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通用9篇)
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 篇1
飘然宏远设计教育机构——秋游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团结互助,增进友谊,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秋游之行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促进班级的团结,在活动的过程中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和谐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在活动的同时锻炼大家的动手合作能力,陶冶大家的情操。
同时,此次活动可以为全体成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秋游是一项团体性活动,因此还可以锻炼班委的组织能力与协调力,加强同学间的合作能力,使得班级更加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
提升大家的班级荣誉感,让大家更好的融入飘然宏远的大家庭。
三、活动细则:
时间:10月29日 地点:阳新烈士陵园
参员:飘然宏远设计教育全体同学及任课老师
经费:各同学暂交10元(多退少补,活动结束后出消费详单)
四、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召开全体会议。为全体同学讲解秋游当天的行程,让同学们对行程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提醒同学们出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不要私自离队独立行动,注意人身财产安全等。
2、班委应当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准备。例如事先购买药品。
3、准备出游需要的物品及摄影工具。
(二)后期工作
1、清点各自带的物品,确定人数;
2、了解全体同学们对本次秋游的满意程度及意见。
3、用本次活动的照片和感想制作成纪念册。
(三)具体时间安排: 10月28日
1、购买材料
食物类:一方案:面包、干脆面
二方案:馒头、榨菜
道具类:上午明老师负责,活动类:羽毛球,毽子,足球,2、在教室统一集合,召开全体会议。
3、强调各方面需注意的事项 10月29日
1、全机构师生共分为八个小组,每小组一个组长。(李水萍、李振铎负责点名)2、08:20:准时启程前往。3、08:40:分组整队训话。4、08:50:开始秋游的活动(娱乐畅饮环节)。
(包括各类体育比赛、羽毛球、足球、才艺展示等,班费提供相应奖品)。5、12:00:结束下午活动。6、12:10:集合 7、12:20:开始吃中餐 8、13:30:开始下午秋游活动 9、16:00:集合准备返校
(四)具体负责人及联络方法:
1、秋游总负责:(明老师,向老师,邢老师)负责全部活动相关事项
2、秋游编辑:(林老师、张文浩)负责活动摄像,拍照数码记录工作
3、秋游副编辑:(陈琴、张娅)负责活动担任活动后编稿秋游感受
4、安全负责人:(张文浩、王志刚)负责安全问题和准备药品
5、纪律负责人:(汪颉、周锦遥、佘芝润、夏家豪)做活动纪律记载
6、物资准备:(李振铎、刘昕、黄咸浩、黄苗苗、柯善标)准备道具
7、活动负责人:(钟敏、李水萍、柯善敏、吴松林)娱乐活动
8、活动主持人:(钟敏、吴松林、刘昕、张文浩)把握气氛和流程
9、总组长:(张文浩、李水萍、王志刚、陈琴)负责小组成员分组
10、后勤负责人:(小组长)水和食物
11、收尾工作:(飘然宏远全体同学及任课老师)打扫卫生和整理物资
12、小组组长:石媛爱、蔡学风、汪颉、候正佳、黄开亮、陈世兵、汪伟明、陈芸霞
五、活动要求
1)每人尽量带手机,并在活动期间保持开机状态
2)无手机同学应必需与小组内好友在一起,不可单独一人游玩 3)分开游戏时,每队人数至少要有5人
4)如遇突发危险先打电话联系负责人,情况严重的须拨打“110”报警,切不可一人盲目施救
5)活动中一定注意安全,游玩必须理性 6)自由活动时不做危险游戏或举动 7)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
8)关于本次活动的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六、应急预案
1、如果10月29日(星期一)出现恶劣天气,不能如期正常出行,则活动时间改期,活动时间再议。
2、如果出发前出现有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对该同学进行合理安排,让其留下休息。若发生在游玩过程中,则应当就近联系医生。
七、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有意义,活动前做充分合理的准备,有可行性,深受同学们的支持,活动陶冶了身心,舒缓了心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领略了秋游地点的风景,一举多得。
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方案
(一) 活动名称
《美的追求》
(二) 主题选择过程
该班是个民工子弟班, 所有的学生都来自进城打工的民工家庭, 部分学生甚至到上中学时才从家庭所在地的农村小学转到城市里来读书。这些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来说, 比较朴实。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慢慢也受到城市里部分学生的影响, 开始追求穿着打扮。有些学生为了美, 不愿意穿校服, 还有些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的经济情况, 与其他同学比穿比用。我与班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商讨, 一致认为:有必要围绕这个问题, 开一个主题班会。但是, 一节主题班会课,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比较难。于是, 大家最后商定:围绕《美的追求》这个主题, 开展系列活动。
(三) 策划准备过程
主题定好后, 就交给班委, 由他们发动学生, 讨论开展哪些关于《美的追求》这个主题的系列活动, 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决定围绕主题, 开展四项系列活动, 即从“发现美”到“选择美”, 再到“感受美”, 最后到“认识美”。
(四) 主要实施过程
1. 发现美———由班委出面, 请负责学校摄影的宋老师, 给大家开一个摄影讲座, 教大家摄影, 然后分小组用相机或DV捕捉美的景物、美的人、美的行为、美的事等。
2. 选择美———由班委出面, 请学校的美术老师袁老师, 给大家开一个关于美的画面如何构图的讲座, 教大家选择美, 然后请学得好的同学当评委, 把各小组拍摄得比较好的图片和画面选出来, 展示在班级的《我型我秀》墙报栏中。
3. 感受美———由班委出面, 请语文老师给大家开一个“让美在笔下飞扬”的讲座, 把前面两个过程的感受, 以征文的形式写出来。同样, 把好的征文展示在班级的《我型我秀》墙报栏中。
