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蓝色的宇宙说明文

2024-10-18

海洋蓝色的宇宙说明文(共11篇)

海洋蓝色的宇宙说明文 篇1

海洋蓝色的宇宙_说明文

海洋蓝色的宇宙

几千年前,人类就一直梦想着飞上蓝天,憧憬着向太空进发,探索更多的奥秘。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忽略了离我们仅咫尺之遥的另一个奇妙宇宙——海洋,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发源地。

早在航海时代,航海者就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乘风破浪,那时,人们就对大海的美丽与富饶表示赞叹和向往,但却从来没有人真正了解过它们。后来,随着人类探究海洋的脚步越走越远,海洋那神秘的面纱才被逐步揭开,种种海洋生物也被人类一一认识。

抹香鲸是海洋唯一的哺乳动物鲸类家族中的一员,它们在蓝色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是酷爱舞蹈的少女,一次次的凌空翻转令众多海洋成员望尘莫及,那是他们为大海而舞。到了晚上,白天那些色彩艳丽的鱼儿全都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体型怪异的鱼类。象鲛独特的身体造型比起任何一位海洋生物都毫不逊色,虽然它长得怪怪的,但它只吃海面上的浮游生物。澳大利亚的金乌贼能随着环境改变身体的颜色,还能冒充海藻吓唬其它鱼类,从而达到捕食的目的,真够狡猾的。斗篷章鱼就像是披着大斗篷的侠士,它在水中游动时,那薄薄的膜就像被风吹起的绸缎,特有意思。要说游泳姿势最漂亮的当属海兔了,它那软软的身体在水中一波三折,不像是在游泳,倒像是在表演杂技。

无论是捕食还是恋爱,海洋里的动物都是那么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曾经,在这个蓝色的宇宙里,它们可以毫无顾忌,就这么轻盈地、优雅地在这水中天堂过自己理想的生活,我也很羡慕它们,曾梦想也能成为海洋家族的一员。然而,这种梦想已经被我彻底否定了,因为我怕海中到处漂浮的人类生活的垃圾,我也怕那一张张巨大的渔网,我更怕自己会像鲨鱼一样被割掉鳍后流着鲜血再被扔入大海,我害怕我的同类……人类,愧对我们的母亲——大海。

宇宙的遨游·材料的海洋 篇2

(1)工科的基础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线性代数等;

(2)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3)专业课——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

看到这么多课程,也许你会禁不住问:为什么上了大学还有那么多课?不是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吗?

在此,我想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大家:大学就是大大地学习,知识的深度只会更深,不会更浅,想要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学海。所谓的“不挂科的大学不完美”只是考前的自我放纵或是考后的自我安慰,绝对不是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该有的态度。

与其上了大学浑浑噩噩地度日以逃避现实的学习生活,不如在上大学之前深思熟虑,找到一门自己感兴趣的專业,然后在上了大学之后,投身其中,用心去感受这门专业的魅力,一点点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一步步建设自己的事业梦想。

当代中国的蓝色海洋战略 篇3

早在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那时的我还不甚理解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意味着什么。直到后来高中,大学时期接触到的史料越来越多,才逐渐认识到大国崛起的步伐往往是从海洋之路上兴起的,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海洋之路也是我们必须发展的道路。

历史之鉴,大国崛起从海洋之路开始

在央视大国崛起系列片中详细讲述了,对于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最先征服世界的居然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5月,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与郑和不同,葡萄牙人这次带来的不只是友好的问候,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传教和商贸,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欧洲航海家几十年知识和勇气的积累开始转化为耀眼的财富。

大英帝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大国兴衰的历史证明,在海洋贸易日渐兴盛的世界里,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国家富强的道路。最开始的航海大发现主要是想通过开辟航运路线打通亚洲和欧洲的连接。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过战乱繁多的中东地区,贸易往来经常中断。但是航海大发现除了开辟了新航道之外,更拉近了世界各地区人民的距离,使地球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从此海上航运日益兴盛,给开辟航路的国家源源不断的带来黄金、香料、资源甚至人力。在今天的世界地理版图上,这种航海大发现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仍含清晰可见。葡萄牙语区除了传统的葡萄牙地区外,还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佛得角,南美洲的巴西,亚洲的东帝汶等国家广泛使用。西班牙语是拉丁美洲第一语言。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中有墨西哥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在新墨西哥州具有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地位。中美洲除伯利兹外的所有国家都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南美除巴西、圭亚那和苏里南外的所有国家都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英语更是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在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和协会中广泛运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海洋之路是大国崛起必须要走的道路,中国要实现国家腾飞和民族崛起,只依靠陆地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重视海权,拓展海洋道路迫在眉睫。

海洋权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从历史上说中国是一个并不重视海权的国家,我们的黄河文明发源于内陆,具有发达的农耕文明体系,稳固的封建社会制度延续了几千年。自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之后,近代中国再也没有类似强有力的海外拓展运动。到了清朝时期甚至闭关锁国,主动切断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因此对于海洋的利用和重视是显然不够的。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

