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共10篇)
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有关作者的相关知识;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3、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4、掌握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方法及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技巧。
5、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
6、学霍金面对人生挫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理解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养。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他的命运如破旧的花架,但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而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目;他的命运如漆黑的夜空,但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而变得繁星闪烁、熠熠生辉;他的命运如贫瘠的土地,但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而变得葱葱郁郁、生机勃勃。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1942年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症”,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作品:《空间—时间的大比例结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百年评论》《超空间和超重力》《宇宙之始》《时间简史》。
评价:英国物理学家,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听故事
1.“宇宙主宰者”的可爱
霍金来中国访问时,一位记者问他:“您认为下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将是什么?”
霍金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他一面说,一面向翻译露出孩子般顽皮的笑容,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
“您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是什么?”霍金答道:“我还活着!”
即便在学术报告会上,霍金有时也会开一个玩笑,让大家乐一乐。每次学术报告后听众可以提问,回答问题时由于操作需要时间,听众一般至少得等十来分钟,这时霍金就会告诉大家:“在我准备答案的这段时间里,请你们看看报纸,相互交谈,放松一下。”可是,有时问题很简单,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的时候,为了逗乐,他也会故意让听众等上五分钟,这时听众会不由自主地爆发出笑声。可见,霍金喜欢捣蛋的天性丝毫没有改变。有一次,他得意地说:“实际上我比失声之前更加能说会道了。”
四、基础积累:
(1)坍缩(tān)(2)耶稣(sū) (3)逾越(yú)(4)恍惚(huǎnɡ)( hū )(5)关隘(ài) (6)沮丧(jǔ)
(7)拯救(zhěnɡ) (8)膨胀(zhànɡ) (9)迄今(qì)(10)尴尬(ɡān)( ɡà) (11)模棱两可(lénɡ)
(12)臭名昭著(zhāo) (13)谙熟(ān) (14)蒙昧(mèi)(15)哺乳(bǔ) (16)解剖(pōu) 17)殆尽(dài)
(18)确凿(záo) (19)脑髓(suǐ) (20)辐射(fú)
2.多音字
(1)涨 eq blc{rc (avs4alco1(涨价?zhǎnɡ?,泡涨?zhànɡ?)) (2)强 eq blc{rc (avs4alco1(坚强?qiánɡ?,勉强?qiǎnɡ?,倔强?jiànɡ?)) (3)折 eq blc{rc (avs4alco1(折耗?shé?,折断?zhé?,))
(4)济 eq blc{rc (avs4alco1(济济一堂?jǐ?,无济于事?jì?,)) (5)混 eq blc{rc (avs4alco1(混沌?hùn?,混水摸鱼?hún?,)) (6)模 eq blc{rc (avs4alco1(模样?mú?,模棱两可?mó?,))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C)
A.摄制(shè)执拗(niù)染色体(rǎn)长歌当哭(dānɡ)
B.疾病(jí)吮吸(y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
C.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ɡàn)数见不鲜(xiān)
D.血液(xuè)脑髓(suí)文绉绉(zhòu)睚眦必报(zì)
解析:A项“当”应读dànɡ。B项“吮”应读shǔn。D项“髓”应读suǐ,“绉”读zhōu
二、认准字形
(1) eq blc{rc (avs4alco1(yì?溢?出,关ài?隘?,收yì?益?)) (2) eq blc{rc (avs4alco1(jǔ?沮?丧,zǔ?阻?碍,dǔ?堵?截)) (3) eq blc{rc (avs4alco1(ān?谙?熟,阴àn?暗?,万马齐yīn?喑?)) (4) eq blc{rc (avs4alco1(liào?瞭?望,liáo?潦?草,liáo?缭?绕))
(5) eq blc{rc (avs4alco1(yú?逾?越,治yù?愈?,始终不yú?渝?)) (6) eq blc{rc (avs4alco1( 绿草如yīn?茵?, 光yīn?阴?,yìn ?荫?蔽))
(·全国卷Ⅰ)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淤积 绿茵场 娇健 独占鳌头
B.联结 抠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融资 殊不知 传诵 委曲求全
D.繁衍 冠名权 坚韧 磬竹难书
解析: A项中“娇健”应为“矫健”。B项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为“慧”。D项中“磬竹难书”中的“磬”应为“罄”。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解释
1.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昭著:明白显著。
2.模棱两可:(态度、意见等)含糊,不明确。
3.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有时含有讽刺意味)。戴:尊敬。
4.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5.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
6.万无一失: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
(二)词语辨析
1.界线 界限
①传统税收管辖权以各国地理界线为基准划分为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
②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艺术与生活的 十分含混。
辨析:“界线”指不同事物、不同范围的分界线,或指某些事物的边缘。多用于具体的事物。“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2.直接、直截
我们受的教育让我们听别人,却不要直接说别人。而在管理人时就不能这样了,中国人说话比较温和含蓄,这在有些时候是必要的,但有时候碰到问题也应该 了当地表达出来。
辨析:“直接”指不经过中间事物(与“间接”相对)。“直截”指干脆利落,不拐弯抹角。
3.交代、交待
①在纪委正式立案之前,李华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经济问题。
②在审理过程中,杨彦明一直拒不 其贪污、挪用公款的下落。
辨析:“交代”: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②嘱咐。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交待”①同“交代”。②动词,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指情调趣味。
4.以至、以致
①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
②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连肚子都填不饱。