4. 认识美———通过前面三项活动开展的铺垫, 最后利用班会课, 开关于《美的追求》的主题班会。具体步骤如下:
(1) 主持人开场白: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我们, 更是美的追求者。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美呢?下面首先有请我们班在发现美、选择美、感受美活动中的获奖者, 介绍他们的获奖作品和感受。
(2) 获奖者介绍他们的获奖作品和感受:有介绍《美在南湖二中》———反映校园美的;有介绍《美在建邺》———反映城市建设取得成就的;还有介绍班级的《无名英雄》———做好事不留名的孙同学……这些获奖者在谈感受时, 有的说, 我们的校园很美, 有绿化很好的花草树木, 有具有艺术美的雕塑, 还有经常光顾我们校园的不知名的小鸟, 这些说明我们的校园生态环境很美, 我们作为校园的主人, 应该为创造更加和谐的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有的说, 孙同学心灵很美, 要不是报社来我们学校反映情况, 我们都不知道他的事迹, 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的说, 人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之分, 外在美固然重要, 但人的心灵美更重要……
(3) 主持人再请其他同学谈看完获奖作品后的感受。
(4)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获奖者马同学, 谈到心灵美, 如果一个人心灵不美, 她还美吗?下面有请我们班的“幽默大师”王同学、李同学, 为大家表演小品:《美丽的姑娘》 (内容大概是:一个长得比较美丽的姑娘, 坐车时看见一位老人上车, 却装着没看见的样子, 甚至还有厌恶的表情) 。主持人:这位姑娘美吗? (大家分组交流讨论, 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5)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位姑娘不美, 那么, 接下来, 就请大家欣赏能给我们带来美感的服装秀表演, 有请我们班时尚表演队为大家表演 (主要展示一些时尚服饰) 。
(6) 主持人:刚才展示的服饰很时尚, 那么, 时尚就是美吗?下面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作为甲方, 第三组和第四组作为乙方, 对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7) 主持人总结:道理总是越辩越明, 问题总是越辩越清, 通过今天的活动, 我想大家一定会对什么是真正的美有了新的认识, 对我们中学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有了新的想法。希望拥有青春的我们, 能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才干。让我们不仅要拥有青春的容貌, 拥有亮丽的外衣, 更要拥有一颗充满爱的金子般的心。愿我们的青春更美丽!
(五) 实施效果描述
通过参与发现美、选择美、感受美、认识美这四项活动, 学生大多认识到: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人的美不是靠时尚外衣就能代替的, 穿上校服的我们, 一样拥有青春的美。那股比穿比用之风, 也就戛然而止了。
二、几点思考
这次《美的追求》主题系列活动, 从开始到结束, 历经了一个月的时间, 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全过程, 我在班级主题活动开展方面有如下启迪:
第一, 在主题选择过程中, 对主题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应作全面的分析和深刻的认识, 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原则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须知, 问题总有它的两面性, 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 还要看到它积极向上的一面。就拿本文所提到的问题来说, 我们不仅要看到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比穿比用, 过分追求穿着打扮的不良表现, 更要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农村学生的这种变化, 有生理变化的原因, 也有心理层面变化的因素。从生理上说,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 讲究穿着打扮, 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再把问题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看,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想方设法大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这个层面来看, 农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应当得到肯定和帮助, 作为教师, 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活动引导他们摒弃消极因素, 倡导积极因素, 在正确的教育轨道上健康成长。
通过活动实践, 我深感: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 对问题进行深刻认识和理解是提出鲜活主题和制定一个比较好的活动方案, 并能积极付诸实施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 努力把外部教育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身心素质, 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要做好两点:其一, 每项活动都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依据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思想,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学生参与, 尤其是主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 都要发动学生献计献策, 把方案的制定、策划过程作为对学生的全面动员过程。这样,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 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 活动要层层深入,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并善于通过谈感受、办墙报、优秀作品评选和先进事迹介绍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从中捕获学生心理变化的发光点, 并把它及时展示出来、宣扬开来, 让这些发光点在相互辉映中产生裂变效应, 使学生在美的追求中, 正确认识外在美和心灵美的内在关系, 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得到提升。