在经济方面,海洋是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空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陆地资源不断被消耗,因此海洋资源显得特别重要。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对海上通道有控制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和势头强劲。中国也不例外,海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地位上升。2010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GDP 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还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90%以上依赖海上运输。不论是传统的渔业资源,还是现代工业日益依赖的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海下能源资源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政治方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领水附随于领陆。海洋属于领海,坚决捍卫海权,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领土完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维护正当的海洋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为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海洋战略,致力于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从而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军事安全方面,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只有捍卫我国合法的海权,才能保卫我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才能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只有维护我国正当的海权才能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如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才能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国家复杂现实环境下的海洋发展之路

我国处理与海洋周边国家的关系,遵循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共同开发”的本意是搁置争议、缩小分歧、互利合作,从而取得双赢的举措。但是现在现实情况的发展已经完全背离了这个原则。演变成我们国家搁置争议,别的国家共同开发。我国正面临严峻的海上挑战。

东海问题: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台海问题: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现实情况是美国在二战后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辖,美军撤走后日本接管了这一区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挑战,对此问题我们唯有以事实和历史为依据,严格捍卫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其中牵扯到各方面政治力量的斡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虎视眈眈,以日本为首的国际势力浑水摸鱼,对此我们必须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争取和平统一的大业。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也绝不畏惧战争。台海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是重视海权的发展道路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南海问题:近代史上中国的南海九段线一直没有太大的争议,直到七八十年代后,南海地区探明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南海各个国家分别开始占岛划地,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现在南海各方面势力混杂,“九段线”名存实亡,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西太平洋与南印度洋的远洋局势:一直以来中国海洋力量担负的是防御性的任务,是一直不折不扣的近水海上力量。但是现代航运的发展急需一支可以投送到蓝色大洋的海上力量。着眼现在与未来,西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是国家海洋力量的重点发展方向。虽然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仔细观察世界版图可以发现,我国并不具有直接进入大洋的便捷通道。进入西太平洋我们要越过三大岛链的重重封锁,而这里早已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势力范围。进入南印度洋,我们需要穿越南海、马六甲海峡,这里分布着美国与印度的海洋力量。虽然发展远洋海上力量的道路艰难曲折,但我们却要清醒地认识到,近海浅滩只是眼下迫在眉睫的任务,更广阔的远海大洋才是发展海上道路的目的与意义。

个人情怀与国家道路的结合

作为一名材料人,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显得更加具体和现实。现代工业技术和国防力量的瓶颈中很多方面就是因为我们制备和利用先进材料的科技不够强大。

在军用技术领域,我们还有较多的科技瓶颈需要突破。比如最新进的四代战斗机歼—20,其上面运用的先进复合材料占整机比重的50%以上。机身表面涂装的隐身材料使战机可以躲过敌方雷达的探测,高强度金属材料的运用使机体力学性能和气动性能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超音速巡航也不再是梦想。但是歼—20身上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自主研发的喷气发动机性能一直达不到要求,具体到材料设计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高温合金的研发没有达到要求。现代喷气发动机的推重比和燃油效率与发动机内部高温气体的温度有非常大的关系,简言之就是更高的燃烧温度可以获得更大的推重比和更高的燃油效率。这就需要超高温合金的开发。另一个方面是航母特种钢的开发和研制。航母甲板用钢具有极高的要求,耐受飞机高温尾气的侵蚀,耐受海水的高盐高碱腐蚀,耐受战机不断起飞降落的冲击,甚至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导弹轰击能力。能够满足这样的使用性能的特种钢技术现在只有日美欧等极少数国家,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多的路要走。

在民用技术方面,我们材料人也有很多的领域需要突破。中南大学的黄伯云教授研究的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成功应用于民航客机的制动系统,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并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进步一等奖。LNG(Liquefied Natural Gas)船是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LNG船的储罐是独立于船体的特殊构造。在该船舶的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能适应低温介质的材料,对易挥发或易燃物的处理。殷瓦钢是一种常用的低温防护材料,其开发利用和焊接问题都有较大的困难。总的来说,国内LNG船制造技术与韩日等先进LNG船制造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努力突破并掌握LNG船核心技术,才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LNG船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的法宝。

总结

读《宇宙.地球.海洋》有感作文 篇4

今天,我一口气读了一本名叫《让你大开眼界的300个奥秘宇宙.地球.海洋》的书。

这本“知识大全”讲述了:浩瀚无边的太空等待人们的探索,在宇宙的另一侧外星人是否在蠢蠢欲动?宇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爆炸……地球生机傲然,埋藏着各种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可是它却处处蕴含着危机,地震,海啸,火山,飓风,往往突然发生,让人避之不及……蔚蓝的海面之下掩藏着连绵的山脉,深深的海沟,还有那些千奇百怪的居民们,俨然是一个神奇世界……

