶化等,甲方应立即书面通知乙方。

7。保证人出现停业、歇业、被宣告破产、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以及经营亏损等情形,或者作为本合同借款担保的抵押物、质物、质押权利价值减少时,甲方应提供乙方认可的新担保。

8。借款期间,甲方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住所、电话、传真等,应在变更后七个日历日内书面通知乙方。

第八条乙方义务

1。乙方应当依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出借资金给甲方。

2。对于磋商、订立、履行本合同的过程汇总所知悉的甲方商业秘密以及甲方要求予以保密的.资料、数据等信息,乙方应当予以保密。

3。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收取利息。甲方提前还款的,乙方在接到甲方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同意。

第九条违约责任

1。本合同生效后,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出现下列情形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立即偿还借款、利息及其他费用,且乙方要求甲方偿还前述款项之日即为本合同借款期限届满之日。

(1)甲方没有按期偿还借款及利息,经乙方书面催告后,仍未偿还的;

(2)甲方停业、歇业、被宣告破产、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财务状况恶化等;

(3)甲方未能按本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的;

(4)甲方发生危及、损害或可能危及、损害乙方权益的重大事件。

3。甲方不能按时支付利息的,乙方有权按照未付利息计算,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逾期未清偿借款本金的,乙方有权按照借款本金计算,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条公证事宜

任何一方提出公证本合同内容的,另外一方应当同意,公证费用由提出方承担。

第十一条其他约定事项

第十二条争议解决

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履行本合同所产生的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争议由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三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解除

1。本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如有担保的,自担保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

2。合同生效后,除本合同已有约定以外,甲乙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如确需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应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十四条其他

1。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达成书面协议,作为本合同附件。本合同的任何附件、修改或补充均构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一式份,甲方执份,乙方执份。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5

甲方:

地址:

电话:

乙方:

地址:

代表人:

甲乙双方为携手合作,促进发展,满足利益,明确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之相关规定,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结合双方实际,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求共同恪守:

第一条 借款金额、用途、利率、期限如下:

金额(大写)

用途:

约定利率或利息(%或元)

期限 天(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二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方在提用借款前,应向乙方提交具体的汇款账号。

乙方应在甲方提供的汇款账号后 个营业日内将借款放出。

第三条 甲方用下列资金归还本合同项下借款本息: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甲方应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归还全部借款本息,并按乙方要求向乙方归还借款本息。

第五条 本合同项下借款,自乙方划拨借款之日起计息。

第六条 如甲方未按合同期限归还借款,逾期部分按约定的利率上浮50%执行。

第七条 本合同项下借款本息,以甲方全部财产及其法人代表和全体股东的个人财产提供担保。

第八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有权检查借款使用情况,甲方应按乙方要求向乙方提供情况和资料。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或者通过协调解决。协商或者协调不成,可以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人:(签名)代表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6

出借方(以下简称甲方)借款方(以下简称乙方)

担保方(以下简称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乙方现向甲方借用限期使用资金,丙方愿意为乙方借款提供连带偿还担保责任,现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一致意见,供约定三方共同信守。

一、借款金额

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金额(大写):元整,(小写):元整。

二、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月日止。乙方另附借款借据作为合同附件,并交予甲方保管,乙方偿还借款本息后,甲方应交还乙方。

三、借款利率及逾期违约收费标准

按月结算,到期归还本金。乙方如不按期支付利息,则每逾期一日按应缴利息200%加收违约金;乙方如不按期归还本金,则每逾期一日按借款额的10%加收违约金。

四、还款方式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时间主动偿还向甲方借款本金及利息,并在约定还款日期前一次性结清本合同规定的所以款项。

五、权利义务

1、甲方有权在借款前了解乙方的经济能力和经营情况,发生借款行为后,甲方有权监督乙方借款使用情况,了解乙方偿还能力,乙方应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与信息。乙方必须按借款合同规定的使用用途,不得挪为他用,不得用借款进行违法活动。