第三, “美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 针对具体问题, 以新的视角可让活动得以延伸。
摘要:本文以《美的追求》作为班级主题活动案例, 通过“发现美”、“选择美”、“感受美”、“认识美”主题班会系列活动, 使民工子弟班学生认识到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而穿上校服一样拥有青春的美, 有效克服了比穿比用的风气, 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说明, 只要坚持素质教育的观点,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就能提出比较好的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并能积极付诸实施, 取得好的效果。
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 篇3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是2003年以后出生的新中国最后一代独生子女,作为大家庭中的年幼者,他们获得了几代人的关爱,却缺少引导和约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与体谅。小学入学后,他们的课余生活被兴趣班、比赛、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大量挤占,缺乏在集体活动中的习得分享和协作。因此,这一群体在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个体矛盾以及小群体冲突,影响班级管理,甚至影响到家校和谐。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 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 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 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 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2] 宣煦等.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
大学生班级秋游活动策划 篇4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会计学2009(8)班
活动背景:
自2009年11月组织去人民公园秋游以来,我们班还没有组织过较为大型的集体外出游玩活动;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凉风习习,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游玩的大好时机。为了加强集体凝聚力,利用周末假期一天的时间,开展一次“花花大世界”秋游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同时,陶冶情操,开拓视野。
“花花大世界”是一个集农业观光、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动物养殖、展览展示、科普认知、休闲会务为一体的大型园林产业示范园区。园中风景秀丽,设施齐全,正是一个适合我们大学生开展户外活动的好地方。在利用“花花大世界”户外拓展设施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大家不但心情得到放松,身体得到锻炼,还会有很多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机会;通过这次秋游活动,我相信集体的凝聚力会进一步增强。
活动主题:游花花大世界,凝聚班级之精神。
活动目的:
1.同学们和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陶冶情操。
2.通过利用花花大世界的拓展设施开展团队竞赛,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大家团队协作能力。
3.本次秋游既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旅行,也是一次锻炼身体的户外远足;同时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培养同学们集体荣誉感、团队协助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
活动前期准备:
1.留心观察天气情况,关注天气预报,选择最佳天气出行。
2.咨询景点门票团购情况和包车价格,选择最实惠的包车公司;为保证安全,包车出游。
3.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出行安全知识,了解时间安排,出行路线,活动流程。
4.活动经费预算,资金筹备。
5.提醒有相机的同学带上相机,为后期沉淀资料做准备。
6.准备一些常规药品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特别提醒:
1.出行时带上学生证。
2.准备雨具,以防天气变化。
3.出行时穿便于运动的衣服和鞋子。
4.考虑徒步登山路途遥远,时间较长,出行前必须休息好,带好相关物品。
5.自行准备作为午餐的干粮。
6.为保护景区环境,不得乱扔垃圾。
7.无特殊情况,希望任何同学不要缺席此次活动。
活动时间: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8:00—16:30
活动地点:“花花大世界”风景区(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
人员安排:
领队:莫锋 陈荷仙 邓冰
交通:苏洁 陆晓韵
卫生:黄晓熳 黄冬梅 唐娟
安全:曾祥云 李阳
组织:苏洁 潘慧彬 张雪
就餐:霍遥佳
现场拍摄:周庆翔 邓冰 谢颖
财务管理:赖金华
活动内容:
早上八点集合,八点半半从行健文理学院学院出发
1.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在拓展设施上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
2.带领同学去玩植物迷宫,看动物,喂鱼;
3.到午餐时间大家可以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吃;
4.组织同学在草坪上开展活动,做些草坪游戏,例如踩气球等,失败的接受惩罚赢的可得小礼品;
5.带有棋牌给同学们娱乐,让大家放松平静。
下午六点从花花大世界返校
活动注意事项:
1.2.
3.4.