阅读后,我心潮澎湃。我感受到了——宇宙大爆炸的力量令我闻风丧胆,人类发明宇宙飞船让我骄傲;地壳之下的无尽宝矿使我心驰神往;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种种行为令我不禁低头深思。庞大的`鲸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渺小,鳗鱼和鲑鱼历经数千米的长途游弋从大海回到它们出生的河里产卵,它们为繁殖后代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令我自愧不如。

总而言之,宇宙,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都让我大开眼界,人类的科技使我骄傲,而各种各样的生灵令我叹为观止。

保护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经济 篇5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海洋局局长 孙志辉

海域法宣传

陆源排污口环保执法检查

一、“十五”期间海洋工作的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海洋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的五年,也是海洋事业发展史上亮点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海洋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开拓进取,奋发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

(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十五”期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累计达57499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1.1%(可比价)。2003年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0亿元。2005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6987亿元,增加值7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0%,实现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十五”发展目标。其中,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继续保持海洋经济大省(市)的龙头地位,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均突破了2000亿元,象山、绍兴、即墨、荣成等41个海洋经济强县入选全国百强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已由2001年的34.713.751.6,转变为2005年的173152。涉海产业吸纳的劳动力达2780万人,占沿海地区总就业人数的10.1%。

(二)海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这几年,我们在规划工作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在宏观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经国务院批准后,我们认真组织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保工作。最近由发改委、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为我国发展海水利用事业,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尤为可喜的是,在刚刚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海洋作为五大重点战略之一,给予了高度重视,海水淡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等被列为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主题,海洋技术被列为前沿技术。令人振奋的是,国家发改委还把海洋问题作为单独一章,列入正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这对海洋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里程

碑的意义。

(三)海洋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立法工作最大的突破,一是《海环法》的修订,二是《海域法》的出台。这两部法律为全国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推进职能转变、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竖起了两大支柱,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目前,正在制订的海岛法文本已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意见。另外,这几年沿海省市的海洋立法工作发展情况也很好,据不完全统计,涉及海洋管理方面的配套法规、规章达80多部。其中,山东、江苏、海南、辽宁省和上海市出台了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或办法,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省等海洋厅局分别会同本省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海域使用金征缴或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福建、浙江和山东3个省已经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管理法律体系,而且对联合国所倡导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海域使用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这是海洋系统的一项史无前例、具有开拓性、开创性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遇到的阻力也很大。这几年我们努力创新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通过总结和推广福建等省在海洋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实施“海域使用百县示范工程”,海域使用管理的链条逐步向乡镇一级延伸,养殖用海的管理得到明显加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得到进一步确立,海洋开发活动正逐步朝着“有序、有度、有偿”的方向发展。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全国已确权海域面积达95.19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21.16亿元。其中,2005年全年确权面积27.25万公顷,核发海域使用权证书6887本,征收海域使用金10.52亿元。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初步发挥。

(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进展明显

这几年,从事海洋环保工作的同志们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海洋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方面守住了阵地,树立了威信。“十五”期间,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的各项职责,不断强化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2005年,我们对507个入海排污口和28条主要河流的入海口进行了有效监测。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工作,严格审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团书。赤潮监控区、海洋生态监控区建设稳步推进,赤潮、风暴潮等海洋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以及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深化,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四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报网络已初具规模。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海洋灾害公报的发布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权威性也越来越高,现在不光有全国的公报,每个省、市、区也单独发布自己的公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沿海地区政府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六)海洋科技工作成果显著

“十五”期间,海洋科技工作坚持为海洋经济、国防建设和海洋管理服务的方针,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国务院批准,我们陆续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重大专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多的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已全面铺开,沿海各省市都积极参与,组织了精干的力量,匹配了必要的资金,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全面开展,“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实施方案基本编制完成。继2002年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后,后续卫星的研制正在加速进行。现在,三个系列海洋卫星已进入国家“十一五”航天发展规划。

(七)对外合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期间,我们巩固和发展了与海洋大国以及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与俄罗斯签定了长期海洋合作协议,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参加签字仪式;与印度签定了长期海洋科技合作协定,温家宝总理亲自出席,这些都给我们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另外,联合国UNDP在厦门进行的综合管理试点取得圆满成功,大黄海生态系、南海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技援项目都已全部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初步迈出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步伐。

(八)极地和大洋工作跨上新的台阶

“十五”期间极地工作取得跨越性发展。一是我国开展了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建立了黄河站,在北极取得了突破,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发了贺电;二是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地面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的记录,“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神话被打破,极大地振奋了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自豪感,曾培炎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贺电,并在考察队回国后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接见了考察队员代表;三是组织实施了极地十五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极地的实质性存在,维护了我国在极地的权益;四是经国务院批准,对我国在南极内陆适时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五是我国在极地事务中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在上海和昆明还分别成功组织召开了第27届南极科学委员会会议、第14届国家南极局长理事会会议和第5届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大洋工作这几年也拓展了新的领域,从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调查扩展到了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生物基因等多种深海资源的综合调查。前不久,成功组织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大洋环球考察,取得了大量珍贵的成果和样品。在考察船启航前,曾培炎副总理亲自批示,对科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考察船停靠开普敦港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出访南非途中还专门登上大洋一号船,亲切慰问了科考队员,并做了重要指示。在考察船回国后,曾培炎副总理再次批示,表示祝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政治局常委亲临我局科考船,以及针对一个航次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批示,在海洋调查史上均是首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大洋事业的亲切关怀与支持。