辨析:“以至”,连词。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机、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开头,表示下文是由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解析: B项感情色彩不对,贬义词当褒义词用。“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属贬义词。而且“欲动”与“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的时态也有矛盾。A项“甘之若饴”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C项“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D项“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
第二课时
一、行文脉络:
整体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分 段落 内容 段解 第一部分
1~6
1段:预言是十分困难的
2~6段:(1)考查预言的历史 说明预言是困难的 第二部分
7~25 14~25段: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看平均密度,但其未来有“膨胀”和“坍缩”两种可能 预测宇宙的未来
第三部分 26 宇宙未来的可能性 重申预测结论 二、文章要点: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③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篇2
1957年10月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标志着“第一太空时代”的到来, 这一时代随着航天飞机在2010年完成最后一次飞行而宣告结束。“第二太空时代”始于2004年12月,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公布了“征服宇宙计划:第二太空时代行动方案与第三太空时代宇宙方舟计划”。第二太空时代行动方案指出, 2020年, 美国将再次在月球上进行太空行走, 并且于2037年首次在火星上登陆行走。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 人类将于2040年开启“第三太空时代”, 实现星际空间畅游, 甚至能移居其他星球。
为了移居其他星球或者做太空旅游, 在“第三太空时代”, 人类必须建造一艘“宇宙方舟”——一艘可供许多代地球人繁衍生息的宇宙飞船。“宇宙方舟”能提供与地球家乡相似的生活环境, 它航行的目的地, 是宇宙望远镜所能发现的、与地球相类似的某个星球。
宇宙方舟的第一奥秘:航行传动
宇宙的航行时间首先是一个大问题——用普通燃料飞抵最近的人马座 (离我们只有4光年的距离) 就要花一万年的时间。假如使用离子或光子传动, 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可达到光速的60%, 可将飞行时间缩短到15年。目前, 有许多人致力于新型传动问题的研究, 这方面的主意也不少。
一种不需要使用动力燃料的传动装置是太阳翼。在太阳发出的光粒子的压力下, 太阳翼产生运动, 可将较大质量的物体运送到木星的运行轨道。
采用离子传动时可使用某种气体, 通过气体 (如惰性气体氙) 的离子化产生电荷。磁场或有静电载荷的金属栅将载荷粒子引入一个方向, 并将它们加速到10万千米/小时。
采用喷气传动时, 在宇宙飞船上装有一个巨大的“吸尘器”, 它的作用是把星际空间中的氢气汇集起来, 将其离子化后以热气体方式喷射出去。
若用热核传动, 通过目标性的核聚变产生能量, 最合适的原料是氢以及它的变种——重氢, 以及稀有的氦同位素3He。专家们希望木星的大气层中有大量的3He。
从目前来看, 最有希望考虑的是离子传动与核反应器相结合, 通过核裂变释放出的热使气体离子化, 然后借助高电压将离子加速。
宇宙方舟的第二奥秘:人体失重
在宇宙飞行途中, 失重会导致人体退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比如骨头变脆、肌肉无力、心脏萎缩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防止这类人体退化, 就是竞技状态训练, 比如每天在跑步器上练习2小时, 就足够了。但要长期坚持这种训练, 人们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为此,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想出了一个方法, 把精神死亡式的训练变为一项冒险活动。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双跑道的跑步仪, 两条跑步皮带使用不同的传动方式, 使宇航员有跑弯道、登山丘、跨越障碍等感觉。同时配备一副特殊眼镜, 能用数码方式虚拟出跑步的环境。这种仪器能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不但可以缩短训练时间, 甚至还会使人感到有乐趣。
最近, 科学家们已放弃了让飞船绕自身轴心旋转来产生人为重力的打算。避免人体退化的另一个建议简单得让人不可思议:假如用超声波把用于行走的最重要的骨头结构做轻微的破坏, 这就会促使骨头经常发生新的增长。当然, 宇航员将感觉不到这种轻微的骨结构破坏。
宇宙方舟的第三奥秘:辐射损伤
除了失重外, 可能产生的辐射损伤也是使研究人员感到头疼的问题。在地球上, 磁场把带有电荷的粒子引向南北两极, 地球上方的大气层阻挡了有害的辐射。而飞船中的宇航员几乎将毫无保护地遭受太阳气体喷发、高能粒子流、X射线和R射线的侵害, 这些辐射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白内障, 长期遭受这种侵害, 人体将会罹患癌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宇航局尝试使用特殊船舱。该船舱不必使用像核电站那样有几米厚的混凝土隔离墙, 只要约7厘米厚的聚乙烯层, 就可挡掉三分之一的辐射。当有辐射警报时, 宇航员就逃进这个特殊的船舱。同时, 宇航员需要服用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尚待研制的人体细胞自然修补药, 来对抗辐射损伤。
宇宙方舟的第四奥秘:医疗卫生
针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 科学家的办法是使用“智能药物”——让一种生物小零件监控宇航员的身体功能;对待创伤, 用有针对性的转基因法治愈:对细胞的纤维结构施加影响, 使已断裂的细胞连结带快速地重新连结起来;消除肿瘤也可用相类似的方法:让肿瘤周围的细胞变为球状结构, 把肿瘤包围, 并最终将其扼杀。倘若要为宇航员做手术, 可由机器人或纳米机完成, 例如将纳米机注入血管, 然后由它自己寻找道路到达动脉堵塞处。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 在宇宙中, 即使是无害的细菌也可能会变成危险的杀手。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的盖奥尔克·福克斯和里查德·威尔逊的试验方法可快速确认细菌的突变:用生物遗传学的方法, 将带有约4000个细菌的手指印存储在一个芯片上, 当宇航员生病时, 将其血中的微生物与此作比较, 就能立即确定新的细菌源自哪个菌种, 然后用飞船中所带的药物将其杀死。
宇宙方舟的第五奥秘:新鲜食品
长期在宇宙中飞行, 或者长期在外星上居住, 需要解决新鲜食品的生物再生问题, 以减少食品的携带量和补给量。目前, 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食品的生物再生技术。美国国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为航天飞机研制了一种“色拉机”, 可为航天员提供莴苣、黄瓜、胡萝卜等新鲜色拉蔬菜。俄罗斯也曾在空间站上进行洋葱、黄瓜、小萝卜等的种植实验, 以供航天员食用。同时, 科学家也在尝试通过生物技术将航天员的代谢废物转变成食物。
宇宙方舟的第六奥秘:无限寂寞
飞船中的乘客如何克服长年的寂寞?这恐怕是用最先进的技术也解不了的问题。银河系那么大, 如何才能度过漫长的旅行时间, 如何才能不被寂寞折磨致死?为此, 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们设想了好多方案,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方案是“重新诞生法则”。将宇宙飞船中的全部乘员冷冻, 让他们在“熟睡”中度过漫长的旅行时间。在旅行结束, 或有危险产生, 或有一个有趣的研究目标出现时, 由中央计算机将他们唤醒。这一方案的优点是, 从主观上看, 旅行时间很短;但缺点是, 万一解冻苏醒工作失败, 或者宇宙飞船在航行期间变得不适宜于人居住了, 那将怎么办?尽管有这种顾虑, 但从技术上说, 许多科学家仍认为, 从冰冻中让人“重新诞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二个方案是“生命不死定律”。在漫长的飞行中, 宏伟的宇宙飞船不断地迎接新一代宇航人的诞生, 新的宇航人出生, 老的宇航人死去。究竟哪一代能到达目的地, 取决于旅行时间的长短以及未来人的寿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米夏埃尔·罗什近年来在从事不死基因的研究, 至少在胚胎突变上已获得一丝线索, 胚胎的生命已被延长了一倍。罗什认为, 假如我们能够掌握与年龄有关的基因损伤的情况, 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死。这种预见未来的幻想型处方就是, 假如在今后几年内找到“不死基因”, 人就可以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了!