所有同学必须服从指挥,听从领队安排。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队,切记不可单独行动,如需离开队伍,保持联系畅通。服从景区管理人员安排,保护景区环境卫生,不得损害景区文物,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保管好随身携带物品。
活动经费预算:
门票费用:20*40=800元
包车费用:550元
合计:1350元
经费来源:同学们交来820元,班费530元。
策划人:黄冬梅 苏洁 陆晓韵
小学生秋游活动方案一班 篇5
XXXX学校 一(1)班
一、活动目的:借助秋游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入秋天,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开拓视野,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涉及活动安全、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全班及小组购物等问题
二、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
三、活动内容:秋游
四、活动过程:
活动前:
班主任宣讲活动内容,制定班级活动公约。
(一)编组,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一切活动均要集体活动,不得单独外出,有事要先报告组长。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不脱离集体,不做危险动作。
(二)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和交警的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
2、上下车安全:上下车不拥挤,不推攘,有序排队上下车。
3、车内安全:不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不大声喧哗,不勾肩搭背,要抓住扶手。
4、游玩安全:1)不去湖边玩耍,不攀爬,不做危险游戏;2)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5、回家安全:1)低年级学生要等待来接的家长,不得自行回家;2)自行回家的同学要及时回家,不得在路上逗留;3)回家之后要进行休息,不进行危险的活动。
(三)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参观过程中做到安静、有序。
活动时:
1、班主任与带班老师相互配合,各尽其职,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大自然。
2、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表现,并及时作具体指导。
3、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活动——“大风吹”“萝卜蹲”。
4、教师要认真考察各班学生活动情况。活动后对各小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
活动后:
在各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对各小组学生外出的安全、纪律、文明、卫生、团结协作等方面进行评比。总结交流秋游收获,让学生通过说说,加深印象。
六、活动注意事项:
1、班主任要及时清点人数,确保学生不掉队。组织学生有序参观,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学生不擅自离开队伍,不得相互推嚷打闹,确保队伍的整齐有序,全员到齐。
2、游玩安全:(1)不去湖边、水边玩耍,不攀爬,不做危险游戏;(2)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去厕所或者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结伴前往。(3)不要到草丛或者树林边玩耍,遇到危险生物如蛇、马蜂等要及时离开并通知老师。(4)不玩火,不到火源处逗留。
3、学生与同学要文明友好相处,不与他人发生冲突。
4、饮食要讲卫生,注意饮食文明,不抢不争,要谦和礼让,保证既吃饱又吃好。体现谦让、团结友爱的和睦气氛。学生要求:
1、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不追跑、不攀爬、不带刀具等危险器具不使用玻璃杯、钢杯等易碎坚硬物品。
2、准备适量食品、饮料、湿纸巾、报纸或塑料薄膜、垃圾袋,自己物品小心保管,注意不要丢失。
3、各小组选派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在进行小组活动时,不准小组的成员擅自离开。
4、需要离开队伍或上洗手间的同学,必须向所在班级的教师请假,经得同意后,要和家长一起去回。
5、在选定休息地点时,尽量选择环境宽敞的地点,教育学生文明处事,礼貌待人,避免与外校学生发生冲突。离开时,要把丢弃垃圾整理干净,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
班级秋游活动总结 篇6
我认为,重大决策的驱动力是大学运动会。大学运动会的准备确实不充分,大学运动会当天没有课,所以事后对组织不力感到相当愧疚,而正是这件事的管理不善,才真正让我起到了班长的作用。
这个星期,我一直就围绕着心理剧场还有秋游在忙。先说秋游,我星期一晚上第一次走访每个宿舍问大家想去哪里,原本打算私下定地方选了金星农庄,后来有人反对,于是又多出了两种选择:大夫山和男生宿舍!最后,经历了三晚的宿舍走访,投票决定去男生宿舍大火锅,这次秋游游得很“远”嘛!不过,让人高兴的是:秋游在本周五进行!!如果是下一周,就得又被占用一个星期六,不爽中的不爽,当然,班长没有选择权,但是决定周五举行而不在周六举行的刹那我窃喜!下面我简明扼要总结一下本次秋游活动。
秋游活动
基本信息:
1.主题:男生宿舍打火锅
2.地点:716男生宿舍
3.时间:--.10.28晚上6.30到11.20
4.当中节目:吃火锅,唱歌,聊天,玩幸运筛子罚喝桶装齐康水
5.收费:20/人,仅包食材(饮料不计)20-16=320 (实收款额).
6.大伙出席情况:604五个606两个607一个608两个605三个716六个一共:20位
7.活动反响:整体是非常成功的!
8.备注:超人参与同时超支,故班费拨款90元。饮料由本人荣誉赞助(珠江啤酒夏桑菊王老吉)。
活动开展流程:周一至周三意见收集确定主题时间地点,周四详尽策划加收钱,周五买食材,在宿舍“备战”
本次活动经验教训:
经验:
1.民以食为天,我们吃出了感情!
2.用心聆听,多听民意就有多收获。
3.有话好好说,不行说到行,所以人数可以达20人。
4.多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张纸把东西写下来,一清二楚。
5.幸好有调动气氛的刺激性活动,下次活动继续发扬!!