(九)海洋执法监察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十五”期间,中国海监各级机构以开展“海盾”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为突破口,以开展执法示范支队建设为契机,通过重点查处违法重案、要案和疑难等案件,全面推进了海洋行政执法工作,有效遏制了违法用海和污损海域等不法行为。2005年在河口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区、无居民海岛的海洋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新突破,首次对福建近海海域(台湾海峡)实施航空执法实现了中国海监飞机对大陆海沿地区的全履盖执法飞行。全年共实施行政检查26487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2675起,作出行政处罚1869宗,罚款总额3262万元。此外,中国海军在我管辖海域积极开展维权巡航执法,维护了我海洋权益。与此同时,中国海监的执法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新建海监船舶、飞机项目一期工程以及为沿海省市和地县配备的海监执法船艇的改建造工作已全部结束。到2005年底,中国海监已拥有在编执法飞机4架,各类执法船艇91艘,专用执法车辆46台,其中3000吨级海监船的综合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沿海地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五年来的工作使我们有这样几点深切的体会和启示: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每当关键时期我们遇到困难时,中央领导总是为我们指明方向。在这方面我有三点感受最难忘。第一点,温家宝同志在“十五”伊始就亲笔批示,要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立法和管理上。这五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个批示来分析问题、谋划大局、部署工作,并收到了显著成效。我感到这个批示不仅在“十五”期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也仍然必须贯彻执行。第二点,每当我们工作遇到困难时,往往是中央领导同志的一句话、一个批示就能够使局面豁然开朗,如在海域立法处于困难的时候,恰恰是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关于要加快海域立法进程的指示,为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第三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也是得益于温家宝同志的明确指示,海洋局要协同国家计委,做好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工作。正是由于国务院领导把这项任务明确交给了我们,规划才得以顺利出台。

二是自觉地把海洋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这几年,我们比较注意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部署任务。比如,针对海洋开发的“三无”局面,我们推动了海域法的出台和实施;针对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加大了“海环法”的实施力度;针对沿海地区对海洋资源环境家底掌握不清的状况,我们及时开展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针对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管理但对管辖范围不够明确的状况,我们组织实施了全国海域勘界工作;针对沿海地区风暴潮、赤潮等灾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状况,我们建立健全了海洋灾害应急反应机制。这些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而且得到了沿海地区政府的积极支持。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只有自觉地站在国家的高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贡献,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才能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认可。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因而在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增强。今后,我们应当继续坚持这样的工作方法,做到思考问题想着大局,谋划工作围绕大局,部署任务不离开大局。

三是紧紧抓住立法和规划这两个龙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五六年来,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立法和规划是海洋工作的纲。没有立法,没有规划,我们在工作当中就失去了纲,就不能做到纲举目张,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大量事实说明,正是由于有了海域法和海环法这两部海洋基本法,我们的行政管理才有了法律依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才有了立足之本;正是由于有了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海洋经济宏观调控才有了切入点,海洋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才有了科学依据。我们的其他工作,如科技兴海、公益服务、国际合作、大洋极地等工作也都是通过完善规章和编制规划来推动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紧紧扭住这两个龙头不放,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里抽出主线,抓住根本,带动全局。

四是努力争取国家综合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海洋资源管理是一项新兴的事业,牵扯部门多,涉及利益广,工作难度大,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打开工作的局面。这几年,我们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遇事主动向有关部门和地区沟通我们的想法,宣传海洋工作的重要地位,努力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条,抓好这一条,通过多种途径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在全社会形成了解海洋、关注海洋、支持海洋的良好氛围。

五是始终保护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昂扬锐气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几年来,海洋系统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通过“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锐气得以弘扬。我国的海洋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在发展理念上敢于创新,始终注意站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在工作思路上敢于创新,始终注意把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作为我们工作的主线;在工作机制上敢于创新,始终注意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在工作方法上敢于创新,始终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同时,我们在工作取得成绩时,做到不自我陶醉;在工作积累了经验时,做到不固步自封;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做到不消沉气馁。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昂扬锐气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制胜法宝,必须大力倡导,发扬光大。

二、当前我国海洋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既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斗争重要舞台。联合国大会多次作出决