2、当乙方出现企业经营权变更等,资产及财产转移变化时,乙方必须提前通知甲方,并优先偿还向甲方所借约定款项。

3、乙方及丙方不能如期偿还涉及借款所约定款项时,甲方有权采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张贴物等方式进行催款公告。

六、保证条款

1甲方有权处理抵押物品。乙方按时偿还所有款项后,抵押权自动消除。

2、丙方自愿为乙方的借款提供连带偿还责任担保,担保期限为甲乙双方签定义务起至履行约定义务结束止;担保范围包括借款本金、逾期还款的违约金或赔偿金、甲方实现债权的所有费用。丙方承诺: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偿还所有借款款项时,将代替乙方偿还约定的一切款项。

七、其他约定

1、本合同自各方签名盖章之日起生效。

2、约定任意一方出现经营名称更改、经营地址更换、家庭住址变更、联系方式变更等情况时,应及时通告其他各方。

3、本合同履行中未尽事宜,由当事人各方协商解决,或可由任意一方依法向甲方所在地级人民法院起诉。

出借方(甲方):

联系地址: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借款方(乙方):

联系地址: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担保方(丙方)

联系地址:

法人代表:

身份证号码: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7

甲方:

乙方:xxx有限公司

经xxxx介绍,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借款合同,严格履行。

一、借款金额:

xxx元人民币。

二、借款用途

xxxx建设工程付款。

三、借款时间及本息结算还款办法:

借款时间:一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月息贰分。每季度末结算一次。乙方若有资金和还款能力提前还款,甲方同意乙方提前一个月声明并按实际使用时间提前归还本息。

四、质押物品及化解风险的措施:

乙方用公司和学校一号办公楼《房屋所有权证》(运港字第xxxxxxxxx号)作抵押。乙方不能按时归还本息,甲方有权将质押房屋变卖收回本息或按每月所借款额的3%加收滞纳金。

五、上述合同一式三份,自签字到款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及见证人各存一份。若有争议,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留印:xx年xx月xx日

乙方签字盖章:xx年xx月xx日

介绍及见证人签字:xx年xx月xx日

短期借款合同范本的注意事项:

一、债务人的身份资料(包括营业执照),作为借款合同的必备附件。

二、要求债务人的配偶签字、或者提供配偶身份证明。

三、要明确约定借款利息。

四、关于复利的约定。

五、明确约定借款本息的还款顺序。

六、应该明确约定诉讼律师费承担。

七、关于债务担保。

八、要求债务人披露财产。

九、应该约定管辖条款。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8

甲方:

乙方:XX投资策划有限公司(XX公关学校)

经张XX女士介绍,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借款合同,严格履行。

一、借款金额:

伍拾万元人民币。

二、借款用途

学校基本建设工程付款。

三、借款时间及本息结算还款办法:

借款时间:一年。(20xx年9月26日至20xx年9月26日)月息贰分。每季度末结算一次。乙方若有资金和还款能力提前还款,甲方同意乙方提前一个月声明并按实际使用时间提前归还本息。

四、质押物品及化解风险的措施:

乙方用公司和学校一号办公楼《房屋所有权证》(运港字第00000242号)作抵押。乙方不能按时归还本息,甲方有权将质押房屋变卖收回本息或按每月所借款额的3%加收滞纳金。

五、上述合同一式三份,自签字到款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及见证人各存一份。若有争议,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留印: 乙方签字盖章: 介绍及见证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短期借款合同范本的注意事项:

一、债务人的身份资料(包括营业执照),作为借款合同的必备附件。

二、要求债务人的配偶签字、或者提供配偶身份证明。

三、要明确约定借款利息。

四、关于复利的约定。

五、明确约定借款本息的还款顺序。

六、应该明确约定诉讼律师费承担。

七、关于债务担保

八、要求债务人披露财产。

上一篇:三年级上地方课总结下一篇: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