6.把男生宿舍的卫生搞好了,大伙超开心,我很安慰。
7. 领导开会回来把我们留下的东西全包了,吃得很开,我表示很受鼓励。
教训:
1.众口难调,没那么简单,别人说的话,仔细听一听,自己做决定。(歌词)不可能追随每个人意愿。所以不必太纠结。
2.下次可缩短收集意见方式,走访宿舍是必须的,但是一晚就好了,三晚自己累,也影响人家宿舍同学的正常休息。
3.买食材的教训:下次再打火锅,不能没有面筋没有豆腐没有好脆皮肠!不能不处理好饺子!(那天最后都变成肉馅了,皮都破了。)
4.地点:这是伟大的尝试,对很多同学来讲也相当新鲜,but有下次呢,确实煮东西就还是在正规地方吧,那天在宿舍气氛很好,但是地方实在好窄埃
5.下次记得门禁是10.30,那天阿姨很生气,男生以后很难做人了……
作为组织人之一,我的感想:
这次活动组织起来虽然很累,但是真的很快乐。我快乐的是让同学们有了一次温馨的聚会,那天大家笑得很开,把我的心也笑开了花;我快乐的是虽然自己不懂煮菜但是还会搞卫生,终于把男生宿舍的地板刷得亮堂堂,感觉很有成就感;我快乐的是大家吃完火锅,还继续有兴致玩骰子,我敢说,没有参与第二轮的绝对少了很多很多的乐趣。罚喝水的过程看到了大伙的天真烂漫,大伙的童心未泯还有大伙的浓浓情意。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啊,我们有多久没聚在一起了!我们有多久没有对自己身边最亲密的同学笑过了,大闹过,欺负过了?都大三了,还这么有激情,真是不容易。这次活动的举办,是成功的,为我对接下来的男生大节组织有了强大的信心。
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 篇7
本文尝试透析一个极为“普通”的班级学生“做好事”的案例,聚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维品质、成长自觉等方面的发展,在解读学生发展机制方面,重点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关键事件、关系世界及关键人——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试图建构起对学生班级主题活动质量评估与学生成长机制研究的典型案例。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六年级某班49名学生,班主任任教该班级6年。这项班级主题活动前后延续两个多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活动策划打开发展新空间
2012年11月,几名学生干部主动找班主任薛老师商量捐冬衣的事。起因是学生钱戎在常州“化龙巷”网站上看到一则《“天才宝贝”捐冬衣感恩行动欢迎你加入!为玉树贫困孩子捐冬衣》的帖子,他把这一信息跟班干部一说,大家觉得很受启发:冬天贫困地区的孩子缺衣服,而同学们家里都有闲置的衣服;再说马上就要入冬了,时间正好。于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一起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讨论这一设想,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响应。由于学生并不明白捐衣的程序和要求,班主任又组织了第二次班会。学生们讨论后认为,应该成立相应的项目组。于是大家根据兴趣、特长组建了宣传组、整理组、对外联系组,并选了组长,制定了第一份活动方案。
1. 实践与关系的初步建构
就实践活动而言,学生主要的实践空间在班级内,但本次活动要与校外多方联系,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这一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是班级学生干部,占15%左右;70%左右的学生有兴趣,但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另有1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
本阶段的关键性事件:一是几名学生干部与班主任的交流;二是第一次班会达成共识;三是第二次班会形成活动方案。学生的交往对象是相处多年的同班同学和班主任,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没有太多交往上的困难。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是几名学生干部和班主任。
2. 学生发展的新开始
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而言,首先,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直觉性表达体现出学生善良的本性。在合适的外部信息刺激下,他们产生了行动的冲动。其次,是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提高。当学生努力想获得教师的支持时,必然要清晰地表达,并说明其道德合理性,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再次,在两次主题班会中,不仅仅是发起人——学生干部,其他学生在交流与活动组织中,其社会责任感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而言,最突出的在于决策。部分学生干部初步形成意向后,与班主任一起做出决策,促成本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几名学生干部与班主任组织了班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动员、分工与合作,具体表现在三个项目组的组建。在更多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各项目组都形成了自己的第一份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组织与进展。方案的形成意味着同学间的交流与对话,意味着分工与协调,也意味着自我认识和对活动性质与目标的理解。上述过程启迪学生勇于尝试、组织有意义的事情,勇于体现自己的领导力,并在策略选择与理性实施过程中得以具体化。
就思维发展而言,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初步锻炼。体现在活动的分组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形成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本次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主体、事务,根据活动需要形成相关组织;根据每一部门的特殊性,制定相对完整的活动方案。这不同于点状思维,而要更多考虑目的与手段、整体与部分、个人与组织、人与事等多方面的关系。
就成长自觉而言,部分学生干部亲眼看到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具体行动,形成了初步的成就感,强化了自信。在分组完成后,三名组长利用中午、放学后的时间召集组员商量,其领导力得到锻炼。随着两次主题班会的召开,同学们也开始行动起来,经常讨论怎样做海报、有没有衣服捐、捐几件等。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刚介入其中,尚未感受到过程的丰富性和活动的艰巨性。
二、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学生锻炼的过程
从12月1日起,学生开始制作第一份电子海报。
之后按照方案,同学们开始收集衣服。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一次就收集了140多件衣服。刚开始,同学们以为衣物整理不难,但当一堆衣服放在一起时,由于衣服大小、款式不一,光靠整理组的6个同学显得手忙脚乱,有学生就自告奋勇去帮忙,有的还想出流水线工作法……对外联系组的同学已开始主动联系受助对象。因为要邮寄的地点偏远,他们还逐家询问快递公司能否送达。当同学们兴奋地把打包好的衣服送上快递车时才发现,快递费高达670元。当时班主任身上只有400元,她向体育老师借了300元,这才把衣服邮寄出去。这一幕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后续活动中,他们把邮寄费当成重要项目,形成了几套筹集资金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活动持续到12月8日第一份班级捐冬衣活动报道完成。
1. 实践与关系的动态生成