议,敦促世界沿海国家把开发利用海洋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强化对海洋的综合管理,保证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沿海国家纷纷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加大对海洋的管控力度,围绕岛屿主权归属、管辖海域划分、资源勘探开发引发的争议不断加剧,海洋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海底矿物、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生物基因等新型资源的开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由此可见,世界各沿海国家对海洋事务将更加重视,从政治到经济、从资源到生态,从开发到维权,都将呈现愈演愈烈、方兴未艾之势,国际上的海洋热由此将会持续很多年。

从国内看,“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将更加重视海洋工作,社会民众对海洋的关注度也将持续升温,国家的各项事业将对海洋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海洋产业必须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这就要求海洋经济必须在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调整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狠下功夫,为东部地区增强发展后劲,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各行业、各地区对海洋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这使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对海洋执法、海洋科技、海洋公益服务等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权益和安全的内涵将不断扩大。获取资源的空间也由近海拓展到专属经济区乃至深海大洋。同时,由于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及其本国政治、经济对海洋的需求,海洋权益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这就使我们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开拓视野,从容应对。

第四,随着海洋管理工作的深化和范围的扩大,各种矛盾将越来越多,由于海洋管理体制不顺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显现,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第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成分多样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势必会扩大到海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利益的博弈,给我们的海洋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海洋一号“蓝色经济”的呼唤 篇6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淼,碧绿清澈,曾给人类无限的遐想和取之不尽的宝藏。

在今天的世界上,由于资源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海洋。海洋,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向海洋进军,是人类进入新千年吹响的号角。

海洋,具有迄今为止无法估量的、可供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大量资源。仅以食物为例,专家认为,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世界所有耕地的1000倍,仅每年提供的水产品,就至少可以养活300亿人。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蓝色产业,同样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我国有北起辽宁、南到广西18000多千米的曲折绵延的海岸线,6500多座大小岛屿像项链一样镶嵌在海岸线上。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各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我国拥有38万平方千米的领海和近300万平方千米的可管辖海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4%,相当于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在世界海洋大国中名列第九。此外,在东太平洋公海海域中部,还拥有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我国广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迫切需要大面积开发和利用。

开发海洋,离不开海洋卫星

海洋卫星遥感具有大面积、连续、动态、实时的观测优势和高分辨率、高精确度、可重复观测、与计算机系统完全兼容等优势,微波遥感器还具有全天候的特点。因此,被誉为“数字海洋”系统的“千里眼”。在卫星面前,浮标观测、船只观测等传统的海洋观测方法,就显得相形见绌。

在海洋卫星的研制中,美国和苏联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苏先后发射了海洋资源调查卫星、海洋目标监视卫星和大型海洋电子侦察卫星等。仅1978年,美国就连续发射了3颗专门用于海洋观测的海洋卫星,形成了海洋卫星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先后发射了10多个系列的数十颗海洋观测卫星,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遥感器的综合遥感探测能力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开始了海洋卫星由实验型向实用性的转变,掀起了海洋卫星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由于海洋卫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海面瞬间信息,揭示海洋瞬息万变的空间特征,获取用其它方法无法获得的各种海洋要素,因此,它可以准确的进行海浪预报,不仅对海洋渔业生产、钻探、海上作业等提供帮助,还将有力地避免和减少海上航行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海洋卫星获得的资料对潜艇的活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指导海洋调查船的现场作业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浅海水深和水下地形探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意义。利用海洋卫星图像资料还可以发现海洋油污染,估算污染的范围,监测污染的扩散。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卫星资料已建立了卫星海洋污染监测系统。

海洋卫星同样受到了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青睐,从1994年开始,我国就接收国外海洋卫星遥感图像资料,进行海洋研究和实际应用,在海洋研究上,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八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完成了国家“863”课题《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应用研究》、《中加航天合成孔径雷达海冰应用试验研究》,利用卫星资料,探讨东沙群岛西北海区内波的空间特征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我国有关单位与加拿大遥感中心合作,于1995年在辽东湾开展了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海冰监测应用试验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990年1月下旬,由于受来自西伯利亚的一股强寒潮袭击,我国大面积持续降温,辽宁省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7~9度,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度,一时间,辽东湾里,海冰迅速发展,皑皑的海冰对在渤海上作业的钻井船造成极大的威胁,有关部门立即利用海洋卫星图像资料进行海冰和气候监测,迅速作出海上钻井船南撤的重要决策,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损失。

中国海,呼唤海洋卫星

许多专家认为,虽然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迫切需要海洋卫星等高科技手段的介入。

我国一些地区在海洋开发的热潮中,由于对近海滩涂海洋植物对海岸的保护和在抵御台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研究和认识,加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一些地方肆意砍伐、大规模围滩造田、围滩建场,致使我国珍贵的红树林惨遭厄运,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海滩70%的近岸水域遭到污染,66%的红树林被砍,95%的珊瑚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和海岸带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海洋已经成为中国资源、环境和发展的不可分隔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综合管理力度不够,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缺乏宏观决策和统一规划,秩序较为混乱,盲目、过量掠夺性捕捞,已使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优质鱼类濒临灭绝,渔业作业手段的落后,不仅消耗了资源,而且制约了渔业产量的提高。