宇宙方舟的第七奥秘:婚育模式
由于地球与其他星体之间的距离相差甚远, 去往某个星球的宇航人不大可能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再返回地球, 因此, 他们在宇宙方舟上必须保持一定的人口数量, 以便在到达目的地后能够建立一个新的、能够生存的人类群体。而且, 每一种设想中的宇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能与现在的人类生活方式有太大差别。“送往太空的人的生活方式与模式应当是他们比较熟悉的, 或者比较习惯的, 否则他们可能会发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家莫尔教授说。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凯文博士认为, 在宇宙方舟或某个星球上生育的孩子, 无论是生理还是语言都会与地球上的孩子有所不同。“这些孩子只能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 但是, 他们却不能生活在地球上。”凯文说。这些孩子的骨骼、肌肉, 甚至他们的方向感都能够很好地适应零重力的太空生活, 却很难适应地球有重力的生活。此外, 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经太空生活的洗礼, 也将与地球人大不相同。
(译据美国杂志《未来科学生活》2012年3月号
宇宙的未来 篇3
那么,宇宙如何走向混沌,宇宙的未来情况如何呢?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对宇宙的未来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种种理论和猜测。这里粗略地介绍几种。
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宇宙是在大爆炸中不断膨胀而成的。而且,从星系的运动、轻元素的相对丰度和宇宙背景辐射的均匀性等因素来看,宇宙还在继续膨胀。宇宙的未来是永远膨胀下去还是有一天转而收缩,取决于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包括可见物质、暗物质和引力波能量),即物质的平均密度。如果密度小于临界值,它们的引力将不能束缚住自己,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物质密度大于临界值,则它们的引力将使宇宙停止膨胀并转而收缩(请参看本期《暗物质寻踪》一文)。
一些科学家认为,不管宇宙是永远膨胀还是转而收缩,其最后的归缩都将是黑洞宇宙。
膨胀黑洞宇宙的结局
F·戴森和J·伊思兰等人认为,继续膨胀的宇宙,在约1027年的时间内,所有恒星的燃料都会耗尽,成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它们都将聚集在星系的中心,最后成为一个质量达1011太阳质量的大黑洞。而由星系聚集的星系群和星系团,也会在约1031年的时间内,将各星系形成的大黑洞聚集在中心,形成一个质量达1015太阳质量的超巨型黑洞。只要宇宙的背景温度高于黑洞的温度,黑洞就会因吸热而继续增大。这期间也可能发生黑洞相撞事件,但最重要的情况是,由于黑洞自旋而消耗能量,它的自旋速度在慢慢地变小。当背景温度因宇宙膨胀而下降到比黑洞温度低时,各种黑洞再没有热能可吸收,而变得与白洞类似,开始单纯的量子蒸发,将自身的物质向膨胀的宇宙中抛洒。黑洞因损失能量而收缩,收缩又使温度稍稍升高。使黑洞滑向不可遏制的蒸发过程。恒星级黑洞、星系级巨型黑洞和星系团级超巨型黑洞分别在1067、1097和10106年内蒸发完。
对于那些没有被黑洞吞食的物质,根据大统一理论,质子和中子大约在1032年后衰变为电子和反电子。电子和反电子相遇湮灭,产生γ射线和光子。所以,早在黑洞开始蒸发以前,那些没有被黑洞吞食的物质已不复存在。这样,在黑洞完全蒸发后的宇宙,只有g射线和光子,宇宙又成为一个混沌世界。
更深入的研究指出,宇宙膨胀速度的快慢不同,上述走向死亡的过程细节有所区别。如果膨胀速度较快,会把正、反电子拉开,使它们不会相遇湮灭,因而剩下一些正、反电子。此外还有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中微子。由于这些物质随宇宙膨胀而冷却的速度,比粒子湮灭产生的γ射线的冷却速度快,因而形成温度差,这种温差可成为能量来源,使宇宙不会达到完全的热平衡,因而宇宙不会“热死”。
如果宇宙的膨胀速度较慢,正、反电子相遇的几率较多,湮灭会较快。但电磁力也会使一些正、反电子形成“电子对原子”。据认为在1071年后,大部分没有湮灭的正、反电子都会成为电子对原子。这些电子对原子非常古怪,直径达1千万光年。各电子对原子相互绕转,但速度非常缓慢,100万年才移动1厘米。由于这些电子对原子发射低能光子,它们的运动轨道会缓慢地衰减。这样,在10116年后它们会因相遇接触而立即被湮灭掉。每个电子对原子放出1022个以上的光子,使宇宙达到热平衡成为一团火球而“热死”。
收缩黑洞宇宙的结局
如果宇宙有朝一日转而收缩,宇宙空间的物质密度将逐渐增大,星球、星系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宇宙的温度将逐渐升高。当宇宙收缩到现有大小的1%时,宇宙的温度将达到100℃,像地球这样的行星上的生物不能再生存下去。接着是行星的毁灭。随着宇宙的不断收缩,当整个宇宙的温度升高到超过恒星的温度时,恒星也将消失在宇宙中。而黑洞则凭借其强大的引力趁机饱食一顿,使自己逐渐变量变“胖”。同时,它们不断地火并,最后形成一个大黑洞。黑洞的强大引力使自身加速收缩。收缩使蒸发加快,直到最后完全蒸发掉。
也有些科学家认为,在累加的引力作用下,宇宙的收缩速度不断加快,开始以千百亿年计,后来以几分几秒计,最后以微秒计,使宇宙的收缩成为失控的内向大爆炸——大崩塌。
由上可知,大爆炸宇宙不管是永远膨胀还是转而收缩,都将沿着逆反过程回复到原来的混沌状态,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引力是宇宙的助长剂,也是宇宙的催命鬼。