本阶段能够主动参与并发挥领导、组织作用的学生占50%。这其中,既有前一阶段的骨干,又有随着活动的推进而培养出的新骨干。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捐冬衣、整理冬衣的过程中。只有10%的学生没有捐冬衣,其原因一是家里没有可捐献的冬衣;二是“天天想带,但天天忘记”。在活动中,尽管有个别学生不够自愿(要组长做思想工作的同学占总人数的5%),但他们的情绪和参与活动时的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有了改善。值得重视的是,该活动的效应较大,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连校领导都直接关心这次活动的开展。电子宣传卡的完成、捐冬衣当天的活动组织,可谓关键事件。活动全程充满不确定性,有大量生成性资源出现,增加了活动的复杂性,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学生的关系世界而言,除前阶段的关键人班主任外,在同学群体中,又多出了三个部门的内部组织,实现了交往对象的群落性分化。此外,学生还充分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因本次活动是通过学生动员家长,家长配合与支持学生的自主行动,学生也与家长构成实质性的交往关系。同时,学生们还与受助者、快递员等建立了不同性质的关系。这都让学生进入到丰富的交往关系之中,其复杂程度大大高于第一阶段。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分化,‘关系人’数量的增加,必然使别人观察他的角度、侧面也随之增多,从而必然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促进着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并且使他由依赖‘外部’评价转而依赖自我评价”。[2]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活动发起者和三名学生推选出的组长等,成为活动的关键人。
2. 学生发展的综合实现
就社会责任感而言,当学生以真实的行动投入其中,第一阶段的道德直觉变成的道德行动,就成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新基础。以杜威的观点来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3]在之后的活动中,学生将之视为“活动先例”,已经体现出这一经验的生长性。学生在实践中的感悟、体验与道德自豪感,会催生新的道德行为,实现综合性的道德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真实的、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建设性关系的体验。以实际行动关爱着社会弱势群体,这让他们体会到:即便是小学生,也都有社会责任,并能够做出社会贡献。
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一是学生组织策划和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从海报的制作,到衣物的整理,再到邮寄,期间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人员分工。二是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找到受助者、如何装包及筹集运费等。问题解决意识的形成与自觉的反思,为下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三是合作能力的发展。班委会、三个小组、个体学生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组织关系;学生们既在原有组织内承担责任、相互合作,又适时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四是“前移后续”意识的形成。学生们不仅习惯了活动前的策划,而且意识到做了有意义的事要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这次活动之后,宣传组的后期报道小组特地联系网站负责教师,在校园网上发布了此次班级捐冬衣活动的总结。
就思维方式而言,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有机性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还制作了很多爱心卡片,放在了所捐赠的衣服里。在学生看来,这是伴随着衣服送去的温暖,也是他们与受助对象跨越时空交往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思维动态性的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活动的进行不是一个完全依照预期而展开的过程,需要不断面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在成长自觉意识方面,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初步形成。学生们在活动中策划、组织、交往,通过言语、行动、符号等方式开展对话,将自我的力量呈现出来,并且最终“成事”。当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这一工作之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自主设计了体验卡,进一步促成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析学生第一次写的体验卡内容,有15%的学生认为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帮助了那些贫穷山区的孩子,有50%的学生觉得虽然有点累,但是有收获。
作为班主任和研究者,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更多承担责任,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于是,班主任决定进一步深化这项活动,鼓励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号召、组织全校学生来捐冬衣?
三、活动重建的高度就是学生发展的新高度
班级组织了一次关键性的主题班队会:《衣+衣让爱传递》。班会上,学生们针对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全校捐冬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形成了面向全校的策划方案。他们自主组建了三个部门:宣传部、整理部、对外联络部。不同于上一次的是,每个部门都下设若干个小组,分工更明确,方案更具体。
活动当天,宣传部的学生们制作了宣传海报,到各班分发了捐助统计单,自主进行了全校广播。整理部的同学根据方案,派能手到各班指导整理衣服,派能干的同学把各班捐来的冬衣存入学校仓库。对外联络部的同学不仅联系了受助对象、运输公司,还保持着与学校后勤部的联系。经过统计,在全校共募捐到爱心款1155.3元,冬装1598件,围巾、袜子等小件152件。这项活动,到活动报道完成时为止。
1. 实践与关系复杂度再度提升
在实践维度上,全班高达80%的学生发挥了领导、组织作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无一人游离在活动之外。活动的综合水平有大幅度提升,组织难度更大,复杂性更强。学生们要联系的不仅有班内、校内人员,而且要更多地接触校外、市外人员,整理全校师生所捐衣物、钱款等。宣传部不仅要对本校师生宣传,还有对受助者宣传,有前期宣传和后期活动报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策划能力、设计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大幅提高,活动的组织也更为周密。如对外联络部就分成了“筹金小队”、“运输小队”、“外交部”等三个小队,分工明确,强调相互帮助。在活动效应上,本次活动还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其中,学生组织的策划类的主题班会、面向全校的广播和倡议以及现场组织等,是关键事件。
在这一活动阶段,学生的交往世界得以拓展,其中大量涉及“陌生”人,即便是在班级内部,这种交往关系也极为复杂。该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密切的交往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同学、班主任、相关教师和家长都成为活动中的关键人物。
2. 学生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就社会责任感而言,首先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传递中深化。本阶段的活动不是个体的道德行为与班级的群体活动,而是学生们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开展的学校层面大型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传递进一步形成反馈力量,实现了“回归的环路”,[4]促成班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深化。其次,活动的成功所产生的影响力,促成学生道德自豪感的升华。再次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积淀与认识深化。通过系列性的活动,到这一阶段为止,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到个人与社会的建设性关系,强化了相关认识。
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首先这是一次成功的重建性活动。学生在前期班级活动的基础上,能够面向多样的群体和复杂的过程,是一次策划能力的自我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其三,学生反思与总结能力得以提升。经过这阶段的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总结成败得失,锻炼反思能力。