海洋污染是目前海洋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海洋赤潮倍增,仅2000年,就发生了28次,面积累计超过10000平方千米。我国沿海约有250多处油污染源,而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手段,无法迅速及时的发现污染源和及时区分责任,严肃实施惩罚。

我国是海洋灾害的重灾国,平均每年损失几十亿元人民币,严重年份高达上百亿,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和海岸带经济活动的日趋频繁,海洋灾害的损失正在逐年上升。

几十年来,我国在中国海区域调查、海岸带和海岛调查上取得了一些基础性数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海洋资源的调查,手段落后,缺乏动态连续的数据资料,且资料老化,精度不高,覆盖范围不广,满足不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展的中国,呼唤着海洋卫星。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令人可喜的是,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持研制的海洋一号卫星终于于2002年5月15日升空。c

海洋一号卫星是一颗三轴稳定的准太阳同步轨道试验型应用卫星,卫星质量约365千克,设计寿命两年。海洋一号卫星装载的有效载荷设备包括,一台10谱段分辨率为1.1千米、幅宽1600千米的海洋水色扫描仪,一台4谱段分辨率为250米、幅宽500千米CCD相机,一套X波段数据传输系统。

海洋一号卫星由长征四号B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与“风云一号”卫星一起发射,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施工程测控,并接收工程遥测数据,卫星通过星上数据传输系统,将数据传回地面,由设在北京和三亚的用户地面站接收并进行数据处理。卫星轨道高度为798千米的准太阳同步轨道。

海洋一号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它将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和治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海洋一号卫星入轨后,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利用10谱段水色扫描仪和4谱段CCD相机获取我国近海及沿岸的可见光和红外海洋水色资料,实时向北京及三亚用户地面接收站发送图像数据;利用10谱段水色扫描仪获取我国境外的可见光和红外海洋水色资料,并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当卫星经过设在我国境内的地面站时,由存储器回放存储的数据;考验星上各系统在空间环境中长寿命工作的能力。

海洋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成功,不仅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科学的研究、海洋污染的监测和防治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现代小卫星研制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继海洋一号卫星发射之后,我国还将研制发射一系列海洋卫星,这些卫星性能将更加先进,用途更加广泛。

在未来的岁月里,遨游在太空中的中国海洋卫星,将为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大展风采。★

海洋蓝色的宇宙说明文 篇7

一年级上册: 1.我家住在大海边 2.海边寻趣 3.海娃的童谣 4.海有多大 5.多姿多彩的大海 6.海水的味道 7.走进贝类世界 8.海珍进我家

情系海洋 走近海洋科学家 海边足迹 一年级下册: 1.美丽的沙滩 2.有趣的沙雕 3.蟹趣

4.鱼儿超级变变变 5.海兽家族 6.奇特的本领 7.海龟旅游记 8.探访海洋研究所 9.可爱的小贝壳 海边足迹 二年级上册: 1.海上奇观 2.多变的海浪 3.鱼类运动会 4.海洋是个聚宝盆 5.饭桌上的海鲜 6.家乡的干海产品 7.走进海军博物馆 8.舰船博览会

情系海洋 走近海洋科学家 海边足迹 二年级下册:

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2.漫游海洋水族馆 3.海洋里的好伙伴 4.海上飞行家 5.海鸥又飞回来了 6.海洋不是垃圾箱 7.海滨气候 8.渔家宴 9.美丽的鹅卵石 三年级上册: 1.海上名山 2.琅琊古韵 3.大海的故事 4.神奇的海水 5.海洋生物的启示 6.海洋新能源 7.大黄鱼哪儿去了 8.挽救我们的朋友 情系海洋 海洋环保卫士 海边足迹 三年级下册: 1.海上“红绿灯” 2.走近四大海域 3.鱼宝宝的诞生 4.海洋小精灵 5.奔流不息“洋中河” 6.沧海桑田 7.奇妙的石花菜 海洋研究院 海边足迹 四年级上册: 1.海滨休闲游 2.跟我学游泳 3.沿海风景线 4.我看海岸工程 5.海水制盐 6.蓝色国土 7.海上“钢铁长城” 8.维护海洋权益 情系海洋 海洋环保卫士 海边足迹 四年级下册: 1.星罗棋布的海岛 2.海湾和海峡 3.海上求助 4.海上自救自护 5.寻觅沉睡的宝船 6.海水与淤泥间的天堂 7.快乐沙画 海洋研究院 海边足迹 五年级上册: 1.我爱帆船运动 2.帆船之都 3.初识潜水 4.滨海明珠 5.开放的海港 6.活跃的海岸 7.守卫蓝色家园 8.蓝色盾牌

情系海洋 海洋环保卫士 海边足迹 五年级下册:

1.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2.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3.深海狩猎