循环振荡宇宙的结局
很多人不喜欢宇宙有一个起点和终点,于是便提出了振荡的循环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将来收缩后还会膨胀,膨胀了还会收缩,这样循环地振荡着,永无止境。这样的宇宙有着无限的过去,也有着无限的未来,只有阶段性的起点和终点,没有永远的起点和终点。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轮回转世的宇宙”。
无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是从物质的衰变与聚合的循环来看,循环的振荡宇宙都是不可能的(请读者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经验,买来一个新气球,充气后把气放掉,让它收缩,然后再充气,再收缩,这样重复着,我们会看到,后一次充气的气体体积,总比前一次大。而且,气球的体积不会无限制地增大,它总有破裂的时候。多次给破旧的铝锅换底,它的直径总是越来越大。循环的振荡宇宙也会是这样,往前推,它会有一个无限小的起点;往后推,也会有一个无限大的终点,即与永远膨胀的宇宙一样,最后为“热死”。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任何信息,包括宇宙本身演化信息的传播速度,都不可能比光速快,光从遥远的地方传到我们这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宇宙中任何不利的演变在以光速传到我们眼中之前,是完全无法知道的,更谈不上预防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平安无事,但不能肯定在什么地方可能已经发生危害人类前途的大事。超新星爆发,宇宙一角开始崩塌等等,对我们来说,不会留有采取应急措施的时间,当这些信息传到我们这里时,早已是既成事实而无法挽回了。在太阳上发生的事件,8分半钟后我们才能知道,因光从太阳到地球需要行进这么长时间;假如银河系中心现在发生黑洞灾变,我们要3万年以后才能知道,假如仙女座星系今天有什么闪失,这种信息要230万年后才能传到我们这里;距我们几十亿光年的类星体明天有什么不测,信息延迟的时间正是几十亿年。
我们今天看到的银河系中心、仙女座星系和某类星体的情形,不是它们当前的情形,而分别是3万年前、230万年前和几十亿年前的情形。如果宇宙的年龄为120亿年,那么,我们现在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类星体,那还是它在120亿年前刚刚诞生时的情形。如果它的寿命是1亿年,那么,它是在119亿年前就已经死亡了。而它死亡的信息,要119亿年后才能到达地球。因此,宇宙学研究,很多都是在与“死人”打交道。当我们在研究类星体如何死亡,以及如何开发利用它们的时候,其实它们早已“死亡”了。这样,如果我们傻乎乎地分别决定在上述时间以前去某类星体去发展,那么,当我们到达那里时,即使不被它的灾变所害,发展的目的也会因它的死亡而灰飞烟灭。
时间迟后是我们向宇宙进军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因为开发宇宙是需要有千万年、几亿年的准备时间的。
由此可见,从宇宙学角度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多么深刻和重要。越安逸越要思考危机,地域越宽广、时间越长久,越要考虑突发性灾变,越要为未来早作准备,这就是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这就是研究宇宙未来的意义之一。
宇宙消亡和世界末日
宇宙消亡和世界末日不可相提并论。
宇宙消亡是一个客观的科学问题,不带任何恐惧和歇斯底里。研究宇宙消亡,是对宇宙规律的探索,没有任何紧迫感和忧伤,是从容进行的科学活动,是人类理智的表现,带来的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宇宙的消亡在难以计算的遥远将来,就太阳的寿命来说,地球人类还可生活50亿年,以50岁一代人计算,人类还可延续1亿代子孙。何况,太阳死亡了,人类还可迁移到别的恒星周围去,所有恒星死亡了,还可利用黑洞的能量生存下去,这个宇宙消亡了,还有迁移到别的宇宙中去的希望。
换一个角度来说,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现代科学,已使生物智能的发展从听命于自然的进化力量的范畴,走到听命于人力控制的边缘。根据科学发展的这种速度,从基因控制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方向看,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人类或许有可能把自身融合到宇宙中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那时,面对宇宙消亡的将不是现在这种形式的人和人类,也就无所谓人和人类去寻找别的宇宙的问题了,或者说人类的发展者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宇宙的死亡,不会有任何焦躁不安。
世界末日说是宗教教义的主观意断,带有明显的忧伤和恐惧。而当今邪教夹杂着伪科学的“世界末日”鼓噪,则是邪教主为了一己之私用来吓唬信徒、控制信徒的手段。接受这种“世界末日”的人,总是产生对社会歇斯底里的发作和疯狂的破坏,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思想低迷和消沉,而且是对整个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反动。
宇宙与宇宙中的万物一样,有生必有死。如果宇宙的最高目标是诞生生命、发展智慧的生命来认识自己的话,那么,在这个目标达到以后,无须寻找永恒,而会安详地寿终正寝,或者轰轰烈烈地死去。我们现在的每个人更无须像杞人忧天那样为“世界末日”而惶惶不可终日。努力地工作,愉快地生活,放心地睡觉吧!