就思维品质而言,学生思维的有机性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动态性也在更为复杂的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他们根据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思考程序和方向,对策划方案进行调整,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思维的积极性实现了群体性的发展,促成学生生存方式的形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个体会具有独特,会出现创造,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5]经过系列性的活动,学生体会到敢于追求、勇于实践的重要价值,能够更积极地思考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主体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成长体验而言,活动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体验到了活动的社会意义与个体意义。作者再次研读学生的体验卡,全班同学中,有50%的学生达到非常积极的体验状态。比较典型的小王同学在第一次活动中制作宣传单,其体验是“写字很难,涂色烦”。而在这次活动中,参与的是海报制作,其体验则是“画起来很带劲,因为可以为贫困孩子带去温暖与爱”。全班80%的学生觉得累,但是很高兴。没有人不愿意参加活动或游离在活动之外。由此而形成的自信,能够促成学生更自觉地发展;活动的体验,也为学生今后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了积极的经验;来自教师、同学的反馈,也促成了学生的自我觉醒,对于他们今后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自我建构、形成与发展个性,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更加相信: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能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主题活动中实现的;班级建设也可以在丰富的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中,呈现其个性和不可替代的教育独特性。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是如何学习的”(项目编号:A13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Jiacheng Li&Jing Chen.(2013)Banzhuren and Classrooming:Democracy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Volume 9,Number 3.
[2][前苏联]科恩.自我论[M].译者:佟景韩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83.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译者:王承绪.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7.
[4][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译者:陈一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 篇8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愉悦心理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解除了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心理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教学产生优势反应。我们现在提倡减负,一方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是要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心理负担。后一种减负比前一种减负更重要,因为前一种是显性的,后一种是隐性的,后一种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影响到身心发育,影响到其他教育的成果。因此,我平时也总是设计一些快乐的游戏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由的玩。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自由活动中来。一松一弛之后,学生在走进课堂,心情就不一样了。能够精神饱满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不会压抑,才有可能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之形成一种整体效应,逐步影响并且改变个别比较内向,比较沉默,比较封闭的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激发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愉悦心理,一种积极的交往心态。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锻炼,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特点的变化,他们的思维、观念、追求也在变化,绝大部分的学生开始懂得人生的自我价值,对于各类活动,他们总是跃跃欲试,所以在班级活动中,我给每个学生的以公平的机遇和权利。在各项活动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作到各司其职,绝无局外之人,克服只知享受,“人人为我”不愿意做出“我为人人的”的行为。当学生认识到了集体的真实存在和对自己的吸引力之后,尽量让学生成为一切集体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开展激发性的鼓励活动,强化心理素质
激发性的鼓励是指班主任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激动强化学生个体获取成功的心理因素,保持持续旺盛的情绪。激发性的鼓励的功能,主要是调空思维活动,从而激起积极的“人生难得几回搏“的人生观。其方法主要有:
(1)正面教育法。学生个体欲求成功,一定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础,才会形成动力因素。正面鼓励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开展正面教育发,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或让事实来说话,切忌说教,重在鼓励。
(2)设置问题----答疑法。保持情绪的高涨,首先要激起思维的活跃,思维发源于问题。任何带有矛盾性的问题,都是引起积极思维的材料。这种矛盾性的问题,通常表现为三种形态:(1)问题本身的矛盾(2)师生认识上的矛盾;(3)学生个体之间认识上的矛盾。我平时善于设计带有矛盾性的问题,让学生个体来解答。在双边活动中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群体中,我设置了如何做人的系列问题,好与坏,诚实与虚伪等等,让学生们自由的辩论。孩子和孩子之间没有沟壑,没有拘束,没有戒备,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想法观点将会暴露无疑。因此他们在思维的“跑道”上通过这种群议群论矛盾性的问题,就像拉拉队一样,起着不断激励的作用,也是学生个体不断调节自我,绕过误区以求达到提高认识,升华自我的目的。
(3)活动——竞赛法,学生个体应有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片天地。我适时的设置一些娱乐性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片天地。虽然是竞赛活动,但开展活动要有宽松、愉快的思维环境,没有压抑感,使学生放下包袱,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人人都能表现。但还要注意既然是竞赛,就要使思维处于高度的紧张的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中生智“的收益,产生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因为它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素,竞争的结果既有 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懊丧,但不是竞争的全部意义所在,重要的是竞争的过程参与者有机会进行心理的体验。