宇宙说明文 篇8

黑洞,一颗暗黑的天体,也是宇宙中最危险的天体,在地球上只要有一个硬币大小的黑洞,不出几分钟就能把地球吸收。它的质量相当大,一个米粒大小的黑洞要10万艘大船才能拉动,相当于1000万亿只大象的重量。

恒星,说到它,大家就想到了太阳,太阳也是一颗恒星,但你们知道最大的恒星是什么吗?没错,就是盾牌座UY。体重是太阳的3亿亿倍,大小是太阳的1亿亿倍,目前是最大的恒星。但是,在宇宙中,即使最小的恒星,M198类星体,体表都有3万℃呢。即使是坚硬的金刚石,刚碰到就蒸发了。

在宇宙中也有一些危险的小天体。

小行星,让恐龙灭绝的元凶。即使是人类也会被撞得粉碎。据统计,每年约有2万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每天约有15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那是多么可怕呀。但即使这样,还并未凸现出宇宙的险恶

白洞与黑洞相反,黑洞吸白洞吐,白洞是把自己体内的东西弹出去,但科学家推测在黑洞和白洞之间,统计有3亿亿千克力,也有3亿亿千克反推力。那黑洞和白洞相撞会怎样呢?这些奥秘仍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一个海洋大省的蓝色梦想 篇9

历史上的海洋大省

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渔业发达的地方。因为地处盐卤之地,沿海地区的居民不得不放弃耕种土地而选择临海捕鱼,依靠大海维持生计。

在捕鱼之外,古代山东沿海的居民还热衷于另外一条生财的门路——海水制盐。由于交通不便,沿海与内地的物资交流极为困难,内地人碍于昂贵的交通运输费用很难享受到沿海的鱼虾,但对于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来说,在任何地方都有很好的市场和价格。相对于捕捞鱼虾来说,制盐更具经济收益。所以,制盐业在山东早期的海洋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国的海盐生产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山东盐业发展到宋金元时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山东沿海的盐业生产有着较好的基础,宋王朝加大了对这一区域的盐业开发力度,不断在山东海滨开辟新的盐场,提高食盐产量,海盐生产在产业规模、从业人员、盐场制度、制盐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此后,山东盐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着稳定的生产格局和较高的产量,成为沿海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捕鱼与制盐之外,海产品加工业同时兴起。早在宋代,莱州沿海就以海藻作为贡物上供给朝廷。到了明代,通过渤海湾往来与锦州和登州、莱州从事捕鱼和海产品贩运的船只“动以千艘”。

随着生产地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山东半岛沿海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由于近几年山东有关海洋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确信,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人们已经有了航海工具,并且掌握了远海深水进行捕捞的航海技术,因而与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朝鲜、日本等地区发生了贸易、文化的交流。

2008年10月,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蓬莱市召开。联合国泛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董建国等国内外60余名专家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进行了考证和辩论,最终明确提出:中国第一次通过海上对外开放是从登州府即今天的山东半岛上开始的。

海洋大开发方兴未艾

世界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与人类产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然而人们对海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占有热情却是近几个世纪的事情。

15世纪,西欧一些国家通过航海而发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对国土以外的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大肆掠夺财富,从而实现了领先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问题的凸现,各沿海国家纷纷制定海洋战略,以期在海洋的争夺中占有先机。特别是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全球掀起了一场“蓝色圈地运动”,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从盲目的、野蛮的、以武力相威胁式的占领,向和平的、相互合作妥协的、文明和秩序式的维护各自的海洋权益转移。

世界热衷于在海洋经济领域的角逐在于科学技术手段在海洋开发中的成功运用。随着沿海国家维护海洋权益斗争的深入,特别是现代化高新技术在海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促进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大力开发海洋换来的是丰厚的收益。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10年左右翻一番预计2010年将达30000亿美元左右。全球人口约65%的人口集中在海岸带地区。

在中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加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海洋在给了人们丰厚馈赠的同时也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进入新世纪,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提速,海洋经济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就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以来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5%,高于全省经济增长率6个百分点。

目前,山东省已形成集现代渔业、海洋化工、船舶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及海洋科教等服务于一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其中,海洋渔业、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等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经济总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贡献率达到60%。

海上山东志在突围

“海上山东”从提出和实施,至今已将近20年的时间,山东海洋经济取得了快速高效发展,为山东整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放眼全国和世界,山东海洋经济的步子仍显缓慢。

山东海洋经济总量由曾经的全国第一位降至第二位,而且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差距明显。在山东的海洋经济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二、三产业占的比例低,而第一产业海洋渔业产值占到60%以上。在整个海洋经济构成中,海洋渔业、制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较大,而以海洋精细化工、海洋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物流、海洋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从区域发展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迅猛。2008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1070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比上年减少1.4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582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6%,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不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都具有比较优势。