高二语文宇宙的未来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2、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学习难点 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这篇演讲稿的特色:
1、生动的导引
这篇科技论文是演讲辞,具有演讲的特点。预言宇宙的未来,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但如果就事论事,很容易枯燥乏味。演讲需要激起听众的兴趣。演讲者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讲演的主题──在与巫术的对比中,更显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
2、严谨的推理
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本文严谨的推理,增强了说服力。宇宙虽然复杂,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宇宙的密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然而,确定这一点非常不易。演讲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也说明了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幽默的语言
演讲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的,如果不注意演讲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篇演讲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为听众接受。如,文中有一段话说:“我比其他的末日预言者更占便宜。即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以揭示自己“自私”的心理表示幽默,同时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混沌(húndùn):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B 诘问(jiéwèn):反问 倚重(yǐzhîng):倚靠,器重。
C 三昧(sānwěi):指心神专注而不散乱。比萨(bíshā):一种意大利式馅饼。D告罄(gàoxìng):指能源枯竭。黑洞(hēidîng):一种特殊的天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别出心裁 映入眼帘 赞叹不已 如烟似雾 B 明察秋毫 幅圆广阔 轻而易举 瞬息万变 C 瞻养父母 归根到底 晶莹透明 模棱两可 D 推陈出新 疏疏朗朗 因地治宜 臭名昭著
3、作者及其相关内容:
霍金,英国 学家。其作品《 》在全世界行销千万册,本文是霍金在1991年1月在 的一次演讲。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
1、课文谈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2、这篇演讲稿的结构思路怎样?
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一段中为什么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语言遥远的未来”?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B.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
C.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D.我们只是对宇宙的有关定律有所了解,缺乏深入的研究。
2、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A.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B.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复杂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
C.因为前者是确定的,所以预言困难;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D.人来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无法语言的,因为方程是唯一的,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3、下列对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B.巫师、宗教预言家的预言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C.因为制约大脑的方程式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D.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就本质来说,没有区别,因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
4、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理。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B.“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后,并不是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C.“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
D.“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五天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人们没有办法对具体的天气情况作出准确的预报。
5、这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同时,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体现了演讲词的特点。试举出例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6、霍金的中国学生吴忠超教授这样介绍史蒂芬•霍金:在相对论和引力论领域,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和彭罗斯一起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第二项工作是创立了黑洞物理理论,其中有黑洞的无毛定理和黑洞视界面积增加定理;第三项工作是研究极早期宇宙和宇宙的创生,其量子宇宙学使人们单独地从科学定律即能预言出宇宙中的一切。而他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在他患卢伽雷病(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后的40年间所做的。在科学史上有许多残疾科学家,但是像霍金这样残疾到这种程度的则绝无仅有——21岁就患病,几十年被禁锢在特制的轮椅上,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活动,不能讲话,与人交谈要靠计算机合成语言,有了新的想法也只能通过三个手指“敲击”进语言合成器里保存„„可就是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却把研究的目标直指浩瀚的宇宙。
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满诗意的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句台词形象地道出了霍金的崇高精神追求,使人们亲眼看到了“果壳”中的那个挑战命运的不屈的灵魂。他曾说:“只要有智慧和精神在,没有什么能打倒自己。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在少年霍金的心中,崇拜的不是歌星或球星,而是贝特朗•罗素,一位不知疲倦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那么你呢?你怎么看待霍金?十年前,一家青少年调查机构调查出我国中学生最崇拜的人物是歌星刘德华、影星刘晓庆、球星贝利,“三星高照”。你又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
7、读下列与作者有关的短文,然后思考问题。
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对他的敬重,不仅在于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巨大贡献,还在于他对人类的这些贡献,是在身患绝症、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作出来的。一见到霍金的名字,不禁使人想到了高士其。
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高士其的名字很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来说,高士其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高士其”三个字频频出现在报刊电台和中小学的课本上,如果要说偶像,高士其可是那个时代许多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
霍金与高士其,两人何其相似乃尔!其一,他们都是科学家。其二,他们都是身患绝症,全身瘫痪的科学家。
1927年,高士其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次年,在实验时不慎,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留下严重后遗症,后来病情不断加重,造成全身瘫痪。那一年,高士其23岁。
1962年,霍金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也是在“次年”,体检时,被确诊患上了 “肌萎缩性脊髓索硬化”这一无法治愈的疾病,后来,身体每况愈下,以致全身瘫痪。那一年,霍金才21岁。
其三,他们的科学研究,都是在身体致残以后,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极为艰难的情况进行的。
高士其致残后,他仍以超人的毅力,坚持学完了细菌学博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回国后,他的工作的重心转到了科普创作上。他的手瘫痪后,笔握不住了,甚至连说话也困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创作。他先打好腹稿,然后艰难地发出模糊的喉音‘嗯嗯、喔喔’,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由秘书、妻子和护士记录整理。有时为了弄清一个字,往往要反复哼二十几遍,记下一段话,要用半天时间„„
霍金致残并瘫痪后,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声音表述他的思想,只能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他的演讲,就是采用这样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方式进行的。平常,霍金看书必须依赖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写作则是以平均一分钟输入10个单词的“慢”速度进行„„
最终,他们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从这两人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品质? 答:
(2)从这两人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人类最早用眼睛观察宇宙,后来出现了光学望远镜,增加了观测的距离,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等望远镜的出现,扩展了观测宇宙的视野、然而,所有这些观测手段的基础,都是接受来自天体的电磁辐射,对于某些缺乏电磁辐射的“暗”天体,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引力波探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由于天体都具有质量,因而只要探测器足够灵敏。它们的运动都可由于辐射引力波而被检测。预期中的黑洞就是一个例子。黑洞不辐射电磁波,而它们的产生和碰撞都将辐射出强烈的引力波。历史上每一新的探测工具的使用,都伴随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如射电望远镜“看”到了中子星,宇宙微波背景观测发现3K宇宙背景辐射。可以预测,由于引力波携带着天体运动的大量原始信息,引力波探测也将在宇宙观测上有新的发观,引力波探测器将成为研究天然物理学的有力工具。这一前景激发了天体引力波源的研究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进展。1992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的J.Taylor和R.Hulse,得奖原因是他们对脉冲双星PSRl913+16的发现和研究。这是一个罕见的双脉冲系统,距离地球1.5万光年,轨道偏心率大(~0.6),由于不对称性和高速的轨道运动而有强烈的引力辐射,辐射的能量损失使轨道周期变短.从1974年开始,经过十多年观测,得出轨道周期率为(-2.452±10)-1288-1。相当于每年变化0.7秒。这与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辐射理论的预期十分准确地符合。这一观测,成为存在引力辐射的第一间接观测证据。