四、开展各种棋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棋类作为一项智力竞技“游戏”,与哲学、天文、数学、军事、教育、艺术等学科存在有机联系。它能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健康情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棋类具有全体性,随意性。我们班的教室里有跳棋、象棋、围棋。下课了,学生们不用老师号召,两个一伙,四个一帮,看的看玩的玩,积极参与,参与率很高,课间的纪律也好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认真思考,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其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智力表现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感受和创造思维能力、抗挫承受能力及竞争意识等,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十分有益。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了任性、怯懦、消极、冲动、独断等不良品性。
五、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心理潜质
在班级的班风里加“营造书香校室”,大力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因为书读的多了,丰富了知识,人就会变的有素养了。而好的书籍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可以照亮许多幼稚的心灵,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美好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健康个性。促使学生形成美好心理品质。同时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使文化最终积淀为人格。
六、开展对话活动,优化学生的心境
心境,是人在一个相当的时期之内持续存在的某种情绪状态,它持续而微弱、稳定而弥散,它似乎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淡薄而弥漫的背景,使整个人都处在这种情绪状态中,语言和行动都带有它的色彩和痕迹。心境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活动,也影响着学习,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有助于克服困难,提高效率,也有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创造性思维。而消极的心境使人郁闷,或担心、紧张、悲观、厌烦,它使人的思维活力受到压抑,使学习兴趣不稳定甚至消失。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心境或消极心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优化学生的心境,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
心境虽是一种比较微弱的情感体验,但它具有持续性和弥散性,因此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情、行为、语言及处世态度等方面观察,也可以从周记、作文、作业等方面搜寻,把握它所流露的痕迹,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优化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鼓舞学生的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大学班级秋游爬山活动总结 篇9
活动主题:
用旅行,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活动目的:
1.登始祖山,同心协力,勇攀高山,增强班级凝聚力。
2.参观皇帝故里,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地点:始祖山 黄帝故里
活动时间:12月2日。
活动负责人:曹迪 胡亚静 赵随(辅助:苏会祥 许皓宇)
活动方案:
1.12月2号早上9点从中原工学院国教楼前操场乘大巴出发前往始祖山,10点20开始爬始祖山,12点20左右到达山顶,休息1个小时,13点20开始下山,14点到达山脚,乘车前往皇帝故里,14点30左右到达黄帝故里,游玩1个小时,15点30返回学校,大约16点10到达学校。
2.每人自备食物,饮用水
注意事项:
1.带上云南白药,绷带,创可贴等物品
2.班委分插在队伍前边和后边,照顾大家。
3.带上雨伞以应对中途下雨
4.出发前,到达始祖山,登上山之后,下山之前,到达山脚,到达黄帝故里,返回学校前,进行7次点名。
活动内容:
1、按照原计划我们在早上吃过早餐,带上我们的爬山装备,8:30在校北大门口集合,8:40我们准时出发,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始祖山
2、一路上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笑声充满了整个车箱,经过1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目的地。在宣读完注意事项后,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向山顶进军。
3、每一个负责人带领一组同学负责该小组的安全。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激情高涨。经过一个小时的奋勇攀登,终于到达风光无限的顶峰。
4、在登山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相互打雪仗,做游戏并互相合影留念,记录我们的点点滴滴。
5、在午饭时分,同学们互相交换和享用自带的午餐。在同学们玩尽兴之后我们在山脚下集合,踏上了通往黄帝故里的里程。
6、到达黄帝故里后,同学们仍激情万分,在那里寻找历史的足迹,与我们的中华文化近距离接触。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心与心的距离又拉近了一些。
7、在参观玩黄帝故里后,我们准时回到大巴集合。点名完毕后我们准时返程。下午4点回到学校。同学们虽然感觉疲惫,但是还是十分快乐充实!
活动意义:
本次活动真的很成功。同学们玩的尽兴有余,身体也受到了锻炼、意志也得到了磨练、身心也得到了放松。通过本次旅游,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还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爬山过程中我们发扬出的“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勇于攀登”的材控精神。必将会渗透到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让我们材控2班更加卓越更加辉煌。
活动不足:
虽然活动总体上很成功,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
1、由于考虑不足,忘记提醒同学们多穿衣服,结果到达山上气温很低,导致个别同学受冻。
2、由于没有事先去观察路线,导致我们在下山过程中自我探索路线(最终成功下山),浪费了一些时间。
4、班委对同学们的环保宣传不够,致使一些同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
后期安排:
活动负责人对此次班级活动作了简短的总结,并把这次活动中留下的各种影像资料整理汇总,使此次活动作为材控122班历史上精彩美好的记忆保存起来,也作为同学们大学生活中惊艳的一笔留在大家心中。
主办单位: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控122
活动经费:
车费:每人30元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控122班
【学生班级秋游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大学班级登山秋游活动策划书05-09
适合大学生举办的班级活动有哪些07-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班级活动策划书05-31
大学生回忆我们的大一主题班级活动策划书10-21
游袁山公园、赏风景大学生班级活动策划书06-26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09-07
班级生日游戏活动方案07-02
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方案05-31
中学班级元旦活动方案06-12