在环渤海经济区中,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辽宁“五点一线”等发展态势强劲,已经和正在进入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提高在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目前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南北夹击”之中的山东,必须依靠一个具有强劲带动力的发展规划来增加竞争力。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表示,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已经相当高,为山东省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山东也必须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定位一个高起点。

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成制高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山东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机会。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人口与经济活动在海岸带空间上集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60公里以内的地方,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长45万公里的海岸带上,人口居住比例将提高到3/4。海岸带已成为经济最发达、开放度最高、发展活力最盛的区域。

综合国外和国内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可以看出,那些所谓的海洋强省或者强市,其发展的动力并不是主要依赖于直接的海洋产业收益,而是借助沿海的地理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海洋经济具有开放性和带动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可以优化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资源配置,带动内地经济发展,从而加快海陆一体化建设步伐。从开发范围上讲,“海上山东”建设不但包括开发海洋国土,还应包括开发建设沿海陆岸,海洋的产业链要延伸到内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规划的“两城七区”,就是在集中集约用海的基础上实现陆海联动。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大核心区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陆地600平方公里,将措建起独具优势的海陆统筹新平台、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新平台。

在该经济区内,3000多公里长的海岸带囊括了黄河三角洲、半岛制造业和半岛城市群、半岛港口群等核心区域,这一区域聚集了山东全省的主要优势资源和先进生产力,是全省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半岛蓝色经济区将综合利用这些优势,带动山东半岛和山东省实现更大的发展。

海洋蓝色的宇宙说明文 篇10

同学们可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对蓝色海洋的.了解、认知和感受,或结合自身相关经历,记录下美丽海滨城市的碧海蓝天、家乡海洋美景和发生在滨海城市里的故事,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征文要求

围绕主题,文字精炼,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征文必须是原创。

主办方对全部参赛作品具有收藏、发表、出版、宣传等处置权以及网络发表权。

三、投稿方式

(一)电子邮件请发送至:jjpd951@163.com。邮件主题请标明“我爱蓝色海洋征文”字样。

(二)信件请邮寄到湛江市赤坎区海滨大道北123号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频率编辑部。邮编:524044。

(三)投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四、征文时间

6月8日到209月30日。

获奖作品将在湛江经济广播经专业播音演员配音后播出,获奖选手将被邀请上线《快乐起飞》节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五、设置奖项

海洋蓝色的宇宙说明文 篇11

John Kerry, Secretary of State

The Hague, Netherlands

April 24, 2014

Good morning.I’m very sorry I can’t be with you in the Netherlands this week, but I am very pleased to offer a few thoughts from Washington as the Global Oceans Action Summit continues.To start, let me thank all of the Summit’s sponsors for bringing together so many influential people – from so many different sectors – to discuss what is absolutely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global challenges we face today: how we protect the ocean.It’s certainly an appropriate week for the Summit to take place.This past Tuesday marked the 45th annual Earth Day.I still remember the very first Earth Day back in 1970, when more than 20 million Americans gathered in parks and schools, auditoriums to demand better care for our natural resources.I actually helped organize the efforts in my homes state of Massachusetts.Well the fact is, it’s impossible to care for our Earth without caring for the ocean that covers nearly three-quarters of Earth itself.And if you look at a map, you’ll see that no single country can claim the ocean as its own.It’s very clearly our ocean to share and that also means we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to act as its steward.I know that every one of you at the Summit understands this.And you know how much the ocean means to our economies, our well-being, and our entire way of life on Earth – and that’s true whether you’re talking about a community on the coast or one hundreds of miles from the nearest beach.But you also know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ocean is in deep trouble.First, we have record pollution that’s contributing to hundreds of dead zones around the globe places where life in the ocean simply can’t exist.Second – yet another deeply troubling part of climate change – the ocean is absorbing enormous amounts of carbon dioxide and that is changing the chemical makeup of the ocean and causing it to acidify and then eat away at coral reefs, shellfish, and more.And third, today too much money is chasing far too few fish.I spent a lot of time examining this issue when I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U.S.Senate’s Oceans and Fisheries Subcommittee.To a lot of people, the supply of fish just seems endless.You go to the restaurant, you order, you have no linkage to what’s really involved in putting that fish on your plate.But the fact is, almost one third of the world’s fish stocks are currently overexploited, and most of the others are fished at the absolute maximum levels.That’s the definition of unsustainable.Obviously, this is horrendous news for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amilies around the world who depend on income from fisheries to feed their children and pay their bills.But it’s also a major threat to global food security: More than one billion people rely on fish as their primary source of protein – most of these people live in the poorest,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where other protein options are either too limited or too expensive for the average family to buy.Now, addressing all of these challenges obviously isn’t easy.But the good news is, we know what kinds of steps we need to take if we want to honor our responsibility to leave behind a healthy and vibrant ocean for future generations.With overfishing, for example,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a huge chunk of seafood caught around the world is obtained in ways that are illegal, unreported, or unregulated.So, one solution is to have government policies that only

上一篇:被字怎么造句下一篇:工程质量保修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