人们对引力波探测的兴趣,还在于这一探测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从物理学角度看,既然各种引力理论都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并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特征(如传播速度,偏震,能量辐射方式等)。引力波探测的结果将有助于区分理论的正确与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进展,对引力波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引力场量子化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大统一理论做出贡献。由于引力波探测需要大量高精仪器和技术,探测的要求将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和大功率钇铝石榴激光器(Nd:YAG)就是例子。
„„
经过20世纪前40年的努力,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学术先驱建立了引力波的理论体系;以韦伯为代表的科技界从60年代开始了引力波的实验探测,达到理论上检验灵敏度要求的引力波探测器可望在20世纪末建成。将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反映了人们追求真知的热忱。人们期望20世纪末建成的激光引力波探测器,在21世纪的头十年取得突破,在地球上首次测到引力波讯号。
更多的引力波讯号的获得将极大地开阔人类的宇宙视野,对获得的引力波讯号特性的分析将促进人类对引力本质的认识。有人认为,人类一旦掌握了引力波,所导致的社会效应将可与人类掌握电磁波相类比。由于引力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作为宇宙间的通讯工具将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也许最新的探测器仍未能发现引力波的“芳踪”。那么,这将是对现有引力理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的极大挑战,新的理论必将出现。作为近代科技前沿研究的引力波探测热潮,在世纪之交的时刻,由于面临突破而更加“热”了。近百年的努力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已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新的突破,将是共同努力的结晶,这也是引力波探测的一个特点。
(节选自胡斯科《引力波探测》)
1、根据文意,下列对引力波探测器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历史上每一新的探测工具的使用,都伴随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可以预测,由于引力波携带着天体运动的大量原始信息,引力波探测也将在宇宙观测上有新的发现,引力波探测器将成为研究天体物理学的有力工具。
B.达到理论上检验灵敏度要求的引力波探测器已经在20世纪末建成。
C.人们期望20世纪末建成的激光引力波探测器在21世纪的头十年取得突破,使在地球上首次测到引力波的讯号成为可能。
D.有可能最新的探测器即引力波探测器仍未能发现引力波的“芳踪”。
2、根据文意,关于引力波探测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引力波探测的兴趣,关键在于这一探测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B.引力波探测的实施将有助于区分理论的正确与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进展。C.对引力波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引力场量子化学的实验研究,从而为大统一理论做出贡献。
D.引力波探测可以弥补我们对于某些缺乏电磁辐射的“暗”天体视而不见这一缺陷。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引力波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在经过20世纪前40年的努力,由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学术先驱完成的。
B.在地球上首次测到引力波的讯号的时间在21世纪的头十年。
C.宇宙间的通讯工具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的就是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的引力波探测器。D.作为近代科技前沿研究的引力波探测热潮,在世纪之交的时刻,由于更加“热”了而面临突破。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与增加了观测距离的光学望远镜,扩展了观测宇宙的视野的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等望远镜相比,引力波探测器将成为观测宇宙的新工具,并将为人们提供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B.美国的J.Taylor和R.Hulse发现并研究了脉冲双星PSRl913+16这个罕见的双脉冲系统,经过十多年观测,得出轨道周期率为(-2.452±10)-1288-1,相当于每年变化0.7秒,这一观测,成为存在引力辐射的第一间接观测证据。这也表明,目前还没有证明引力辐射的直接观测证据。
C.从物理学角度看,既然各种引力理论都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并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特征(如传播速度,偏震,能量辐射方式等),引力波探测的结果将有助于区分理论的正确与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进展,对引力波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引力场量子化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各种假想理论的统一做出贡献。
D.如果最新的探测器仍未能发现引力波的“芳踪”,那么,这将是对现有引力理论,特别中广义相对论的极大挑战;如果这个挑战成功,新的理论必将出现。选做题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当前,发达国家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和过量的消费方式是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B 热力学概念乍听起来有些深不可测,其实它们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简单而又给人印象最....深的科学概念。
C 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它们而言毫不足怪。....D 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杳无音讯地过去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斯兰祈祷团”也是一个恐怖组织,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势必对东南亚不够稳定的社会局面构成威胁。
B.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和要求,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C.为了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各级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D.“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内教育资源库建设新思路。
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⑴泉上有桥泉边有楼,桥是竹桥,楼是木楼,__________,竹与竹撞击,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
⑵我认为,一切已经成功的企业和成功的人士,都是创业者努力“颠覆”的目标,因此,要鼓励大家去___________,而不是去敬仰和朝圣。
①海风从山隙处吹过来,楼前植竹
②楼前植竹,海风从山隙处吹过来 ③挑战微软、挑战联想、挑战海尔
④挑战海尔、挑战联想、挑战微软 A.① ③ B.② ④ C.① ④ D.② ③
4、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答:
②“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重点: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及内容
1、背诵文章开头的两句名言,并根据你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与理解,拟写一则名言。
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标识出文章的段落,与每段的中心句。
(2)、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列出本文的提纳。
3、阅读体验的交流,明确“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的内容。4、收集有关宇宙讨论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5、为本文拟写一则导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过程及内容:
1、文题猜想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体会,同学们再认真分析题目,思考一下,liuxue86.com你从《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简介有关宇宙的一些讨论与作者相关内容)
2、文体回顾
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联系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归纳一下,电视解说词应该具备那些特征?(提示:语言、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3、学以致用
根据归纳出来的电视解说词的特征,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熟读并进行分析。
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篇6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理解运用科普说明文(解说词)特点解读文章的能力;、掌握文体特色,运用于研读课文,培养“阅读写作能力”;、探究“题目”的含义,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体特色,运用于研读课文,培养“阅读写作能力”;、探究“题目”的含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媒体平台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内部形体状态,激发阅读文章兴趣,促进学生引起对各种科学的浓厚兴趣(一般课堂可省略)。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学习指导;第二课时,写作评价指导)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 :师:茫茫宇宙,浩渺无边,我们人类只是在这颗浅蓝色的星球上生活、探索,迈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探索广阔无垠的宇宙!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惊叹!咱们古人塑造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十个、百个筋斗云,会飞到哪里呢?咱们的“天宫”一号,在太空是如何飞行的?
同学们,神话里的嫦娥住在哪里?——生:“月亮!”
我们人类又住在哪里呢?——生:“地球!”
对!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地方!而“宇宙的边疆”,在哪里,浩瀚无边的宇宙里,还又有些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请让我们跟谁美国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先生的脚步,随他去欣赏浩渺宇宙的边疆吧!(扣形象化,生动性,互动性导入)
板书:《宇宙的边疆》(黑板上方宽度的三分之二处)
B .师:同学们好!
茫茫宇宙,浩瀚无边,我们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她的奥秘,至今仍然对广阔无垠的宇宙,一知半解,但是人类的探索,脚步永远没有停下。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先生,用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充满了神秘的宇宙,饱满的科学精神,用形象的笔法,给我我们写下了《宇宙的边疆》,让我们去认识宇宙,更让我们去探索宇宙!(扣住作者,科普特点,“探索思想”引入课文;同上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全体同学快速浏览全文,然后作如下分工:第一组重点研读 4-6段,第二组重点研读 7-11段,第三组重点研读 12-14段,第四组重点研读 15-16段。最后两段,全班集体讨论。(按解读文章层次需要和一般情况下班级座位安排,分为“四组”)·问:既然科普说明文有科普性文艺性的特点,它是怎么样来体现科学性和文艺性的呢?
启发:可举生活的例子:我见到“华阳中学”大门及校牌——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宿舍——实验楼···或请一个同学,向我介绍“华阳中学”的“校园特点”(目的在于提醒说明事物总是由:说明对象,顺序及对象的特点,说明的语言文字,其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总是要告知读者“是什么”有的还有“怎么样”)。
问答,讨论总结:说明解说的“对象”——对象的“特点”——说明“语言”(板书:科学性+文艺性;在下面对应分别板书:对象·特点·语言)·解读课文引言和前三段,理解“探究宇宙的科学精神”,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问·1):文章既是解说“宇宙的边疆”,为什么正文之前要引用布莱斯·帕卡斯和T·H·赫胥黎的名言?它要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总结:表现作者始终怀有虔诚而科学的探究精神。表明人类始终坚守科学探究的精神,因为对人类来讲,未知的世界是一种“无限”。
问·2):为什么要探索宇宙,请同学讨论回答;请同学回答。据同学的回答,讨论分析说明之后归纳总结:
板书:深奥的秘密;人类的天性;探索决定未来(黑板左上方三分之一处,课题左边)。
(三)解读文章主体,合作探究内容:
注意:讨论归纳“对象”和“特点”的设问程序: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每个层次有四问,依据同学现场表现,分清难易确定问多少(紧扣“简明、严密)·(1),第一组同学,你们最先研读到重点内容,有共同的认识吗?
生答或讨论总结:宇宙;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
(2)师问:为什么无边无垠?
生可能回答:人类还没有探索到宇宙的边际!它浩瀚无边。了解的只有80亿光年为中心的范围!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第二组的同学,大家一块说,描述了什么对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说?(教材例子,读关键句,时间不够,则请同学们读原文)·(1)第三组同学,你们有结果了吗?请快速告诉我,描述了什么对象?
让学生答:恒星。
(2)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是找关键句,而且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如学生答不出,可提示:大小,色彩变化,年龄变化)
生答或提示:“多变”或“多样”
(3)为什么是“多变”或“多样”呢?(提示: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大小,色彩,年龄不同)·(1)第四组的同学,重点研读的15、16段,描述的对象是什么?生答:“太阳”或“太阳系”
(2)有什么特点?
生答:巨大的重力,巨大的“热能”
(3)为什么呢?(师提示:15段“包围着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慧核;引力作用,太阳热蒸发雪球——慧尾。”——描述“真实”的太阳,不是我们常见的太阳!为什么会组成太阳系?太阳的“俘获物”——重力作用,被迫做近似的圆周运动。巨大的热能——“热核反应堆”。注意板书,回答讨论后,随即板书强调!)·(1)对全班:终于来到了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不是,同学们?
生答:“是”!
(2)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蓝色、生命、(抓住关键词)
(3)为什么呢?
生读课文选词语答:“氧气、海洋、森林、草地”
利用板书口头总结 :我们抓住了介绍说明事物文体的行文特点,梳理出了作者告诉我们的“宇宙的边疆”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仅是在简单的说明,没有科学的分析吗?“有”!对!作者客观科学地表现,就在语言表述的准确之中。(课后同学们参照练习,具体体会)
(四)拓展延伸,培养探究精神:
师:当我第一次读《宇宙的边疆》的时候,我有疑惑有怀疑,似乎题目有不太科学的地方?同学们有没有这感觉呢?·我们来看一看“边疆”含义:
——“两国间的政治分界线或一国之内定居区和无人定居区宽度不等的地带”。《现汉》:“靠近国界的领土。”·既然是“靠近国界的领土”···而宇宙又是“无垠”的,把现在人类仅仅知道的一部分,就说成是“边疆”,这符合“科学”说明文吗?
请研读文章,同学举手回答,或抽同学回答
引导:修辞、引申性、比喻性——文艺性说法,这是不是又与“科学”又相悖离?
板书:(1)形象化描述
(2)已知的范围内
(3)每一代人的职责
·文章内容有给予“边疆”界定吗?
请同学回答:——小结“我们所见到的是离地球80亿光年,处于已知宇宙的中心?”
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人类目前虽然不了解的范围,但是,是已经知道范围!而且“边疆”本身就是无垠广阔,也不可能完全详尽了解。·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呢?
利用“引言”——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
对!作者是在激励我们!激发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开拓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去承担,探索更多的“未知”!·同学们有这雄心吗?
生答:有!(要求说得响亮,激发精神的关键点)
(五)布置作业:写作两题第一题,要求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第二题自己单独完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我们见到的太阳与真实的太阳有区别吗?同学们查阅资料,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我一进校门,就见到貴校的“校训”:“成才在华中,成功在中华”。同学,你作为一个“华中”人,你能就你在这里学习生活的认识,就今天学习的文章思想精神,让我们这些客人,认识让无数学子“成才”而走向“成功”的华中和华中人吗?
请用综合表达(说明议论抒情)的方式,用八百到一千字,抒发你对华中和华中人的认识。
第二课时:讲评写作。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查阅资料,分析说明的能力;
2)·学用结合,利用课文的思想精神内容,引导,培养写作能力——说明·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表达。
附课堂板书(1·2·3顺序):
深奥的秘密
人类的天性
2《宇宙的边疆》—科学性 + 文艺性
探索决定未来
↙ ↘
探究:“边疆”内涵
顺序
特点
语言
1)已知的范围
宇宙
无垠
2)形象化的描述
星系
无数
形象
3)每代人的职责
恒星
多样
(认识宇宙,开拓边疆)
太阳(系)重力·热能
地球
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篇7
作者从讲述历史故事开始,引出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宇宙的未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且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作者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这样,预言宇宙未来的“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计算宇宙的密度又是这一主体部分的关键,有关宇宙中物质密度临界值的探讨,则把问题引向深入。但是,计算宇宙的平均密度并不容易。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恒星质量加起来,还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即使加上“气体云的质量”,最多达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但是,我们能不能据此得出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的结论呢?还不能。因为宇宙中还存在许多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不能直接观测到。
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称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作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的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全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幽默风趣,相关内容信息既紧密相连又清晰明了。
那么,我们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应该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呢?
首先要了解“重要信息”的特点。一般地,“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 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3. 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中心的语句。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答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并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和次要内容的联系以及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必须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的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整体把握,勾画圈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在阅读原文时要注意每一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一边析读,一边勾画圈点,以便快速掌握全文的脉络,答题时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第二步,依据题干,确定区间。
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以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所对应的原句。
第三步,比较鉴别,排除干扰。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这就需要我们基本了解试题干扰项的常见类型:①漏掉信息,故意漏掉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②改变顺序,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③改变说法,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诸如此类;④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第四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
在整体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以上方法,明确命题陷阱,将选项信息加以整合分析,认真比对,才能排除干扰项,去伪存真,迅速找到正确答案。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但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 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 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参考答案]
A (B.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不正确,变可能为必然。C. “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不正确,原文说“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不正确,原文末句所说为必要条件关系,而选项中的表述使得前者成了后者的充分条件)
未来的宇宙作文 篇8
今天我.弟弟.妈妈和爸爸越好去木星玩。那里有两大部分组成:欢乐城和水果园。首先我们去了欢乐城。一进门口一张超大弹簧床就在面前,我和弟弟上了弹簧床去跳,妈呀!一跳竟然跳了十丈。我叫了一声,居然粘满了草莓味的奶油。尝一口,哇!好好吃。原来这里的空气是蛋糕做的。在这里根本不需要空气。
在欢乐城里玩完之后,来到妈妈最喜欢的水果园,那里会教怎么做“木星饭”。怎么种“木星水果”和“木星蔬菜”。在那里只要一播种就只要一分钟就长出了果实 。妈妈自己亲手种了一棵苹果树的一棵小白菜,妈妈亲手种的可真好吃。妈妈在月球上我的家做了一餐木星饭来慰劳我们。妈妈真是一学就会,做得几乎跟木星饭厨师一样,太好吃了。
未来的宇宙想象作文 篇9
几十年前人类已经发明了长生不老之药,2095年10月25日是我的生日,我乘坐光克博士发明的光速飞船去金星过生日。
金星上有举世闻名的五大城市之一的黄金城,五大山谷之一的欢乐谷,五大村庄之一的汉堡村。
宇宙的未来 导学案 学生版 篇10
编制人:姜翠萍 审校人:曲思杰 使用时间:2013.9.25
班 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 学习目标:1.提炼文章的要点,探究文章的内涵;
2.了解有关宇宙的一些知识和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学习重点:提炼本文观点,提高概括能力。学习难点:探究本文内涵,提高分析能力。【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道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时间简史》出版(1988年)后,剑桥的应用学和理数论物理系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各地的报刊的记者要求访问霍金,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电视台工作人员不时地占用大楼,他们要为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拍一部有关他生活的记录片。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讲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凭着自己的勇敢,克服了身体的残疾,成为科学的巨人和新闻媒介的英雄。一批又一批的新闻记者访问了霍金,在西尔弗大街那凌乱的办公室,并和这位公众新近的英雄度过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霍金名言:
1、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无异于死掉。
2、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3、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
4、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三)、科技文的阅读方法
1、阅读时,采用两步走:第一步泛读,即知其大意,不求甚解。第二步精读。
2、边读边画出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句子、段落。
3、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要注意段首、段尾句。
4、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也许、左右、可能、似乎、大概等模棱两可的词语。
5、提取作者观点时,或摘录文中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合作探究】
1.通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自然段—— 自然段)说明()是困难的第二部分(自然段—— 自然段)预测()的未来
第三部分(自然段—— 自然段)重申()的结果 2.在文中画出霍金对宇宙未来语言的内容。
【课堂练习】
4.请选出与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观点不符的一项:()
A、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B、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C、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D、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E、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一定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4.下列是对课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请指出与原文不符的两项:()
A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
B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
C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D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最大密度。
【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推荐阅读:
想象我们未来的宇宙作文05-24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教案08-2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0 宇宙之谜》优质课精彩片段【课堂实录】11-07
粒子与宇宙教案11-07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09-27
六年级科学下册 宇宙畅想曲教案 湘教版10-21
苏科版八年级下《7.3 宇宙探密》教案11-11
关于宇宙的论文07-24
我的宇宙的诗歌05-13
对宇宙人生的思考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